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6167B - 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6167B
CN105306167B CN201410378177.5A CN201410378177A CN105306167B CN 105306167 B CN105306167 B CN 105306167B CN 201410378177 A CN201410378177 A CN 201410378177A CN 105306167 B CN105306167 B CN 1053061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frame
noisy degree
terminal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781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6167A (zh
Inventor
谢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7817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06167B/zh
Priority to US14/677,210 priority patent/US9806858B2/en
Publication of CN105306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61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61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61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5Timing of allocation when channel conditions 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信道的嘈杂度,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关联于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的接收的第一数据的个数,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网络环境中的站或者接入点,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聚合帧或非聚合帧;基于所述信道的嘈杂度确定第二周期中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聚合帧的长度,所述第二周期为第一周期在时间轴上相邻的下一个周期。该方法可以使得第一终端能够自适应地衡量信道的嘈杂程度,进而在此基础上能合理地根据信道嘈杂程度选择合适的聚合帧的长度,减小无线信道不同站点或接入点的帧间碰撞和干扰,充分利用信道资源,达到实时优化吞吐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IEEE 802.11为由IEEE 802.11委员会针对短程通信开发的一组无线局域网空中接口标准,802.11提供了基于竞争的无线网络服务,处于802.11无线网络中的各站点(STA,Station)或接入点(AP,Access Point)需要先侦听信道是否空闲,在侦听到空闲时并经历随机退避后才能发送数据包;反之如果信道繁忙,则不能发送,需要重新侦听等待。即使在侦听到信道空闲发送的情况下,也可能由于误检或检测不到远端低功率节点STA或AP的数据包等原因而导致发送方STA或AP所发送的数据包发生帧间碰撞,最终使得发包无效。
在IEEE 802.11n和IEEE 802.11ac中引入了包聚合功能,此功能可以实现在信道中传输由聚合子帧聚合而成的长度加大的聚合帧。
例如,A-MSDU是介质访问控制层(MAC,Media Access Control)服务数据单元的聚合,由多个媒体接入控制业务数据单元(MSDU,MAC Service Data unit)聚合而成,共用MAC帧头和帧校验序列(FCS,Frame Check Sequence)进行校验,由于聚合帧只有一个统一的FCS,如果聚合帧中任意一个MSDU发送中出现错误,整个聚合帧A-MSDU被接收方接收后均变为无效,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整个聚合帧A-MSDU。而对于A-MPDU是MAC服务数据单元的聚合,由多个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PDU,MAC Protocol Data unit)聚合而成,A-MPDU中每个MPDU都各自拥有独立的FCS,当与所述A-MPDU所对应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PHY Protocol Data Unit)的帧头发生碰撞,也会导致整个A-MPDU接收错误。
包聚合功能提高了无线局域网传输数据包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信道的吞吐率,在包聚合时,聚合的聚合子帧个数越多,则发送的聚合帧的长度越长,但是由于无线传输环境的复杂性,需要采用合适的聚合帧的长度才可以减小无线信道不同站点或接入点的帧间碰撞和干扰的情况出现。
现有技术中存在难以有效确定聚合帧长度的问题,进而导致无线信道的帧间碰撞和干扰情况严重,无线信道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吞吐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难以合理根据信道嘈杂程度选择聚合长度,导致无线信道的帧间碰撞和干扰情况严重,无线信道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吞吐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信道的嘈杂度,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关联于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的接收的第一数据的个数,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网络环境中的站或者接入点,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聚合帧或非聚合帧;
基于所述信道的嘈杂度确定第二周期中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聚合帧的长度,所述第二周期为第一周期在时间轴上相邻的下一个周期。
可选的,所述信道的嘈杂度随着第一比例的增大而减小,所述第一比例为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数据的个数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所有第一数据的个数的比例。
可选的,所述聚合帧的长度随着所述信道的嘈杂度的增大而减小。
可选的,所述信道的嘈杂度通过信道嘈杂度指标进行标定,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获取:
获取第一个数,所述第一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PPDU的个数;
获取第二个数,所述第二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ACK或BLOCK_ACK的个数;
获取第三个数,所述第三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且不是ACK或Block Ack帧的第一数据的个数;
在所述第一个数与所述第二个数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个数阈值时,通过公式确定所述信道嘈杂度指 标;
其中,CCA_Freq为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Rx_PPDU_Cnt为所述第一个数,Rx_ACK_Cnt为所述第二个数,Rx_MPDU_Cnt为所述第三个数。
可选的,还包括:在所述第一个数与所述第二个数的差值小于第一个数阈值时,确定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值为零。
可选的,所述第一个数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10]。
可选的,所述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的范围为[100ms,500ms]。
可选的,所述聚合帧的长度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确定:
通过查找预先设定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嘈杂度指标所对应的聚合帧的长度,所述映射关系为所述嘈杂度指标和聚合度的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聚合帧的长度为所述聚合帧所聚合的聚合子帧的个数。
可选的,所述聚合帧为A-MPDU、A-MSDU和组合聚合帧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组合聚合帧为由MPDU和MSDU所组合而成的多级聚合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装置,包括:
嘈杂度确定单元,用于获取信道的嘈杂度,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关联于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的接收的第一数据的个数,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网络环境中的站或者接入点,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聚合帧或非聚合帧;
聚合长度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信道的嘈杂度确定第二周期中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聚合帧的长度,所述第二周期为第一周期在时间轴上相邻的下一个周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获取信道的嘈杂度,进而根据信道的嘈杂度对第一终端发送聚合帧的长度进行自适应的调整,可以使得第一终端能够自适应地衡量信道的嘈杂程度,进而在此基础上能合理地根据信道嘈杂程度选择选择合适的聚合帧的长度,从而减小无线信道的帧间碰撞和干扰,充分利用信道资源,实时优化吞吐率。
通过对信道的嘈杂度指标的获取,可以有效识别信道的嘈杂程度,准确反映信道物理传输性能,进而相应调整聚合帧的长度,使得可以根据当前信道的实际情况选择匹配的聚合帧的长度,提高吞吐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信道的嘈杂度指标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聚合帧长度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嘈杂度确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存在难以合理根据信道嘈杂程度而相应选择合适的聚合帧的聚合长度,从而导致无线信道的帧间碰撞和干扰情况严重,无线信道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吞吐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
如图1所示,首先执行步骤S1,获取信道的嘈杂度,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关联于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的接收的第一数据的个数。
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聚合帧或非聚合帧。所述聚合帧包括A-MPDU、A-MSDU和组合聚合帧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组合聚合帧为由MPDU和MSDU所组合而成的多级聚合帧。所述非聚合帧可以是指MPDU。
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网络环境中的STA或者AP。
为了根据信道的嘈杂度对聚合帧的长度进行控制,可以将时间划分成时间间隔序列,也即划分成不同的时间周期,可以基于当前周期的STA或者AP接收的第一数据的统计数据,确定信道的嘈杂度,进而在与该周期相邻的下一个周期内对根据上个周期所确定的信道的嘈杂度对聚合帧的长度进行相应的调整。所述聚合帧的长度也可以理解为是聚合帧所聚合的聚合子帧的个数。
聚合帧聚合的聚合子帧的个数越多,则相应的所述聚合帧的长度也越长。
在本申请文件中,所述第一周期为所述STA或者AP的当前所处的时间周期,将与当前周期,即第一周期在时间轴上相邻的下一个周期称为第二周期。
执行步骤S2,基于所述信道的嘈杂度确定第二周期中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聚合帧的长度。
根据在第一周期中所确定信道的嘈杂度自适应地对第二周期中第一终端发送聚合帧的长度进行调整。例如,在若第一周期中所确定的信道的嘈杂度比较严重,则在第二周期中就可以相应的减小聚合帧的长度;反之,若第一周期中所确定的信道的嘈杂度比较轻,则在第二周期中就可以相应的增加聚合帧的长度。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可以根据信道的嘈杂度对第一终端发送聚合帧的长度进行自适应的调整,减小无线信道的帧间碰撞和干扰,可以充分利用信道资源,实时优化吞吐效率。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对第一周期内信道的嘈杂度进行确定,进而根据预先设定的信道的嘈杂度与聚合帧长度之间的对应映射关系,确定第一终端在第二周期内所采用的聚合帧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时间划分为间隔为T的统计时间间隔序列,当前长度为T的时间间隔即为所述第一周期,与当前时间间隔相邻的下一个时间间隔即为第二周期。
为了实时地根据当前时时间间隔T内的信道的嘈杂度实时地调整下一个时间间隔T内所发送的聚合帧的长度,为了保证实时性,所述时间间隔T不适宜设置的太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T时间间隔的取值范围可以设置为[100ms,500ms],即所述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的取值范围为[100ms,500ms]。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结合实际的实验数据、信道情况等,按照需求对所述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的取值范围进行相应的设定,所述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的取值范围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聚合帧为A-MPDU、A-MSDU和组合聚合帧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A-MPDU是指由多个MPDU所聚合而成的聚合帧,其中每一个MPDU称为一个聚合子帧,所述A-MSDU是指由多个MSDU所聚合而成的聚合帧,其中每一个MSDU称为一个聚合子帧。所述组合聚合帧是指结合MPDU和MSDU所组合而成的聚合帧,例如,将多个MSDU组合成一个MPDU,进而将多个这样的MPDU组合成为一个聚合帧,此聚合帧为由MSDU和MPDU所组合而成的多级聚合帧,其中由多个MSDU组合而成的每一个MPDU称为一个聚合子帧。
聚合帧的长度即为所述聚合帧中所包含的聚合子帧的个数,举例来说,所述A-MPDU聚合帧的长度即为所述A-MPDU聚合帧中所包含的MPDU的个数,所述A-MSDU聚合帧的长度即为所述A-MSDU聚合帧中所包含的MSDU的个数。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资源竞争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首先执行步骤S201,获取第一周期内的信道的嘈杂度,所述信道的嘈杂度通过信道的嘈杂度指标进行标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道嘈杂度可以结合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接收到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数据的个数进行相应的确定。
具体地,所述信道的嘈杂度随着第一比例的增大而减小,所述第一比例为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数据的个数,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所有第一数据的个数的比例。所述第一比例越大,说明信道的嘈杂度越低;反之若所述比例越小时,说明信道的嘈杂度越高。
下面结合具体的公式对确定信道的嘈杂度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在本实施中具体通过信道嘈杂度指标进行相应的标定,当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越大时,说明信道的嘈杂度越严重。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信道的嘈杂度指标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确定信道的嘈杂度指标时,可以首先通过执行步骤S301至步骤S303,获取相关的统计数据。
步骤S301,获取第一个数,所述第一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PPDU的个数。
统计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收到PPDU(PHY Protocol Data Unit)的总的个数,在此可以记为第一个数Rx_PPDU_Cnt。
步骤S302,获取第二个数,所述第二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ACK或BLOCK_ACK的个数。
统计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收到的ACK或BLOCK_ACK的总的个数,在此可以记为第二个数Rx_ACK_Cnt。
所述ACK或BLOCK_ACK是一种报文确认机制,该机制用于保证空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报文传输过程中,发送方(例如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每一个IEEE802.11报文,接收方在收到后均要进行ACK或BLOCK_ACK回复确认。当发送方接收到接收方所发送的ACK或BLOCK_ACK确认后,才认定报文已经发送成功,从而发送下一帧数据;否则发送方重新进行报文发送。
步骤S303,获取第三个数,所述第三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且不是ACK或Block Ack帧的第一数据的个数。
统计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收到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且不是ACK或Block Ack帧的第一数据的个数,在此可以记为第三个数Rx_MPDU_Cnt。
例如当所述第一数据为聚合帧时,则第三个数即为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收到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且不是ACK或Block Ack帧的聚合帧的个数;当所述第一数据为非聚合帧时,所述第三个数为即为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收到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且不是ACK或Block Ack帧的MPDU的个数。
所述第三个数采用帧类型过滤的方式进行获取,例如通过过滤掉含ACK或BlockACK确认机制的帧进而获取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数据的个数。
第一终端通过物理层解调所接收到的PPDU得到第一数据,并上传至MAC层。若所述第一数据中的MAC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则通过此步骤进行统计。
根据步骤S301至步骤S303所得到的统计数据,可以对描述信道嘈杂度的嘈杂度指标进行获取。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01至步骤S303并不存在先后执行顺序,可以按照任意的执行顺序执行步骤S301、步骤S302和步骤S303,只要获取如上所需要的统计数据即可。
在通过步骤S301、步骤S302和步骤S303之后,执行步骤S304,判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个数阈值。
所述第一个数阈值可以根据经验数据、实验数据等进行相应的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所述的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的取值范围为[100ms,500ms],通过相关实验数据,可以设定所述第一个数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1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结合实际的实验数据、信道情况等,对所述第一个数阈值进行相应的设定,所述第一个数阈值的取值范围不做具体限定。
若步骤S304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305;否则执行步骤S306。
步骤S305,结合第一个数、第二个数和第三个数确定信道的嘈杂度指标。
通过公式(1)确定所述信道的嘈杂度指标CCA_Freq。
其中,CCA_Freq为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Rx_PPDU_Cnt为所述第一个数,Rx_ACK_Cnt为所述第二个数,Rx_MPDU_Cnt为所述第三个数。
通过如上所述的公式(1)可以在第一个数和所述第二个数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个数阈值时,对所述信道的嘈杂度指标进行确定。
步骤S306,确定信道的嘈杂度指标为零。
由于第一个数表示的是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PPDU的个数,而第二个数表示的是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ACK或BLOCK_ACK的个数,所述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的差值表示的是第一终端接收的非ACK和BLOCK_ACK的PPDU的帧的个数。若所述差值太小,则表明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接收的PPDU数据基本上均是采用ACK或BLOCK_ACK是报文确认机制所得到的数据包,所述信道的嘈杂程度对统计结果不会有太多的影响,在此机制下,信道被所述第一终端所占用,所以可以认为信道的嘈杂程度为零,即在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个数阈值时,可以认为信道的嘈杂度指标为零。
通过如上所述的步骤S301至步骤S306,可以获取第一周期的信道嘈杂程度的嘈杂度指标值。
请继续参考图2,在通过步骤S201确定嘈杂度指标后,执行步骤S202。
步骤S202,获取嘈杂度指标与聚合帧长度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映射关系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进行预先设定,通过结合信道的实际传输性能、嘈杂程度以及吞吐量等相关指标,经过多次实验可以确定与不同的嘈杂度指标所相适应的与聚合帧长度,在信道环境较为嘈杂的环境中,采用与所述信道环境的嘈杂度指标对应的与聚合帧长度,可以使得无线信道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有效提高吞吐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可以预先根据不同的物理层速率制定相应的对应该物理层速率的嘈杂度指标与聚合帧长度之间的映射关系,也即可以预先分别在不同的物理层速率下,通过实验数据预先设定在具体物理层速率下不同的嘈杂度指标所对应的不同的聚合帧长度,以可以使得在不同的物理层速率条件下,均可以获得对应嘈杂度指标的聚合帧长度,进而减小无线信道的帧间碰撞和干扰,实时地优化吞吐率。
在本实施例中,分别设定对应于不同的物理层速率的多个映射关系,则在获取到第一周期中的信道的嘈杂度指标后,通过查找对应当前第二周期第一终端的物理层速率的映射关系,可以在该映射关系中获取与第一周期中的信道的嘈杂度指标所对应的聚合帧长度,并可以以此聚合帧长度作为第一终端在第二周期中发送聚合帧的长度。
对应于不同的物理层速率,相应的设定不同的嘈杂度指标与聚合帧长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对于每一个物理层速率所对应的映射关系中,满足如下规律:在信道的嘈杂程度较严重时,即所述嘈杂度指标值较大时,聚合帧长度应该相应的设置的较小;在信道的嘈杂程度较轻时,即所述嘈杂度指标值较小时,所述聚合帧长度应该相应的设置的较大。
例如,根据对应当前第二周期内第一终端的物理层速率的映射关系,如果第一周期中的信道的嘈杂度指标越大,则在此第二周期中选择的聚合帧长度也就越小,即选择聚合的聚合子帧的个数就越少,反之,如果第一周期中的信道的嘈杂度指标越小,则在此第二周期中选择的聚合帧长度也就越大,即选择聚合的聚合子帧的个数就越多。
执行步骤S203,根据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周期信道的嘈杂度指标所对应聚合帧长度。
在此步骤中,根据当前周期,即第二周期中的第一终端的物理层发包速率,获取对应该物理层速率的映射关系,进而根据所获取到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周期信道的嘈杂度指标所对应的聚合帧长度。
执行步骤S204,第一终端在第二周期中按照对应第一周期的信道嘈杂度指标的聚合帧长度对数据进行传输。
根据步骤S203中所获取到的对应第一周期的信道嘈杂度指标的聚合帧长度,对所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聚合,将聚合后的聚合帧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以当前时间间隔为第一周期,以在时间轴上紧邻第一周期的时间间隔为第二周期,可以实时根据当前周期的信道嘈杂度指标确定之后相邻的周期中聚合帧长度。对于时间轴上的任意时间间隔均可以根据其前一个时间间隔的信道嘈杂度指标实现对当前时间间隔所采用聚合帧长度的确定,相应的当前周期的信道的嘈杂度指标又可以作为后一个时间间隔确定聚合帧长度的依据,依次类推,可以智能灵活地调整并制定各时间周期内聚合帧长度,实现实时优化吞吐率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周期的获取相应的统计数据,在第二周期中利用相应的统计数据进行调整,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同一个周期中的前段时间内获取相应的统计数据,并在本周期后段时间内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调整,均应该理解为根据前一个时间间隔的数据对后一个时间间隔的相关数据进行调整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可以设定更符合当前信道环境的嘈杂度指标与聚合帧长度之间的映射关系,针对不同的物理层速率,分别设定了不同的映射关系,由此可以得到更符合当前信道环境的聚合帧长度,以获取更好的吞吐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结合不同物理层速率下,嘈杂度指标与聚合帧长度之间的关系,设定一个相对折中的映射关系,即在任何物理层速率下,均采用同一个映射关系确定与当前信道环境的嘈杂度指标所对应的聚合帧长度,这样可能会对吞吐率有些影响,但可以减少获取聚合帧长度的时间,提高效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实际需求,设定相应的一个或多个映射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查找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周期信道的嘈杂度指标所对应的聚合帧长度,这样在实时根据第一周期的信道的实际嘈杂程度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聚合帧长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预先设定相应的映射关系,而根据在信道的嘈杂度指标较大时,相对设置较小的聚合帧长度,而在信道的嘈杂度指标较小时,相对设置较大的聚合帧长度的规律对对应当前信道的嘈杂度指标的聚合帧长度进行相应的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信道的嘈杂度指标的获取,可以有效识别信道的嘈杂程度,进而根据信道的嘈杂度指标对聚合帧长度进行自适应的调整,可以使得STA或AP能够自适应地衡量信道的嘈杂程度,进而在此基础上自动调整聚合帧长度,使得可以根据当前信道的实际情况选择匹配的聚合帧的长度,可以有效减小无线信道的帧间碰撞和干扰的机会,可以充分利用信道资源,达到实时优化吞吐率的效果。
对应上述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装置。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包括嘈杂度确定单元U11和聚合长度确定单元U12。
所述嘈杂度确定单元U11,用于获取信道的嘈杂度,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关联于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的接收的第一数据的个数,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网络环境中的站或者接入点,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聚合帧或非聚合帧。
所述信道的嘈杂度随着第一比例的增大而减小,所述第一比例为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数据的个数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所有第一数据的个数的比例。
所述聚合长度确定单元U12,用于基于所述信道的嘈杂度确定第二周期中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聚合帧的长度,所述第二周期为第一周期在时间轴上相邻的下一个周期。
所述聚合帧的长度随着所述信道的嘈杂度的增大而减小。
所述嘈杂度确定单元U11可以通过信道的嘈杂度指标对信道的嘈杂度进行标注。
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嘈杂度确定单元U1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嘈杂度确定单元U11包括PPDU统计单元U111、ACK统计单元U112、第一数据统计单元U113和第一确定单元U114。
所述PPDU统计单元U111,用于获取第一个数,所述第一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PPDU的个数。
所述ACK统计单元U112,用于获取第二个数,所述第二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ACK或BLOCK_ACK的个数。
所述第一数据统计单元U113,用于获取第三个数,所述第三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且不是ACK或Block Ack帧的第一数据的个数。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U114,用于在所述第一个数与所述第二个数的差值大于或等于 第一个数阈值时,通过公式确定 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
其中,CCA_Freq为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Rx_PPDU_Cnt为所述第一个数,Rx_ACK_Cnt为所述第二个数,Rx_MPDU_Cnt为所述第三个数。
所述嘈杂度确定单元U11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U115,用于在所述第一个数与所述第二个数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个数阈值时,确定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值为零。
所述装置还包括:查找单元U13,用于通过查找预先设定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嘈杂度指标所对应的聚合帧的长度,所述映射关系为所述嘈杂度指标和聚合度的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信道的嘈杂度,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关联于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的接收的第一数据的个数,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网络环境中的站或者接入点,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聚合帧或非聚合帧;
基于所述信道的嘈杂度确定第二周期中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聚合帧的长度,所述第二周期为第一周期在时间轴上相邻的下一个周期;
所述信道的嘈杂度通过信道嘈杂度指标进行标定,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获取:
获取第一个数,所述第一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PPDU的个数;
获取第二个数,所述第二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ACK或BLOCK_ACK的个数;
获取第三个数,所述第三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到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且不是ACK或Block Ack帧的第一数据的个数;
在所述第一个数与所述第二个数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个数阈值时,通过公式确定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
其中,CCA_Freq为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Rx_PPDU_Cnt为所述第一个数,Rx_ACK_Cnt为所述第二个数,Rx_MPDU_Cnt为所述第三个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的嘈杂度随着第一比例的增大而减小,所述第一比例为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数据的个数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所有第一数据的个数的比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帧的长度随着所述信道的嘈杂度的增大而减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个数与所述第二个数的差值小于第一个数阈值时,确定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值为零。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个数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1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的范围为[100ms,500ms]。
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帧的长度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确定:
通过查找预先设定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嘈杂度指标所对应的聚合帧的长度,所述映射关系为所述嘈杂度指标和聚合度的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帧的长度为所述聚合帧所聚合的聚合子帧的个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帧为A-MPDU、A-MSDU和组合聚合帧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组合聚合帧为由MPDU和MSDU所组合而成的多级聚合帧。
10.一种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嘈杂度确定单元,用于获取信道的嘈杂度,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关联于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的接收的第一数据的个数,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网络环境中的站或者接入点,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聚合帧或非聚合帧;
聚合长度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信道的嘈杂度确定第二周期中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聚合帧的长度,所述第二周期为第一周期在时间轴上相邻的下一个周期;
所述信道嘈杂度通过信道嘈杂度指标进行标定;所述嘈杂度确定单元包括:
PPDU统计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个数,所述第一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PPDU的个数;
ACK统计单元,用于获取第二个数,所述第二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ACK或BLOCK_ACK的个数;
第一数据统计单元,用于获取第三个数,所述第三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且不是ACK或BlockAck帧的第一数据的个数;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个数与所述第二个数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个数阈值时,通过公式确定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
其中,CCA_Freq为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Rx_PPDU_Cnt为所述第一个数,Rx_ACK_Cnt为所述第二个数,Rx_MPDU_Cnt为所述第三个数。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的嘈杂度随着第一比例的增大而减小,所述第一比例为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数据的个数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所有第一数据的个数的比例。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帧的长度随着所述信道的嘈杂度的增大而减小。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嘈杂度确定单元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个数与所述第二个数的差值小于第一个数阈值时,确定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值为零。
14.如权利要求10或13所述的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查找单元,用于通过查找预先设定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嘈杂度指标所对应的聚合帧的长度,所述映射关系为所述嘈杂度指标和聚合度的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CN201410378177.5A 2014-08-01 2014-08-01 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3061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78177.5A CN105306167B (zh) 2014-08-01 2014-08-01 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4/677,210 US9806858B2 (en) 2014-08-01 2015-04-02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length of aggregation frame in wireless networ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78177.5A CN105306167B (zh) 2014-08-01 2014-08-01 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6167A CN105306167A (zh) 2016-02-03
CN105306167B true CN105306167B (zh) 2018-11-16

Family

ID=55181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78177.5A Active CN105306167B (zh) 2014-08-01 2014-08-01 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806858B2 (zh)
CN (1) CN1053061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63244B1 (en) * 2015-06-18 2017-09-1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data frame aggregation
US10575310B2 (en) * 2016-03-22 2020-02-25 Netgear,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an environment with electronic interference
US10361832B2 (en) * 2016-04-22 2019-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Block acknowledgment generation and selection rules
US10573144B2 (en) 2016-10-10 2020-02-25 Netgear, Inc. Changing topology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9936543A (zh) * 2017-12-18 2019-06-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 ACK Flood攻击的防护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225608A (zh) * 2021-03-16 2021-08-06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网络的视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3518335A (zh) * 2021-07-16 2021-10-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蓝牙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5324A (zh) * 2011-08-10 2012-02-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帧聚合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428756A (zh) * 2013-08-14 2013-12-0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聚合帧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US8666319B2 (en) * 2011-07-15 2014-03-04 Cisco Technology, Inc. Mitigating effects of identified interference with adaptive CCA threshold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0118B2 (en) * 2003-12-23 2009-09-15 Agere Systems Inc. Frame aggregation format
US20070053354A1 (en) * 2005-08-18 2007-03-0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cur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an aggregated frame
US7747222B2 (en) * 2005-12-09 2010-06-2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of radio frequency variations
JP4127709B2 (ja) * 2006-05-30 2008-07-30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送信制御方法
US20080130538A1 (en) * 2006-12-05 2008-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management frame aggreg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KR101641088B1 (ko) * 2009-10-28 2016-07-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랜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프레임의 전송 기회 보호 방법 및 장치
US9148819B2 (en) * 2012-11-06 2015-09-29 Peraso Technologies, Inc. In-place A-MSDU aggregation for wireless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66319B2 (en) * 2011-07-15 2014-03-04 Cisco Technology, Inc. Mitigating effects of identified interference with adaptive CCA threshold
CN102355324A (zh) * 2011-08-10 2012-02-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帧聚合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428756A (zh) * 2013-08-14 2013-12-0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聚合帧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6167A (zh) 2016-02-03
US9806858B2 (en) 2017-10-31
US20160037515A1 (en) 2016-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6167B (zh) 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JP4047836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5451337B (zh) 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338646B (zh) Rts/cts机制的启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50249936A1 (en) Parallel aggregate mac protocol data units for fast link adaptation
Soungalo et al. Evaluating and improv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performance
Sharon et al. MAC level Throughput comparison: 802.11 ac vs. 802.11 n
CN103428756B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聚合帧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JP4314294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6973442A (zh) 一种竞争窗口最小值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及装置
WO2020156098A1 (zh) 发送、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Sharon et al. Advanced IEEE 802.11 ax TCP aware scheduling under unreliable channels
CN109842907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38576B (zh) 物理层的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650258B (zh) 窄带物联网无线链路协议子层am实体数据传输自适应方法
CN104320815B (zh) 一种用于提高无线局域网络吞吐量的数据传输策略
Sharon et al. The combination of QoS, aggregation and RTS/CTS in very high throughput IEEE 802.11 ac networks
CN105338649B (zh) 资源竞争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bu-Sharkh et al. The impact of multi-rate operation on A-MSDU, A-MPDU and block acknowledgment in greenfield IEEE802. 11n wireless LANs
Sharon et al. Optimizing TCP Goodput and Delay in next generation IEEE 802.11 (ax) devices
JP2009049588A (ja) 無線環境の時間占有率を監視する無線環境監視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Hassine et al. MAC aggregation in 802.11 n: Concepts and impact on wireless networks performance
Adnan et al. Assuring per-station fairness in multi-rate WLANs: A hybrid approach of contention window control and frame aggregation
Sharon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TCP scheduling strategies in IEEE 802.11 ac based wireless networks
Milad et al. Reverse direction transmission using single data frame and multi data frame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MAC layer based on IEEE 802.11 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