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50624A - 一种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50624A
CN105250624A CN201510818076.XA CN201510818076A CN105250624A CN 105250624 A CN105250624 A CN 105250624A CN 201510818076 A CN201510818076 A CN 201510818076A CN 105250624 A CN105250624 A CN 105250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medicine
fructus
portions
ascaria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180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海梅
王永雪
李洪颜
邱华
李仁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81807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506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50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506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雷丸、独脚柑、老龙皮、水案板、芜荑、大血藤、大蒜、云实、乌梅、海人草、凤眼果、榆仁酱、山麻杆、无患子、黄连和阿魏;本发明药物配伍相宜,相得益彰,具有解毒杀虫、化症消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驱虫定痛、温中行气、和胃消食等功效,诸药相合能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对于治疗蛔虫病引起的虫积腹痛、小儿伤食、食欲异常、夜间磨牙、恶心呕吐等症状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安全方便的优点,且价格便宜,容易制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蛔虫病是由似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最常见寄生虫病。国内流行广泛,儿童发病为多。
蛔虫病临床表现依寄生或侵入部位、感染程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仅限于肠道时称肠蛔虫病。多数肠蛔虫病无自觉症状,儿童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
蛔虫进入胆管、胰腺、阑尾及肝脏等脏器,或蚴虫移行至肺部、眼、脑、甲状腺及脊髓等器官时,可导致相应的异位性病变,严重时可引起胆管炎、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肠穿孔及腹膜炎等并发症。
目前治疗蛔虫病的方法主要是常规治疗,常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中又以西药为主,而西药具有很强的副作用,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及康复,因此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能满足病人的要求。为此,我们急需研制一种药物来帮助患者摆脱蛔虫病带来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本发明药物配伍相宜,相得益彰,具有解毒杀虫、化症消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驱虫定痛、温中行气、和胃消食等功效,诸药相合能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对于治疗蛔虫病引起的虫积腹痛、小儿伤食、食欲异常、夜间磨牙、恶心呕吐等症状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安全方便的优点,且价格便宜,容易制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一种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雷丸、海人草和凤眼果洗净,晒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粉,备用;
(2)将独脚柑、老龙皮、水案板、芜荑、大蒜、云实、乌梅、榆仁酱、山麻杆、无患子和阿魏洗净,放入容器中,首先加入10-15倍量蒸馏水浸泡4-5小时后,加热煮沸3-4小时,提取;第二次加8-10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2-3小时,提取;第三次加6-8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提取液,滤过,得滤液备用;
(3)将大血藤加10倍量体积浓度70%乙醇提取三次,每次3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放置过夜,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2-1.151的浓液备用;
(4)将鲜生姜打汁,加适量之开水,均匀地喷入黄连片内,待吸收后,用文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捣碎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5)将步骤(1)-步骤(4)制得的细粉、滤液和浓液混合,制成药物,即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雷丸:味微苦,性寒;归胃、大肠经。杀虫消积,用于绦虫、钩虫、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陕西中药志》载:“消积杀虫,清热解毒。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胃中热,对绦虫病疗效较显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体外试验对猪蛔虫有效,但对蛔虫感染者无效。
独脚柑: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脾、胃经。健脾消积,清热杀虫。主小儿伤食,疳积黄肿,夜盲,夏季热,腹泻,肝炎。《生草药性备要》载:“除小儿黄气,虫积。”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独脚柑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痈杆菌和白喉有显着抑制作用,对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和痢杆菌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老龙皮:味淡、微苦,性平;归脾、肾经。消食健脾,利水消肿,祛风止痒。主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腹胀,水肿,皮肤瘙痒,无名肿毒。
水案板:味微苦,性凉;归脾、胃、大肠经。清热解毒,除湿利水。主目赤肿痛,疮痈肿毒,黄疸,水肿,痔疮出血,蛔虫病。
芜荑:味苦、辛,性温;归脾、胃经。杀虫消积,除湿止痢。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久泻久痢,疮汤,疥癣。《医林纂要》载:“泻肺祛风湿,燥脾消寒食,治疸黄,杀虫去蛔。”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芜荑醇浸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虫、蚯蚓、蚂蝗皆有显着治虫效力。
大血藤:味苦,性平;归肝、大肠经。解毒消痈,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杀虫。主肠痈,痢疾,乳痛,痛经,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虫积腹痛。《中药志》载:“祛风通经络,利尿杀虫。治肠痈,风湿痹痛,麻风,淋病,蛔虫腹痛。”
大蒜:味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温中行滞,解毒,杀虫。主脘腹冷痛,痢疾,泄泻,肺痨,百日咳,感冒,痈疖肿毒,肠痈,癣疮,蛇虫咬伤,钩虫病,蛲虫病,带下阴痒,疟疾,喉痹,水肿。《食疗本草》载:“除风,杀虫。”体外试验,大蒜水浸液有杀灭阿米巴原虫的作用,紫皮大蒜较白皮大蒜效果好。用于阿米巴痢疾患者亦有显着疗效。大蒜汁、大蒜挥发性物质或大蒜浸出液体外试验,对阴道滴虫也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云实:味辛、苦,性温;归肺、大肠经。解毒除湿,止咳化痰,杀虫。主痢疾,疟疾慢性气管炎,小儿疳积,虫积。《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载:“杀虫,除湿热。治小儿疳积,麻疹不透:妇女乳痈。”
乌梅:味酸,性平;归肝、脾、肺、肾、胃、大肠经。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生津,安蛔。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乌梅对蛔虫具有兴奋和刺激蛔虫后退的作用。
海人草:味凉、咸,性平;归大肠经。驱蛔。主蛔虫病。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海人草中含有的海人草酸为驱蛔虫有效成分。
凤眼果:味甘,性平;归胃、大肠、小肠经。和胃消食,解毒杀虫。主翻胃吐食,虫积腹痛,疝痛,小儿烂头疡。姚可成《食物本草》载:“治脏腑生虫及小儿食泥土,腹痛,癖块积硬。养肝胆,明目去翳,止咳退热,解利风邪,消烦降火。”
榆仁酱:味辛,性温。温中行气,杀虫。主心腹冷痛,虫积腹痛,疮癣。《食疗本草》载:“能助肺气,杀诸虫,下气,令人能食。又心腹间恶气,内消之,陈者尤良。又涂诸疮癣妙。又卒患冷气心痛,食之瘥,并主小儿痫、小便不利。”
山麻杆:味淡,性平;归大肠经。驱虫,解毒,定痛。主蛔虫病,狂犬、毒蛇咬伤,腰痛。
无患子:味苦、辛,性寒,小毒;归心、肺经。清热,祛痰,消积,杀虫。主喉痹肿痛,肺热咳喘,音哑,食滞,疳积,蛔虫腹痛,滴虫性阴道炎,癣疾,肿毒。《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载:“治各种喉症,感冒发热,百日咳,白浊,白带,小儿疳积。”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本草备要》载:“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除疳,杀蛔。”体外试验证明,黄连或小檗碱对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皆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绿色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肺炎杆菌、百日咳杆菌、鼠疫杆菌、布氏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结核杆菌等亦有效。
阿魏:味辛,性平;归肝、脾、胃经。化症消积,杀虫,截疟。主症瘕痞块,虫积,食积,胸腹胀满,冷痛,疟疾,痢疾。《本草经疏》载:“阿魏,其气臭烈殊常,故善杀诸虫,专辟恶气。辛则走而不守,温则通而能行,故能消积,利诸窍,除秽恶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药物配伍相宜,相得益彰,具有解毒杀虫、化症消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驱虫定痛、温中行气、和胃消食等功效,诸药相合能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对于治疗蛔虫病引起的虫积腹痛、小儿伤食、食欲异常、夜间磨牙、恶心呕吐等症状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安全方便的优点,且价格便宜,容易制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1)将雷丸、海人草和凤眼果洗净,晒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粉,备用;
(2)将独脚柑、老龙皮、水案板、芜荑、大蒜、云实、乌梅、榆仁酱、山麻杆、无患子和阿魏洗净,放入容器中,首先加入10-15倍量蒸馏水浸泡4-5小时后,加热煮沸3-4小时,提取;第二次加8-10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2-3小时,提取;第三次加6-8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提取液,滤过,得滤液备用;
(3)将大血藤加10倍量体积浓度70%乙醇提取三次,每次3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放置过夜,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2-1.151的浓液备用;
(4)将鲜生姜打汁,加适量之开水,均匀地喷入黄连片内,待吸收后,用文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捣碎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5)将步骤(1)-步骤(4)制得的细粉、滤液和浓液混合,制成药物,即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2片,3天为一疗程,轻者2到3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作为治疗蛔虫病的药物,选择我院或外院确诊的蛔虫病患者10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4-55岁,平均年龄28岁,病程1周-8个月;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5-42岁,平均年龄30岁,病程1周-8个月。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药物选择:
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3次,每次2片,饭后半小时内温开水送服,3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2到3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对照组服用阿苯达唑,按说明书用,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3、疗效判定:
(1)治愈:夜间磨牙、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灰白大便、蛔虫感染、肠壁坏死、小儿右上腹阵发性绞痛、恶心与呕吐、咳嗽、食欲异常、发热等症状消失,身体恢复正常。
(2)有效:上述症状有所缓解。
(3)无效:病症无变化。
4、结果:
服用本发明药物的治疗组中,治愈3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76%,总有效率94%。
对照组中治愈10例,有效19例,无效21例,治愈率为20%,总有效率58%。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1、赵某,女,50岁,退休工人,山东淄博人。患者突发右下腹疼痛伴脐周疼痛持续半小时,有恶心、无呕吐,来我院就诊,患者诉疼痛是一阵阵绞着疼,检查后确诊为蛔虫病。后服用本发明药物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减轻;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上述症状消失,随访未复发,彻底治愈。
2、张某,男,40岁,经理,安徽合肥人。患者患有蛔虫病4月余,在当地医院进行服药后,未有好转。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后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身体开始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1个疗程,身体痊愈,随访未复发,彻底治愈。
3、周某,女,28岁,销售,广东广州人。患者半年前查出有蛔虫病,在药店自买打虫药,未有好转,经朋友介绍来我院就诊。后服用本发明药物1个疗程,身体状况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身体痊愈,随访未复发。
4、白某,男,16岁,学生,湖南湘潭人。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咳嗽、食欲异常、发热等症状,来我院就诊,通过检查确诊为蛔虫病。后服用本发明药物1个疗程,上述症状减轻;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上述症状全部消失,随访未复发,彻底治愈。
5、姜某,男,6岁,学生,河南郑州人。患者因出现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夜间磨牙等症状来我院就诊,通过检查确诊为蛔虫病。后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上述症状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身体痊愈,随访,未复发。
6、刘某,女,5岁,学生,江苏扬州人。患者出现陈发性腹痛持续数小时,伴呕吐数次,以脐周为主,无放射性痛,呕吐物为清水样。遂送我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蛔虫病。给予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腹痛减轻,身体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1个疗程后,身体痊愈,随访未复发,彻底治愈。

Claims (5)

1.一种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雷丸31-63份独脚柑28-60份老龙皮25-57份水案板22-54份
芜荑20-52份大血藤17-49份大蒜15-47份云实13-45份
乌梅13-45份海人草12-44份凤眼果12-44份榆仁酱10-42份
山麻杆10-42份无患子8-40份黄连8-40份阿魏6-3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雷丸55份独脚柑52份老龙皮49份水案板46份
芜荑44份大血藤41份大蒜39份云实37份
乌梅37份海人草36份凤眼果36份榆仁酱34份
山麻杆34份无患子32份黄连32份阿魏3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雷丸47份独脚柑44份老龙皮41份水案板38份
芜荑36份大血藤33份大蒜31份云实29份
乌梅29份海人草28份凤眼果28份榆仁酱26份
山麻杆26份无患子24份黄连24份阿魏22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雷丸39份独脚柑36份老龙皮33份水案板30份
芜荑28份大血藤25份大蒜23份云实21份
乌梅21份海人草20份凤眼果20份榆仁酱18份
山麻杆18份无患子16份黄连16份阿魏14份。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雷丸、海人草和凤眼果洗净,晒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粉,备用;
(2)将独脚柑、老龙皮、水案板、芜荑、大蒜、云实、乌梅、榆仁酱、山麻杆、无患子和阿魏洗净,放入容器中,首先加入10-15倍量蒸馏水浸泡4-5小时后,加热煮沸3-4小时,提取;第二次加8-10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2-3小时,提取;第三次加6-8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提取液,滤过,得滤液备用;
(3)将大血藤加10倍量体积浓度70%乙醇提取三次,每次3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放置过夜,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2-1.151的浓液备用;
(4)将鲜生姜打汁,加适量之开水,均匀地喷入黄连片内,待吸收后,用文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捣碎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5)将步骤(1)-步骤(4)制得的细粉、滤液和浓液混合,制成药物,即为所述的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
CN201510818076.XA 2015-11-22 2015-11-22 一种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2506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8076.XA CN105250624A (zh) 2015-11-22 2015-11-22 一种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8076.XA CN105250624A (zh) 2015-11-22 2015-11-22 一种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50624A true CN105250624A (zh) 2016-01-20

Family

ID=55090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18076.XA Pending CN105250624A (zh) 2015-11-22 2015-11-22 一种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5062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3275A (zh) * 2017-04-28 2017-09-29 防城港市畜牧站 一种饲养牲畜用驱虫药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1488A (zh) * 2013-12-20 2015-06-24 陕西康乐中医药养生研究院 一种用于治疗蛔虫病的中药
CN104740166A (zh) * 2015-03-06 2015-07-01 姜新帅 一种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1488A (zh) * 2013-12-20 2015-06-24 陕西康乐中医药养生研究院 一种用于治疗蛔虫病的中药
CN104740166A (zh) * 2015-03-06 2015-07-01 姜新帅 一种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3275A (zh) * 2017-04-28 2017-09-29 防城港市畜牧站 一种饲养牲畜用驱虫药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3267B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
CN103550715B (zh) 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
CN104800655A (zh) 一种治疗小儿肺炎的中药
CN101112453A (zh) 治疗酒渣鼻的一种中药组合物
CN105012817B (zh) 一种止咳、平喘及祛痰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50624A (zh) 一种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3550528B (zh) 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6237155A (zh) 一种治疗外感高热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77201A (zh) 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5412877A (zh) 一种治疗流感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4204A (zh)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
CN103520378B (zh) 一种治疗脾虚气滞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3705692B (zh) 一种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
CN105055788A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06237115A (zh)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35435A (zh) 一种治疗阴虚火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0454A (zh) 一种用于护理感染性呼吸道炎症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6310096A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7607A (zh) 一种可有效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5561007A (zh)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5770273A (zh) 一种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56617A (zh) 一种治疗肝郁化火证的内服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96590A (zh) 一种治疗唇疱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58672A (zh) 一种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19919A (zh) 一种治疗伤风感冒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