CN105327120A -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27120A
CN105327120A CN201510874282.2A CN201510874282A CN105327120A CN 105327120 A CN105327120 A CN 105327120A CN 201510874282 A CN201510874282 A CN 201510874282A CN 105327120 A CN105327120 A CN 105327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aulis
portions
herba
rad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742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雪凤
刘泳江
王宝娥
宋云萍
田洪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87428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271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27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71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党参、菅茅根、黄精、龙骨风、大枣、竹叶兰、山药、四方藤、生藤、刺五加、桑寄生、叶下花、透骨香、九龙藤、巴戟天、海风藤、伸筋草、常春藤、甘草、蛤蚧。本发明选用药材的药性相适相辅,针对病因对症下药,有益肾补肺、健脾益气、祛风除湿、祛风散寒、舒筋活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风湿性多肌痛治愈率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rheumaticaPMR)多发于老年人,以近端肌群(肩胛带肌、骨盆带肌)和颈肌疼痛和僵硬为主要特征,伴血沉显著增快和非特异性全身症状。本病病因不明。一般为良性过程,,且与增龄密切相关,随年龄增长发病渐增多,50岁之前患本病者甚少。女性较男性多2-3倍。有家族聚集发病现象。我国PMR并不少见。风湿性多肌痛典型临床表现为对称性颈、肩胛带或骨盆带近端肌肉酸痛、僵硬不适。也可单侧或局限于某组肌群。僵痛以晨间或休息之后再活动时明显。急性发病者,每诉夜间上床时尚可,早上醒来全身酸痛僵硬难忍。
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组临床综合征,西医一般应用小剂量激素进行常规治疗,但疗程长,老年人应用副作用大,而且激素撤减过程中病情容易反复。
本病在中医中属于痹证范畴。因为发病年龄以老年人多见,病因病机常常为正气不足,机体卫外不顾,风寒湿邪趁虚侵入,导致经气不利,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本发明经长期临床验证总结,认为本病与风、寒、湿有关,主要为风寒湿邪侵袭肢节、经络所致的一些症候,同时与脾虚、肺虚、肾虚有所关联,因此本发明在祛风、祛寒、祛湿的同时,加以健脾益气、益肾润肺、通经活络进行治疗,具有益肾补肺、健脾益气、祛风除湿、祛风散寒、舒筋活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风湿性多肌痛治愈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具有益肾补肺、健脾益气、祛风除湿、祛风散寒、舒筋活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之功效,治病求源标本兼治,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风湿性多肌痛均具有很好的疗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中药丸剂,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黄精、龙骨风、大枣、竹叶兰、九龙藤、常春藤、甘草洗净、晾干后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1.25的稠膏,备用;
(2)将党参、菅茅根、四方藤、生藤、刺五加、桑寄生、叶下花、透骨香、巴戟天、海风藤、伸筋草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晾,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膏,备用;
(3)先将麸皮均匀撒布于热锅内,俟烟起,加入山药片拌炒至淡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晒干,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4)将蛤蚧洗净晒干后,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5)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中所得的细粉混合,加入炼蜜搅拌均匀后,制备为每粒5g的药丸。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喘咳;气短自汗;气血两亏诸证。《德配本草》载:“清肺金,补元气,开声音,助筋力。”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党参能调节胃肠运动、抗溃疡、增强免疫功能,对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都有影响,能升高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还有延缓衰老和抗氧化、抗辐射、降压的作用。
菅茅根:味辛;甘;性温。归肺;肝;肾;膀胱经。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利尿消肿。主治风寒感冒;风湿麻木;小便淋痛;水肿;骨折。《贵州民间药物》:"散寒解表,接骨。治痨伤,风湿麻木,骨折,水肿。"
黄精: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主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赢瘦;风癞癣疾。《本经逢原》:黄精,宽中益气,使五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强坚,皆是补阴之功。现代研究证明:黄精包含多糖,氨基酸,烟酸等多类营养物质。此外还有增强冠脉血流量,降低血压和血糖的药理作用。
龙骨风:味微苦;性平。归肾;胃;肺经。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平喘;清热解毒;杀虫。主治风湿痹痛;肾虚腰痛;跌打损伤;小肠气痛;风火牙痛;咳嗽;哮喘;疥癣;蛔虫病;蛲虫病及预防流感。
大枣:味甘;温。归脾;胃经。补脾胃;益气血;安心神;调营卫;和药性。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心悸失眠;妇人脏躁;营卫不和。《本草汇言》:沈氏曰,此药甘润膏凝,善补阴阳、气血、津液、脉络、筋俞、骨髓,一切虚损,无不宜之。如龙谭方治惊悸怔忡,健忘恍惚,志意昏迷,精神不守,或中气不和,饮食无味,百体懒重,肌肉瘦,此属心、脾二藏元神亏损之证,必用大枣治之。佐用陈皮,调畅中脘虚滞之痰。
竹叶兰:味甘;微苦;性平。清肺止咳;补肺益肾;调经止血。主治肺热咳嗽;气虚喘咳;头晕耳鸣;骨折;吐血。《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根:补肺肾,镇咳。治气虚头晕耳鸣,虚咳。
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补脾;养肺;固肾;益精。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本草正》载:“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山药能降低血糖,调节机体对非特异刺激反应性,有效对抗环磷酰胺的抑制免疫作用,刺激小肠运动,促进肠道内容物排空,此外还能助消化、止泻、祛痰。
四方藤:味辛;微苦;性平。归肝经。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肢体麻痹;跌打损伤。《陆川本草》:去风湿。治四肢挛急,抽搐,风湿痛,跌打伤筋。
生藤:味甘辛;性温。归脾;胃经。祛风散寒;行气通络。主治感冒;咳嗽;脘腹胀痛;风寒湿痹。《云南中草药》:发散风寒,舒筋活络,温胃止痛。治风寒感冒,胃寒疼痛,风湿。
刺五加:味辛;微苦;性温。归脾;肾;心经。补肾强腰;益气安神;活血通络。主肾虚体弱;腰膝酸软;小儿行迟;脾虚乏力;气虚浮肿;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健忘;胸痹疼痛;风寒湿痹;跌打肿痛。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其提取物能有效抗菌消炎,有极好的抗衰老效果。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主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头晕目眩;胎动不安,崩漏下血。《本草求真》载:“缘肾主骨,发主血,苦人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不致屡痔而酸感矣。甘补血,血得补则发受其灌荫而不桔脱落矣。故凡内而腰痛、筋骨笃疾、胎堕,外而金疮、肌肤风湿。”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桑寄生有降压、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冠脉循环、增强心脏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抗肿瘤作用、治疗肝炎等诸多功效。
叶下花:味苦;性温。祛风除湿;散瘀止血;消肿散结。主治风湿痹痛;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外伤出血;瘰疬结核;风寒;喘咳。《云南中草药》:行气活血,除湿止痛,接筋骨。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骨折,闭经,过敏性皮炎。
透骨香:味辛;性温。归肺;肝;肾经。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活血通络;化痰止咳。主治风湿痹痛;胃寒疼痛;跌打损伤;咳嗽多痰。《贵州草药》:祛风除湿,舒筋活血。
九龙藤:味苦;性平;无毒。归肝;肾经。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偏瘫,胃脘痛,疳积,痢疾。《南宁市药物志》:祛风,祛瘀,治风湿骨痛,跌打接骨。
巴戟天:味苦;辛;性温。入肝经。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主治风湿腰腿痛;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刀伤;烫火伤。《湖南药物志》载:“舒筋活血,补气通络。治腰痛,关节痛,闭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伸筋草含有石松碱、棒石松宁碱等生物碱,以及萜类化合物、甾醇和酸类,有降温、降血压作用,能增强心脏收缩力度,兴奋平滑肌,此外还有抑菌作用。
海风藤:味辛;苦;性微温。祛风湿;通经络;理气;止痛。主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脘腹冷痛;水肿。《开宝本草》载:“主风血,补衰老,起阳,强腰脚,除痹,变白,逐冷气,排风邪。亦煮汁服,亦浸酒服,冬月用之。”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海风藤能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降低心肌缺血区侧枝血管阻力,减轻内毒素血症对肺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水肿。
伸筋草:味苦;辛;性温。入肝经。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主治风湿腰腿痛;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刀伤;烫火伤。《湖南药物志》载:“舒筋活血,补气通络。治腰痛,关节痛,闭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伸筋草含有石松碱、棒石松宁碱等生物碱,以及萜类化合物、甾醇和酸类,有降温、降血压作用,能增强心脏收缩力度,兴奋平滑肌,此外还有抑菌作用。
常春藤:味辛;苦;性平。归肝;脾;肺经。祛风利湿,活血消肿。用于风湿关节痛,腰痛,跌打损伤,急性结膜炎,肾炎水肿,闭经;外用治痈疖肿毒,荨麻疹,湿疹。《本草再新》:"治肝郁,补脾利湿,去风滑痰,通行经络,行血和血,并能理气。"《开宝本草》:"平肝顺气,明目,治头晕。"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脚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本草纲目》载:“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调和从药有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甘草有较强的解毒作用,还有抗溃疡、抗炎症、镇痉镇咳、降血压、降血脂、抗癌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咽喉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咳嗽、咳血等疾病,此外还具有抗胃溃疡、抗胃炎作用。
蛤蚧:味咸;性平。归肺;肾经。益肾补肺;定喘止嗽。主治:肺肾两虚气喘咳嗽,虚劳咳嗽;咯血;肾虚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消渴。《纲目》: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渴,助阳道。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蛤蚧醇提物对乙酰胆碱所致哮喘有明显的平喘作用,对离体气管也具有直接松弛作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选用药材的药性相适相辅,针对引发风湿性多肌痛的病因对症下药,有益肾补肺、健脾益气、祛风除湿、祛风散寒、舒筋活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风湿性多肌痛治愈率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1)将黄精、龙骨风、大枣、竹叶兰、九龙藤、常春藤、甘草洗净、晾干后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1.25的稠膏,备用;
(2)将党参、菅茅根、四方藤、生藤、刺五加、桑寄生、叶下花、透骨香、巴戟天、海风藤、伸筋草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晾,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膏,备用;
(3)先将麸皮均匀撒布于热锅内,俟烟起,加入山药片拌炒至淡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晒干,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4)将蛤蚧洗净晒干后,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5)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中所得的细粉混合,加入炼蜜搅拌均匀后,制备为每粒5g的药丸。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1丸,饭前一小时以温开水或温黄酒送服,30天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确诊的风湿性多肌痛患者8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7例,年龄52~65岁,平均年龄57.6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4年,平均1.8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6例,年龄52~67岁,平均年龄58.4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4年,平均1.7年。两组资历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药物,口服,每日3次,每次1丸,饭前一小时以温开水或温黄酒送服,30天为一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对照组根据诊断出的风湿性多肌痛的病况,分别予以小剂量皮质激素常规治疗及非甾体抗炎药和止痛类药物等西医治疗手段。
3、疗效判定:
(1)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身体恢复正常,3个月未复发。
(2)好转: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
(3)无效:症状同施治前无明显差异。
4、结果
治疗组中治愈17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治愈率42.5%,总有效率87.5%。
对照组中治愈8例,好转24例,无效8例,治愈率20%,总有效率80%。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1、赵××,女,55岁。该患者血沉69,c蛋白20,其它指标正常,表现为颈、肩胛带、骨盆带肌肉疼痛和僵硬,早晨症状加重,发病近一个月。诊断为风湿性多肌痛,服用本发明药物,口服,每日3次,每次1丸,饭前一小时以温开水或温黄酒送服,30天为一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身体检查恢复正常,已痊愈。
2、孙××,男,58岁。该患者血沉87,c蛋白34,其它指标正常,表现为髋、肩、颈部肌肉时有疼痛,晨僵,腿痛,行动受阻,上午症状较重。诊断为风湿性多肌痛,服用本发明药物,口服,每日3次,每次1丸,饭前一小时以温开水或温黄酒送服,30天为一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明显缓解,病情得到控制,后遵医嘱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身体检查恢复正常,已痊愈。
本发明所述的药丸是经长期临床验证总结配置而成,方中所选的药材,均针对病因对症下药,方中山药、蛤蚧、竹叶兰等中药可益肾补肺;方中黄精、党参等中药可健脾补肺、益气生津;方中刺五加、桑寄生等中药可补肝肾、强筋骨;方中菅茅根、透骨香、生藤等中药可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方中九龙藤、龙骨风、四方藤等中药可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方中巴戟天、伸筋草等中药可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方中大枣可调营卫、和药性;方中甘草可调和诸药;方中诸药合用共奏益肾补肺、健脾益气、祛风除湿、祛风散寒、舒筋活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风湿性多肌痛治愈率较高。

Claims (4)

1.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党参55~68份菅茅根52~64份黄精49~61份龙骨风46~58份
大枣43~55份竹叶兰40~52份山药37~49份四方藤34~46份
生藤31~43份刺五加28~40份桑寄生25~37份叶下花22~34份
透骨香19~30份九龙藤16~27份巴戟天13~24份海风藤10~20份
伸筋草8~17份常春藤6~14份甘草4~10份蛤蚧2~7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党参58~65份菅茅根55~61份黄精52~59份龙骨风49~55份
大枣46~52份竹叶兰43~50份山药40~46份四方藤37~43份
生藤34~40份刺五加31~37份桑寄生28~34份叶下花25~31份
透骨香22~27份九龙藤19~25份巴戟天16~21份海风藤13~17份
伸筋草11~15份常春藤8~12份甘草6~8份蛤蚧4~6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党参62份菅茅根59份黄精56份龙骨风53份
大枣50份竹叶兰47份山药43份四方藤40份
生藤37份刺五加34份桑寄生31份叶下花28份
透骨香25份九龙藤22份巴戟天19份海风藤16份
伸筋草13份常春藤10份甘草7份蛤蚧5份。
4.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黄精、龙骨风、大枣、竹叶兰、九龙藤、常春藤、甘草洗净、晾干后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1.25的稠膏,备用;
(2)将党参、菅茅根、四方藤、生藤、刺五加、桑寄生、叶下花、透骨香、巴戟天、海风藤、伸筋草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晾,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膏,备用;
(3)先将麸皮均匀撒布于热锅内,俟烟起,加入山药片拌炒至淡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晒干,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4)将蛤蚧洗净晒干后,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5)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中所得的细粉混合,加入炼蜜搅拌均匀后,制备为每粒5g的药丸。
CN201510874282.2A 2015-12-02 2015-12-02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3271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74282.2A CN105327120A (zh) 2015-12-02 2015-12-02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74282.2A CN105327120A (zh) 2015-12-02 2015-12-02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7120A true CN105327120A (zh) 2016-02-17

Family

ID=55278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74282.2A Pending CN105327120A (zh) 2015-12-02 2015-12-02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2712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0834A (zh) * 2016-04-29 2016-07-20 长江大学 一种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中药药丸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9970A (zh) * 2010-01-08 2011-07-13 北京世纪博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中药组合物
CN103932184A (zh) * 2014-04-15 2014-07-23 王兴伟 一种中药组合物
CN104784415A (zh) * 2015-03-26 2015-07-22 张艳 一种用治疗急性出疹性传染疾病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9970A (zh) * 2010-01-08 2011-07-13 北京世纪博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中药组合物
CN103932184A (zh) * 2014-04-15 2014-07-23 王兴伟 一种中药组合物
CN104784415A (zh) * 2015-03-26 2015-07-22 张艳 一种用治疗急性出疹性传染疾病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唐先平等: "《胡荫奇风湿病学术经验传薪》", 31 May 2012,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李文梅等: "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痹证80例", 《陕西中医》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0834A (zh) * 2016-04-29 2016-07-20 长江大学 一种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中药药丸
CN105770834B (zh) * 2016-04-29 2019-08-23 长江大学 一种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中药药丸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3740A (zh) 一种用于增肥的内服中药
CN103432475A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0746A (zh)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
CN103520655B (zh) 一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48039A (zh) 一种用于缓解肿瘤放疗后反应的中药药丸及制备方法
CN104784415A (zh) 一种用治疗急性出疹性传染疾病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N102940745B (zh) 一种用于治疗眼睑痉挛的丸剂
CN105232987A (zh) 一种促进神经外科术后康复的中药
CN102526581B (zh) 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4707004A (zh) 降血压的药物
CN104042974A (zh)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
CN105381128A (zh) 一种辅助针灸治疗外周神经麻痹的中药冲剂及制备方法
CN105327120A (zh)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N106138974A (zh) 一种改善气虚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和一种药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50569A (zh) 一种用于治疗末梢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N105267757A (zh) 一种用于产后自汗治疗与护理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N104857370A (zh) 一种治疗乳腺癌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4740304A (zh) 一种用于治疗肩周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N103463463A (zh) 一种补血活血、祛风除湿的中药制剂
CN104116908A (zh) 一种治疗心律不齐的中药汤剂
CN104127670A (zh) 一种治疗心律不齐的中药汤剂
CN108853340A (zh) 一种滋养肝肾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10916B (zh) 一种治疗动脉硬化的中药制剂
CN106139111A (zh) 一种可有效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8469A (zh) 一种用于治疗嗜睡症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