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60045B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60045B
CN105260045B CN201410345027.4A CN201410345027A CN105260045B CN 105260045 B CN105260045 B CN 105260045B CN 201410345027 A CN201410345027 A CN 201410345027A CN 105260045 B CN105260045 B CN 1052600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electronic equipment
frame body
display
fixed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450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60045A (zh
Inventor
苏蔚
高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450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60045B/zh
Priority to US14/573,469 priority patent/US9618907B2/en
Priority to DE102014019596.1A priority patent/DE102014019596A1/de
Publication of CN105260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00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600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00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框架体、固定装置和功能主体部;固定装置与框架体连接,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于支撑体上、且当电子设备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到支撑体上时框架体与固定装置构成一个环状空间;所述功能主体部至少包括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框架体内;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堆叠设置;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截面,所述第一截面为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以所述支撑体为参考物垂直于所述支撑体针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切面所形成的环,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环的外部向所述环的内部且朝向所述环的中心的方向。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智能的穿戴式电子设备诸如智能手表需要显示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才能够满足用户对智能电子设备的需求。然而,由于受限于穿戴式电子设备本身的尺寸,其所配备的传统显示器的显示面积通常很小,只能显示有限的信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能够不受穿戴式电子设备本身的尺寸的限制,提供更大尺寸和更高分辨率的图像或视频显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为用户提供两种显示界面,而且具有体积小的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框架体;
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框架体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于支撑体上、且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所述框架体与所述固定装置构成一个环状空间;
功能主体部,所述功能主体部至少包括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框架体内,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框架体内;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堆叠设置;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截面,所述第一截面为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以所述支撑体为参考物垂直于所述支撑体针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切面所形成的环,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环的外部向所述环的内部且朝向所述环的中心的方向。
优选地,所述框架体包括主框架体,所述主框架体为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所述主框架体在所述支撑体上投影为第一形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占据所述第一形状所形成的区域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占据所述第一形状所形成的区域的第二部分,所述区域的第二部分的面积大于所述区域的第一部分的面积;
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一部分按照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堆叠设置。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透明材质制成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体内;所述保护层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形状一致,所述保护层占据所述第一形状所形成的区域的全部;
所述保护层、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一部分按照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堆叠设置;
所述保护层用于保护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一部分。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包括第一保护区域和第二保护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对应所述第一保护区域;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对应所述第二保护区域,所述第一保护区域为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在所述保护层上的正投影区域;所述第二保护区域包括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在所述保护层上的正投影区域;所述第一保护区域与所述第二保护区域并列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区域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对应;所述第二保护区域与超出部分对应,所述超出部分为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中超出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部分。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透明材质制成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体内,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并列设置;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保护层与所述超出部分之间,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保护层和所述超出部分、以加强所述保护层以及所述超出部分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框架体还包括子框架体,所述子框架体与所述主框架体一体成型;
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部分至少设置在所述子框架体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显示模组为第一显示屏幕,所述第一显示屏幕用于显示输出第一待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显示屏幕的大小为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
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为光学投影系统,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为光传导组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部分为显示组件和准直组件;
所述光传导组件由透明材质制成;
所述显示组件用于显示输出第二待显示内容,以光束方式投射出第一光束输出;
所述准直组件用于将以所述光束方式投射输出的所述第一光束进行处理转换成所述第二光束输出;
所述光传导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光束进行在构成所述光传导组件的材质中进行传导,其中所述光传导组件中包括反射单元,所述反射单元设置在所述超出部分的特定区域,所述反射单元用于将改变所述第二光束在所述透明材质中的传导方向,以第二方向投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屏幕的所述第一待显示内容的输出方向一致,所述光传导组件中设置有所述反射单元的所述特定区域为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
优选地,所述功能主体部还包括:主板模组和电池模组;所述主板模组和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子框架体内,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主板模组电连接;所述主板模组分别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为柔性材质制成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与所述框架体活动连接;或者
所述固定装置为柔性材质制成的连接带和锁定结构,所述连接带与所述框架体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带与所述锁定结构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功能主体部还包括:主板模组、电池模组以及柔性连接线;
所述固定装置为柔性材质制成的连接带和锁定结构;所述连接带与所述框架图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带与所述锁定结构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带具有容置空间;所述主板模组和所述电池模组基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形状依次并列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池模组通过所述柔性连接线与所述主板模组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主板模组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柔性连接线导出所述连接带的所述容置空间并导入到框架体内分别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板模组分成至少两部分,所述至少两部分的主板模组之间通过所柔性连接线连接;以使得所述主板模组配合所述连接带的形变;或/和,
所述电池模组分成至少两部分,所述至少两部分的电池模组之间通过所柔性连接线连接;以使得所述电池模组配合所述连接带的形变。
优选地,所述功能主体部还包括数据接口,所述数据接口用于传输数据或/和传输电能;
所述数据接口设定在所述固定装置内,
其中,
所述数据接口通过所柔性连接线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或/和,
所述数据接口通过所柔性连接线与所述主板模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框架体、固定装置和功能主体部;固定装置与框架体连接,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于支撑体上、且当电子设备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到支撑体上时框架体与固定装置构成一个环状空间;所述功能主体部至少包括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框架体内;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堆叠设置;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方面,由于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块在第一方向上采用的是堆叠方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节省空间,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小巧、便于携带和佩戴。
第二方面,由于通过第一显示模组能够显示一些基本信息,通过第二显示模组能够显示能够承载更多、更全面的详细信息;如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不受穿戴式电子设备本身的尺寸的限制,提供更大尺寸和更高分辨率的图像或视频显示。
附图说明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一;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二;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框架体的示意图一;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框架体的示意图二;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框架体的示意图三;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一;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第二显示模组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保护层的截面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支撑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保护层从第一方向俯视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
图5-1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第二显示模组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5-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第二显示模组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5-3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5-4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一,如图1-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框架体10、固定装置和功能主体部,其中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框架体10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于支撑体上、且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所述框架体与所述固定装置构成一个环状空间;
所述功能主体部至少包括第一显示模组11和第二显示模组12;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1设置在所述框架体10内,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2设置在所述框架体10内;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1和第二显示模组12在所述第一方向101(箭头101所示的方向)上依次堆叠设置;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截面,所述第一截面为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以所述支撑体为参考物垂直于所述支撑体针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切面所形成的环,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环的外部向所述环的内部且朝向所述环的中心的方向。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为穿戴式的电子设备,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所述第一截面可以理解为图1-1所示截面,从图1-1所示的截面上看,所述电子设备中是的框架体10与固定装置围成一个环,该环内可以穿入支撑体。当所述环为标准圆时,所述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从圆外向圆内朝向圆心的方向,所述环不太可能是一个标准圆,因此前述的以标准圆为例解释第一方向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真实的情况,真实的情况是,假设该智能手表戴在手腕上时,由于人体的手腕本身就不是一个标准的圆柱体,因此,该智能手表所形成的环也不是一个标准圆。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可以为用户的手腕,也可以为用户的其他身体部位;当然所述支撑体还可以是用户身体部位以外的任何物体,例如可以是手臂假肢等,还可以是公交车或地铁运营车上的手扶杆。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为穿戴式的电子设备,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为智能戒指。当所述电子设备为智能戒指时,对应地,所述支撑体可以为手指。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如图1-1所示包括两个固定装置,即第一固定装置201和第二固定装置202,其中:第一固定装置201的第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框架体10的第一端,第二固定装置202的第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框架体10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0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2的第二端相互配合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在所述支撑体上。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通过卡和部件、或粘接部件等,来实现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0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2的第二端之间的相互配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转轴连接等实现第一固定装置201的第一端与所述框架体10的第一端之间的活动连接,以及实现第二固定装置202的第一端与所述框架体10的第二端之间的活动连接,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只包括一个固定装置即固定装置203,所述固定装置203的第一端231与框架体10的第一端1001之间活动连接,所述固定装置203的第一端232与框架体10的第一端1002之间通过卡扣部件1003固定在一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框架体、固定装置和功能主体部;固定装置与框架体连接,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于支撑体上、且当电子设备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到支撑体上时框架体与固定装置构成一个环状空间;所述功能主体部至少包括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框架体内;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堆叠设置;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方面,由于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块在第一方向上采用的是堆叠方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节省空间,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小巧、便于携带和佩戴。
第二方面,由于通过第一显示模组能够显示一些基本信息,通过第二显示模组能够显示能够承载更多、更全面的详细信息;其中,所述基本信息至少包括时间,还可以包括日期、温度等信息,而所述详细信息可以是基于所述基本信息产生的信息,当然所述详细信息也可以是与所述基本信息没有关联关系的信息;如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不受穿戴式电子设备本身的尺寸的限制,提供更大尺寸和更高分辨率的图像或视频显示。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的实施例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如图2-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框架体10、固定装置和功能主体部,其中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框架体10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于支撑体上、且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所述框架体与所述固定装置构成一个环状空间;
所述功能主体部至少包括第一显示模组11和第二显示模组12;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1设置在所述框架体10内,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2设置在所述框架体10内;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1和第二显示模组12在所述第一方向101(箭头101所示的方向)上依次堆叠设置;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截面,所述第一截面为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以所述支撑体为参考物垂直于所述支撑体针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切面所形成的环,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环的外部向所述环的内部且朝向所述环的中心的方向。
所述框架体包括主框架体,所述主框架体为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所述主框架体在所述支撑体上投影为第一形状。这里,所述第一形状包括:如图2-1中的子图a所示的圆形、如图2-1中的子图b所示的方形、如图2-1中的子图b所示的矩形。
现以第一形状为圆形为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框架体10;所述框架体10包括主框架体和子框架体,所述子框架体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也就是说,所述框架体10可以只包括主框架体,这时,所有的功能主体部都设置在主框架体内,换句话说,上述的第一显示模组11和第二显示模组12都设置在主框架体内,而且上述的固定装置可以理解为智能手表的表带,当然该智能手表可以包括一个表带,也可以包括两个表带。当智能手表只包括一个表带时,所述表带上至少包括表扣的一部分,对应地,表扣的另一部分设置于主框架体上;当智能手表包括两个表带即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时,表扣的其中一部分设置于第一表带上,而对应地,表扣的另一部分设置于第二表带上。如图2-2所示,框架体10只包括主框架体21,所述框架体21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如图2-2中包括两个圆圈2101和2102,在图2-1中的子图a中的第一图形是一种简略的画法,实际上图2-2所示的主框架体在所述支撑体上投影与图2-2所示的类似,也就是说将图2-2中的两个圆圈2101和2102合并为一个圈即为图2-1中的子图a所示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体可以包括一个子框架体,也可以包括两个子框架体。当所述框架体包括一个子框架体上时,如图2-3所示,所述框架体10包括主框架体21和子框架体223。所述主框架体21的第一接触部分2101连接子框架体223的一端,所述子框架体223的第二接触部分2102连接固定装置,当然所述固定装置可以有一个,也可以包括两个,这里参照实施例一,因此不再赘述。
当所述框架体包括两个子框架体上时,如图2-4所示,所述框架体包括主框架体21、第一子框架体221和第二子框架体222,所述第一子框架体221的第一端连接主框架体21的第一接触部分2101,
所述第二子框架体22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框架体21的第二接触部分2102,所述第一子框架体2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子框架体221的第二端之间连接固定装置,当然所述固定装置可以有一个,也可以包括两个,这里参照实施例一,因此不再赘述。
在图2-3与图2-4所示的情形,也就是说,所述框架体除了包括主框架体外还至少包括一个子框架体,这时,功能主体部所包括的功能模块分别设置在主框架体和子框架体内,换句话说,上述的第一显示模组11和第二显示模组12可设置在主框架体和子框架体内;在这种情况下,子框架体也就成为图2-2所示的智能手表的表带的一部分。
当所述框架体还包括子框架体时,所述子框架体与所述主框架体一体成型。
实施例三
基于上述实施例二,本发明实施例再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电子设备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框架体10、固定装置和功能主体部,其中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框架体10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于支撑体上、且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所述框架体与所述固定装置构成一个环状空间;
所述功能主体部至少包括第一显示模组11和第二显示模组12;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1设置在所述框架体10内,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2设置在所述框架体10内;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1和第二显示模组12在所述第一方向101(箭头101所示的方向)上依次堆叠设置;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截面,所述第一截面为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以所述支撑体为参考物垂直于所述支撑体针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切面所形成的环,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环的外部向所述环的内部且朝向所述环的中心的方向。
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1占据所述第一形状所形成的区域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2的第一部分占据所述第一形状所形成的区域的第二部分,所述区域的第二部分的面积大于所述区域的第一部分的面积;
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1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2的所述第一部分按照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堆叠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1为第一显示屏幕,所述第一显示屏幕11,用于显示输出第一待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显示屏幕的大小为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二显示模12为光学投影系统,如图3-2所示,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2包括第一部分13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13为光传导组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部分包括显示组件15和准直组件14;其中:
所述显示组件15,用于显示输出第二待显示内容,以光束方式投射出第一光束并输出给准直组件14;所述准直组件14,用于将以所述光束方式投射输出的所述第一光束进行处理,转换成所述第二光束输出给光传导组件13;所述光传导组件13又称为光路转换组件,所述光传导组件由透明材质制成,所述光传导组件13,用于将所述第二光束进行在构成所述光传导组件的材质中进行传导,其中所述光传导组件中包括反射单元,所述反射单元设置在所述超出部分的特定区域,所述反射单元用于将改变所述第二光束在所述透明材质中的传导方向,以第二方向投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屏幕的所述第一待显示内容的输出方向一致;所述光传导组件中设置有所述反射单元的所述特定区域为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体还包括子框架体,所述子框架体与所述主框架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2的第二部分至少设置在所述子框架体内。
继续参见图3-1,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透明材质制成的保护层110,所述保护层110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体10内;所述保护层110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形状一致,所述保护层占据所述第一形状所形成的区域的全部;所述保护层110、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1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2的所述第一部分按照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堆叠设置;所述保护层用于保护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一部分。
这里,所述第一形状至少包括:如图2-1中的子图a所示的圆形、如图2-1中的子图b所示的方形、如图2-1中的子图b所示的矩形。
这里,所述保护层可以采用透明材质,如透明的玻璃或塑料等。
如图3-3和图3-5所示,所述保护层110包括第一保护区域1101和第二保护区域1102,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对应所述第一保护区域1101,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对应所述第二保护区域1102,所述第一保护区域为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在所述保护层上的正投影区域,所述第二保护区域包括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在所述保护层上的正投影区域;所述第一保护区域1101与所述第二保护区域1102并列设置,由于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在保护层上的正投影区域和第二显示输出区域在保护层上的正投影区域是并列的,因此,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也是并列设置的,用户可以透过保护层同时看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输出的第一待显示内容,以及第二显示输出区域输出的第二待显示内容。需要说明的是,图3-3中的虚线并非具体实施例过程所形成的,该虚线主要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即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并非将所述第一保护区域1101与所述第二保护区域1102进行物理分割,所述保护层110可以是一个整体。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所述第一保护区域1101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1对应,所述第二保护区域1102与超出部分120对应,所述超出部分120为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中超出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部分。
继续参见图3-4,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透明材质制成的支撑结构150,所述支撑结构150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体内,所述支撑结构150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1并列设置;所述支撑结构150位于所述保护层110与所述超出部分120之间,所述支撑结构150,用于支撑所述保护层和所述超出部分、以加强所述保护层110以及所述超出部分150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不包括支撑结构,当不包括支撑结构时,所述保护层和所述超出部分之间为中空结构,因此,该实施例中保护层的强度较图3-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保护层110强度要差一些,同理,该实施例中超出部分的强度较图3-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超出部分120强度也要差一些。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功能主体部还包括:主板模组、电池模组以及柔性连接线;所述固定装置为柔性材质制成的连接带和锁定结构;所述连接带与所述框架图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带与所述锁定结构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带具有容置空间;所述主板模组和所述电池模组基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形状依次并列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池模组通过所述柔性连接线与所述主板模组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主板模组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柔性连接线导出所述连接带的所述容置空间并导入到框架体内分别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主板模组分成至少两部分,所述至少两部分的主板模组之间通过所柔性连接线连接;以使得所述主板模组配合所述连接带的形变;或/和,
所述电池模组分成至少两部分,所述至少两部分的电池模组之间通过所柔性连接线连接;以使得所述电池模组配合所述连接带的形变。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功能主体部还包括数据接口,所述数据接口用于传输数据或/和传输电能;所述数据接口设定在所述锁定装置内,其中,所述数据接口通过所柔性连接线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或/和,所述数据接口通过所柔性连接线与所述主板模组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显示模组11和第二显示模块12在第一方向上采用的是堆叠方式,而第一显示模组11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2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采用并列设置方式,如此,上述的堆叠方式和并列设置方式可以节省空间,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小巧、便于携带和佩戴。
实施例四
基于上述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再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框架体10、固定装置和功能主体部,其中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框架体10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于支撑体上、且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所述框架体与所述固定装置构成一个环状空间;
所述功能主体部至少包括第一显示模组11和第二显示模组12;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1设置在所述框架体10内,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2设置在所述框架体10内;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1和第二显示模组12在所述第一方向101(箭头101所示的方向)上依次堆叠设置;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截面,所述第一截面为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以所述支撑体为参考物垂直于所述支撑体针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切面所形成的环,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环的外部向所述环的内部且朝向所述环的中心的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功能主体部还包括主板模组和电池模组;所述主板模组和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子框架体内,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主板模组电连接;所述主板模组分别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当然所述主板模组和所述电池模组还可以设置在固定装置中,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固定装置201和第二固定装置202,所述主板模组16和所述电池模组17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2内,所述电池模组16与所述主板模组17电连接,所述主板模16分别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1、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2电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16可以为一次性的纽扣电池、也可以为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可以为锂电池等。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备用电池18,所述备用电池18可以采用柔性电池,这样电子设备的第二固定装置202可以任意弯曲。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可以为柔性材质制成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与所述框架体活动连接;或者,
所述固定装置还可以包括若干柔性材质制成的连接带和若干锁定结构,第一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框架体活动连接,第一个连接带的另一端通过锁定结构活动连接一个连接带,依此类推,各连接带之间通过锁定结构相互活动连接,最后一个连接带与框架体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主板模组可以分成至少两部分,所述至少两部分的主板模组之间通过所柔性连接线连接;以使得所述主板模组配合所述连接带的形变;或/和,
所述电池模组分成至少两部分,所述至少两部分的电池模组之间通过所柔性连接线连接;以使得所述电池模组配合所述连接带的形变。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功能主体部还包括数据接口19,所述数据接口用于传输数据或/和传输电能;所述数据接口设定在所述固定装置内,其中,所述数据接口通过所柔性连接线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或/和,所述数据接口通过所柔性连接线与所述主板模组连接。
这里,所述数据接口19可以为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可以用于对其他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还也可以用于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体包括主框架体,所述主框架体为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所述主框架体在所述支撑体上投影为第一形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占据所述第一形状所形成的区域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占据所述第一形状所形成的区域的第二部分,所述区域的第二部分的面积大于所述区域的第一部分的面积;
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一部分按照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堆叠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透明材质制成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体内;所述保护层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形状一致,所述保护层占据所述第一形状所形成的区域的全部;
所述保护层、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一部分按照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堆叠设置;
所述保护层用于保护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包括第一保护区域和第二保护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对应所述第一保护区域;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对应所述第二保护区域,所述第一保护区域与所述第二保护区域并列设置,对应地,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并列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区域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对应;所述第二保护区域与超出部分对应,所述超出部分为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中超出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透明材质制成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体内,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并列设置;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保护层与所述超出部分之间,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保护层和所述超出部分、以加强所述保护层以及所述超出部分的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体还包括子框架体,所述子框架体与所述主框架体一体成型;
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部分至少设置在所述子框架体内。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为第一显示屏幕,所述第一显示屏幕用于显示输出第一待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显示屏幕的大小为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
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为光学投影系统,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为光传导组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部分为显示组件和准直组件;
所述光传导组件由透明材质制成;
所述显示组件用于显示输出第二待显示内容,以光束方式投射出第一光束输出;
所述准直组件用于将以所述光束方式投射输出的所述第一光束进行处理转换成所述第二光束输出;
所述光传导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光束进行在构成所述光传导组件的材质中进行传导,其中所述光传导组件中包括反射单元,所述反射单元设置在所述超出部分,所述反射单元用于将改变所述第二光束在所述透明材质中的传导方向,以第二方向投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屏幕的所述第一待显示内容的输出方向一致,所述光传导组件中设置有所述反射单元的所述特定区域为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
实施例五
基于上述的实施例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框架体10、固定装置和功能主体部,其中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框架体10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于支撑体上、且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所述框架体与所述固定装置构成一个环状空间;所述功能主体部至少包括第一显示模组11和第二显示模组12;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1设置在所述框架体10内,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2设置在所述框架体10内;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1和第二显示模组12在所述第一方向101(箭头101所示的方向)上依次堆叠设置;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截面,所述第一截面为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以所述支撑体为参考物垂直于所述支撑体针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切面所形成的环,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环的外部向所述环的内部且朝向所述环的中心的方向。
所述框架体包括主框架体,所述主框架体为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所述主框架体在所述支撑体上投影为第一形状。这里,所述第一形状包括:如图2-1中的子图a所示的圆形、如图2-1中的子图b所示的方形、如图2-1中的子图b所示的矩形。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1为第一显示屏幕,所述第一显示屏幕用于显示输出第一待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显示屏幕的大小为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2为光学投影系统,如图3-2所示,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2包括第一部分13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13为光传导组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部分包括显示组件15和准直组件14;其中:
所述显示组件15,用于显示输出第二待显示内容,以光束方式投射出第一光束并输出给准直组件14;所述准直组件14,用于将以所述光束方式投射输出的所述第一光束进行处理,转换成所述第二光束输出给光传导组件13;所述光传导组件13又称为光路转换组件,所述光传导组件由透明材质制成,所述光传导组件13,用于将所述第二光束进行在构成所述光传导组件的材质中进行传导,最后输出给观察者;其中所述光传导组件中包括反射单元,所述反射单元设置在所述超出部分的特定区域,所述反射单元用于将改变所述第二光束在所述透明材质中的传导方向,以第二方向投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屏幕的所述第一待显示内容的输出方向一致,所述光传导组件13中设置有所述反射单元的所述特定区域为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
下面将详细对第二显示模组12进行说明,图5-1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第二显示模组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图5-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第二显示模组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如图5-1和图5-2所示,所述显示组件15包括分束单元151和显示单元152,所述准直组件14包括第二准直单元141和第一准直单元142和偏振分束单元143,所述光传导组件13包括波导单元131和反射单元132。其中图5-2中的显示组件15还包括发光单元150。所述准直组件15将以所述光束方式投射输出的所述第一光束进行处理,转换成所述第二光束输出给光传导组件。
具体地,所述准直组件15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准直单元142和第二准直单元141,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一准直单元142和第二准直单元141之间的偏振分束单元143,来自所述显示组件输出的所述第一光束始经由所述偏振分束单元143反射向所述第一准直单元142,然后经由所述第一准直单元142和第二准直单元141准直后经由所述偏振分束单元143作为所述第二光束出射。
这里,所述第一准直单元142和第二准直单元141可以是根据需要设计的单个透镜或透镜组。
所述光传导组件13,用于将所述第二光束进行在构成所述光传导组件的材质中进行传导,最后输出给观察者;所述光传导组件13包括波导单元131和反射单元132,通过设置反射单元132的位置和角度可以控制来自所述第二光束,并导向所述特定位置出射。在第一情况下,所述准直组件14以及所述显示组件15处于相对于所述波导单元131所处平面的第一侧,当设置如图5-1和图5-2所示所示的反射单元132时,与所述第二光束可以向相对于所述波导单元131所处平面的第二侧出射,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是相对于所述波导单元131所处平面的相反侧。
具体地,在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例如应用于智能手表时,可以采用上述的配置示例,使得与所述第二光束向所述第二侧出射,即使得所述第二光束向佩戴并观看腕带式电子设备的用户的眼部出射。进一步详细说明地,可以根据观看需要配置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出射方向,例如可以控制所述反射单元132的转动,以便控制所述反射单元132出射方向,实现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双向显示的切换。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单元132可以是根据需要设计的单个棱镜或棱镜组。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1具有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如上所述,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1为第一显示屏幕,因此,所述第一显示屏幕的物理尺寸与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的尺寸一致,而且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的尺寸与所述第一保护区域1101的尺寸一致;
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2具有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为所述反射单元设置在所述超出部分上的特定区域。一般来说,观察者(用户)看到反射单元132的物理尺寸是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的尺寸,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2中的显示单元152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的尺寸。需要说明的是,图5-1或图5-2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使用时的状态;例如该电子设备使用时是固定支撑体上的,当所述支撑体为手腕时,用户抬起手臂将所述电子设备放置在眼前,可见,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是以正视角度观看该电子设备所提供的信息。
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处于第一距离值时,所述观察者的眼睛所感知的所述第一显示屏幕上显示内容的尺寸与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一致;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处于第一距离值时,所述观察者的眼睛所感知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2上显示内容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的尺寸;比如,参见图5-3所示所述第二保护区域1102中的光点200可以为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处于输出显示内容的显示输出效果,光点200是第二光束在第二保护区域1102上所形成的光斑;进一步地,当观察者(用户)靠近电子设备且观察者(用户)的眼睛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处于第一距离值时,第二光束入射到满足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满足第一距离值的观察者(用户)的眼睛上使得观察者感知到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显示内容-1经过准直组件处理后所形成的放大的显示内容-2(即,显示内容-1与显示内容-2的内容一致,显示内容-2的显示效果为显示内容-1的放大效果)。所述观察者所感知第二显示模组的显示内容(即,显示内容-2)的尺寸大于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且观察者感知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显示内容(即,显示内容-2)感觉上距离观察者(自己)的眼睛较远的距离(即,远于光点200相对于观察者眼睛的距离)。如图5-4所示,观察者的眼睛靠近第二保护区域1102的光点200,该光点200光(即,第二光束)射入到观察者的眼睛上,使得观察者可以看到相对于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所输出的显示内容更丰富的显示内容,用户所感知到的第二显示模组的显示内容的尺寸/大小远远大于所述显示单元152的物理尺寸/大小;用户所感知到的第二显示模组的显示内容的尺寸/大小远远大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从图5-4可以看出用户所感知到的第二显示模组的显示内容用户从感觉位于所述光点200后面一定的距离。这里,所述光点200可以呈圆形(参见图5-3)或矩形(参见图5-4)或方形。
当用户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时,所述电子设备先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与所述观察者之间处于第一距离值,获得检测结果;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电子设备是与所述观察者之间处于第一距离值时,使能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2,并通过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2显示关联数据内容;换言之,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能主体部包括第一传感器,该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框架体内。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感应观察者接近所述电子设备的保护层的外表面的距离值;当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感知的距离值满足所述第一距离值时,使能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2。
当然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电子设备的功能主体包括第二传感器,该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框架体内。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当所述第二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一相对区域时,表征所述电子设备位于所述观察者的身体的侧面区域;当所述第二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二相对区域时,表征所述电子设备位于所述观察者的身体的身前区域;当所述第二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三相对区域时,表征所述电子设备位于所述观察者的身体的头前区域。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当所述第二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一相对区域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处于低功耗状态(关闭状态或者待机状态);当所述第二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二相对区域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处于工作状态以及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维持在所述低功耗状态;当所述第二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三相对区域时,所述电子设备至少控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处于工作状态,当然为了较少功耗;当所述第二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三相对区域时,可以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处于所述低功耗状态;同样地,当所述第二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三相对区域时,维持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此时的工作状态为在第二相对区域是控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处于工作状态)。当所述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满足第一相对区域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切换到所述低功耗状态(关闭状态或者待机状态)。
这里,所述关联数据内容可以理解为实施例一中的详细信息,其中,所述详细信息可以是基于所述基本信息产生的信息,当然所述详细信息也可以是与所述基本信息没有关联关系的信息;所述基本信息至少包括时间信息,所述基本信息还可以包括日期、温度等信息。
上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不但对构成电子设备的部件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还对电子设备中两个显示模组(即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的显示原理进行详细描述。
上述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两个显示模组在使用时可以有各种使用状态。现以电子设备作为智能手表佩戴在手腕上进行说明,例如,用户正在行走,此时用户的手臂呈自然下垂,这时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可以是都处于关闭状态或待机状态等低功耗状态,关闭状态或待机状态可以省电以延长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当用户的手臂呈自然下垂时,可以认为电子设备是处于第一相对区域的,也就是说,第一相对区域表明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即,用户的身体的侧面区域的。
接着,用户在行走过程中的某一刻想看一下时间,这时用户会抬起胳膊,假设用户将胳膊抬起来的时候,电子设备是处于第二相对区域(即,用户的身体的胸前区域);这时电子设备检测到其自身处于第二相对区域时,使能第一显示模组(第一显示模组会开启或会唤醒),然后显示时间给用户;或者通过第一显示模组显示提示信息给用户。
此时,如果用户想看一下与提示信息更为关联数据内容,接着会将电子设备继续往眼前靠近,假设这时电子设备处于第三相对区域(即,用户的身体的头前区域),也就是说,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三相对区域时,电子设备会使能第二显示模组,当用户的眼睛靠近使能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后在所述保护层上形成的光点200时用户通过所述光点200就可以通过第二显示模组看到关联数据内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框架体;
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框架体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于支撑体上、且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所述框架体与所述固定装置构成一个环状空间;
功能主体部,所述功能主体部至少包括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框架体内,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框架体内;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在第一方向上依次堆叠设置,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截面,所述第一截面为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以所述支撑体为参考物垂直于所述支撑体针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切面所形成的环,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环的外部向所述环的内部且朝向所述环的中心的方向;
所述框架体包括主框架体,所述主框架体为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所述主框架体在所述支撑体上投影为第一形状;
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占据所述第一形状所形成的区域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占据所述第一形状所形成的区域的第二部分,所述区域的第二部分的面积大于所述区域的第一部分的面积;
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一部分按照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堆叠设置;
其中,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控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透明材质制成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体内;所述保护层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形状一致,所述保护层占据所述第一形状所形成的区域的全部;
所述保护层、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一部分按照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堆叠设置;
所述保护层用于保护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包括第一保护区域和第二保护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对应所述第一保护区域;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对应所述第二保护区域,所述第一保护区域为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在所述保护层上的正投影区域,所述第二保护区域包括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在所述保护层上的正投影区域;所述第一保护区域与所述第二保护区域并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区域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对应;所述第二保护区域与超出部分对应,所述超出部分为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中超出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透明材质制成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体内,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并列设置;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保护层与所述超出部分之间,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保护层和所述超出部分、以加强所述保护层以及所述超出部分的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体还包括子框架体,所述子框架体与所述主框架体一体成型;
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部分至少设置在所述子框架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为第一显示屏幕,所述第一显示屏幕用于显示输出第一待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显示屏幕的大小为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
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为光学投影系统,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为光传导组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部分为显示组件和准直组件;
所述光传导组件由透明材质制成;
所述显示组件用于显示输出第二待显示内容,以光束方式投射出第一光束输出;
所述准直组件用于将以所述光束方式投射输出的所述第一光束进行处理转换成第二光束输出;
所述光传导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光束进行在构成所述光传导组件的透明材质中进行传导,其中所述光传导组件中包括反射单元,所述反射单元设置在所述超出部分的特定区域,所述反射单元用于将改变所述第二光束在所述透明材质中的传导方向,以第二方向投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屏幕的所述第一待显示内容的输出方向一致;所述光传导组件中设置有所述反射单元的所述特定区域为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主体部还包括主板模组和电池模组;所述主板模组和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框架体内,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主板模组电连接;所述主板模组分别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柔性材质制成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与所述框架体活动连接;或者
所述固定装置为柔性材质制成的连接带和锁定结构,所述连接带与所述框架体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带与所述锁定结构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主体部还包括:主板模组、电池模组以及柔性连接线;
所述固定装置为柔性材质制成的连接带和锁定结构;所述连接带与所述框架体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带与所述锁定结构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带具有容置空间,所述主板模组和所述电池模组基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形状依次并列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池模组通过所述柔性连接线与所述主板模组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主板模组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柔性连接线导出所述连接带的所述容置空间并导入到框架体内分别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模组分成至少两部分,所述至少两部分的主板模组之间通过所柔性连接线连接;以使得所述主板模组配合所述连接带的形变;或/和,
所述电池模组分成至少两部分,所述至少两部分的电池模组之间通过所柔性连接线连接;以使得所述电池模组配合所述连接带的形变。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主体部还包括数据接口,所述数据接口用于传输数据或/和传输电能;
所述数据接口设定在所述固定装置内,
其中,
所述数据接口通过所柔性连接线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或/和,
所述数据接口通过所柔性连接线与所述主板模组连接。
CN201410345027.4A 2014-07-18 2014-07-18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1052600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5027.4A CN105260045B (zh) 2014-07-18 2014-07-18 一种电子设备
US14/573,469 US9618907B2 (en) 2014-07-18 2014-12-17 Electronic apparatus
DE102014019596.1A DE102014019596A1 (de) 2014-07-18 2014-12-30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5027.4A CN105260045B (zh) 2014-07-18 2014-07-18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0045A CN105260045A (zh) 2016-01-20
CN105260045B true CN105260045B (zh) 2019-07-26

Family

ID=55099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45027.4A Active CN105260045B (zh) 2014-07-18 2014-07-18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600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18907B2 (en) 2014-07-18 2017-04-11 Lenovo (Beijing) Co., Lt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5739292A (zh) * 2016-04-15 2016-07-06 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
CN105847478B (zh) * 2016-05-20 2018-08-28 李政珂 一种穿戴式智能手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31716B1 (en) * 1999-07-26 2002-08-13 Minebea Co., Ltd. Spread illuminating apparatus
CN1692292A (zh) * 2002-12-16 2005-11-02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照明器件和电子设备
CN203164930U (zh) * 2013-02-25 2013-08-28 无锡威峰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的epd屏触控显示模组
CN203982306U (zh) * 2014-07-18 2014-12-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0949B2 (ja) * 2000-09-27 2005-07-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31716B1 (en) * 1999-07-26 2002-08-13 Minebea Co., Ltd. Spread illuminating apparatus
CN1692292A (zh) * 2002-12-16 2005-11-02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照明器件和电子设备
CN203164930U (zh) * 2013-02-25 2013-08-28 无锡威峰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的epd屏触控显示模组
CN203982306U (zh) * 2014-07-18 2014-12-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0045A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71162B1 (en) Eyeball tracking module for video glasses
CN104950437B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KR101919069B1 (ko)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CN105093536B (zh) 显示设备和电子设备
CN105527822B (zh) 电子设备
CN105446447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4603674A (zh) 图像显示装置
US10274901B2 (en) Wearable article
CN105260045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5807424B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089331A (zh) 一种头戴显示器及控制装置
EP3979046A1 (en) Control method, control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9618907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2478713A (zh) 电子眼镜
CN104464527B (zh)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N204189127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4392684B (zh) 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和显示控制方法
DE19625435A1 (de) Brille mit Dateneinblendung (Datenbrille)
CN204181090U (zh) 一种可穿戴式装置
CN106125918A (zh) 一种虚拟现实装置和虚拟现实分享系统
US11280955B2 (en) Wearab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wearable device
CN203982306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6400210U (zh) 脑电波控制的智能ar眼镜设备
CN208076833U (zh) 新型ar眼镜及新型ar眼镜系统
CN105785749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