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8618B - 工程机械散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工程机械散热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98618B CN105298618B CN201510594569.XA CN201510594569A CN105298618B CN 105298618 B CN105298618 B CN 105298618B CN 201510594569 A CN201510594569 A CN 201510594569A CN 105298618 B CN105298618 B CN 1052986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viding plate
- medium
- radiator
- transmitting medium
- engineering mechan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散热系统,为解决现有工程机械散热系统维护性差缺点,本发明公开构造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系统,包括安装在安装框架内的多个散热器芯子、设置在散热器芯子出风侧或进风侧的隔板,每个所述散热器芯子上具有供热源传导介质流入的传导介质入口和供热源传导介质流出的传导介质出口,另外还包括介质导流管,所述隔板通过支架与所述安装框架固定连接,所述传导介质入口和传导介质出口上各自与一根介质导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介质导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隔板上。本发明散热器框架与隔板固定连接为一体式,装拆方便,提高维护性;散热系统管路整体式布置,布管整齐,维护方便;隔热板密封良好,提升散热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散热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工程机械的散热器通常与发动机前后布置,为了避免发动机舱的温度与散热器的空气流场产生相互干扰,一般在发动机与散热器之间加装隔板将散热器与发动机隔开。由于工程机械上具有多个需要散热的系统,如发动机、液压系统、变速箱等多个热源部件,因此散热器上通常集成多个针对不同热源部件的独立散热器芯子,每个散热器芯子上都有热源流进与流出的出口,这些出口通常通过管道与热源部件连接,以便对应的热源介质经管路流经散热器芯子进行散热。但是在工程机械上,由于散热器与热源部件的布局位置,这些传导热源介质的管路需要穿过隔板,而隔板在工程机械安装时是独立安装,因此现有结构的散热系统具有以下缺点:
1、连接管路需穿过隔板,由于管路的形状复杂,安装和拆卸难度大,散热系统维护成本高;
2、为保证管路能穿过隔板可靠安装,需在隔板上预留很大的安装孔,管路与隔板间存在较大的安装间隙,导致发动机舱内的热空气流入散热系统,大大降低了散热系统的散热能力,易造成过热。或者散热器吹出的热风进入到发动机舱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3、这种布置形式的散热系统管道设计复杂,散热效率低,安装、拆卸难度大,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工程机械散热系统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拆装维护容易、散热能力高的工程机械散热系统。
本发明为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构造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系统,包括安装在安装框架内的多个散热器芯子、设置在散热器芯子出风侧或进风侧的隔板,每个所述散热器芯子上具有供热源传导介质流入的传导介质入口和供热源传导介质流出的传导介质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介质导流管,所述隔板通过支架与所述安装框架固定连接,所述传导介质入口和传导介质出口上各自与一根介质导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介质导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隔板上。在本发明中,隔板与安装框架通过支架固定连接,从而成为一体,便于拆装维护;散热器芯子的传导介质出口和传导介质入口通过介质导流管延伸到隔板上,热源部件的传导介质出入口经管路连接在隔板上的对应介质导流管连接,隔板上供介质导流管穿过的孔洞在介质导流管穿过后,管与板之间的空隙较小,甚至在介质导流管与隔板连接时可以密封,将间隙减小为零,从而提升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散热器芯子上的介质出入口相对于延伸到隔板上,从隔板到热源部件之间的管路布置难度较低,方便维护。
上述工程机械散热系统中,所述介质导流管为刚性连接管。采用刚性连接管作为介质导流管,那么介质导流管可以起到支架的作用,将隔板与安装框架固定连接支撑,从而可起到简化结构的作用。
上述工程机械散热系统中,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供所述介质导流管穿过的导管过孔,所述介质导流管与隔板固定连接的连接端穿过所述隔板上的导管过孔并在所述介质导流管的末端设置管路连接口。或者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贯穿通孔,所述贯穿通孔中设置有管路连接端口,所述管路连接端口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导流管的末端连接。
上述工程机械散热系统中,所述散热器芯子的传导介质出口和传导介质入口设置在所述散热器芯子面向所述隔板且位于所述散热器芯子两端的侧面上。
上述工程机械散热系统中,所述散热器芯子在空气流动的方向上排列成单层或双层。
上述工程机械散热系统中,每一层散热器芯子上的散热器芯子在上下方向上依次排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散热器框架与隔板固定连接为一体式,装拆方便,提高维护性;
2、散热系统管路整体式布置,布管整齐,维护方便;
3、隔热板密封良好,提升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散热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散热系统的主要部件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散热系统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
风扇1、导风罩2、安装框架3、连接板5、隔板6、空空中冷散热器芯子91、进气口911、出气口912、气管913、气管接头914、水散热器芯子92、进水口921、出水口922、水管923、水管接头924、液压油散热器芯子93、油管9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工程机械散热系统(装载机散热系统)包括风扇1、导风罩2、安装框架3、隔板6,风扇1安装在导风罩2上,导风罩2固定在安装框架3上,在安装框架3内安装有三个散热器芯子,分别是空空中冷散热器芯子91、水散热器芯子92、液压油散热器芯子93,三个散热器芯子呈单层自上而下排列,隔板6与散热器芯子的迎风面相互平行,且隔板6通过连接板5与散热器芯子安装框架3固定连接。水散热器芯子92是用于冷却发动机的冷却装置,空空中冷散热器芯子91是用于冷却通过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压缩的空气的冷却装置,液压油散热器芯子93是用于冷却液压油的冷却装置。
每个散热器芯子都是横置,各个散热器芯子面向隔板的侧面两端分别设置传导介质入口和出口,如图2所示,左边自上而下依次是空空中冷散热器芯子91、水散热器芯子92、液压油散热器芯子93的进气口911、进水口922、进油口,右侧自上而下依次是空空中冷散热器芯子91、水散热器芯子92、液压油散热器芯子93的出气口912、出水口921、出油口。在空空中冷散热器芯子91进气口911和出气口912上各自连接有一根气管913,气管913的另一端设有法兰,在隔板6的另外一侧设置有气管接头914,气管接头914的一端也设有法兰,隔板6的上部设有两个通气孔,气管913和气管接头914通过各自的法兰在隔板上进行对接,气管913经隔板6上的通气孔与气管接头914连通;其中气管913为刚性管,该气管与连接板的共同作用可将隔板固定在安装框架上。
如图3所示,在隔板6的中部两侧也设有两个通孔,在该通孔各设置一个水管接头924,水管接头924两端分别位于隔板6的两侧,水散热器芯子92的进水口922和出水口921各自连接一根水管923,水管923的另一端对应连接隔板上的水管接头924的一端;在隔板6的最下部设置有两个通孔,液压油散热器芯子93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各自连接一根油管931,油管931的另一端从隔板6底部的通孔中穿过至隔板6的另外一侧。
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系统安装在工程机械中,该散热系统整体装入,然后用对应的管路将气管接头914、水管接头924、油管931端部与对应的热源部件连接。
在上述散热系统,气管913、水管923、油管931全部或部分是刚性管如钢管,这些刚性管不仅可以起到引导传导介质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支架的作用,增加隔板6与散热器芯子安装框架3的连接刚度。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散热器芯子的传导介质的入口和出口都是左右排布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限于此,根据设计需要可以各个散热器芯子的传导介质入口和出口还可以呈上下排布、对角排布等,而且散热器芯子还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呈两层或多层排布。散热器芯子也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减。
本发明将散热器(各散热器芯子和安装框架3)、导风罩2,风扇1、隔板6等部件安装为一体,并将散热器芯子上的传导介质入口和出口延伸至隔板上,方便与热源部件通过管路连接,极大提升了工程机械散热系统的维护性,降低安装维护成本,同时,隔板良好的密封性有利于提升整机的散热能力。
Claims (7)
1.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系统,包括安装在安装框架内的多个散热器芯子、设置在散热器芯子出风侧或进风侧的隔板,每个所述散热器芯子上具有供热源传导介质流入的传导介质入口和供热源传导介质流出的传导介质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介质导流管,所述隔板通过支架与所述安装框架固定连接,所述传导介质入口和传导介质出口上各自与一根介质导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介质导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隔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导流管为刚性连接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程机械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供所述介质导流管穿过的导管过孔,所述介质导流管与隔板固定连接的连接端穿过所述隔板上的导管过孔并在所述介质导流管的末端设置管路连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芯子的传导介质出口和传导介质入口设置在所述散热器芯子面向所述隔板且位于所述散热器芯子两端的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机械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芯子在空气流动的方向上排列成单层或双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机械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散热器芯子上的散热器芯子在上下方向上依次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程机械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贯穿通孔,所述贯穿通孔中设置有管路连接端口,所述管路连接端口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导流管的末端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94569.XA CN105298618B (zh) | 2015-09-18 | 2015-09-18 | 工程机械散热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94569.XA CN105298618B (zh) | 2015-09-18 | 2015-09-18 | 工程机械散热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98618A CN105298618A (zh) | 2016-02-03 |
CN105298618B true CN105298618B (zh) | 2017-11-24 |
Family
ID=55196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94569.XA Active CN105298618B (zh) | 2015-09-18 | 2015-09-18 | 工程机械散热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29861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28081B (zh) * | 2017-02-10 | 2020-04-21 |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矿用洒水车散热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02823B2 (ja) * | 2000-09-29 | 2004-03-02 | 新キャタピラー三菱株式会社 |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
KR20110095691A (ko) * | 2010-02-19 | 2011-08-25 | 코리아터빈(주) | 선박 엔진의 냉각효율성을 증폭하는 냉각구조 |
CN102468255A (zh) * | 2010-11-15 | 2012-05-23 |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 |
CN202266325U (zh) * | 2011-10-20 | 2012-06-06 | 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 | 冷却器 |
CN204186464U (zh) * | 2014-10-17 | 2015-03-04 | 龙工(上海)机械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工程机械两油冷器水冷式散热器系统 |
-
2015
- 2015-09-18 CN CN201510594569.XA patent/CN10529861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02823B2 (ja) * | 2000-09-29 | 2004-03-02 | 新キャタピラー三菱株式会社 |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
KR20110095691A (ko) * | 2010-02-19 | 2011-08-25 | 코리아터빈(주) | 선박 엔진의 냉각효율성을 증폭하는 냉각구조 |
CN102468255A (zh) * | 2010-11-15 | 2012-05-23 |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 |
CN202266325U (zh) * | 2011-10-20 | 2012-06-06 | 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 | 冷却器 |
CN204186464U (zh) * | 2014-10-17 | 2015-03-04 | 龙工(上海)机械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工程机械两油冷器水冷式散热器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98618A (zh) | 2016-0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87414B (zh) | 大功率机柜散热系统及静止无功补偿系统 | |
CN105992503B (zh) | 一种功率器件的并联冷却结构及其应用的电机控制器 | |
US8427831B2 (en) | Server system with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 |
US20080314559A1 (en) | Heat exchange structure and heat dissipat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US8544531B2 (en) | Surface cooler with noise reduction | |
US20080212265A1 (en) | Switchgear Cabinet for Accommodating Electronic Plug-In Modules with a Heat Exchanger | |
CN103363818A (zh) | 用于牵引变流器的热交换器 | |
CN105179180A (zh) | 一种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塔底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 |
JP2005020881A (ja) | 駆動装置 | |
CN110060967A (zh) | 一种双面冷却散热器 | |
CN206024381U (zh) | 散热液冷装置及具有所述散热液冷装置的电力电子设备 | |
TWI781993B (zh) | 冷卻構造體、冷卻系統、發熱裝置及構造物 | |
WO2023016206A1 (zh) | 散热及供暖系统 | |
CN101203115B (zh) | 液冷散热系统及其吸热元件 | |
CN105298618B (zh) | 工程机械散热系统 | |
CN108141110A (zh) | 驱动单元和具有冷却器的机组 | |
CN102013751A (zh) | 一种带螺旋形翅片管的水冷机座 | |
CN209675272U (zh) | 一种双面冷却散热器 | |
CN207381804U (zh) | 一种集装箱式水冷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 |
CN103117626A (zh) | 空空冷却器 | |
CN202616918U (zh) | 电机用冷却装置 | |
CN103153476A (zh) | 一种具有压缩机冷却装置的离心机 | |
WO2019206307A1 (zh) | 一种控制器与电机连接的水道结构 | |
CN203166692U (zh) | 空空冷却器 | |
CN108667270A (zh) | 变流系统和散热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