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2664A - 无线电力发送器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力发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22664A
CN105322664A CN201510463078.1A CN201510463078A CN105322664A CN 105322664 A CN105322664 A CN 105322664A CN 201510463078 A CN201510463078 A CN 201510463078A CN 105322664 A CN105322664 A CN 105322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wireless power
substrate
power transmitte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630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22664B (zh
Inventor
张基源
金时亨
韩熹宣
金智勋
李晟旭
韩昌穆
徐德原
慎银瑛
林睍根
纳姆·艾萨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492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701027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22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2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22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26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02J50/40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the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the two or more receiving devices being integrated in the same unit, e.g. power mats with several coils or antennas with several sub-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01F27/38Auxiliary core members; Auxiliary coils 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2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frequency waves
    • H02J50/23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frequency wav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tting antennas, e.g. directional array antennas or Yagi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电力发送器,所述无线电力发送器包括:壳体,包含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结构体;发送线圈,具有设置在结构体的侧表面的三维螺旋形状并被构造为在垂直于结构体的侧表面方向上产生磁场。

Description

无线电力发送器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8月1号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4-0099234号韩国专利申请和于2015年4月7号提交的第10-2015-0049246号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出于所有目的该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线电力发送器。
背景技术
用于无线地发送电力的技术正被用于如智能手表的穿戴式设备,以及如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移动设备。具体地,由于可穿戴设备为戴在人身体上使用的设备,这种设备需要耐潮湿,如汗和水等,以保证其耐用性。如果可穿戴设备包含用于有线充电的暴露的外部端子,可能会发生由于端子腐蚀或者其他损坏带来的问题。因此,通过无线地发送电力的技术,可提高这种可穿戴设备的耐用性。
然而,就可穿戴设备而言,可能难以在结构上将无线地接收电力的接收线圈和无线地发送电力的发送线圈设置为使其在操作期间彼此平行,导致了无线电力传输效率低。
发明内容
提供本发明内容,用于以简化形式介绍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的构思的选择。本发明内容不意图确定要求保护主题的关键特性或者必要特征,也不意图用作帮助确定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在一个总体方面,无线电力发送器包括:包含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结构体的壳体;以及设置在结构体的侧表面上并具有三维螺旋(spiralshape)形状且被构造为在垂直于结构体侧表面的方向产生磁场的第一线圈。
第一线圈可由单线构成。
第一线圈在垂直于结构体侧表面的方向上可包括多个层。
结构体可包括形成在结构体侧表面并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延伸的槽;并且,沿着垂直于底座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线圈的部分可设置在所述槽中。
结构体的第一端可设置在基板上;并且,无线电力发送器还可包括第二线圈,第二线圈呈螺旋(spiralshape)状,设置在与结构体的第一端相对的结构体的第二端的端表面上。
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可由单线构成,所述单线形成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两者。
结构体可包括形成在结构体端面内并沿着垂直于基板方向延伸的槽;并且,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线圈可设置在槽中。
无线电力发送器还可包括:第二线圈,呈三维螺旋(spiralshape)状,设置在结构体的侧表面上使得第二线圈不与第一线圈重叠,并被构造为在垂直于结构体侧表面的方向形成磁场。
结构体可包括形成在结构体侧表面内并在垂直于基板方向延伸的槽;并且,沿着垂直于基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线圈的部分以及沿着垂直于基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线圈的部分可设置在槽中。
结构体可包括形成在结构体侧表面并沿着垂直于基板方向延伸的凹槽;并且,第一线圈的端部可设置在凹槽中。
沿着垂直于基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线圈的一部分可彼此重叠。
结构体可包括形成在结构体侧表面内并沿着垂直于基板方向延伸的凹槽;并且,沿着垂直于基板方向延伸的第一线圈的一部分设置在凹槽中。
第一线圈的部分可彼此重叠。
第一线圈可包括多个绕组;并且,第一线圈的内绕组间距可向第一线圈的中间递减。
无线电力发送器还可包括设置在结构体中的发送芯。
无线电力发送器还可包括设置在基板中的发送芯。
在另一总体方面,无线电力发送器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表面上的结构体;以及设置在结构体侧表面上的第一线圈,所述结构体的侧表面延伸远离基板表面,其中,第一线圈被构造为在平行于基板的表面平行的多个方向上产生磁场。
结构体的第一端可设置在基板的表面上;并且,无线发送器还可包括:第二线圈,设置在结构体的端表面上,处在与结构体的第一端相对的结构体的第二端,并被构造为产生垂直于结构体的端表面的磁场。
无线电力发送器还可包括第二线圈,第二线圈设置在结构体的侧表面,使得第二线圈不与第一线圈重叠,第二线圈被构造为在平行于基板的表面的多个方向上产生磁场,所述多个方向与构造第二线圈产生磁场的多个方向不同。
结构体可包括形成在结构体侧表面中的槽,并且,所述槽沿着与构造第一线圈产生磁场的多个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且,沿着槽延伸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线圈的部分可设置在槽中。
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其他特征和方面将是明显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无线电力发送器的使用示例的示图。
图2至图14是示出了各种无线电力发送器的构造的示例的示图。
在附图和详细描述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同的元件。为了清楚、说明和方便,附图可以不按比例绘制,并且可夸大附图中元件的相对大小、比例和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详细描述,以帮助读者全面地理解在此所描述的方法、装置和/或系统。然而,在此描述的方法、装置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在此所描述的操作顺序仅仅是示例,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外,操作顺序并不局限于在此阐述的操作顺序,而是可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那样改变。并且,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洁,省去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可以按照不同的形式实施在此所描述的特征,并且,所述特征将不被解释为局限于在此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在此所描述的示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将本公开的全部范围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图1是示出了无线电力发送器的使用的示例的示图。
无线电力接收器200和300包括:无线电力接收器200(例如,包括智能手表的可穿戴设备),形成有接收线圈的表面难以与无线电力发送器100的基板150平行放置;无线电力接收器300(例如,蜂窝电话、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形成有接收线圈的表面易于与基板150平行放置。结构体110设置在基板150上。
如图1所示,根据其形状的不同,无线电力接收器200和300的电力接收表面分别朝向无线电力发送器100的侧表面和上表面,以无线地接收电力。
无线电力发送器100产生具有足够强度的电场或者磁场中的一个或两者,以穿透无线电力发送器100的侧表面和上表面发送无线电力。因此,无线电力发送器100可以以高传输效率向如可穿戴设备的无线电力接收器200以及如蜂窝电话和智能手机的无线电力接收器300无线地发送电力。
图2示出了一种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的构造的示例。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包括包含基板150和设置在基板150上的结构体110的壳体,以及由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上的单线构成的发送线圈120。在图2中示出的示例中,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还包括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中的第一发送芯130和设置在壳体的基板150中的第二发送芯140。然而,可以省去第一发送芯130和第二发送芯140中的一个或两者。
在图2中示出的示例中,壳体的结构体110呈圆柱形,但可具有其他形状。
如图2所示,发送线圈120由单线构成,单线在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呈三维(3D)螺旋(spiralshape)形状。因此,发送线圈120在垂直于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以及平行于设置有结构体110的基板150的表面的方向上产生电场和磁场中的一个或两者,从而提高无线地发送到被设置为与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的侧表面平行的无线电力接收器200(图1)的电力的传输效率。此外,由于发送线圈120具有3D螺旋结构,因此可自由地将发送线圈120设计为具有期望的感应度。此外,由于如图2所示发送线圈120环绕在结构体110上,因此发送线圈120在垂直于结构体110侧表面和平行于设置有结构体110的基板150的表面的多个方向上产生电场和磁场中一个或两者。这使无线电力接收器200被设置为在基板150上的多个不同方向与结构体110的侧表面平行,从而使无线电力接收器200能够在多个不同方向上从无线电力发送器100高效地接收电力。
尽管图2中未示出,但向发送线圈120提供电力的供电电路可设置在壳体中。
如上所述,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还包括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中的第一发送芯130。由于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包括第一发送芯130,因此可提高向被设置为与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平行的无线电力接收器200发送电力的效率。然而,可省去第一发送芯130。
此外,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还包括设置在壳体的基板150中的第二发送芯140。由于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包括第二发送线芯140,因此即使在无线电力发送器100设置在包含金属材料的工作台上的情况下,也可顺畅地对无线电力接收器200和300执行电力发送。然而,可省去第二发送芯140。
第一发送芯130和第二发送芯140中的一个或两者可包括衬底或者磁发送芯。磁发送芯可由具有预定程度磁性的材料制成。例如,磁发送芯可由包括金属粉末颗粒的树脂材料制成。可选地,磁发送芯可由铁氧体片(其中可包括NiZnCu/MnZn基金属)、铁硅铝基金属、坡莫合金基金属、非晶态磁体或者其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制成。
图3示出了另一无线电力发送器100-2的构造的示例。无线电力发送器100-2包括包含基板150和设置在基板150上的结构体110的壳体,以及由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上的单线构成的发送线圈121。在图3中示出的示例中,无线电力发送器100-2还包括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中的第一发送芯130和设置在壳体的基板150中的第二发送芯140。然而,可以省去第一发送芯130和第二发送芯140中的一个或两者。
如图3所示,发送线圈121在垂直于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方向上包括多个层。由于发送线圈121包括多个层,因此提高了在垂直于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的方向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中的一个或两者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向被设置为与无线电力发送器100-2的侧表面平行的无线电力接收器200(图1)无线地传输电力的效率。
参照图2的描述,可以容易地理解图3中示出的无线电力发送器的功能和效果。
图4示出了另一无线电力发送器100-3的构造的示例。无线电力发送器100-3包括含有基板150和设置在基板150上的结构体110的壳体,以及由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50的侧表面上的单线构成的发送线圈122,并且在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内形成有槽111。图5是图4中示出的无线电力发送器100-3的俯视图。在图4和图5示出的示例中,无线电力发送器100-3还包括设置壳体的结构体110中的第一发送芯130和设置在壳体的基板150中的第二发送芯140。然而,可以省去第一发送芯130和第二发送芯140中的一个或两者。
如图4和图5所示,槽111形成在无线电力发送器100-3的壳体的结构体110侧表面中,并且沿着垂直于壳体的基板150的方向延伸的发送线圈122的一部分设置在槽111中。在图4中示出的无线电力发送器100-3的壳体中,不存在以下区域:在垂直于无线电力发送器100-3侧表面的方向上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中的一个或两者的强度降低的区域。因此,由于用户可将无线电力接收器200放置在无线电力发送器100-3上,而无需考虑无线接收器200的位置,从而便于用户使用无线电力发送器100-3。
尽管图4和图5示出第一发送芯130未设置在槽111中,但是第一发送芯130可以设置在槽111中。在这种情况下,发送线圈122可通过第一发送芯130中的孔延伸到第一发送芯130的内部,并在第一发送线圈130的内部沿着垂直于基板150的方向延伸。可选地,发送线圈122可在壳体的第一发送芯130和结构体110之间延伸,并且可在结构体110内部沿着与基板150垂直的方向延伸。
图6示出了另一无线电力发送器100-4的构造的示例。无线电力发送器100-4包括包含基板150和设置在基板150上的结构体110的壳体,以及由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上的单线构成的发送线圈123。在图6中示出的示例中,无线电力发送器100-4还包括设置在壳体的基板150中的第二发送芯140。然而,可以省去第二发送芯140。
如图6所示,发送线圈123延伸到壳体的结构体110的内部,并且包括形成在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上表面上的上发送线圈123-2,以及形成在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上的侧发送线圈123-1。在图6中示出的示例中,上发送线圈123-2和侧发送线圈123-1均呈螺旋形状,但是它们可具有其他形状。
如图6所示,通过将发送线圈(例如,上发送线圈123-2)设置在无线电力发送器100-4的上表面,无线电力发送器100-4产生电场和磁场中的一个或两者,所述电场和磁场在垂直于无线电力发送器100-4上表面的方向上,具有足够的强度。因此,图6中示出的无线电力发送器100-4还可更有效率地向设置在无线电力发送器100-4上的无线电力接收器300(图1)无线地发送电力。
尽管图6中未示出,但无线电力发送器100-4可包括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中的第一发送芯130。
图7示出另一无线电力发送器100-5的构造的示例。无线电力发送器100-5包括包含基板150和设置在基板150上的结构体110的壳体,以及由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上的单线构成的发送线圈124,并且槽111形成在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中。在图7示出的示例中,无线电力发送器100-5还包括设置在壳体的基板150中的第二发送芯140。然而,可以省去第二发送芯140。
如图7所示,发送线圈124包括上发送线圈124-2和侧发送线圈124-1。另外,如图7所示,槽111形成在无线电力发送器100-5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中,并且沿着垂直于基板150的方向上延伸的发送线圈124的侧发送线圈124-1的一部分设置在槽111中。
在图7中示出的无线电力发送器100-5中,由于不存在以下区域:在垂直于无线电力发送器100-5侧表面的方向上产生的磁场和电场中的一个或两者的强度降低的区域,因此使用户便利得到提升,并且可更有效率地向设置在无线电力发送器100-5上的无线电力接收器300(图1)无线地发送电力。
尽管图7中未示出,但无线电力发送器100-5还可包括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中的第一发送芯130。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发送芯130可设置在槽111中,或者不设置在槽111中。在其他情况下,参照图4及其描述,可容易地理解发送线圈124的形状。
图8是示出另一无线电力发送器100-6的构造的示例的示图。无线电力发送器100-6包括包含基板150和设置在基板150上的结构体110的壳体,以及包括第一发送线圈125-1和第二发送线圈125-2的发送线圈125,其中,第一发送线圈125-1由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的第一区域上的单线构成,第二发送线圈125-2由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的与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的第一区域不重叠的第二区域上的单线构成。在图8中示出的示例中,无线电力发送器100-6还包括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中的第一发送芯130,以及设置在壳体的基板150中的第二发送芯140。然而,可以省去第一发送芯130和第二发送芯140中的一个或两者。
如图8所示,无线电力发送器100-6包括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的第一区域上的第一发送线圈125-1,以及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的第二区域上的第二发送线圈125-2,第二发送线圈125-2与第一发送线圈125-1电隔离。因此,通过根据无线电力接收器200(图1)的位置选择性地操作第一发送线圈125-1和第二发送线圈125-2中的一个,可提高电力传输效率。尽管图8中示出无线电力发送器100-6包括第一发送线圈125-1和第二发送线圈125-2的情况,但是结构体110可分成两个以上的区域,并且两个以上的发送线圈可分别设在所述两个以上区域上。
图9是示出另一无线电力发送器100-7的构造的示例的示图。无线电力发送器100-7包括包含基板150和设置在基板150上的结构体110的壳体,以及包括第一发送线圈126-1和第二发送线圈126-2的发送线圈126,其中,第一发送线圈126-1由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的第一区域上的单线构成,第二发送线圈126-2由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的与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的第一区域不重叠的第二区域上的单线构成,并且第一槽112-1和第二槽112-2形成在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中。在图9中示出的示例中,无线电力发送器100-7还包括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中的第一发送芯130,以及设置在壳体的基板150中的第二发送芯140。然而,可以省去第一发送芯130和第二发送芯140中的一个或两者。
如图9所示,在垂直于基板150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发送线圈126-1和第二发送线圈126-2的一部分分别设置在第一槽112-1和第二槽112-2中。
在图9中示出的无线电力发送器100-7中,由于不存在以下区域:在垂直于无线电力发送器100-7的方向上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中的一个或两者的强度降低的区域,因此可以使用户便利性得到提升,通过根据无线电力接收器200(图1)的位置选择性地操作第一发送线圈126-1和第二发送线圈126-2中的一个或两者,可提高电力的传输效率。
尽管图9示出第一发送芯130未设置在第一槽112-1和第二槽112-2中的情况,但是可将第一发送芯130设置在第一槽112-1和第二槽112-2中。无论哪种情况,参照图4及其描述,均可容易地理解第一发送线圈125-1和第二发送线圈125-2的形状。
图10示出了另一无线电力发送器100-8的构造的示例,图11是图10的部A的视图。无线电力发送器100-8包括包含基板150和设置在基板150上的结构体110的壳体,以及由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上的单线构成的发送线圈120-1。发送线圈120-1的一个端部设置在发送线圈120-1的其他部分的下面。为此,具有预定深度的凹槽形成在结构体110中。
在如图10所示的示例中,无线电力发送器100-8还包括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中的第一发送芯130和设置在壳体的基板150中的第二发送芯140。然而,可以省去第一发送芯130和第二发送芯140中的一个或两者。
在如图10所示的示例中,本例中结构体110呈圆柱形,但其可具有其他形状。
除了发送线圈120-1的端部设置在形成在结构体110中的位于发送线圈120-1的下方的凹槽中之外,图10示出的无线电力发送器100-8与图2中示出的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相同。通过设计如图10所示的无线电力发送器100-8,提高了设计无线电力发送器100-8的自由度。
图12示出了另一无线电力发送器100-9的构造的示例。无线电力发送器100-9包括包含基板150和设置在基板150上的结构体110的壳体,以及由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上的单线构成的发送线圈120-2。如图12所示,在垂直于基板150方向上延伸的发送线圈120-2的部分彼此重叠。为此,在结构体110中形成凹槽,参照图10和图11及其描述,其可被容易地理解。
在图12中示出的示例中,无线电力发送器100-9还包括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中的第一发送芯130和设置在壳体的基板150中的第二发送芯140。然而,可以省去第一发送芯130和第二发送芯140中的一个或两者。
在图12中示出的示例中,壳体的结构体110呈圆柱形,但其可具有其他形状。
除了发送线圈120-2的端部设置在形成在结构体110中的位于发送线圈120-2的其他部分的下方的凹槽中,以及沿着垂直于基板150延伸的发送线圈120-2的部分形成为彼此重叠之外,图12中示出的无线电力发送器100-9与图2中示出的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相同。通过设计如图12所示的无线电力发送器100-9,提高了设计无线电力发送器100-9的自由度,并且缩小了以下区域:在垂直于无线电力发送器的侧表面的方向上产生的磁场和电场中的一个或两者的强度降低的区域。
图13示出了另一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0的构造的示例。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0包括包含基板150和设置在基板150上的结构体110的壳体,以及由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上的单线构成的发送线圈120-3。如图13所示,发送线圈120-3的部分彼此重叠。为此,在结构体110中形成凹槽,参照图10和图11及其描述,其可被容易地理解。
在图13示出的示例中,壳体的结构体110呈圆柱形,但也可具有其他形状。
在图13中示出的示例中,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中的第一发送芯130和设置在壳体的基板150中的第二发送芯140。然而,可以省去第一发送芯130和第二发送芯140中的一个或两者。
除了发送线圈120-3设置在形成在结构体110中的位于发送线圈120-3的其他部分的下方的凹槽中,以及发送线圈120-3的部分彼此重叠之外,图13中示出的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0与图2中示出的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相同。通过设计如图13所示的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0,提高了设计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0的自由度,并划分以下区域:在垂直于无线电力发送器的侧表面的方向上产生的磁场和电场中的一个或两者的强度降低的区域,从而更自由地选择将被充电的无线电力接收器200(图1)的位置。
图14示出另一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1的构造的示例。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1包括包含基板150和设置在基板150上的结构体110的壳体,以及由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的侧表面上的单线构成的发送线圈120-4。如图14所示,发送线圈120-4的内绕组间距向发送线圈120-4的中间递增。
在如图14中示出的示例中,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1还包括设置在壳体的结构体110中的第一发送芯130和设置在壳体的基板150中的第二发送芯140。然而,可以省去第一发送芯130和第二发送芯140中的一个或两者。
在图14中示出的示例中,壳体的结构体110呈圆柱形,但其可具有其他形状。
除了发送线圈120-4的端部设置在形成在结构体110中的位于发送线圈120-4的其他部分的下方的凹槽中,以及间距向发送线圈120-4的中间递增的内绕组之外,图14中示出的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1与图2示出的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相同。通过设计如图14所示的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1,提高了设计无线电力发送器100-11的自由度,并且,在发送线圈120-4的中间和外部减小在垂直于无线电力发送器侧表面的方向上产生的磁场和电场中的一个或两者的强度的偏差。即,减小了发送线圈120-4中部的磁场和电场中的一个或两者的强度与发送线圈120-4外部的磁场和电场中的一个或两者的强度之间的偏差。
尽管在图2至图14中未示出,但无线电力发送器可进一步包括用于保护发送线圈的盖子。
在以上描述的示例中,无线电力发送器能够以高传输效率向如可穿戴设备和移动终端的各种无线电力接收器无线地发送电力。
虽然本公开包括了具体的示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示例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例如,如果以不同的顺序执行所描述的技术,和/或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所描述的系统、架构、装置或者电路中的元件,和/或由其他元件或者其等同物替换或补充,则可获得合适的结果。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由详细描述所限定,而是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并且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范围内的所有改变将解释为包含在本公开内。

Claims (20)

1.一种无线电力发送器,包括:
壳体,包含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结构体;
第一线圈,设置在结构体的侧表面上,呈三维螺旋形状,并被构造为在垂直于结构体的侧表面的方向上产生磁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送器,其中,第一线圈由单线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送器,其中,第一线圈在垂直于结构体的侧表面的方向上包括多个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送器,其中,结构体包括形成在结构体的侧表面中并沿着垂直于基板的方向延伸的槽;
沿着垂直于基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线圈的一部分设置在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送器,其中,结构体的第一端设置在基板上;
无线电力发送器还包括:第二线圈,设置在结构体的端表面上,处在与结构体的第一端相对的结构体的第二端,呈螺旋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力发送器,其中,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由单线构成,所述单线形成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两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力发送器,其中,结构体包括形成在结构体的侧表面中并沿着垂直于基板的方向延伸的槽;
沿着垂直于基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线圈的一部分设置在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送器,还包括:第二线圈,设置在结构体的侧表面上使得第二线圈与第一线圈不重叠,呈三维螺旋形状,并被构造为在垂直于结构体侧表面的方向上产生磁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电力发送器,其中,结构体包括形成在结构体的侧表面并沿着垂直于基板的方向延伸的槽;
沿着垂直于基板方向延伸的第一线圈和沿着垂直于基板方向延伸的第二线圈的一部分设置在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送器,其中,结构体包括形成在结构体侧表面中并沿着垂直于基板的方向延伸的凹槽;
第一线圈的端部设置在凹槽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送器,其中,沿着垂直于基板方向延伸的第一线圈的部分彼此重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送器,其中,结构体包括形成在结构体的侧表面中并沿着垂直于基板的方向延伸的凹槽;
沿着垂直于基板方向延伸的第一线圈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凹槽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送器,其中,第一线圈的部分彼此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送器,其中,第一线圈包括多个绕组;
第一线圈的内绕组间距向第一线圈的中心递减。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送器,还包括设置在结构体中的发送芯。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送器,还包括设置在基板中的发送芯。
17.一种无线电力发送器,包括:
基板;
结构体,设置在基板的表面上;以及
第一线圈,设置在结构体的侧表面,其中,所述结构体的侧表面延伸远离基板的表面,第一线圈被构造为在平行于基板的表面的多个方向上产生磁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电力发送器,其中,结构体的第一端设置在基板的表面上;
所述无线电力发送器还包括:第二线圈,设置在结构体的端表面上,处在与结构体的第一端相对的结构体的第二端,第二线圈被构造为产生垂直于结构体端表面的磁场。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电力发送器,还包括设置在结构体的侧表面上的第二线圈,使得第二线圈与第一线圈不重叠,其中,第二线圈被构造为在平行于基板的表面的多个方向上产生磁场,其中,所述多个方向与构造第一线圈产生磁场的多个方向不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电力发送器,其中,结构体包括形成在结构体侧表面的槽,并且所述槽沿着与构造第一线圈产生磁场的多个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沿着槽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线圈的一部分设置在槽中。
CN201510463078.1A 2014-08-01 2015-07-31 无线电力发送器 Active CN1053226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40099234 2014-08-01
KR10-2014-0099234 2014-08-01
KR1020150049246A KR101701027B1 (ko) 2014-08-01 2015-04-07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KR10-2015-0049246 2015-04-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2664A true CN105322664A (zh) 2016-02-10
CN105322664B CN105322664B (zh) 2018-04-10

Family

ID=55181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63078.1A Active CN105322664B (zh) 2014-08-01 2015-07-31 无线电力发送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277069B2 (zh)
CN (1) CN10532266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0197A (zh) * 2016-08-31 2016-11-16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电能接收天线和应用其的可穿戴电子设备
CN106208418A (zh) * 2016-08-31 2016-12-07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电能发射天线及应用其的电能发射装置
CN107919734A (zh) * 2016-10-11 2018-04-17 Tdk株式会社 旋转型磁耦合装置
CN108039777A (zh) * 2016-11-04 2018-05-15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以及无线电力接收装置
CN109450115A (zh) * 2018-12-29 2019-03-08 深圳蔚蓝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电能发射装置及无线充电的发射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83997B2 (en) * 2014-12-19 2019-05-07 Mediatek Inc.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tructures
KR102529747B1 (ko) 2016-05-23 2023-05-0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 장치 및 방법
US20230198308A1 (en) * 2016-09-30 2023-06-22 University Of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Load-independent class e power amplifier for coil array systems
US11515083B2 (en) * 2018-09-27 2022-11-29 Apple Inc. Dual mode wireless power system designs
DE102019211399A1 (de) * 2019-07-31 2021-02-04 Würth Elektronik eiSos Gmbh & Co. KG Spulen-Anordnung und Vorrichtung zur drahtlosen elektromagnetischen Energieübertragung
US11527912B2 (en) * 2021-02-01 2022-12-13 Nucurrent, Inc. Shaped coil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oupl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0630A (zh) * 2011-01-03 2012-07-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功率传输设备及其无线功率传输系统
KR101261267B1 (ko) * 2010-08-10 2013-05-07 김광식 무접점 충전기용 코일 및 이 코일을 제조하기 위한 권선 용구
US20140184155A1 (en) * 2012-12-27 2014-07-03 Kore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stitute Transmitting antenna and transmitter for wireless power charg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6063A (en) * 1986-08-27 1990-01-23 S.P.C. Holding Co., Inc.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devices with multi-form winding and reflected magnetizing impedance
JPH07106170A (ja) 1993-09-29 1995-04-21 Tdk Corp 非接触型充電器用トランス
JP3286446B2 (ja) * 1993-12-29 2002-05-27 住友特殊金属株式会社 直流電流センサー
US6567053B1 (en) * 2001-02-12 2003-05-20 Eli Yablonovitch Magnetic dipole antenna structure and method
JP2005039608A (ja) * 2003-07-16 2005-02-10 Citizen Watch Co Ltd アンテナおよび受信装置
US8598743B2 (en) * 2008-09-27 2013-12-03 Witricity Corporation Resonator arrays for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ES2687775T3 (es) * 2008-12-12 2018-10-29 Ge Hybrid Technologies, Llc Estación de carga sin contacto equipada con un núcleo de PTPS que tiene una estructura de núcleo en espiral plana, un aparato de recepción de energía sin contacto y un procedimiento para controlar la misma
JP6030304B2 (ja) * 2009-02-10 2016-11-24 ク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家具および建物の要素のための無線電力伝達装置および方法
KR20110102758A (ko) 2010-03-11 2011-09-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3d 안경, 충전용 크래들, 3d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3d 안경 무선 충전 시스템
KR101395256B1 (ko) 2010-07-23 2014-05-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그 제작 방법
WO2012047967A1 (en) * 2010-10-06 2012-04-12 Med-El Elektromedizinische Geraete Gmbh Flexible coil design for implantable device
KR101777221B1 (ko) 2011-01-03 2017-09-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및 이의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
EP2765584A4 (en) * 2011-10-04 2015-08-12 Toyota Motor Co Ltd CURRENT RECEIVING DEVICE, CURRENT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CURRENT TRANSMITTING SYSTEM
KR101365521B1 (ko) 2011-12-09 2014-02-20 (주)포스코 전자기 감응 공명 방식의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
US9143000B2 (en) * 2012-07-06 2015-09-22 Energous Corporation Portable wireless charging pad
JP2014090606A (ja) 2012-10-31 2014-05-15 Fujitsu Frontech Ltd 集合充電装置
US9934902B2 (en) * 2012-12-05 2018-04-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wireless power
US9810059B2 (en) * 2014-06-30 2017-11-07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to downhole well equip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61267B1 (ko) * 2010-08-10 2013-05-07 김광식 무접점 충전기용 코일 및 이 코일을 제조하기 위한 권선 용구
CN102570630A (zh) * 2011-01-03 2012-07-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功率传输设备及其无线功率传输系统
US20140184155A1 (en) * 2012-12-27 2014-07-03 Kore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stitute Transmitting antenna and transmitter for wireless power charging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0197A (zh) * 2016-08-31 2016-11-16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电能接收天线和应用其的可穿戴电子设备
CN106208418A (zh) * 2016-08-31 2016-12-07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电能发射天线及应用其的电能发射装置
CN108988510A (zh) * 2016-08-31 2018-12-11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电能发射天线及应用其的电能发射装置
CN107919734A (zh) * 2016-10-11 2018-04-17 Tdk株式会社 旋转型磁耦合装置
CN108039777A (zh) * 2016-11-04 2018-05-15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以及无线电力接收装置
CN108039777B (zh) * 2016-11-04 2021-02-19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以及无线电力接收装置
CN109450115A (zh) * 2018-12-29 2019-03-08 深圳蔚蓝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电能发射装置及无线充电的发射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77069B2 (en) 2019-04-30
CN105322664B (zh) 2018-04-10
US20160036245A1 (en) 2016-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2664A (zh) 无线电力发送器
US10103582B2 (en) Transmitter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US10734717B2 (en) 3D ceramic mold antenna
KR101765692B1 (ko) 무선충전기용 송신장치
EP2764523B1 (en) A transmitter for an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
CN103477496B (zh) 包含并排无源环路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及相关方法
CN105405578B (zh) 壳体及包括该壳体的电子装置
US9460847B2 (en) Soft magnetic layer, receiving antenna, and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JP2014183469A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6920670B (zh) 用于制造磁性片的辊子及磁性片的制造方法
KR101701027B1 (ko)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CN104901352A (zh) 无线电力中的磁场分布
JP2017520231A (ja) ワイヤレス電場電力伝送システム、そのための送信器及び受信器、並びにワイヤレスに電力を伝送するための方法
KR20230044168A (ko) 비접촉식 전력 전달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9842215A (zh) 多重同时充电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及无线电力接收装置
TWI636636B (zh) 電能發射天線及應用其的電能發射裝置
CN105247732A (zh) Nfc天线模块及由其组成的携带终端
US20170214435A1 (en)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by magnetic coupling
KR102586130B1 (ko) 복수의 와이어 패턴을 이용한 nfc 안테나 모듈
CN106208418A (zh) 电能发射天线及应用其的电能发射装置
KR101719915B1 (ko) 통신 모듈용 자성 시트
KR102064360B1 (ko) 무선전력 전송용 안테나 코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전력 전송모듈
TWI539659B (zh) 雙線圈之天線結構
CN108599394A (zh) 可实现能量漏斗效应的无线充电系统及其无线充电方法
Chen et al. Cooperative transmitter structure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11

Address after: Han Guo Jingjidao

Patentee after: Company WITS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