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6583A - 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燃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燃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6583A
CN105276583A CN201510817596.9A CN201510817596A CN105276583A CN 105276583 A CN105276583 A CN 105276583A CN 201510817596 A CN201510817596 A CN 201510817596A CN 105276583 A CN105276583 A CN 1052765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ed combustion
combustion apparatus
passage
combustion
m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175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彦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81759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765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76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65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mbustion Of Fluid Fue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燃烧设备,属于燃烧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混合燃烧装置,包括待喷介质通道和混合燃烧通道,间隔待喷介质通道与混合燃烧通道的反应间隔壁上设有孔口,待喷介质通道经孔口向混合燃烧通道喷射燃烧介质。从混合燃烧通道燃烧初始端至混合燃烧通道燃烧排放端,随着燃烧进程的推移,优化燃烧条件,根据不同燃烧阶段的需要实现待喷介质的不同配合比例,最大限度实现不同介质的混合均匀度以利燃烧,本发明适用于气体燃料的燃烧,并可应用于液体和固体燃料的燃烧,具体而言适用于天然气、煤气、沼气、生物质裂解燃气、燃油、甲醇、粉煤、生物质微粉、秸秆、木柴、生物质成型燃料、块状煤炭等燃料的燃烧。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燃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燃烧设备。
背景技术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各种以气体、液体和固体形态存在的化石能源、生物质能源以及它们的衍生品又是已被开发利用能源中占绝对支配地位的能源。而上述能源由于燃料成分、燃烧方式存在的局限,容易燃烧不充分和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已经给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损害,如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氮氧化物已经确定会造成大气质量退化,形成污雾和酸雨。
就化石能源而言,虽然其为各种能源中对环境造成压力最大的能源,但目前还没有能够全面替代它的可行能源方案,且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它的日渐枯竭已逐步制约了经济发展并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成本,鉴于化石能源的利用以燃烧为主要的能量转换利用方式,所以改进燃烧设备是不得不进行的选择。生物质能源在人类发现和利用化石能源以前是占统治地位的能源,目前仍然在能源结构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消费总量仅次于化石能源,对于生物质能源而言,改进燃烧设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能源,是能够实现自然界碳循环而不增加大气温室效应的能源,对其进行二次开发清洁利用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符合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大政方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能理解,改进燃烧通常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增加燃烧持续时间,升高燃烧温度,或优化氧气与燃料的混合。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增大某个因素可能会导致其他因素的减小。例如,优化氧气混合通常需要增大气流,但当更冷的空气进入燃烧区时会导致燃烧温度下降,因此对燃烧的改进通常需要平衡上述几种因素。
经检索和调研发现,现有燃烧设备普遍存在燃烧结构不合理、能量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空气与燃料的占比不协调,氧气不足会导致燃烧不完全,氧气过量会导致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是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主要是对还原反应的重视程度不够,还原反应能够实现燃料、二氧化碳、水分子、氮氧化物等向一氧化碳、氢气、氮气等转换,从而促进进一步的氧化反应以及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三是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结构不够优化,混合均匀度没有很好实现,不利于充分燃烧、燃烧工况也不够稳定;四是燃烧反应的持续时间不够长,无益的热辐射和热质量损失导致不同反应区温度得不到合理优化并造成能量浪费;五是由于换热结构的缺陷导致热交换介质吸热不迅速、不充分。
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它们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性,一个方面解决不好会影响其它方面的功效发挥从而导致既浪费了燃料又污染了环境。且不仅化石能源及其衍生燃料的燃烧设备存在这种缺陷,对于生物质燃料燃烧设备而言这种缺陷更明显。如果生物质燃料裂解燃气燃烧不充分,那么燃烧设备对生物质固体燃料的前期处理工作就得不偿失了,未完全燃烧的生物质裂解燃气中存在的焦油等高分子化合物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检索对比的专利技术文献主要有:专利号为CN200510009881.4于2005年9月28日公开的一种生物质与煤粉复合燃烧及生物质再燃脱硝的燃烧装置;专利号为CN200520031064.4于2006年11月29日公开的一种煤粉掺烧秸秆发电燃烧器;专利号为CN200920025119.9于2010年2月3日公开的适用于煤粉锅炉的生物质燃烧器;专利号为CN201520050117.0于2015年7月1日公开的一种改进结构的粉状生物质燃烧器;专利号为CN201320024063.1于2013年7月31日公开的一种直喷式生物质燃烧器;专利号为CN201510110422.9于2015年7月1日公开的一种耦合分级燃烧和烟气再循环的低NOx链条炉;专利号为CN201510215794.8于2015年9月9日公开的一种生物质油燃烧装置;专利号为CN200710192984.8于2008年5月21日公开的用于产生活塞流的低氮氧化物分级燃料喷射燃烧器;专利号为CN200910162415.8于2011年3月23日公开的生物质气化燃烧器;专利号为CN201510083006.4于2015年7月1日公开的一种半预混低NOx烧嘴;专利号为CN201310223085.5于2013年8月21日公开的沼气自动分级燃烧器;专利号为CN201520288521.1于2015年9月9日公开的液化气工业炉燃烧装置;专利号为CN201510271908.0于2015年9月9日公开的一种生物质类固废及危废燃烧制汽工艺;专利号为CN201420737971.X于2015年8月5日公开的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炉油气两用型燃烧器;专利号为CN201210543178.1于2013年3月27日公开的一种多层分级燃烧器;专利号为CN201510160266.7于2015年8月12日公开的一种多级接力燃烧装置;专利号为CN201010515398.4于2012年5月9日公开的一种生物质低碳炉;专利号为CN201220501480.6于2013年4月24日公开的一种改进型生物质低碳炉;以及本申请人于2015年7月22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1510216305.0,名称为一种生物质炊事取暖炉的专利申请。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上述专利公开的燃烧设备一般采用一体化设计,混合燃烧功能的实现严重依附于其它功能部件,不利于优化炉体内部的布局以节约空间拓展功能并降低成本,而且事关燃烧充分度这一核心问题的混合燃烧装置在出现故障后不易甚至无法修复或更换,燃烧设备存在被迫报废的问题。如本申请人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201510216305.0的专利,就存在这种整个燃烧设备一体化集成设计的缺点。该申请案虽然较其它生物质炉在燃烧性能上有了较大提高,且设计了多种功能单元,但各功能单元混合燃烧功能及其它功能的实现在结构上作为一个整体高度依赖不可分割,是一损俱损的关系,与混合燃烧功能的实现密切相关的零部件出现故障后难以处理,就算能够修复或更换也只能总体处理,代价较高。燃烧设备每个功能单元之间混合燃烧功能的紧密关联性制约了每个功能单元混合裂解功能的独立性,每个功能单元都有若干级兼作燃气通道的混合燃烧通道即该申请案所述的各级混合裂解腔,但只有在同一个功能单元中各级混合裂解腔之间才连通成一根通道,不同功能单元之间的混合裂解腔是不连通成一根通道的。各功能单元的若干级供氧管以及与其一一对应的供氧腔的紧密集成结构使得上述局限性更加明显。且至少两组功能单元若干级供氧管所对应的每一级供氧腔都共同对应同一个空气预热通道(即本申请案所述的非一次风供给机构),各功能单元不同级供氧管所对应的不同级供氧腔对应不同的空气预热通道,这些不同预热通道最近的共同入口都位于加料筒盖外部的供氧室。显然完全可以进行新的设计来弥补这种缺陷,设计一种混合燃烧装置,每一个这种混合燃烧装置只能应用于燃烧设备的一个功能单元而不是一个混合燃烧装置可同时应用于燃烧设备的多个功能单元,并且当燃烧设备只有一个功能单元时可以只使用一个混合燃烧装置,也可以使用多个这样的混合燃烧装置松散地搭配组合以便于维修保养和设备创新;并且当燃烧设备有多个功能单元时,多个混合燃烧装置的空气预热供给通道可以根据燃烧设备的整体布局优化调整,而不是把所有的不同空气预热供给通道都从加料筒盖外的供氧室逐个引出;如果空气供给通道受到加料筒盖及其外部供氧室的制约,那么在燃料供给方式为自动化的螺旋挤压、链条传输输送时就不能适应这种新的变化。
此外,作为燃烧设备的一种,目前生物质燃料燃烧设备普遍采用的方案是通过空气喷口向兼作混合燃烧通道的燃料通道中补充助燃空气。上述方案的缺陷是对于同一款生物质炉,炉膛中添加燃料的多少、生物质燃料品种的不同以及不同工况下炉膛温度的差异都会使得所产燃料的量处于波动状态,导致燃烧不稳定。即使是有的生物质炉对助燃空气的供应进行了分级处理,比如本申请人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201510216305.0的专利,也还是存在助燃空气在分级分配方面没有充分考虑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对各级混合燃烧通道的不同需求问题,没有对各级空气通道的空气喷射量做出合理的优化。这个问题并非只有生物质燃烧设备存在,其它类型燃烧设备也有同样的缺陷。
再次,现有技术在对燃烧设备点火初期以及燃烧终了阶段的关注不够,尤其对于能够气化燃烧的固体燃料燃烧设备,虽然本申请人在专利申请号为201510216305.0的专利中已通过对灰斗的改进实现了拉开灰斗可同时增加从炉桥进入炉膛的一次风和从炉膛二次配风自然增强腔(即该申请案所述的炉膛保火强化通道)进入炉膛的非一次风,使得起火迅速且燃烧充分,但未能实现在需要时向炉膛供应的一次风与非一次风的各自单独控制。而所述各自单独控制的重要性在于能实现既需要增强炉膛非一次风的供应以提高炉膛温度和氧化反应程度,又需要限制一次风的供应以限制燃料的气化剧烈程度,即能实现保火前提下的适当强化。
生物质固体燃料的燃烧特性决定了理想的点火方式是反烧点火。对于普通的类水平式炉膛,所述反烧点火是指先在炉膛中添加一定的燃料,然后从这些燃料的上表面点火以减少甚至杜绝点火初期未燃烟雾排放造成的污染。对于纵向的类垂直自动落料逐层燃烧设备,所述反烧点火通常是指先从炉膛上部纵向加料机构加料桶的顶部加料口向炉膛底部添加一些引火柴点燃,火焰类水平转向后再向上移动至混合燃烧通道,当引火柴燃烧程度强到不会被后续添加的大量燃料盖灭后再从纵向炉膛的顶部加料口向炉膛添加足够的燃料。对于非自动化控制的民用生物质燃烧设备来讲上述两种采用反烧点火的炉膛共同的缺点是由于只有一个加料口,点火时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受到可操作纵深的制约,从而也对燃烧设备燃料的总容积、反应区的燃料容积以及整体设计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于需要进行燃烧切换的多功能的生物质燃烧设备更需要克服一个加料口的局限。而增加加料机构纵深,尤其是纵向加料桶深度来提高燃料总容积还会带来一个衍生问题,就是大量生物质燃料受热后会在加料机构上部积聚较多游离态水分和烟气,这种游离态水气会导致生物质压块和颗粒等成型燃料膨胀粘成一体并因后续燃料的潮湿度大而对燃烧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增加加料桶纵向深度还会带来另一个衍生问题,随着料桶深度的增加,料桶本身会产生有损燃烧效果的负压抽力,这种有害的负压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燃烧设备的有益负压作用,会导致从高处加料口溢出烟气,尤其在通过高处加料口添加燃料时负面影响更加明显。
燃烧设备,尤其对于民用的燃煤和生物质多功能燃烧设备,现有技术虽然存在类似燃烧切换开关这样的设计,但大都是通过改变同一个混合燃烧通道火焰喷射方向来实现燃烧室功能切换的。这种设计的缺陷在于,一个拓展功能的实现往往以增加同一束火焰在不同燃烧室的行程来实现,能量的损失非常大,虽然本申请人在专利申请号为201510216305.0的专利中采用了对不同混合燃烧通道进行燃烧切换的燃烧室切换开关,但其结构和位置还有待于改进,尤其配合加料口布局优化对燃烧切换开关位置和结构进行改进对提升燃烧设备效能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燃烧设备。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减少混合燃烧装置与燃烧设备其它功能部件的依存度,一个混合燃烧装置只直接应用于燃烧设备的一个用途单元,且容易从燃烧设备取下更换;
改变待参与燃烧介质的供给方式,调整、稳定供给位置、结构和比例,根据不同燃烧阶段优化过量空气系数,调节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关系,让氧化反应产生的高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氮氧化物等及时还原成有利于进一步燃烧的物质从而形成一个氧化和还原反应的良性循环,在保证实现充分燃烧实际需要空气量的前提下,尽量避免供应过多的空气从而避免削弱燃烧反应所需的合理温度条件,避免氮氧化物排放的升高,避免降低燃烧设备的综合热效率;
让燃烧产生的热能更好地被吸热介质吸收;
提升燃烧反应区的温度水平;
优化非一次风供给机构的布局;
方便操作,单独控制进入炉膛的一次风,单独控制进入炉膛的用于保火强化的非一次风;
对加料机构进行多方位增容但又限制燃料反应区的容积;
根据多功能燃烧设备不同功能的需要设置燃烧切换开关;
在加料机构纵向加料桶深度加大的情况下避免游离态水气导致生物质压块和颗粒等成型燃料膨胀粘成一体并因后续燃料的潮湿度大而对燃烧产生不利影响;
除适用于气体燃料的燃烧,还要可应用于液体和固体燃料的燃烧,具体而言适用于天然气、煤气、沼气、生物质裂解燃气、燃油、甲醇、粉煤、生物质微粉、秸秆、木柴、生物质成型燃料、块状煤炭等燃料的燃烧利用。
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对混合燃烧装置进行模块化设计,一个混合燃烧装置只有一个混合燃烧通道,使之相对独立于燃烧设备的其它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燃烧装置包括1个混合燃烧通道和至少1个的待喷介质通道,间隔待喷介质通道与混合燃烧通道的反应间隔壁上设有孔口,待喷介质通道经所述孔口向混合燃烧通道喷射燃烧介质。
进一步地,1个待喷介质通道对应所述反应间隔壁上至少1个的孔口。
进一步地,从混合燃烧通道燃烧初始端至混合燃烧通道燃烧排放端,所述反应间隔壁上依次阵列有N组所述孔口,N≥2,所述这N组孔口的每一组孔口的种类、位置、数量和通量设置,按照使混合燃烧通道中所述反应间隔壁上每组孔口对应区间的过量空气系数由小于1至大于1依次递增,且整个混合燃烧通道中的所述反应间隔壁上各组孔口对应区间的过量空气系数的平均值在1~1.8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待喷介质通道包括燃料通道和空气通道,燃料通道通过燃料通道与混合燃烧通道之间的反应间隔壁上的燃料喷口向混合燃烧通道喷射燃料,同时,空气通道通过空气通道与混合燃烧通道之间的反应间隔壁上的空气喷口向混合燃烧通道喷射空气。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待喷介质通道为燃料通道或空气通道,对应地,由混合燃烧通道兼做空气通道或燃料通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混合燃烧通道为燃料通道和空气通道之间的夹层腔。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燃料通道和空气通道均设置于混合燃烧通道的外围或均被混合燃烧通道内壁包围,1个空气通道对应至少1个的燃料通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燃料通道和空气通道沿混合燃烧通道轴向交替分布、周向交替分布或螺旋交替分布。
更进一步地,对混合燃烧装置中待喷介质进行分级供应。从混合燃烧通道燃烧初始端至混合燃烧通道燃烧排放端设置有N级待喷介质通道,N≥2,对应地,这N级待喷介质通道所对应的混合燃烧通道区间划分为N级,这N级混合燃烧通道空气过量系由小于1至大于1逐级递增,且各级混合燃烧通道空气过量系的平均值在1~3之间;所述各级待喷介质通道互不连通,各级混合燃烧通道相互贯通。
更进一步地,相邻两级待喷介质通道通过级间隔壁隔绝;且各级待喷介质通道均设置有各自的待喷介质供给通道,各级待喷介质供给通道在混合燃烧装置的初始燃烧端融合为一个总的待喷介质供给通道。
更进一步地,混合燃烧装置的外壁上设置有翅片。
更进一步地,混合燃烧装置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热层。
本发明一种燃烧设备,包括混合燃烧装置。
进一步地,包括炉膛,围成炉膛的炉胆上开设有燃气通口,燃气通口与混合燃烧装置的燃料通道相通,所述燃气通口至少1个。
进一步地,1个燃气通口对应1个混合燃烧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炉膛主要用于固态燃料的限氧气化。
进一步地,设置非一次风供给机构,在炉胆的部分胆壁外部设置向所述混合燃烧装置供应空气的非一次风夹层腔或非一次风管道。根据需要在炉胆周围的非一次风供给机构腔室上布置一定数量的非一次风供给机构通口,所述通口可为一个或多个,根据需要来确定是否设置所述通口的堵板以及几个通口设置堵板,比如,当设置较深的纵向料桶且开设了高低两个加料口时,在高低两个位置设置相应的两个非一次风通口。
进一步地,炉胆上开有炉膛保火强化孔,炉膛经炉膛保火强化孔与炉膛保火强化通道相通,所述炉膛保火强化通道在远离炉膛端的侧壁上开有间接保火孔,炉膛保火强化通道经所述间接保火孔与保火通道相通,保火强化孔的总通量大于间接保火孔的总通量。
进一步地,所述保火通道的入口位于非一次风夹层腔内,或者保火通道的入口位于炉壳上,所述的非一次风夹层腔和炉膛保火强化通道均与外界相通。
进一步地,根据需要在炉胆周围的非一次风供给机构腔室上布置一定数量的非一次风供给机构通口,所述通口可以为1个或多个,根据需要来确定是否设置所述通口的堵板以及几个通口设置堵板,比如,当设置较深的纵向料桶且设置了高低两个加料口时,在高低两个位置设置相应的两个非一次风通口。
进一步地,为炉膛保火强化通道设置堵板,由堵板来控制炉膛保火强化通道是否向炉膛供应非一次风;
进一步地,所述炉膛下部设有灰腔,灰腔通过灰门封堵。为了操作更加简便把所述炉膛保火强化通道的堵板与能控制是否向炉膛供应一次风的灰门整合在一起形成复合型灰门,所述复合型灰门上部包括呈“L”形组合的竖向堵板和横向堵板,竖向堵板堵住炉体外部空气通往炉膛保火强化通道的通口。
进一步地,当燃烧设备设置多于2个混合燃烧装置时,在混合燃烧装置的上部或炉膛内部设置燃烧切换开关,切换不同混合燃烧装置工作。
进一步地,把燃烧切换开关设置于炉膛中时可以把每个燃烧切换开关对应在每个混合燃烧装置的燃料(气)入口处,也可以把炉膛和非一次风供给机构分成若干部分,每个燃烧切换开关负责开闭与其对应的那部分炉膛和非一次风供给机构空间而不能够控制炉膛和非一次风供给机构的其他部分空间。
进一步地,设于炉膛内部的燃烧切换开关,主要由内设2个孔口的板组成,其中一个孔口为非一次风导通口,另一个孔口为炉膛导通口。
进一步地,包括加料机构,所述加料机构设置加料桶,加大加料桶纵深和倾斜度,设置至少1个的加料口,根据需要把这些加料口进行纵向组合、横向组合或者纵横组合。
进一步地,当所述加料桶中轴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在45~90度之间且加料桶高于炉膛顶板时,设置始于加料桶上部的游离水气下行通道,把游离水气作为一种还原剂来改善燃烧反应。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为减少混合燃烧装置与燃烧设备其它功能部件的依存度,对混合燃烧装置进行模块化设计,一个混合燃烧装置只有一个混合燃烧通道,一个混合燃烧装置只直接应用于燃烧设备的一个功能单元,使之相对独立于燃烧设备的其它部件,便于维修和更换,延长燃烧设备的使用寿命,能缩小混合燃烧装置的体积从而拓展炉体内部空间以便于优化内部结构和拓展燃烧设备功能;
(2)本发明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对混合燃烧装置中待喷介质进行分组或分级或既分组又分级供应,改变待参与燃烧介质的供给方式、平衡供给结构和比例,能够根据不同燃烧阶段、不同燃烧区间的需要实现待喷介质的稳定供应从而实现燃烧的稳定性,防止出现断火冒烟;
(3)本发明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合理配置间隔待喷介质通道与混合燃烧通道的反应间隔壁上孔口种类、数量、通量、位置等关系,根据不同燃烧阶段、不同燃烧区间实现待喷介质的不同配合比例、优化过量空气系数,最大限度实现不同介质的混合均匀度,调节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关系,让氧化反应产生的高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氮氧化物等及时还原成有利于进一步燃烧的物质从而形成一个氧化和还原反应的良性循环,在保证实现充分燃烧实际需要空气量的前提下,避免了供应过多的空气从而避免了削弱燃烧反应所需的合理温度条件,大大减少了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生成和排放,避免了因供风状况不佳而降低燃烧设备的综合热效率;对燃料通道兼作混合燃烧通道的传统方式进行空气喷孔优化排序,让助燃空气随着燃烧进程的推移逐渐加量,从而改善燃烧品质;
(4)本发明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对于由空气通道兼作混合燃烧通道,燃料喷口向兼作混合燃烧通道的空气通道中喷射燃料的技术方案,能够在整个混合燃烧装置总通量一定的限制下,优先满足助燃空气的供应,使得通过燃料喷口喷射的燃料能够适应助燃空气的需要而不至于因燃料供应过度造成燃烧不充分;对于设置专用混合燃烧通道,不再由燃料通道或空气通道兼作混合燃烧通道,燃料通道和空气通道都通过反应间隔壁上的孔口向专用的混合燃烧通道中喷射燃料和空气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一种待喷介质喷口的种类、位置、数量和通量来合理设计另一种待喷介质喷口的位置、数量和通量,实现氧燃料的最佳配比以及扰动混合度,改善了参与燃烧的空气和燃料反应条件,调整和稳定了空气和燃料总的供应比例以及不同燃烧阶段不同的供求比例,有效减少了氮氧化物的产生,同时使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良性互动从而最终实现充分燃烧;
(5)本发明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其外围设置有隔热层和翅片,隔热层减少了混合燃烧装置的无益热辐射损失从而提高了燃烧反应区的温度,翅片能增大热传递面积从而有利于吸热介质更快更好地吸热,隔热层与翅片组合使用能够实现既快速提高反应区的温度水平又防止长时间工作时温度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适当散热保持反应区的最佳温度,尤其在停机后混合燃烧装置及燃烧设备储蓄的质量热能可以通过翅片散发到换热介质中去;
(6)本发明的一种燃烧设备,为单独控制进入炉膛的一次风,以及单独控制进入炉膛的用于保火强化的非一次风,设置了一复合型灰门,该复合型灰门既能实现增强炉膛非一次风的供应以提高炉膛温度和氧化反应程度,又可以同时限制一次风的供应以限制燃料的气化剧烈程度,从而能够实现保火前提下的燃烧适当强化;此外,通过简单的控制复合型灰门不同程度移动就可以实现同时向炉膛供应一次风和保火强化风、实现既不向炉膛供应一次风也不向炉膛供应保火强化风、实现只向炉膛供应保火强化风而不供应一次风等多种供风方式,操作更加简便、灵活;
(7)本发明的一种燃烧设备,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炉膛结构,都能根据炉膛结构的变化相应调整非一次风供给机构的布局,无论使用非一次风夹层腔还是非一次风管道、无论是燃烧设备上装有一个混合燃烧装置还是多个混合燃烧装置、无论是作为普通的炊暖燃烧设备还是专用的火焰喷射燃烧器用于常规锅炉的节能环保改造均有较好的适应性;
(8)当设置较深的纵向料桶且开设了高低两个加料口时,在高低两个位置设置相应的两个非一次风通口;在燃烧设备实际使用过程中,有利于克服燃烧设备设置多个加料口尤其是纵向加料桶高处有加料口的弊端,在准备通过加料桶高处加料口补给燃料时,先关闭位于低处加料口处的非一次风通口来迫使非一次风通过位于加料桶高处的非一次风通口进入非一次风供给机构的非一次风夹层腔或管道,可有效避免打开加料桶高处加料门时烟气逆出;
(9)本发明的一种燃烧设备,加大加料机构纵深,采用多加料口设计,根据需要把加料口进行纵向组合、横向组合或者纵横组合,就加料口的纵向组合而言,在燃烧设备不需要长时间运转时可以仅通过横向加料口补充燃料以避免浪费,在燃烧设备需要长时间运转时可以关闭横向加料口而通过位于高处的加料口向炉膛一次性加注充足的燃料,加注燃料随着燃烧进程的推移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步下移分层燃烧,位于横向加料口上方的大部分燃料并不处于反应区,实现了燃烧程度可控的目的,避免了因为炉膛内存储燃料增加导致燃烧反应程度就一定随着加剧的不利影响;就加料口的横向组合而言,当燃烧设备有不止一个所述燃烧装置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能够就近选择点火位置确定核心反应区,而在后续添加燃料时可以从另外的加料口补充燃料;
(10)本发明的一种燃烧设备,根据多功能燃烧装置不同功能的需要设置燃烧切换开关,点火初期,通过燃烧切换开关把燃烧切换到最有利于烟气排放的燃烧室,也就是切换到燃烧和排放工作行程最短的那个燃烧室,为起火提供一个最有利的负压环境,缩短起火时间、改善燃烧品质;正常燃烧时能够通过燃烧切换开关实现不同的功能用途,在实现特定功能用途的同时由于启用燃烧装置的位置变换大大减少了火焰的无益行程并最大限度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
(11)本发明的一种燃烧设备,在加料机构纵向加料桶深度加大的情况下,为避免游离态水气导致生物质压块和颗粒等成型燃料膨胀粘成一体并因后续燃料的潮湿度大而对燃烧产生不利影响,为加料桶设置了游离水气下行通道,把游离水气作为一种还原剂来改善燃烧反应,既防止燃料变质造成燃烧困难又为还原反应提供优良的还原剂来改善燃烧品质。
附图说明
图1~图15为本发明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的部分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单混合燃烧装置的燃烧设备一种外观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述本发明中单混合燃烧装置的燃烧设备一个内部结构剖切图;
图18为本发明中双混合燃烧装置的燃烧设备一种外观示意图;
图19为图18所述本发明中双混合燃烧装置的燃烧设备内部结构正视剖切图;
图20为图18所述本发明中双混合燃烧装置的燃烧设备的内部结构后视剖切图;
图21为图18所述本发明中双混合燃烧装置的燃烧设备的内部结构右视剖切图;
图22为本发明中燃烧切换开关设置于炉膛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中灰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0、炉胆;11、加料桶;110、加料桶盖;111、第一加料门;112、第一加料口;113、非一次风第一通口;114、游离水气下行通道壁;115、游离水气下行通道;12、炉膛;120、燃气通口;121、第二加料门;122、第二加料口;123、非一次风第二通口;1231、非一次风第二通口门;124、炉膛保火孔;1241、间接保火孔;13、灰腔;131、炉桥;132、复合型灰门;1321、竖向堵板;1322、横向堵板;133、清灰口;14、混合燃烧装置;1400、待喷介质通道;1401、混合燃烧通道;141、燃料通道;1411、空气喷口;1412、燃料喷口;142、空气通道;143、空气供给通道;144、级间隔壁;145、隔热层;146、反应间隔壁;147、燃料供给通道;148、反应非间隔壁;149、翅片;21、非一次风夹层腔;22、保火通道;23、炉膛保火强化通道;231、炉膛保火强化孔;31、燃烧室;32、外壳;33、燃烧切换开关;331、非一次风导通口;332、炉膛导通口;41、换热水套;42、烟囱;43、换热水套进水管;44、蒸汽喷口;45、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作详细描述,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本发明所述反应间隔壁146和炉胆10上设有的孔口或孔,不仅指直接在反应间隔壁146或炉胆10上所挖孔还指在反应间隔壁146或炉胆10上安装的喷嘴等带有孔口的能够喷射燃料或空气的零部件,不管其喷射角度如何均应纳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一种混合燃烧装置14,包括1个混合燃烧通道1401和至少1个的待喷介质通道1400,间隔待喷介质通道1400与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反应间隔壁146上设有孔口,待喷介质通道1400经所述孔口向混合燃烧通道1401喷射燃烧介质。
下述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一种混合燃烧装置14,1个待喷介质通道1400对应所述反应间隔壁146上至少1个的孔口。
下述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一种混合燃烧装置14,从混合燃烧通道1401燃烧初始端至混合燃烧通道1401燃烧排放端,所述反应间隔壁146上阵列有N组所述孔口,N≥2,所述N组孔口的种类、位置、数量和通量设置,按照使混合燃烧通道1401中所述反应间隔壁146上每组孔口对应区间的过量空气系数由小于1至大于1依次递增,且整个混合燃烧通道1401中的所述反应间隔壁146上各组孔口对应区间的过量空气系数的平均值在1~1.8之间。
下述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混合燃烧装置14,凡对待喷介质通道进行分级设计的,从混合燃烧通道1401燃烧初始端至混合燃烧通道1401燃烧排放端设置有N级待喷介质通道1400,N≥2,对应地,这N级待喷介质通道1400所对应的混合燃烧通道1401区间划分为N级,这N级混合燃烧通道1401空气过量系由小于1至大于1逐级递增,且各级混合燃烧通道1401空气过量系的平均值在1~1.8之间;所述各级待喷介质通道1400互不连通,各级混合燃烧通道1401相互贯通。
下述实施例中,凡涉及到燃料通道141和燃料喷口1412的,燃料通道141通过燃料通道141与混合燃烧通道1401之间的反应间隔壁146上的燃料喷口1412向混合燃烧通道1401喷射燃料。
下述实施例中,凡涉及到空气通道142和空气喷口1411的,空气通道通142过空气通道142与混合燃烧通道1401之间的反应间隔壁146上的空气喷口1411向混合燃烧通道1401喷射空气。
实施例1
参看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混合燃烧通道1401为两待喷介质通道1400之间的夹层腔,混合燃烧通道1401不兼作空气通道142也不兼作燃料通道141,待喷介质通道1400中的待喷介质为空气和燃料,每一个待喷介质通道1400只能对应流通空气或燃料,即两待喷介质通道1400中,其一为燃料通道141,另一则为空气通道142。用作空气通道142的待喷介质通道1400经反应间隔壁146上开设的空气喷口1411向混合燃烧通道1401喷射空气;用作燃料通道141的待喷介质通道1400经反应间隔壁146上开设的燃料喷口1412向混合燃烧通道1401喷射燃料。
实施例2
参看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其中心为圆筒状的空气通道142,空气通道142外围包裹圆锥台形的混合燃烧通道1401,燃料通道141则包裹于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外围,燃料通道141与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反应间隔壁146上开设有燃料喷口1412,空气通道142与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反应间隔壁146上开设有空气喷口1411。
实施例3
参看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其中心为圆锥台形的燃料通道141,混合燃烧通道1401为燃料通道141和空气通道142之间的夹层腔,燃料通道141与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反应间隔壁146上开设有燃料喷口1412,空气通道142与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反应间隔壁146上开设有空气喷口1411。
实施例4
参看图4,本实施例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混合燃烧通道1401位于混合燃烧装置的中心位置,空气通道142和燃料通道141沿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轴向交替分布。空气通道142经反应间隔壁146上开设的空气喷口1411(图中未示出)向混合燃烧通道1401喷射空气;同样的,燃料通道141经反应间隔壁146上开设的燃料喷口1412向混合燃烧通道1401喷射燃料。空气通道142与燃料通道141互不连通,1个空气通道142对应1组燃料通道,每组燃料通道包括若干个燃料通道141,每个燃料通道141向1个燃料喷口1412供应燃料。
实施例5
参看图5,本实施例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混合燃烧通道1401位于混合燃烧装置的中心位置,空气通道142与燃料通道141沿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反应间隔壁146的圆周交替分布。空气通道142与燃料通道141互不连通;1根空气通道142对应1组燃料通道,每组燃料通道包括若干个燃料通道141,每根空气通道142通过若干个空气喷口1411向混合燃烧通道1401喷射空气,每个燃料通道141向1个燃料喷口1412供应燃料。
实施例6
参看图6,本实施例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混合燃烧通道1401位于混合燃烧装置的中心位置,空气通道142与燃料通道141绕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反应间隔壁146螺旋交替分布,空气通道142与燃料通道141互不连通;1根空气通道142对应1组燃料通道,每组燃料通道包括若干个燃料通道141,每根空气通道142通过若干个空气喷口1411向混合燃烧通道1401喷射空气,每个燃料通道141向1个燃料喷口1412供应燃料。
实施例7
参看图7,本实施例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混合燃烧通道1401位于混合燃烧装置的中心位置,空气通道142与燃料通道141均包裹于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外部,且空气通道142与燃料通道141沿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轴向交替分布。空气通道142经反应间隔壁146上开设的空气喷口1411向混合燃烧通道1401喷射空气;燃料通道141经反应间隔壁146上开设的燃料喷口1412向混合燃烧通道1401喷射燃料。1个空气通道142对应1个燃料通道141,空气通道142与燃料通道141互不连通,1个空气通道142由1个空气供给通道143供给空气,1个燃料通道141由1个燃料供给通道147供给燃气。
实施例8
参看图8,本实施例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混合燃烧通道1401位于混合燃烧装置的中心位置,空气通道142与燃料通道141均呈条状结构,且沿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反应间隔壁146的圆周交替分布。空气通道142与燃料通道141互不连通;1根空气通道142对应1根燃料通道141,每根空气通道142通过若干个空气喷口1411向混合燃烧通道1401喷射空气,每根燃料通道141通过若干个燃料喷口1412向混合燃烧通道1401供应燃料。
实施例9
参看图9,本实施例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混合燃烧通道1401位于混合燃烧装置的中心位置,空气通道142与燃料通道141均呈螺旋条状,空气通道142与燃料通道141盘绕于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反应间隔壁146上且交替分布。空气通道142与燃料通道141互不连通;1根空气通道142对应1根燃料通道141,每根空气通道142通过若干个空气喷口1411向混合燃烧通道1401喷射空气,每根燃料通道141通过若干个燃料喷口1412向混合燃烧通道1401供应燃料。
实施例10
参看图10,本实施例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混合燃烧通道1401是位于空气通道142与燃料通道141之间的夹层腔,且沿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长度方向共设置了3级空气通道142,以及对应地3级燃料通道141,相邻两级的空气通道142和相邻两级的燃料通道141均通过级间隔壁144隔绝。各级燃料通道141均设各自的燃料供给通道147,所述的燃料供给通道147设置于燃料通道141内部且在混合燃烧装置的初始燃烧端融合为一个总的燃料供给通道147。各级空气通道142均设各自的空气供给通道143,各级空气供给通道143均从混合燃烧装置的初始燃烧端通入共用一个总的空气供给通道143,且远离初始燃烧端的空气通道142的空气供给通道143穿过靠近初始燃烧端的空气通道142。
实施例11
参看图11,本实施例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由空气通道142兼作混合燃烧通道1401,且混合燃烧通道1401包裹燃料通道141,所述的混合燃烧通道1401为圆管状,沿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长度方向共设置了3级燃料通道141,各级燃料通道141也均为圆管状,且从混合燃烧装置的初始燃烧端起,燃料通道141的管径逐级减小。各级燃料通道141互不相通,相邻两级燃料通道141之间通过级间隔壁144隔绝,燃料通道141通过位于反应间隔壁146上的燃料喷口1412向混合燃烧通道1401喷射燃料。各级燃料通道141均设各自的燃料供给通道147,所述的燃料供给通道147均从初始燃烧端通入,其中远离初始燃烧端的燃料通道141的燃料供给通道147穿过靠近初始燃烧端的燃料通道141。
实施例12
参看图12,本实施例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由空气通道142兼作混合燃烧通道1401,且燃料通道141包裹混合燃烧通道1401,所述的燃料通道141为圆管状,沿燃料通道141的长度方向共设置了3级混合燃烧通道1401,各级混合燃烧通道1401也均为圆管状,且从混合燃烧装置的初始燃烧端起,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管径逐级增大。各级混合燃烧通道1401互不相通,相邻两级混合燃烧通道1401之间通过级间隔壁144隔绝,燃料通道141通过位于反应间隔壁146上的燃料喷口1412向混合燃烧通道1401喷射燃料。所述的燃料通道141共用一个总的燃料供给通道147。
实施例13
参看图13,本实施例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由燃料通道141兼作混合燃烧通道1401,且混合燃烧通道1401包裹空气通道142,沿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长度方向共设置了3级空气通道142,各级空气通道142均设各自的空气供给通道143,所述的空气供给通道143均从初始燃烧端通入,其中远离初始燃烧端的空气通道142的空气供给通道143穿过靠近初始燃烧端的空气通道142。本实施例中各级空气通道142同样互不相通,但本实施例并非使用级间隔壁144将相邻两级空气通道142隔绝,而是通过改变空气通道142的管壁外形,使其靠近另一级空气通道142的管壁与空气供给通道143的管壁相切,从而达到隔绝目的。空气通道142通过位于反应间隔壁146上的空气喷口1411向混合燃烧通道1401喷射空气,作为混合燃烧通道1401外壁的反应非间隔壁148上设置翅片149。本实施例能通过翅片149增大热传递面积从而有利于吸热介质更快更好地吸热。
实施例14
参看图14,本实施例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由燃料通道141兼作混合燃烧通道1401,且空气通道142包裹混合燃烧通道1401,混合燃烧通道1401为圆锥台形空心圆管,其靠近初始燃烧端的一端管径小于远离初始燃烧端的一端,沿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长度方向共设置了3级空气通道142,相邻两级空气通道142之间通过级间隔壁144隔绝,各级空气通道142设有各自的空气供给通道143,以靠近初始燃烧端的空气通道142为第一级空气通道142,第二级和第三级空气通道142均通过设置于其外部的空气供给通道143输送空气,且各级空气供给通道143在靠近混合燃烧装置的初始燃烧端融合为一个总的空气供给通道143。
实施例15
参看图15,本实施例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由燃料通道141兼作混合燃烧通道1401,且空气通道142包裹混合燃烧通道1401,沿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长度方向共设置了3级空气通道142,相邻两级空气通道142之间通过级间隔壁144隔绝,各级空气通道142在靠近混合燃烧装置的初始燃烧端融合为一个总的空气供给通道143。本实施例中各级空气通道142与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反应间隔壁146上空气喷口1411的总通量自混合燃烧通道1401燃烧初始端至混合燃烧通道1401燃烧排放端逐级递增;混合燃烧装置14外围布设隔热层145。
实施例16
参看图16和图17,本实施例的一种使用1个带翅片149的混合燃烧装置14的燃烧设备,包括混合燃烧装置14、炉膛12、加料机构和供风机构。炉膛12内产生的高温燃气经围成炉膛12的炉胆10上开设的燃气通口120与混合燃烧装置14的燃料通道141相通。炉胆10与炉体外壳围成向所述混合燃烧装置14供应空气的非一次风夹层腔21。所述炉胆10上设有炉膛保火孔124和炉膛保火强化孔231,炉膛12经炉膛保火孔124与保火通道(图中未示出)连通,炉膛12经炉膛保火强化孔231与炉膛保火强化通道23相通,炉膛保火强化通道23是位于非一次风夹层腔21底板与灰腔13顶板之间的一个夹层腔。所述保火通道22的入口与非一次风夹层腔21相通。
所述炉膛12的下部设炉桥131,炉桥131下方为灰腔13,所述灰腔13设置清灰口133,清灰口133配备复合型灰门132。所述复合型灰门132的结构参考图23,该复合型灰门132用于封闭清灰口133的一端设置有呈“L”形组合的竖向堵板1321和横向堵板1322。竖向堵板1321用于开闭炉膛保火强化通道23的入口,横向堵板1322用于保证只需要打开炉膛保火强化通道23的入口但又防止空气作为一次风通过灰腔13进入炉膛12。
本实施例通过把横向堵板1322完全移出清灰口133,实现经所述灰腔13和炉桥131向炉膛12供应一次风,并同时实现通过炉膛保火强化通道23向炉膛供风。通过把横向堵板1322不完全移出清灰口133,实现切断从灰腔13进入炉膛12的一次风,并同时实现通过炉膛保火强化通道23向炉膛供风。通过把横向堵板完全推入清灰口133,实现利用竖向堵板1321将炉膛保火强化通道23的入风口完全封堵。
所述加料机构包括加料桶11和加料桶盖110,加料桶盖110旁边设有与非一次风夹层腔21相通的非一次风第一通口113(参看图16)。在靠近加料桶下部的炉体外壳32上还设有与所述非一次风夹层腔21相通的非一次风第二通口1231,该非一次风第二通口1231上配有非一次风第二通口门。燃烧状态下,添加燃料时关闭复合型灰门132并关闭非一次风第二通口门,打开加料桶盖110,迫使燃烧设备所需风从位于高处的非一次风第二通口1231和加料桶11进入非一次风夹层腔21和炉膛12,有效避免从加料桶顶部泄漏烟气。
本实施例可在混合燃烧装置14的外围设置换热装置,可炊暖两用,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水套41、换热水套进水管43和烟囱42等部件。
实施例17
参看图18~图21,本实施例的一种使用2个混合燃烧装置14的多功能燃烧设备,在其中1个混合燃烧装置14的上部设置了燃烧切换开关33和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水套41、烟囱42、蒸汽喷口44和排水口45等部件。
本实施例中,炉膛12内产生的高温燃气经围成炉膛12的炉胆10上开设的2个燃气通口120分别与2个混合燃烧装置14的燃料通道141相通。炉胆10与外壳32围成向所述混合燃烧装置14供应空气的非一次风夹层腔21。所述炉胆10上开有炉膛保火强化孔231,炉膛12经炉膛保火强化孔231与炉膛保火强化通道23相通,所述炉膛保火强化通道23在远离炉膛12端的侧壁上开有间接保火孔1241,炉膛保火强化通道23经所述间接保火孔1241与保火通道22相通。所述保火通道22的入口与非一次风夹层腔21相通。
所述炉膛12下部设炉桥131,炉桥131下方为灰腔13,所述灰腔13设置清灰口133,清灰口133配备复合型灰门132。所述复合型灰门132的结构参考图23,该复合型灰门132用于封闭清灰口133的一端设置有呈“L”形组合的竖向堵板1321和横向堵板1322。
本实施例通过把横向堵板1322完全移出清灰口133,实现经所述灰腔13和炉桥131向炉膛12供应一次风,并同时实现炉膛保火强化通道23向炉膛供风;通过把横向堵板1322不完全移出清灰口133,实现切断从灰腔13进入炉膛12的一次风,并同时实现炉膛保火强化通道23向炉膛12供风;通过把横向堵板1322完全推入清灰口133,实现利用竖向堵板1321将炉膛保火强化通道23的入风口完全封堵。
本实施例的加料机构包括第一加料门111、第二加料门121,第一加料门111开闭炉膛12的第一加料口112,第二加料门121开闭炉膛12的第二加料口122。第一加料门111旁边设有与所述非一次风夹层腔21相通的非一次风第一通口113,第二加料门121上设有非一次风第二通口门1231,该非一次风第二通口门1231负责开闭与所述非一次风夹层腔21相通的非一次风第二通口123。值得说明的是,根据非一次风第二通口123位置的改变,可以将非一次风第二通口门1231设置在其它部位,但如果不把非一次风第二通口门1231设置在第二加料门121上会使得设备操作变得繁琐一些,尤其是当第一加料门111与第二加料门121之间的纵向落差较大时把非一次风第二通口门1231设置在第二加料门上更能体现其优点。
由于本实施例燃烧切换开关33、换热装置和加料口在纵向上的合理搭配,使得在点火时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设备中的燃烧行程从而最大限度利用设备的负压,为充分发挥本实施例的燃烧优势需要打开燃烧切换开关33并从第二加料门121处点火,这样最容易迅速起火旺燃且燃烧充分。
本实施例还设置了由游离水气下行通道壁114围成的游离水气下行通道115,所述游离水气下行通道115负责把由于燃料受热所挥发的水蒸汽和一部分烟气作为还原剂持续不断顺利地导入到炉膛12中参与燃烧反应,当关闭第二加料门121以及非一次风第二通口门1231并打开第一加料门111时,位于加料桶11上部的游离水气下行通道115入口和非一次风第一通口113均向燃烧设备提供燃烧所需空气,由于它们与第二加料口122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能够有效避免烟气从第二加料口122溢出。
本实施例中2个混合燃烧装置14的顶部各设1个燃烧室31,其中顶部设有换热装置的混合燃烧装置14在被燃烧切换开关33关闭时,其所对应的燃烧室31接收另一个混合燃烧装置14所对应燃烧室31产生的尾气并通过换热装置41进行热交换后从烟囱42排放出去。
实施例18
参看图22,本实施例的一种使用2个混合燃烧装置14的多功能燃烧设备,基本同实施例17,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将燃烧切换开关33设置于炉膛12中。从图22可以看出,燃烧切换开关33的主体部分为内设2个孔口的板,所述2个孔口中的一个为非一次风导通口331,另一个为炉膛导通口332。炉膛12被分成两部分,每部分设置1个燃气通口120以与混合燃烧装置14的燃料通道141相通。当燃烧切换开关33向炉体的外壳32外部抽出到一定程度时,非一次风导通口331和炉膛导通口332被燃烧切换开关33关闭,这时被燃烧切换开关33封闭的那部分炉膛12顶部的那部分非一次风夹层腔21同时与非一次供风机构的其它部分隔绝,从而达到切换燃烧状态的目的。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1个混合燃烧通道(1401)和至少1个的待喷介质通道(1400),间隔待喷介质通道(1400)与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反应间隔壁(146)上设有孔口,待喷介质通道(1400)经所述孔口向混合燃烧通道(1401)喷射燃烧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1个待喷介质通道(1400)对应所述反应间隔壁(146)上至少1个的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混合燃烧通道(1401)燃烧初始端至混合燃烧通道(1401)燃烧排放端,所述反应间隔壁(146)上阵列有N组所述孔口,N≥2,所述N组孔口的种类、位置、数量和通量设置,按照使混合燃烧通道(1401)中所述反应间隔壁(146)上每组孔口对应区间的过量空气系数由小于1至大于1依次递增,且整个混合燃烧通道(1401)中的所述反应间隔壁(146)上各组孔口对应区间的过量空气系数的平均值在1~1.8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待喷介质通道(1400)包括燃料通道(141)和空气通道(142),燃料通道(141)通过燃料通道(141)与混合燃烧通道(1401)之间的反应间隔壁(146)上的燃料喷口(1412)向混合燃烧通道(1401)喷射燃料,同时,空气通道通(142)过空气通道(142)与混合燃烧通道(1401)之间的反应间隔壁(146)上的空气喷口(1411)向混合燃烧通道(1401)喷射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待喷介质通道(1400)为燃料通道(141)或空气通道(142),对应地,由混合燃烧通道(1401)兼做空气通道(142)或燃料通道(14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燃烧通道(1401)为燃料通道(141)和空气通道(142)之间的夹层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料通道(141)和空气通道(142)均设置于混合燃烧通道(1401)的外围;1个空气通道(142)对应至少1个的燃料通道(1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料通道(141)和空气通道(142)沿混合燃烧通道(1401)轴向交替分布、周向交替分布或螺旋交替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混合燃烧通道(1401)燃烧初始端至混合燃烧通道(1401)燃烧排放端设置有N级待喷介质通道(1400),N≥2,对应地,这N级待喷介质通道(1400)所对应的混合燃烧通道(1401)区间划分为N级,这N级混合燃烧通道(1401)空气过量系由小于1至大于1逐级递增,且各级混合燃烧通道(1401)空气过量系的平均值在1~1.8之间;所述各级待喷介质通道(1400)互不连通,各级混合燃烧通道(1401)相互贯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级待喷介质通道(1400)通过级间隔壁(144)隔绝;且各级待喷介质通道(1400)均设置有各自的待喷介质供给通道,各级待喷介质供给通道在混合燃烧装置的初始燃烧端融合为一个总的待喷介质供给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任意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合燃烧装置的外壁上设置有翅片(149)。
12.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合燃烧装置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热层(145)。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合燃烧装置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热层(145)。
14.一种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混合燃烧装置(14)。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炉膛(12),围成炉膛(12)的炉胆(10)上开设有燃气通口(120),该燃气通口(120)与混合燃烧装置(14)的燃料通道(141)相通,所述燃气通口(120)至少1个,1个燃气通口(120)对应1个混合燃烧装置(14);所述炉膛主要用于固态燃料的限氧气化。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炉胆(10)的部分胆壁外部设置向所述混合燃烧装置(14)供应空气的非一次风夹层腔(21),炉胆(10)上开有炉膛保火强化孔(231),炉膛(12)经炉膛保火强化孔(231)与炉膛保火强化通道(23)相通,所述炉膛保火强化通道(23)在远离炉膛(12)端的侧壁上开有间接保火孔(1241),炉膛保火强化通道(23)经所述间接保火孔(1241)与保火通道(22)相通,炉膛保火强化孔(231)的总通量大于间接保火孔(1241)的总通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12)下部设有灰腔(13),灰腔(13)通过复合型灰门(132)封堵,所述复合型灰门(132)设置有竖向堵板(1321)和横向堵板(1322),竖向堵板(1321)和横向堵板(1322)组成L型结构,竖向堵板(1321)堵住炉体外部空气通往炉膛保火强化通道(23)的通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燃烧设备设置多于2个混合燃烧装置(14)时,在混合燃烧装置(14)的上部或炉膛(12)内部设置燃烧切换开关(33),切换不同混合燃烧装置(14)工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设于炉膛(12)内部的燃烧切换开关(33),主要由内设2个孔口的板组成,其中一个孔口为非一次风导通口(331),另一个孔口为炉膛导通口(332)。
20.根据权利要求15、16或17所述的一种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料机构,所述加料机构包括加料桶(11)和至少1个的加料口。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料桶(11)中轴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在45~90度之间且加料桶高于炉膛顶板时,设置始于加料桶(11)上部的游离水气下行通道(115)。
CN201510817596.9A 2015-11-24 2015-11-24 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燃烧设备 Pending CN1052765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7596.9A CN105276583A (zh) 2015-11-24 2015-11-24 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燃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7596.9A CN105276583A (zh) 2015-11-24 2015-11-24 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燃烧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6583A true CN105276583A (zh) 2016-01-27

Family

ID=55146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17596.9A Pending CN105276583A (zh) 2015-11-24 2015-11-24 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燃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7658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95982A (zh) * 2017-10-29 2018-03-13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生物质热解油和热解气混合燃烧工艺
CN108361734A (zh) * 2018-02-10 2018-08-03 山东省环能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沼气天然气混合燃烧发电系统
CN108844067A (zh) * 2018-09-03 2018-11-20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预混表面式燃烧器燃气空气掺混器
CN109028059A (zh) * 2018-09-03 2018-12-18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高效燃气空气掺混结构的全预混表面式燃烧器
CN114636152A (zh) * 2020-12-15 2022-06-17 杭州鸿和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内燃式低氮燃烧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95982A (zh) * 2017-10-29 2018-03-13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生物质热解油和热解气混合燃烧工艺
CN107795982B (zh) * 2017-10-29 2020-07-17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生物质热解油和热解气混合燃烧工艺
CN108361734A (zh) * 2018-02-10 2018-08-03 山东省环能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沼气天然气混合燃烧发电系统
CN108844067A (zh) * 2018-09-03 2018-11-20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预混表面式燃烧器燃气空气掺混器
CN109028059A (zh) * 2018-09-03 2018-12-18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高效燃气空气掺混结构的全预混表面式燃烧器
CN109028059B (zh) * 2018-09-03 2024-02-02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高效燃气空气掺混结构的全预混表面式燃烧器
CN114636152A (zh) * 2020-12-15 2022-06-17 杭州鸿和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内燃式低氮燃烧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5451B (zh) 生物质高温烟气气化联合燃煤锅炉及其低污染燃烧方法
CN105276583A (zh) 一种混合燃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燃烧设备
CN205424878U (zh) 一种生物质蒸汽锅炉
CN103742946A (zh) 下吸式气化燃烧生物质炊事采暖炉
CN102759130A (zh) 余热回收高效燃气灶
CN104748125A (zh) 一种热解挥发份的燃烧系统
CN109990267A (zh) 一种适用于低挥发分燃料掺烧生物质的低NOx燃烧系统
CN103868055A (zh) 一种适合低热值燃气切流与直流复合稳燃蓄热燃烧装置
CN203364120U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器
CN2906375Y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炊事取暖两用炉
CN202757154U (zh) 余热回收高效燃气灶
CN202281217U (zh) 微排放节能煤转气锅炉
CN203744238U (zh) 一种适合低热值燃气切流与直流复合稳燃蓄热燃烧装置
CN201212729Y (zh) 生物质颗粒燃料锅炉
CN203687019U (zh) 生物质二次裂解的装置
CN103438456B (zh) 生物质气燃烧器
CN203687109U (zh) 家用灶
CN203116001U (zh) 一种低氮粉体燃料燃烧器
CN202485201U (zh) 一种燃煤或生物质数控锅炉
CN201662059U (zh) 卧式快装链条炉排生物质锅炉
CN202561817U (zh) 一种生物质半气化炉
CN101900322B (zh) 一种双筒双回程分级燃烧装置
CN200940856Y (zh) 双向鼓风有机燃料二次燃烧节能炉
CN205137544U (zh) 一种带有水管换热器的炊事采暖炉
CN102944005B (zh) 生物质高温裂解气化燃烧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