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65299B - 栽培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栽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65299B
CN105265299B CN201510346104.2A CN201510346104A CN105265299B CN 105265299 B CN105265299 B CN 105265299B CN 201510346104 A CN201510346104 A CN 201510346104A CN 105265299 B CN105265299 B CN 1052652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r
plant
track
deck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461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65299A (zh
Inventor
梶原慎介
松尾吉晃
田中崇喜
水品晃彦
古川直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skawa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skawa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skawa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Yaskawa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65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5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65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5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01G31/02Special apparatu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栽培装置,实现栽培面积的效率化。栽培植物的栽培装置(1)具有:搬运轨道(R),其支撑保持栽培对象植物的植物保持卡座(100),且支撑成多个植物保持卡座(100)能够排成一列地进行搬运;以及间隔件插入部(9),其向在搬运轨道(R)的第1规定位置(P1)处相邻的2个植物保持卡座(100)之间插入间隔件(141),搬运轨道(R)使得从供给植物保持卡座(100)的始端起到取出植物保持卡座(100)的终端为止的路径顺序对应于栽培工序的进行,间隔件插入部(9)具有:间隔件用轨道(11),其搬运从外部供给的间隔件(141);以及第1合并部(12),其使间隔件用轨道(11)合并于搬运轨道(R)的第1规定位置(P1)。

Description

栽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提出了借助使用自然光(太阳光)或人工光(例如荧光灯或LED等的发出光)的水耕栽培来栽培食用植物的水耕栽培装置。关于该水耕栽培装置,为了实现栽培面积的效率化,采取了如下结构:将播种单元从中央部的播种单元供给区域旋转输送至外周部的收获区域,并且借助送出机构使其逐渐向外周方向移动,从而增大播种单元间的相离距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076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外周部的收获区域,周方向上的播种单元间的相离间隔被增大至必要程度以上,因而未实现最佳的栽培面积的效率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栽培面积的效率化的栽培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栽培植物的栽培装置,其具有:搬运轨道,其支撑保持栽培对象植物的植物保持卡座,且支撑成多个植物保持卡座能够排成一列地进行搬运;以及间隔件插入部,其向在所述搬运轨道的第1规定位置处相邻的2个所述植物保持卡座之间插入间隔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栽培面积的效率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立体表现实施方式的栽培装置的外观整体的图。
图2是以从前方观察的正面表现栽培装置的整体外观的图。
图3是以从左方观察的侧面表现栽培装置的整体外观的图。
图4是以从上方观察的俯视面表现栽培装置的整体外观的图。
图5是表现以图2、图3中的箭头V-V截面观察的俯视截面的图。
图6是表现以图2、图3中的箭头VI-VI截面观察的俯视截面的图。
图7是立体表现植物保持卡座的外观整体的图。
图8是表现植物保持卡座的轴向侧剖面的图。
图9是表现基质内的种子发芽的状态下的植物保持卡座的轴向侧剖面的图。
图10是表现植物成长的状态下的植物保持卡座的轴向侧剖面的图。
图11是立体表现实施方式的栽培装置具有的搬运轨道的周围的具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说明在搬运轨道上执行的定植工序的图。
图13是表现间隔件插入部的具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现执行第2次定植工序的间隔件插入部的具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现在1次定植工序中插入2个间隔件的情况下的间隔件插入部的具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现线统合部的具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现以接近配置的方式设置线统合部和间隔件插入部的情况下的具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现将间隔件插入部的所有门形成为一体的情况下的具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现仅在搬运轨道的搬运方向上部分划分出的规定范围内配置光源的情况下的具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标号说明
1:栽培装置,5A~5H:第1~8支撑板,6:直线轨道部,7:折返轨道部,8:线统合部,9:间隔件插入部,11:间隔件用轨道,12:第1合并部,13:上游侧搬运门,14:下游侧搬运门,15:上游侧间隔件用门,16:下游侧间隔件用门,18:光传感器(检测部),19:门控制部,21:上游侧合并用门,22:下游侧合并用门,23:第2合并部,31:箱体(营养液存留部),32:荧光灯(光源),41:一体型门,51:LED(光源),100:植物保持卡座,101:保持器,102:基质,121:筒部,122:第1凸缘部,123:第2凸缘部,131:种子,132:根,133:叶,141:间隔件,L:光,W:有机营养液,P1:第1规定位置,P2:第2规定位置,R:搬运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一个实施方式。另外,在各图中标记的“前方”、“后方”、“左方”、“右方”、“上方”、“下方”的方向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分别对应于描述为“前方(前)”、“后方(后)”、“左方(左)”、“右方(右)”、“上方(上)”、“下方(下)”的方向。此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栽培装置等的结构,适当使用上下左右等方向,然而这并非用于限定栽培装置等各结构的位置关系。
<栽培装置的概要结构>
图1立体表现本实施方式的栽培装置的整体外观,图2以从前方观察的正面表现栽培装置的整体外观,图3以从左方观察的侧面表现栽培装置的整体外观,图4以从上方观察的俯视面表现栽培装置的整体外观,图5表现以图2、图3中的箭头V-V截面观察的俯视截面,图6表现以图2、图3中的箭头VI-VI截面观察的水平截面。在这些图1~图6中,本实施方式的栽培装置1具有基板部2、6根支柱部3、顶板部4、8个支撑板5A~5H、直线轨道部6、折返轨道部7、线统合部8、间隔件插入部9以及捕集部10。另外,在这些图1~图6中,仅仅是主要示出了用于说明包括各支撑板5A~5H和各搬运轨道在内的上述各部位的配置关系的概要结构,关于其他的该栽培装置1具有的详细部位的结构将在后面进行图示和说明。
在基板部2上,彼此同为矩形形状的顶板部4和8个支撑板5A~5H以适当间隔在上下方向重叠地层叠配置,它们的周围被6根支柱部3支撑。顶板部4位于最上方的位置,然后朝下方依次配置有第1~8支撑板5A、5B、5C、5D、5E、5F、5G、5H。在第1~4支撑板5A~5D的上表面,在各支撑板5A~5D的宽度方向(图中的前后方向)上并排设置有长度遍及各支撑板5A~5D的长度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整体的6根直线轨道部6。
在第1支撑板5A与第2支撑板5B的各自的右端之间,并排设置有6个折返轨道部7。这些折返轨道部7分别从各支撑板5A、5B的右端向侧方突出,并进一步折返180°,从而将对应于上下方向的组合的2个直线轨道部6的右端彼此连接。同样地,在第2支撑板5B与第3支撑板5C的各自的左端之间、以及在第3支撑板5C与第4支撑板5D的各自的右端之间,也分别并排设有6个折返轨道部7。
而且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第4支撑板5D与第5支撑板5E的各自的左端之间并排设有3个折返轨道部7,在这3个折返轨道部7上分别设有线统合部8和间隔件插入部9。线统合部8是合并相邻2个直线轨道部6的部位,并且是在第2规定位置P2进行合并(参照图5),第2规定位置P2为上述3个折返轨道部7的中途位置。另外,间隔件插入部9具有从第4支撑板5D和第5支撑板5E各自的左端突出的间隔件用轨道11,在上述3个折返轨道部7上的比上述第2规定位置P2靠下游侧的第1规定位置P1处合并间隔件用轨道11(参照图6)。此外,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折返轨道部7弯曲合并于直线的间隔件用轨道11,但此外还可以将折返轨道部7与直线轨道部6直线连接,使间隔件用轨道11弯曲合并于折返轨道部7和直线轨道部6(省略图示)。
而且,通过借助于上述线统合部8的合并而汇总的3根直线轨道部6分别并列设置于第5~8支撑板5E~5H的上表面,在第5支撑板5E与第6支撑板5F的右端之间、第6支撑板5F与第7支撑板5G的左端之间和第7支撑板5G与第8支撑板5H的右端之间分别并列设置有3个折返轨道部7。
在以上的结构中,在从第1支撑板5A到第8支撑板5H之间由对应的直线轨道部6与折返轨道部7一连串连结的整体构成搬运轨道R。该搬运轨道R以第1支撑板5A的左方侧的端部作为始端,并以第8支撑板5H的左方侧的端部作为终端,在第1~4支撑板5A~5D上相邻的2根搬运轨道R借助于第4支撑板5D与第5支撑板5E之间的折返轨道部7中的线统合部8而汇总为1根。在本实施方式的栽培装置1中,并列设置了3套这种结构。
捕集部10是捕集从各套搬运轨道R的终端排出的后述植物保持卡座和间隔件的部位,且配置于各套搬运轨道R的终端位置、即第8支撑板5H的左端下方。
上述结构的栽培装置1在各系统的搬运轨道R上,排成一列地支撑多个植物保持卡座并进行搬运,该植物保持卡座在从始端起装填到在终端排出为止期间内保持栽培对象植物。另外,第1~8支撑板5A~5H分别以使搬运轨道R的下游侧低于上游侧的方式倾斜。
<植物保持卡座的结构例>
接着,说明用于本实施方式的栽培装置1的植物保持卡座的结构的一例。另外,在以下说明的例子中,作为栽培对象的植物而设想的是所谓的带叶蔬菜,然而不限于此。
图7立体表现植物保持卡座的整体外观,图8表现轴向侧剖面。在这些图7、图8中,本实施方式的植物保持卡座100具有保持器101和基质102。
保持器101具有:两端开口的具有内径的筒部121;与筒部121一体地设于该筒部121的轴向一侧(图中的上侧)的端部上的第1凸缘部122;以及与筒部121一体地设于该筒部121的轴向另一侧(图中的下侧)的端部上的第2凸缘部123。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筒部121形成为圆筒形状,其内径的轴向长度和直径尺寸根据栽培对象植物的种类进行设定。
基质102由含有水分的凝胶材料构成,并填充于上述保持器101的筒部121的内径。这里,凝胶指的是胶态粒子形成一定组织的连结,处于无法自由移动的状态的材料,设想的是具有适度弹性和粘性的结构,然而不限于此。
这里,作为基于一般水耕栽培的植物的栽培工序,按照播种→育苗→定植→收获的顺序来进行。播种工序是将栽培对象植物的种子种植于基质102的内部的工序。育苗工序是由基质102内的种子发出根和叶的工序。定植工序是在育苗后的成长过程中根据该植物的成长程度以个体单位变更与周围的配置关系的工序。收获工序是从充分成长的植物主要切断并采集出货对象部位(本例中的叶的部分)的工序。本实施方式的栽培装置1具有的搬运轨道R例如使从把植物保持卡座100提供给始端到在终端取出为止的路径顺序对应于上述栽培工序的进行,从而使各植物保持卡座100的植物从种子成长到能够收获的阶段。
首先,在种子的播种工序中,如图所示,从筒部121的一侧的开口部将栽培对象的种子131插入并埋设于基质102的内部。作为该播种工序,既可以在将植物保持卡座100装填于搬运轨道R的始端之前独立进行,也可以在刚刚装填完成后进行。借助该播种工序,如图8所示,由凝胶材料构成的基质102会适当地保持种子131,并且能够借助凝胶材料含有的水分促进种子131的育苗。在该育苗工序中,即使在凝胶材料中未含有有机养分,也能够通过种子131本身具有的养分而实现发芽,这种情况下能够防止多余的有机养分导致的藻类的产生,在卫生方面是优选的。此外,凝胶材料具有适度的粘性,因而既能够维持对于种子131的保持功能,又不易妨碍发芽时的根132和叶133的成长(参照图9)。
而且在发芽后,如图10所示,将根132浸入含有水分的有机营养液W中,并且对叶133照射光L(既可以是太阳光,也可以是LED或荧光灯等的人工光),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植物的成长。通过这样促进植物的成长,根132和叶133分别从筒部121的彼此相反侧的开口部突出地成长,其结果为成为筒部121嵌合于位于植物整体的中央的茎部外周的状态。搬运轨道R支撑固定安装于该位置上的筒部121,从而能够在几乎不会接触根132和叶133这两者的情况下以恰当的重心平衡来保持植物整体。此外,在育苗后根132和叶133扩大为充分大于筒部121的内径的状态下,植物几乎不会从筒部121中脱离。由此,在工厂自动化的栽培装置1中,能够实现简单结构的搬运轨道R对植物单位的稳定保持和搬运。另外,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在筒部121的外周的2个凸缘部122、123之间夹入与其相离距离大致相同的厚度尺寸的板124,从而稳定地保持植物整体。
<搬运轨道的具体结构例>
图11立体表现本实施方式的栽培装置1具有的搬运轨道R的周围的具体结构的一例。在该图11中,设置有形成为大致四方筒形状的中空箱体31、以及配置于该箱体31的上方的作为光L的光源的荧光灯32。在箱体31的上壁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形成有宽度与筒部121的外径大致相同的长槽作为搬运轨道R,在该搬运轨道R中嵌入装填有植物保持卡座100的筒部121外周。此时,上下2个凸缘部122、123相对于作为长槽的搬运轨道R的2个缘部夹住其上表面和下表面。由此,植物稳定地保持于搬运轨道R。而且,在箱体31内部填满有机营养液W(或使其在长度方向流通),对植物的根132提供有机营养液W,并且从上方的荧光灯32照射光L使其照在植物的叶133上,从而促进植物的成长。另外,作为光源的荧光灯32设置于上述的顶板部4和第1~7支撑板5A~5G的下表面(在第8支撑板5H的下方不具有搬运轨道R,因而未设置荧光灯32)。另外,被提供有机营养液W的箱体31的内部相对于各权利要求所述的营养液存留部。
而且,植物保持卡座100能够在保持植物的同时使其整体沿搬运轨道R自由移动。由此,能够使用适当的搬运手段容易地将各植物以个体为单位从上游侧移送至下游侧(参照图中的箭头D),在这中途适当调整相邻2个植物间的相离距离的定植工序变得容易。作为搬运手段具有如下手法等(未特别图示):使搬运轨道R整体以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变低的方式倾斜,从而利用植物和植物保持卡座100的自重,或利用有机营养液W的水流,或利用另行设置于搬运轨道R的适当的机械搬运机构,或使用适当的夹具借助人手仅按入筒部121。而且随着栽培工序的进行,基质102会随着植物的成长而溃散、离散,主要落入有机营养液W中。通过对该有机营养液W进行适当的处理,从而适当地处理基质102。另外,在收获工序中能够在分离根132与叶133之后取出筒部121而再次使用。因此,经过栽培工序,几乎不会从植物保持卡座100产生作为无机固形物的废弃物。
<关于定植工序>
参照图12说明在上述搬运轨道R上执行的定植工序。在播种工序前后的发芽前的状态、以及植物的根132和叶133充分小于保持器101的直径(第1凸缘部122、第2凸缘部123的直径)的初始的育苗工序中,为了实现栽培面积的效率化,能够将在搬运方向上相邻的植物保持卡座100彼此紧密接触地配置(参照图中的右侧)。然而,在随着搬运途中的植物成长,根132和叶133的成长区域变得大于保持器101的直径时,为了避免相邻植物彼此的根132和叶133接触,优选执行扩大植物保持卡座100间的相离距离的定植工序。
然而,在将相离距离扩大至必要程度以上的情况下,栽培面积的使用效率会降低。此外,发芽后的植物的根132和叶133非常脆,为了维持植物的商品价值,也优选不直接接触根132和叶133。另外,根据植物的种类的不同,优选根据根132和叶133的成长区域的扩大,阶段性地进行多次该定植工序。而且在近些年来,通过上述栽培工序如何节省人力成本,而且在不使用机器人等大型设备的情况下抑制制作成本和运营成本并高效地定植植物是重要问题点。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栽培装置1中,将要执行定植工序的搬运轨道R的中途位置作为第1规定位置P1,并具有间隔件插入部9,该间隔件插入部9向在该第1规定位置P1处在搬运方向相邻的2个植物保持卡座100之间插入间隔件。由此,能够在不直接接触植物的根132和叶133的情况下,不依赖于人力而自动地通过简单结构实现扩大植物间的相离距离的定植工序。例如在搬运的初始阶段中,在相邻2个植物间的相离距离相当于1个保持器101时,通过插入1个间隔件141就能够将相离距离扩大至相当于2个保持器101的距离。进一步地,按照植物的生长程度插入1个间隔件141,从而能够将相离距离扩大至相当于3个保持器101的距离。
另外,在上述图1~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栽培装置1中,仅在连接第4支撑板5D与第5支撑板5E之间的折返轨道部7的一处设置有间隔件插入部9,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12所示,根据需要在搬运轨道R的多处设置间隔件插入部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作为插入的间隔件141,使用未保持基质102和植物的空的保持器101。然而,也可以另外制作并使用专用的间隔件(省略图示),通过根据植物成的长适当设定其大小和插入个数,能够实现最佳的栽培面积的效率化。
<间隔件插入部的具体结构例>
接着,图13示出间隔件插入部9的具体结构的一例。在该图13中,间隔件插入部9具有间隔件用轨道11、第1合并部12、上游侧搬运门13、下游侧搬运门14、上游侧间隔件用门15、下游侧间隔件用门16、4个致动器17、光传感器18以及门控制部19。
间隔件用轨道11是搬运从外部供给的间隔件141(本例的空的保持器101)的轨道。
第1合并部12是将间隔件用轨道11合并于搬运轨道R的第1规定位置P1的部分。
下游侧搬运门14在搬运轨道R上配置于比第1规定位置P1靠上游侧的位置,上游侧搬运门13配置于比下游侧搬运门14靠上游侧且相距相当于1个植物保持卡座100的距离的位置上。上游侧搬运门13和下游侧搬运门14分别借助各个致动器17的动作而进行开闭动作,来切换搬运轨道R上的植物保持卡座100的通过和制止。
下游侧间隔件用门16在间隔件用轨道11上配置于比第1规定位置P1靠上游侧的位置,上游侧间隔件用门15配置于比下游侧间隔件用门16靠上游侧且相距相当于1个间隔件141的距离的位置上。上游侧间隔件用门15和下游侧间隔件用门16分别借助各个致动器17的动作而进行开闭动作,来切换间隔件用轨道11上的间隔件141的通过和制止。
光传感器18(检测部)在搬运轨道R上配置于比第1规定位置P1靠下游侧的位置,具有检测植物保持卡座100或间隔件141的通过状态的功能。
门控制部19具有根据上述光传感器18的检测结果对各致动器17输出动作指令信号的功能。
另外,上游侧搬运门13与下游侧搬运门14一起相当于各权利要求所述的搬运门,上游侧间隔件用门15与下游侧搬运门14一起相当于各权利要求所述的间隔件用门。
在以上的结构中,门控制部19对上游侧搬运门13和下游侧搬运门14控制开闭动作,以使得各自的通过状态和制止状态彼此相反。通过进行1个周期的该开闭动作,能够进行仅将从搬运轨道R的上游侧搬运来的1个植物保持卡座100保持于两门13、14之间的动作、以及仅使该被保持的1个植物保持卡座100朝第1规定位置P1通过的动作。
另外,门控制部19对上游侧间隔件用门15和下游侧间隔件用门16也控制开闭动作,以使得各自的通过状态和制止状态彼此相反。通过进行1个周期的该开闭动作,能够进行仅将从间隔件用轨道11的上游侧搬运来的1个间隔件141保持于两门15、16之间的动作、以及仅使该被保持的1个间隔件141朝第1规定位置P1通过的动作。
而且,每当在光传感器18检测到1个植物保持卡座100或1个间隔件141(本例中相当于1个保持器101)的通过时,门控制部19同时进行上游侧搬运门13与下游侧搬运门14的开闭动作的切换(半个周期的开闭动作)以及上游侧间隔件用门15与下游侧间隔件用门16的开闭动作的切换(半个周期的开闭动作)。此外,此时门控制部19控制成:在上游侧搬运门13和下游侧搬运门14的组合与上游侧间隔件用门15和下游侧间隔件用门16的组合之间,各自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通过状态与制止状态的关系彼此相反。由此,能够使1个植物保持卡座100和1个间隔件141交替通过第1规定位置P1的第1合并部12。其结果为,能够进行向在搬运轨道R上相邻的2个植物保持卡座100之间插入1个间隔件141的定植工序。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进行第2次定植工序的间隔件插入部9(在上述图1~6中未图示)中,使上游侧搬运门13和下游侧搬运门14配置于彼此之间相距1个植物保持卡座100和1个间隔件141的合计距离(本例中相当于2个保持器101的距离)的位置上。而且,门控制部19在将下游侧搬运门14切换为通过状态后,在由光传感器18检测到1个植物保持卡座100和1个间隔件141(本例中相当于2个保持器101)的通过时,同时进行4个门13~16的接下来的开闭动作的切换(半个周期的开闭动作)。此后在光传感器18检测到1个间隔件141的通过时,门控制部19同时进行4个门13~16的接下来的开闭动作的切换(半个周期的开闭动作)。由此,能够从在搬运轨道R上相邻的2个植物保持卡座100之间插入了1个间隔件141的状态进行一步进行插入1个间隔件141的定植工序。
另外,当在1次定植工序中插入2个间隔件141的情况下,如图15所示,使上游侧间隔件用门15与下游侧间隔件用门16配置于彼此之间相距2个间隔件141的距离的位置上。而且,门控制部19在将下游侧间隔件用门16切换为通过状态后,在由光传感器18检测到2个间隔件141的通过时,同时进行4个门13~16的接下来的开闭动作的切换(半个周期的开闭动作)。此后,在光传感器18检测到1个植物保持卡座100的通过时,同时进行4个门13~16的接下来的开闭动作的切换(半个周期的开闭动作)。由此,能够进行向在搬运轨道R上相邻的2个植物保持卡座100之间插入2个间隔件141的定植工序。
<线统合部的具体结构例>
此外,对于合并相邻的2个直线轨道部6的线统合部8,可通过图16所示的结构实现。其与上述图13所示的结构大致同等,其中代替间隔件用轨道11而连接有相邻的直线轨道部6,并且在第2规定位置P2的第2合并部23进行合并。此外,代替上游侧间隔件用门15而设置上游侧合并用门21,并且代替下游侧间隔件用门16而设置下游侧合并用门22。在图13等所示的间隔件插入部9中,能够扩大在1个搬运轨道R上在搬运方向上相邻的2个植物之间的相离距离,而在图16所示的线统合部8中,能够在并列设置的多个搬运轨道R之间扩大在该并列设置方向上相邻的2个植物之间的相离距离。
另外,在图1~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栽培装置1中,在并列设置于第4支撑板5D与第5支撑板5E的左端之间的3个折返轨道部7各自的上游侧设置线统合部8,并在下游侧设置间隔件插入部9。在这样以接近配置的方式设置线统合部8和间隔件插入部9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可以与配置于比第1规定位置P1的第1合并部12靠下游侧的位置上的相同的光传感器18同步地控制所有门13~16、21、22的开闭动作。作为此时的同步控制,组合进行在上述的图13、图16中分别说明的同步控制即可。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栽培装置1以应进行定植的搬运轨道R的中途位置作为第1规定位置P1,并且具有向在该第1规定位置P1上在搬运方向相邻的2个植物保持卡座100之间插入间隔件141的间隔件插入部9。由此,能够在不直接接触植物的根132和叶133的情况下,不依赖于人工而自动地且通过简单结构实现扩大植物保持卡座100间的相离距离的定植工序。此外,通过根据植物的成长来适当设定所插入的间隔件141的各自的大小和个数,从而能够实现最佳的栽培面积的效率化。其结果为,能够高功能性地进行水耕栽培中的定植工序。
另外,作为将多个植物保持卡座100支撑为能够以排成一列的方式搬运的搬运轨道R,既可以整体形成为直线状,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在适当位置处折返,还可以在适当位置处屈曲、弯曲。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并排设置于第4支撑板5D与第5支撑板5E的各自左端之间的3个折返轨道部7上分别设置了线统合部8和间隔件插入部9,然而不限于此。此外,还可以在多处位置设置线统合部8或间隔件插入部9,另外还可以将作为它们的设置基准位置的第1规定位置P1和第2规定位置P2设定于直线轨道部6的中途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搬运轨道R的从供给植物保持卡座100的始端到取出植物保持卡座100的终端为止的路径顺序对应于栽培工序的进行。由此,能够仅凭该栽培装置1进行从播种到收获的栽培工序,能够节省植物保持卡座100的移送作业并降低运营成本。另外,还可以根据植物的成长阶段适当变更有机营养液的内容、光L的光量和波长等,这种情况下按照搬运轨道R的路径顺序适当划分并改变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间隔件插入部9具有搬运从外部供给的间隔件141的间隔件用轨道11以及使间隔件用轨道11合并于搬运轨道R的第1规定位置P1的第1合并部12。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结构实现间隔件插入部9,该间隔件插入部9仅通过向间隔件用轨道11供给间隔件141,就能够自动地向相邻的2个植物保持卡座100之间插入间隔件14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间隔件插入部9具有在比第1合并部12靠上游侧的搬运轨道R中切换植物保持卡座100的通过状态和制止状态的上游侧搬运门13和下游侧搬运门14的组合,以及在在比第1合并部12靠上游侧的间隔件用轨道11中切换间隔件141的通过状态和制止状态的上游侧间隔件用门15和下游侧间隔件用门16的组合。由此,能够控制第1合并部12处的植物保持卡座100和间隔件141的通过顺序,向相邻的2个植物保持卡座100之间可靠地插入间隔件14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间隔件插入部9具有光传感器18和门控制部19。光传感器18在第1合并部12(或第2合并部23)的下游侧位置检测植物保持卡座100或间隔件141的通过,从而测知植物保持卡座100或间隔件141到达适于进行各门13~16、21、22的开闭动作的位置的时刻。另外,门控制部19根据光传感器18的检测结果将搬运轨道R上的门13、14和间隔件用轨道11上的门15、16交替切换为通过状态。由此,能够适当控制第1合并部12处的植物保持卡座100和间隔件141各自的通过时刻,即使搬运轨道R上的搬运不稳定,也能够使植物保持卡座100和间隔件141避免碰撞地可靠地进行插入。另外,还可以代替光传感器18而使用其他适当的磁传感器或机械开关,它们只要配置于能够测知植物保持卡座100或间隔件141到达适于进行各门13~16、21、22的开闭动作的位置的时刻的位置上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搬运轨道R上的各门13、14通过1次通过状态的切换而仅使1个(或者包括已插入的间隔件141)植物保持卡座100通过,间隔件用轨道11上的各门15、16通过1次通过状态的切换使规定个数的(1或多个)间隔件141通过。由此,能够在1处的间隔件插入部9向相邻的2个植物保持卡座100之间插入规定数量的间隔件141。另外,关于间隔件用轨道11上的各门15、16,也可以将仅使1个间隔件141通过的动作重复规定次数,从而作为上述的“1次通过状态的切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在搬运轨道R上具有配置成在搬运方向上相距1个植物保持卡座100的距离(或也包括已插入的间隔件141的距离)且以通过状态和制止状态彼此相反的方式动作的上游侧搬运门13和下游侧搬运门14。此外,在间隔件用轨道11上具有配置成在搬运方向上相距规定数量的间隔件141的距离且以通过状态和制止状态彼此相反的方式动作的上游侧间隔件用门15和下游侧间隔件用门16。而且,门控制部19这样进行控制:使得在搬运轨道R上的2个门13、14和间隔件用轨道11上的2个门15、16之间,各自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通过状态和制止状态的关系彼此相反。由此,能够使搬运轨道R上的2个门13、14的1次通过个数为1,使间隔件用轨道11上的2个门15、16的1次通过个数为规定数量,使它们交替地通过第1合并部1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多个搬运轨道R并列设置于与搬运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并且在搬运轨道R的第2规定位置P2上,线统合部8具有合并相邻的搬运轨道R的第2合并部23。由此,能够并列设置多套(多线)搬运轨道R以实现栽培面积的效率化,并且即使在该并列设置方向上,也能够通过线统合部8的第2合并部23实现扩大相邻的植物保持卡座100间的相离距离的定植。另外,作为并列设置多个搬运轨道R的配置,也可以通过采取在各自的始端侧在并列设置方向上接近,而越向终端侧在并列设置方向上相距越远的配置(例如扇形的配置),来在不设置线统合部8的情况下适当地设定并列设置方向上的相离距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搬运轨道R以下游侧低于上游侧的方式倾斜。由此,不必设置特别的搬运机构,就能够利用植物保持卡座100和间隔件141的自重分别自动地进行搬运。为此,可以构成具有适度重量的保持器101,或者通过具有自润滑性的材料构成保持器101或搬运轨道R。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搬运轨道R是以规定长度折返并在上下方向上大致重复的所谓的折返坡度型的配置设置的。由此,能够实现栽培装置1整体的设置面积的效率化。另外,不限于该搬运轨道R的配置,例如还可以通过双螺旋的配置并列配置多个搬运轨道R。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间隔件141使用了未保持植物的植物保持卡座100、即空的保持器101。由此,能够将空的植物保持卡座100转用作间隔件141,从而不需要其他部件的制造和管理。另外,也可以另外制作并使用专用的间隔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准备出适当设定了在搬运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的多种间隔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具有:箱体31,其配置于搬运轨道R的下方侧,存留用于浸泡植物保持卡座100所保持的植物的根132的营养液;以及作为光源的荧光灯32,其配置于搬运轨道R的上方侧,发出照射植物保持卡座100所保持的植物的叶133的光L。由此,能够促进在植物保持卡座100中播种、发芽后的植物的成长。
<变形例>
另外,所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内容,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和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以下,说明这种变形例。
(1)一体构成间隔件插入部的所有门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别通过对应的致动器17使上游侧搬运门13、下游侧搬运门14、上游侧间隔件用门15和下游侧间隔件用门16这4个门分别进行动作,然而不限于此。例如图18所示,可以构成为将4个门统一形成为1个一体型门41,并分别使其在搬运轨道R和间隔件用轨道11的正交方向移动,从而切换通过状态和制止状态。在图示的结构例中,在搬运轨道R和间隔件用轨道11上,分别在正交方向上以相反相位配置2个开口部42和壁部43的组合,两个开口部42和壁部43的组合在搬运方向上以1个保持器101的相离距离配置。而且,在搬运轨道R与间隔件用轨道11之间,以相反相位配置所有的开口部42和壁部43。
由此,能够通过基于1个致动器17的简单结构实现对于1处间隔件插入部9的所有门的统一动作。另外,在图示例中,示出了在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滑动的结构,而除此以外还可以构成为借助分别对应于各轨道R、11的旋转轴同步旋转的旋转型(省略图示)。
(2)划分为日间部和夜间部地配置光源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整个搬运轨道R的范围内(其中不包括折返轨道部7)配置了光源,然而不限于此。例如对应于上述图11的图19所示,也可以在搬运轨道R的搬运方向上仅在部分地划分出的规定范围A内配置作为光源的LED51。
由此,伴随着搬运轨道R上的植物的搬运,仅在配置有LED 51的范围A内如自然光的情况下的日间部般,对植物的叶133照射光L以进行光合成,另外,在未配置LED51的范围B内如夜间部般使植物仅进行呼吸(取入氧并排出二氧化碳)。如上,通过将植物交替重复置于日间和夜间这2种状态,能够更为健康地促进植物的成长。此外,相比在搬运轨道R的全长范围内配置LED 51的情况而言,能够削减LED51的设置数量,因此还能够削减栽培装置1的制造成本和运营成本。
另外,关于日间部的范围A和夜间部的范围B的各自的长度设定,可以按照搬运轨道R上的各处的搬运速度(一直搬运时的搬运速度和间歇搬运时的时间间隔和搬运距离)或栽培对象植物的特性来适当设定。此外,光源除了LED 51以外,还可以通过符合各范围的长度的荧光灯构成。此外,还可以在日间部的范围A与夜间部的范围B之间的边界处设置遮蔽幕,这种情况下能够防止光L的漏出,明确日间部的范围A与夜间部的范围B的划分。此外,还可以将上方的LED51的设置基部构成为轨道并使各LED51能够在搬运方向上自由移动,从而能够任意变更日间部的范围A和夜间部的范围B(以上省略图示)。
此外,除了以上所述内容以外,还可以适当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的手法进行使用。
此外,虽然在此未一一例示,然而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都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并实施。

Claims (6)

1.一种栽培植物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搬运轨道,其支撑保持栽培对象植物的植物保持卡座,且支撑成多个植物保持卡座能够排成一列地进行搬运;以及
间隔件插入部,其向在所述搬运轨道的第1规定位置处相邻的2个所述植物保持卡座之间插入间隔件,
所述植物保持卡座能够在保持植物的同时使所述植物保持卡座和所述植物整体沿所述搬运轨道自由移动,
所述搬运轨道的从供给所述植物保持卡座的始端到取出所述植物保持卡座的终端为止的路径顺序对应于栽培工序的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件插入部具有:
间隔件用轨道,其搬运从外部供给的所述间隔件;以及
第1合并部,其使所述间隔件用轨道合并于所述搬运轨道的所述第1规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件插入部具有搬运门和间隔件用门,所述搬运门在比所述第1合并部靠上游侧的所述搬运轨道中切换所述植物保持卡座的通过状态和制止状态,所述间隔件用门在比所述第1合并部靠上游侧的所述间隔件用轨道中切换所述间隔件的通过状态和制止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件插入部具有:
检测部,其构成为检测所述植物保持卡座在所述搬运轨道上的配置;以及
门控制部,其构成为根据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所述搬运门和所述间隔件用门交替切换为通过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运门通过1次通过状态的切换仅使1个所述植物保持卡座通过,
所述间隔件用门通过1次通过状态的切换使规定数量的所述间隔件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营养液存留部,其配置于所述搬运轨道的下方侧,存留用于浸泡由所述植物保持卡座保持的植物的根的营养液;以及
光源,其在所述搬运轨道的上方侧配置于在搬运方向上部分划分出的规定范围内,所述光源用于发出照射由所述植物保持卡座保持的植物的叶的光。
CN201510346104.2A 2014-06-23 2015-06-19 栽培装置 Active CN1052652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28244A JP6233204B2 (ja) 2014-06-23 2014-06-23 栽培装置
JP2014-128244 2014-06-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5299A CN105265299A (zh) 2016-01-27
CN105265299B true CN105265299B (zh) 2018-07-20

Family

ID=55135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46104.2A Active CN105265299B (zh) 2014-06-23 2015-06-19 栽培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33204B2 (zh)
CN (1) CN1052652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12668B2 (ja) * 2016-06-17 2021-01-13 東洋製罐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水耕栽培システム
FR3056079B1 (fr) * 2016-09-20 2019-06-07 Plant Advanced Technologies Pat Installation et procede de production de plantes en aeroponie / hydroponie
JP6861556B2 (ja) * 2017-03-30 2021-04-21 西松建設株式会社 植物工場内生産ライン
JP6713132B2 (ja) * 2018-01-16 2020-06-24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植物栽培システム及び植物栽培方法
JP6880518B2 (ja) * 2019-07-03 2021-06-02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植物保持具、植物栽培システム
JP7002023B1 (ja) * 2020-11-16 2022-01-20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植物分離装置、植物栽培システム、植物分離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5790A (zh) * 2010-08-31 2011-02-09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可利用自然光源、可拆卸组装的蔬菜栽培装置
CN203136711U (zh) * 2013-03-28 2013-08-21 王雅婧 全自动循环旱地无土立体种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6651A (en) * 1983-01-27 1984-10-16 Geoffrey Drur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growing plants
JPS6338757U (zh) * 1986-09-01 1988-03-12
JPS63279731A (ja) * 1987-05-10 1988-11-16 Central Res Inst Of Electric Power Ind 植物栽培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933271B2 (ja) * 1995-08-10 1999-08-09 タバイ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装置
JP2823846B2 (ja) * 1996-12-18 1998-11-11 財団法人電力中央研究所 植物栽培装置
JP2000106774A (ja) * 1998-10-02 2000-04-18 Kyushu Electric Power Co Inc 収穫装置
JP2004242652A (ja) * 2003-02-12 2004-09-02 Saito Mikio 水耕苗の移植装置
WO2011013892A2 (ko) * 2009-07-30 2011-02-03 화우테크놀러지주식회사 식물공장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5790A (zh) * 2010-08-31 2011-02-09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可利用自然光源、可拆卸组装的蔬菜栽培装置
CN203136711U (zh) * 2013-03-28 2013-08-21 王雅婧 全自动循环旱地无土立体种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07148A (ja) 2016-01-18
CN105265299A (zh) 2016-01-27
JP6233204B2 (ja) 2017-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65299B (zh) 栽培装置
CN110139555B (zh) 用于在室内栽培植物的气候密封气候控制室
ES2895175T3 (es) Dispositivo y método para favorecer el crecimiento de plantas
US9848544B2 (en) Automated hydroponic greenhouse factory
Nguyen et al. Photoautotrophic micropropagation
US20190191639A1 (en) Automated indoor cannabis growing facility and methodology
US2019013306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ydroponic plant growth
WO2017103874A1 (en) Apparatus for growing vegetables, mushrooms, ornamental plants and the like
RU155437U1 (ru) Модуль для выращивания растений на гидропонике
ES2400749T3 (es) Procedimiento para la producción de biomasa y fotobiorreactor para el cultivo de organismos o células fotoautótrofos o mixotróficos
KR101454198B1 (ko) 광원이용률 및 공간활용도가 개선된 식물공장용 조명-식재베드 세트 및 이것이 적용된 컨테이너형 식물공장
CN102395264A (zh) 栽培植物的方法以及漂浮载体
KR101513509B1 (ko) 인삼 수경 재배장치
WO2018037577A1 (ja) 植物工場における植物栽培装置
CN104585009A (zh) 一种烤烟立体育苗装置和育苗方法
KR101311210B1 (ko) 수로부재 이용 식물 수경재배장치 및 식물 수경재배판
EP3670642A1 (en) Microorganism culture system
JP7014996B2 (ja) 植物の栽培施設の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管理方法
Zelenkov et al. Use of innovative space technology in progressive crop production
CN113331044A (zh) 一种园林绿化苗圃的培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7062323B1 (ja) 植物栽培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養液排出装置
Зеленков et al. Use of innovative space technology in progressive crop production
KR20220096163A (ko) 아쿠아포닉스 삼과 재배 장치
EP4304331A1 (de)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aufzucht von pflanzen in einem geschlossenen innenraum
JP2015089353A (ja) 栽培装置及び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