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6099A - 变速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变速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6099A
CN105276099A CN201410258906.3A CN201410258906A CN105276099A CN 105276099 A CN105276099 A CN 105276099A CN 201410258906 A CN201410258906 A CN 201410258906A CN 105276099 A CN105276099 A CN 1052760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aft
gears
reverse
block se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89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76099B (zh
Inventor
刘学武
吴坚
周友
王冰
凌晓明
余子林
张倍坚
邵发科
王开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589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760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76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6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76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6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器及车辆,该变速器包括输入轴总成、输出轴总成、倒挡轴总成、差速器总成、操纵机构和壳体,所述操纵机构包括换挡轴、配重块、选挡摇臂、换挡摇臂、第一前进挡拨叉轴、第二前进挡拨叉轴、倒挡拨叉轴、一二挡拨叉、三四挡拨叉、五六挡拨叉及倒挡拨叉,一二挡拨叉空套在第一前进挡拨叉轴上,三四挡拨叉固定在第一前进挡拨叉轴上,五六挡拨叉固定在第二前进挡拨叉轴上,倒挡拨叉固定在倒挡拨叉轴上。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五六挡拨叉固定在单独设置的第二前进挡拨叉轴上,避免了使用时间最长的五六挡拨叉跟其他挡位的拨叉共用拨叉轴,五六挡拨叉对应的拨叉轴使用频率降低,能够降低变速器的故障率。

Description

变速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变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速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六挡变速器,通常由输入轴总成、输出轴总成、倒挡轴总成、差速器总成、操纵机构和壳体组成。
现有的六挡变速器,输入轴、输出轴的后轴承支撑在四挡和五挡之间,这样导致壳体必须为三段式结构,即壳体通常由变速器壳体、离合器壳体和后盖组成,三段式结构的壳体,后盖内部的齿轮和同步器等零部件润滑不好,装配和拆解的工作量大,维修不方便。
另外,现有的六挡变速器其倒挡齿轮一般为空套在倒挡惰轮轴上的滑动齿轮结构,齿型为直齿。这种结构的倒挡齿轮在倒车时的噪声会很大,而且直齿轮啮合时没有斜齿轮的重合度高,不适合传递较大的扭矩。另外,倒挡没有独立的同步器。在挂倒挡时容易出现打齿、卡滞甚至挂不进去挡的问题。
并且,现有的六挡变速器,通常为三四挡和五六挡共用一根拨叉轴,或倒挡和五六挡共用一根拨叉轴。两种结构的共同点是五六挡拨叉与其他挡位的拨叉共用拨叉轴,由于在六挡变速器中,五六挡为最高的两个挡们,一般情况下,车辆大部分时间都是行驶在五六挡,这样,由于五六挡拨叉与其他挡位的拨叉共用拨叉轴,导致该共用拨叉轴工作最为频繁,因而,五六挡所对应的拨叉轴出现故障的概率相对来说也是最高的,这大大增加了变速器出现故障的概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变速器的五六挡拨叉与其他挡位的拨叉共用拨叉轴导致变速器故障率增大的缺陷,提供一种变速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变速器,包括输入轴总成、输出轴总成、倒挡轴总成、差速器总成、操纵机构和壳体,其中,
所述输入轴总成包括输入轴、一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四挡主动齿轮、五挡主动齿轮、六挡主动齿轮、输入轴前轴承、输入轴后轴承、三四挡同步器及五六挡同步器,所述一挡主动齿轮及二挡主动齿轮与所述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三挡主动齿轮、四挡主动齿轮、五挡主动齿轮及六挡主动齿轮空套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输入轴前轴承及输入轴后轴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输入轴的两端分别过盈压装在所述输入轴前轴承及输入轴后轴承中,所述三四挡同步器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输入轴上位于所述三挡主动齿轮与所述四挡主动齿轮之间的位置,所述五六挡同步器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输入轴上位于所述五挡主动齿轮与所述六挡主动齿轮之间的位置;
所述输出轴总成包括输出轴、一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四挡从动齿轮、五挡从动齿轮、六挡从动齿轮、输出齿轮、输出轴前轴承、输出轴后轴承及一二挡同步器,所述一挡从动齿轮及二挡从动齿轮空套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三挡从动齿轮、四挡从动齿轮、五挡从动齿轮及六挡从动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一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四挡主动齿轮、五挡主动齿轮及六挡主动齿轮分别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四挡从动齿轮、五挡从动齿轮及六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输出轴前轴承及输出轴后轴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输出轴的两端分别过盈压装在所述输出轴前轴承及输出轴后轴承中,所述一二挡同步器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输出轴上位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与所述二挡主动齿轮之间的位置,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差速器总成的齿圈啮合;
所述倒挡轴总成包括倒挡轴、倒挡输入齿轮、倒挡输出齿轮、倒挡同步器、倒挡轴前轴承及倒挡轴后轴承,所述倒档输入齿轮空套在所述倒档轴上,所述倒档输出齿轮与所述倒档轴固定连接,所述倒挡输入齿轮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倒挡输出齿轮与所述差速器总成的齿圈啮合,所述倒挡轴前轴承及倒挡轴后轴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倒挡轴的两端分别过盈压装在所述倒挡轴前轴承及倒挡轴后轴承中,所述倒挡同步器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倒挡轴上位于所述倒挡输入齿轮与所述倒挡轴后轴承之间的位置;
所述操纵机构包括换挡轴、配重块、选挡摇臂、换挡摇臂、第一前进挡拨叉轴、第二前进挡拨叉轴、倒挡拨叉轴、一二挡拨叉、三四挡拨叉、五六挡拨叉及倒挡拨叉,所述一二挡拨叉空套在所述第一前进挡拨叉轴上,所述三四挡拨叉固定在所述第一前进挡拨叉轴上,所述五六挡拨叉固定在所述第二前进挡拨叉轴上,所述倒挡拨叉固定在所述倒挡拨叉轴上,所述一二挡拨叉、三四挡拨叉、五六挡拨叉及倒挡拨叉分别用于推动所述一二挡同步器、三四挡同步器、五六挡同步器及倒挡同步器,所述配重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换挡轴的一端,所述选挡摇臂及换挡摇臂均连接至所述配重块,所述选挡摇臂用于带动所述配重块的移动,所述换挡摇臂用于带动所述配重块的转动,所述换挡轴用于在所述配重块的带动下推动所选挡位对应的换挡拨叉,以使得所选挡位对应的换挡拨叉推动所选挡位对应的同步器移动至与所选挡位的主动齿轮或从动齿轮结合。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变速器壳体及连接在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开口端的离合器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前轴承及输入轴后轴承分别固定在所述离合器壳体及变速器壳体上;所述输出轴前轴承及输出轴后轴承分别固定在所述离合器壳体及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倒挡轴前轴承及倒挡轴后轴承分别固定在所述离合器壳体及变速器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进挡拨叉轴的前端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距离等于所述三四挡同步器由初始位置向前移动至与所述三挡主动齿轮结合的行程,所述第一前进挡拨叉轴的后端与所述变速器壳体的距离等于所述三四挡同步器由初始位置向后移动至与所述四挡主动齿轮结合的行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前进挡拨叉轴的前端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距离等于所述五六挡同步器由初始位置向前移动至与所述五挡主动齿轮结合的行程,所述第二前进挡拨叉轴的后端与所述变速器壳体的距离等于所述五六挡同步器由初始位置向后移动至与所述六挡主动齿轮结合的行程。
进一步地,所述倒挡拨叉轴的前端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距离等于所述倒挡同步器由初始位置向前移动至与所述倒挡输入齿轮结合的行程,所述倒档拨叉轴的后端与所述变速器壳体的距离1.2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进挡拨叉轴、第二前进挡拨叉轴及倒挡拨叉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三四挡选挡板、五六挡选挡板及倒挡选挡板,所述一二挡拨叉固定连接有一二挡选挡板,所述一二挡选挡板、三四挡选挡板、五六挡选挡板及倒挡选挡板上分别形成有一二挡选挡槽、三四挡选挡槽、五六挡选挡槽及倒挡选挡槽,所述一二挡选挡槽、三四挡选挡槽、五六挡选挡槽及倒挡选挡槽在车辆处于空挡状态时呈一直线且相互连通,所述换挡轴上设置有能够在所述一二挡选挡槽、三四挡选挡槽、五六挡选挡槽及倒挡选挡槽中来回移动的换挡拨指。
进一地,所述倒挡拨叉轴上固定连接有倒挡支架,所述倒挡支架上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前进挡拨叉轴配合。
进一地,所述倒挡输入齿轮和倒挡输出齿轮均为斜齿轮。
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五六挡拨叉固定在单独设置的一根拨叉轴(第二前进挡拨叉轴)上,避免了使用时间最长的五六挡拨叉跟其他挡位的拨叉共用拨叉轴,这样,相对于现有的变速器,五六挡拨叉所对应的拨叉轴的使用频率降低,进而能够降低变速器的故障率。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变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其输入轴总成、输出轴总成、倒挡轴总成及差速器总成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其输入轴总成、输出轴总成、倒挡轴总成及操纵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其输入轴总成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其输出轴总成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其倒挡轴总成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其变速器总成的装配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其各个拨叉轴与各个挡位的拨叉的装配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其第一前进挡拨叉轴与一二挡拨叉、三四挡拨叉的装配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其第二前进挡拨叉轴与五六挡拨叉的装配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其倒挡拨叉轴与倒挡拨叉的装配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输入轴总成;100、输入轴;101、一挡主动齿轮;102、二挡主动齿轮103、三挡主动齿轮;104、四挡主动齿轮;105、五挡主动齿轮;106、六挡主动齿轮;107、输入轴前轴承;108、输入轴后轴承;109、三四挡同步器;110、五六挡同步器;2、输出轴总成;200、输出轴;201、一挡从动齿轮;202、二挡从动齿轮;203、三挡从动齿轮;204、四挡从动齿轮;205、五挡从动齿轮;206、六挡从动齿轮;207、输出齿轮;208、输出轴前轴承;209、输出轴后轴承;210、一二挡同步器;3、倒挡轴总成;300、倒挡轴;301、倒挡输入齿轮302、倒挡输出齿轮;303、倒挡同步器;304、倒挡轴前轴承;305、倒挡轴后轴承;4、差速器总成;41、齿圈;5、离合器壳体;6、变速器壳体;7、操纵机构;700、换挡轴;701、配重块;702、换挡摇臂;703、第一前进挡拨叉轴;704、第二前进挡拨叉轴;705、倒挡拨叉轴;706、一二挡拨叉;707、三四挡拨叉;708、五六挡拨叉;709、倒挡拨叉;710、三四挡选挡板;7101、三四挡选挡槽;711、五六挡选挡板;7111、五六挡选挡槽;712、倒挡选挡板;7121、倒挡选挡槽;713、一二挡选挡板;7131、一二挡选挡槽;8、倒挡支架;81、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包括输入轴总成1、输出轴总成2、倒挡轴总成3、差速器总成4、操纵机构7和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变速器壳体6及连接在所述变速器壳体6的开口端的离合器壳体5。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输入轴总成1包括输入轴100、一挡主动齿轮101、二挡主动齿轮102、三挡主动齿轮103、四挡主动齿轮104、五挡主动齿轮105、六挡主动齿轮106、输入轴前轴承107、输入轴后轴承108、三四挡同步器109及五六挡同步器110,所述一挡主动齿轮101及二挡主动齿轮102与所述输入轴100固定连接,所述三挡主动齿轮103、四挡主动齿轮104、五挡主动齿轮105及六挡主动齿轮106通过滚针轴承空套在所述输入轴100上,所述输入轴前轴承107及输入轴后轴承108分别固定在所述离合器壳体5及变速器壳体6上,所述输入轴100的两端分别过盈压装在所述输入轴前轴承107及输入轴后轴承108的内圈中,所述三四挡同步器109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输入轴100上位于所述三挡主动齿轮103与所述四挡主动齿轮04之间的位置,所述五六挡同步器110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输入轴100上位于所述五挡主动齿轮105与所述六挡主动齿轮106之间的位置。本实施例中,输入轴前轴承107、一挡主动齿轮101、二挡主动齿轮102、三挡主动齿轮103、三四挡同步器109、四挡主动齿轮104、五挡主动齿轮105、五六挡同步器110、六挡主动齿轮106及输入轴后轴承108在输入轴100上由前至后依次排布,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排布顺序。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输出轴总成2包括输出轴200、一挡从动齿轮201、二挡从动齿轮202、三挡从动齿轮203、四挡从动齿轮204、五挡从动齿轮205、六挡从动齿轮206、输出齿轮207、输出轴前轴承208、输出轴后轴承209及一二挡同步器210,所述一挡从动齿轮201及二挡从动齿轮202通过滚针轴承空套在所述输出轴200上,所述三挡从动齿轮203、四挡从动齿轮204、五挡从动齿轮205及六挡从动齿轮206与所述输出轴200固定连接,所述一挡主动齿轮101、二挡主动齿轮102、三挡主动齿轮103、四挡主动齿轮104、五挡主动齿轮105及六挡主动齿轮106分别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201、二挡从动齿轮202、三挡从动齿轮203、四挡从动齿轮204、五挡从动齿轮205及六挡从动齿轮206啮合,所述输出轴前轴承208及输出轴后轴承209分别固定在所述离合器壳体5及变速器壳体6上,所述输出轴200的两端分别过盈压装在所述输出轴前轴承208及输出轴后轴承209的内圈中,所述一二挡同步器210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输出轴200上位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201与所述二挡主动齿轮202之间的位置,所述输出齿轮207与所述差速器总成4的齿圈41啮合。本实施例中,输出轴前轴承208、输出齿轮207、一挡从动齿轮201、一二挡同步器210、二挡从动齿轮202、三挡从动齿轮203、四挡从动齿轮204、五挡从动齿轮205、六挡从动齿轮206及输出轴后轴承209在输出轴200上由前至后依次排布,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排布顺序。
本实施例中,由于输入轴后轴承108和输出轴后轴承209均是固定在变速器壳体6上,因而相对于现有的三段式壳体,本实施例的壳体不需要后盖,避免了后盖内部的齿轮和同步器等零部件润滑不好的问题,同时减小了装配和拆解的工作量,便于维修。同时,优化了变速器的内部空间布局,减小了变速器整体的轴向尺寸,降低了变速器的重量。
本实施例中,差速器总成4为常规结构,其结构如图8所地示。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倒挡轴总成3包括倒挡轴300、倒挡输入齿轮301、倒挡输出齿轮302、倒挡同步器303、倒挡轴前轴承304及倒挡轴后轴承305,所述倒档输入齿轮301空套在所述倒档轴300上,所述倒档输出齿轮302与所述倒档轴300固定连接,所述倒挡输入齿轮301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201啮合,所述倒挡输出齿轮302与所述差速器总成4的齿圈41啮合,所述倒挡轴前轴承304及倒挡轴后轴承305分别固定在所述离合器壳体5及变速器壳体6上,所述倒挡轴300的两端分别过盈压装在所述倒挡轴前轴承304及倒挡轴后轴承305的内圈中,所述倒挡同步器303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倒挡轴300上位于所述倒挡输入齿轮301与所述倒挡轴后轴承305之间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倒挡输入齿轮301和倒挡输出齿轮302均为斜齿轮。这样,倒挡输入齿轮301和倒挡输出齿轮302与各前进挡一样,均为斜齿轮,避免了直齿轮结构在倒车时的噪声大的的问题,而且斜齿轮啮合相对于直齿轮啮合提高了重合度,提高了倒档传递扭矩的能力。
另外,本实施例中,倒档带有一个独立的倒挡同步器303,由一套与前进挡类似的倒档拨叉和倒挡拨叉轴来控制倒档同步器的工作,解决了在挂倒档时容易出现打齿、卡滞甚至挂不进去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9至图12所示,所述操纵机构7包括换挡轴700、配重块701、选挡摇臂(图中未标示)、换挡摇臂702、第一前进挡拨叉轴703、第二前进挡拨叉轴704、倒挡拨叉轴705、一二挡拨叉706、三四挡拨叉707、五六挡拨叉708及倒挡拨叉709,所述一二挡拨叉706空套在所述第一前进挡拨叉轴703上,所述三四挡拨叉707通过弹性圆柱销固定在所述第一前进挡拨叉轴703上,所述五六挡拨叉708通过弹性圆柱销固定在所述第二前进挡拨叉轴704上,所述倒挡拨叉709通过弹性圆柱销固定在所述倒挡拨叉轴705上,所述一二挡拨叉706、三四挡拨叉707、五六挡拨叉708及倒挡拨叉709分别用于推动所述一二挡同步器210、三四挡同步器109、五六挡同步器110及倒挡同步器303,所述配重块701固定连接在所述换挡轴700的一端,所述选挡摇臂及换挡摇臂702均连接至所述配重块701,所述选挡摇臂用于带动所述配重块701的移动,所述换挡摇臂702用于带动所述配重块701的转动,所述换挡轴700用于在所述配重块701的带动下推动所选挡位对应的换挡拨叉,以使得所选挡位对应的换挡拨叉推动所选挡位对应的同步器移动至与所选挡位的主动齿轮或从动齿轮结合(即空套在轴上的齿轮)。例如,当换一挡时,所述换挡轴700在所述配重块701的带动下推动一二挡拨叉706,以使得一二挡拨叉706推动一二挡同步器210移动至与一挡从动齿轮201结合。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前进挡拨叉轴703的前端与所述离合器壳体5的距离等于所述三四挡同步器109由初始位置向前移动至与所述三挡主动齿轮103结合的行程,所述第一前进挡拨叉轴703的后端与所述变速器壳体6的距离等于所述三四挡同步器109由初始位置向后移动至与所述四挡主动齿轮104结合的行程。这样,能够对第一前进挡拨叉轴703的运动进行限位,以保证三四挡同步器109与三挡主动齿轮103或四挡主动齿轮104均是恰好结合,以避免三四挡同步器109撞击三挡主动齿轮103或四挡主动齿轮104,以减少三四挡同步器109、三挡主动齿轮103及四挡主动齿轮104的磨损。并且,相对于现有的限位结构开设在拨叉轴或齿轮上的变速器,明显地降低了加工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前进挡拨叉轴704的前端与所述离合器壳体5的距离等于所述五六挡同步器110由初始位置向前移动至与所述五挡主动齿轮105结合的行程,所述第二前进挡拨叉轴704的后端与所述变速器壳体6的距离等于所述五六挡同步器110由初始位置向后移动至与所述六挡主动齿轮106结合的行程。这样,能够对第二前进挡拨叉轴704的运动进行限位,以保证五六挡同步器110与五挡主动齿轮105或六挡主动齿轮106均是恰好结合,以避免五六挡同步器110撞击五挡主动齿轮105或六挡主动齿轮106,以减少五六挡同步器110、五挡主动齿轮105及六挡主动齿轮106的磨损。并且,相对于现有的限位结构开设在拨叉轴或齿轮上的变速器,明显地降低了加工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倒挡拨叉轴705的前端与所述离合器壳体5的距离等于所述倒挡同步器303由初始位置向前移动至与所述倒挡输入齿轮301结合的行程。这样,能够对倒挡挡拨叉轴705的运动进行限位,以保证倒挡同步器303与倒挡输入齿轮301恰好结合,以避免倒挡同步器303撞击五挡主动齿轮105或六挡主动齿轮106,以减少倒挡同步器303及倒挡输入齿轮301的磨损。优选地,所述倒档拨叉轴705的后端与所述变速器壳体6的距离为1.2mm。因为,此距离过大会造成所述倒档拨叉轴705向后端移动过多使得所述倒档同步器303失效,此距离过小可能会使得装配时所述倒档拨叉轴705与所述变速器壳体6干涉,而出现装配困难。并且,相对于现有的限位结构开设在拨叉轴或齿轮上的变速器,明显地降低了加工成本。
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9至图12所示,所述第一前进挡拨叉轴703、第二前进挡拨叉轴704及倒挡拨叉轴705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三四挡选挡板710、五六挡选挡板711及倒挡选挡板712,所述一二挡拨叉706固定连接有一二挡选挡板713(一二挡选挡板713能够相对第一前进挡拨叉轴703移动),所述一二挡选挡板713、三四挡选挡板710、五六挡选挡板711及倒挡选挡板712上分别形成有一二挡选挡槽7131、三四挡选挡槽7101、五六挡选挡槽7111及倒挡选挡槽7121,所述一二挡选挡槽7131、三四挡选挡槽7101、五六挡选挡槽7111及倒挡选挡槽7121在车辆处于空挡状态时呈一直线且相互连通,所述换挡轴700上设置有能够在所述一二挡选挡槽7131、三四挡选挡槽7101、五六挡选挡槽7111及倒挡选挡槽7121中来回移动的换挡拨指(图中未标示)。
本实施例中,换挡轴700、配重块701、选挡摇臂及换挡摇臂702均为常规结构,此处不再详述。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倒挡拨叉轴705上固定连接有倒挡支架8,所述倒挡支架8上形成有缺口81,所述缺口81与所述第一前进挡拨叉轴703配合。这样,能够防止倒挡拨叉709倒挡同步器303的相对转动,进而避免倒挡拨叉709与倒挡同步器303的相互磨损。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驾驶员操作车内换挡器的换挡手柄向左或向右移动时,选挡拉索被拉动,通过与选挡拉索连接的选挡摇臂带动配重块沿换挡轴的轴向移动,进而使得换挡轴沿其轴向移动,以使得换挡拨指移动至所选挡位对应的选挡槽;然后,在驾驶员操作换挡手柄向前或向后移动时,换挡拉索被拉动,通过与换挡拉索连接的换挡摇臂带动配重块转动,换挡拨指进而推动所选挡位的换挡拨叉前移或后移,对应的同步器移动至与所选挡位的主动齿轮或从动齿轮结合,这样,所选挡位的主动齿轮或从动齿轮与输出轴结合,从而挂入所选挡位。
以挂一挡为例(假定一挡在换挡面板的左上角),驾驶者向左拨动换挡手柄,选挡拉索被拉动,通过与选挡拉索连接的选挡摇臂带动配重块沿换挡轴的轴向移动,进而带动换挡轴沿其轴向移动,以使得换挡拨指移动至一二挡选挡槽;然后,在驾驶员操作换挡手柄向前移动时,换挡拉索被拉动,通过与换挡拉索连接的换挡摇臂带动配重块转动,换挡拨指进而推动一二挡拨叉前移(向离合器壳体方向移动),一二挡拨叉则推动一二挡同步器移动至一挡从动齿轮结合,从而挂入一挡。
其它挡的挂入,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详述。
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变速器,五六挡拨叉708固定在单独设置的一根拨叉轴(第二前进挡拨叉轴704)上,避免了使用时间最长的五六挡拨叉708跟其他挡位的拨叉共用拨叉轴,这样,相对于现有的变速器,五六挡拨叉708所对应的拨叉轴704的使用频率降低,进而能够降低变速器的故障率。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变速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变速器,包括输入轴总成(1)、输出轴总成(2)、倒挡轴总成(3)、差速器总成(4)、操纵机构(7)和壳体,所述差速器总成(4)包括齿圈(41),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轴总成(1)包括输入轴(100)、一挡主动齿轮(101)、二挡主动齿轮(102)、三挡主动齿轮(103)、四挡主动齿轮(104)、五挡主动齿轮(105)、六挡主动齿轮(106)、输入轴前轴承(107)、输入轴后轴承(108)、三四挡同步器(109)及五六挡同步器(110),所述一挡主动齿轮(101)及二挡主动齿轮(102)与所述输入轴(100)固定连接,所述三挡主动齿轮(103)、四挡主动齿轮(104)、五挡主动齿轮(105)及六挡主动齿轮(106)空套在所述输入轴(100)上,所述输入轴前轴承(107)及输入轴后轴承(108)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输入轴(100)的两端分别过盈压装在所述输入轴前轴承(107)及输入轴后轴承(108)中,所述三四挡同步器(109)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输入轴(100)上位于所述三挡主动齿轮(103)与所述四挡主动齿轮(104)之间的位置,所述五六挡同步器(110)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输入轴(100)上位于所述五挡主动齿轮(105)与所述六挡主动齿轮(106)之间的位置;
所述输出轴总成(2)包括输出轴(200)、一挡从动齿轮(201)、二挡从动齿轮(202)、三挡从动齿轮(203)、四挡从动齿轮(204)、五挡从动齿轮(205)、六挡从动齿轮(206)、输出齿轮(207)、输出轴前轴承(208)、输出轴后轴承(209)及一二挡同步器(210),所述一挡从动齿轮(201)及二挡从动齿轮(202)空套在所述输出轴(200)上,所述三挡从动齿轮(203)、四挡从动齿轮(204)、五挡从动齿轮(205)及六挡从动齿轮(206)与所述输出轴(200)固定连接,所述一挡主动齿轮(101)、二挡主动齿轮(102)、三挡主动齿轮(103)、四挡主动齿轮(104)、五挡主动齿轮(105)及六挡主动齿轮(106)分别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201)、二挡从动齿轮(202)、三挡从动齿轮(203)、四挡从动齿轮(204)、五挡从动齿轮(205)及六挡从动齿轮(206)啮合,所述输出轴前轴承(208)及输出轴后轴承(209)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输出轴(200)的两端分别过盈压装在所述输出轴前轴承(208)及输出轴后轴承(209)中,所述一二挡同步器(210)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输出轴(200)上位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201)与所述二挡主动齿轮(202)之间的位置,所述输出齿轮(207)与所述差速器总成(4)的齿圈(41)啮合;
所述倒挡轴总成(3)包括倒挡轴(300)、倒挡输入齿轮(301)、倒挡输出齿轮(302)、倒挡同步器(303)、倒挡轴前轴承(304)及倒挡轴后轴承(305),所述倒档输入齿轮(301)空套在所述倒档轴(300)上,所述倒档输出齿轮(301)与所述倒档轴(300)固定连接,所述倒挡输入齿轮(301)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201)啮合,所述倒挡输出齿轮(302)与所述差速器总成(4)的齿圈(41)啮合,所述倒挡轴前轴承(304)及倒挡轴后轴承(305)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倒挡轴(300)的两端分别过盈压装在所述倒挡轴前轴承(304)及倒挡轴后轴承(305)中,所述倒挡同步器(303)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倒挡轴(300)上位于所述倒挡输入齿轮(301)与所述倒挡轴后轴承(305)之间的位置;
所述操纵机构(7)包括换挡轴(700)、配重块(701)、选挡摇臂、换挡摇臂(702)、第一前进挡拨叉轴(703)、第二前进挡拨叉轴(704)、倒挡拨叉轴(705)、一二挡拨叉(706)、三四挡拨叉(707)、五六挡拨叉(708)及倒挡拨叉(709),所述一二挡拨叉(706)空套在所述第一前进挡拨叉轴(703)上,所述三四挡拨叉(707)固定在所述第一前进挡拨叉轴(703)上,所述五六挡拨叉(708)固定在所述第二前进挡拨叉轴(704)上,所述倒挡拨叉(709)固定在所述倒挡拨叉轴(705)上,所述一二挡拨叉(706)、三四挡拨叉(707)、五六挡拨叉(708)及倒挡拨叉(709)分别用于推动所述一二挡同步器(210)、三四挡同步器(109)、五六挡同步器(110)及倒挡同步器(303),所述配重块(701)固定连接在所述换挡轴(700)的一端,所述选挡摇臂及换挡摇臂(702)均连接至所述配重块(701),所述选挡摇臂用于带动所述配重块(701)的移动,所述换挡摇臂(702)用于带动所述配重块(701)的转动,所述换挡轴(700)用于在所述配重块(701)的带动下推动所选挡位对应的换挡拨叉,以使得所选挡位对应的换挡拨叉推动所选挡位对应的同步器移动至与所选挡位的主动齿轮或从动齿轮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变速器壳体(6)及连接在所述变速器壳体(6)的开口端的离合器壳体(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前轴承(107)及输入轴后轴承(108)分别固定在所述离合器壳体(5)及变速器壳体(6)上;所述输出轴前轴承(208)及输出轴后轴承(209)分别固定在所述离合器壳体(5)及变速器壳体(6)上;所述倒挡轴前轴承(304)及倒挡轴后轴承(305)分别固定在所述离合器壳体(5)及变速器壳体(6)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进挡拨叉轴(703)的前端与所述离合器壳体(5)的距离等于所述三四挡同步器(109)由初始位置向前移动至与所述三挡主动齿轮(103)结合的行程,所述第一前进挡拨叉轴(703)的后端与所述变速器壳体(6)的距离等于所述三四挡同步器(109)由初始位置向后移动至与所述四挡主动齿轮(104)结合的行程。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进挡拨叉轴(704)的前端与所述离合器壳体(5)的距离等于所述五六挡同步器(110)由初始位置向前移动至与所述五挡主动齿轮(105)结合的行程,所述第二前进挡拨叉轴(704)的后端与所述变速器壳体(6)的距离等于所述五六挡同步器(110)由初始位置向后移动至与所述六挡主动齿轮(106)结合的行程。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挡拨叉轴(705)的前端与所述离合器壳体(5)的距离等于所述倒挡同步器(303)由初始位置向前移动至与所述倒挡输入齿轮(301)结合的行程,所述倒档拨叉轴(705)的后端与所述变速器壳体(6)的距离1.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进挡拨叉轴(703)、第二前进挡拨叉轴(704)及倒挡拨叉轴(705)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三四挡选挡板(710)、五六挡选挡板(711)及倒挡选挡板(712),所述一二挡拨叉(706)固定连接有一二挡选挡板(713),所述一二挡选挡板(713)、三四挡选挡板(710)、五六挡选挡板(711)及倒挡选挡板(712)上分别形成有一二挡选挡槽(7131)、三四挡选挡槽(7101)、五六挡选挡槽(7111)及倒挡选挡槽(7121),所述一二挡选挡槽(7131)、三四挡选挡槽(7101)、五六挡选挡槽(7111)及倒挡选挡槽(7121)在车辆处于空挡状态时呈一直线且相互连通,所述换挡轴(700)上设置有能够在所述一二挡选挡槽(7131)、三四挡选挡槽(7101)、五六挡选挡槽(7111)及倒挡选挡槽(7121)中来回移动的换挡拨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挡拨叉轴(705)上固定连接有倒挡支架(8),所述倒挡支架(8)上形成有缺口(81),所述缺口(81)与所述第一前进挡拨叉轴(703)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挡输入齿轮(301)和倒挡输出齿轮(302)均为斜齿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变速器。
CN201410258906.3A 2014-06-11 2014-06-11 变速器及车辆 Active CN1052760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8906.3A CN105276099B (zh) 2014-06-11 2014-06-11 变速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8906.3A CN105276099B (zh) 2014-06-11 2014-06-11 变速器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6099A true CN105276099A (zh) 2016-01-27
CN105276099B CN105276099B (zh) 2018-06-05

Family

ID=55145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8906.3A Active CN105276099B (zh) 2014-06-11 2014-06-11 变速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7609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9995A (zh) * 2017-11-29 2018-05-04 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变速器操纵机构及使用该变速器操纵机构的变速器总成
CN108278364A (zh) * 2018-03-29 2018-07-13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手动变速箱的多挡拨叉机构
CN108916325A (zh) * 2018-08-15 2018-11-30 山东蒙沃变速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低噪音微型商用车变速器
CN108953511A (zh) * 2018-08-16 2018-12-07 安徽星瑞齿轮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变速器
CN113803422A (zh) * 2021-10-12 2021-12-17 石幸运 带负荷先进挡后脱挡的双轴多级无空挡变速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2960B1 (en) * 1998-08-20 2003-09-02 Zf Friedrichshafen Ag Transmission with non-coaxial output
CN1687614A (zh) * 2004-06-05 2005-10-26 付宪生 变型定轴式六档液力自动变速器
CN101915287A (zh) * 2009-12-09 2010-12-15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两轴六速机械式变速器
CN102777595A (zh) * 2012-08-20 2012-11-14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同步器变速器用选换挡机构总成
CN202646553U (zh) * 2012-06-21 2013-01-02 海马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六速手动变速器
CN204083088U (zh) * 2014-06-11 2015-01-0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器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2960B1 (en) * 1998-08-20 2003-09-02 Zf Friedrichshafen Ag Transmission with non-coaxial output
CN1687614A (zh) * 2004-06-05 2005-10-26 付宪生 变型定轴式六档液力自动变速器
CN101915287A (zh) * 2009-12-09 2010-12-15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两轴六速机械式变速器
CN202646553U (zh) * 2012-06-21 2013-01-02 海马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六速手动变速器
CN102777595A (zh) * 2012-08-20 2012-11-14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同步器变速器用选换挡机构总成
CN204083088U (zh) * 2014-06-11 2015-01-0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器及车辆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9995A (zh) * 2017-11-29 2018-05-04 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变速器操纵机构及使用该变速器操纵机构的变速器总成
CN108278364A (zh) * 2018-03-29 2018-07-13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手动变速箱的多挡拨叉机构
CN108916325A (zh) * 2018-08-15 2018-11-30 山东蒙沃变速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低噪音微型商用车变速器
CN108953511A (zh) * 2018-08-16 2018-12-07 安徽星瑞齿轮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变速器
CN113803422A (zh) * 2021-10-12 2021-12-17 石幸运 带负荷先进挡后脱挡的双轴多级无空挡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6099B (zh) 2018-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76099A (zh) 变速器及车辆
JP2006214587A (ja) ダブルクラッチ型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KR20130114816A (ko) 자동화 수동 변속기
RU2723436C2 (ru) Коробка передач с двойным сцеплением для автомобилей
CN204083088U (zh) 变速器及车辆
CN203162008U (zh) 用于中、轻型载货车的六挡变速器总成
CN204610808U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的新型选换挡集成机构
US2886982A (en) Auxiliary transmissions
CN204025556U (zh) 十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US3354738A (en) Multiple speed ratio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KR101390338B1 (ko) 듀얼클러치 변속장치
KR20140064381A (ko) 듀얼클러치 변속장치
KR101390339B1 (ko) 듀얼클러치 변속장치
CN102606728B (zh) 一种变速器的选档机构
CN103185110A (zh) 用于交通工具的换挡变速器
CN203670633U (zh) 汽车变速箱的一挡变速传动机构
CN211059306U (zh) 一种用于农用机械的变速机构及微耕机
JP6380347B2 (ja) 変速機の変速操作機構
CN203051639U (zh) 一种拖拉机传动系统
CN207437749U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换档机构
CN100507321C (zh) 换档装置
US3163053A (en)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notably for vehicles
CN205155123U (zh) 一种轮式拖拉机变速箱远程操纵机构
CN203809614U (zh) 直线挂挡式变速器
CN203962985U (zh) 双离合变速器的换挡执行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