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1337B - 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1337B
CN105451337B CN201410378178.XA CN201410378178A CN105451337B CN 105451337 B CN105451337 B CN 105451337B CN 201410378178 A CN201410378178 A CN 201410378178A CN 105451337 B CN105451337 B CN 1054513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sholding
cca
channel
terminal
noisy deg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781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1337A (zh
Inventor
谢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7817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51337B/zh
Priority to US14/677,299 priority patent/US9693363B2/en
Publication of CN105451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1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1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13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于对无线通信信道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控制;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信道的嘈杂度,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关联于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的接收的第一数据的个数,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网络环境中的站或者接入点,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聚合帧或非聚合帧;根据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对第二周期内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调整。使得第一终端能够自适应地衡量信道的嘈杂程度,进而在此基础上能合理地根据信道嘈杂程度选择选择合适CCA门限,使得所述第一终端在需要发送数据时,可以及时获得访问信道的机会,提高所述第一终端抢占信道的竞争能力,提高吞吐率。

Description

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IEEE802.11为由IEEE802.11委员会针对短程通信开发的一组无线局域网空中接口标准,802.11提供了基于竞争的无线网络服务,处于802.11无线网络中的各站点(STA,Station)或接入点(AP,Access Point)需要先侦听信道是否空闲,在侦听到空闲时并经历随机退避后才能发送数据包;反之如果信道繁忙,则不能发送,需要重新侦听等待。这种侦听的机制就是IEEE802.11的STA或AP普遍采用的空闲信道评估(CCA,Clear ChannelAssessment)机制。
CCA是一种物理载波侦听机制,其通过采用各种手段侦听信道是否有信号存在。若有信号并且信号的功率强度足够大,从而影响当前STA或AP的数据发送,这时CCA就会指示信道为繁忙,并使所述STA或AP抑制数据发送;反之,如果没有信号,或者有信号但是信号的功率强度不足以影响所述STA或AP数据发送,CCA就会指示信道为空闲,并使所述STA或AP获取访问信道的机会并且进入数据发送的状态。
CCA机制会对信号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信号检测具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是利用接收信号功率大小确定信号情况,例如,可以将STA或AP接收的信号功率与CCA门限进行比较,所述CCA门限为一个固定门限值,可以根据IEEE802.11标准进行确定。如果所述STA或AP接收的信号功率大于所述CCA门限,则可以判定信道有信号,指示信道为忙;否则指示信道为空闲。
在信道的嘈杂程度较高或信道非常繁忙的情况下,即处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STA、AP非常多并且频繁通信的情况下,若STA或AP需要发送数据,便处于和其他STA和AP相互竞争的状态下。但现有技术中CCA门限为一个固定值,并不会根据信道的嘈杂程度、繁忙程度等进行相应的调整,由此会导致处于嘈杂程度较高的通信环境且需要发送数据的STA或AP长时间处于难以获取访问信道的机会或者基本不能获得访问信道的机会的状态,进而会导致吞吐率长时间低下甚至吞吐率为0,有时会造成通信中断的现象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难以根据信道实际情况自适应地调整CCA门限,导致发送端无法及时发送数据,吞吐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用于对无线通信信道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控制;包括:
获取信道的嘈杂度,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关联于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的接收的第一数据的个数,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网络环境中的站或者接入点,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聚合帧或非聚合帧;
根据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对第二周期内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所采用的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调整。
可选的,所述信道的嘈杂度随着第一比例的增大而减小,所述第一比例为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数据的个数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所有第一数据的个数的比例。
可选的,所述信道的嘈杂度通过信道嘈杂度指标进行标定,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获取:
获取第一个数,所述第一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PPDU的个数;
获取第二个数,所述第二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ACK或BLOCK_ACK的个数;
获取第三个数,所述第三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且不是ACK或Block Ack帧的第一数据的个数;
在所述第一个数与所述第二个数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个数阈值时,通过公式确定所述信道嘈杂度指 标;
其中,CCA_Freq为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Rx_PPDU_Cnt为所述第一个数,Rx_ACK_Cnt为所述第二个数,Rx_MPDU_Cnt为所述第三个数。
可选的,还包括:在所述第一个数与所述第二个数的差值小于第一个数阈值时,确定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值为零。
可选的,所述第一个数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10]。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对第二周期内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调整包括:
在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大于或等于嘈杂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控制量对第二周期内第一终端传输数据所采用的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调整。
可选的,所述根据预设的调整量对第二周期内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调整包括:
若第一参数与所述控制量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门限阈值,则确定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为所述差值;
所述第一参数关联于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接收到的PPDU的功率或信号强度指示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参数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接收到的PPDU的功率均值或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指示值的均值。
可选的,所述根据预设的调整量对第二周期内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调整还包括:
若第一参数与所述控制量之间的差值小于门限阈值,则确定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为所述门限阈值。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对第二周期内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调整还包括:
在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小于嘈杂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为门限阈值。
可选的,所述门限阈值为预设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值。
可选的,所述嘈杂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60%,100%]。
可选的,所述控制量的取值范围为[4,8]。
可选的,所述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的范围为[100ms,500ms]。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装置,用于对无线通信信道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控制;包括:
嘈杂度确定单元,用于获取信道的嘈杂度,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关联于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的接收的第一数据的个数,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网络环境中的站或者接入点,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聚合帧或非聚合帧;
门限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对第二周期内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所采用的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调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获取信道的嘈杂度,进而根据信道的嘈杂度对第二周期内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自适应的调整,可以使得第一终端能够自适应地衡量信道的嘈杂程度,进而在此基础上能合理地根据信道嘈杂程度选择合适CCA门限,使得所述第一终端在需要发送数据时,可以及时获得访问信道的机会,提高所述第一终端抢占信道的竞争能力,提高吞吐率。
通过对信道的嘈杂度指标的获取,可以有效识别信道的嘈杂程度,准确反映信道物理传输性能,进而相应调整CCA门限,使得可以根据当前信道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CCA门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信道的嘈杂度指标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嘈杂度确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CCA门限为一个固定值,并不会根据信道的嘈杂程度、繁忙程度等进行相应的调整,由此会导致处于嘈杂程度较高的通信环境且需要发送数据的STA或AP长时间处于难以获取访问信道的机会或者基本不能获得访问信道的机会的状态,进而会导致吞吐率长时间低下甚至吞吐率为0的情况出现,有时甚至会造成通信中断的现象出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空闲信道评估(CCA)门限的控制方法,用于对无线通信信道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控制。
如图1所示,首先执行步骤S1,获取信道的嘈杂度,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关联于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的接收的第一数据的个数。
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聚合帧或非聚合帧。所述聚合帧为A-MPDU、A-MSDU和组合聚合帧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组合聚合帧为由MPDU(MAC Protocol Data unit)和MSDU(MACService Data unit)所组合而成的多级聚合帧。所述非聚合帧可以是指MPDU。
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网络环境中的STA或者AP。
为了根据信道的嘈杂度对CCA门限进行调整,可以将时间划分成时间间隔序列,也即划分成不同的时间周期,可以基于当前周期的STA或者AP接收的MPDU的统计数据,确定信道的嘈杂度,进而在与该周期相邻的下一个周期内对根据上个周期所确定的信道的嘈杂度对CCA门限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本申请文件中,所述第一周期为所述STA或者AP的当前所处的时间周期,将与当前周期,即第一周期在时间轴上相邻的下一个周期称为第二周期。
执行步骤S2,根据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对第二周期内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所采用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调整。
可以结合信道的嘈杂度,制定相应的CCA门限值,以提高所述第一终端抢占信道的能力。例如在第一周期信道非常嘈杂时,可以对第二周期内CCA门限基于预先设定的控制量进行相应的调整。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通过获取信道的嘈杂度,进而根据信道的嘈杂度对第二周期内CCA门限进行自适应的调整,使得所述第一终端在需要发送数据时,可以及时获得访问信道的机会,提高所述第一终端抢占信道的竞争能力,提高吞吐率。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时间划分为间隔为T的统计时间间隔序列,当前长度为T的时间间隔即为所述第一周期,与当前时间间隔相邻的下一个时间间隔即为第二周期。
为了实时地根据当前时时间间隔T内的信道的嘈杂度实时地调整下一个时间间隔T内第一终端发送数据时所采用的CCA门限,为了保证实时性,所述时间间隔T不适宜设置的太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T时间间隔的取值范围可以设置为[100ms,500ms],即所述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的取值范围为[100ms,500ms]。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结合实际的实验数据、信道情况等,对所述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的取值范围进行相应的设定,所述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的取值范围不做具体限定。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CCA门限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首先执行步骤S201,获取第一周期内的信道的嘈杂度,所述信道的嘈杂度通过信道的嘈杂度指标进行标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道嘈杂度可以结合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接收到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数据的个数进行相应的确定。
具体地,所述信道的嘈杂度随着第一比例的增大而减小,所述第一比例为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数据的个数,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所有第一数据的个数的比例。所述第一比例越大,说明信道的嘈杂度越低;反之若所述比例越小时,说明信道的嘈杂度越高。
即所述信道嘈杂度随着接收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数据的个数占接收的总的第一数据的个数的比例的增大而减小。
下面结合具体的公式对确定信道的嘈杂度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在本实施中具体通过信道嘈杂度指标进行相应的标定,当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越大时,说明信道的嘈杂度越严重。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信道的嘈杂度指标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确定信道的嘈杂度指标时,可以首先通过执行步骤S301至步骤S303,获取相关的统计数据。
步骤S301,获取第一个数,所述第一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PPDU的个数。
统计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收到PPDU(PHY Protocol Data Unit)的总的个数,在此可以记为第一个数Rx_PPDU_Cnt。
步骤S302,获取第二个数,所述第二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ACK或BLOCK_ACK的个数。
统计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收到的ACK或BLOCK_ACK的总的个数,在此可以记为第二个数Rx_ACK_Cnt。
所述ACK或BLOCK_ACK是一种报文确认机制,该机制用于保证空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报文传输过程中,发送方(例如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每一个IEEE802.11报文,接收方在收到后均要进行ACK或BLOCK_ACK回复确认。当发送方接收到接收方所发送的ACK或BLOCK_ACK确认后,才认定报文已经发送成功,从而发送下一帧数据;否则发送方重新进行报文发送。
步骤S303,获取第三个数,所述第三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且不是ACK或Block Ack帧的第一数据的个数。
统计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收到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且不是ACK或Block Ack帧的第一数据的个数,在此可以记为第三个数Rx_MPDU_Cnt。
例如当所述第一数据为聚合帧时,则第三个数即为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收到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且不是ACK或Block Ack帧的聚合帧的个数;当所述第一数据为非聚合帧时,所述第三个数为即为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收到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且不是ACK或Block Ack帧的MPDU的个数。
所述第三个数采用帧类型过滤的方式进行获取,例如通过过滤掉含ACK或BlockACK的帧进而获取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数据的个数。
第一终端通过物理层解调所接收到的PPDU得到第一数据,并上传至MAC层。若所述第一数据中的MAC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则通过此步骤进行统计。
根据步骤S301至步骤S303所得到的统计数据,可以对描述信道嘈杂度的嘈杂度指标进行获取。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01至步骤303并不存在先后执行顺序,可以按照任意的执行顺序执行步骤S301、步骤S302和步骤S303,只要获取如上所需要的统计数据即可。
在通过步骤S301、步骤S302和步骤S303之后,执行步骤S304,判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个数阈值。
所述第一个数阈值可以根据经验数据、实验数据等进行相应的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相关实验数据,可以设定所述第一个数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1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结合实际的实验数据、信道情况等,对所述第一个数阈值进行相应的设定,所述第一个数阈值的取值范围不做具体限定。
若步骤S304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305;否则执行步骤S306。
步骤S305,结合第一个数、第二个数和第三个数确定信道的嘈杂度指标。
通过公式(1)确定所述信道的嘈杂度指标CCA_Freq。
其中,CCA_Freq为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Rx_PPDU_Cnt为所述第一个数,Rx_ACK_Cnt为所述第二个数,Rx_MPDU_Cnt为所述第三个数。
通过如上所述的公式(1)可以在第一个数和所述第二个数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个数阈值时,对所述信道的嘈杂度指标进行确定。
步骤S306,确定信道的嘈杂度指标为零。
由于第一个数表示的是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PPDU的个数,而第二个数表示的是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ACK或BLOCK_ACK的个数,所述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的差值表示的是第一终端接收的非ACK和BLOCK_ACK的PPDU的帧的个数。若所述差值太小,则表明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接收的PPDU数据基本上均是采用ACK或BLOCK_ACK是报文确认机制所得到的数据包,所述信道的嘈杂程度对统计结果不会有太多的影响,在此机制下,信道被所述第一终端所占用,所以可以认为信道的嘈杂程度为零,即在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个数阈值时,可以认为信道的嘈杂度指标为零。
通过如上所述的步骤S301至步骤S306,可以获取第一周期的信道嘈杂程度的嘈杂度指标。
请继续参考图2,在通过步骤S201确定嘈杂度指标后,执行步骤S202。
步骤S202,判断所述嘈杂度指标是否大于嘈杂度阈值。
考虑到,在信道环境嘈杂程度较低时,通信网络中的其它终端对于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影响较小;而在信道环境嘈杂程度较高时,说明网络中有多个终端与第一终端在抢占信道,所以此时为了提高所述第一终端抢占信道的竞争能力,提高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成功率,需要对信道的CCA门限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设定嘈杂度阈值,在根据第一周期的统计数据确定信道的嘈杂度指标大于所等于所述嘈杂度阈值时,确定所述信道环境嘈杂程度已比较高,需要通过后续步骤对信道的CCA门限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在所述嘈杂度指标小于所述嘈杂度阈值时,确定所述信道环境嘈杂程度比较低,仍采用预设的门限阈值作为CCA门限。
所述嘈杂度阈值可以结合实验数据进行相应的确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嘈杂度阈值的取值范围设置为[60%,10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结合实际的实验数据、信道情况等,对所述嘈杂度阈值进行相应的设定。
所述门限阈值可以是预先设置好的CCA门限,例如,可以预先将IEEE802.11标准所建议的CCA门限值做为所述门限阈值。例如由IEEE802.11标准建议可知,在IEEE802.11b和IEEE802.11g制式下,协议所建议的CCA门限值为-76dBm(毫瓦分贝),则确定在IEEE802.11b和IEEE802.11g制式下,所述门限阈值为-76dBm;在IEEE802.11n制式下,协议所建议的CCA门限值为-62dBm,则确定在IEEE802.11n制式下,所述门限阈值为-62dBm。
所述门限阈值也可以结合实验数据设置为其它合理的门限值,具体门限阈值的大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信道的嘈杂度指标大于所等于所述嘈杂度阈值时,即步骤S202判断结果为“是”时,此时需要继续执行步骤S203及后续步骤,实现对CCA门限的调整;在信道的嘈杂度指标小于所述嘈杂度阈值时,即步骤S202判断结果为“否”时,保持通信系统所默认的门限阈值作为CCA门限,即执行步骤S205。
步骤S203,判断第一参数与控制量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门限阈值。
可以根据预设的控制量对第二周期内第一终端传输数据时所采用的CCA门限进行调整。
首先需要确定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中用于描述接收信号的功率的参数,进而结合所述参数和控制量之间关系,对第二周期内第一终端传输数据时所采用的CCA门限进行相应的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将用于描述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中的接收信号的功率的参数称为第一参数。
具体地,可以通过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接收到的PPDU的功率或信号强度指示值(RR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等确定所述第一参数。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接收到的PPDU的功率均值确定为与第一周期所对应的第一参数。
假设在第一周期内收到的所有与第一终端连接的AP或STA发送的PPDU到达所述第一终端的天线口的接收功率共有N个,记为Pwr(i),其中i的取值为[1,N]。
根据公式(2)获取所述接收功率的均值Pwr。
将所述接收功率的均值Pwr称为所述第一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接收到的RSSI的均值确定为与第一周期所对应的第一参数。
所述控制量是预设的一个用于对CCA门限进行控制的参数,所述控制量也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相应的设定。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控制量的取值范围设定为[4,8]。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结合实际的实验数据、信道情况等,对所述控制量的取值范围进行相应的设定。
在步骤S203中判断第一参数与控制量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由IEEE802.11标准所建议的门限阈值。
在步骤S203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S204;否则执行步骤S205。
步骤S204,确定第二周期内第一终端传输数据所采用的CCA门限为所述第一参数与控制量之间的差值。
在步骤S203判断结果为“是”时,说明所述第一终端所接收的与其连接的AP或STA发出的PPDU信号的功率的性能较好,为了可以更有效的保证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成功率,可以适当地将CCA的门限提高,则在所述CCA门限提高后,在第二周期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时,相对没有调整的前的CCA可以更容易的得到当前信道为“空闲”的指示,以可以及时获得访问信道的机会,有效提高抢占信道的竞争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所述控制量,将所述第一参数与控制量之间的差值确定为调整后的第二周期内第一终端传输数据所采用的CCA门限。
步骤S205,确定第二周期内第一终端传输数据所采用的CCA门限为所述门限阈值。
在步骤S203判断结果为“否”时,通过步骤S205,将由IEEE802.11标准所建议的默认CCA门限,即所述门限阈值作为第二周期内第一终端传输数据所采用的CCA门限。
而在步骤S202判断结果为“否”时,即在信道的嘈杂度指标小于所述嘈杂度阈值时,说明当前信道的嘈杂度情况较轻,信道的传输性能比较好,同样无需对由IEEE802.11标准所建议的默认CCA门限进行调整,即可以通过步骤S205,保持通信系统所默认的门限阈值,即确定第二周期内第一终端传输数据所采用的CCA门限为所述门限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以当前时间间隔为第一周期,以在时间轴上紧邻第一周期的时间间隔为第二周期,可以实时根据当前周期的信道嘈杂度指标确定之后相邻的周期中所采用的CCA门限。对于时间轴上的任意时间间隔均可以根据其前一个时间间隔的信道嘈杂度指标实现对当前时间间隔所采用CCA门限的确定,相应的当前周期的信道的嘈杂度指标又可以作为后一个时间间隔确定CCA门限的依据,依次类推,可以智能灵活地根据信道的嘈杂程度调整并制定各时间周期内CCA门限,使得在任何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在需要发送数据时,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及时获得访问信道的机会,提高抢占信道的竞争能力,有效保证吞吐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周期的获取相应的统计数据,在第二周期中利用相应的统计数据进行调整,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同一个周期中的前段时间内获取相应的统计数据,并在本周期后段时间内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调整,均应该理解为根据前一个时间间隔的数据对后一个时间间隔的相关数据进行调整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对应上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装置。
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包括嘈杂度确定单元U11和门限调整单元U12
所述嘈杂度确定单元U11,用于获取信道的嘈杂度,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关联于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的接收的第一数据的个数,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网络环境中的站或者接入点,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聚合帧或非聚合帧。
所述信道的嘈杂度随着第一比例的增大而减小,所述第一比例为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数据的个数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所有第一数据的个数的比例。
所述门限调整单元U12,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对第二周期内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所采用的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调整。
所述嘈杂度确定单元U11可以通过信道的嘈杂度指标对信道的嘈杂度进行标注。
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嘈杂度确定单元U1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嘈杂度确定单元U11包括PPDU统计单元U111、ACK统计单元U112、第一数据统计单元U113和第一确定单元U114。
所述PPDU统计单元U111,用于获取第一个数,所述第一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PPDU的个数。
所述ACK统计单元U112,用于获取第二个数,所述第二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ACK或BLOCK_ACK的个数。
所述第一数据统计单元U113,用于获取第三个数,所述第三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且不是ACK或Block Ack帧的第一数据的个数。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U114,用于在所述第一个数与所述第二个数的差值大于或等于 第一个数阈值时,通过公式确定 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
其中,CCA_Freq为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Rx_PPDU_Cnt为所述第一个数,Rx_ACK_Cnt为所述第二个数,Rx_MPDU_Cnt为所述第三个数。
所述嘈杂度确定单元U11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U115,用于在所述第一个数与所述第二个数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个数阈值时,确定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值为零。
所述门限调整单元U12包括差值单元U121和第一调整单元U122。
所述差值单元U121,用于获取第一参数与预设的控制量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一参数关联于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接收到的PPDU的功率或信号强度指示值。
所述第一调整单元U122,用于在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大于或等于嘈杂度阈值,且所述第一参数与所述控制量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门限阈值时,确定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为所述差值。
所述门限调整单元还包括:第二调整单元U123,用于在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大于或等于嘈杂度阈值,且所述第一参数与所述控制量之间的差值小于门限阈值时,确定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为所述门限阈值。
所述门限调整单元还包括:第三调整单元U124,用于在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小于嘈杂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为门限阈值。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用于对无线通信信道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信道的嘈杂度,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关联于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接收的第一数据的个数,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网络环境中的站或者接入点,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聚合帧或非聚合帧;
根据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对第二周期内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所采用的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调整;
所述信道的嘈杂度通过信道嘈杂度指标进行标定,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获取:
获取第一个数,所述第一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个数;
获取第二个数,所述第二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ACK确认机制的帧或BLOCK_ACK确认机制的帧的个数;
获取第三个数,所述第三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且不是ACK确认机制的帧或BLOCK_ACK确认机制的帧的第一数据的个数;
在所述第一个数与所述第二个数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个数阈值时,通过公式确定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
其中,CCA_Freq为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Rx_PPDU_Cnt为所述第一个数,Rx_ACK_Cnt为所述第二个数,Rx_MPDU_Cnt为所述第三个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的嘈杂度随着第一比例的增大而减小,所述第一比例为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数据的个数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所有第一数据的个数的比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个数与所述第二个数的差值小于第一个数阈值时,确定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值为零。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个数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对第二周期内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调整包括:
在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大于或等于嘈杂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控制量对第二周期内第一终端传输数据所采用的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调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调整量对第二周期内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调整包括:
若第一参数与所述控制量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门限阈值,则确定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为所述差值;
所述第一参数关联于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接收到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功率或信号强度指示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接收到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功率均值或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指示值的均值。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调整量对第二周期内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调整还包括:
若第一参数与所述控制量之间的差值小于门限阈值,则确定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为所述门限阈值。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对第二周期内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调整还包括:
在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小于嘈杂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为门限阈值。
10.如权利要求6、8或9所述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限阈值为预设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值。
11.如权利要求5或9所述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嘈杂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60%,100%]。
12.如权利要求5、6或8所述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量的取值范围为[4,8]。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的范围为[100ms,500ms]。
14.一种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装置,用于对无线通信信道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
嘈杂度确定单元,用于获取信道的嘈杂度,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关联于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接收的第一数据的个数,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网络环境中的站或者接入点,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聚合帧或非聚合帧;
门限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对第二周期内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所采用的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进行调整;
所述信道嘈杂度通过信道嘈杂度指标进行标定;所述嘈杂度确定单元包括:
PPDU统计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个数,所述第一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个数;
ACK统计单元,用于获取第二个数,所述第二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ACK确认机制的帧或BLOCK_ACK确认机制的帧的个数;
第一数据统计单元,用于获取第三个数,所述第三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且不是ACK确认机制的帧或BLOCK_ACK确认机制的帧的第一数据的个数;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个数与所述第二个数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个数阈值时,通过公式:
确定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
其中,CCA_Freq为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Rx_PPDU_Cnt为所述第一个数,Rx_ACK_Cnt为所述第二个数,Rx_MPDU_Cnt为所述第三个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的嘈杂度随着第一比例的增大而减小,所述第一比例为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MA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数据的个数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所有第一数据的个数的比例。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嘈杂度确定单元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个数与所述第二个数的差值小于第一个数阈值时,确定所述信道嘈杂度指标值为零。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限调整单元包括:
差值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参数与预设的控制量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一参数关联于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接收到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功率或信号强度指示值;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大于或等于嘈杂度阈值,且所述第一参数与所述控制量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门限阈值时,确定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为所述差值。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限调整单元还包括: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大于或等于嘈杂度阈值,且所述第一参数与所述控制量之间的差值小于门限阈值时,确定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为所述门限阈值。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限调整单元还包括:第三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信道的嘈杂度小于嘈杂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空闲信道评估门限为门限阈值。
CN201410378178.XA 2014-08-01 2014-08-01 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4513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78178.XA CN105451337B (zh) 2014-08-01 2014-08-01 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4/677,299 US9693363B2 (en) 2014-08-01 2015-04-02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threshol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78178.XA CN105451337B (zh) 2014-08-01 2014-08-01 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1337A CN105451337A (zh) 2016-03-30
CN105451337B true CN105451337B (zh) 2019-01-04

Family

ID=55181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78178.XA Active CN105451337B (zh) 2014-08-01 2014-08-01 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693363B2 (zh)
CN (1) CN1054513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1337B (zh) * 2014-08-01 2019-01-0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EP3167681B1 (en) * 2014-08-12 2019-05-22 MediaTek Inc. Method to improve channel access opportun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6488206B2 (ja) * 2015-07-08 2019-03-20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368285B2 (en) * 2016-09-21 2019-07-30 Intel IP Corporation Station (STA), access point (AP)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spatial reuse
WO2018145348A1 (zh) * 2017-02-07 2018-08-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判定信道忙闲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US10931399B2 (en) 2019-03-01 2021-02-23 Cisco Technology, Inc. Dynamic adjustment of CCA threshold based on determined variance of channel transmit attempt failure rate relative to expected variance across available transmission channels
CN111642024B (zh) * 2020-04-08 2023-10-10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空闲信道评估阈值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885359A (zh) * 2022-06-09 2022-08-0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时延性能评估方法、接入网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3784A (zh) * 2005-08-31 2008-08-27 摩托罗拉公司 动态调整cca门限的系统和方法
CN102769912A (zh) * 2012-07-16 2012-11-07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于wlan的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CN103731169A (zh) * 2013-12-06 2014-04-16 南京智达康无线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收灵敏度改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0118B2 (en) * 2003-12-23 2009-09-15 Agere Systems Inc. Frame aggregation format
US8666319B2 (en) * 2011-07-15 2014-03-04 Cisco Technology, Inc. Mitigating effects of identified interference with adaptive CCA threshold
US9629169B2 (en) * 2013-09-16 2017-04-18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Access point coordination for traffic control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5451337B (zh) * 2014-08-01 2019-01-0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3784A (zh) * 2005-08-31 2008-08-27 摩托罗拉公司 动态调整cca门限的系统和方法
CN102769912A (zh) * 2012-07-16 2012-11-07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于wlan的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CN103731169A (zh) * 2013-12-06 2014-04-16 南京智达康无线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收灵敏度改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93363B2 (en) 2017-06-27
CN105451337A (zh) 2016-03-30
US20160037537A1 (en) 2016-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1337B (zh) 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EP3108686B1 (en) Wlan throughput prediction
US2019030679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target wake tim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00296449A1 (en) Mobile station, radio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16206694B2 (en) Listen before talk load based channel access for co-existence with Wi-Fi
CN106716905B (zh) 用于针对设备到设备链路的空间重用的无线设备、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4285487A (zh) 调度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20150249936A1 (en) Parallel aggregate mac protocol data units for fast link adaptation
US2014019271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anaging Acknowledgements
CN105306167A (zh) 无线网络中聚合帧长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338646B (zh) Rts/cts机制的启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Badihi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EEE 802.11 ah actuators
EP2929725A1 (en) Multipath communication
EP3295720B1 (en) Power save trigger
JP6263102B2 (ja) バックホール側の混雑度に応じたウィンドウサイズを設定可能な無線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
WO2014201878A1 (zh) 一种无线保真Wi-Fi监测方法及装置
KR20220153610A (ko) Rta 패킷들을 위한 edca 큐
WO2018120014A1 (zh) 传输业务数据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04320815B (zh) 一种用于提高无线局域网络吞吐量的数据传输策略
CN105338576B (zh) 物理层的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EP3295721B1 (en) Power save trigger
CN105532031B (zh) 资源优化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84175A (zh) 在无线局域网中建立直接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38649B (zh) 资源竞争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alacios et al. Energy efficiency of an enhanced dcf access method using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s for infrastructure-based ieee 802.11 wla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