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5818A - 压缩机回油装置及压缩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回油装置及压缩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5818A
CN105275818A CN201510705891.5A CN201510705891A CN105275818A CN 105275818 A CN105275818 A CN 105275818A CN 201510705891 A CN201510705891 A CN 201510705891A CN 105275818 A CN105275818 A CN 1052758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ompressor
spool
valve cas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058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75818B (zh
Inventor
李海港
郭求和
曹贞文
胡余生
李小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0589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758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75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5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75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58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机回油装置及压缩机和空调器,所述回油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腔连通,所述回油装置包括阀壳和阀芯,在所述阀壳内形成具有上端开口的空腔,所述阀芯设置在该空腔内,并能够在该空腔内沿该空腔的内壁上下滑动,使得所述阀芯在该空腔内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回油装置处于打开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回油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本申请中,通过在所述高低压腔分隔板上设置回油装置,能够将排气腔内残留的润滑油及时回收,减少润滑油的流失。

Description

压缩机回油装置及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回油装置以及设置有该回油装置的压缩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涡旋压缩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噪声低、机械效率高且运转平稳等特点。压缩机内的油路系统对其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普通低压腔涡旋压缩机的上盖组件与高低压腔分隔板所形成的高压排气腔通常不设置回油装置,导致残留在排气腔中的润滑油不能被循环利用。
在普通的涡旋压缩机中,含有一定油量的冷媒经动静盘压缩后,从密封盖和高低压腔分隔板形成的密封通道进入上盖组件与高低压腔分隔板所形成的高压排气腔中,然后由上盖组件的排气管排出。同时,由于冷媒充满整个排气腔,冷媒中的润滑油粘附在上盖和分隔板壁上,最终一定量的冷冻油会残留在排气腔内,随着时间的积累,高低压腔分隔板上的冷冻油会越来越多,导致压缩机内参与润滑的油量减少,而影响压缩机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回收润滑油的压缩机回油装置以及设置有回油装置的压缩机和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压缩机回油装置,所述回油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腔连通,所述回油装置包括阀壳和阀芯,在所述阀壳内形成具有上端开口的空腔,所述阀芯设置在该空腔内,并能够在该空腔内沿该空腔的内壁上下滑动,使得所述阀芯在该空腔内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回油装置处于打开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回油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优选地,在所述阀芯的下侧设置有弹性件,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阀芯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能够由所述第二位置滑动到第一位置。
优选地,在所述阀芯的外壁和阀壳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优选地,在所述阀芯的上部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与所述上端开口相对设置;在所述阀壳的侧壁上开设有阀壳漏油孔,在所述盲孔的径向外侧设置有与所述阀壳漏油孔对应的阀芯漏油孔。
优选地,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在竖向上的距离大于所述阀壳漏油孔在竖向上的高度,所述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之间在竖向上的距离大于所述阀芯漏油孔在竖向上的高度。
优选地,在所述阀壳的底壁上设置有阀壳漏油孔,在所述阀壳靠近上端开口的位置设置有油槽,所述油槽设置在阀壳的内壁上并沿周向设置,所述阀芯的高度小于所述油槽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油槽设置的周向角度小于30度。
优选地,在所述阀芯的外壁上设置有第四密封圈,当所述阀芯处于关闭的第二位置时,所述第四密封圈位于所述油槽的最低端的下侧。
优选地,在所述阀芯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凹槽,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形成有漏油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高低压腔分隔板,在所述高低压腔分隔板的上侧形成有排气腔,在所述高低压腔分隔板上设置有压缩机回油装置。
优选地,在所述高低压腔分隔板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回油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
本申请中,通过在所述高低压腔分隔板上设置回油装置,能够将排气腔内残留的润滑油及时回收,减少润滑油的流失;回油装置在压缩机处于工作状态时,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自动关闭,避免压缩后的高压气体泄漏,在压缩机处于停机状态时,在弹性件的弹力的作用下,回油装置自动打开,对排气腔内残留的润滑油实现自动回收,无需其他的阀控制装置,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能够实现对润滑油的及时回收,对压缩机的性能有非常明显的提升。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中的压缩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回油装置之一的结构示意图(回油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图3为本发明中的回油装置之一的结构示意图(回油装置处于打开状态);
图4为本发明中的回油装置之二的结构示意图(回油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图5为本发明中的回油装置之二的结构示意图(回油装置处于打开状态);
图6为图4中的阀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如图1所示,涡旋压缩机包括电机1、上支架2、静涡盘3、动涡盘4、曲轴组件5、高低压腔分隔板6和壳体7。其中,所述电机1、上支架2、静涡盘3、动涡盘4、曲轴组件5和高低压腔分隔板6设置在壳体7内,所述电机1固定在壳体7上,所述电机1通过所述曲轴组件5带动所述动涡盘4运动,动涡盘4和静涡盘3相位角相差180度地对置安装在上支架2上,所述上支架2固定在壳体7上,例如通过焊接等固定方式固定。所述动涡盘4在曲轴组件5的驱动下运动,与静涡盘3啮合形成一系列相互隔离且容积连续变化的月牙形密闭容腔,对气体进行压缩。所述高低压腔分隔板6设置在动涡盘4和静涡盘3的上侧,优选地,在所述高低压腔分隔板6和静涡盘3之间设置有密封盖8,所述密封盖8安装在静涡盘3的上侧,其工作过程中可轴向浮动与高低压腔分隔板6形成密封的排气通道。所述高低压腔分隔板6固定在壳体7上,所述高低压腔分隔板6和壳体7之间形成高压排气腔71。排气管9设置在排气腔71的壳体壁上,用于将压缩后的气体排出压缩机。在壳体7上还设置有吸气管10,用于吸入待压缩的气体。
压缩机运转时,电机1驱动曲轴组件5旋转,曲轴组件5带动动涡盘4运动,动涡盘4围绕曲轴中心以固定的半径做平动运动,从吸气管10进入的制冷剂气体被吸入到由动涡盘4和静涡盘3形成的月牙形吸气腔内,经过压缩后由静涡盘3上的排气孔、由密封盖8和高低压腔分隔板6形成的排气通道进入所述排气腔71内,然后经排气管9排出。
如图1所示,在所述高低压腔分隔板6上设置有回油装置,具体为回油阀61,所述回油阀61在压缩机处于工作状态时处于关闭状态,避免排气腔71中的高压气体泄漏到所述高低压腔分隔板6的下侧;当压缩机处于停机状态时,所述回油阀61处于打开状态,使得沉积在所述高低压腔分隔板6上的润滑油回流到油池内,继续参与压缩机的润滑。优选地,在所述高低压腔分隔板6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回油槽62,所述回油阀61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回油槽62的底面上。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回油阀61的上部形成有外螺纹部610(参见图2、图3),在所述高低压腔分隔板6上形成有螺纹孔,通过所述外螺纹部610和螺纹孔的配合将所述回油阀61固定在所述高低压腔分隔板6上。
实施例一
如图2-3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回油阀61包括阀壳611和阀芯612,在所述阀壳611内形成有具上端开口6111的空腔,所述阀芯612设置在该空腔内,并能够在该空腔内沿该空腔的内壁上下滑动,使得所述阀芯612在该空腔内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回油阀61处于打开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回油阀61处于关闭状态。优选地,在所述阀芯612的下侧设置有弹性件619,所述弹性件619优选为螺旋弹簧,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阀芯612在所述弹性件619的弹力作用下,能够由第二位置滑动到第一位置。
具体地,在所述阀壳611的侧壁上开设有阀壳漏油孔6112,所述阀壳漏油孔6112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当设置有多个时,多个阀壳漏油孔6112优选在阀壳611的周向上均匀分布。在所述阀芯612的上部开设有盲孔6121,所述盲孔6121与所述上端开口6111相对设置。在所述盲孔6121的径向外侧设置有与所述阀壳漏油孔6112对应的阀芯漏油孔6122,所述阀芯漏油孔6122的数量和周向位置与所述阀壳漏油孔6112的数量和周向位置相同,当所述阀芯漏油孔6122和阀壳漏油孔6112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时,所述阀芯漏油孔6122和阀壳漏油孔6112能够连通,使得从所述上端开口6111进入所述空腔内的润滑油能够经所述盲孔6121、阀芯漏油孔6122和阀壳漏油孔6112流出所述回油阀61,回流到油池内。优选地,在所述阀芯612的外壁和阀壳61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密封圈613、第二密封圈614和第三密封圈615。所述第一密封圈613和第二密封圈614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阀壳漏油孔6112在竖向上的高度,所述第二密封圈614和第三密封圈615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阀芯漏油孔6122在竖向上的高度(此处的竖向指的是当所述回油阀61处于图2-3所示的方向放置时的上下方向)。当所述阀壳漏油孔6112、阀芯漏油孔6122为圆孔时,其竖向上的高度就是它们的直径。当所述回油阀处于关闭的第二位置时,第一密封圈613和第二密封圈614位于阀壳漏油孔6112的上下两侧,第二密封圈614和第三密封圈615位于所述阀芯漏油孔6122的上下两侧,为阀壳漏油孔6112和阀芯漏油孔6122提供密封,避免高压气体从阀壳漏油孔6112和阀芯漏油孔6122泄漏。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当压缩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排气腔71内气体压力比位于高低压腔分隔板6下侧的腔体内的气体压力高,在排气腔71内的高压气体作用下,阀芯612将克服弹性件619的弹力向下移动,停留在图2所示的位置,此时所述阀芯漏油孔6122和阀芯漏油孔6122在竖向上错开,阀芯612上的阀芯漏油孔6122处在第二密封圈614和第三密封圈615之间,阀壳611上的阀壳漏油孔6112处在第一密封圈613和第二密封圈614之间,因此在压缩机工作状态下,回油阀61将保持在关闭状态而将不能回油,同时避免压缩后的高压气体泄漏到所述高低压腔分隔板6的下侧,造成能耗损失。当压缩机处于停机状态时,排气腔71内气体压力和位于高低压腔分隔板6下侧的腔体内的气体压力相等,在弹性件619的弹力的作用下,所述阀芯612滑动至如图3所示的位置,阀芯612上的阀芯漏油孔6122与阀壳611上的阀壳漏油孔6112相通,沉积在高低压腔分隔板6上端面的润滑油将经阀壳611的上端开口6111→阀芯612上的盲孔6121→阀芯漏油孔6122→阀壳漏油孔6112流出,回流到油池内继续参与压缩机的润滑。
实施例二
如图4-5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回油阀61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是,也包括阀壳611和阀芯612,在所述阀壳611内形成有上端开口6111的空腔,所述阀芯612设置在该空腔内,并能够在该空腔内沿该空腔的内壁上下滑动,使得所述阀芯612在该空腔内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回油阀61处于打开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回油阀61处于关闭状态。优选地,在所述阀芯612的下侧设置有弹性件619,所述弹性件619优选为螺旋弹簧,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阀芯612在所述弹性件619的弹力作用下,能够由第二位置滑动到第一位置。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所述阀壳611的侧壁上没有开孔,在所述阀壳611的底壁上设置有阀壳漏油孔616,在所述阀壳611靠近上端开口6111的位置设置有油槽617,所述油槽617设置在阀壳611的内壁沿周向设置,优选地,所述油槽617设置的周向角度小于30度。所述阀芯612的高度小于所述油槽617的高度。在所述阀芯61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四密封圈618,当所述阀芯612处于关闭的第二位置时,所述第四密封圈618位于所述油槽617的最低端的下侧,这样,可对所述阀芯612和阀壳611之间进行密封,避免压缩后的高压气体泄漏到高低压腔分隔板6的下侧。当所述阀芯612处于打开的第一位置时,所述阀芯612的下端位于所述油槽617的下端的上侧,使得位于阀芯612上部的润滑油能够经油槽617流到阀壳611的空腔内,进而经所述阀壳漏油孔616回流到油池内。
如图6所示,优选地,在所述阀芯61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凹槽6123,在所述凹槽6123的侧壁上形成有漏油槽6124,当所述阀芯612处于第一位置时,位于所述凹槽6123内的润滑油能够经所述漏油槽6124流入所述油槽617内,进而经所述阀壳漏油孔616回流到油池中。
本实施例中,当压缩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排气腔71内气体压力比位于高低压腔分隔板6下侧的腔体内的气体压力高,在排气腔71内的高压气体作用下,阀芯612将克服弹性件619的弹力向下移动至图4所示的状态,所述第四密封圈618处于油槽617的下侧,如此,回油阀61的回油通道被关闭,将不能回油,同时避免压缩后的高压气体泄漏到所述高低压腔分隔板6的下侧,造成能耗损失。当压缩机处于停机状态时,排气腔71内气体压力和位于高低压腔分隔板6下侧的腔体内的气体压力相等,在弹性件619的弹力的作用下,所述阀芯612滑动至图所示的位置,回油阀61的回油通道打开,沉积在高低压腔分隔板6上面的润滑油将由所述阀壳611的上端开口6111→阀芯612上的凹槽6123→漏油槽6124→阀壳611内的油槽617→阀壳漏油孔616排出。
本申请中,通过在所述高低压腔分隔板6上设置回油阀61,能够将排气腔71内残留的润滑油及时回收,减少润滑油的流失;回油阀61在压缩机处于工作状态时,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自动关闭,避免压缩后的高压气体泄漏,在压缩机处于停机状态时,在弹性件的弹力的作用下,回油阀61自动打开,对排气腔71内残留的润滑油实现自动回收,无需其他的阀控制装置,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能够实现对润滑油的及时回收,对压缩机的性能有非常明显的提升。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2)

1.一种压缩机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腔连通,所述回油装置(61)包括阀壳(611)和阀芯(612),在所述阀壳(611)内形成具有上端开口(6111)的空腔,所述阀芯(612)设置在该空腔内,并能够在该空腔内沿该空腔的内壁上下滑动,使得所述阀芯(612)在该空腔内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回油装置(61)处于打开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回油装置(61)处于关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612)的下侧设置有弹性件(619),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阀芯(612)在所述弹性件(619)的弹力作用下,能够由所述第二位置滑动到第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机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612)的外壁和阀壳(61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612)的上部开设有盲孔(6121),所述盲孔(6121)与所述上端开口(6111)相对设置;在所述阀壳(611)的侧壁上开设有阀壳漏油孔(6112),在所述盲孔(6121)的径向外侧设置有与所述阀壳漏油孔(6112)对应的阀芯漏油孔(61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密封圈(613)、第二密封圈(614)和第三密封圈(615);所述第一密封圈(613)和第二密封圈(614)之间在竖向上的距离大于所述阀壳漏油孔(6112)在竖向上的高度,所述第二密封圈(614)和第三密封圈(615)之间在竖向上的距离大于所述阀芯漏油孔(6122)在竖向上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壳(611)的底壁上设置有阀壳漏油孔(616),在所述阀壳(611)靠近上端开口(6111)的位置设置有油槽(617),所述油槽(617)设置在阀壳(611)的内壁上并沿周向设置,所述阀芯(612)的高度小于所述油槽(617)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617)设置的周向角度小于30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61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四密封圈(618),当所述阀芯(612)处于关闭的第二位置时,所述第四密封圈(618)位于所述油槽(617)的最低端的下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61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凹槽(6123),在所述凹槽(6123)的侧壁上形成有漏油槽(6124)。
10.一种压缩机,包括高低压腔分隔板(6),在所述高低压腔分隔板(6)的上侧形成有排气腔(7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低压腔分隔板(6)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回油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低压腔分隔板(6)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回油槽(62)。
12.一种空调器,包括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压缩机。
CN201510705891.5A 2015-10-26 2015-10-26 压缩机回油装置及压缩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1052758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5891.5A CN105275818B (zh) 2015-10-26 2015-10-26 压缩机回油装置及压缩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5891.5A CN105275818B (zh) 2015-10-26 2015-10-26 压缩机回油装置及压缩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5818A true CN105275818A (zh) 2016-01-27
CN105275818B CN105275818B (zh) 2017-09-29

Family

ID=55145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05891.5A Active CN105275818B (zh) 2015-10-26 2015-10-26 压缩机回油装置及压缩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7581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9159A (zh) * 2017-04-10 2017-07-25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压缩机的回油方法
CN107747830A (zh) * 2017-10-20 2018-03-02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油平衡系统、冷媒循环系统及空调
CN108223382A (zh) * 2018-03-22 2018-06-29 宁波汇峰聚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涡旋压缩机的润滑系统
CN110206775A (zh) * 2019-06-28 2019-09-06 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排气机构
CN110762013A (zh) * 2019-10-14 2020-02-0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回油控制结构、压缩机、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CN113871732A (zh) * 2021-09-28 2021-12-31 泉州市圣能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铅酸蓄电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3380A (ja) * 2001-01-16 2002-07-3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圧縮機の給油構造
JP2003239878A (ja) * 2002-02-14 2003-08-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とその駆動方法
CN2758531Y (zh) * 2005-01-17 2006-02-15 钱永贵 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立式全封闭涡旋式压缩机
CN202348677U (zh) * 2011-11-22 2012-07-25 安徽美芝压缩机有限公司 涡旋压缩机
CN205089626U (zh) * 2015-10-26 2016-03-16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回油装置及压缩机和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3380A (ja) * 2001-01-16 2002-07-3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圧縮機の給油構造
JP2003239878A (ja) * 2002-02-14 2003-08-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とその駆動方法
CN2758531Y (zh) * 2005-01-17 2006-02-15 钱永贵 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立式全封闭涡旋式压缩机
CN202348677U (zh) * 2011-11-22 2012-07-25 安徽美芝压缩机有限公司 涡旋压缩机
CN205089626U (zh) * 2015-10-26 2016-03-16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回油装置及压缩机和空调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9159A (zh) * 2017-04-10 2017-07-25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压缩机的回油方法
CN106979159B (zh) * 2017-04-10 2018-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压缩机的回油方法
CN107747830A (zh) * 2017-10-20 2018-03-02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油平衡系统、冷媒循环系统及空调
CN108223382A (zh) * 2018-03-22 2018-06-29 宁波汇峰聚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涡旋压缩机的润滑系统
CN110206775A (zh) * 2019-06-28 2019-09-06 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排气机构
CN110206775B (zh) * 2019-06-28 2024-03-19 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排气机构
CN110762013A (zh) * 2019-10-14 2020-02-0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回油控制结构、压缩机、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CN110762013B (zh) * 2019-10-14 2022-04-0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回油控制结构、压缩机、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CN113871732A (zh) * 2021-09-28 2021-12-31 泉州市圣能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铅酸蓄电池
CN113871732B (zh) * 2021-09-28 2023-09-22 泉州市圣能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铅酸蓄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5818B (zh) 2017-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75818A (zh) 压缩机回油装置及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03415704B (zh) 涡旋式制冷压缩机
CN103459851B (zh) 涡旋式压缩机
US7381037B2 (en) Apparatus for varying capacity of scroll compressor
CN104061157A (zh) 涡旋压缩机
CN102192154B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03534486A (zh) 涡旋式制冷压缩机
CN103415703A (zh) 涡旋式制冷压缩机
CN109026706A (zh) 涡旋压缩机及使用了该涡旋压缩机的冷冻循环装置
JP6274280B1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102102668A (zh) 回转压缩机
CN106030113B (zh) 具有两个缸的旋转式压缩机
CN103912501A (zh) 单缸旋转式压缩机和双缸旋转式压缩机
CN102003390A (zh) 涡旋压缩机
CN205089626U (zh) 压缩机回油装置及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03906296U (zh) 单缸旋转式压缩机和双缸旋转式压缩机
EP2116726A1 (en) Scroll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7061276A (zh) 旋转压缩机
CN206592288U (zh) 旋转压缩机
CN205908466U (zh) 供油调节装置、压缩机、涡旋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204783668U (zh) 多气缸旋转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CN202835927U (zh) 压缩机系统
CN112444012B (zh) 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制冷系统
CN202220733U (zh) 一种实现润滑油内部循环的涡旋压缩机
CN201902327U (zh) 涡旋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