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5574A - 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及其热管理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及其热管理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5574A
CN105275574A CN201510419767.2A CN201510419767A CN105275574A CN 105275574 A CN105275574 A CN 105275574A CN 201510419767 A CN201510419767 A CN 201510419767A CN 105275574 A CN105275574 A CN 105275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management
management device
mouth
water
thermost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197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75574B (zh
Inventor
史程中
袁爽
沈源
王瑞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Power Tra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Shangzhongxia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Zhejiang Geely Luoyou Engine Co Ltd
Jinan Geely Auto Parts Co Ltd
Hunan Luoyou Engin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Shangzhongxia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Zhejiang Geely Luoyou Engine Co Ltd, Jinan Geely Auto Parts Co Ltd, Hunan Luoyou Engin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1976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755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75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5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75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55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及其热管理控制方法。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包括热管理装置,热管理装置壳体上设有水泵和发电机安装支架,热管理装置壳体内设有电子节温器,电子节温器外设有电子节温器盖板,电子节温器盖板和热管理装置壳体相连。热管理控制方法为:实现缸体进水、缸体出水的策略,可让经过缸体缸盖的高温冷却水再一次经过缸体水套,保持燃烧室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温度水平,实现更好的燃烧,提升燃烧效率,降低排放。本发明节省布局空间,实现高效热管理,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及其热管理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优化汽车冷却系统布局、实现冷却系统高效热管理的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及其热管理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担负着为汽车发动机提供冷却、保证发动机正常可靠工作的重任。在传统发动机中,冷却系统通常是个单一冷却回路的冷却系统,水泵通常布置于缸体前端,节温器布置于缸盖后端,各用水器管路则布置于水泵与节温器之间,管路布置繁杂,附件布局困难,设计受限,加工困难。冷却水由缸体进水口进入,冷却完缸体之后冷却水向上流入缸盖,完成缸盖冷却后再由缸盖后端流出,再流经节温器及各用水器管路流向外循环。上述结构,存在以下缺陷:水泵蜗室设计于缸体上,缸体加工制造成本较高;发电机安装支架布置于缸体缸盖上,空间局促;缸体进水、缸盖出水的冷却系统,发动机的热效率低;增压器、暖风器等用水器的用水管路设计分散,布置杂乱,减低冷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原有汽车冷却系统布局空间受限,发动机热效率低,用水器管路布局杂乱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及其热管理控制方法,将水泵、电子节温器和发电机安装支架集成在一起,优化并节省布局空间,用水器管路的布置简单整齐,实现高效热管理,提高发动机热效率,也降低缸体的制造和加工成本。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发明的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包括热管理装置,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壳体上设有水泵和发电机安装支架,热管理装置壳体内设有电子节温器,电子节温器外设有电子节温器盖板,电子节温器盖板和热管理装置壳体相连。本技术方案将水泵、电子节温器和发电机安装支架集成在一起,优化了布置空间,节省了布局空间,降低缸体的制造和加工成本,提高发动机热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泵的水泵蜗壳设在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壳体的前侧,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壳体的前侧设有第一过渡水口和第二过渡水口,水泵进水口连接汽车冷却水管,水泵出水口和第一过渡水口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壳体的一侧设有缸体出水口和缸体进水口,缸体进水口、缸体出水口分别和汽车发动机缸体相连。将发动机缸体进水口及缸体出水口都设计在热管理装置壳体上,节省了缸盖后端的布局空间,特别是在布局紧凑的小型增压发动机中,解决了附件布局困难的问题。实现缸体进水、缸体出水的策略,可让经过缸体缸盖的高温冷却水再一次经过缸体水套,保持燃烧室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温度水平,实现更好的燃烧,提升燃烧效率,降低排放。
作为优选,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壳体的另一侧设有节温器腔体和小循环过水口、大循环去水口,所述的电子节温器设在节温器腔体内,所述的电子节温器包括节温器主阀和节温器副阀,节温器副阀设在所述的小循环过水口上,所述的电子节温器盖板设有大循环回水管接头和大循环去水管接头,大循环去水管接头和所述的大循环去水口相连,大循环回水管接头连接经大循环后的冷却水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壳体的后侧设有暖风回水口、油冷器回水口和油冷器去水口,油冷器回水口、油冷器去水口分别和汽车油冷器相连,暖风回水口和汽车暖风系统相连。油冷器、暖风器等用水管路集成在热管理装置上,解决了用水管路布置繁杂的问题,也实现了更高效的热管理。
本发明的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的热管理控制方法为:当汽车发动机启动时,所述的电子节温器关闭,汽车冷却水在所述的水泵叶轮的作用下由水泵进水口吸入,流经所述的第一过渡水口和缸体进水口进入缸体对缸体进行冷却,再经过缸体和缸盖最后从所述的缸体出水口流出;由于所述的电子节温器关闭,因此冷却水由所述的小循环过水口流入所述的节温器腔体中,回到水泵进水口前端,完成汽车发动机冷却水小循环;
随着汽车发动机水温的升高,所述的电子节温器根据汽车发动机的实际需求,慢慢打开,此时,由所述的缸体出水口流出的高温水从所述的大循环去水口流出,并流经所述的大循环去水管接头流向散热器,经过冷却的冷却水再流入所述的大循环回水管接头,流经所述的节温器主阀,流入所述的节温器腔体中,流回到所述的水泵进水口前端,完成汽车发动机冷却水大循环。
实现缸体进水、缸体出水的策略,可让经过缸体缸盖的高温冷却水再一次经过缸体水套,保持燃烧室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温度水平,实现更好的燃烧,提升燃烧效率,降低排放。
作为优选,随着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水温的升高及所述的电子节温器不断打开,所述的节温器副阀最终关闭所述的小循环过水口,由所述的缸体出水口流出的高温水完全从所述的大循环去水口流出并流向所述的散热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汽车发动机启动后,经过所述的水泵叶轮的冷却水一部分流经所述的第二过渡水口和所述的油冷器去水口流向汽车油冷器进行机油冷却,再从所述的油冷器回水口流回到循环中;汽车暖风器从所述的缸盖后端取水,最后从所述的暖风回水口流回到水泵进水口前端。在冷启动热机阶段,冷却水的温度高于机油温度,因此此种技术方案可在冷启动阶段用冷却水给机油加热,缩短暖机时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水泵、电子节温器和发电机安装支架集成在一起,优化并节省布局空间,用水器管路的布置简单整齐,实现高效热管理,提高发动机热效率,也降低缸体的制造和加工成本。实现缸体进水、缸体出水的策略,可让经过缸体缸盖的高温冷却水再一次经过缸体水套,保持燃烧室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温度水平,实现更好的燃烧,提升燃烧效率,降低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的一种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的一种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的一种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的一种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中电子节温器的一种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泵带轮,2.水泵盖板安装螺栓,3.水泵盖板,4.水泵轴承,5.水封,6.水泵叶轮,7.发电机安装支架,8.热管理装置壳体,9.节温器盖安装螺栓,10.电子节温器,11.电子节温器盖板,8.1.节温器腔体,8.2.小循环过水口,8.3.大循环去水口,8.4.缸体进水口,8.5.缸体出水口,8.6.水泵蜗壳,8.7.水泵进水口,8.8.第一过渡水口,8.9.第二过渡水口,8.10.暖风回水口,8.11.油冷器回水口,8.12.油冷器去水口,10.1.节温器副阀,10.2.节温器主阀,11.1.大循环回水管接头,11.2.大循环去水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热管理装置,热管理装置壳体8上安装有水泵和发电机安装支架7,水泵包括依次相连的水泵带轮1、水泵盖板3、水泵轴承4、水封5、水泵叶轮6和水泵蜗壳8.6,水泵盖板3和水泵蜗壳8.6通过水泵盖板安装螺栓2相固接,热管理装置壳体8内安装有电子节温器10,即发电机安装支架7、水泵蜗壳8.6及电子节温器10壳体和热管理装置壳体8集成在一起,电子节温器10外盖有电子节温器盖板11,电子节温器盖板11和热管理装置壳体8通过节温器盖安装螺栓9相固接。如图2所示,水泵的水泵蜗壳8.6位于热管理装置壳体8的前侧,热管理装置壳体8的前侧有第一过渡水口8.8和第二过渡水口8.9,水泵进水口8.7连接汽车冷却水管,水泵出水口和第一过渡水口8.8相连。如图3所示,热管理装置壳体8的右侧有节温器腔体8.1和小循环过水口8.2、大循环去水口8.3,电子节温器10位于节温器腔体8.1内,如图6所示,电子节温器10包括节温器主阀10.2和节温器副阀10.1,节温器副阀10.1安装在小循环过水口8.2上,电子节温器盖板11带有大循环回水管接头11.1和大循环去水管接头11.2,大循环去水管接头11.2和大循环去水口8.3相连,大循环回水管接头11.1连接经大循环后的冷却水管。如图4所示,热管理装置壳体8的左侧有缸体出水口8.5和缸体进水口8.4,缸体进水口8.4、缸体出水口8.5分别和汽车发动机缸体相连。如图5所示,热管理装置壳体8的后侧有暖风回水口8.10、油冷器回水口8.11和油冷器去水口8.12,油冷器回水口8.11、油冷器去水口8.12分别和汽车油冷器相连,暖风回水口8.10和汽车暖风系统相连。
上述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的热管理控制方法为:当汽车发动机启动时,电子节温器10关闭,汽车冷却水在水泵叶轮6的作用下由水泵进水口8.7吸入,流经第一过渡水口8.8和缸体进水口8.4进入缸体对缸体进行冷却,再经过缸体和缸盖最后从缸体出水口8.5流出;由于电子节温器10关闭,因此冷却水由小循环过水口8.2流入节温器腔体8.1中,回到水泵进水口8.7前端,完成汽车发动机冷却水小循环;
随着汽车发动机水温的升高,电子节温器10根据汽车发动机的实际需求,慢慢打开,此时,由缸体出水口8.5流出的高温水从大循环去水口8.3流出,并流经大循环去水管接头11.2流向散热器,经过冷却的冷却水再流入大循环回水管接头11.1,流经节温器主阀10.2,流入节温器腔体8.1中,流回到水泵进水口8.7前端,完成汽车发动机冷却水大循环;
随着汽车发动机水温的升高,电子节温器10不断打开,节温器副阀10.1最终关闭小循环过水口8.2,由缸体出水口8.5流出的高温水完全从大循环去水口8.3流出并流向散热器;
汽车发动机启动后,经过水泵叶轮6的冷却水一部分流经第二过渡水口8.9和油冷器去水口8.12流向汽车油冷器进行机油冷却,再从油冷器回水口8.11流回到循环中;汽车暖风器从缸盖后端取水,最后从暖风回水口8.10流回到水泵进水口8.7前端。在冷启动热机阶段,冷却水的温度高于机油温度,因此此种技术方案可在冷启动阶段用冷却水给机油加热,缩短暖机时间。
本发明将发电机安装支架、水泵蜗壳及节温器壳体和热管理装置壳体集成在一起,优化了冷却系统布局,同时为附件系统的布置节省了空间,解决了冷却系统及附件系统布置受限的问题;油冷器、暖风器等用水管路集成于热管理装置上,解决了用水管路布置繁杂的问题,也实现了更高效的热管理;实现缸体进水、缸体出水的策略,可让经过缸体缸盖的高温冷却水再一次经过缸体水套,保持燃烧室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温度水平,实现更好的燃烧,提升燃烧效率,降低排放。

Claims (8)

1.一种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管理装置,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壳体(8)上设有水泵和发电机安装支架(7),热管理装置壳体(8)内设有电子节温器(10),电子节温器(10)外设有电子节温器盖板(11),电子节温器盖板(11)和热管理装置壳体(8)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泵的水泵蜗壳(8.6)设在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壳体(8)的前侧,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壳体(8)的前侧设有第一过渡水口(8.8)和第二过渡水口(8.9),水泵进水口(8.7)连接汽车冷却水管,水泵出水口和第一过渡水口(8.8)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壳体(8)的一侧设有缸体出水口(8.5)和缸体进水口(8.4),缸体进水口(8.4)、缸体出水口(8.5)分别和汽车发动机缸体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壳体(8)的另一侧设有节温器腔体(8.1)和小循环过水口(8.2)、大循环去水口(8.3),所述的电子节温器(10)设在节温器腔体(8.1)内,所述的电子节温器(10)包括节温器主阀(10.2)和节温器副阀(10.1),节温器副阀(10.1)设在所述的小循环过水口(8.2)上,所述的电子节温器盖板(11)设有大循环回水管接头(11.1)和大循环去水管接头(11.2),大循环去水管接头(11.2)和所述的大循环去水口(8.3)相连,大循环回水管接头(11.1)连接经大循环后的冷却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壳体(8)的后侧设有暖风回水口(8.10)、油冷器回水口(8.11)和油冷器去水口(8.12),油冷器回水口(8.11)、油冷器去水口(8.12)分别和汽车油冷器相连,暖风回水口(8.10)和汽车暖风系统相连。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的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汽车发动机启动时,所述的电子节温器(10)关闭,汽车冷却水在所述的水泵叶轮(6)的作用下由水泵进水口(8.7)吸入,流经所述的第一过渡水口(8.8)和缸体进水口(8.4)进入缸体对缸体进行冷却,再经过缸体和缸盖最后从所述的缸体出水口(8.5)流出;由于所述的电子节温器(10)关闭,因此冷却水由所述的小循环过水口(8.2)流入所述的节温器腔体(8.1)中,回到水泵进水口(8.7)前端,完成汽车发动机冷却水小循环;
随着汽车发动机水温的升高,所述的电子节温器(10)根据汽车发动机的实际需求,慢慢打开,此时,由所述的缸体出水口(8.5)流出的高温水从所述的大循环去水口(8.3)流出,并流经所述的大循环去水管接头(11.2)流向散热器,经过冷却的冷却水再流入所述的大循环回水管接头(11.1),流经所述的节温器主阀(10.2),流入所述的节温器腔体(8.1)中,流回到所述的水泵进水口(8.7)前端,完成汽车发动机冷却水大循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的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随着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水温的升高及所述的电子节温器(10)不断打开,所述的节温器副阀(10.1)最终关闭所述的小循环过水口(8.2),由所述的缸体出水口(8.5)流出的高温水完全从所述的大循环去水口(8.3)流出并流向所述的散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的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发动机启动后,经过所述的水泵叶轮(6)的冷却水一部分流经所述的第二过渡水口(8.9)和所述的油冷器去水口(8.12)流向汽车油冷器进行机油冷却,再从所述的油冷器回水口(8.11)流回到循环中;汽车暖风器从所述的缸盖后端取水,最后从所述的暖风回水口(8.10)流回到水泵进水口(8.7)前端。
CN201510419767.2A 2015-07-16 2015-07-16 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的热管理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2755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19767.2A CN105275574B (zh) 2015-07-16 2015-07-16 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的热管理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19767.2A CN105275574B (zh) 2015-07-16 2015-07-16 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的热管理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5574A true CN105275574A (zh) 2016-01-27
CN105275574B CN105275574B (zh) 2018-02-02

Family

ID=55145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19767.2A Active CN105275574B (zh) 2015-07-16 2015-07-16 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的热管理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7557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9624A (zh) * 2019-10-25 2021-04-27 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0338A (zh) * 2020-04-28 2020-08-11 苏州玲珑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热管理模块及汽车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6343Y (zh) * 2006-02-11 2007-03-0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水大、小循环的控制装置
CN101545396A (zh) * 2009-05-07 2009-09-30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小循环结构
CN101629510A (zh) * 2009-08-05 2010-01-2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调温器座与机油滤清器座集成模块
CN203296907U (zh) * 2013-04-18 2013-11-20 内蒙古欧意德发动机有限公司 集成节温系统
CN203925726U (zh) * 2014-06-16 2014-11-0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温器阀座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6343Y (zh) * 2006-02-11 2007-03-0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水大、小循环的控制装置
CN101545396A (zh) * 2009-05-07 2009-09-30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小循环结构
CN101629510A (zh) * 2009-08-05 2010-01-2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调温器座与机油滤清器座集成模块
CN203296907U (zh) * 2013-04-18 2013-11-20 内蒙古欧意德发动机有限公司 集成节温系统
CN203925726U (zh) * 2014-06-16 2014-11-0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温器阀座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9624A (zh) * 2019-10-25 2021-04-27 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5574B (zh) 2018-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8613B (zh) 发动机双回路冷却系统
CN101368504B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1889136B (zh) 内燃机
CN103352752B (zh) 具有分流冷却功能的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及相应的车辆
CN105298614B (zh) 集成水泵及具有集成水泵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和冷却方法
CN108049956B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1655027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CN102486114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5134360B (zh) 一种多循环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8343500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2042069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5351070B (zh) 一种采用电控辅助水泵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5201625B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5201626B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5134359B (zh) 一种采用延迟循环流路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2832753U (zh) 一种用于整车冷却系统的双芯节温器
CN106499494B (zh) 汽车发动机零流量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48915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5257384B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2400762A (zh) 组合式发动机散热器
CN206625927U (zh)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N105275574A (zh) 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及其热管理控制方法
CN107255046B (zh) 用于增压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5257386B (zh) 一种采用延迟循环流路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5351071B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11

Address after: 315800 Zhejiang city of Ningbo province Beilun xinqie street Mt. Hengshan Road No. 1528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Geely Luoyou Engine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336 Binhai New Area, Hangzhou Bay, Zhejiang, No. two, No. 818 Road, No.

Applicant before: Ningbo lucky Luo You engine component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Geely Luoyou Engine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nan Geely Auto Parts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Hunan Luoyou Engine Parts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Ningbo Shangzhongxia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5800 No. 1528 Hengshan Road, Xintao Street, Beilun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Power Assembl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800 No. 1528 Hengshan Road, Xintao Street, Beilun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Luoyou Engin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