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9817A - 光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9817A
CN105319817A CN201410317063.XA CN201410317063A CN105319817A CN 105319817 A CN105319817 A CN 105319817A CN 201410317063 A CN201410317063 A CN 201410317063A CN 105319817 A CN105319817 A CN 105319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catoptron
light
stationary installation
adjus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170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9817B (zh
Inventor
陈庆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Inc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41031706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198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19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9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8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源系统,适用于投影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光源模块,包括多个第一光源,且每一第一光源提供第一光束;以及第一反射镜组,包括:至少一第一反射镜,对应设置于第一光源的一光轴上;至少一第一固定装置,固定第一反射镜;以及至少一第一调整机构,与第一固定装置相耦接,其中第一固定装置可调整地沿第一调整机构的轴向移动及旋转,以平移及转动调整第一反射镜相对于第一光轴的位置及角度,以使第一反射镜反射的第一光束导至特定光路上。本发明使得光源系统利用达到最佳效率,同时避免现有光源系统中组件或组装上的误差所造成的能量损耗及光源系统过热的问题。

Description

光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源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光源阵列反射调整机构的光源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式各样的投影装置,例如投影仪(Projector)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家庭、学校或者各种商务场合中,以用于将一影像信号源所提供的影像信号放大显示于屏幕。随着投影装置朝向轻薄化、高影像品质及低能耗的方向发展,为符合前述要求,目前的投影装置的光源系统(IlluminationSystem)使用固态发光元件,例如发光二极管或激光元件,以取代传统的高密度气体放电灯(HIDLamp)或高压汞灯。
一般而言,采用固态发光元件的光源系统大多设计为群组式的光源阵列以增加光量,并于固态光源阵列的光轴上对应设置多个反射镜组,以将固态光源阵列所发射的光束进行角度的转换,以使多条由该固态光源阵列所发射的光束可反射而导至同一聚光透镜聚焦,之后再导送至成像系统成像。
然而,于实际操作使用上,固态光源阵列的多个发光元件及多个反射镜组因设计时的组件公差,或因发光元件本身的光源特性(例如出光角度),导致由反射镜组反射后的光束无法集中导送至聚光透镜聚焦,且多个反射镜组亦无适当的调整机构可供调整,使得固态光源阵列所提供的光源无法有效汇聚而造成能量耗损,降低光源系统的使用效率,此外,进入投影装置内部的光强度不足将影响成像品质与亮度,且由于反射光束并未沿特定光路径行进,亦将使光源系统产生热温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系统,其可利用调整机构来调整反射镜相对于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束的入射角度及位置,使反射光束可导至特定光路径,藉此可有效汇聚光束,降低能量耗损,且可减低光源系统产生热温升的现像。
本案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系统,适用于一投影装置,其具有较佳效率,且可提升投影装置的成像品质及亮度。
为达前述目的,本案的一较广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光源系统,适用于投影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光源模块,包括多个第一光源,且每一第一光源提供第一光束;以及第一反射镜组,包括:至少一第一反射镜,对应设置于第一光源的一光轴上;至少一第一固定装置,固定第一反射镜;以及至少一第一调整机构,与第一固定装置相耦接,其中第一固定装置可调整地沿第一调整机构的轴向移动及旋转,以平移及转动调整第一反射镜相对于第一光轴的位置及角度,以使第一反射镜反射的第一光束导至特定光路上。
为达前述目的,本案的另一较广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光源系统,适用于投影装置,至少包括:光源,提供光束;反射镜,对应设置于光源的光轴上;固定装置,固定反射镜;以及调整机构,与固定装置相耦接,其中固定装置可调整地沿调整机构的轴向移动及旋转,以平移及转动调整反射镜相对于光轴的位置及角度,以使反射镜反射的光束导至特定光路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光源系统系通过调整机构的设置,以以实现平移或转动调整反射镜相对于光源的光轴位置,如此一来,经由反射镜所反射的光束可确实导送至聚光元件聚焦,使得光源系统利用达到最佳效率,同时避免现有光源系统中组件或组装上的误差所造成的能量损耗及光源系统过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案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光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光源系统的组合图。
图2为图1A所示的第一反射镜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及图3B显示图1A的光源模块所发射的光束经由反射镜模块反射的示意图。
图4A为本案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光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光源系统的组合图。
图5显示图4A的光源模块所发射的光束经由反射镜模块反射的示意图。
图6显示以图4A所示的调整机构进行调整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2:光源系统
11、21:第一光源模块
111、211:第一光源
1111、2111:第一光束
112:第一基座
12、22:第一反射镜模块
121、121a~f、221:第一反射镜
1211、1411:透光区
1212、1412:反射区
122、222:第一固定装置
123、223:第一调整机构
13、23:第二光源模块
131、231:第二光源
1311:第二光束
132:第二基座
14、24:第二反射镜模块
141、141a~f、241:第二反射镜
142、242:第二固定装置
143、243:第二调整机构
15、25:聚光元件
16:壳体
17:承座
18:框体
181、271:容置空间
19、272:侧板
191:穿孔
26:辅助固定件
27:壳体
273:穿孔
A、B:箭号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案。
请参阅图1A、图1B、图2、图3A及图3B,其中图1A为本案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光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光源系统的组合图,图2为图1A所示的第一反射镜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A及图3B显示图1A的光源模块所发射的光束经由反射镜模块反射的示意图。本案的光源系统1适用于一投影装置,例如数字光学处理投影仪(DigitalLightProcessingProjector,DLPProjector)或液晶投影仪(LiquidCrystalDisplayProjector,LCDProjector),但不以此为限。本案的光源系统1包括第一光源模块11、第一反射镜模块12及壳体16。第一光源模块11位于壳体16外部且设置于壳体16的一侧。第一反射镜模块12至少部分地设置于壳体16内部。第一光源模块11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光源111,每一个第一光源111用以提供第一光束1111。第一反射镜模块12包括至少一第一反射镜121、至少一第一固定装置122及至少一第一调整机构123,其中第一反射镜121位于壳体16的内部,并对应设置于该第一光源111的光轴(未图示)上。第一固定装置122架构于固定第一反射镜121。第一调整机构123至少部分位于壳体16的外部且与第一固定装置122耦接。通过第一调整机构123,第一固定装置122可调整地沿第一调整机构123的轴向移动及转动,以平移及转动调整第一反射镜121相对于第一光源111的光轴位置,以使第一反射镜121反射的第一光束1111导至特定光路上,即导送至聚光元件15。
第一光源模块11包括多个第一光源111,每一个第一光源111可提供一第一光束1111,且第一光源111可为但不限于激光元件或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多个第一光源111排列成平面阵列,例如图1A所示的第一光源模块11将二十四个第一光源111等间隔地排列成六行四列的平面阵列形式,然其数量及排列形式可依实际施作情形任施变化,并不以此为限。此外,第一光源模块11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基座112,其用以固定及容置多个第一光源111。举例而言,第一光源模块11包括三个第一基座112,且该三个第一基座112堆叠排列地设置于壳体16的一侧,而二十四个第一光源111中的8个第一光源111以两行四列的阵列排列方式容置于第一基座112中,藉此以组成平面阵列形式的第一光源模块11,并可发射多个第一光束1111以实质上相同的入射方向投射至壳体16内部的第一反射镜模块12。
第一反射镜模块12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反射镜121、一个或多个第一固定装置122及一个或多个第一调整机构123。其中,每一个第一反射镜121对应设置于第一光源111的光轴上,用以反射该第一光束1111,以将第一光束1111进行角度的转换而导送至聚光元件15聚焦。第一反射镜模块12的第一反射镜121数量与第一光源模块11的第一光源111所排列的行数相对应,举例而言,如图1A所示,第一反射镜模块12包括六面第一反射镜121,且该六面第一反射镜121分别对应该六行第一光源111的光轴设置。第一反射镜121可为但不限于长方形,多个第一反射镜121间彼此平行且斜向地排成阵列形式,以分别与第一光源模块11的对应行相对设置,藉此可避免经由第一反射镜121反射后的第一光束1111彼此间互相干扰。当然,第一反射镜121的数量、形式及其排列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可依实际实施情形任施变化。
请再参阅图1A、图1B、图2、图3A及图3B,于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反射镜121包括至少一透光区1211及至少一反射区1212,且透光区1211与反射区1212间隔交错排列,透光区1211可让光束通过,反射区1212则用以反射光束,且反射区1212可以金属溅镀方式形成,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多个第一光源111排列成六行四列的平面阵列形式,即第一光源模块11的每一行由四个第一光源111以相等间距排列形成,每一对应的第一反射镜121划分为四个透光区1211及四个反射区1212,并使该四个反射区1212分别对应第一光源模块11的每一行的四个第一光源111的光轴,藉此,每一个第一光源111所发射出的第一光束1111可一对一地经由第一反射镜121的每一反射区1212反射,以将第一光束1111导送至聚光元件15聚焦。
壳体16包括承座17、框体18及侧板19,其中框体18具有一容置空间181可容设承座17,承座17用于承载第一反射镜模块12,其中第一反射镜模块12的第一反射镜121设置于承座17内部,第一固定装置122及第一调整机构123则设置于承座17外部。第一光源模块11固设于框体18的一侧。侧板19设置于框体18上,且侧板19包括多个穿孔191以供多个第一调整机构123穿射,其中多个第一调整机构123部分外露于壳体16的侧板19的外表面,以利进行调校作业。
第一固定装置122用以固定及承载第一反射镜121,且第一固定装置122可以夹持、粘附、锁固或卡合等方式固定第一反射镜121,但不以此为限。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一个第一反射镜121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第一固定装置122,且第一固定装置122以夹持方式固定第一反射镜121。
第一调整机构123与第一固定装置122相耦接,且第一调整机构123经由壳体16的侧板19上的对应穿孔191而部分外露于壳体16的外侧,且第一调整机构123与侧板19的对应穿孔191内壁以紧配干涉方式相配合。当第一光源模块11及第一反射镜模块12的组件设计误差或组装上发生偏差时,例如第一反射镜121位移或其反射区1212相对于第一光源111的光轴角度偏差时,将会导致经由第一反射镜121所反射的第一光束1111导送路径偏移,无法有效导送至聚光元件15聚焦,此时使用者可利用第一调整机构123,使第一固定装置122及其所承载的第一反射镜121可调整地沿第一调整机构123的轴向平移及转动,故可调整第一反射镜121相对于第一光源111的光轴位置并定位。
当然,第一调整机构123调整第一固定装置122的平移及轴转方式可有多种实施态样,并不以前述方式为限。举例而言,第一调整机构123亦可包括一紧固螺丝(未图示)、一螺孔(未图示)及一弹簧(未图示),其中螺孔设置于第一固定装置122中,弹簧设置于螺孔内且套设于该紧固螺丝上。当第一光源模块11及第一反射镜模块12的组件设计误差或组装上发生偏差时,可通过调整第一调整机构123来平移或旋转第一反射镜121相对于该第一光源111的光轴位置。于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调整机构123利用紧固螺丝来实现,因此可通过调整紧固螺丝于螺孔中的位置,使弹簧因应地压缩与形变,以带动第一固定装置122及第一反射镜121可沿平行于第一调整机构123的轴向平移,藉此可达到使第一反射镜121上每一个反射区1212与第一光源模块11的每一行第一光源111的光轴相对应。当然,亦可同时旋转第一调整机构123,使其带动第一固定装置122及第一反射镜121旋转,以转动调整第一反射镜121的角度,使得第一光束1111相对于第一反射镜121的反射区1211的入射角改变,进而调整第一光束1111的反射路径。
请再参阅图1A、图1B、图2、图3A及图3B,本案的光源系统1还可包括第二光源模块13及第二反射镜模块14。第二光源模块13位于壳体16外部且设置于壳体16的另一侧,其中第一光源模块11及第二光源模块13设置于壳体16的两相对侧。第二光源模块13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光源131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基座132,其中第二光源131用以提供第二光束1311。第二反射镜模块14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反射镜141、一个或多个第二固定装置142及一个或多个第二调整机构143,且第二反射镜141由第二固定装置142固定,并对应设置于第二光源131的光轴(未图示)上,用以反射该第二光束1311。第二反射镜141的镜面亦划分为间隔交错的透光区1411与反射区1412,例如第二反射镜141具有四个透光区1411及四个反射区1412,且该四个反射区1412分别对应第二光源模块13的每一行的四个第二光源131的光轴而设置。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光源模块13及第二反射镜模块14的细部结构、功能、数量、排列方式与第一光源模块11及第一反射镜模块12的对应结构相似,于此不再赘述。
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及图3B所示,距离聚光元件15相对较远的三个第一反射镜121a、121b、121c分别以其各自的四个反射区1212将第一光源111所发射的第一光束1111反射导向至聚光元件15聚光,且第一反射镜121a、121b、121c的各自的四个透光区1211则无光束穿过。距离聚光元件15相对较远的三个第二反射镜141a、141b、141c分别以其各自的四个反射区1412将第二光源131所发射的第二光束1311反射导向至聚光元件15聚光,且第二反射镜141a、141b、141c的各自的四个透光区1411则无光束穿过。距离聚光元件15相对较近的三个第一反射镜121d、121e、121f分别以其各自的四个反射区1212将穿过第二反射镜141d、141e、141f的对应透光区1411的第一光束1111反射导向至聚光元件15聚光,第一反射镜121d、121e、121f的各自的四个透光区1211则供第二光源模块13所发射的第二光束1311穿过。距离聚光元件15相对较近的三个第二反射镜141d、141e、141f分别以其各自的四个反射区1412将穿过第一反射镜121d、121e、121f的对应透光区1211的第二光束1311反射导向至聚光元件15聚光,第二反射镜141d、141e、141f的各自的四个透光区1411则供第一光源模块11所发射的第一光束1111穿过。通过第一光源模块11、第一反射镜组12、第二光源模块13及第二反射镜模块14的结构设计与配置,可使光束不会互相干扰,同时可增加空间的利用而有利于光源系统小型化。
请参阅图4A、第4B、图5及图6,其中图4A为本案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光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光源系统的组合图,图5显示图4A的光源模块所发射的光束经由反射镜模块反射的示意图,以及图6显示以图4A所示的调整机构进行调整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光源系统2包括第一光源模块21、第一反射镜模块22及壳体27。第一光源模块21位于壳体27外部且设置于壳体27的一侧。第一反射镜模块22设置于壳体27内部的容置空间271。第一光源模块21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光源211,且每一个第一光源211可提供第一光束2111,其中第一光源模块21的第一光源211的数量及排列形式与前述实施例相似,于此不再赘述。
第一反射镜模块22包括至少一第一反射镜221、至少一第一固定装置222及一第一调整机构223。其中,第一反射镜221对应设置于第一光源211的光轴上,用以反射该第一光束2111,并将第一光束2111导送至聚光元件25聚焦。第一反射镜221固定于第一固定装置222,且第一固定装置222可通过黏附、夹持或卡合等方式固定第一反射镜221,但不以此为限。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装置222的数量与第一光源模块21的第一光源211所排列的列数相对应,举例而言,四个第一固定装置222分别对应第一光源模块21的四列第一光源211而彼此平行设置。于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固定装置222可设置多个第一反射镜221,且多个第一反射镜221以阶梯状相间隔地配置于第一固定装置222上,以避免由第一反射镜221反射后的第一光束2111彼此间相互干扰。举例而言,第一光源模块211的多个第一光源211排列成六行四列的平面阵列形式,即第一光源模块21的每一列由六个第一光源211以相等间距排列形成,且每一个第一固定装置222上设置六面第一反射镜221,该六面反射镜221以阶梯状相间隔地配置于第一固定装置222上,以分别对应第一光源模块21的每一列的第一光源211的光轴,藉此将每一个第一光源211所发射出的第一光束2111一对一地经由第一反射镜221反射,再导送至聚光元件25聚焦。
第一调整机构223与第一固定装置222相耦接。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整机构223穿设于第一固定装置222且与第一固定装置222耦接,利用第一调整机构223可使第一固定装置222及其所承载的第一反射镜221可调整地沿第一调整机构223的轴向移动及旋转,以调整第一反射镜221相对于第一光源211的光轴位置。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调整机构223可为但不限于一轴杆,且第一固定装置222上的相对应位置设置一轴孔,例如于每一个第一固定装置222中设置外径略大于轴杆的轴孔。组装时,将每一个第一固定装置222上的第一反射镜221与每一列第一光源211的光轴对应,并将第一调整机构223对应穿过多个第一固定装置222的多个轴孔,即完成第一反射镜模块22的组装。
当第一光源模块21及第一反射镜模块22的组件设计误差或组装时发生偏差而导致经由第一反射镜221所反射的第一光束2111导送路径偏移,无法有效导送至聚光元件25聚焦时,通过第一调整机构223,使第一固定装置222可沿第一调整机构223的轴向移动及转动,以平移及转动调整第一反射镜221相对于第一光源211的光轴位置,以使第一反射镜221反射的第一光束2111导至特定光路上,即导送至聚光元件25。于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可以第一调整机构223为转轴,将第一固定装置222及其所承载的第一反射镜221沿该第一调整机构223轴转,以调整第一反射镜221相对于该第一光源211的光轴的角度,以使经由该第一反射镜221反射的第一光束2111可确实导送至聚光元件25聚焦。此外,如图6所示,使用者亦可将第一固定装置222沿第一调整机构223的轴向平移,如箭头A或箭头B的方向,以以调整每一第一固定装置222上的第一反射镜221相对于每一列的第一光源211位置。是以,通过前述的调整机制,使用者可依实际操作上需要,将第一固定装置222相对于第一调整机构223旋转或沿其轴向平移,进而调整第一反射镜221相对该第一光源211的光轴角度或位置,使得经由第一反射镜221反射后的第一光束2111可确实集中导送至聚光元件25聚焦,以使光源利用达到最佳效率,并可避免现有组件或组装上的误差造成的能量损耗及光源系统过热的问题。
请再参阅图4A、第4B、图5及图6,光源系统2还可包括第二光源模块23及第二反射镜模块24。其中,第二光源模块23位于壳体27外部且设置于壳体27的另一侧,且第一光源模块21与第二光源模块23设置于壳体27的两相对侧。第二光源模块23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光源231,每一个第二光源231可提供一第二光束(未图示),且为避免第二光源231提供的第二光束与第一光源211的第一光束2111相互干扰,每一列的第二光源231与对向的第一光源211错位排列,另外,第二光源模块23的第二光源231的数量及排列形式与第一光源模块21的第一光源211相似,于此不再赘述。
第二反射镜模块24包括至少一第二反射镜241、至少一第二固定装置242及一第二调整机构243,且第二反射镜241固定于第二固定装置242,以与第二光源231的光轴相对应,用以反射该第二光束。第二调整机构243与第二固定装置242相耦接。于一实施例中,第二调整机构243对应穿设于第二固定装置242的轴孔且与第二固定装置242相耦接。通过第二调整机构243,第二固定装置242可调整地沿第二调整机构243的轴向移动及转动,以平移及转动调整第二反射镜241相对于第二光源231的光轴位置,以使经由第二反射镜241反射的第二光束导至聚光元件25。至于第二光源模块23及第二反射镜模块24的细部结构及调整机制与第一光源模块21及第一反射镜模块22的对应结构与调整机制相似,于此不再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多个第一固定装置222与多个第二固定装置242交错排列设置,并分别与第一光源模块21的每一列的第一光源211及第二光源模块23的每一列的第二光源231对应设置,藉此每一个第一光源211所提供的第一光束2111经由对应的第一反射镜221反射,再导送至聚光元件25聚焦,同时,每一个第二光源231所提供的第二光束亦可经由对应的第二反射镜241反射,再导送至聚光元件25聚焦。因此,通过多个第一固定装置222与多个第二固定装置242的交错间隔设置,可避免第一光束2111与第二光束的间相互干扰,以使第一光束2111及第二光束可顺利导送聚光元件25聚焦。
此外,于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7包括一侧板272,该侧板272具有多个穿孔273。光源系统2还可包括一辅助固定件26,其可为但不限于一杆件,以辅助多个第一固定装置222及多个第二固定装置242作暂时定位之用。如图4A及图4B所示,第一调整机构223、第二调整机构243以及辅助固定件26的各端部可穿设于侧板272的对应穿孔273,并外露于侧板272的外表面。于此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固定装置222及第二固定装置242还可包括一固定孔,且多个第一固定装置222的多个固定孔与多个第二固定装置242的多个固定孔相对位,藉此使辅助固定件26可穿设于多个第一固定装置222的多个固定孔与多个第二固定装置242的多个固定孔,以辅助多个第一固定装置222及多个第二固定装置242作暂时定位。当使用者因组件设计误差而欲调整第一固定装置222或第二固定装置242的角度或位置时,可将辅助固定件26抽离出第一固定装置222及第二固定装置242外,以进行前述的调整作业。
综上所述,本案的光源系统系通过调整机构的设置,以以实现平移或转动调整反射镜相对于光源的光轴位置,如此一来,经由反射镜所反射的光束可确实导送至聚光元件聚焦,使得光源系统利用达到最佳效率,同时避免现有光源系统中组件或组装上的误差所造成的能量损耗及光源系统过热的问题。
纵使本发明已由上述实施例详细叙述而可由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权利要求所欲保护者。

Claims (14)

1.一种光源系统,适用于一投影装置,至少包括:
一第一光源模块,包括多个第一光源,且每一该第一光源提供一第一光束;以及
一第一反射镜组,包括:
至少一第一反射镜,对应设置于该第一光源的一光轴上;
至少一第一固定装置,固定该第一反射镜;以及
至少一第一调整机构,与该第一固定装置相耦接,其中该第一固定装置可调整地沿该第一调整机构的轴向移动及旋转,以平移及转动调整该第一反射镜相对于该第一光轴的位置及角度,以使该第一反射镜反射的该第一光束导至一特定光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系统,其还包括:
一第二光源模块,设置于该第一光源模块的相对侧,且包括多个第二光源,每一该第二光源提供一第二光束;以及
一第二反射镜模块,包括:
至少一第二反射镜,对应设置于该第二光源的一光轴上;
至少一第二固定装置,固定该第二反射镜;以及
至少一第二调整机构,与该第二固定装置相耦接,其中该第二固定装置可调整地沿该第二调整机构的轴向移动及旋转,以平移及转动调整该第二反射镜相对于该第二光轴的位置及角度,以使该第二反射镜反射的该第二光束导至该特定光路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系统,其还包括一聚光元件,其中经由该第一反射镜反射后的该第一光束以及经由该第二反射镜反射后的该第二光束导至该聚光元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系统,其中该多个第一光源及该多个第二光源分别排列成一平面阵列。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系统,其中该第一反射镜模块的该第一反射镜的数量与该第一光源模块的该多个第一光源所排列的行数相对应,且每一该第一反射镜间彼此平行且斜向地排列,以分别与该第一光源模块的对应行相对设置,该第二反射镜模块的该第二反射镜的数量与该第二光源模块的该多个第二光源所排列的行数相对应,且每一该第二反射镜间彼此平行且斜向地排列,以分别与该第二光源模块的对应行相对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系统,其中该第一反射镜包括至少一透光区及至少一反射区,该透光区与该反射区间隔交错排列,且每一该反射区与每一该第一光源的该光轴相对设置,以及其中该第二反射镜包括至少一透光区及至少一反射区,该透光区与该反射区间隔交错排列,且每一该反射区与每一该第二光源的该光轴相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系统,其中该第一固定装置以夹持方式固定该第一反射镜,且该第二固定装置以夹持方式固定该第二反射镜。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系统,其还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包括一承座、一框体及一侧板,其中该框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容设该承座,该承座承载该第一反射镜模块及该第二反射镜模块,该侧板设置于框体上且包括多个穿孔,其中该第一调整机构及该第二调整机构部分外露于该侧板的一外表面。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系统,其中该第一固定装置与该第二固定装置交错排列设置,且该第一固定装置的数量与该第一光源模块的该多个第一光源所排列的列数相对应,该第二固定装置的数量与该第二光源模块的该多个第二光源所排列的列数相对应。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系统,其中该第一调整机构为一轴杆,且每一该第一固定装置包括一轴孔,该轴杆对应穿设于每一该第一固定装置的该轴孔,使每一该第一固定装置可相对于该第一调整机构轴转及轴向平移,以及其中该第二调整机构为一轴杆,且每一该第二固定装置包括一轴孔,该轴杆对应穿设于每一该第二固定装置的该轴孔,使每一该第二固定装置可相对于该第二调整机构轴转及轴向平移。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系统,其还包括一辅助固定件,且每一该第一固装置与该第二固定装置包括一固定孔,其中该辅助固定件可抽拔地穿设于该第一固定装置及该第二固定装置的该固定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系统,其还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包括一侧板,该侧板具有多个穿孔,其中该第一调整机构、该第二调整机构以及该辅助固定件的各端部穿设于该侧板的该多个穿孔,且外露于该侧板的一外表面。
13.一种光源系统,适用于一投影装置,至少包括:
一光源,提供一光束;
一反射镜,对应设置于该光源的一光轴上;
一固定装置,固定该反射镜;以及
一调整机构,与该固定装置相耦接,其中该固定装置可调整地沿该调整机构的轴向移动及旋转,以平移及转动调整该反射镜相对于该光轴的位置及角度,以使该反射镜反射的该光束导至一特定光路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源系统,其还包括一聚光元件,且该反射镜反射后的该光束导至该聚光元件。
CN201410317063.XA 2014-07-04 2014-07-04 光源系统 Active CN1053198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17063.XA CN105319817B (zh) 2014-07-04 2014-07-04 光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17063.XA CN105319817B (zh) 2014-07-04 2014-07-04 光源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9817A true CN105319817A (zh) 2016-02-10
CN105319817B CN105319817B (zh) 2018-11-16

Family

ID=55247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17063.XA Active CN105319817B (zh) 2014-07-04 2014-07-04 光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1981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3834A (zh) * 2016-12-01 2019-07-16 奇跃公司 具有扫描阵列光引擎的投影仪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4599A (zh) * 2009-04-30 2012-04-11 伊斯曼柯达公司 提供发散校正的光束校准腔室
US20120133903A1 (en) * 2010-11-30 2012-05-31 Panasonic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JP2012215634A (ja) * 2011-03-31 2012-11-08 Casio Comput Co Ltd 光源装置の製造方法、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CN103324016A (zh) * 2012-03-21 2013-09-25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4599A (zh) * 2009-04-30 2012-04-11 伊斯曼柯达公司 提供发散校正的光束校准腔室
US20120133903A1 (en) * 2010-11-30 2012-05-31 Panasonic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JP2012215634A (ja) * 2011-03-31 2012-11-08 Casio Comput Co Ltd 光源装置の製造方法、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CN103324016A (zh) * 2012-03-21 2013-09-25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3834A (zh) * 2016-12-01 2019-07-16 奇跃公司 具有扫描阵列光引擎的投影仪
CN110023834B (zh) * 2016-12-01 2021-09-14 奇跃公司 具有扫描阵列光引擎的投影仪
US11599013B2 (en) 2016-12-01 2023-03-07 Magic Leap, Inc. Projector with scanning array light eng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9817B (zh) 2018-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19204B2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used in a projection typ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104048214B (zh) 光源组件和照明装置以及图像投影装置
JP6007861B2 (ja) 光偏向器及び画像投射装置
EP2698661B1 (en) Illumination light generation apparatus
WO2018205357A1 (zh) 结构光照明显微成像系统
CN104335117A (zh) 光学投影阵列曝光系统
US20120140194A1 (en) Maskless Exposure Apparatus
KR102373287B1 (ko) 이음새없이 형성된 텔레센트릭 명시야 및 환형 암시야 조명
CN102927473B (zh) 一种光束光斑可控的照明装置
JP2014053285A5 (zh)
JPWO2014115493A1 (ja) 投写装置
US20210389652A1 (en) Light source optical system,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JP3640391B1 (ja) 照明光学装置
TWI526771B (zh) 光源系統
KR100593119B1 (ko) 주사 장치, 레이저 프로젝터 및 광학 장치
CN105319817A (zh) 光源系统
US20060050251A1 (en) Projection system including illumination part
US20090303446A1 (en) Light combining method,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US2011000728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projecting images
US20070053185A1 (en) Light source module
US9964857B2 (en) Beam exposure device
JP2012234718A (ja) 光照射装置および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US7815318B2 (en) Projector capable of adjusting brightness and brightness uniformity
JP2014203604A (ja) 照明装置
US11994695B2 (en) Fly-eye lens module, lighting device, and DLP optical eng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