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4062A - 一种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4062A
CN105284062A CN201380077339.5A CN201380077339A CN105284062A CN 105284062 A CN105284062 A CN 105284062A CN 201380077339 A CN201380077339 A CN 201380077339A CN 105284062 A CN105284062 A CN 105284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noise coefficient
noise
coefficient
proc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73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亮
李强
马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84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40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领域,解决了传输噪声系数的动态信令开销过大的问题。具体方案为: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联合编码信息,联合编码信息为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噪声系数及调制编码策略生成,其中调制编码策略用于第一通信设备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码;第一通信设备根据联合编码信息获取第一噪声系数,并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的数据。本发明用于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 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 装置及 系统。
背景技术
EVM ( Error Vector Magnitude, 误差矢量幅度)是衡量调制信号质量 的一种传输噪声系数。 EVM是误差矢量信号平均功率的均方根值与理想 信号平均功率的均方根值之比, 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EVM数值越 小, 信号质量越好。 有时 EVM也以分贝的形式表示, 用分贝表示的 EVM 数值越大, 信号质量越好。 信号发射端的 EVM表示发射端对信号进行调 制时产生的实际信号与理想信号的接近程度, 信号接收端的 EVM表示接 收端对信号进行解调时产生的实际信号与理想信号的接近程度。通常情况 下, 信号发射端的 EVM可以反映信号发射端引入的噪声功率, 信号接收 端的 E V M可以反映信号接收端引入的噪声功率。
在热点场景下, 例如中继场景、 LTE ( Long Term Evolution , 长期演 进)热点提升场景、 小小区场景, 因为用户端获取的信噪比较大, 发送端 的 Ε V Μ会成为影响接收端的信道质量测量和信号解调的重要因素, 从而 影响系统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 发送端需要将 EVM发送给接收端, 以便于接收端 根据 EVM处理接收信号, 减小 EVM对信号的影响。 但是, 现有技术中, 发送端在帧的字段中传输 EVM, 这种方式会占用多位字节, 占用了大量 的动态信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 装置及系统, 解决 了传输噪声系数的动态信令开销过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釆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 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联合编码信息, 所述联合编 码信息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噪声系数及调制编码策略生成,其中 所述调制编码策略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码;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联合编码信息获取所述第一噪声系数, 并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 或 者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的数据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噪声协方差矩阵, 并 根据所述噪声协方差矩阵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获取至少四 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信道 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三 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系数和所述第三噪声系数生成第二 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将所述第二噪声系数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四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CQI;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将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设 备。
第二方面,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 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噪声系数;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将调制编码策略与所述第一噪声系数编码生成联 合编码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将所述联合编码信息发送至第一通信设备;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联合编码信息对数据进行编码后发送至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 或 者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将调制编码策略与所述第一噪声系数编 码生成联合编码信息, 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将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进行编码, 其中每一种组 合方式包含一个候选噪声系数和一个候选调制编码策略;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将包含所述第一噪声系数和所述调制编码策略的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
所述候选调制编码策略至少包括候选调制阶数;
所述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N个集合, 其中, N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n集合中, 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调制阶数属于 第 n预设调制阶数集合,并且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噪声系 数为第 n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n为从 1到 N的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
所述候选调制编码策略至少包括候选传输块大小编号;
所述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N个集合, 其中, N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n集合中, 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传输块大小编 号属于第 n预设传输块大小编号集合,并且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 的候选噪声系数为第 n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n为从 1到 N的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
所述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N个集合, 其中, N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n集合中, 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调制编码策略 属于第 n预设候选调制编码策略集合,并且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 的候选噪声系数为第 n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n为从 1到 N的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六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噪声系数, 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噪声系数;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噪声系数生成所述第一噪声系数。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七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将所述联合编码信息发送至第一通信设 备之后, 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第三方面,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 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生成第一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 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或者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 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生 成噪声系数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获取至少四 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信道 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二 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系数和所述第二噪声系数生成所述 第一噪声系数。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的数 据, 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噪声协方差矩阵, 并 根据所述噪声协方差矩阵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 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生成第一噪声系数之后, 还 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将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 第四方面, 一种数据反馈方法, 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根据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将获取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第二通信设 备。
结合第四方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 据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 示符。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包 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生成第二噪声系数, 所述第二噪声系数是指示噪 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或者所述第二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 引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生成的所述第二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 付。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生成第二噪声系数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获取至少四 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信道 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三 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系数和所述第三噪声系数生成所述 第二噪声系数。
第五方面, 一种第一通信设备, 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联合编码信息, 所述联合 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噪声系数及调制编码策略生成,其 中所述调制编码策略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码; 获取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联合编码信息获取所 述第一噪声系数;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噪声系数 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结合第五方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 或 者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单元,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噪声协方差 矩阵;
所述接收单元,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噪声协方 差矩阵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单元, 还用于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获取至 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 信道系数,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三噪声系数, 根 据所述信道系数和所述第三噪声系数生成第二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二噪声系数发送 至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四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单元, 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发 送至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第六方面, 一种第二通信设备, 包括:
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第一噪声系数;
编码单元, 用于将调制编码策略与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噪 声系数编码生成联合编码信息; 一通信设备;
所述编码单元, 还用于根据所述联合编码信息对数据进行编码;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将所述编码单元编码后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 一通信设备。
结合第六方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 或 者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结合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编码单元, 还具体用于将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进行编码, 其中 每一种组合方式包含一个候选噪声系数和一个候选调制编码策略,并将包 含所述第一噪声系数和所述调制编码策略的组合方式对应的编码作为所 述联合编码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
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至少包括候选调制阶数;
所述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N个集合, 其中, N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n集合中, 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调制阶数属于 第 n预设调制阶数集合,并且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噪声系 数为第 n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n为从 1到 N的整数。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
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至少包括候选传输块大小编号;
所述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N个集合, 其中, N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n集合中, 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传输块大小编 号属于第 n预设传输块大小编号集合,并且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 的候选噪声系数为第 n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n为从 1到 N的整数。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
所述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N个集合, 其中, N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n集合中, 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调制编码策略 属于第 n预设候选调制编码策略集合,并且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 的候选噪声系数为第 n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n为从 1到 N的整数。
结合第六方面至第六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六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噪声系数; 所述获取单元, 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二噪声系数 生成所述第一噪声系数。
结合第六方面至第六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七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第七方面, 一种第一通信设备, 包括:
获取单元, 用于生成第一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 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或者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 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接收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 收到的数据。
结合第七方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单元, 还具体用于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获 取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 生成信道系数, 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二噪声系 数, 根据所述信道系数和所述第二噪声系数生成所述第一噪声系数。
结合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单元,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噪声协方差 矩阵,
所述接收单元,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噪声协方 差矩阵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结合第七方面至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单元, 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发 送至第二通信设备。
第八方面, 一种第一通信设备, 包括:
获取单元, 用于根据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 第二通信设备。
结合第八方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 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噪声系数; 所述获取单元,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噪 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结合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单元, 还具体用于生成第二噪声系数, 并根据生成的所述 第二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其中, 所述第二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 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或者所述第二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 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结合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
所述获取单元, 还用于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获取至 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 信道系数,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三噪声系数, 根 据所述信道系数和所述第三噪声系数生成所述第二噪声系数。
第九方面, 一种第一通信设备, 包括处理器、 总线、 存储器、 接收 器, 所述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其中, 所述接收器, 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联合编码信息, 所述联合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噪声系数及调制编码策 略生成,其中所述调制编码策略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接收的数据进行 解码;
所述处理器,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联合编码信息获取所 述第一噪声系数;
所述接收器, 还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获取的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解析 接收到的数据。
结合第九方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 或 者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结合第九方面或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噪声协方差矩 阵;
所述接收器,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获取的所述噪声协方差矩 阵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结合第九方面至第九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 还用于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获取至少 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信 道系数, 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三噪声系数,根据 所述信道系数和所述第三噪声系数生成第二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包括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通过总线与所述处理 器、 所述存储器及所述接收器相互连接;
所述发送器, 用于将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第二噪声系数发送至所 述第二通信设备。
结合第九方面至第九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四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 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包括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通过总线与所述处理 器、 所述存储器及所述接收器相互连接;
所述发送器, 用于将所述处理器获取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第十方面, 一种第二通信设备, 包括处理器、 存储器、 总线及发送 器, 所述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及所述发送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其中, 所述处理器, 用于获取第一噪声系数, 将调制编码策略与获 取的所述第一噪声系数编码生成联合编码信息;
所述发送器, 用于将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联合编码信息发送至第 一通信设备;
所述处理器, 还用于根据所述联合编码信息对数据进行编码;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将所述处理器编码后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通 信设备。 结合第十方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 或 者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结合第十方面或第十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 还具体用于将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进行编码, 其中每 一种组合方式包含一个候选噪声系数和一个候选调制编码策略,并将包含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和所述调制编码策略的组合方式对应的编码作为所述 联合编码信息。
结合第十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
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至少包括候选调制阶数;
所述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N个集合, 其中, N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n集合中, 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调制阶数属于 第 n预设调制阶数集合,并且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噪声系 数为第 n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n为从 1到 N的整数。
结合第十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
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至少包括候选传输块大小编号;
所述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N个集合, 其中, N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n集合中, 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传输块大小编 号属于第 n预设传输块大小编号集合,并且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 的候选噪声系数为第 n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n为从 1到 N的整数。
结合第十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
所述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N个集合, 其中, N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n集合中, 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调制编码策略 属于第 n预设候选调制编码策略集合,并且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 的候选噪声系数为第 n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n为从 1到 N的整数。 结合第十方面至第十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六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还包括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通过总线与 所述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及所述发送器相互连接;
所述接收器,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三噪声系数; 所述处理器, 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第三噪声系数生成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
结合第十方面至第十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七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还包括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通过总线与 所述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及所述发送器相互连接;
所述接收器,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第十一方面, 一种第一通信设备, 包括处理器、 存储器、 总线及接 收器, 所述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及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所述处理器, 用于生成第一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 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或者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 引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所述接收器, 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 收到的数据。
结合第十一方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 还具体用于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获取 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 成信道系数, 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二噪声系数, 根据所述信道系数和所述第二噪声系数生成所述第一噪声系数。
结合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噪声协方差矩 阵,
所述接收器,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获取的所述噪声协方差矩 阵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结合第十一方面至第十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 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包括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通过总线与所述处理 器、 所述存储器及所述接收器相互连接;
所述发送器, 用于将所述处理器获取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 第二通信设备。
第十二方面, 一种第一通信设备, 包括处理器、 存储器、 总线及发 送器, 所述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及所述发送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所述处理器, 用于根据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所述发送器, 用于将所述处理器获取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 第二通信设备。
结合第十二方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还包括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总线与所述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及所 述发送器相互连接,
所述接收器, 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噪声系数; 所述处理器,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噪声系 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结合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 还具体用于生成第二噪声系数, 并根据生成的所述第 二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其中, 所述第二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 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或者所述第二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 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结合第十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 还用于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获取至少 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信 道系数, 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三噪声系数,根据 所述信道系数和所述第三噪声系数生成所述第二噪声系数。 第十三方面, 一种无线网络系统, 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
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九方面至第九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
结合第十三方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无线网络系统 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
其中, 当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第六方面 至第六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通信设备; 或者, 当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九方面至第九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第十方面 至第十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通信设备。
第十四方面, 一种无线网络系统, 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七方面至第七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
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第十一方面至第十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
第十五方面, 一种无线网络系统, 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第八方面至第八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
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第十二方面至第十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 通过将调制编码策略 与第一噪声系数编码生成联合编码信息,将联合编码信息发送至第一通信 设备, 并根据联合编码信息对数据进行编码后发送至第一通信设备, 减少 了传输第一噪声系数所消耗的动态信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 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 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 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接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接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 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接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反馈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 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通信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 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通信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 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通信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 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通信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 11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通信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 1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通信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 13 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通信设备结构示意 图;
图 14 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通信设备结构示意 图;
图 1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 1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网络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 1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网络系统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 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基站( base station, 简称为 BS )可以是与用户设 备 ( user equipment , 简称为 UE ) 或其它通信站点如中继站点, 进行通信 的设备, 基站可以提供特定物理区域的通信覆盖。 例如, 基站具体可以是
GSM或 CDMA中的基站收发台 (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简称为 BTS ) 或基站控制器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简称为 BSC ); 也可以是 UMTS 中的节点 B( Node B ,简称为 NB )或者 UMTS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 简称为 RNC ) ; 还可以是 LTE 中的演进型基站
( Evolutional Node B , 简称为 ENB或 eNodeB ); 或者, 也可以是无线通 信网络中的提供接入服务的其他接入网设备, 本发明并不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UE可以分布于整个无线网络中, 每个 UE 可以 是静态的或移动的。 UE可以称为终端( terminal ),移动台( mobile station ) , 用户单元( subscriber unit ),站台( station )等。 UE可以为蜂窝电话 ( cellular phone ), 个人数字助理 (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简称为 PDA ), 无线调 制解调器 (modem ), 无线通信设备, 手持设备 ( handheld ), 膝上型电脑
( laptop computer ), 无绳电话 ( cordless phone ), 无线本地环路 ( wireless local loop , 简称为 WLL ) 台等。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方法, 在无线网络系统中, 第 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 为减少噪声对信号的影响, 需要根据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的数据,所以第二通信设备需要将噪声系数 发送给第一通信设备以便于第一通信设备解析接收到的数据。该信号接收 方法基于无线网络系统中的第一通信设备实现信号接收,能够节省第二通 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传输噪声系数所;肖耗的动态信令。本发明实施 例中, 可选的, 第一通信设备为 UE ( User Equipment, 用户设备), 第二 通信设备为基站或接入点; 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为基站或接入点, 第二通 信设备为 UE; 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为基站或接入点, 第二通信设备为基 站或接入点; 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为 UE , 第二通信设备为 UE , 参照图 1 所示, 包括以下步骤:
101、 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联合编码信息。
其中, 联合编码信息是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噪声系数及调制编码 策略生成的。 该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 数, 或者该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具体 的,该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收到的噪声功率随信道功率的变 化率, 或者是第一通信设备收到的部分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比值, 其中 信道功率是指在一个资源元素上的信道功率或者多个资源元素上的信道 功率的平均值。该第一噪声系数也可以是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与发送信 号功率的比值, 如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发送端的 EVM。 具体的, 发送端 可以是用于发送第一通信设备的接收信号的通信设备, 例如, 所述发送端 可以是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调制编码策略用于第一通信设备对接收的数据 进行解码, 通过将第一噪声系数与调制编码策略进行联合编码, 减少了专 门用于传输噪声系数所消耗的动态信令。
102、 第一通信设备根据联合编码信息获取第一噪声系数, 并根据第 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第一通信设备在解析接收到的数据时, 参照了噪声系数, 减小了噪 声系数对信号的影响,保证了接收到的实际信号与理想信号之间的误差很 小。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方法, 通过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一 噪声系数和调制编码策略联合编码生成的联合编码信息,根据第一噪声系 数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减少了传输第一噪声系数所、肖耗的动态信令。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方法, 对应上述实施例的信号 接收方法, 该信号发送方法基于无线网络中的第二通信设备实现信号发 送, 参照图 2所示, 包括以下步骤:
201、 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噪声系数。
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根据接收的第二噪声系数生成第一噪声系数, 也 可以自身直接生成第一噪声系数,其中该第二噪声系数可以是第一通信设 备发送的, 也可以是其他通信设备发送的。
可选的, 该第二噪声系数的生成方法为图 3 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 301 -303中第二噪声系数的生成方法, 该第一噪声系数可以与该第二噪声 系数相同, 当第二噪声系数有多个时, 该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多个第二噪 声系数的平均值。该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 系数, 或者该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具 体的,该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收到的噪声功率随信道功率的 变化率, 或者是第一通信设备收到的部分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比值, 其 中信道功率是指在一个资源元素上的信道功率或者多个资源元素上的信 道功率的平均值。该第一噪声系数也可以是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与发送 信号功率的比值, 如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发送端的 EVM。 具体的, 发送 端可以是用于发送第一通信设备的接收信号的通信设备, 例如, 所述发送 端可以是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202、 第二通信设备将调制编码策略与第一噪声系数编码生成联合编 码信息。
在对调制编码策略编码时, 将第一噪声系数编入调制编码策略替换 掉调制编码策略中原有的不必要参数或者直接编入空闲的字节或空闲的 比特,使第一噪声系数与调制编码策略成为一个整体的联合编码信息, 这 就减少了传输第一噪声系数所需要专门消耗的动态信令。
203、 第二通信设备将联合编码信息发送至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 该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为上报第二噪声系数的通信设备, 当然 也可以不是上报第二噪声系数的通信设备,当第一通信设备不是上报第二 噪声系数的通信设备时, 该第二噪声系数可以由其他通信设备上报。
下面以第二通信设备为基站, 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一 UE 为例进行说 明, 其中第二噪声系数可以由第一 UE测量上报至基站, 当然也可以由其 他 UE测量上报至基站, 基站根据其他 UE测量上报的第二噪声系数执行 与第一 UE之间的数据交互。
204、 第二通信设备根据联合编码信息对数据进行编码后发送至第一 通信设备。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送方法, 通过第二通信设备将调制编 码策略与第一噪声系数编码生成联合编码信息,将联合编码信息发送至第 一通信设备, 并根据联合编码信息对数据进行编码后发送至第一通信设 备, 减少了传输第一噪声系数所消耗的动态信令。
可选的, 在上述图 1对应的实施例和图 2对应的实施例的具体实现 方法的基础上,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 参 照图 3所示, 包括以下步骤:
301、 第一通信设备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获取至少四 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
可选的, 该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可以是小区专有参考信号 ( 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CRS )。 具体的, 在一个参考信号中, 第 个资源元素上第一通信设备的接收信号矢量可以用公式 ( 1 ) 表示:
Υ^Η Χ, + Ν^ + Ν^, ( 1 ) 其中 表示接收信号矢量, 表示信道矩阵, 表示发射信号矢量, 表示第一噪声系数, 表示接收侧噪声系数, 其中 = 1,2…… 8, 分别 对应一个参考信号在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 8个资源元素位置。
302、 第一通信设备根据该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信道系 数和第三噪声系数。
其中第三噪声系数是与信道系数和第一噪声系数有关的噪声系数。 具体的, 第' '个资源元素上的信道系数可以用公式 (2) 表示:
H^Y X, ( 2) 当然, 信道系数的计算方法不限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只是给出一种 优选的可行的计算方法。
根据公式 (3 ) 计算第三噪声 其中 表示第三噪声系数, 表示两个信道系数近似相等的资源元素 其接收信号除以发送信号之后的差值, = YjV I XjV - Yj21 Xj2
利用公式 (4) 计算平均信道系数:
2 ( 4)
303、 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三噪声系数和信道系数生成第二噪声系 数, 并将第二噪声系数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
根据公式 ( 1 ) 至公式 (4) 可以得到公式 (5):
?」 其中, 是 的数学期望, ^是 Λ^· / ·的数学期望, 在实际上, 可以假设 是第二噪声系数, 是接收侧噪声系数。 因为获得了至少四个 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 所以可以根据公式 (5 ) 得到至少两个方程组成二 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该方程组就可以得到第二噪声系数,其中 和 分别是 两个待求解的未知数。
当然, 本实施例中列举的公式并不是唯一的方案, 通过其他方式也 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列举的公式只是一种优选的方案, 而不 是全部方案。
304、 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噪声系数。
具体可选的, 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噪声系 数, 根据该第二噪声系数生成第一噪声系数, 此处, 第二通信设备也可以 接收其他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噪声系数;
或者, 第二通信设备自己直接生成第一噪声系数。
可选的, 该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 数, 或者该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具体 的,该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收到的噪声功率随信道功率的变 化率, 或者是第一通信设备收到的部分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比值, 其中 信道功率是指在一个资源元素上的信道功率或者多个资源元素上的信道 功率的平均值。该第一噪声系数也可以是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与发送信 号功率的比值, 如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发送端的 EVM。 具体的, 发送端 可以是用于发送第一通信设备的接收信号的通信设备, 例如, 所述发送端 可以是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305、 第二通信设备将调制编码策略与第一噪声系数编码生成联合编 码信息。 其中, 调制编码策略包括调制阶数和传输块大小编号两个参数, 一 种调制编码策略包括一个调制阶数和一个传输块大小编号,一种调制编码 策略可以对应一个调制编码策略编号。将调制编码策略与噪声系数进行组 合, 一个噪声系数与一种调制编码策略形成一种组合方式。 在所有的组合 方式中通过仿真或监测选取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进行编码。
优选的, 当调制阶数和传输块大小编号较大时, 接收信号能够容忍 的第一噪声系数较小, 此时, 噪声系数可取的候选值较少;
当调制阶数和传输块大小编号较小时, 接收信号能够容忍的第一噪 声系数较大, 此时噪声系数可取的候选值较多;
当调制阶数和传输块大小编号小于一定的阈值时, 第一噪声系数对 系统性能的影响很小,此时噪声系数取预设的保留值或者取最小的噪声系 数。
可选的, 在选择组合方式时, 将所有组合方式分为 N个集合, 其中 N为大于 1的整数, 按照调制阶数、传输块大小或调制编码策略的取值范 围可以有三种分组方法:
( 1 )在第 n集合中, 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调制阶数属于 第 n预设调制阶数集合,并且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噪声系数为 第 n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n为从 1到 N的整数。
( 2 )在第 n集合中, 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传输块大小编 号属于第 n预设传输块大小编号集合,并且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 选噪声系数为第 n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n为从 1到 N的整数。
( 3 )在第 n集合中, 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调制编码策略 属于第 n预设候选调制编码策略集合,并且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 选噪声系数为第 n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n为从 1到 N的整数。例如, 在选择组合方式时, 将所有组合方式分为两个集合,按照调制阶数的阈值 和传输块大小的阈值可以有三种分组方法:
( 1 )在第一集合中, 第一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调制阶数小于 调制阶数阈值,并且第一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第一噪声系数为第一预设 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在第二集合中, 第二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调制阶数大于或等 于调制阶数阈值,并且第二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第一噪声系数为第二预 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 2 )在第一集合中, 第一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传输块大小编 号小于传输块编号阈值,并且第一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第一噪声系数为 第一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在第二集合中, 第二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输块大小编号大于 或等于传输块编号阈值,并且第二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第一噪声系数为 第二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 3 )在第一集合中, 第一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调制编码策略 编号小于调制编码策略编号阈值,并且第一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第一噪 声系数为第一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在第二集合中, 第二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信号调制编码策略编号 大于或等于调制编码策略编号阈值,同时第二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传输 块大小编号大于或等于传输块编号阈值,并且第二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 第一噪声系数为第二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参照下表所示, 组合方式编号是对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进行排序的 编号, 调制编码策略编号是对预设数量的调制编码策略进行排序的编号, 将第一噪声系数的候选值设为 4个, 数值分别为 VI、 V2、 V3、 V4 , 例 如 VI、 V2、 V3、 V4 的取值分别为 {8%或无效值, 3%,4%,6%}每一种调制 编码策略分别与第一噪声系数的每一个候选值形成一种组合方式。
8 8 6 22 V I
9 9 6 23 V I
10 10 6 24 V I
1 1 1 1 6 25 V I
12 12 6 26 V I
13 13 8 26 V2
14 13 8 26 V3
15 13 8 26 V4
16 14 8 27 V2
17 14 8 27 V3
18 14 8 27 V4
19 15 8 28 V2
20 15 8 28 V3
21 15 8 28 V4
22 16 8 29 V2
23 16 8 29 V3
24 17 8 30 V2
25 17 8 30 V3
26 18 8 3 1 V2
27 19 8 32 V2
28 - 2 预留状态 预留状态
29 - 4
30 - 6
3 1 - 8 当调制编码策略编号小于 13时,对应的组合方式为第一集合,这时, 第一噪声系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很小,所以选择第一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 的第一噪声系数为候选值 VI;
当调制编码策略编号大于 12, 并且小于 16时, 对应的组合方式为第 二集合, 这时, 接收信号能够容忍的第一噪声系数较大, 所以选择第二集 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第一噪声系数为候选值 V2、 V3和 V4中的一个; 当调制编码策略编号为 16或 17 时, 对应的组合方式为第三集合, 这时, 这时, 接收信号能够容忍的第一噪声系数适中, 所以选择第三集合 的每个组合方式的第一噪声系数为候选值 V2和 V3中的一个;
当调制编码策略编号为 18或 19时, 对应的组合方式为第四集合, 这时, 这时, 接收信号能够容忍的第一噪声系数较小, 所以选择第四集合 的每个组合方式的第一噪声系数为候选值 V2。 306、 第二通信设备将联合编码信息发送至第一通信设备。
307、 第二通信设备根据联合编码信息对数据进行编码后发送至第一 通信设备。
具体可选的, 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获取噪声协方差矩阵, 并根据噪声协方差矩阵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具体的,估计的发送信号可以 用公式 (6) 表示:
X = HH(HHH +E;lR) lY (6) 其中, R = 2mH +cTe 2I , 为信号发送端噪声功率, 第一噪声系数可 以表示为 /Es , 即 可选的, 第一噪声系数是第二通信设 备传输给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噪声系数。
其中, 步骤 306之后, 还包括:
308、 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并将信 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
具体可选的, 第一通信设备根据公式 (7) 获取信噪比, 根据信噪比 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SNR = —— 1 (7) 其中, 是矩阵 Q的第 i行第 i列的元素, 矩阵 G^H^^H + E 1/)-1,
R = e 2HHH+ 0 2I , 其中, 为第二通信设备噪声功率, σ。2为第一通信设备 噪声功率, Α为发送信号平均功率, Η为信道矩阵, I为单位矩阵。
第一噪声系数可以表示为 e 2 / Es , 即 = 2><4, 可选的, 第一噪 声系数是第二通信设备传输给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噪声系数。
此处, 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所用到的第一噪声系数与解析接收到的 数据用到的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不同的。也就是说, 第一通信设备解析接 收到的数据用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噪声系数,但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时,可以用第一通信设备自己生成的第一噪声系数或者第二通信设备发送 的第一噪声系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 通过将调制编码策略 与第一噪声系数编码生成联合编码信息,将联合编码信息发送至第一通信 设备, 并根据联合编码信息对数据进行编码后发送至第一通信设备, 减少 了传输第一噪声系数所消耗的动态信令。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信号接收方法, 参照图 4 所示, 包 括以下步骤:
401、 第一通信设备生成第一噪声系数。
可选的, 该第一噪声系数生成方法为图 3对应的实施例步骤 301-303 中第二噪声系数的生成方法,该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指示噪声功率与信道 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或者该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 的噪声系数。 具体的, 该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收到的噪声功 率随信道功率的变化率,或者是第一通信设备收到的部分噪声功率与信道 功率的比值,其中信道功率是指在一个资源元素上的信道功率或者多个资 源元素上的信道功率的平均值。该第一噪声系数也可以是发送端引入的噪 声功率与发送信号功率的比值, 如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发送端的 EVM。 具体的, 发送端可以是用于发送第一通信设备的接收信号的通信设备, 例 如, 所述发送端可以是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402、 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通过第一通信设备生成第一噪声系数, 并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 收到的数据,就不需要第二通信设备再消耗信令将第一噪声系数通知第一 通信设备, 这就进一步减少了传输第一噪声系数所消耗的动态信令。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方法, 通过第一通信设备生成第一 噪声系数, 并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减少了传输第一噪声 系数所消耗的动态信令。
在上述图 4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另 一种信号接收的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 5所示, 包括以下步骤:
501、 第一通信设备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获取至少四 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
502、 第一通信设备根据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信道系 数。
503、 第一通信设备根据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二噪声 系数。
504、 第一通信设备根据信道系数和第二噪声系数生成第一噪声系 数。
505、 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获取噪声协方差矩阵, 并根据 噪声协方差矩阵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具体生成第一噪声系数的方法可以参照图 3 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 301 -303第二噪声系数的生成方法, 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 步骤 504之后还包括:
506、 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507、 第一通信设备将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
具体的,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可以参照图 3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 308 信道质量指示符的获取方法。
此处, 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所用到的噪声系数与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用到的噪声系数可以是不同的。也就是说, 第一通信设备解析接收到的数 据用自己生成的噪声系数,但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时, 可以用第一通信设 备自己生成的噪声系数或者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噪声系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方法, 通过第一通信设备生成第一 噪声系数, 并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减少了传输第一噪声 系数所消耗的动态信令。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反馈方法, 参照图 6 所示, 该方法包 括:
601、 第一通信设备根据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具体可选的, 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噪声系数 并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生成第二噪声系数并根据生成的第二噪声系数 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该第二噪声系数的生成方法可以是图 3对应的实施 例步骤 301 -步骤 303 中第二噪声系数的生成方法。 其中, 可选的, 该第 二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或者该第二噪声 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具体的, 该第一噪声系数 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收到的噪声功率随信道功率的变化率,或者是第一通 信设备收到的部分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比值,其中信道功率是指在一个 资源元素上的信道功率或者多个资源元素上的信道功率的平均值。该第一 噪声系数也可以是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与发送信号功率的比值,如第一 噪声系数可以是发送端的 EVM。 具体的, 发送端可以是用于发送第一通 信设备的接收信号的通信设备, 例如, 所述发送端可以是所述第二通信设 备。
具体可选的, 第一通信设备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获 取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根据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 信道系数,根据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三噪声系数, 根据信 道系数和第三噪声系数生成第二噪声系数。
602、 第一通信设备将获取的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反馈方法, 通过第一通信设备根据噪声 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并将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减小 了噪声系数对信道质量测量的影响。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通信设备, 用于实现图 1 和图 3对 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实施的信号接收方法, 该第一通信设备 70 结构参照图 7所示, 包括接收单元 701和获取单元 702。 该第一通信设备 可以是用户设备, 也可以是基站。
其中, 接收单元 701 , 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联合编码信息, 联合编码信息为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噪声系数及调制编码策略生成,其 中调制编码策略用于第一通信设备 70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码。
获取单元 702 ,用于根据接收单元 701接收的联合编码信息获取第一 噪声系数。
接收单元 701 ,还用于根据获取单元 702获取的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 收到的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设备, 通过接收第一噪声系数和调 制编码策略联合编码生成的联合编码信息,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 的数据, 减少了传输第一噪声系数所消耗的动态信令。 进一步可选的, 获取单元 702 , 还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获取噪 声协方差矩阵。
接收单元 701 ,还具体用于根据获取单元 702获取的噪声协方差矩阵 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可选的, 获取单元 702 , 还用于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 获取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根据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 成信道系数, 根据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三噪声系数,根据 信道系数和第三噪声系数生成第二噪声系数。
可选的, 该第一通信设备 70还可包括发送单元 703。
发送单元 703 ,用于将获取单元 702生成的第二噪声系数发送至第二 通信设备。
可选的, 获取单元 702 , 还用于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 付。
发送单元 703 ,用于将获取单元 702获取的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第 二通信设备。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设备, 通过接收第一噪声系数和调 制编码策略联合编码生成的联合编码信息,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 的数据, 减少了传输第一噪声系数所消耗的动态信令。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通信设备, 用于实现图 2和图 3对 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二通信设备实施的信号发送方法, 该第二通信设备 80 结构参照图 8所示, 包括发送单元 801、 获取单元 802和编码单元 803。 该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是基站, 也可以是用户设备。
其中, 获取单元 802 , 用于获取第一噪声系数。
编码单元 803 ,用于将调制编码策略与获取单元 802获取的第一噪声 系数编码生成联合编码信息。
发送单元 801 ,用于将编码单元 803生成的联合编码信息发送至第一 通信设备。
编码单元 803 , 还用于根据联合编码信息对数据进行编码。
发送单元 801 ,还用于将编码单元 803编码后的数据发送至第一通信 设备。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通信设备, 通过将调制编码策略与第一 噪声系数编码生成联合编码信息, 将联合编码信息发送至第一通信设备, 并根据联合编码信息对数据进行编码后发送至第一通信设备,减少了传输 第一噪声系数所消耗的动态信令。
进一步可选的, 编码单元 803 , 还具体用于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进行 编码,其中每一种组合方式包含一个候选噪声系数和一个候选调制编码策 略,并将包含所述第一噪声系数和所述调制编码策略的组合方式对应的编 码作为所述联合编码信息。
其中, 可选的, 调制编码策略包括调制阶数和传输块大小编号。 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N个集合, 其中, N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n集合中, 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调制阶数属于第 n 预设调制阶数集合, 并且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噪声系数为第 n 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η为从 1到 Ν的整数。
或者,
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Ν个集合, 其中, Ν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η集合中, 第 η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传输块大小编号属 于第 η预设传输块大小编号集合,并且第 η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噪 声系数为第 η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η为从 1到 Ν的整数。
或者,
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Ν个集合, 其中, Ν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η集合中, 第 η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调制编码策略属于 第 η预设候选调制编码策略集合,并且第 η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噪 声系数为第 η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η为从 1到 Ν的整数。
可选的, 第二通信设备 80还包括接收单元 804。
接收单元 804 , 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噪声系数。
获取单元 802 ,还用于根据接收单元 804接收的第二噪声系数生成第 一噪声系数。
可选的, 接收单元 804 , 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通信设备, 通过将调制编码策略与第一 噪声系数编码生成联合编码信息, 将联合编码信息发送至第一通信设备, 并根据联合编码信息对数据进行编码后发送至第一通信设备,减少了传输 第一噪声系数所消耗的动态信令。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第一通信设备,用于实现图 4和图 5 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实施的信号接收方法, 该第一通信设备 90结构参照图 9所示, 包括获取单元 902和接收单元 901。 该第一通信设 备可以是基站, 也可以是用户设备。
其中, 获取单元 902 , 用于生成第一噪声系数。 该第一噪声系数是指 示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或者该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 端引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具体的, 该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第一通信 设备收到的噪声功率随信道功率的变化率,或者是第一通信设备收到的部 分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比值,其中信道功率是指在一个资源元素上的信 道功率或者多个资源元素上的信道功率的平均值。该第一噪声系数也可以 是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与发送信号功率的比值,如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 发送端的 EVM。
接收单元 901 ,用于根据获取单元 902生成的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 到的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设备, 通过生成第一噪声系数, 并 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的数据,减少了传输第一噪声系数所消耗的 动态信令。
进一步可选的, 获取单元 902 , 还具体用于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 理资源块中获取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根据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 参考信号生成信道系数,根据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二噪声 系数, 根据信道系数和第二噪声系数生成第一噪声系数。
可选的, 获取单元 902 , 还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获取噪声协方 差矩阵。
接收单元 901 ,还具体用于根据获取单元 902获取的噪声协方差矩阵 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可选的, 获取单元 902 , 还用于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 付。
可选的, 该第一通信设备 90还包括发送单元 903。
发送单元 903 ,用于将获取单元 902获取的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第 二通信设备。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设备, 通过生成第一噪声系数, 并 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的数据,减少了传输第一噪声系数所消耗的 动态信令。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又一种第一通信设备, 用于实现图 6对应的实 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实施的数据反馈方法, 参照图 10所示, 该第一通 信设备 100包括获取单元 1001和发送单元 1002。 该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是 基站, 也可以是用户设备。
其中, 获取单元 1001 , 用于获取根据噪声系数信道质量指示符。 发送单元 1002 ,用于将获取单元 1001获取的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 第二通信设备。
可选的, 第一通信设备 100还包括接收单元 1003。
接收单元 1003 , 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噪声系数。
获取单元 1001 ,还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单元 1003接收到的第一噪声系 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可选的, 获取单元 1001 , 还具体用于生成第二噪声系数, 并根据生 成的第二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其中, 第二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 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或者第二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 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具体的, 该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收到 的噪声功率随信道功率的变化率,或者是第一通信设备收到的部分噪声功 率与信道功率的比值,其中信道功率是指在一个资源元素上的信道功率或 者多个资源元素上的信道功率的平均值。该第一噪声系数也可以是发送端 引入的噪声功率与发送信号功率的比值,如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发送端的 EVM。 具体的, 发送端可以是用于发送第一通信设备的接收信号的通信 设备, 例如, 所述发送端可以是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可选的, 获取单元 1001 , 还用于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 中获取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根据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 生成信道系数,根据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三噪声系数, 根 据信道系数和第三噪声系数生成第二噪声系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设备, 根据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 指示符并将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减小了噪声系数对信道 质量测量的影响。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通信设备,用于实现图 1和图 3 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实施的数据接收方法, 参照图 11所示, 该第一通信设备 1101可以嵌入或本身就是微处理计算机, 比如: 通用计 算机、客户定制机、 手机终端或平板机等便携设备, 该第一通信设备 1101 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1111、 存储器 1112、 总线 1113和接收器 1114 , 该 至少一个处理器 1111、 存储器 1112和接收器 1114通过总线 1113连接并 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该总线 1113可以是 ISA (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 工业标准体 系结构 )总线、 PCI ( Peripheral Component, 外部设备互连 )总线或 EISA ( 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 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 ) 总线 等。 该总线 111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 控制总线等。 为便于表 示, 图 11 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 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 总线。 其中:
存储器 1112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 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 指令。 存储器 1112可能包含高速 RAM存储器, 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 存 4渚器 ( non-volatile memory ), 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 4渚器。
处理器 111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 1111 (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简称为 CPU ) , 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 (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简称为 ASIC ), 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 集成电路。
接收器 1114 , 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联合编码信息, 联合编 码信息为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噪声系数及调制编码策略生成,其中调制 编码策略用于第一通信设备 1101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码。
处理器 1111 , 用于根据接收器 1114接收的联合编码信息获取第一噪 声系数, 其中, 该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 数, 或者该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具体 的,该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收到的噪声功率随信道功率的变 化率, 或者是第一通信设备收到的部分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比值, 其中 信道功率是指在一个资源元素上的信道功率或者多个资源元素上的信道 功率的平均值。该第一噪声系数也可以是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与发送信 号功率的比值, 如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发送端的 EVM。
接收器 1114 , 还用于根据处理器 1111获取的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 到的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设备, 通过接收第一噪声系数和调 制编码策略联合编码生成的联合编码信息,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 的数据, 减少了传输第一噪声系数所消耗的动态信令。
进一步可选的, 处理器 1111 , 还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获取噪 声协方差矩阵。
接收器 1114 , 还具体用于根据处理器 1111获取的噪声协方差矩阵解 析接收到的数据。
可选的, 处理器 1111 , 还用于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 获取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根据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 成信道系数, 根据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三噪声系数,根据 信道系数和第三噪声系数生成第二噪声系数。
可选地, 该第一通信设备 1101还包括发送器 1115 , 发送器 1115通 过总线 1113与处理器 1111、 存储器 1112及接收器 1114相互连接。
发送器 1115 , 用于将处理器 1111生成的第二噪声系数发送至第二通 信设备。
可选的, 处理器 1111 , 还用于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 付。 发送器 1115 , 用于将处理器 1111获取的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第二 通信设备。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设备, 通过接收第一噪声系数和调 制编码策略联合编码生成的联合编码信息,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 的数据, 减少了传输第一噪声系数所消耗的动态信令。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通信设备,用于实现图 2和图 3 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二通信设备实施的信号发送方法, 参照图 12所示, 该第二通信设备 1201可以嵌入或本身就是微处理计算机, 比如: 通用计 算机、客户定制机、手机终端或平板机等便携设备, 该第二通信设备 1201 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1211、 存储器 1212、 总线 1213和发送器 1214 , 该至少一个处理器 1211、 存储器 1212和发送器 1214通过总线 1213连接 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该总线 1213可以是 IS A (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 工业标准 体系结构 )总线、 PCK Peripheral Component,外部设备互连 )总线或 EISA ( 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 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 ) 总线 等。 该总线 121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 控制总线等。 为便于表 示, 图 1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 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 总线。 其中:
存储器 1212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 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 指令。 存储器 1212可能包含高速 RAM存储器, 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 存 4渚器 ( non-volatile memory ), 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 4渚器。
处理器 121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 1211 (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简称为 CPU ) , 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 (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简称为 ASIC ), 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 集成电路。
处理器 1211 , 用于获取第一噪声系数, 将调制编码策略与获取的第 一噪声系数编码生成联合编码信息, 其中, 该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 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或者该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 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具体的, 该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收到 的噪声功率随信道功率的变化率,或者是第一通信设备收到的部分噪声功 率与信道功率的比值,其中信道功率是指在一个资源元素上的信道功率或 者多个资源元素上的信道功率的平均值。该第一噪声系数也可以是发送端 引入的噪声功率与发送信号功率的比值,如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发送端的
EVM。 具体的, 发送端可以是用于发送第一通信设备的接收信号的通信 设备, 例如, 所述发送端可以是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发送器 1214 ,用于将处理器 1211生成的联合编码信息发送至第一通 信设备。
处理器 1211 , 还用于根据联合编码信息对数据进行编码。
发送器 1214 ,还用于将处理器 1211编码后的数据发送至第一通信设 备。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通信设备, 通过将调制编码策略与第一 噪声系数编码生成联合编码信息, 将联合编码信息发送至第一通信设备, 并根据联合编码信息对数据进行编码后发送至第一通信设备,减少了传输 第一噪声系数所消耗的动态信令。
进一步可选的, 处理器 1211 , 还具体用于将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进 行编码,其中每一种组合方式包含一个候选噪声系数和一个候选调制编码 策略,并将包含第一噪声系数和调制编码策略的组合方式对应的编码作为 联合编码信息。
可选的, 调制编码策略包括调制阶数和传输块大小编号。
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N个集合, 其中, N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n集合中, 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调制阶数属于第 n 预设调制阶数集合, 并且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噪声系数为第 n 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η为从 1到 Ν的整数。
或者,
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Ν个集合, 其中, Ν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η集合中, 第 η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传输块大小编号属 于第 η预设传输块大小编号集合,并且第 η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噪 声系数为第 η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η为从 1到 Ν的整数。 或者,
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N个集合, 其中, N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n集合中, 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调制编码策略属于 第 n预设候选调制编码策略集合,并且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噪 声系数为第 n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 n为从 1到 N的整数。
可选的, 该第二通信设备 1201还包括接收器 1215 , 接收器 1215通 过总线 1213与处理器 1211、 存储器 1212及发送器 1214相互连接。
接收器 1215 , 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三噪声系数。
处理器 1211 ,还用于根据接收器 1215接收的第三噪声系数生成第一 噪声系数。
可选的, 接收器 1215 , 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 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通信设备, 通过将调制编码策略与第一 噪声系数编码生成联合编码信息, 将联合编码信息发送至第一通信设备, 并根据联合编码信息对数据进行编码后发送至第一通信设备,减少了传输 第一噪声系数所消耗的动态信令。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第一通信设备, 用于实现图 4 和 图 5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实施的信号接收方法, 参照图 13所 示, 该第一通信设备 1301可以嵌入或本身就是微处理计算机, 比如: 通 用计算机、 客户定制机、 手机终端或平板机等便携设备, 该第一通信设备 1301 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 1311、存储器 1312、总线 1313和接收器 1314 , 该至少一个处理器 1311、 存储器 1312和接收器 1314通过总线 1313连接 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该总线 1313可以是 IS A (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 工业标准 体系结构 )总线、 PCK Peripheral Component,外部设备互连 )总线或 EISA ( 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 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 ) 总线 等。 该总线 131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 控制总线等。 为便于表 示, 图 1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 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 总线。 其中: 存储器 1312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 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 指令。 存储器 1312可能包含高速 RAM存储器, 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 存 4渚器 ( non-volatile memory ), 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 4渚器。
处理器 131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 1311 (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简称为 CPU ) , 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 (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简称为 ASIC ), 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 集成电路。
处理器 1311 , 用于生成第一噪声系数, 其中, 该第一噪声系数是指 示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或者该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 端引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具体的, 该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第一通信 设备收到的噪声功率随信道功率的变化率,或者是第一通信设备收到的部 分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比值,其中信道功率是指在一个资源元素上的信 道功率或者多个资源元素上的信道功率的平均值。该第一噪声系数也可以 是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与发送信号功率的比值,如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 发送端的 EVM。 具体的, 发送端可以是用于发送第一通信设备的接收信 号的通信设备, 例如, 所述发送端可以是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接收器 1314 ,用于根据处理器 1311生成的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 的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设备, 通过生成第一噪声系数, 并 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的数据,减少了传输第一噪声系数所消耗的 动态信令。
进一步可选的, 处理器 1311 , 还具体用于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 理资源块中获取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根据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 参考信号生成信道系数,根据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二噪声 系数, 根据信道系数和第二噪声系数生成第一噪声系数。
可选的, 处理器 1311 , 还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获取噪声协方 差矩阵。
接收器 1314 ,还具体用于根据处理器 1311获取的噪声协方差矩阵解 析接收到的数据。 可选的, 处理器 1311 , 还用于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 付。
可选的, 第一通信设备 1301还包括发送器 1315 , 发送器 1315通过 总线 1313与处理器 1311、 存储器 1312及接收器 1314相互连接。
发送器 1315 ,用于将处理器 1311获取的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第二 通信设备。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设备, 通过生成第一噪声系数, 并 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的数据,减少了传输第一噪声系数所消耗的 动态信令。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又一种第一通信设备, 用于图 6对应的实 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实施的数据反馈方法, 参照图 14所示, 该设备可 以嵌入或本身就是微处理计算机, 比如: 通用计算机、 客户定制机、 手机 终端或平板机等便携设备, 该第一通信设备 1401 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1411、 存储器 1412、 总线 1413和发送器 1414 , 该处理器 1411、 存储器 1412和发送器 1414通过总线 1413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该总线 1413可以是 IS A (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 工业标准 体系结构 )总线、 PCK Peripheral Component,外部设备互连 )总线或 EISA ( 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 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 ) 总线 等。 该总线 141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 控制总线等。 为便于表 示, 图 1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 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 总线。 其中:
存储器 1412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 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 指令。 存储器 1412可能包含高速 RAM存储器, 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 存 4渚器 ( non-volatile memory ), 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 4渚器。
处理器 141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 1411 (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简称为 CPU ) , 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 (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简称为 ASIC ), 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 集成电路。
其中, 处理器 1411 , 用于根据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发送器 1414 ,用于将处理器 1411获取的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第二 通信设备。
可选的, 第一通信设备还包括接收器 1415 , 接收器 1415 通过总线 1413与处理器 1411、 存储器 1412及发送器 1414相互连接。
具体可选的, 接收器 1415 , 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噪声 系数;
处理器 1411 ,还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器 1415接收到的第一噪声系数获 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可选的, 处理器 1411 , 还具体用于生成第二噪声系数, 并根据生成 的第二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其中, 第二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 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或者第二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噪 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具体的, 该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收到的 噪声功率随信道功率的变化率,或者是第一通信设备收到的部分噪声功率 与信道功率的比值,其中信道功率是指在一个资源元素上的信道功率或者 多个资源元素上的信道功率的平均值。该第一噪声系数也可以是发送端引 入的噪声功率与发送信号功率的比值, 如第一噪声系数可以是发送端的 EVM。 具体的, 发送端可以是用于发送第一通信设备的接收信号的通信 设备, 例如, 所述发送端可以是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可选的, 处理器 1411 , 还用于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 获取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根据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 成信道系数, 根据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三噪声系数,根据 信道系数和第三噪声系数生成第二噪声系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设备, 根据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 指示符并将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减小了噪声系数对信道 质量测量的影响。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网络系统, 参照图 3 对应的实施例, 参照图 15所示, 该无线网络系统 1501 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设备 1511。 该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是基站, 也可以是用户设备。
其中, 第一通信设备 1511为图 7对应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通信 设备;
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 1511 为图 11对应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通 信设备。
可选的, 该无线网络系统 1501 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 1512。 该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是基站, 也可以是用户设备。
其中, 第一通信设备 1511为图 7对应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通信 设备时, 第二通信设备 1512为图 8对应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通信设 备;
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 1511 为图 11对应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通 信设备时,第二通信设备 1512为图 12对应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通信 设备。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系统, 通过第二通信设备将调制编 码策略与第一噪声系数编码生成联合编码信息,将联合编码信息发送至第 一通信设备, 并根据联合编码信息对数据进行编码后发送至第一通信设 备, 减少了传输第一噪声系数所消耗的动态信令。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无线网络系统, 参照图 5对应的实施例, 参照图 16所示, 该无线网络系统 1601 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设备 1611 和第二通信设备 1612。 该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是基站, 也可以是用户设备, 该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是基站, 也可以是用户设备。
其中, 第一通信设备 1611为图 9对应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通信 设备;
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 1611 为图 13对应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通 信设备。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系统, 通过第一通信设备生成第一 噪声系数, 并根据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减少了传输第一噪声 系数所消耗的动态信令。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又一种无线网络系统, 参照图 6对应的实施例, 参照图 17所示, 该无线网络系统 1701 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设备 1711 和第二通信设备 1712。 该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是基站, 也可以是用户设备, 该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是基站, 也可以是用户设备。
其中, 第一通信设备 1711 为图 10对应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通 信设备;
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 1711 为图 14对应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通 信设备。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系统, 通过第一通信设备根据噪声 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并将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减小 了噪声系数对信道质量测量的影响。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 到本发明可以用硬件实现, 或固件实现, 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 当使 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 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 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 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 质。 以此为例但不限于: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 RAM ( Random Access Memory, 随机存储器)、 ROM ( Read Only Memory, 只读内存)、 EEPROM ( 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 读存储器)、 CD-ROM ( 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 即只读光盘) 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 或者能够用于携带 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 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 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 光纤光缆、 双绞线、 DSL (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 数字用户专线)或者诸如红外线、 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 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 那么同轴电缆、 光纤光缆、双绞线、 DSL 或者诸如红外线、 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 影中。 如本发明所使用的, 盘和碟包括 CD ( Compact Disc , 压缩光碟)、 激光碟、 光碟、 DVD碟 (Digital Versatile Disc , 数字通用光)、 软盘和蓝 光光碟, 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 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 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联合编码信息, 所述联合编码 信息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噪声系数及调制编码策略生成, 其中所 述调制编码策略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码;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联合编码信息获取所述第一噪声系数, 并 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 或者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 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的数据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噪声协方差矩阵, 并根 据所述噪声协方差矩阵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4、 根据权利要求 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 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获取至少四 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信道 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三 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系数和所述第三噪声系数生成第二 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将所述第二噪声系数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5、 根据权利要求 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 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CQI;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将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6、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噪声系数;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将调制编码策略与所述第一噪声系数编码生成联 合编码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将所述联合编码信息发送至第一通信设备;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联合编码信息对数据进行编码后发送至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 或者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8、 根据权利要求 6或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信设 备将调制编码策略与所述第一噪声系数编码生成联合编码信息, 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将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进行编码, 其中每一种组合 方式包含一个候选噪声系数和一个候选调制编码策略;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将包含所述第一噪声系数和所述调制编码策略的 组合方式对应的编码作为所述联合编码信息。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候选调制编码策略至少包括候选调制阶数;
    所述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N个集合, 其中, N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n集合中, 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调制阶数属于第 n预设调制阶数集合, 并且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噪声系数 为第 n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η为从 1到 Ν的整数。
    10、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候选调制编码策略至少包括候选传输块大小编号;
    所述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Ν个集合, 其中, Ν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η集合中, 所述第 η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传输块大小编号 属于第 η预设传输块大小编号集合, 并且所述第 η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 候选噪声系数为第 η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η为从 1到 Ν的整数。
    11、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N个集合, 其中, N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n集合中, 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调制编码策略属 于第 n预设候选调制编码策略集合, 并且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 候选噪声系数为第 n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η为从 1到 Ν的整数。
    12、 根据权利要求 6- 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 信设备获取第一噪声系数, 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噪声系数;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噪声系数生成所述第一噪声系数。
    13、 根据权利要求 6- 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 信设备将所述联合编码信息发送至第一通信设备之后, 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14、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生成第一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率 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 或者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 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生成噪声系数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获取至少四 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信道 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二 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系数和所述第二噪声系数生成所述 第一噪声系数。
    16、 根据权利要求 14或 1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 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噪声协方差矩阵, 并根 据所述噪声协方差矩阵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17、 根据权利要求 14-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通信设备生成第一噪声系数之后, 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将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
    18、 一种数据反馈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根据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将获取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第二通信设 备。
    19、 根据权利要求 18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根据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 示符。
    20、 根据权利要求 18或 1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 设备根据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生成第二噪声系数, 所述第二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 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 或者所述第二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 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生成的所述第二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 付。
    21、 根据权利要求 20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生成第二噪声系数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获取至少四 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信道 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三 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系数和所述第三噪声系数生成所述 第二噪声系数。
    22、 一种第一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联合编码信息, 所述联合编 码信息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噪声系数及调制编码策略生成, 其中 所述调制编码策略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码;
    获取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联合编码信息获取所述 第一噪声系数;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解 析接收到的数据。
    23、 根据权利要求 22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 或者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24、 根据权利要求 22或 23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获取单元,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噪声协方差矩 阵;
    所述接收单元,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噪声协方差 矩阵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25、 根据权利要求 22-2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 还用于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获取至少 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信 道系数, 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三噪声系数, 根据 所述信道系数和所述第三噪声系数生成第二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二噪声系数发送至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26、 根据权利要求 22-2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 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 至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27、 一种第二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第一噪声系数; 系数编码生成联合编码信息; 通信设备;
    所述编码单元, 还用于根据所述联合编码信息对数据进行编码; 通信设备。
    28、 根据权利要求 27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 或者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29、 根据权利要求 27或 28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编码单元, 还具体用于将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进行编码, 其中每 一种组合方式包含一个候选噪声系数和一个候选调制编码策略, 并将包含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和所述调制编码策略的组合方式对应的编码作为所述联 合编码信息。
    30、 根据权利要求 29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至少包括候选调制阶数;
    所述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N个集合, 其中, N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n集合中, 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调制阶数属于第 n预设调制阶数集合, 并且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噪声系数 为第 n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η为从 1到 Ν的整数。
    31、 根据权利要求 29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至少包括候选传输块大小编号;
    所述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Ν个集合, 其中, Ν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η集合中, 所述第 η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传输块大小编号 属于第 n预设传输块大小编号集合, 并且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 候选噪声系数为第 n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η为从 1到 Ν的整数。
    32、 根据权利要求 29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Ν个集合, 其中, Ν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η集合中, 所述第 η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调制编码策略属 于第 η预设候选调制编码策略集合, 并且所述第 η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 候选噪声系数为第 η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η为从 1到 Ν的整数。
    33、 根据权利要求 27-3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 通信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噪声系数; 所述获取单元, 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二噪声系数生 成所述第一噪声系数。
    34、 根据权利要求 27-3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通信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35、 一种第一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获取单元, 用于生成第一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 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 或者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 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接收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 到的数据。
    36、 根据权利要求 35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获取单元, 还具体用于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获取 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 成信道系数, 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二噪声系数, 根据所述信道系数和所述第二噪声系数生成所述第一噪声系数。
    37、 根据权利要求 35或 36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获取单元,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噪声协方差矩 阵, 所述接收单元,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噪声协方差 矩阵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38、 根据权利要求 35-3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 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 至第二通信设备。
    39、 一种第一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获取单元, 用于根据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第 二通信设备。
    40、 根据权利要求 39 所述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 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噪声系数; 所述获取单元,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噪声 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41、 根据权利要求 39或 40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获取单元, 还具体用于生成第二噪声系数, 并根据生成的所述第 二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其中, 所述第二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 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 或者所述第二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 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42、 根据权利要求 4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获取单元, 还用于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获取至少 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信 道系数, 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三噪声系数, 根据 所述信道系数和所述第三噪声系数生成所述第二噪声系数。
    43、 一种第一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处理器、 总线、 存储器、 接收器, 所述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其中, 所述接收器, 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联合编码信息, 所 述联合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噪声系数及调制编码策略生 成,其中所述调制编码策略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码; 所述处理器,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联合编码信息获取所述 第一噪声系数;
    所述接收器, 还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获取的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 收到的数据。
    44、 根据权利要求 43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 或者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45、 根据权利要求 43或 44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噪声协方差矩 阵;
    所述接收器,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获取的所述噪声协方差矩阵 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46、 根据权利要求 43-4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 还用于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获取至少四 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信道 系数, 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三噪声系数, 根据所 述信道系数和所述第三噪声系数生成第二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包括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通过总线与所述处理 器、 所述存储器及所述接收器相互连接;
    所述发送器, 用于将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第二噪声系数发送至所述 第二通信设备。
    47、 根据权利要求 43-4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处理器, 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包括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通过总线与所述处理 器、 所述存储器及所述接收器相互连接;
    所述发送器, 用于将所述处理器获取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所 述第二通信设备。 48、 一种第二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处理器、 存储器、 总线及 发送器, 所述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及所述发送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其中, 所述处理器, 用于获取第一噪声系数, 将调制编码策略与获取 的所述第一噪声系数编码生成联合编码信息;
    所述发送器, 用于将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联合编码信息发送至第一 通信设备;
    所述处理器, 还用于根据所述联合编码信息对数据进行编码;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将所述处理器编码后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 设备。
    49、 根据权利要求 48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 或者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50、 根据权利要求 48或 49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 还具体用于将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进行编码, 其中每一 种组合方式包含一个候选噪声系数和一个候选调制编码策略, 并将包含所 编码信息。
    51、 根据权利要求 50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至少包括候选调制阶数;
    所述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N个集合, 其中, N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n集合中, 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调制阶数属于第 n预设调制阶数集合, 并且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噪声系数 为第 n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η为从 1到 Ν的整数。
    52、 根据权利要求 50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至少包括候选传输块大小编号;
    所述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Ν个集合, 其中, Ν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η集合中, 所述第 η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传输块大小编号 属于第 η预设传输块大小编号集合, 并且所述第 η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 候选噪声系数为第 η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η为从 1到 Ν的整数。 53、 根据权利要求 50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预设数量的组合方式分为 N个集合, 其中, N为大于 1的整数, 在第 n集合中, 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候选调制编码策略属 于第 n预设候选调制编码策略集合, 并且所述第 n集合的每个组合方式的 候选噪声系数为第 n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候选值,η为从 1到 Ν的整数。
    54、 根据权利要求 48或 53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信 设备还包括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通过总线与所述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及所 述发送器相互连接;
    所述接收器,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三噪声系数; 所述处理器, 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第三噪声系数生成所 述第一噪声系数。
    55、 根据权利要求 48-5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 通信设备还包括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通过总线与所述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 及所述发送器相互连接;
    所述接收器,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56、 一种第一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处理器、 存储器、 总线及 接收器, 所述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及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所述处理器, 用于生成第一噪声系数, 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 功率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 或者所述第一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 入的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所述接收器, 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解析接收 到的数据。
    57、 根据权利要求 56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处理器, 还具体用于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获取至 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 信道系数, 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二噪声系数, 根 据所述信道系数和所述第二噪声系数生成所述第一噪声系数。
    58、 根据权利要求 56或 57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处理器,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噪声协方差矩 阵,
    所述接收器,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获取的所述噪声协方差矩阵 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59、 根据权利要求 56-5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 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包括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通过总线与所述处理 器、 所述存储器及所述接收器相互连接;
    所述发送器, 用于将所述处理器获取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第 二通信设备。
    60、 一种第一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处理器、 存储器、 总线及 发送器, 所述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及所述发送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所述处理器, 用于根据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所述发送器, 用于将所述处理器获取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至第 二通信设备。
    61、 根据权利要求 60 所述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 包括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总线与所述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及所述 发送器相互连接,
    所述接收器, 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噪声系数; 所述处理器,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噪声系数 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62、 根据权利要求 60或 6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处理器, 还具体用于生成第二噪声系数, 并根据生成的所述第二 噪声系数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符, 其中, 所述第二噪声系数是指示噪声功率 与信道功率的关系噪声系数, 或者所述第二噪声系数是指示发送端引入的 噪声功率的噪声系数。
    63、 根据权利要求 62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处理器, 还用于在参考信号端口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获取至少四 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信道 系数, 根据所述至少四个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三噪声系数, 根据所 述信道系数和所述第三噪声系数生成所述第二噪声系数。
    64、 一种无线网络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权利要求 22-26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 备;
    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权利要求 43-47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 备。
    65、 根据权利要求 64 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网络系统 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
    其中, 当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权利要求 22-26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 设备时,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权利要求 27-34任一项所述的第二通信设备; 或者, 当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权利要求 43-47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 设备时,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权利要求 48-55任一项所述的第二通信设备。
    66、 一种无线网络系统, 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设备以及第二通信设 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权利要求 35-38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 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权利要求 56-59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 备。
    67、 一种无线网络系统, 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设备以及第二通信设 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权利要求 39-42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 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权利要求 60-63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 备。
CN201380077339.5A 2013-09-26 2013-09-26 一种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052840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84343 WO2015042837A1 (zh) 2013-09-26 2013-09-26 一种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4062A true CN105284062A (zh) 2016-01-27

Family

ID=52741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7339.5A Pending CN105284062A (zh) 2013-09-26 2013-09-26 一种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84062A (zh)
WO (1) WO20150428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3714A (zh) * 2015-09-09 2017-03-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重新实例化虚拟网络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471A (zh) * 2006-05-23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158971A (zh) * 2010-02-11 2011-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半持续调度业务或类似半持续调度业务的方法及设备
CN102201850A (zh) * 2010-03-26 2011-09-28 英特尔公司 调整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3326764A (zh) * 2012-03-20 2013-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信道质量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471A (zh) * 2006-05-23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158971A (zh) * 2010-02-11 2011-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半持续调度业务或类似半持续调度业务的方法及设备
CN102201850A (zh) * 2010-03-26 2011-09-28 英特尔公司 调整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3326764A (zh) * 2012-03-20 2013-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信道质量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42837A1 (zh) 2015-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91131B1 (ko) 고위 코딩의 변조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기지국, 단말
KR101654601B1 (ko)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6899379B (zh) 用于处理极化码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TW201911904A (zh) 資料傳輸方法、基地台和終端
US11700538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of selecting signal processing algorithm based on parameters
CN112532253A (zh) 用于递增冗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KR20160089458A (ko) 고차 변조 및 저차 변조에 호환 가능한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AU2017352158A1 (en) En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WO2017124844A1 (zh) 确定极化码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0247690B (zh) 通知信道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US11239940B2 (en) Joint encoding schemes with interleaver and tone mapper for multi-RU operation
CN109150395B (zh) 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15728B (zh) 频偏估计方法、终端设备、介质和芯片系统
US2023020860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18228596A1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处理装置
CN110474725B (zh) 通知信道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KR101670376B1 (ko) 통신 모드를 전환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5284062A (zh) 一种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2022516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RU2775414C2 (ru)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WO2022268114A1 (zh) 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mcs表格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243133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1083339A1 (zh) 确定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方法和装置
CN111316707A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
CN116261171A (zh) 上行功率的指示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