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3674A - 一种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93674A
CN105293674A CN201510911643.6A CN201510911643A CN105293674A CN 105293674 A CN105293674 A CN 105293674A CN 201510911643 A CN201510911643 A CN 201510911643A CN 105293674 A CN105293674 A CN 1052936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mixing zone
mud accumulation
district
wat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116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锡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9116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936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93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36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包括呈长方体或方体的壳体,在所述壳体内的下部设有氧化区、混合区和污泥积淀区,所述氧化区位于污泥积淀区的一侧,所述混合区位于污泥积淀区的另一侧,所述氧化区与混合区通过第一联通管连接相通;在所述壳体内的中部设有悬浮沉淀区和位于其上的斜管/斜板沉淀区,所述悬浮沉淀区位于所述污泥积淀区之上,所述混合区与悬浮沉淀区通过第二联通管连接相通在所述壳体内的上部设有清水区和多根集水管,所述清水区位于所述斜管/斜板沉淀区之上;所述多根集水管与清水出口相通。本发明集氧化、絮凝、沉淀功能于一体,结构简洁、紧凑,能有效降低原水的浊度、去除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Description

一种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地表水源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物的种类也日益增多,相应的水质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对现有水质净化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提高水质、保障城市安全供水已成为现代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饮用水水质,保障供水安全性,改善市民生活质量,迫切需要对现有的水处理工艺、设备提供一种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如CN203247164U公开的“一种原水处理装置”,包括前处理投加装置、反应装置、沉淀装置、过滤装置、消毒装置,所有的装置依次用管道连接,其中过滤装置依次包括砂滤池、活性炭过滤池和超滤池,所述的超滤池内设置超滤膜系统,消毒装置为联合消毒装置包括紫外消毒池和氯消毒池。该装置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紫外消毒和氯消毒融合一体,整套装置工艺简单,水处理成本低,能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浊度、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和部分重金属,达到欧美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又如CN202924807U公开的“一体化水处理装置”,包括按序连接的混凝反应单元、沉淀单元和过滤单元,混凝反应单元通过导流隔板隔成流道,流道中部设置改变流体状态并形成涡旋的扰流折板;沉淀单元设置斜管填料;沉淀单元进水配置倒流板;过滤单元采用单层滤料,过滤单元设有反洗装置。涡旋絮凝反应促使加入的絮凝剂、助凝剂和进水充分混合反应,使进水中悬浮物及胶体性物质聚合形成絮体;在沉淀区,斜管填料大幅提高絮体的分离效果。该装置将混凝反应、斜板沉淀和砂滤三段处理集成,相对简化系统工艺流程,以便于实际应用。该装置采用全钢结构设计,布局紧凑,有效减少设备占地面积,易于现场布置。上述现有技术不失为一种对原水处理的有益尝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其集氧化、絮凝、沉淀功能于一体,结构简洁、紧凑,能有效降低原水的浊度、去除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和部分重金属,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包括呈长方体或方体的壳体,其特征是:在所述壳体内的下部设有氧化区、混合区和污泥积淀区,所述氧化区位于污泥积淀区的一侧,所述混合区位于污泥积淀区的另一侧,所述氧化区与混合区通过第一联通管连接相通;
在所述壳体内的中部设有悬浮沉淀区和位于其上的斜管/斜板沉淀区,所述悬浮沉淀区位于所述污泥积淀区之上;,所述混合区与悬浮沉淀区通过第二联通管连接相通;
在所述壳体内的上部设有清水区和多根集水管,所述清水区位于所述斜管/斜板沉淀区之上;所述多根集水管与清水出口相通。
所述的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在所述悬浮沉淀区设有毛刷层,该毛刷层由若干条横置的毛刷分层平行错位布置而成,每条毛刷的两端钩挂在所述壳体相对的侧壁上。
所述的集成化原水处理装置,在所述氧化区的上部设有排气管,该排气管伸出所述壳体的顶部;在所述第一联通管上设有絮凝剂加入口。
进一步,所述第二联通管的一端与所述混合区的下部连接,所述第二联通管的另一端弯折伸入所述悬浮沉淀区的下部。
进一步,在所述氧化区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污管,在所述混合区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污管,在所述污泥积淀区的底部设有多根第三排污管。
进一步,在所述氧化区的侧面上设有第一人孔,在所述污泥积淀区的侧面上设有第二人孔。
进一步,所述氧化区和混合区的横截面均呈直角三角形,所述污泥积淀区的呈倒梯形。
进一步,所述壳体采用型钢和钢板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提高其对原水处理适应性,浊度在20NTU-3000NTU,色度30、微污染均能进行处理在不降低出水量的条件使出水满足过滤工艺要求。传统的预处理设施(沉淀池、沉清池)只适用于处浊度在500NTU-1000NTU范围内的原水对浊度低于500NTU高于1000NTU原水只有降低出水量来满足出水浊度要求,对原水中的色度和污染物无处理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原水进口,2-氧化区,3-第一联通管,4-混合区,5-第二联通管,6-污泥积淀区,7-悬浮沉淀区,8-斜管/斜板沉淀区,9-清水区,10-集水管,11-清水出口,12-排气管,13-第一排污管,14-第二排污管,15-第三排污管,16-第一人孔,17-第二人孔,18-絮凝剂加入口,20-壳体,21-毛刷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包括呈长方体或方体的壳体20,其实质性特点是:在所述壳体内的下部设有氧化区2、混合区4和污泥积淀区6,所述氧化区位于污泥积淀区的一侧,所述混合区位于污泥积淀区的另一侧,所述氧化区与混合区通过第一联通管3连接相通;在所述壳体内的中部设有悬浮沉淀区7和位于其上的斜管/斜板沉淀区8,所述悬浮沉淀区位于所述污泥积淀区之上;所述混合区与污泥积淀区通过第二联通管5连接相通;在所述壳体内的上部设有清水区9和多根集水管10,所述清水区位于所述斜管/斜板沉淀区之上;所述多根集水管与清水出口11相通。
在所述悬浮沉淀区7设有毛刷层21,该毛刷层由若干条横置的毛刷分层平行错位布置而成,每条毛刷的两端钩挂在所述壳体20相对的侧壁上。在悬浮沉淀区设置毛刷层的作用是使悬浮沉淀区的悬浮物分散、均匀沉淀。
在所述氧化区2的上部设有排气管12,该排气管伸出所述壳体20的顶部;在所述第一联通管3上设有絮凝剂加入口18。
所述第二联通管5的一端与所述混合区4的下部连接,所述第二联通管5的另一端弯折伸入所述悬浮沉淀区的中部,使其混合区的出水通过第二联通管出口在悬浮沉淀区与斜管/斜板沉淀区下降的污泥均匀混合使其增稠,增加沉淀效果。
在所述氧化区2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污管13,在所述混合区4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污管14,在所述污泥积淀区6的底部设有多根第三排污管15。
在所述氧化区2的侧面上设有第一人孔16,在所述污泥积淀区6的侧面上设有第二人孔17。
所述氧化区2和混合区4的横截面均呈直角三角形,所述污泥积淀区6的呈倒梯形。
所述壳体20采用型钢和钢板制成。
水处理过程:原水进入壳体20前投加高锰酸盐或双氧水等符合饮水安全的氧化剂过在氧化区混合反映去除色度、氧化可氧化的有机物使其转换为固体杂质,通过第一联通管3进入混合区4,在第一联通管3上设有絮凝剂加入口18在此加入铝盐或铁盐使固体杂质凝聚脱稳通过第二联通管5进入悬浮沉淀区7进第一次沉淀,经过第一次沉淀的原水继续上升至斜管/斜板沉淀区8进行第二沉淀,经第二沉淀区的原水浊度低于10NTU已满足出水要求,通过集水管10到清水出口11。然后进行下道工艺过滤处理。

Claims (8)

1.一种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包括呈长方体或方体的壳体(20),其特征是:在所述壳体内的下部设有氧化区(2)、混合区(4)、和污泥积淀区(6),所述氧化区位于污泥积淀区的一侧,所述混合区位于污泥积淀区的另一侧,所述氧化区与混合区通过第一联通管(3)连接相通;
在所述壳体内的中部设有悬浮沉淀区(7)和位于其上的斜管/斜板沉淀区(8),所述悬浮沉淀区位于所述污泥积淀区之上;所述混合区(4)与.悬浮沉淀区(7)通过第二联通管(5)连接相通;
在所述壳体内的上部设有清水区(9)和多根集水管(10),所述清水区位于所述斜管/斜板沉淀区之上;所述多根集水管与清水出口(11)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悬浮沉淀区(7)设有毛刷层(21),该毛刷层由若干条横置的毛刷分层平行错位布置而成,每条毛刷的两端钩挂在所述壳体(20)相对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氧化区(2)的上部设有排气管(12),该排气管伸出所述壳体(20)的顶部;在所述第一联通管(3)上设有絮凝剂加入口(1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联通管(5)的一端与所述混合区(4)的下部连接,所述第二联通管(5)的另一端弯折伸入所述污泥积淀区(6)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氧化区(2)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污管(13),在所述混合区(4)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污管(14),在所述污泥积淀区(6)的底部设有多根第三排污管(1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氧化区(2)的侧面上设有第一人孔(16),在所述污泥积淀区(6)的侧面上设有第二人孔(17)。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氧化区(2)和混合区(4)的横截面均呈直角三角形,所述污泥积淀区(6)的呈倒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壳体(20)采用型钢和钢板制成。
CN201510911643.6A 2015-12-11 2015-12-11 一种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 Pending CN1052936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11643.6A CN105293674A (zh) 2015-12-11 2015-12-11 一种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11643.6A CN105293674A (zh) 2015-12-11 2015-12-11 一种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3674A true CN105293674A (zh) 2016-02-03

Family

ID=55191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11643.6A Pending CN105293674A (zh) 2015-12-11 2015-12-11 一种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9367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3004A (ja) * 1996-06-04 1997-12-16 Kamata Bio Eng Kk 水処理装置
CN104003559A (zh) * 2014-06-23 2014-08-27 重庆市亚太环保工程技术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强化预处理的一体化净水装置
CN203855449U (zh) * 2014-04-11 2014-10-01 重庆市亚太水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饮用水预处理池
CN105174420A (zh) * 2015-10-21 2015-12-23 刘锡峰 一种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
CN205575809U (zh) * 2015-12-11 2016-09-14 刘锡峰 一种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3004A (ja) * 1996-06-04 1997-12-16 Kamata Bio Eng Kk 水処理装置
CN203855449U (zh) * 2014-04-11 2014-10-01 重庆市亚太水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饮用水预处理池
CN104003559A (zh) * 2014-06-23 2014-08-27 重庆市亚太环保工程技术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强化预处理的一体化净水装置
CN105174420A (zh) * 2015-10-21 2015-12-23 刘锡峰 一种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
CN205575809U (zh) * 2015-12-11 2016-09-14 刘锡峰 一种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2327B (zh) 电絮凝-沉淀-高级氧化一体化造纸废水处理装置
CN202178076U (zh) 核辐射污染水净化处理装置
CN104496090A (zh) 一种农村饮用水一体化净水方法及其装置
CN101585649B (zh) 污水污泥滤液净化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5174420A (zh) 一种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
CN204689801U (zh) 微电絮凝-无动力单阀滤池集成式小型净水装置
CN203890196U (zh) 一种自来水管网水质净化过滤系统
CN205575809U (zh) 一种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
CN104071928B (zh) 低温低浊高氨氮水强化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5293674A (zh) 一种复式原水预处理装置
CN202099145U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设备
CN103626316B (zh) 一种用于受重金属污染饮用水源的应急处理装置
CN205222876U (zh) 一种高盐高COD废水多级Fenton处理装置
CN113860632A (zh) 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废水的预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3128326U (zh) 自来水深度净水过滤处理器
CN103241853B (zh) 野外水源用纯化设备及其纯化方法
CN205988623U (zh) 一种高效综合污水处理装置
CN105753262A (zh)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
CN2861143Y (zh) 焦化所产废水的处理装置
CN219469863U (zh) 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
CN2605253Y (zh) 一种野战机动净水车
CN213623750U (zh) 一种纺织污水处理系统
CN201678492U (zh) 反渗透式水净化装置
CN220449964U (zh) 一种市政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CN202430090U (zh) 橡胶厂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