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65023A - 有机el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el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65023A
CN105265023A CN201480032294.4A CN201480032294A CN105265023A CN 105265023 A CN105265023 A CN 105265023A CN 201480032294 A CN201480032294 A CN 201480032294A CN 105265023 A CN105265023 A CN 105265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rganic
light
luminescent layer
electr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22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65023B (zh
Inventor
松海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ntract Society
Original Assignee
Joled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led Inc filed Critical Joled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265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5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650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50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2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10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 H10K2102/101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 H10K2102/103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comprising indium oxides, e.g. ITO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发光效率和显示性能的有机EL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备:各自具有在基体上顺次层叠第一电极层、有机层与第二电极层的层叠构造,并且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2种以上的有机发光元件。有机层包括:设置在所有种类的有机发光元件上共用的共同发光层、以及仅设置在发出特定颜色的光的种类的有机发光元件上的单独发光层。一部分种类的有机发光元件在第一电极层与有机层之间具有透明导电层。

Description

有机EL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利用有机电致发光(EL;ElectroLuminescence)现象发光的有机EL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有机发光元件等自发光元件中,在基板上顺次具有第一电极层、含有发光层的有机层与第二电极层,如果在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施加直流电压,那么在发光层发生空穴与电子的再结合而发光。所产生的光,可以从基板提取,也可以从第二电极层提取。因为在基板上形成有包括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配线的电路,所以通过从位于该基板的另一侧的第二电极层提取光线,能够提高开口率。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第一电极层一般使用高反射的金属电极。另外,相邻像素的第一电极层彼此之间由绝缘膜(堤;Bank)隔离。
在这里,将第一电极层、含有发光层的有机层和第二电极层看作一个微型谐振器,根据想射出的发光颜色进行调整以便成为满足下述公式(1)的结构,由此可以对外提取更多的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2L/λmax+Φ/2π=m……(1)
但是,
L:微型谐振器的谐振单元的光学膜厚
λmax:对外提取的光的波长
Φ:在微型谐振器的谐振单元的两端反射时产生的位相移动
m:常数
关于光学膜厚L,例如可以根据想射出的每种颜色变更有机层的膜厚。这时,从减轻工艺设备的负荷的观点考虑,具有共同功能的层以遍及多个像素且共用的方式形成,对于如发光层那样每种颜色功能不同的层,通过分别对每种颜色进行图案化(Patterning)来调整。作为该图案化的方法,已知对被区划的每个像素通过荫罩(Shadowmask)形成有机层的真空蒸镀法、以及使用喷墨(Inkjet)等印刷技术进行图案化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677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最近,期望有一种能在发挥优异的显示性能的同时,耗电量更小的有机EL显示装置。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既结构简单又具有优异的发光效率和显示性能的有机EL显示装置。
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具备:各自具有在基体上顺次层叠第一电极层、有机层与第二电极层的层叠构造,并且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2种以上的有机发光元件。有机层包括:设置在所有种类的有机发光元件上共用的共同发光层、以及仅设置在发出特定颜色的光的种类的有机发光元件上的单独发光层。一部分种类的有机发光元件在第一电极层与有机层之间具有透明导电层。
在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因为有机层包括共同发光层和单独发光层,所以与只有共同发光层的情况相比,发光效率和色度得到提高。另外,在一部分种类的有机发光元件中,因为通过单独发光层的厚度与透明导电层的厚度来调整光学膜厚,所以能够减小单独发光层的厚度。
根据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在通过发光层的分别涂布确保优异的显示性能的同时,能够通过发光层的薄型化减低耗电量。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主要部结构例的截面图。
[图2]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3]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的一例的图。
[图4]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5]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6]图6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主要部结构例的截面图。
[图7A]图7A是表示图6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截面图。
[图7B]图7B是表示继图7A之后的一个工序的截面图。
[图7C]图7C是表示继图7B之后的一个工序的截面图。
[图7D]图7D是表示继图7C之后的一个工序的截面图。
[图7E]图7E是表示继图7D之后的一个工序的截面图。
[图7F]图7F是表示继图7E之后的一个工序的截面图。
[图8]图8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主要部结构例的截面图。
[图9]图9是表示包括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模块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图10A]图10A是表示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应用例1的外观立体图。
[图10B]图10B是表示应用例1的其他外观立体图。
[图11]图11是表示应用例2的外观立体图。
[图12]图12是表示应用例3的外观立体图。
[图13A]图13A是表示应用例4的从前侧看的外观立体图。
[图13B]图13B是表示应用例4的从后侧看的外观立体图。
[图14]图14是表示应用例5的外观立体图。
[图15]图15是表示应用例6的外观立体图。
[图16A]图16A是表示应用例7的关闭状态的图。
[图16B]图16B是表示应用例7的打开状态的图。
[图17]图17是表示比较例1的显示装置的主要部结构例的截面图。
[图18]图18是表示比较例2的显示装置的主要部结构例的截面图。
[图19A]图19A是表示实施例1和比较例1、2的显示装置的驱动电压与电流密度的关系的第一特性图。
[图19B]图19B是表示实施例1和比较例1、2的显示装置的驱动电压与电流密度的关系的第二特性图。
[图19C]图19C是表示实施例1和比较例1、2的显示装置的驱动电压与电流密度的关系的第三特性图。
[图20]图20是表示图6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21]图21是表示图6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按以下顺序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顶部发光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设置有仅与下部电极层的上面接触的透明层)
2.第二实施方式
(顶部发光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设置有与下部电极层和基体接触的透明层)
3.第三实施方式
(底部发光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
4.应用例
5.实施例
<第一实施方式>
[显示装置1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的主要部结构例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显示装置1的整体结构例的平面图。图1表示图2所示的显示区域110的截面结构。
显示装置1用于有机EL电视机等中。显示装置1如图2所示,包括多个红色有机EL元件10R、绿色有机EL元件10G和蓝色有机EL元件10B(以下统称为有机EL元件10)以矩阵形式配置在作为基体的基板11上的显示区域110。在显示区域110的周边,设置有作为图像显示用的驱动器的信号线驱动电路120和扫描线驱动电路130。
在显示区域110中设置有像素驱动电路140。图3表示像素驱动电路140的一个例子。像素驱动电路140是形成在后面将要说明的下电极层14的下层中的有源型驱动电路。也就是说,该像素驱动电路140包括驱动晶体管Tr1、写入晶体管Tr2、位于这些晶体管Tr1和Tr2之间的电容器(储存电容器)Cs以及位于第一电源线(Vcc)和第二电源线(GND)之间并串联连接至驱动晶体管Tr1的红色有机EL元件10R(或绿色有机EL元件10G、蓝色有机EL元件10B)。驱动晶体管Tr1和写入晶体管Tr2由普通的薄膜晶体管(TFT(ThinFilmTransistor))构成,它们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反交错结构(所谓的底栅型)也可以是交错结构(顶栅型),没有特殊限制。
在像素驱动电路140中,多根信号线120A沿列方向配置,多根扫描线130A沿行方向配置。各信号线120A与各扫描线130A之间的交叉点对应于红色有机EL元件10R、绿色有机EL元件10G和蓝色有机EL元件10B中的任何一个(子像素)。各信号线120A连接至信号线驱动电路120,并从该信号线驱动电路120通过信号线120A将图像信号供给到写入晶体管Tr2的源极。各扫描线130A连接至扫描线驱动电路130,并从该扫描线驱动电路130通过扫描线130A将扫描信号顺次供给到写入晶体管Tr2的栅极。
另外,在显示区域110中,整体上以矩阵形式顺次配置发出红色光的红色有机EL元件10R、发出绿色光的绿色有机EL元件10G与发出蓝色光的蓝色有机EL元件10B。再有,彼此相邻的红色有机EL元件10R、绿色有机EL元件10G和蓝色有机EL元件10B的组合构成一个像素(Pixel)。
如图1所示,红色有机EL元件10R、绿色有机EL元件10G和蓝色有机EL元件10B各自具有以下结构:其中在基板11上,通过像素驱动电路140的驱动晶体管Tr1和平坦化绝缘膜(未图示),顺次层叠有下电极层14、隔壁15、包括后面将要说明的发光层16C(16CR、16CG、16CB)的有机层16以及上电极层17。显示装置1是由有机层16的发光层16C发出的光透过与基板11相反侧的上电极层17并且作为光H向外部发出的、所谓顶部发光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
所有的有机EL元件10被保护层30覆盖。此外,在该保护层30的整个表面上,利用热固性树脂或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等粘合层(未图示)贴合由玻璃等构成的密封基板40。由此,对各有机EL元件进行密封。
基板11是支撑体,其中在它的一个主表面上排列形成有红色有机EL元件10R、绿色有机EL元件10G和蓝色有机EL元件10B。作为基板11,例如使用石英、玻璃、硅、金属箔或者树脂制的膜或片。在这些材料中,石英、玻璃是优选的。在使用由树脂制成的部件的情况下,作为其材料,虽然能够列举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代表的甲基丙烯酸树脂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等聚酯类或者聚碳酸酯树脂等,但是,有必要形成层叠结构和进行表面处理,以降低透水性和透气性。
下电极层14在基板11上对应于红色有机EL元件10R、绿色有机EL元件10G或蓝色有机EL元件10B单独形成。下电极层14例如具有10nm~1000nm的厚度。下电极层14例如由铬(Cr)、金(Au)、铂(Pt)、镍(Ni)、铜(Cu)、钨(W)或银(Ag)等金属元素的单质或其合金形成。在将下电极层14作为阳极使用的情况下,下电极层14优选由高空穴注入性的材料构成。然而,即使伴随有由于表面氧化膜的存在以及功函数小造成的空穴注入势垒问题的铝(Al)合金等材料,通过设置适当的空穴注入层16A,也可以作为下电极层14使用。为了发挥作为反射层的功能,下电极层14优选由反光性优异的Al、Ag等构成,并且具有40%以上的反射率。
例如红色有机EL元件10R和绿色有机EL元件10G的一部分种类的有机发光元件10在下电极层14与有机层16之间具有透明导电层18。透明导电层18与下电极层14和有机层16接触。透明导电层18例如由In-Sn-O(铟锡氧化物)、In-Zn-O(铟锌氧化物)、In-O(铟氧化物)、Zn-O(锌氧化物)、Al-Zn-O(铝锌氧化物)等透明导电材料构成。透明导电层18的厚度例如为5nm~100nm。在此,红色有机EL元件10R的透明导电层18与绿色有机EL元件10G的透明导电层18彼此可以由同种材料构成,并且具有相等的厚度。这是因为能够一次性形成它们,生产率优越。
隔壁15用于确保下电极层14与上电极层17之间的绝缘性,并使发光区域成为期望的形状。另外,在制造过程中,隔壁15也具有在利用喷墨法或喷嘴涂布法等进行涂布时作为隔壁的功能。隔壁15例如具有上层和下层,下层例如由SiO2等无机绝缘材料构成,上层设置于下层之上例如由正型感光性的聚苯并噁唑、正型感光性的聚酰亚胺等感光性树脂构成。在隔壁15中设置有对应于发光区域的开口。
红色有机EL元件10R的有机层16例如具有以下结构:在下电极层14上顺次层叠有空穴注入层16A、空穴输送层16B、红色发光层16CR、中间层16D、蓝色发光层16CB以及电子输送层16E。绿色有机EL元件10G的有机层16例如具有以下结构:在下电极层14上顺次层叠空穴注入层16A、空穴输送层16B、绿色发光层16CG、中间层16D、蓝色发光层16CB以及电子输送层16E。蓝色有机EL元件10B的有机层16例如具有以下结构:在下电极层14上顺次层叠空穴注入层16A、空穴输送层16B、中间层16D、蓝色发光层16CB以及电子输送层16E。在这里,蓝色发光层16CB是设置在所有红色有机EL元件10R、绿色有机EL元件10G和蓝色有机EL元件10B上共用的共同发光层。另一方面,绿色发光层16CG是仅设置在绿色有机EL元件10G上的单独发光层,红色发光层16CR是仅设置在红色有机EL元件10R上的单独发光层。另外,空穴注入层16A、空穴输送层16B、中间层16D以及电子输送层16E均能够作为所有红色有机EL元件10R、绿色有机EL元件10G和蓝色有机EL元件10B共用的共同层。
空穴注入层16A用于提高对各发光层16C(红色发光层16CR、绿色发光层16CG、蓝色发光层16CB)的空穴注入效率。空穴注入层16A的厚度例如优选为5nm~100nm,更优选为8nm~50nm。空穴注入层16A的构成材料可以根据与电极、邻接层的材料的关系适当地选择。例如可以列举聚苯胺、聚噻吩、聚吡咯、聚苯乙炔、聚噻吩乙炔、聚喹啉、聚喹喔啉及其衍生物;在主链或支链中含有芳香族胺结构的聚合物等导电性高分子;金属酞菁(铜酞菁等)以及碳等。
在用于空穴注入层16A的材料为高分子材料的情况下,该高分子材料的重均分子量(Mw)可以为1万~30万,特别地,优选约5000~20万。另外,尽管可以使用重均分子量为约2000~1万的低聚物,但是在空穴注入层16A上形成空穴输送层16B、发光层16C等时,为了确保避免空穴注入层16A的溶解,优选Mw为5000以上。另外,通过使Mw不超过30万,则容易避免该高分子材料的凝胶化。
作为能够用作空穴注入层16A的构成材料的典型导电性高分子材料,例如可以列举聚苯胺、低聚苯胺和聚(3,4-亚乙基二氧基噻吩)(PEDOT)等聚二氧噻吩。除此之外,典型的导电性高分子材料还有世泰科(H.C.Stark)制Nafion(注册商标)、以溶解形态市售的商品名Liquion(注册商标)、日产化学制ELsource(注册商标)或者综研化学制导电性PolymerBellazole(注册商标)等。
空穴输送层16B用于提高对发光层16C的空穴输送效率。作为用于空穴输送层16B的具体材料,例如能够使用汽油、苯乙烯胺、三苯胺、卟啉、苯并菲、氮杂苯并菲、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三唑、咪唑、噁二唑、聚芳基烷、苯二胺、芳胺、噁唑、蒽、芴酮、腙、二苯乙烯或其衍生物;或者聚硅烷类化合物、乙烯基咔唑类化合物、噻吩类化合物或苯胺类化合物等杂环共轭系单体、低聚物或聚合物。
此外作为具体材料,虽然可以列举α-萘基苯基苯二胺、卟啉、金属四苯基卟啉、金属萘酞菁、六氰基氮杂苯并菲、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TCNQ)、7,7,8,8-四氰基-2,3,5,6-四氟对苯醌二甲烷(F4-TCNQ)、四氰基-4,4,4-三(3-甲基苯基苯基氨基)三苯胺、N,N,N’,N’-四(对甲苯基)对苯二胺、N,N,N’,N’-四苯基-4,4’-二氨基联苯、N-苯基咔唑、4-二-对甲苯基氨基二苯乙烯、聚(对苯乙炔)、聚(噻吩乙炔)和聚(2,2’-噻吩基吡咯)等。但是并不限于这些材料。
更优选地,可以列举以下通式(1)~通式(3)表示的低分子材料。由这些一般通式构成的材料可以是单分子状态,也可以是多个连接的低聚物。
[化学式1]
(A1~A3是芳香族烃基、杂环基或其衍生物。)
[化学式2]
(Z是含氮烃基或其衍生物。L1是1~4个二价芳香族环基结合形成的基团或其衍生物,具体地说,是1~4个芳香族环连接而成的二价基团或其衍生物。A4和A5是芳香族烃基或芳香族杂环基或其衍生物,但是A4和A5也可以彼此结合形成环状构造。)
[化学式3]
(L2是2~6个二价芳香族环基结合形成的基团或其衍生物,具体地说,是2~6个芳香族环连接而成的二价基团或其衍生物。A6~A9是芳香族烃基或杂环基、或者1~10个它们的衍生物结合形成的基团。)
通式(1)中的A1~A3虽然可以分别是多个环通过共轭键连接的伸展构造,但是优选总碳原子数不超过30。另外,作为结合在这些芳香族烃基或杂环基上的取代基,可以列举:氢、卤素、羟基、碳原子数不超过2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羰基、碳原子数不超过2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羰酯基、碳原子数不超过2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碳原子数不超过2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碳原子数不超过2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氰基、硝基、或者碳原子数不超过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作为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以下结构式(1-1)~结构式(1-48)等化合物。
[化学式4]
[化学式5]
[化学式6]
作为通式(2)所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以下结构式(2-1)~结构式(2-69)等化合物。再有,这里作为结合于L1的含氮烃基,虽然例如列举了具有咔唑基、吲哚基的化合物,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咪唑基。
[化学式7]
[化学式8]
[化学式9]
[化学式10]
[化学式11]
作为通式(3)所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以下结构式(3-1)~结构式(3-45)等化合物。
[化学式12]
[化学式13]
[化学式14]
[化学式15]
另外,如作为图4所示的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A,也可以是不具有空穴输送层16B的构造。在这种情况下,空穴注入层16A与下电极层14接触,并且与中间层16D、绿色发光层16CG或红色发光层16CR接触。
在红色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中,通过施加电场电子与空穴再结合而发光。红色发光层16CR、绿色发光层16CG的厚度虽然取决于元件的整体结构,但是例如优选为10nm~200nm,更优选为15nm~150nm。红色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由在高分子(发光)材料中添加有低分子材料的混合材料构成。在此,低分子材料是指单体或2~10个该单体结合而成的低聚物,虽然优选具有不超过1万的重均分子量,但是也可以是具有超过上述范围的重均分子量的低分子材料。
红色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例如通过喷墨等涂布法形成。此时,使用以下的有机溶剂中的至少一种溶解高分子材料和低分子材料而形成混合溶液,并且通过使用该混合溶液形成红色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该有机溶剂例如可以列举:甲苯、二甲苯、苯甲醚、环己酮、均三甲苯(1,3,5-三甲基苯)、偏三甲苯(1,2,4-三甲基苯)、二氢苯并呋喃、1,2,3,4-四甲基苯、萘满、环己基苯、1-甲基萘、对甲氧基苯甲醇、二甲基萘、3-甲基联苯、4-甲基联苯、3-异丙基联苯和单异丙基萘等。
作为构成红色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的高分子材料,例如可以列举聚芴系高分子衍生物、聚苯乙炔衍生物、聚苯撑衍生物、聚乙烯基咔唑衍生物和聚噻吩衍生物等发光性高分子。例如,作为从单重态激子发光的高分子发光层,对红色发光层16CR可以列举AmericanDyeSource公司制造的商品名ADS111RE(商标,结构式(4-1)),对绿色发光层16CG可以列举同一个公司制造的商品名ADS109GE(商标,结构式(4-2))。再有,在此使用的高分子材料不只限于共轭系高分子,而且还包括悬挂形的非共轭系高分子及染料混合型的非共轭系高分子,也可以是近年来研发的树枝状聚合物型高分子发光材料。该树枝状聚合物型高分子发光材料由在中心配置核心的分子、并被称为树枝化基元的侧链构成。另外,包括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取代基没有限制,对于结构式(4-1)、结构式(4-2)所示的主骨架,根据需要也可以包括具有电子输送性及/或空穴输送性的取代基。更进一步说,关于发光部,已知有从单重态激子发光的发光部、从三重态激子发光的发光部以及从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均发光的发光部,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发光层16C可以包括任何发光部。
[化学式16]
另外,作为上述以外的发光单元,可以列举蒽、萘、菲、芘、并四苯、晕苯、(chrysene)、荧光黄、苝、酞并苝(Phthaloperylene)、萘并苝(Naphthaloperylene)、紫环酮、酞并紫环酮(Phthaloperinone)、萘并紫环酮(Naphthaloperinone)、二苯基丁二烯、四苯基丁二烯、香豆素噁二唑(CoumarinMokiSajiazole)、醛连氮(Aldazine)、二苯并噁唑啉、双苯乙烯基化合物、吡嗪、环戊二烯、喹啉金属络合物、氨基喹啉金属络合物、苯并喹啉金属络合物、亚胺、二苯基乙烯、乙烯基蒽、二氨基咔唑、吡喃、噻喃、聚甲炔、部花青、咪唑螯合类喔星(Imidazolechelatedoxinoid)化合物、喹吖啶酮以及红荧烯等芳香烃化合物或者杂环化合物。进一步说,能够使用伴随三重激态的发光单元。作为伴随三重激态的发光单元,虽然大多为含有铱金属络合物等金属络合物的化合物,但是并不限于包括含有金属络合物的前述例子。作为从三重激态发光的高分子发光材料的具体例子,对红色磷光发光材料可以列举RPP(结构式(5-1))、对绿色磷光发光材料可以列举GPP(结构式(5-2))等。
[化学式17]
另外,构成红色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的高分子材料优选添加有低分子材料。由此可以提高对红色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的空穴及电子注入效率。其原理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在仅由高分子材料构成的红色发光层16CR、绿色发光层16CG的上部,作为共用层形成有由低分子材料构成的蓝色发光层16CB,红色发光层16CR、绿色发光层16CG的能级与蓝色发光层16CB的能级之间的差很大。因此,蓝色发光层16CB分别与红色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之间的空穴或电子注入效率非常低,如上所述,存在不能充分地获得由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发光层的本来具有的特性的问题。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能够减小红色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的能级与蓝色发光层16CB的能级之间的差的低分子材料(单体或低聚物)添加到红色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中。这是为了提高空穴注入特性或电子注入特性。这里,将考虑红色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ighestOccupiedMolecularOrbital;HOMO)能级及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owestUnoccupiedMolecularOrbital;LUMO)能级、蓝色发光层16CB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及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与添加到红色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中的低分子材料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及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之间的关系。具体地说,选择满足以下(A)、(B)两方的化合物:(A)具有分别比红色发光层16CR或绿色发光层16CG的LUMO深的值,并且具有比蓝色发光层16CB的LUMO浅的值;(B)具有分别比红色发光层16CR或绿色发光层16CG的HUMO深的值,并且具有比蓝色发光层16CB的HUMO浅的值。
另外,添加到红色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中的低分子材料是实质上单一分子量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通过连续重复相同或相似反应而从低分子化合物生成的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或缩合物。此外,上述低分子材料在被加热时分子间也不产生新化学键,而以单分子存在。这种低分子材料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不超过1万。进一步说,优选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量与低分子材料的分子量之比不小于10。这是因为与分子量大、例如5万以上的材料相比,分子量稍微小的材料具有多种特性,并且容易调整空穴或电子迁移率、带隙以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在高分子材料与低分子材料的混合比率小于10:1时,因为添加低分子材料的效果变低。另外,在该混合比率超过1:2的情况下,因为不易获得作为发光材料的高分子材料所具有的特性。
如上所述,通过向红色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添加低分子材料,能够更加简单地调整空穴和电子的载流子平衡。因此,如果没有这种效果,则由于形成由后述的低分子材料构成的蓝色发光层16CB,对红色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的电子注入性和空穴输送性将降低。也就是说,抑制了红色有机EL元件10R和绿色有机EL元件10G的发光效率及寿命的下降、驱动电压的上升和发光色度的变化。作为这种低分子材料,例如能够使用构成上述空穴输送层16B的材料。
进一步说,作为向红色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添加的低分子材料,能够使用具有电子输送能力的化合物。具体地说,虽然能够列举由下述通式(6)~通式(8)表示的苯并咪唑衍生物(通式(6))、吡啶基苯基衍生物(通式(7))和联吡啶衍生物(通式(8)),但是并不限于此。
[化学式18]
(A1是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为1~20个的烷基、具有通过缩合3~40个芳香族环形成的多环芳香族烃基的碳原子数为6~60个的烃基或者含氮杂环基或其衍生物。B是单键、二价芳香族环基或其衍生物。R1、2分别独立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为1~20个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60个的芳香族烃基、含氮杂环基或者碳原子数为1~20个的烷氧基或其衍生物。)
[化学式19]
(A2是通过缩合2~5个芳香族环形成的n价基团,具体是通过缩合3个芳香族环形成的n价并苯系芳香族环基团或其衍生物。R3~R8分别独立代表氢原子、卤原子或者与A2或R9~R13中任一个结合的自由价。R9~R13分别独立代表氢原子、卤原子或者与R3~8中任一个结合的自由价。n是2以上的整数,n个吡啶基苯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化学式20]
(A3是通过缩合2~5个芳香族环形成的m价基团,具体是通过缩合3个芳香族环形成的n价并苯系芳香族环基团或其衍生物。R14~R18分别独立代表氢原子、卤原子或者与A3或R19~R23中任一个结合的自由价。R19~R23分别独立代表氢原子、卤原子或者与R14~18中任一个结合的自由价。m是2以上的整数,m个吡啶基苯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再有,添加到红色发光层16CR、绿色发光层16CG和蓝色发光层16CB中的低分子材料不限于一种材料,也可以混合使用多种材料。
中间层16D被插入在绿色发光层16CG和红色发光层16CR与蓝色发光层16CB之间,由具有空穴输送性的材料构成。由此,进行颜色分离。再有,中间层16D可以是单层构造,也可以是由多层构成的多层构造。
在蓝色发光层16CB中,通过施加电场电子与空穴再结合而发光,蓝色发光层16CB被设置在中间层16D的整个表面上。蓝色发光层16CB以蒽化合物作为主体材料并掺杂蓝色或绿色荧光染料的客体材料,产生蓝色或绿色的发射光。
其中,构成蓝色发光层16CB的主体材料优选以通式(9)表示的化合物作为主体材料使用。
[化学式21]
(R1~R6是氢原子;卤原子;羟基;碳原子数不超过20的烷基、烯基、具有羰基的基团、具有羰酯基的基团、具有烷氧基的基团、具有氰基的基团、具有硝基的基团或其衍生物;或者碳原子数不超过30的具有甲硅烷基的基团、具有芳基的基团、具有杂环基的基团、具有氨基的基团或其衍生物。)
由通式(9)表示的化合物具有包含芳基的基团R1~R6。它们可以列举以下基团:苯基、1-萘基、2-萘基、芴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9-菲基、1-并四苯基、2-并四苯基、9-并四苯基、1-芘基、2-芘基、4-芘基、1-基(chrysenyl)、6-基、2-荧蒽基、3-荧蒽基、2-联苯基、3-联苯基、4-联苯基、o-甲苯基、m-甲苯基、p-甲苯基和p-t-丁基苯基等。
另外,作为R1~R6所示的具有杂环基的基团,是含有以氧原子(O)、氮原子(N)、硫原子(S)作为杂原子的5元或6元芳香族环,可以列举碳原子数为2~20的缩合多环芳香族基团。作为这种杂环基,例如可以列举:噻吩基、呋喃基、吡咯基、吡啶基、喹啉基、喹喔啉基、咪唑并吡啶基和苯并噻唑基。作为它们的代表性例子,可以列举:1-吡咯基、2-吡咯基、3-吡咯基、吡嗪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1-吲哚基、2-吲哚基、3-吲哚基、4-吲哚基、5-吲哚基、6-吲哚基、7-吲哚基、1-异吲哚基、2-异吲哚基、3-异吲哚基、4-异吲哚基、5-异吲哚基、6-异吲哚基、7-异吲哚基、2-呋喃基、3-呋喃基、2-苯并呋喃基、3-苯并呋喃基、4-苯并呋喃基、5-苯并呋喃基、6-苯并呋喃基、7-苯并呋喃基、1-异苯并呋喃基、3-异苯并呋喃基、4-异苯并呋喃基、5-异苯并呋喃基、6-异苯并呋喃基、7-异苯并呋喃基、喹啉基、3-喹啉基、4-喹啉基、5-喹啉基、6-喹啉基、7-喹啉基、8-喹啉基、1-异喹啉基、3-异喹啉基、4-异喹啉基、5-异喹啉基、6-异喹啉基、7-异喹啉基、8-异喹啉基、2-喹喔啉基、5-喹喔啉基、6-喹喔啉基、1-咔唑基、2-咔唑基、3-咔唑基、4-咔唑基、9-咔唑基、1-菲啶基、2-菲啶基、3-菲啶基、4-菲啶基、6-菲啶基、7-菲啶基、8-菲啶基、9-菲啶基、10-菲啶基、1-吖啶基、2-吖啶基、3-吖啶基、4-吖啶基和9-吖啶基等。
作为R1~R6所示的具有氨基的基团,可以是烷基氨基、芳基氨基和芳烷基氨基等中的任一个。这些基团优选具有碳原子数为1~6的脂肪族烃基及/或碳原子数为1~4的芳香族环基。作为这种基团,可以列举: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丁基氨基、二苯基氨基、二甲苯基氨基、二联苯基氨基和二萘基氨基。再有,上述取代基可以形成由两个以上取代基构成的缩合环,也可以是它们的衍生物。
作为通式(9)所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以下结构式(9-1)~结构式(9-51)等化合物。
[化学式22]
[化学式23]
[化学式24]
另一方面,作为构成蓝色发光层16CB的发光性客体材料,能够使用发光效率高的材料,例如低分子荧光材料、磷光染料或金属络合物等有机发光材料。
在此,蓝色的发光性客体材料表示在发光的波长范围大约为400nm~490nm的范围时具有峰值的化合物。作为这样的化合物,能够使用萘衍生物、蒽衍生物、并四苯衍生物、苯乙烯胺衍生物或双(吖嗪基)亚甲基硼络合物等有机物质。其中优选:氨基萘衍生物、氨基蒽衍生物、氨基(aminochrysene)衍生物、氨基芘衍生物、苯乙烯胺衍生物或双(吖嗪基)亚甲基硼络合物。
电子输送层16E用于提高对红色发光层16CR、绿色发光层16CG和蓝色发光层16CB的电子输送效率,并且在蓝色发光层16CB的整个表面上作为共用层形成。电子输送层16E与蓝色发光层16CB和上电极层17双方接触。电子输送层16E的厚度虽然取决于元件的整体结构,但是例如优选5nm~300nm,更优选10nm~200nm。
作为电子输送层16E的材料,优选使用具有优异的电子输送能力的有机材料。通过提高对发光层16C、特别是红色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的电子输送效率,能够抑制起因于后述的电场强度的红色有机EL元件10R和绿色有机EL元件10G的发光颜色的变化。作为这样的有机材料,具体地说,能够使用电子迁移率为10-6cm2/Vs~1.0×10-1cm2/Vs的含氮杂环衍生物。
作为电子输送层16E的材料,具体地说,可以列举由上述通式(6)~通式(8)表示的苯并咪唑衍生物(通式(6))、吡啶基苯基衍生物(通式(7))和联吡啶衍生物(通式(8))。
再有,用于电子输送层16E的有机材料优选如上述化合物的具有蒽骨架的化合物,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改变蒽骨架且具备芘骨架或骨架的苯并咪唑衍生物、吡啶基苯基衍生物、联吡啶衍生物。另外,用于电子输送层16E的有机材料不限于一种材料,也可以混合或层叠多种材料予以使用。
在各个发光层16C(16CR、16CG、16CB)中产生的发射光h分别在红色、绿色、蓝色的波长区域具有发光强度。有机层16优选如下构造:在所有想提取的红色、绿色或蓝色的波长区域具有最大的发光强度,而在不需要的波长区域发光强度小。通过使用这样的有机层16,必要的发光区域的光的提取效率高,能够获得色纯度高的有机EL显示装置1。详细地设定有机层16的膜厚,以便使下电极层14与上电极层17之间成为目标波长谐振的谐振单元,这点很重要。
另外,在各个有机EL元件10(10R、10G、10B)中,下电极层14、有机层16和上电极层17构成微型谐振器。光学距离L是下电极层14与上电极层17之间的间隔。该光学距离L分别设定为这样的值使得设定到各个有机EL元件10(10R、10G、10B)的期望的波长区域的光在谐振单元的两端谐振。因此,例如假设由发光层16C发出的发射光h在谐振单元的两端反射时产生的位相移动为φ弧度、谐振单元的光学距离为L、以及由发光层16C发出的发射光h中的想提取的光H的光谱的峰值波长为λmax,那么谐振单元的光学距离L形成的范围满足下述公式(2)。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光H的提取效率,因为公式(2)中的m为正整数,所以L有必要设定为满足该m。
(2L)/λmax+Φ/2π=m……(2)
但是,
L:谐振单元的光学距离
λmax:对外提取的光H的峰值波长
Φ:在微型谐振器的谐振单元的两端反射时产生的位相移动
m:正整数
另外,为了防止上电极层17与下电极层14之间短路,因为有必要加厚有机层16的膜厚,所以有必要增大光学距离L。这时增加m而使光学距离L增大。因此,通过使m变为1以上而加厚有机层16的光学距离L。但是,由于红色、绿色、蓝色的波长各自不同,所以光学距离L也因有机EL元件10的种类而不同。虽然光学距离L不同,但是有必要使m的值相同,在将红色的m作为mR、绿色的m作为mG、蓝色的m作为mB的情况下,设定各个光学距离L以便使mR=mG=mB。将下电极层14和上电极层17固定,并且想提取的波长λ(例如,红色λ=630nm、绿色λ=530nm、蓝色λ=460nm)由各个有机EL元件10R、10G、10B固定。因此,公式(2)中的m由光学距离L规定。更具体地说,在有机发光元件10中,该发光颜色的波长λ越短,下电极层14与上电极层17的距离就越窄(光学膜厚L小)。
上电极层17例如厚度为2nm~15nm,并且由具有透光性的导电膜构成。具体地说,在将上电极层17作为阴极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列举镍、银、金、铂、钯(Pd)、硒(Se)、铑(Rh)、钌(Ru)、铱(Ir)、铼(Re)、钨、钼(Mo)、铬、钽(Ta)、铌(Nb)及其合金;或者SnOx、ITO、ZnOx、TiO等功函数大的导电材料。另外,在将上电极层17作为阳极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列举锂(Li)、镁、钙(Ca)等活性金属与银、铝、铟(In)等金属的合金等功函数小的导电材料。另外,也可以采用将上述金属和导电材料层叠的构造。此外,在上电极层17与电子输送层16E之间,也可以插入电子注入层。
进一步说,上电极层17也可以是含有喹啉铝络合物、苯乙烯胺衍生物和酞菁衍生物等有机发光材料的混合层。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进一步另外具有作为第三层的像MgAg那样的透光性层。再有,在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情况下,上电极层17以通过有机层16和隔壁15与下电极层14绝缘的状态形成在基板11的整个表面上(膜状),并且用作红色有机EL元件10R、绿色有机EL元件10G和蓝色有机EL元件10B的共用电极层。因为显示装置1是顶部发光型,所以来自有机层16的光透过上电极层17被提取到外部,并且光透过率由膜厚等调整。另外,上电极层17的反射率优选大于等于0.1%且小于50%。因此,微型谐振器构造的谐振强度变得适当,显示装置1的正面提取光的颜色选择性与光强度增加,并且能够保持低的亮度和色度的视角依赖性。
保护层30具有例如2μm~3μm的厚度,也可以由绝缘材料或导电材料形成。作为绝缘材料,优选无机非晶绝缘材料,例如非晶硅(α-Si)、非晶碳化硅(α-SiC)、非晶氮化硅(α-Si1-xNx)、非晶碳(α-C)等。这样的无机非晶绝缘材料因为不形成晶粒,所以可以形成具有低透水性的良好的保护膜。
密封基板40位于红色有机EL元件10R、绿色有机EL元件10G和蓝色有机EL元件10B的上电极层17侧,并且密封基板40与粘合层(未图示)一起将红色有机EL元件10R、绿色有机EL元件10G和蓝色有机EL元件10B密封。密封基板40由诸如玻璃等对于由红色有机EL元件10R、绿色有机EL元件10G和蓝色有机EL元件10B产生的光透明的材料形成。在密封基板40中,例如设置有彩色滤光片和作为黑矩阵的遮光膜(均未图示)。
彩色滤光片由分别配置在红色有机EL元件10R、绿色有机EL元件10G和蓝色有机EL元件10B上的红色滤光片、绿色滤光片和蓝色滤光片(均未图示)构成。红色滤光片、绿色滤光片和蓝色滤光片均以例如矩形形状并排紧密形成。这些红色滤光片、绿色滤光片和蓝色滤光片均由混合有颜料的树脂制成,并且通过选择颜料进行调整,以便提高目标光的红色、绿色或蓝色波长区域的光透过率,降低其他波长区域的光透过率。
进一步说,彩色滤光片具有高透光率的波长范围与想从谐振器构造提取的光的光谱的峰值波长λ一致。因此,在入射到密封基板40的外部光中,只有波长等于想提取的光的光谱的峰值波长λ的那部分光能够通过彩色滤光片,而防止其他波长的外部光进入各种颜色的有机EL元件10R、10G和10B。
遮光膜例如由混合有黑色着色剂的光学密度不小于1的黑色树脂膜、或者利用薄膜干涉的薄膜滤光片构成。其中,因为如果由黑色树脂膜构成,则能够廉价且容易地形成,所以优选黑色树脂膜。薄膜滤光片例如由一层以上的金属、金属氮化物或金属氧化物的薄膜层叠构成,并且利用薄膜的干涉使光减弱。作为薄膜滤光片,具体地说,可以列举铬(Cr)与氧化铬(III)(Cr2O3)交替层叠形成的叠层。
[显示装置1的制造方法]
该显示装置1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制造。下面参照图1、图2和图5对显示装置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显示装置1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首先,在由上述材料构成的基板11上形成包括驱动晶体管Tr1的像素驱动电路140,并且设置例如由感光性树脂构成的平坦化绝缘膜(未图示)。
(下电极层14的形成)
接着,在基板11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由规定材料构成的导电膜,并且通过对该导电膜进行图案化,而对每个有机EL元件10单独形成下电极层14(步骤S101)。此时,使下电极层14通过平坦化绝缘膜(未图示)的接触孔(未图示)与驱动晶体管Tr1的漏极导通。在图案化时可以利用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
(透明导电层18的形成)
接着,以覆盖整个基板11和在其上形成的下电极层14的方式,形成由规定材料构成的透明导电膜。通过对该透明导电膜进行图案化,而对每个有机EL元件10单独形成例如具有与下电极层14相同平面形状的透明导电层18(步骤S102)。但是,该透明导电层18仅在红色有机EL元件10R的下电极层14和绿色有机EL元件10G的下电极层14上形成。在图案化时可以利用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
(隔壁15的形成)
接着,例如通过CVD(ChemicalVapor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法在下电极层14和平坦化绝缘膜(未图示)上形成由SiO2等无机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膜。在此之后,通过利用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对该绝缘膜进行图案化,从而形成隔壁15(步骤S103)。
在形成隔壁15之后,可以对基板11的形成有下电极层14和隔壁15的表面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除去附着于该表面的有机物等污染物来提高润湿性。具体地说,加热基板11至预定温度例如约70℃~80℃,然后在大气压下进行以氧气作为反应气体的等离子体处理(O2等离子体处理)。
(空穴注入层16A和空穴输送层16B的形成)
在进行防水处理后,以覆盖整个表面的方式顺次形成空穴注入层16A与空穴输送层16B作为共用层(步骤S104、步骤S105)。这些空穴注入层16A和空穴输送层16B可以通过旋转涂布法、液滴排出法或狭缝涂布法等涂布法;使用荫罩的方法;或者印刷法等来形成。在涂布之后,可以进行热处理(干燥处理)。
(红光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的形成)
在形成空穴注入层16A和空穴输送层16B之后,在预定位置选择性地形成红色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步骤S106、步骤S107)。红色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通过旋转涂布法、液滴排出法或狭缝涂布法等涂布法;使用荫罩的方法;或者印刷法等形成。特别是,为了将红光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的形成材料选择性地分配到由隔壁15包围的区域,优选使用作为液滴排出法的喷墨法、喷嘴涂布法。
(中间层16D的形成)
在形成红光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之后,使用具有空穴输送性的材料,以覆盖整个表面的方式形成作为共用层的中间层16D(步骤S108)。
(蓝色发光层16CB、电子输送层16E和上电极层17的形成)
在形成中间层16D之后,例如分别使用规定的材料通过蒸镀法,以覆盖整个表面的方式顺次形成蓝色发光层16CB、电子输送层16E和上电极层17作为共用层(步骤S109~S111)。
(保护层30的形成)
在形成上电极层17之后,例如通过蒸镀法、CVD法形成保护层30。例如,在形成由非晶氮化硅构成的保护层30的情况下,通过CVD法形成膜厚为2μm~3μm的保护层30。此时,为了防止起因于有机层16的劣化的亮度下降,优选将成膜温度设定为常温,并且为了防止保护层30的剥落,优选在膜上的应力为最小的条件下进行成膜。
在不使用掩模(Mask;掩膜)的情况下在整个表面上形成中间层16D、蓝色发光层16CB、电子输送层16E、上电极层17和保护层30。另外,优选在同一成膜装置内连续形成它们,使得在制造过程中它们不会暴露在大气中。因此,能够防止由大气中的水分引起的有机层16的劣化。
在形成保护层30之后,例如,在由上述材料构成的密封基板40上形成由上述材料构成的遮光膜。接下来,在密封基板40上通过旋转涂布法等涂布红色滤光片(未图示)的材料,并且通过光刻技术进行图案化,然后烧结,从而形成红色滤光片。接下来,以与红色滤光片(未图示)同样的方式顺次形成蓝色滤光片(未图示)和绿色滤光片(未图示)。
在此之后,在保护层30上形成粘合层(未图示),并且使密封基板40与保护层30通过位于它们中间的该粘合层贴合。由此,完成了显示装置1。
在该显示装置1中,各像素通过写入晶体管Tr2的栅极从扫描线驱动电路130接收扫描信号,并且从信号线驱动电路120供给的图像信号通过写入晶体管Tr2被保持在储存电容器Cs中。也就是说,对应于该储存电容器Cs中所保持的信号,对驱动晶体管Tr1的开/关进行控制。由此,驱动电流Id被供给到红色有机EL元件10R、绿色有机EL元件10G和蓝色有机EL元件10B中,从而通过空穴与电子的再结合而发光。在下面发光(底部发光)的情况下,上述光透过下电极层14和基板11被提取;而在上面发光(顶部发光)的情况下,上述光透过上电极层17、彩色滤光片(未图示)和密封基板40被提取。
[显示装置1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在下电极层14与上电极层17之间设置的有机层16包括作为共同发光层的蓝色发光层16CB、与作为单独发光层的绿色发光层16CG和红色发光层16CR。因此,与所有的有机EL发光元件的发光层仅由共同发光层构成的情况相比,发光效率和色度得到提高。另外,在绿色有机EL元件10G和红色有机EL元件10R中,在下电极层14与有机层16之间设置有透明导电层18。因此,能够通过单独发光层的绿色发光层16CG和红色发光层16CR的厚度与透明导电层18的厚度来调节光学膜厚L,与没有设置透明导电层18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单独发光层的厚度。其结果是:根据显示装置1,在通过发光层16C的分别涂布确保优异的显示性能的同时,能够通过发光层16C的薄型化减低耗电量。
然而,在不设置透明导电层,试图仅通过发光层16C的厚度来调整光学膜厚L的情况下,由于提取的光的颜色不同,该发光层16C的厚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发出所期望的颜色的光、例如红光的红色发光层16CR的厚度与蓝色发光层16CB的厚度相比,不得不变得很大。一般来说,用于驱动发光层的耗电量随着该发光层的厚度增大而变大。因此,实际上可以选择的发光层的厚度的范围是有限的。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能够减少透明导电层18的厚度的份的发光层16C的厚度,所以在降低耗电量方面有利。
再有,在调整光学膜厚L时,也可以根据该有机EL元件10的发光颜色适当选择、调整设置在下电极层14上的透明导电层18的厚度。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每种有机EL元件10的发光颜色进行图案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中,蓝色有机EL元件10B没有设置透明导电层18。这是因为如上述公式(2)所示,在m为相同的情况下,蓝色光的波长变为最短。
<第二实施方式>
[显示装置2的结构]
图6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2)的主要部结构例的截面图。
显示装置2除了用透明导电层19代替透明导电层18之外,其他结构与显示装置1相同。因此,在下文中,对于显示装置2的与显示装置1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并且适当省略其说明。
在显示装置2中,与显示装置1不同,透明导电层19不仅覆盖下电极层14的上面,也覆盖其端面,并且与基板11接触。在这里,透明导电层19通过平坦化绝缘膜(未图示)的接触孔(未图示)与驱动晶体管Tr1的漏极导通。因此,透明导电层19与上电极层17一起,对位于它们之间的有机层16施加电压,实质上作为电极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下电极层14主要是作为反射由发光层16C产生的光线的反射层发挥作用。
[显示装置2的制造方法]
在此,在显示装置2中,参照图7A~图7F仅对下电极层14和透明导电层19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对于其他部分,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显示装置1相同。
首先,在准备了形成有像素驱动电路140的基板11之后,以覆盖基板11的整个表面的方式形成由规定材料构成的导电膜14Z(图7A)。导电膜14Z例如通过DC溅射成膜。
接着,以覆盖该导电膜14Z上的预定区域的方式,分别形成掩模图案M1B、M1G、M1R(图7B)。
在此之后,将没有被掩模图案M1B、M1G、M1R覆盖的暴露区域的导电膜14Z通过蚀刻加以除去,并且抬离掩模图案M1B、M1G、M1R。因此,在分别对应于掩模图案M1B、M1G、M1R的位置出现蓝色有机EL元件10B的下电极层14B、绿色有机EL元件10G的下电极层14G与红色有机EL元件10R的下部电极层14R(图7C)。
接着,以覆盖整个表面的方式形成由规定材料构成的透明导电膜19Z(图7D)。
然后,以覆盖分别对应于下电极层14G和下电极层14R的该透明导电膜19Z上的区域的方式,分别形成掩模图案M2G、M2R(图7E)。此时,使掩模图案M2G、M2R的占有面积比下电极层14G和下电极层14R的占有面积稍微大一些。
在此之后,将没有被掩模图案M2G、M2R覆盖的暴露区域的透明导电膜19Z通过蚀刻加以除去后,抬离掩模图案M2G、M2R。因此,在分别对应于掩模图案M2G、M2R的位置出现绿色有机EL元件10G的透明导电层19G与红色有机EL元件10R的透明导电层19R(图7F)。此时,因为掩模图案M2G、M2R比下电极层14G和下电极层14R稍微大一些,所以也能够覆盖下电极层14G、14R的端面。在使用In-Zn-O作为透明导电膜19Z的构成材料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例如含有氯气的干蚀刻气体的干蚀刻处理,除去暴露区域的透明导电膜19Z。另外,在当透明导电膜19Z的厚度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通过湿蚀刻处理减薄到一定厚度后,进行上述干蚀刻处理。像这样,通过湿蚀刻处理与干蚀刻处理并用,能够缩短干蚀刻处理所需的时间,并且能够减少在该干蚀刻处理中发生的粉尘等。
[显示装置2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透明导电层19覆盖下电极层14的上面和端面,并且与嵌入基板11的像素驱动电路140的驱动晶体管Tr1接触。因此,透明导电层19代替下电极层14发挥作为电极的功能。
用于作为下电极层14的高反射率的Al、Ag等金属材料由于其特性,容易在其表面生成氧化膜。因为那些氧化膜具有较高的电阻,所以有使作为具有下电极层14的电极的功能降低的风险。另外,因为Al、Ag等金属材料容易受到酸等的腐蚀,所以在制造时,必须充分考虑下电极层14的周围环境。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使用由ITO等透明导电材料构成的透明导电层19作为电极,而这些材料不易发生起因于氧化、腐蚀等的构造变化,所以能够获得具有高可靠性的有机EL元件10。另外,在使用AL-Nd作为下电极层14、使用ITO作为透明导电层19时,会发生由于它们的界面的接触电阻而电阻增大的情况。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通过将驱动晶体管Tr1连接到透明导电层19而使透明导电层19作为电极发挥作用,所以能够避免电阻增加的影响。
<第三实施方式>
[显示装置3的结构]
图8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3)的主要部结构例的截面图。
显示装置3是由有机层16的发光层16C发出的光透过下电极层14和基板11并作为光H向外部射出、所谓底部发光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因此,下电极层14例如由In-Sn-O、In-Zn-O、In-O、Zn-O、Al-Zn-O等透明导电材料构成。基板11也由具有透光性的石英、玻璃或者透明树脂等构成。另一方面,上电极层17例如由铝、铬、金、铂、镍、铜、钨或银等金属元素的单体或合金形成,并且也具有作为反射层的功能。显示装置3除了以上这些点,其他与显示装置1的结构相同。在该显示装置3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显示装置1相同的效果。
<应用例>
下面对适用于电子设备的上述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A、2、3)的应用例进行说明。作为电子设备,例如可以列举电视机、数码相机、笔记本个人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或摄像机等。也就是说,上述显示装置可以应用于以图像或映像的形式显示从外部输入的视频信号或在内部产生的视频信号的所有领域的电子设备。
[模块]
上述显示装置例如作为如图9所示的模块装入后面将要说明的应用例1~7等中列出的各种电子设备。该模块具有以下构造:例如在基板11的一侧设置从密封基板40或保护层30露出的区域61,并且在该露出区域61中使信号线驱动电路120、扫描线驱动电路130和电源线供给电路140的配线延伸而形成外部连接端子(第一周边电极和第二周边电极等)。在该外部连接端子中,也可以设置用于信号输入/输出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62。
[应用例1]
图10A和图10B分别表示应用有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电子图书的外观。该电子图书例如具有显示单元210和非显示单元220,该显示单元210由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构成。
[应用例2]
图11表示应用有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智能手机的外观。该智能手机例如具有显示单元230和非显示单元240。该显示单元230由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构成。
[应用例3]
图12表示应用有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电视机的外观。该电视机例如具有包括前面板310和滤光玻璃320的视频显示屏幕部300。该视频显示屏幕部300由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构成。
[应用例4]
图13A、图13B表示应用有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数码相机的外观。该数码相机例如具有闪光用的发光单元410、显示单元420、菜单开关430和快门按钮440。该显示单元420由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构成。
[应用例5]
图14表示应用有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笔记本个人电脑的外观。该笔记本个人电脑例如具有主体510、用于文字等的输入操作的键盘520和显示图像的显示单元530。该显示单元530由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构成。
[应用例6]
图15表示应用有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摄像机的外观。该摄像机例如具有主体单元610、设于该主体单元610的前侧表面上的目标拍摄镜头620、拍摄开始/停止开关630和显示单元640。该显示单元640由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构成。
[应用例7]
图16A、图16B表示应用有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手机的外观。该手机例如通过连接单元(铰链单元)730连接上壳体710与下壳体720,具有显示屏740、子显示屏750、画面灯760和照相机770。其中,显示屏740和子显示屏750由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构成。
<3.实施例>
虽然下面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但是本技术不只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验例1)
在此,制作了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显示装置。具体的制作程序如下。
首先,在基板11上,通过DC溅射形成由厚度为200nm的铝-钕合金(Al-Nd)构成的导电膜14Z(参照图7A)。在此之后,通过光刻法以预定的形状对导电膜14Z进行图案化,形成下电极层14(14B、14G、14R)(参照图7C)。
接着,以覆盖整个表面的方式,形成20nm厚的由ITO构成的透明导电膜19Z(参照图7D)。在此之后,通过光刻法以覆盖下电极层14G、14R的方式形成透明导电层19G、19R(参照图7F)。此时,使透明导电层19G、19R完全覆盖下电极层14G、14R的上面和端面,而使下电极层14G、14R不外露。此外,使透明导电层19G、19R通过平坦化绝缘膜(未图示)的接触孔(未图示)与驱动晶体管Tr1的漏极导通。这是为了避免起因于由Al-Nd构成的下电极层14G、14R与由ITO构成的透明导电层19G、19R的界面的接触电阻的电阻增加。再有,关于蓝色有机EL元件10B,使下电极层14B与驱动晶体管Tr1的漏极导通。
然后,在不超过10Pa的真空气氛中,对基板11的表面进行了氧等离子体处理和表面的洗净。
此外,以以下的程序形成了有机层16。首先,通过狭缝涂布法形成20nm厚的空穴注入层16A之后,在200℃的空气气氛下进行30分钟的热处理。然后使用喷墨法,在对应于下电极层14R的位置形成60nm厚的红色发光层16CR,并且在对应于下电极层14G的位置形成40nm厚的绿色发光层16CG。在此之后,在约102Pa的真空气氛中干燥约10分钟,并且在氮气气氛、13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30分钟烘烤处理。此外,在真空下,通过蒸镀掺杂法形成中间层13与20nm厚的蓝色发光层16CB,并且顺次形成了电子输送层16E与由LiF构成的电子注入层。
最后,在形成上电极层17、由氮化硅构成的3μm厚的保护层12之后,在真空下通过与由玻璃构成的密封基板40贴合进行密封处理。
(比较例1)
作为比较例1,除了在所有的有机EL元件10的下电极层14上设置有由ITO构成的透明导电层19之外,以其他构造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显示装置101(图17)。再有,关于蓝色有机EL元件10B,也使覆盖下电极层14B的透明导电层19B与驱动晶体管Tr1的漏极导通。
(比较例2)
作为比较例2,除了一概不设置透明导电层19之外,以其他构造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显示装置102(图18)。再有,在所有的有机EL元件10中,使下电极层14与驱动晶体管Tr1的漏极导通。
对于这些实施例1和比较例1、2的显示装置中的有机EL元件10,测定了驱动电压、在电流密度为10mA/cm2时的驱动时的发光效率(cd/A)和色度。将其结果用表1和图19A~图19C表示。图19A~图19C均表示横轴为驱动电压V(V)、纵轴为电流密度J(mA/cm2),这些全刻度被统一且规格化。图19A表示红色有机EL元件10R,图19B表示绿色有机EL元件10G,图19C表示蓝色有机EL元件10B。
[表1]
在比较例1的情况下,因为在所有颜色的有机EL元件中配置有透明电极层,所以来自蓝色有机EL元件10B的发射光H的色度发生很大的偏移,发光效率降低。
另外,在比较例2的情况下,虽然色度良好,但是因为与实施例1相比红色发光层16CR和绿色发光层16CG的膜厚分别增加了大约20nm,所以用于驱动红色有机EL元件10R和绿色有机EL元件10G的驱动电压显著上升。
对此,在实施例1中,在确保良好的色度的同时,能够谋求降低驱动电压。从以上的结果可知,根据本技术,通过简单的构造、在适当的位置选择性地设置透明导电层19、适当地控制发光层16C的膜厚,既具有优异的颜色再现性,又能够降低驱动电压而提高光提取效率。
虽然上面列举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说明了本技术,但本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等,可以做出各种变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虽然在红色有机EL元件10R和绿色有机EL元件10G中设置了透明导电层18,但本技术不限于此。例如,像图20表示的显示装置2A或图21表示的显示装置2B那样,也可以仅在绿色有机EL元件10G或红色有机EL元件10R中设置透明导电层19。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例示了3种作为有机发光元件的红色有机EL元件、绿色有机EL元件和蓝色有机EL元件并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具备发出其他颜色的光的有机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说明的各层的材料、厚度、成膜方法和成膜条件等不受限制,也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和厚度以及其他成膜方法和成膜条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虽然对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无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另外,用于有源矩阵驱动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构造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说明的构造,在必要时也可以加入电容元件、晶体管。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上述的信号线驱动电路120和扫描线驱动电路130之外,根据像素驱动电路的变化,也可以加入其他驱动电路。
另外,本技术也可以采用以下构造。
(1)
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具备2种以上的有机发光元件,
所述2种以上的有机发光元件各自具有在基体上顺次层叠第一电极层、有机层与第二电极层的层叠构造,并且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所述有机层包括:
共同发光层,设置在所有种类的所述有机发光元件上共用;以及
单独发光层,仅设置在发出特定颜色的光的种类的所述有机发光元件上,
一部分种类的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有机层之间具有透明导电层。
(2)
上述[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2种以上的有机发光元件,具备:
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第一颜色的光;
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第二颜色的光;以及
第三发光元件,发出第三颜色的光,
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包括作为所述单独发光层的发出所述第一颜色的光的第一发光层,
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作为所述单独发光层的发出所述第二颜色的光的第二发光层,
作为所述共同发光层,设置有发出所述第三颜色的光的第三发光层,
仅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双方、或者仅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具有所述透明导电层。
(3)
上述[1]或上述[2]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有机层在所述共同发光层与所述单独发光层之间含有一个以上的中间层。
(4)
上述[1]至上述[3]的任何一方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单独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共同发光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
(5)
上述[1]至上述[4]的任何一方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有机层在所述共同发光层和所述单独发光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含有空穴注入层。
(6)
上述[5]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空穴注入层与所述单独发光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双方接触。
(7)
上述[5]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有机层在所述共同发光层和所述单独发光层、与所述空穴注入层之间含有空穴输送层。
(8)
上述[1]至上述[7]的任何一方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有机层在所述共同发光层和所述单独发光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含有电子输送层。
(9)
上述[8]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输送层与所述共同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双方接触。
(10)
上述[1]至上述[9]的任何一方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2种以上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的波长越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间隔越窄。
(11)
上述[1]至上述[10]的任何一方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在所有种类的所述有机发光元件上共用。
(12)
上述[1]至上述[11]的任何一方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有机层中的所述单独发光层以外的层设置在所有所述有机发光元件上共用。
(13)
上述[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2种以上的有机发光元件,具备:
红色发光元件,发出红色的光;
绿色发光元件,发出绿色的光;以及
蓝色发光元件,发出蓝色的光,
所述红色发光元件包括作为所述单独发光层的红色发光层,
所述绿色发光元件包括作为所述单独发光层的绿色发光层,
作为所述共同发光层,设置有蓝色发光层,
仅所述红色发光元件和所述绿色发光元件的双方、或者仅所述红色发光元件具有所述透明导电层。
(14)
上述[1]至上述[13]的任何一方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有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厚度彼此相等。
(15)
上述[1]至上述[14]的任何一方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透明导电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接触。
(16)
上述[1]至上述[15]的任何一方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透明导电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上面和端面,并且与所述基体接触。
(17)
上述[1]至上述[14]的任何一方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的一方具有透光性,另一方具有反光性。
本公开含有涉及在2013年6月12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3-123637中公开的主旨,其全部内容包括在此,以供参考。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虽然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能出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可替换项,但是它们均包含在附加的权利要求或它的等同物的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具备2种以上的有机发光元件,
所述2种以上的有机发光元件各自具有在基体上顺次层叠第一电极层、有机层与第二电极层的层叠构造,并且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所述有机层包括:
共同发光层,设置在所有种类的所述有机发光元件上共用;以及
单独发光层,仅设置在发出特定颜色的光的种类的所述有机发光元件上,
一部分种类的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有机层之间具有透明导电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2种以上的有机发光元件,具备:
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第一颜色的光;
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第二颜色的光;以及
第三发光元件,发出第三颜色的光,
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包括作为所述单独发光层的发出所述第一颜色的光的第一发光层,
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作为所述单独发光层的发出所述第二颜色的光的第二发光层,
作为所述共同发光层,设置有发出所述第三颜色的光的第三发光层,
仅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双方、或者仅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具有所述透明导电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有机层在所述共同发光层与所述单独发光层之间含有一个以上的中间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单独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共同发光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有机层在所述共同发光层和所述单独发光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含有空穴注入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空穴注入层与所述单独发光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双方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有机层在所述共同发光层和所述单独发光层、与所述空穴注入层之间含有空穴输送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有机层在所述共同发光层和所述单独发光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含有电子输送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输送层与所述共同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双方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2种以上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的波长越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间隔越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在所有种类的所述有机发光元件上共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有机层中的所述单独发光层以外的层设置在所有所述有机发光元件上共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2种以上的有机发光元件,具备:
红色发光元件,发出红色的光;
绿色发光元件,发出绿色的光;以及
蓝色发光元件,发出蓝色的光,
所述红色发光元件包括作为所述单独发光层的红色发光层,
所述绿色发光元件包括作为所述单独发光层的绿色发光层,
作为所述共同发光层,设置有蓝色发光层,
仅所述红色发光元件和所述绿色发光元件的双方、或者仅所述红色发光元件具有所述透明导电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有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厚度彼此相等。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透明导电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透明导电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上面和端面,并且与所述基体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的一方具有透光性,另一方具有反光性。
CN201480032294.4A 2013-06-12 2014-05-07 有机el显示装置 Active CN1052650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23637 2013-06-12
JP2013-123637 2013-06-12
PCT/JP2014/062234 WO2014199745A1 (ja) 2013-06-12 2014-05-07 有機el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5023A true CN105265023A (zh) 2016-01-20
CN105265023B CN105265023B (zh) 2017-07-28

Family

ID=52022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2294.4A Active CN105265023B (zh) 2013-06-12 2014-05-07 有机el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30828B2 (zh)
JP (1) JPWO2014199745A1 (zh)
KR (1) KR20150136539A (zh)
CN (1) CN105265023B (zh)
TW (1) TWI567972B (zh)
WO (1) WO20141997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70521B2 (en) * 2015-12-30 2019-01-01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CN105609534A (zh) * 2016-01-06 2016-05-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KR102575481B1 (ko) * 2018-04-24 2023-09-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7458847B2 (ja) 2020-03-24 2024-04-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装置
JP7475180B2 (ja) 2020-03-27 2024-04-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撮像装置、電子機器、照明装置及び移動体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8973A (zh) * 2006-03-23 2006-09-06 悠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JP2007012370A (ja) * 2005-06-29 2007-01-18 Sony Corp 有機発光素子および有機発光装置
US20080157657A1 (en) * 2006-12-22 2008-07-03 Son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display
JP2008300503A (ja) * 2007-05-30 2008-12-11 Sony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9049223A (ja) * 2007-08-21 2009-03-05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
JP2010015747A (ja) * 2008-07-02 2010-01-21 Canon Inc 多色積層型有機el表示装置
CN102201431A (zh) * 2010-03-24 2011-09-28 东芝移动显示器有限公司 有机el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08741B2 (ja) 2001-06-05 2004-03-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素子
KR101079820B1 (ko) * 2003-09-19 2011-11-04 소니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기 발광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과 표시 장치
JP2010040735A (ja) * 2008-08-05 2010-02-18 Sony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5678487B2 (ja) * 2010-04-09 2015-03-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
US9105847B2 (en) * 2010-06-24 2015-08-11 Joled Inc. Organic EL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819069B2 (ja) * 2011-01-20 2015-11-18 株式会社Joled 有機el表示装置
JP5778950B2 (ja) * 2011-03-04 2015-09-16 株式会社Joled 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960759B1 (ko) * 2011-04-08 2019-03-21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조명 장치
US9083000B2 (en) * 2011-04-29 2015-07-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TWI532822B (zh) 2011-04-29 2016-05-1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磷光之發光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裝置
KR101821739B1 (ko) * 2011-08-25 2018-01-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12370A (ja) * 2005-06-29 2007-01-18 Sony Corp 有機発光素子および有機発光装置
CN1828973A (zh) * 2006-03-23 2006-09-06 悠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US20080157657A1 (en) * 2006-12-22 2008-07-03 Son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display
JP2008300503A (ja) * 2007-05-30 2008-12-11 Sony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9049223A (ja) * 2007-08-21 2009-03-05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
JP2010015747A (ja) * 2008-07-02 2010-01-21 Canon Inc 多色積層型有機el表示装置
CN102201431A (zh) * 2010-03-24 2011-09-28 东芝移动显示器有限公司 有机el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136539A (ko) 2015-12-07
US20160079327A1 (en) 2016-03-17
WO2014199745A1 (ja) 2014-12-18
TWI567972B (zh) 2017-01-21
JPWO2014199745A1 (ja) 2017-02-23
CN105265023B (zh) 2017-07-28
US9530828B2 (en) 2016-12-27
TW201501287A (zh) 2015-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6394B (zh) 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法
CN102655164B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56711B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5819069B2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TWI466351B (zh) 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及製造彼之方法
JP5837316B2 (ja) 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299165B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82487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CN102623646B (zh) 转印用基板和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2694002A (zh) 显示元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JP2009010364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5265023A (zh) 有机el显示装置
CN101312233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及显示装置
JP2010135177A (ja) 色変換膜、色変換基板、色変換フィルタ基板、およ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並びに色変換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4737625A (zh) 有机el显示单元、其制造方法、油墨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1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ntract Society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JOLED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