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51061B -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术后防粘连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术后防粘连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51061B
CN105251061B CN201510750349.1A CN201510750349A CN105251061B CN 105251061 B CN105251061 B CN 105251061B CN 201510750349 A CN201510750349 A CN 201510750349A CN 105251061 B CN105251061 B CN 1052510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dium alginate
composite membrane
fibroin
solution
sil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503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51061A (zh
Inventor
王玲爽
蔡玉荣
胡腾杰
陈隆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NGYU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NGYU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NGYUE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NGYU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5034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510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51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51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51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510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术后防粘连复合膜,该复合膜由丝素蛋白和海藻酸钠复合而成。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防粘连复合膜,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且降解速率可控,材料安全无毒,良好的溶胀性和柔软度,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完全适用于术后防粘连的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术后防粘连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生物材料领,尤其涉及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术后防粘连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粘连是指结缔组织纤维带与相邻的组织或器官由于炎症反应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异常结构。在外科手术中,组织粘连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据报道,50%以上的腹腔及盆腔手术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粘连。不良粘连会造成组织变形、阻塞、扭曲,可能导致的临床并发症包括肠梗阻、不孕症、慢性盆腔疼痛等,增加了再次手术的困难及进一步产生并发症的潜在性。术后粘连成为外科医生面临的最常见、最棘手的问题,目前临床通常采用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吸收的防粘连膜来防止术后粘连的发生。
理想的防粘连膜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自动粘附性、可降解吸收性、足够的体内存留时间以及能促进伤口愈合且不引起纤维组织增生等特性。现有技术中,防粘连膜主要有以下几种:壳聚糖类、透明质酸类和聚乳酸类等。
壳聚糖类防粘连膜的优点是弹性好,但其降解受到人体内溶菌酶水平高低的影响,吸收效果不可预知,且壳聚糖主要来源于虾壳或蟹壳,具有潜在的致敏性,限制了其应用;交联的透明质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预防和减少术后粘连的有效制剂,但透明质酸价格昂贵、提纯工艺复杂,且在体内存留时间较短,防粘连效果不甚理想;聚乳酸类防粘连膜具有机械性能好、可生物降解等优点,但其使用时需固定缝合,且植入体内后易变脆变硬、粘附性差、降解速度难以控制、降解产物造成局部强酸性以及抑制组织细胞的正常生长。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术后防粘连复合膜,所述复合膜由丝素蛋白和海藻酸钠复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丝素蛋白和所述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9~1:1~9;进一步地,所述丝素蛋白和所述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8~6:2~4。
优选地,所述复合膜表面布满孔洞结构。表面大量孔洞结构的存在可以促使防粘连膜具有很好的溶胀性和柔软度,提高了其适用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复合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桑蚕生丝经脱胶、化学溶解、透析、稀释或浓缩后得到丝素蛋白溶液;
(2)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3)在丝素蛋白溶液中添加海藻酸钠溶液,然后冷藏静置使充分混合均匀制得混合溶液;
(4)将所述混合溶液置于无菌模具中干燥,即得到丝素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
优选地,所述脱胶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桑蚕生丝在0.02mol/L的无水碳酸钠溶液中煮沸30-40min,其中生丝与脱胶液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100,重复3-4次,洗涤后烘干得到丝素蛋白纤维;所述化学溶解包括以下步骤:使用9.3mol/L的溴化锂溶液进行溶解,其中所述丝素蛋白纤维与所述溴化锂溶液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5;所述透析包括以下步骤:将溶解液置于截留分子量8000-14000的透析袋于纯水中进行透析,透析后溴化锂的残留量≤0.7μg/mg。
优选地,所述丝素蛋白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5%~8%。
优选地,所述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5%~2%。
优选地,所述干燥温度为4℃~80℃。干燥温度是影响防粘连膜表面孔洞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合适的干燥温度不仅可以有利于丝素蛋白和海藻酸钠物理交联的有效进行,还可以促使复合膜在其表面生成大量的孔洞,进而使得防粘连膜具有良好的溶胀性和柔软度,提高了其适用度。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原料丝素蛋白和海藻酸钠均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制备方式采用物理共混的方式,而不添加任何的化学交联剂,产品更安全毒害小,制备工艺也更简单,制备出的复合膜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成本较低,可为普通患者所接受。
(2)纯的海藻酸钠膜力学性能低,降解速度很快,遇水即溶化,容易流失,纯的丝素蛋白膜则脆性较大,柔软性差,溶胀性较低,两者均不适合单独作为防粘连膜,本发明独创性地采用丝素蛋白和海藻酸钠复合制备防粘连复合膜,丝素蛋白的加入提高了单一海藻酸钠膜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而海藻酸钠的存在赋予了单一丝素蛋白膜较好的溶胀性、柔软度和降解性,该复合膜完全适用于术后防粘连的应用。
(3)本发明可以通过调节丝素蛋白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有效地控制复合膜的降解速率,从而根据临床应用的不同可以有针对性选择不同降解速率的复合膜,提高了其适用性,且复合膜降解产物为小分子氨基酸、二氧化碳和水,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可通过代谢排出体外。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4制备的防粘连膜的扫描电镜图;
图2为实施例5制备的防粘连膜的扫描电镜图;
图3为纯丝素蛋白(SF)、纯海藻酸钠(ALG)和实施例4制备的丝素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SF/ALG)的全反射FTIR图谱;
图4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制备的防粘连膜的加速氧化降解失重曲线图;
图5a为阴性对照组的动物实验结果照片,图5b为采用实施例1制备的防粘连膜的动物实验结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实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本发明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
实施例1
(1)将所述桑蚕生丝在0.02mol/L的无水碳酸钠溶液中煮沸30-40min,其中生丝与脱胶液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100,重复3-4次,洗涤后烘干得到丝素蛋白纤维;然后配制9.3mol/L的LiBr溶液,将丝素纤维置于其中溶解1小时,其中丝素蛋白纤维与溴化锂溶液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5;将所得溶液装入截留分子量8000-14000的透析袋中,置于蒸馏水中透析3天,每2小时换一次水,透析结束后经离心过滤得到再生丝素蛋白溶液。利用差重法测定丝素蛋白溶液的浓度,然后用蒸馏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3%的丝素蛋白溶液。
(2)取一定质量的海藻酸钠,加入适量的蒸馏水,40℃水浴下搅拌1-2小时,配制质量分数为0.75%的海藻酸钠溶液。
(3)调节丝素蛋白与海藻酸钠固体的质量比为8:2,将丝素蛋白溶液和海藻酸钠溶液进行轻柔搅拌混合后,放置于4℃冰箱中静置10-12小时后,量取一定体积的混合溶液采用流延法倒入模具中,使其中丝素蛋白和海藻酸钠的总重量为0.25g,去除少量气泡后,将模具置于60℃烘箱中烘干。
(4)将所得的复合膜经裁剪、包装、灭菌后,得到生物可降解的防粘连膜。
实施例2
(1)将所述桑蚕生丝在0.02mol/L的无水碳酸钠溶液中煮沸30-40min,其中生丝与脱胶液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100,重复3-4次,洗涤后烘干得到丝素蛋白纤维;然后配制9.3mol/L的LiBr溶液,将丝素纤维置于其中溶解1小时,其中丝素蛋白纤维与溴化锂溶液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5;将所得溶液装入截留分子量8000-14000的透析袋中,置于蒸馏水中透析3天,每2小时换一次水,透析结束后经离心过滤得到再生丝素蛋白溶液。利用差重法测定丝素蛋白溶液的浓度,然后用蒸馏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3%的丝素蛋白溶液。
(2)取一定质量的海藻酸钠,加入适量的蒸馏水,40℃水浴下搅拌1-2小时,配制质量分数为0.75%的海藻酸钠溶液。
(3)调节丝素蛋白与海藻酸钠固体的质量比为6:4,将丝素蛋白溶液和海藻酸钠溶液进行混合,轻柔搅拌混合后,放置于4℃冰箱中静置10-12小时后,量取一定体积的混合溶液采用流延法倒入模具中,使其中丝素蛋白和海藻酸钠的总重量为0.20g,去除少量气泡后,将模具置于60℃烘箱中烘干。
(4)将所得的复合膜经裁剪、包装、灭菌后,得到生物可降解的防粘连膜。
实施例3
(1)将所述桑蚕生丝在0.02mol/L的无水碳酸钠溶液中煮沸30-40min,其中生丝与脱胶液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100,重复3-4次,洗涤后烘干得到丝素蛋白纤维;然后配制9.3mol/L的LiBr溶液,将丝素纤维置于其中溶解1小时,其中丝素蛋白纤维与溴化锂溶液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5;将所得溶液装入截留分子量8000-14000的透析袋中,置于蒸馏水中透析3天,每2小时换一次水,透析结束后经离心过滤得到再生丝素蛋白溶液。利用差重法测定丝素蛋白溶液的浓度,然后用蒸馏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4%的丝素蛋白溶液。
(2)取一定质量的海藻酸钠,加入适量的蒸馏水,40℃水浴下搅拌1-2小时,配制质量分数为1%的海藻酸钠溶液。
(3)调节丝素蛋白与海藻酸钠固体的质量比为5:5,将丝素蛋白溶液和海藻酸钠溶液进行混合,轻柔搅拌混合后,放置于4℃冰箱中静置10-12小时后,量取一定体积的混合溶液采用流延法倒入模具中,使其中丝素蛋白和海藻酸钠的总重量为0.30g,去除少量气泡后,将模具置于60℃烘箱中烘干。
(4)将所得的复合膜经裁剪、包装、灭菌后,得到生物可降解的防粘连膜。
实施例4
(1)将所述桑蚕生丝在0.02mol/L的无水碳酸钠溶液中煮沸30-40min,其中生丝与脱胶液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100,重复3-4次,洗涤后烘干得到丝素蛋白纤维;然后配制9.3mol/L的LiBr溶液,将丝素纤维置于其中溶解1小时,其中丝素蛋白纤维与溴化锂溶液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5;将所得溶液装入截留分子量8000-14000的透析袋中,置于蒸馏水中透析3天,每2小时换一次水,透析结束后经离心过滤得到再生丝素蛋白溶液。利用差重法测定丝素蛋白溶液的浓度,然后用蒸馏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3%的丝素蛋白溶液。
(2)取一定质量的海藻酸钠,加入适量的蒸馏水,40℃水浴下搅拌1-2小时,配制质量分数为0.75%的海藻酸钠溶液。
(3)调节丝素蛋白与海藻酸钠固体的质量比为8:2,将丝素蛋白溶液和海藻酸钠溶液进行混合,轻柔搅拌混合后,放置于4℃冰箱中静置10-12小时后,量取一定体积的混合溶液采用流延法倒入模具中,使其中丝素蛋白和海藻酸钠的总重量为0.20g,去除少量气泡后,将模具置于37℃烘箱中烘干。
(4)将所得的复合膜经裁剪、包装、灭菌后,得到生物可降解的防粘连膜。
实施例5
(1)将所述桑蚕生丝在0.02mol/L的无水碳酸钠溶液中煮沸30-40min,其中生丝与脱胶液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100,重复3-4次,洗涤后烘干得到丝素蛋白纤维;然后配制9.3mol/L的LiBr溶液,将丝素纤维置于其中溶解1小时,其中丝素蛋白纤维与溴化锂溶液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5;将所得溶液装入截留分子量8000-14000的透析袋中,置于蒸馏水中透析3天,每2小时换一次水,透析结束后经离心过滤得到再生丝素蛋白溶液。利用差重法测定丝素蛋白溶液的浓度,然后用蒸馏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3%的丝素蛋白溶液。
(2)取一定质量的海藻酸钠,加入适量的蒸馏水,40℃水浴下搅拌1-2小时,配制质量分数为0.75%的海藻酸钠溶液。
(3)调节丝素蛋白与海藻酸钠固体的质量比为6:4,将丝素蛋白溶液和海藻酸钠溶液进行混合,轻柔搅拌混合后,放置于4℃冰箱中静置10-12小时后,量取一定体积的混合溶液采用流延法倒入模具中,使其中丝素蛋白和海藻酸钠的总重量为0.20g,去除少量气泡后,将模具置于37℃烘箱中烘干。
(4)将所得的复合膜经裁剪、包装、灭菌后,得到生物可降解的防粘连膜。
实施例6
(1)将所述桑蚕生丝在0.02mol/L的无水碳酸钠溶液中煮沸30-40min,其中生丝与脱胶液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100,重复3-4次,洗涤后烘干得到丝素蛋白纤维;然后配制9.3mol/L的LiBr溶液,将丝素纤维置于其中溶解1小时,其中丝素蛋白纤维与溴化锂溶液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5;将所得溶液装入截留分子量8000-14000的透析袋中,置于蒸馏水中透析3天,每2小时换一次水,透析结束后经离心过滤得到再生丝素蛋白溶液。利用差重法测定丝素蛋白溶液的浓度,然后置于干燥箱中浓缩成质量分数为8%的丝素蛋白溶液。
(2)取一定质量的海藻酸钠,加入适量的蒸馏水,40℃水浴下搅拌1-2小时,配制质量分数为0.5%的海藻酸钠溶液。
(3)调节丝素蛋白与海藻酸钠固体的质量比为9:1,将丝素蛋白溶液和海藻酸钠溶液进行混合,轻柔搅拌混合后,放置于4℃冰箱中静置10-12小时后,量取一定体积的混合溶液采用流延法倒入模具中,使其中丝素蛋白和海藻酸钠的总重量为0.20g,去除少量气泡后,将模具置于80℃烘箱中烘干。将所得的复合膜经裁剪、包装、灭菌后,得到生物可降解的防粘连膜。
实施例7
(1)将所述桑蚕生丝在0.02mol/L的无水碳酸钠溶液中煮沸30-40min,其中生丝与脱胶液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100,重复3-4次,洗涤后烘干得到丝素蛋白纤维;然后配制9.3mol/L的LiBr溶液,将丝素纤维置于其中溶解1小时,其中丝素蛋白纤维与溴化锂溶液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5;将所得溶液装入截留分子量8000-14000的透析袋中,置于蒸馏水中透析3天,每2小时换一次水,透析结束后经离心过滤得到再生丝素蛋白溶液。利用差重法测定丝素蛋白溶液的浓度,然后用蒸馏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5%的丝素蛋白溶液。
(2)取一定质量的海藻酸钠,加入适量的蒸馏水,40℃水浴下搅拌1-2小时,配制质量分数为2%的海藻酸钠溶液。
(3)调节丝素蛋白与海藻酸钠固体的质量比为1:9,将丝素蛋白溶液和海藻酸钠溶液进行混合,轻柔搅拌混合后,放置于4℃冰箱中静置10-12小时后,量取一定体积的混合溶液采用流延法倒入模具中,使其中丝素蛋白和海藻酸钠的总重量为0.20g,去除少量气泡后,将模具置于20摄氏度条件下烘干。将所得的复合膜经裁剪、包装、灭菌后,得到生物可降解的防粘连膜。
实施例8
对实施例4、实施例5制得的丝素蛋白/海藻酸钠防粘连复合膜分别使用扫描电镜测定其微观形貌,分别如图1、图2所示,可见两者制备的样品表面布满孔洞,孔洞结构致使膜的脆性减小,吸水性好,即这也是导致其柔软、溶胀性好的原因。
实施例9
对纯丝素蛋白膜(SF)、纯海藻酸钠膜(ALG)和实施例4制备的丝素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H-2-6,SF/ALG)进行了全反射FTIR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纯丝素蛋白膜和纯海藻酸钠膜均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峰。与纯丝素蛋白膜和纯海藻酸钠膜相比,共混膜的特征峰主要表现为与纯丝素蛋白膜的特征峰相一致,可能是因为在样品中,丝素的重量比为80%,远远高于海藻酸钠的比重。
在红外吸收光谱上,酰胺峰的位置和强度能较好地反映丝素蛋白分子的二级构象。对于家蚕丝素,其红外光谱显示,Silk I的吸收峰出现在1653cm-1(酰胺I),1543cm-1(酰胺II),1243cm-1(酰胺III),669cm-1(酰胺V)附近。Silk II的吸收峰出现在1627cm-1(酰胺I),1531cm-1(酰胺II),1236cm-1(酰胺III),695cm-1(酰胺V)附近。无规卷曲结构的吸收峰出现在1655-1660cm-1,1535-1545cm-1,1235cm-1以及650cm-1。从图3中可以看出,与纯丝素蛋白膜相比,丝素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在特征峰1627cm-1,1531cm-1,1236cm-1处的特征峰明显变弱,提示复合膜的β折叠结构含量降低,这也是其柔软,溶胀性好的原因之一。且在添加了海藻酸钠后,复合膜的二级结构中,稳定的结晶结构的峰减弱,从而复合膜的降解速度相对纯丝素蛋白膜更快。
实施例10
利用加速氧化降解试验评价了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降解性能。将两种膜分别剪成约1×2.5cm的小片,干燥至恒重后,置于70℃±1℃的3%过氧化氢水溶液中浸泡,试样质量与浸泡液的质量比为1:100,降解过程中,每两天更换一次新鲜的浸泡液。分别在规定时间内(第1、2、3、5、7天)取出样品,高速离心后吸出上层清液,下层物质留于离心管内,在7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称量后计算降解失重率。
结果如图3所示,7天后2种膜均有明显的降解失重,随着降解时间延长,膜的降解程度增加,实施例2在降解7天后的失重率高达90%以上,实施例1的降解速度低于实施例2,其降解失重率在降解7天后约为总质量的65%。说明随着海藻酸钠的比例增加,讲解速率加快,即调节丝素蛋白和海藻酸钠的比例可以调节复合膜的降解速率。
实施例11
根据GB/T 16886.5-2005标准的规定,进行防粘连膜的体外细胞毒性评价。
取对数期L929细胞,以104个/孔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100μL,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后弃去,将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样品于含血清高糖培养基中浸提24小时的浸提液作为样品,同时以完全培养基、含10%DMSO的培养基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组,同时设定空白对照组,每组均设5个复孔,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后用CCK8试剂盒进行测定,采用酶标仪检测波长570nm,参考波长620nm下的吸光度值,计算细胞存活率。
结果表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两种复合膜细胞存活率均在80%以上,细胞毒性<1级,表明丝素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实施例12
采用实施例1制备的防粘连膜,建立SD大鼠的盲肠损伤模型进行动物实验。
SD大鼠24只,体重280g,雄性,采用4%水合氯醛腹腔内注射麻醉后,仰卧位固定,沿腹部正中切开腹腔后,在右侧腹腔内壁距离切口1cm处,用手术刀做一个1cm×1cm的创面,去除腹膜及部分肌肉层,然后找到对应位置的盲肠用手术刷摩擦,至浆膜面充血且有少量渗血。将实施例1制备的2×2cm的防粘连膜覆盖盲肠的浆膜面,而对阴性对照组动物创面未做任何处理,造模后常规关腹。术后15天过量麻醉处死后,U型切口取材观察。
实验结果显示,15天后所有实验组大鼠腹腔内基本未发生粘连,防粘连膜出现部分降解,创面愈合良好(如图5b所示),而阴性对照组腹壁和盲肠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广泛粘连(如图5a所示),表明本发明制备的防粘连膜防粘连效果好,能够有效的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且可自行降解,生物相容性好。
实施例13
使用气相色谱、ICP-AES对实施例1-3制备的防粘连膜产品进行检测,测试结果显示,产品中溴化锂的残留量均小于0.7μg/g,产品重金属残余总量小于6μg/g,以上物质残留的含量完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本发明除了在原料处理步骤中引入了其它物质外,其他步骤都采用物理共混的方式,丝素蛋白和海藻酸钠物理交联形成防粘连膜,因此本发明提供的防粘连膜更安全,毒副作用更小。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术后防粘连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由丝素蛋白和海藻酸钠复合而成;所述丝素蛋白和所述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8~6:2~4;所述复合膜表面布满孔洞结构;所述复合膜通过以下制备方法获得,包括以下步骤:
(1)将桑蚕生丝经脱胶、化学溶解、透析、稀释或浓缩后得到丝素蛋白溶液;
(2)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3)在丝素蛋白溶液中添加海藻酸钠溶液,然后冷藏静置使充分混合均匀制得混合溶液;
(4)将所述混合溶液置于无菌模具中干燥,所述干燥温度为4℃~80℃,即得到丝素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物降解的术后防粘连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胶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桑蚕生丝在0.02mol/L的无水碳酸钠溶液中煮沸30-40min,其中生丝与脱胶液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100,重复3-4次,洗涤后烘干得到丝素蛋白纤维;所述化学溶解包括以下步骤:使用9.3mol/L的溴化锂溶液进行溶解,其中所述丝素蛋白纤维与所述溴化锂溶液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5;所述透析包括以下步骤:将溶解液置于截留分子量8000-14000的透析袋于纯水中进行透析,透析后溴化锂的残留量≤0.7μg/m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物降解的术后防粘连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素蛋白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5%~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物降解的术后防粘连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5%~2%。
CN201510750349.1A 2015-11-06 2015-11-06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术后防粘连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2510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50349.1A CN105251061B (zh) 2015-11-06 2015-11-06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术后防粘连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50349.1A CN105251061B (zh) 2015-11-06 2015-11-06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术后防粘连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51061A CN105251061A (zh) 2016-01-20
CN105251061B true CN105251061B (zh) 2019-04-12

Family

ID=55091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50349.1A Active CN105251061B (zh) 2015-11-06 2015-11-06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术后防粘连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510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67309B (zh) * 2016-08-19 2019-12-10 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藻酸盐复合抗菌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5129A (zh) * 2016-09-21 2017-01-04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丝素蛋白‑海藻酸盐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279749A (zh) * 2016-09-22 2017-01-04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海藻酸盐与丝素蛋白复合海绵的制备方法
CN112587715A (zh) * 2021-01-08 2021-04-02 成都煌泓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黏结医用复合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0244A (zh) * 2009-11-20 2010-05-05 佘振定 一种由纯天然材料吸水垫构建的新型创可贴
CN103463668A (zh) * 2013-09-05 2013-12-25 浙江大学 一种丝素-海藻酸钙生物创面多孔敷料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6622A (ja) * 2009-08-12 2011-02-24 Nagasuna Mayu Inc 絹フィブロイン又はセリシンを含有するフィルムの製法
CN104474589B (zh) * 2014-12-23 2019-03-12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引导组织再生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0244A (zh) * 2009-11-20 2010-05-05 佘振定 一种由纯天然材料吸水垫构建的新型创可贴
CN103463668A (zh) * 2013-09-05 2013-12-25 浙江大学 一种丝素-海藻酸钙生物创面多孔敷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iocomposite membranes of sodium alginate and silk fibroin fiber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Mariana Agostini de Moraes et al.;《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130623;第130卷(第5期);第3451-3457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51061A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88263B (zh) 生物相容性止血、防粘连、促愈合、外科封闭的变性淀粉材料
CN105251061B (zh)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术后防粘连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US7084082B1 (en) Collagen material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JP4463702B2 (ja) 伸縮性コラーゲン成形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Ilhan et al. Fabrication of tissue-engineered tympanic membrane patches using 3D-Printing technology
KR0131012B1 (ko) 조직 분리용 다공성 가요성 시이트
CN106075598A (zh) 一种光交联丝胶蛋白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0081408A1 (zh) 一种生物活性组织再生膜及其制备方法
JPH09122227A (ja) 医用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536962A (zh) 一种难溶于水的丝素蛋白膜及其制备与应用
JP2011022522A (ja) 皮膚モデル
Mi et al. Submicron amino acid particles reinforced 100% keratin biomedical films with enhanced wet properties via interfacial strengthening
Chen et al. Nanohydroxyapatite/cellulose nanocrystals/silk fibroin ternary scaffolds for rat calvarial defect regeneration
JP4968976B2 (ja) コラーゲン材及びその製法
CN108478863A (zh) 复合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JP6476288B2 (ja) 繭を用いた人工生体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856515B (zh) 以壳聚糖和贝壳粉末为原料制备人工骨的方法
CN1259980C (zh) 一种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310366A (zh) 一种引导牙周组织再生屏障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427608A (zh) 利用蚕丝基质的人造生物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7648663A (zh) 新的骨材料替代合成配方、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8452366A (zh) 一种鳕鱼皮明胶复合止血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RU2740132C2 (ru) Способ нанесения коллагеностимулирующего покрытия на эндопротез
TW200819115A (en) Laminin-modified conduit for nerve regeneration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conduit and regenerating nerves using the conduit
JP2014166217A (ja) コラーゲン線維無機高分子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