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9863U - 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69863U
CN219469863U CN202320458817.8U CN202320458817U CN219469863U CN 219469863 U CN219469863 U CN 219469863U CN 202320458817 U CN202320458817 U CN 202320458817U CN 219469863 U CN219469863 U CN 2194698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tank
reverse osmosis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588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穆杰华
吕学林
陶晓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huizhi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Jinm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Jinm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Jinm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588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698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698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698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属于净水装置技术领域,其中,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和消毒净化罐,所述固定架上穿设有砂滤罐、碳滤罐和反渗透滤罐,所述砂滤罐和碳滤罐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和水箱,所述水箱内穿设有弯折管,所述水泵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连通有导管。通过砂滤罐、碳滤罐和反渗透滤罐的共同作用,砂滤罐过滤去除原水中的较大颗粒以及悬浮物,碳滤罐进一步的纯化原水,反渗透滤罐则再次过滤原水中的杂质,从而提高对原水的过滤净化效果,通过水箱、电加热管和弯折管的设置,利用水浴加热的方式对原水起到加热效果,防止原水温度较低,导致影响出水量。

Description

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也称反渗透纯水机)是一种过滤吸附、超滤、反渗透、紫外杀菌、超纯化等技术于一体,将自来水直接转化为超纯水的装置,能去除水中的有害杂质,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现有的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其过滤结构较为简单,导致其过滤效果较差,且大都不具有加热功能,在水温较低的情况下,多重反渗透滤芯上的RO膜会影响装置出水量,降低出水效果,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其具有提高过滤效果和保持出水量的特点。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和消毒净化罐,所述固定架上穿设有砂滤罐、碳滤罐和反渗透滤罐,所述砂滤罐和碳滤罐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和水箱,所述水箱内穿设有弯折管,所述水泵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连通有导管,一个所述导管的一端与碳滤罐连通,另一个所述导管的一端与弯折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弯折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反渗透滤罐连通,所述反渗透滤罐通过第三连接管与消毒净化罐连通,所述水箱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水箱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电加热管,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砂滤罐、碳滤罐和反渗透滤罐的底部均连通有排污管,三个所述排污管均与固定管连通,三个所述排污管上均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时,通过砂滤罐、碳滤罐和反渗透滤罐的共同作用,砂滤罐过滤去除原水中的较大颗粒以及悬浮物,碳滤罐进一步的纯化原水,反渗透滤罐则再次过滤原水中的杂质,从而提高对原水的过滤净化效果,通过水箱、电加热管和弯折管的设置,利用水浴加热的方式对原水起到加热效果,防止原水温度较低,导致影响出水量。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的正面设置有控制器和温控器,所述水箱的正面设置有观察窗。
进一步地,所述砂滤罐的顶部一侧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消毒净化罐的一侧连通有出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电子压力表,所述水箱的顶部另一侧连通有泄压管,所述泄压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3)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砂滤罐、碳滤罐和反渗透滤罐的共同作用,砂滤罐过滤去除原水中的较大颗粒以及悬浮物,碳滤罐进一步的纯化原水,反渗透滤罐则再次过滤原水中的杂质,从而提高对原水的过滤净化效果,通过水箱、电加热管和弯折管的设置,利用水浴加热的方式对原水起到加热效果,防止原水温度较低,导致影响出水量;
2、通过固定管和排污管的设置,可对砂滤罐、碳滤罐和反渗透滤罐起到排污作用,通过设置电子压力表、泄压管和第二电磁阀的设置,可在水箱内压力较大时,进行泄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
1、底板;2、固定架;3、砂滤罐;4、碳滤罐;5、反渗透滤罐;6、固定管;7、排污管;8、第一电磁阀;9、进水管;10、第一连接管;11、水箱;12、弯折管;13、水泵;14、导管;15、第二连接管;16、消毒净化罐;17、第三连接管;18、出水管;19、电加热管;20、温度传感器;21、进水口;22、电子压力表;23、泄压管;24、第二电磁阀;25、观察窗;26、控制器;27、温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显然,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样式。
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架2和消毒净化罐16,固定架2上穿设有砂滤罐3、碳滤罐4和反渗透滤罐5,砂滤罐3和碳滤罐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10连通,固定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13和水箱11,水箱11内穿设有弯折管12,水泵13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连通有导管14,一个导管14的一端与碳滤罐4连通,另一个导管14的一端与弯折管12的一端连通,弯折管1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15与反渗透滤罐5连通,通过砂滤罐3、碳滤罐4和反渗透滤罐5的共同作用,砂滤罐3过滤去除原水中的较大颗粒以及悬浮物,碳滤罐4进一步的纯化原水,反渗透滤罐5则再次过滤原水中的杂质,从而提高对原水的过滤净化效果,反渗透滤罐5通过第三连接管17与消毒净化罐16连通,水箱11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20,水箱11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电加热管19,通过水箱11、电加热管19和弯折管12的设置,利用水浴加热的方式对原水起到加热效果,防止原水温度较低,导致影响出水量,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管6,砂滤罐3、碳滤罐4和反渗透滤罐5的底部均连通有排污管7,三个排污管7均与固定管6连通,三个排污管7上均设置有第一电磁阀8,通过固定管6和排污管7的设置,可对砂滤罐3、碳滤罐4和反渗透滤罐5起到排污作用。
具体的,固定架2的正面设置有控制器26和温控器27,水箱11的正面设置有观察窗25,砂滤罐3的顶部一侧连通有进水管9,消毒净化罐16的一侧连通有出水管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器26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控制器26通过导线分别与水泵13、电加热管19、温度传感器20、电子压力表22、第一电磁阀8和第二电磁阀24电性连接,温控器27与电加热管19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具体的,水箱1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水口21,水箱11的顶部设置有电子压力表22,水箱11的顶部另一侧连通有泄压管23,泄压管23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子压力表22、泄压管23和第二电磁阀24的设置,可在水箱11内压力较大时,进行泄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装置与外界电源连接,通过进水管9向砂滤罐3内通入原水(原水指未经处理过的水),然后原水经第一连接管10进入碳滤罐4内,在水泵13的作用下,原水经碳滤罐4进入反渗透滤罐5内,最后进入消毒净化罐16内,原水在通过砂滤罐3、碳滤罐4和反渗透滤罐5时,对原水内的杂质进行过滤净化,当水温较低时,电加热管19工作对水箱11内的水进行加热,热量传递至弯折管12内流动的原水中,使其温度升高,温度传感器20则对水温进行监测,然后可经温控器27调控电加热管19的加热效果,来调节水温,防止原水温度较高,影响反渗透滤罐5的过滤效果,从而保持装置的出水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5)

1.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架(2)和消毒净化罐(16),所述固定架(2)上穿设有砂滤罐(3)、碳滤罐(4)和反渗透滤罐(5),所述砂滤罐(3)和碳滤罐(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10)连通,所述固定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13)和水箱(11),所述水箱(11)内穿设有弯折管(12),所述水泵(13)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连通有导管(14),一个所述导管(14)的一端与碳滤罐(4)连通,另一个所述导管(14)的一端与弯折管(12)的一端连通,所述弯折管(1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15)与反渗透滤罐(5)连通,所述反渗透滤罐(5)通过第三连接管(17)与消毒净化罐(16)连通,所述水箱(11)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20),所述水箱(11)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电加热管(19),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管(6),所述砂滤罐(3)、碳滤罐(4)和反渗透滤罐(5)的底部均连通有排污管(7),三个所述排污管(7)均与固定管(6)连通,三个所述排污管(7)上均设置有第一电磁阀(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的正面设置有控制器(26)和温控器(27),所述水箱(11)的正面设置有观察窗(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滤罐(3)的顶部一侧连通有进水管(9),所述消毒净化罐(16)的一侧连通有出水管(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水口(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1)的顶部设置有电子压力表(22),所述水箱(11)的顶部另一侧连通有泄压管(23),所述泄压管(23)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4)。
CN202320458817.8U 2023-03-13 2023-03-13 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 Active CN2194698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8817.8U CN219469863U (zh) 2023-03-13 2023-03-13 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8817.8U CN219469863U (zh) 2023-03-13 2023-03-13 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69863U true CN219469863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0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58817.8U Active CN219469863U (zh) 2023-03-13 2023-03-13 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698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60617B2 (ja) 化学沈殿後の重金属廃水の固液分離システム及び固液分離方法
CN206156967U (zh) 一种mbr高效膜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9469863U (zh) 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
CN211445331U (zh) 一种双极反渗透处理系统
CN205398348U (zh) 一种可循环污水处理装置
CN212315748U (zh) 一种自动监测河湖水质净化设备
CN204039186U (zh) 一种采用电絮凝预处理的家用净水机系统
CN2659871Y (zh) 一种使用多级滤芯的家用净水器
CN202849191U (zh) 海水淡化装置
CN205347049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的化学水处理装置
CN220766739U (zh) 一种ro逆渗透水处理机
CN210795954U (zh) 一种节水型反渗透净水器
CN215102393U (zh) 高效型净水柱
CN218620371U (zh) 一种泳池循环水体净化装置
CN213569960U (zh) 一种冲洗式自清洗净水器
CN103121764B (zh) 一体化混凝/浸没式膜过滤水质净化取水塔
CN219931113U (zh) 一种自动增压式供水设备
CN213265975U (zh) 一种采用柔性膜技术的酸废水处理装置
CN216918897U (zh) 一种高机动净水装备
CN204058151U (zh) 家用全自动多功能净水纯水富氧机
CN213803152U (zh) 一种安全净水装置
CN216445175U (zh) 一种节能无二次污染式医院污水处理装置
CN211733947U (zh) 一种生活用污水处理设备
CN213924181U (zh) 一种无菌纯水机臭氧消毒装置
CN214880627U (zh) 一种立式二级反渗透纯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5

Address after: No. 9 Shengda East Road, Tonghe Street Office, Pingdu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300

Patentee after: Qingdao shuizhi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66300 100 meters west of the intersection of Xiamen Road and Zhengzhou Road, Liyuan Sub district Office, Pingdu City,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Jinm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