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7031A - 一端较大的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端较大的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77031A CN105277031A CN201410469905.3A CN201410469905A CN105277031A CN 105277031 A CN105277031 A CN 105277031A CN 201410469905 A CN201410469905 A CN 201410469905A CN 105277031 A CN105277031 A CN 1052770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pillary structure
- upper cover
- lower cover
- base
- mas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5245 sint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872 dega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9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tubes having a capillary structure
- F28D15/046—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tubes having a capillary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pillary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一端较大的热管,包含有:一下盖;一上盖结合于该下盖而形成一腔室;一管体,内壁具有一管内毛细组织层,该管体的一端与该上盖结合;一主毛细结构,位于该腔室内且由该腔室伸入该管体交接或连接于该管内毛细组织层,该主毛细结构具有由周面向内延伸的数个第一通道,以及具有由端面向内设置的一第二通道,该数个第一通道与该第二通道交会于该主毛细结构内且在空间上相连通;以及一作动液。在制造方法上,主要以数个侧芯棒及一轴芯棒穿入该金属粉末以烧结成形出该主毛细结构、该数个第一通道及该第二通道,并使该主毛细结构烧结于该下盖、该上盖及该上下盖组合的三者其中之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热管有关,特别是指一种一端较大的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管,乃是在铜管中设置一层毛细组织并注入作动液,藉由作动液的汽相及液相间的转换以及毛细组织的毛细现象来快速导引液体的效果,形成极为快速的热循环系统,可使得整个热管很快的形成温度均匀的状态,因而又称为均温管。
热管目前所知,大多是单纯的管体架构,一般常见于个人计算机的CPU(中央处理单元)或绘图芯片上的散热模块,而藉由热管用来把芯片的热能导引到散热模块上。
传统的热管在某些场合,例如空间受到限制时,需要以其一端来与热源接触来达到导热散热的功能,这样的使用方式,会因为热源与热管接触面积小而使得热通量很小,导热或散热的效果即较差。中国专利第CN203443442U号专利案,即揭露了此种热管。然而,传统热管均仅为单纯的管体构造而已,并没有在一端结合其他结构来增加与热源的接触面积,进而达到较佳的导热及散热效果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端较大的热管,其一端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且身部与传统热管相似,较现有热管而言在一端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而可达到更佳的导热或散热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端较大的热管,包含有:
一下盖;一上盖,结合于该下盖,而于内部形成一腔室,该上盖具有一结合孔;一管体,内壁具有一管内毛细组织层,该管体的一端穿入该结合孔而与该上盖结合,另一端为封闭;一主毛细结构,具有一底座毛细组织以及一交接毛细组织,该交接毛细组织与该底座毛细组织一起烧结成形且具有预定长度,该底座毛细组织位于该腔室内,该交接毛细组织伸入该管体的局部,且交接或接触于该管体内的管内毛细组织层,该底座毛细组织具有由周面向内延伸的数个第一通道,该交接毛细组织具有贯穿其自身的一第二通道,该数个第一通道与该第二通道交会于该底座毛细组织内且在空间上相连通,并且该管体内部的空间在空间上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以及一作动液,填入该管体内。
藉此,本发明一端较大的热管,其一端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且身部与传统热管相似,较现有的热管而言在一端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而可达到更佳的导热或散热效果。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前述一端较大的热管的制造方法,其可制造出一端较大的热管,其一端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且身部与传统热管相似,较现有热管而言在一端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可达到更佳的导热或散热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造前述一端较大的热管的制造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骤:备置步骤:备置一下盖、一上盖、一金属粉末、一管体以及一治具,其中,该上盖用以与该下盖结合,在结合后即于内部形成一腔室;该上盖具有一结合孔;该治具具有一容置槽,且具有数个侧芯棒及一轴芯棒穿插于该治具而伸入该容置槽;该管体内壁具有一管内毛细组织层;金属粉末置入治具步骤:将该金属粉末置入该治具的容置槽,受该容置槽的形状塑形而形成一底座部以及由该底座部的一面向外延伸预定长度的一凸伸部;此外,该数个侧芯棒沿该底座部周面穿入该底座部,且有该轴芯棒沿该凸伸部的轴向穿过,该数个侧芯棒及该轴芯棒会合于该底座部内的预定位置;烧结步骤:对该金属粉末连同该治具及该数个侧芯棒及该轴芯棒一起烧结,烧结后的该金属粉末即形成一主毛细结构,该主毛细结构即对应该底座部形成一底座毛细组织,以及对应该凸伸部形成一交接毛细组织;移除治具步骤:将该数个侧芯棒、该轴芯棒及该治具移除而留下该主毛细结构,并且于该底座毛细组织抽出该数个侧芯棒的位置形成多个第一通道,以及于该交接毛细组织抽出该轴芯棒的位置形成一第二通道,该数个第一通道与该第二通道在空间上相连通;组合步骤:将该主毛细结构、该上盖、该下盖及该管体组合,组合后,该上盖即已盖合于该下盖,且该管体的一端亦已穿入该结合孔而与该上盖结合,并且该管体内部的空间在空间上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此外,该主毛细结构的底座毛细组织位于该腔室内,该主毛细结构的交接毛细组织穿过该结合孔而伸入该管体的局部,且交接或接触于该管体内的管内毛细组织层;焊接步骤:将该上盖与该下盖之间的缝隙,以及该管体与该上盖之间的缝隙填入焊料后焊接密封;注入作动液步骤:对该管体内注入作动液;抽真空步骤:对该管体进行除气抽真空动作;以及封口步骤:封闭该管体的末端。
藉由上述步骤,可制造出一端较大的热管,其一端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且身部与传统热管相似,较现有的热管而言在一端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而可达到更佳的导热或散热效果。
此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还再提供另外一种制造前述一端较大的热管的制造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骤:备置步骤:备置一下盖、一上盖、一金属粉末、一管体以及一治具,其中,该上盖用以与该下盖结合,在结合后即于内部形成一腔室;该上盖具有一结合孔;该治具具有一容置槽,且具有数个侧芯棒以及一轴芯棒穿插于该治具而伸入该容置槽;该管体内壁具有一管内毛细组织层;金属粉末置入治具步骤:将该金属粉末置入该治具的容置槽,受该容置槽的形状塑形而形成一底座部;此外,该数个侧芯棒沿该底座部周面穿入该底座部,且该轴芯棒沿垂直该数个侧芯棒的方向穿入该底座部,该数个侧芯棒及该轴芯棒会合于该底座部内的预定位置,此外,该治具或该轴芯棒具有一环缘插入至该底座部一预定深度;烧结步骤:对该金属粉末连同该治具及该数个侧芯棒及该轴芯棒一起烧结,烧结后的该金属粉末即形成一主毛细结构,该主毛细结构即对应该底座部形成一底座毛细组织,该底座毛细组织对应于该环缘插入的位置形成一环槽,且该环槽所围合的毛细组织即定义为一交接毛细组织;移除治具步骤:将该数个侧芯棒、该轴芯棒及该治具移除而留下该主毛细结构,并且于该底座毛细组织抽出该数个侧芯棒的位置形成多个第一通道,以及于该交接毛细组织抽出该轴芯棒的位置形成一第二通道,该数个第一通道与该第二通道在空间上相连通;组合步骤:将该主毛细结构、该上盖、该下盖及该管体组合,组合后,该上盖即已盖合于该下盖,且该管体的一端亦已穿入该结合孔而与该上盖结合,并且该管体插入该底座毛细组织的环槽,该交接毛细组织在此组合状态下伸入该管体而交接或接触于该管内毛细组织层,该管体内部的空间在空间上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此外,该主毛细结构的底座毛细组织位于该腔室内;焊接步骤:将该上盖与该下盖之间的缝隙,以及该管体与该上盖之间的缝隙填入焊料后焊接密封;注入作动液步骤:对该管体内注入作动液;抽真空步骤:对该管体进行除气抽真空动作;以及封口步骤:封闭该管体的末端。
藉由上述步骤,同样可制造出一端较大的热管,其一端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且身部与传统热管相似,较现有的热管而言在一端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而可达到更佳的导热或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沿图1中3-3剖线的剖视图。
图4沿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元件剖视图,显示主毛细结构切开的状态。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部分元件组合图,显示主毛细结构烧结于下盖的状态。
图1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另一动作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显示组装完成的状态。
图1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8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22是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另一动作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点所在,兹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其中: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一端较大的热管10,主要由一下盖11、一上盖13、一管体15、一主毛细结构17以及一作动液(图中未示)所组成,其中:
该下盖11,于本第一实施例中呈平板状。
该上盖13,结合于该下盖11,而于内部形成一腔室C,该上盖13具有一结合孔131。于本第一实施例中,该上盖13周围沿垂直于该上盖13的方向延伸一周壁132而呈筒状,且该上盖13于该结合孔131的周缘沿着该结合孔131的轴向向外延伸一固定壁133;该固定壁在实施上亦可以沿该结合孔的轴向向内延伸,并不以向外为限,而由于此种实施方式乃是可由本实施例所理解,因此不再以图式表示。
该管体15,内壁具有一管内毛细组织层151,该管体15的一端穿入该结合孔131而与该上盖13结合,另一端封闭。于本第一实施例中,该管体15对应于该结合孔131的该端末段,形成口径较该管体15大的一大径部152,并以该大径部152穿入该结合孔131而与该上盖13结合。于本第一实施例中,该管体15是以其一端的外壁结合于该上盖13的固定壁133上,该固定壁133可提供较佳的固定管体15的效果,然而,不设置该固定壁133时,该管体15亦可直接的结合于该上盖13,并不以该固定壁133的设置为限。
该主毛细结构17,具有一底座毛细组织171以及一交接毛细组织172,该交接毛细组织由该底座毛细组织171一起烧结成形而向外延伸预定长度的一交接毛细组织172,该底座毛细组织171位于该腔室C内,该交接毛细组织172由该腔室C向外穿出该结合孔131而伸入该管体15内的局部,且交接或接触于该管体15内的管内毛细组织层151,其交接状态如图4所示。该底座毛细组织171具有由周面向内延伸的数个第一通道P1,该交接毛细组织172具有贯穿其自身的之一第二通道P2,该数个第一通道P1与该第二通道P2交会于该底座毛细组织171内且在空间上相连通,并且该管体15内部的空间在空间上与该第二通道P2相连通。
该作动液(图中未示),填入该管体15内。由于作动液涵容于该主毛细结构17中而难以图式表示,且作动液为热管相关技术领域者所熟知的元件,因此在图中不予表示。
其中,该主毛细结构17的底座毛细组织171烧结固定于该下盖11、该上盖13、及该下盖11与该上盖13的组合三者其中之一,于本第一实施例中是以烧结于该下盖11为例。该管内毛细组织层151选自数个沟槽、烧结金属粉末(例如铜粉)、金属丝束及织网其中之一,于本第一实施例中是以数个沟槽为例。该管体15的大径部152乃是为了使管体15与上盖13之间的接合得以更紧密,然而,不设置该大径部152亦可完成该交接毛细组织172与该管体15的组装,并不以设置该大径部152为限。
须补充说明的是,于本第一实施例中,该底座毛细组织171是以圆盘状为例说明,而该下盖11及该上盖13则亦以圆板状或圆筒状为例。然而,该底座毛细组织171并不以圆盘状为限,其亦可制作为矩形,而该下盖11及该上盖13则须对应做为矩形板状或矩形筒状以配合实施。
以上说明了本第一实施例的架构,接下来说明本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状态。
如图6配合图3所示,在使用时,将该下盖11的底面置于一发热源H(例如一电路板上之芯片)上,此时该管体15即处于以一端接触该发热源H的状态。该发热源H的热能传导至该下盖11时,涵容于该主毛细结构17的底座毛细组织171中的该作动液即会蒸发而呈汽相,呈汽相的作动液即经由该数个第一通道P1扩散至该第二通道P2,进而上升至该管体15中,并于该管体15的管壁凝结成水,再藉由该管内毛细组织层151将之吸引至该交接毛细组织172,进而回流至该底座毛细组织171中。藉此,该作动液即可藉由液相及汽相之间的变化来传导热能,而达到均温导热的效果。此种架构由于是以口径较大的该下盖11做为受热面,而以口径较小的该管体15做为作动液汽相及液相的变化区域,因此不是整体的口径都与该下盖11一样大。藉此,本发明一端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且身部与传统热管相似,较现有的热管而言在一端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而可达到更佳的导热或散热效果。
请再参阅图7,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一端较大的热管20,主要概同于前揭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该上盖23不设有周壁,而该下盖21则于周围沿垂直于该下盖21的方向延伸一周壁212而呈筒状。
藉此,该交接毛细组织272穿过该上盖23的结合孔231,且该底座毛细组织271贴接于该上盖23并且烧结固定于该上盖23。
本第二实施例仅在结构上与第一实施例略有不同,其余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均概同于前揭第一实施例,容不赘述。
请再参阅图8,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一端较大的热管10’,主要概同于前揭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本第三实施例中,该管体15’并不具有第一实施例中所揭露的大径部;该交接毛细组织172’并非由该底座毛细组织171’向外延伸预定长度,而是藉由该管体15’插入该底座毛细组织171’一预定深度,藉此有部分的该底座毛细组织171’伸入该管体15’,进而于该管体15’内形成该交接毛细组织172’。
本第三实施例仅在结构上与第一实施例略有不同,其余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均概同于前揭第一实施例,容不赘述。
请再参阅图9至图14,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一端较大的热管的制造方法,主要包含有下列步骤:
a)备置步骤:备置一下盖31、一上盖33、一金属粉末34、一管体35以及一治具39,其中,该上盖33用以与该下盖31结合,在结合后即于内部形成一腔室C;该上盖33具有一结合孔331;该治具39具有一容置槽391,且具有数个侧芯棒392及一轴芯棒393穿插于该治具39而伸入该容置槽391;该管体35内壁具有一管内毛细组织层351。于本第四实施例中,该下盖31呈平板状,该上盖33周围沿垂直于该上盖33的方向延伸一周壁332而呈筒状;再者,该管体35对应于该结合孔331的该端末段形成口径较该管体35大的一大径部352,并以该大径部352穿入该结合孔331而与该上盖33结合;此外,该上盖33于该结合孔331的周缘沿着该结合孔331的轴向向外延伸一固定壁333;另外,该金属粉末34以铜粉为例。于本步骤a)及下列的步骤b)~d)之中的任一步骤,均可先将该管体35的一端穿入该结合孔331而与该上盖33结合,于本第四实施例中以在步骤a)中进行该管体35的外壁与该上盖33的固定壁333结合为例。
b)金属粉末置入治具步骤:将该金属粉末34置入该治具39的容置槽391,受该容置槽391的形状塑形而形成一底座部341以及由该底座部341的一面向外延伸预定长度的一凸伸部342;此外,该数个侧芯棒392沿该底座部341周面穿入该底座部341,且该轴芯棒393沿该凸伸部342的轴向穿过,该数个侧芯棒392该轴芯棒393会合于该底座部341内的预定位置,其状态如图10所示。
c)烧结步骤:对该金属粉末34连同该治具39及该数个侧芯棒392及该轴芯棒393一起烧结,烧结后的该金属粉末34即形成一主毛细结构37,该主毛细结构37即对应该底座部341形成一底座毛细组织371,以及对应该凸伸部342形成一交接毛细组织372。于本第四实施例中,使该下盖31贴设于该金属粉末34的底座部341的一端面且与该下盖31相接触,并一同烧结,在烧结后该主毛细结构37的底座毛细组织371即烧结固定于该下盖31。
d)移除治具步骤:将该数个侧芯棒392、该轴芯棒393及该治具39移除而留下该主毛细结构37及该下盖31,并且于该底座毛细组织371抽出该数个侧芯棒392的位置形成多个第一通道P1,以及于该交接毛细组织372抽出该轴芯棒393的位置形成一第二通道P2,该数个第一通道P1与该第二通道P2在空间上相连通,其状态如图11配合图13所示。其中,在移除该数个侧芯棒392时可藉由另一治具(图中未示)藉由机械机构(图中未示)向外一次拔出,由于使用治具来拔除某物件已经是机械工程中的基本知识,因此不以图式表示亦应能理解。
e)组合步骤:如图12至图13所示,将该主毛细结构37与该下盖31已烧结在一起的组合物、该上盖33及该管体35组合,组合后,该上盖33即盖合于该下盖31,该管体35的一端已在步骤a)中穿入该结合孔331而与该上盖33结合,并且该管体35内部的空间在空间上与该第二通道P2相连通;该主毛细结构37的底座毛细组织371烧结于该下盖31而位于该腔室C内,该主毛细结构37的交接毛细组织372穿过该结合孔331而伸入该管体35的局部,且交接或接触于该管体35内的管内毛细组织层351,其状态如图13配合图4所示。其中,若该管体35与该上盖33未在步骤a)~d)中先进行结合,则必须于本步骤中来进行结合的动作。
f)焊接步骤:将该上盖33与该下盖31之间的缝隙,以及该管体35与该上盖33之间的缝隙填入焊料(图中未示)后焊接密封。
g)注入作动液步骤:对该管体35内注入作动液(图中未示)。
h)抽真空步骤:对该管体35进行除气抽真空动作。以及
i)封口步骤:封闭该管体35的末端,其状态如图14所示。
藉由上述步骤,可制造出一端较大的热管。至于该一端较大的热管的操作方式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均已说明于第一实施例中,于此不再重述。
请再参考图15至图16,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一端较大的热管的制造方法,主要概同于前揭第四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在该c)烧结步骤中,仅烧结该主毛细结构47,并不与该下盖(图中未示)一起烧结,在图16中显示主毛细结构47已烧结完成而还未取下治具的状况。
在该d)移除治具步骤之后更包含有一d1)第二次烧结步骤:将该主毛细结构47以其底座毛细组织471置于该下盖上,再予烧结而使该主毛细结构47经过第二次烧结而烧结固定于该下盖,其状态类似于图11,因此不再另以图式表示之。
藉此,乃是以第一次的烧结先成形出该主毛细结构47,再以第二次的烧结来将该主毛细结构47烧结固定于该下盖上。
可以理解的是,亦可以在第一次的烧结先成形出该主毛细结构47,再以第二次的烧结来将该主毛细结构47烧结固定于该上盖上,并不以烧结于该下盖为限制。此种烧结方式可由本第五实施例所推知,因此容不再以图式表示之。
本第五实施例仅在步骤上与前揭第四实施例略有差异,其余技术特征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均概同于前揭第四实施例,容不再予赘述。
请再参考图17至图18,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一端较大的热管的制造方法,主要概同于前揭第四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在该c)烧结步骤中,仅烧结该主毛细结构57,并不与该下盖51一起烧结。
在该e)组合步骤之前,更包含有一e0)预先组合步骤:将该主毛细结构57置于该上盖53与该下盖51之间并盖合该上盖53与该下盖51,该主毛细结构57的底座毛细组织571是位于该腔室C(参考第3图)内,该主毛细结构57的交接毛细组织572穿过该结合孔531。
在该e)组合步骤之前以及该e0)预先组合步骤之后还更包含有一e1)第二次烧结步骤:将该上盖53、该下盖51与该主毛细结构57一起烧结。
藉此,乃是以第一次的烧结先成形出该主毛细结构57,再预先把该主毛细结构57置于该上盖53与该下盖51之间并予盖合,再以第二次的烧结来将该主毛细结构57烧结固定于该下盖51与该上盖53之间。
本第六实施例仅在步骤上与前揭第四实施例略有差异,其余技术特征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均概同于前揭第四实施例,容不再予赘述。
请再参考图19及图20,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一端较大的热管的制造方法,主要概同于前揭第四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该下盖61周围沿垂直于该下盖61的方向延伸一周壁612而呈筒状,该上盖63不设有周壁。
在该b)金属粉末置入治具步骤中,将该金属粉末64及该上盖63置入该治具69的容置槽691,并使该凸伸部642穿过该上盖63的结合孔631且使该上盖63贴接于该金属粉末64之底座部641的一端面。
在该c)烧结步骤中,将该金属粉末64与该上盖63一同烧结,在烧结后该主毛细结构67的底座毛细组织671即烧结固定于该上盖63。
藉此,乃是将该主毛细结构67在烧结时直接的烧结固定于该上盖63上。
本第七实施例仅在步骤上与前揭第四实施例略有差异,其余技术特征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均概同于前揭第四实施例,容不再予赘述。
请再参考图21及图23,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一端较大的热管的制造方法,主要概同于前揭第四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在该b)金属粉末置入治具步骤中,如图21所示,该金属粉末74受该容置槽791的形状塑形而仅形成该底座部741,并没有形成凸伸部;此外,该轴芯棒793沿垂直该数个侧芯棒792的方向穿入该底座部741。再者,该治具79或该轴芯棒793具有一环缘794插入至该底座部741一预定深度,于本实施例中以该治具79具有该环缘794为例。
在该c)烧结步骤中,该主毛细结构77仅对应该底座部741形成该底座毛细组织771,该底座毛细组织771对应于该环缘794插入的位置形成一环槽774(示于图22),且该环槽774所围合的毛细组织即定义为该交接毛细组织772。
在该e)组合步骤中,如图22及图23所示,该管体75局部插入该底座毛细组织771的环槽774,该交接毛细组织772在此组合状态下伸入该管体75而交接或接触于该管内毛细组织751。
于本第八实施例中,主要是该交接毛细组织772的形成方式不同于前揭第四实施例,至于其余的技术特征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均概同于前揭第四实施例,容不再予赘述。
Claims (17)
1.一种一端较大的热管,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下盖;
一上盖,结合于该下盖,而于内部形成一腔室,该上盖具有一结合孔;
一管体,内壁具有一管内毛细组织层,该管体的一端穿入该结合孔而与该上盖结合,另一端封闭;
一主毛细结构,具有一底座毛细组织以及一交接毛细组织,该交接毛细组织与该底座毛细组织一起烧结成形且具有预定长度,该底座毛细组织位于该腔室内,该交接毛细组织伸入该管体的局部,且交接或接触于该管体内的管内毛细组织层,该底座毛细组织具有由周面向内延伸的数个第一通道,该交接毛细组织具有贯穿其自身的一第二通道,该数个第一通道与该第二通道交会于该底座毛细组织内且在空间上相连通,并且该管体内部的空间在空间上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以及
一作动液,填入该管体内。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端较大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下盖呈平板状,该上盖
周围沿垂直于该上盖的方向延伸一周壁。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端较大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下盖周围沿垂直于该下盖的方向延伸一周壁。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端较大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主毛细结构的底座毛细组织烧结固定于该下盖、该上盖、及该下盖与该上盖的组合三者其中之一。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端较大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管体对应于该结合孔的该端末段,形成口径较该管体大的一大径部,并以该大径部穿入该结合孔而与该上盖结合。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端较大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上盖于该结合孔的周缘沿着该结合孔的轴向延伸一固定壁,该管体以其一端的外壁结合于该固定壁上。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端较大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交接毛细组织由该底座毛细组织向外延伸预定长度。
8.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端较大的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下列步骤:
备置步骤:备置一下盖、一上盖、一金属粉末、一管体以及一治具,其中,该上盖用以与该下盖结合,在结合后即于内部形成一腔室;该上盖具有一结合孔;该治具具有一容置槽,且具有数个侧芯棒及一轴芯棒穿插于该治具而伸入该容置槽;该管体内壁具有一管内毛细组织层;
金属粉末置入治具步骤:将该金属粉末置入该治具的容置槽,受该容置槽的形状塑形而形成一底座部以及由该底座部的一面向外延伸预定长度的一凸伸部;此外,该数个侧芯棒沿该底座部周面穿入该底座部,且有该轴芯棒沿该凸伸部的轴向穿过,该数个侧芯棒及该轴芯棒会合于该底座部内的预定位置;
烧结步骤:对该金属粉末连同该治具及该数个侧芯棒及该轴芯棒一起烧结,烧结后的该金属粉末即形成一主毛细结构,该主毛细结构即对应该底座部形成一底座毛细组织,以及对应该凸伸部形成一交接毛细组织;
移除治具步骤:将该数个侧芯棒、该轴芯棒及该治具移除而留下该主毛细结构,并且于该底座毛细组织抽出该数个侧芯棒的位置形成多个第一通道,以及于该交接毛细组织抽出该轴芯棒的位置形成一第二通道,该数个第一通道与该第二通道在空间上相连通;
组合步骤:将该主毛细结构、该上盖、该下盖及该管体组合,组合后,该上盖即已盖合于该下盖,且该管体的一端亦已穿入该结合孔而与该上盖结合,并且该管体内部的空间在空间上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此外,该主毛细结构的底座毛细组织位于该腔室内,该主毛细结构的交接毛细组织穿过该结合孔而伸入该管体的局部,且交接或接触于该管体内的管内毛细组织层;
焊接步骤:将该上盖与该下盖之间的缝隙,以及该管体与该上盖之间的缝隙填入焊料后焊接密封;
注入作动液步骤:对该管体内注入作动液;
抽真空步骤:对该管体进行除气抽真空动作;以及
封口步骤:封闭该管体的末端。
9.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端较大的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下列步骤:
备置步骤:备置一下盖、一上盖、一金属粉末、一管体以及一治具,其中,该上盖用以与该下盖结合,在结合后即于内部形成一腔室;该上盖具有一结合孔;该治具具有一容置槽,且具有数个侧芯棒以及一轴芯棒穿插于该治具而伸入该容置槽;该管体内壁具有一管内毛细组织层;
金属粉末置入治具步骤:将该金属粉末置入该治具的容置槽,受该容置槽的形状塑形而形成一底座部;此外,该数个侧芯棒沿该底座部周面穿入该底座部,且该轴芯棒沿垂直该数个侧芯棒的方向穿入该底座部,该数个侧芯棒及该轴芯棒会合于该底座部内的预定位置,此外,该治具或该轴芯棒具有一环缘插入至该底座部一预定深度;
烧结步骤:对该金属粉末连同该治具及该数个侧芯棒及该轴芯棒一起烧结,烧结后的该金属粉末即形成一主毛细结构,该主毛细结构即对应该底座部形成一底座毛细组织,该底座毛细组织对应于该环缘插入的位置形成一环槽,且该环槽所围合的毛细组织即定义为一交接毛细组织;
移除治具步骤:将该数个侧芯棒、该轴芯棒及该治具移除而留下该主毛细结构,并且于该底座毛细组织抽出该数个侧芯棒的位置形成多个第一通道,以及于该交接毛细组织抽出该轴芯棒的位置形成一第二通道,该数个第一通道与该第二通道在空间上相连通;
组合步骤:将该主毛细结构、该上盖、该下盖及该管体组合,组合后,该上盖即已盖合于该下盖,且该管体的一端亦已穿入该结合孔而与该上盖结合,并且该管体插入该底座毛细组织的环槽,该交接毛细组织在此组合状态下伸入该管体而交接或接触于该管内毛细组织层,该管体内部的空间在空间上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此外,该主毛细结构的底座毛细组织位于该腔室内;
焊接步骤:将该上盖与该下盖之间的缝隙,以及该管体与该上盖之间的缝隙填入焊料后焊接密封;
注入作动液步骤:对该管体内注入作动液;
抽真空步骤:对该管体进行除气抽真空动作;以及
封口步骤:封闭该管体的末端。
10.依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端较大的热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下盖呈平板状,该上盖周围沿垂直于该上盖的方向延伸一周壁而呈筒状。
11.依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端较大的热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烧结步骤中,使该下盖贴设于该金属粉末的底座部的一端面且与该下盖相接触,并一同烧结,在烧结后该主毛细结构的底座毛细组织即烧结固定于该下盖。
12.依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端较大的热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移除治具步骤之后更包含有一第二次烧结步骤:将该主毛细结构以其底座毛细组织置于该下盖或该上盖上,再予以烧结,使该主毛细结构的底座毛细组织烧结固定于该下盖或该上盖。
13.依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端较大的热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组合步骤之前更包含有一预先组合步骤:将该主毛细结构置于该上盖与该下盖之间并盖合该上盖与该下盖,该主毛细结构的底座毛细组织位于该腔室内;以及在该预先组合步骤之后更包含有一第二次烧结步骤:将该上盖、该下盖与该主毛细结构一起烧结。
14.依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端较大的热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下盖周围沿垂直于该下盖的方向延伸一周壁而呈筒状;在该金属粉末置入治具步骤中,将该金属粉末及该上盖置入该治具的容置槽,并使该上盖贴接于该金属粉末的底座部的一端面;在该烧结步骤中,将该金属粉末与该上盖一同烧结,在烧结后该主毛细结构的底座毛细组织即烧结固定于该上盖。
15.依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端较大的热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管体对应于该结合孔的该端末段,形成口径较该管体大的一大径部,并以该大径部穿入该结合孔而与该上盖结合。
16.依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端较大的热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组合步骤之前的任一步骤中,均可先将该管体的一端穿入该结合孔而与该上盖结合。
17.依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端较大的热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备置步骤中,该上盖于该结合孔的周缘沿着该结合孔的轴向延伸一固定壁;在该组合步骤中,该管体以其一端的外壁结合于该上盖的固定壁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25192 | 2014-07-22 | ||
TW103125192A TWI535990B (zh) | 2014-07-22 | 2014-07-22 | A larger heat pipe at one end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77031A true CN105277031A (zh) | 2016-01-27 |
Family
ID=55146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69905.3A Pending CN105277031A (zh) | 2014-07-22 | 2014-09-15 | 一端较大的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6023924A (zh) |
CN (1) | CN105277031A (zh) |
TW (1) | TWI535990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44790A (zh) * | 2016-02-05 | 2017-08-15 |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立体传热装置 |
CN108885141A (zh) * | 2016-04-08 | 2018-11-23 | 株式会社电装 | 热通量计以及异常诊断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47422A (zh) * | 2021-11-18 | 2022-03-08 | 中山市洛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免芯棒免缩软管的超薄管加工工艺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64182A (ja) * | 1992-01-14 | 1993-10-12 | Sun Microsyst Inc | 一体化されたヒートパイプ・熱交換器・締め付け組立体およびそれを得る方法 |
CN101294698A (zh) * | 2007-04-27 | 2008-10-29 | 新灯源科技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
CN101295685A (zh) * | 2007-04-28 | 2008-10-29 | 新灯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热导管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866887A (zh) * | 2009-04-16 | 2010-10-20 |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 |
CN102706193A (zh) * | 2012-06-28 | 2012-10-03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辐射状渐宽式翅结构沟槽平板热管及加工方法 |
CN103017583A (zh) * | 2012-12-13 | 2013-04-03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一种导热热柱、其制作方法及应用 |
CN203642761U (zh) * | 2013-12-30 | 2014-06-11 | 天津芯之铠光电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超导热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20338B2 (ja) * | 2011-03-17 | 2015-05-2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ループ型ヒートパイプ |
-
2014
- 2014-07-22 TW TW103125192A patent/TWI53599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4-08-18 JP JP2014165947A patent/JP2016023924A/ja active Pending
- 2014-09-15 CN CN201410469905.3A patent/CN10527703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64182A (ja) * | 1992-01-14 | 1993-10-12 | Sun Microsyst Inc | 一体化されたヒートパイプ・熱交換器・締め付け組立体およびそれを得る方法 |
CN101294698A (zh) * | 2007-04-27 | 2008-10-29 | 新灯源科技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
CN101295685A (zh) * | 2007-04-28 | 2008-10-29 | 新灯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热导管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866887A (zh) * | 2009-04-16 | 2010-10-20 |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 |
CN102706193A (zh) * | 2012-06-28 | 2012-10-03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辐射状渐宽式翅结构沟槽平板热管及加工方法 |
CN103017583A (zh) * | 2012-12-13 | 2013-04-03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一种导热热柱、其制作方法及应用 |
CN203642761U (zh) * | 2013-12-30 | 2014-06-11 | 天津芯之铠光电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超导热柱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44790A (zh) * | 2016-02-05 | 2017-08-15 |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立体传热装置 |
CN108885141A (zh) * | 2016-04-08 | 2018-11-23 | 株式会社电装 | 热通量计以及异常诊断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04513A (zh) | 2016-02-01 |
TWI535990B (zh) | 2016-06-01 |
JP2016023924A (ja) | 2016-0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45049B2 (en) | Communication-type thermal conduction device | |
CN105277031A (zh) | 一端较大的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 |
TWI601933B (zh) | 熱導結構 | |
US20100108298A1 (en) | Heat pipe with planished end surface | |
CN205825776U (zh) | 均温板结构 | |
CN103317316A (zh) | 一种热管的生产工艺 | |
TW201516368A (zh) | 具有超薄化毛細結構之熱管(二) | |
CN209978682U (zh) | 一种热管 | |
CN106323061A (zh) | 微型热管及微型热管的制造方法 | |
CN105698578A (zh) | 热管 | |
JP5382230B2 (ja) | 平型ヒートパイ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9078507A (ja) | ヒートパイプ、ヒートパイプの製造方法 | |
TWI601931B (zh) | 熱管和均溫板組接結構及其方法 | |
TW201237341A (en) | Flat type heat pipe with multi section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TW201443380A (zh) | 具有限定粉末燒結區域作用之熱管結構及製法 | |
CN103851940A (zh) | 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 |
TW201040482A (en) | Heatpipe having a base bloc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heatpipe | |
JP2018503226A5 (zh) | ||
CN106030785A (zh) | 冷却装置以及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 |
CN207474450U (zh) | 结构稳固型多段式紫铜插针 | |
CN204392760U (zh) | 散热元件固定结构 | |
TWM545890U (zh) | 導熱結構 | |
CN108266537A (zh) | 阀装置 | |
TW200617339A (en) | Heat pipe and wick structure | |
CN203872487U (zh) | 具有散热鳍片的均温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7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