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50021B - 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 - Google Patents

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50021B
CN105250021B CN201510566729.XA CN201510566729A CN105250021B CN 105250021 B CN105250021 B CN 105250021B CN 201510566729 A CN201510566729 A CN 201510566729A CN 105250021 B CN105250021 B CN 1052500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bracket
insertion tube
support ring
steel bar
hyaline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667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50021A (zh
Inventor
吴东
李骥
王强
冯云路
吴晰
姚方
杨爱明
钱家鸣
陆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吴东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吴东 filed Critical 吴东
Priority to CN20151056672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500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50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50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50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500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包括插入管,支撑结构,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帽还包括用于改变调节支架内径的牵拉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支撑调节支架,所述支撑结构与调节支架设置于插入管的同侧,设置于插入管内侧或外侧。另外该透明帽上还设置有使用时套于病变位置上的一次性绝缘橡皮圈绝缘橡皮圈。本发明可变内径透明帽是一种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时使用的医疗器械,其可以根据病变组织的大小随时调节内径大小,因此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不同大小病变组织的内镜切除术中,且使用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消化内镜使用时的辅助医疗器械,特别是内镜切除术时使用的一种辅助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为一种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
背景技术
我国是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国家,而前五位最常见恶性肿瘤中,胃肠道肿瘤占据三席,分别为胃癌(第2位)、大肠癌(第4位)和食管癌(第5位)。目前我国肿瘤防治的战略方针已确定为“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早期发现消化道肿瘤成为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核心。随着内镜筛查工作的普及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早期胃肠肿瘤被发现。
早期胃肠肿瘤病灶较为浅表,淋巴结转移风险小,预后明显好于晚期病例,而且可以在内镜下完成根治性切除。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内镜治疗早期胃肠肿瘤创伤小,费用低,患者恢复快,因而具有很大优势。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就是此类技术的代表。
传统内镜黏膜切除是应用一种圈套器,将病变收紧于圈套器内,然后通电,应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将病变切除。而由于早期胃肠肿瘤多为平坦型无蒂病变,不像普通息肉那样有蒂,应用圈套器套住病变有一定难度。针对上述问题,已开发出一种安装于内镜头端的透明帽,可通过负压吸引将病变吸入透明帽内,然后在施以圈套。
目前市场上的透明帽均为固定内径,对病变的大小有要求,一般不超过2cm。针对病变组织较大的情况则无法使用。因为内径固定,所以针对不同的病变大小需要设计选择多种透明帽,设计、挑选和应用都非常不方便。
因此需要一种可变内径的透明帽,来拓展内镜下治疗的范围,来套扎和切除更大的病变组织,且接近病变位置时不会有阻碍,更不用专门挑选合适大小的透明帽。
本发明解决现有的透明帽内径不可变,且仅适用于病变组织小于2cm的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范围广泛的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现有的透明帽内径不可变,且仅适用于病变组织小于2cm情况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包括插入管,支撑结构,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改变调节支架内径的牵拉结构,牵拉结构与调节支架连接,所述支撑结构支撑调节支架,所述支撑结构与调节支架设置于插入管的同侧,设置于插入管内侧或外侧,所述调节支架由调节板与覆盖于调节板上的膜状结构构成。该结构可以通过牵拉结构改变调节支架的内径,进入时调节支架以最小内径进入,可以最小的微创口,达到指定位置后,调节到合适大小。该透明帽适用范围广,使用简单方便。
当所述支撑结构与调节支架设置于插入管外侧时,所述支撑结构为设置于插入管外侧的支撑环。
进一步,所述插入管外侧侧壁上设置有供调节板运动的沟槽。沟槽的设置可以保证调节板沿插入管管壁移动,方便对调节板内径进行有效控制。
进一步,所述插入管侧壁内还是设置供牵拉结构运动的牵拉结构通道。牵拉结构通道的设置可以防止牵拉结构在牵拉调节支架过程中变形。
进一步,所述牵拉结构为任意形状可变且较硬质结构,其中优选为牵拉钢条,该材料容易得到且能到达牵拉结构的使用目的。
进一步,所述支撑环外侧设置弹性结构,该弹性结构可以保证负压吸气时,支撑环与调节支架的紧密接触,防止漏气。
当所述支撑结构与调节支架设置于插入管的内侧时,所述支撑结构为设置于插入管内部底部的支撑板,支撑板上端连接支撑板支架,支撑板支架另一端设置于插入管内壁上,通过支撑板支架将支撑板固定在插入管内部底部。
进一步,所述牵拉结构为牵拉钢条。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上设置小孔,保证负压吸气时通气顺畅,保证装置吸住病变部位。
进一步,所述插入管末端内侧设置弹性结构,该弹性结构保证与调节支架紧密接触,防止负压吸气时漏气。
在上述两种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调节板的数目设置4-8块,其中优选4块调节板,可以有效起到支撑作用,又有足够的灵活性,可以在负压吸力时,有效保护膜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调节板与膜状结构的材料都为透明材料,此种设置方便装置使用时对内部结构的观察。
进一步,所述插入管外侧还设置一绝缘橡皮圈,所述绝缘橡皮圈上部设置触发结构,所述绝缘橡皮圈通过上部的触发结构离开插入管,并使绝缘橡皮圈套在吸住的病变组织底部,防止对通电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当调节支架设置于插入管外侧时,绝缘橡皮圈设置于调节支架上部;当调节支架设置于插入管内侧时,绝缘橡皮圈设置于插入管底部外侧。所述绝缘橡皮圈为一次性绝缘橡皮圈。
进一步,所述膜状结构的材料设置为弹性较小且不易破损的材料,该设置可以减少负压吸力时膜状结构形状改变对吸附病变组织的影响。
使用时,通过牵拉牵拉钢条的升降调节末端调节支架的口径大小。进入体内时,牵拉钢条牵拉至最高的位置,使调节支架的口径呈最小的状态,进入体内;进入体内接触相应的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时,通过下压牵拉钢条,使调节支架下移,增大透明帽口径。当达到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的大小时,套住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并启动上方的负压吸力,紧紧吸住,此时在吸力的作用下,调节支架上的膜状结构会紧贴在支撑环上,防止漏气,此时再通过触发结构释放绝缘橡皮圈,套扎住病变组织,然后用常规圈套器通电,应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将病变切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透明帽结构适用于不同病变大小的切除,且无需选择特定型号的透明帽;当支撑结构与调节支架设置于插入管外侧时,沟槽及牵拉结构通道的设置可以有效保证调节支架合理有效的改变内径大小;在完成对病变组织的吸引后,用绝缘橡皮圈准确套扎病变,防止通电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3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剖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5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插入管;21、支撑环;22、支撑板;23、支撑板支架;3、调节支架;31、调节板;32、膜状结构;4、沟槽;5、牵拉钢条;51、牵拉钢条通道;6、绝缘橡皮圈;61、触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
一种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插入管1,支撑环21,调节支架3,其中,支撑环21与调节支架3设置于插入管1外侧,插入管1侧壁下端设置有供调解支架移动的沟槽4,插入管1侧壁上端设置有牵拉调解支架的牵拉钢条通道51,牵拉钢条通道51内设置有与调节支架3连接的牵拉钢条5;调节支架3由调节板31与覆盖于调节板31上的膜状结构32构成,所述膜状结构32的材料具有很小弹力,且具有很强的韧性,未撑开时,呈折叠状态;支撑环21设置于插入管1管下部外侧,支撑环21用于支撑调节支架3,使调节支架3呈锥形;设置4块调节板31。该结构通过调节调节支架3的位置,可以改变调节支架3末端的口径大小,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病变,不同于之前不可调节的固定透明帽。本结构主要是在消化内镜手术切除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时,应用负压吸引并套扎病变,方便圈套器工作。因为其是可调节的,因此可以适用于不同大小的病变,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使用时,通过牵拉牵拉钢条5的升降调节末端调节支架3的口径大小。进入体内时,牵拉钢条5牵拉至最高的位置,使调节支架3的口径呈最小的状态,进入体内,进入体内接触相应的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时,通过下压牵拉钢条5,使调节支架3下移,且口径变大,当达到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的尺寸时,套住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并启动上方的负压吸力,紧紧吸住。此时再通过常规圈套器将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套住,然后通电,应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将病变切除。
实施例2一种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
一种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插入管1,支撑环21,调节支架3,其中,支撑环21与调节支架3设置于插入管1外侧,插入管1侧壁下端设置有供调解支架移动的沟槽4,插入管1侧壁上端设置有牵拉调解支架的牵拉钢条通道51,牵拉钢条通道51内设置有与调节支架3连接的牵拉钢条5;调节支架3由调节板31与覆盖于调节板31上的膜状结构32构成,所述膜状结构32的材料具有很小弹力,且具有很强的韧性,未撑开时,呈折叠状态;支撑环21设置于插入管1管下部外侧,支撑环21用于支撑调节支架3,使调节支架3呈锥形;设置4块调节板31。另外可在支撑环21上设置弹性支撑材料,使支撑环21紧贴调节支架3,并且可以与膜状结构32紧密接触。所述的调节支架3与其上设置的膜状结构32都是透明材质。该结构通过调节调节支架3的位置,可以改变调节支架3末端的口径大小,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病变,不同于之前不可调节的固定透明帽。本结构主要是在消化内镜手术切除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时,应用负压吸引并套扎病变,方便圈套器工作。因为其是可调节的,因此可以适用于不同大小的病变,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使用时,通过牵拉牵拉钢条5的升降调节末端调节支架3的口径大小。进入体内时,牵拉钢条5牵拉至最高的位置,使调节支架3的口径呈最小的状态,进入体内,进入体内接触相应的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时,通过下压牵拉钢条5,使调节支架3下移,且口径变大,当达到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的尺寸时,套住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并启动上方的负压吸力,紧紧吸住,此时在吸力的作用下,调节支架3上的膜状结构32会紧贴在支撑环21上,防止漏气,支撑环21上的弹性结构进一步防止漏气。此时再通过圈套器将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套住,然后通电,应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将病变切除。
实施例3一种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
一种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插入管1,支撑环21,调节支架3,其中,支撑环21与调节支架3设置于插入管1外侧,插入管1侧壁下端设置有供调解支架移动的沟槽4,插入管1侧壁上端设置有牵拉调解支架的牵拉钢条通道51,牵拉钢条通道51内设置有与调节支架3连接的牵拉钢条5;调节支架3由调节板31与覆盖于调节板31上的膜状结构32构成,所述膜状结构32的材料具有很小弹力,且具有很强的韧性,未撑开时,呈折叠状态;支撑环21设置于插入管1管下部外侧,支撑环21用于支撑调节支架3,使调节支架3呈锥形;设置4块调节板31。另外可在支撑环21上设置弹性支撑材料,使支撑环21紧贴调节支架3,并且可以与膜状结构32紧密接触。所述的调节支架3与其上设置的膜状结构32都是透明材质。插入管1外侧设置一用于套扎病变部位的绝缘橡皮圈6,绝缘橡皮圈6上连接绝缘橡皮圈6触发结构61,绝缘橡皮圈6设置于调节支架3上部。该结构通过调节调节支架3的位置,可以改变调节支架3末端的口径大小,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病变,不同于之前不可调节的固定透明帽。本结构主要是在消化内镜手术切除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时,应用负压吸引并套扎病变,方便圈套器工作。因为其是可调节的,因此可以适用于不同大小的病变,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使用时,通过牵拉牵拉钢条5的升降调节末端调节支架3的口径大小。进入体内时,牵拉钢条5牵拉至最高的位置,使调节支架3的口径呈最小的状态,进入体内,进入体内接触相应的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时,通过下压牵拉钢条5,使调节支架3下移,且口径变大,当达到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的尺寸时,套住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并启动上方的负压吸力,紧紧吸住,此时在吸力的作用下,调节支架3上的膜状结构32会紧贴在支撑环21上,防止漏气,支撑环21上的弹性结构进一步防止漏气。此时再通过触发结构61放下绝缘橡皮圈6,套扎住病变组织,然后用常规圈套器通电,应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将病变切除。
实施例4一种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
一种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包括插入管1,支撑板22,调节支架3;支撑板22与调节支架3设置于插入管1内侧,支撑板22上部连接支撑板支架23,支撑板支架23上端设置于插入管1内壁上,支撑板22通过支撑板支架23固定于插入管1内,支撑板22上设置有小孔;调节支架3由调节板31与覆盖于调节板31上的膜状结构32构成,所述膜状结构32的材料具有很小弹力,且具有很强的韧性,未撑开时,呈折叠状态,设置4块调节板31;调节支架3设置于支撑板22外侧,未撑开时,呈折叠状态;插入管1内部上部设置有与调节支架3连接牵拉钢条5,通过控制牵拉钢条5的上升与下降,改变调节支架3末端的口径大小。所述调节支架3与膜状结构32都为透明材质,支撑板22控制调节支架3呈梭形。另外,插入管1末端内侧设置弹性结构,该弹性结构保证与调节支架3紧密接触,防止负压吸气时漏气。该结构通过改变调节支架3的位置,可以改变调节支架3末端的口径大小,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病变,不同于之前不可调节的固定透明帽。本结构主要是在消化内镜手术切除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时,应用负压吸引并套扎病变,方便圈套器工作。因为其是可调节的,因此可以适用于不同大小的病变,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使用时,通过牵拉牵拉钢条5的升降调节末端调节支架3的口径大小。进入体内时,牵拉钢条5牵拉至最高的位置,使调节支架3的口径呈最小的状态,进入体内,进入体内接触相应的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时,通过下压牵拉钢条5,使调节支架3下移,且口径变大,当达到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的尺寸时,套住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并启动上方的负压吸力,紧紧吸住,此时在吸力的作用下,调节支架3上的膜状结构32会紧贴在支撑环21上,防止漏气,插管底部弹性结构的设置进一步防止发生漏气。此时再另通过圈套器将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套住,然后通电,应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将病变切除。
实施例5一种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
一种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包括插入管1,支撑板22,调节支架3;支撑板22与调节支架3设置于插入管1内侧,支撑板22上部连接支撑板支架23,支撑板支架23上端设置于插入管1内壁上,支撑板22通过支撑板支架23固定于插入管1内,支撑板22上设置有小孔;调节支架3由调节板31与覆盖于调节板31上的膜状结构32构成,所述膜状结构32的材料具有很小弹力,且具有很强的韧性,未撑开时,呈折叠状态,设置4块调节板31;调节支架3设置于支撑板22外侧,未撑开时,呈折叠状态;插入管1内部上部设置有与调节支架3连接牵拉钢条5,通过控制牵拉钢条5的上升与下降,改变调节支架3末端的口径大小。所述调节支架3与膜状结构32都为透明材质,支撑板22控制调节支架3呈梭形。另外,插入管1末端内侧设置弹性结构,该弹性结构保证与调节支架3紧密接触,防止负压吸气时漏气。插入管1底部外侧设置一用于套扎病变部位的绝缘橡皮圈6,绝缘橡皮圈6上连接绝缘橡皮圈6触发结构61。该结构通过改变调节支架3的位置,可以改变调节支架3末端的口径大小,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病变,不同于之前不可调节的固定透明帽。本结构主要是在消化内镜手术切除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时,应用负压吸引并套扎病变,方便圈套器工作。因为其是可调节的,因此可以适用于不同大小的病变,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使用时,通过牵拉牵拉钢条5的升降调节末端调节支架3的口径大小。进入体内时,牵拉钢条5牵拉至最高的位置,使调节支架3的口径呈最小的状态,进入体内,进入体内接触相应的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时,通过下压牵拉钢条5,使调节支架3下移,且口径变大,当达到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的尺寸时,套住息肉或者肿瘤等病变组织,并启动上方的负压吸力,紧紧吸住,此时在吸力的作用下,调节支架3上的膜状结构32会紧贴在支撑环21上,防止漏气,插管底部弹性结构的设置进一步防止发生漏气。此时再通过触发结构61放下绝缘橡皮圈6,套扎住病变组织,然后用常规圈套器通电,应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将病变切除。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包括插入管(1),支撑环(21),调节支架(3),以及用于改变调节支架(3)内径的牵拉钢条(5),所述支撑环(21)与调节支架(3)均设置于插入管(1)的外侧,所述插入管(1)侧壁上端设置有牵拉钢条通道(51),牵拉钢条通道(51)内设置有与调节支架(3)连接的牵拉钢条(5),所述调节支架(3)由4-8块调节板(31)与覆盖于调节板(31)上的膜状结构(32)构成,所述插入管(1)外侧侧壁上设置有供调节板(31)运动的沟槽(4);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21)设置于插入管(1)下部外侧,用于支撑调节支架(3)呈锥形,在所述支撑环(21)上还设置有弹性支撑材料,使支撑环(21)紧贴调节支架(3),并且可以与膜状结构(32)紧密接触;牵拉钢条(5)的升降可以改变调节支架(3)的位置进而改变调节支架(3)的口径大小;对所述透明帽施加负压吸引时,调节支架(3)上的膜状结构(32)紧贴支撑环(21),所述支撑环(21)上的弹性支撑材料进一步防止漏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管(1)外侧还设置一绝缘橡皮圈(6),所述绝缘橡皮圈(6)上部设置触发结构(61),所述绝缘橡皮圈(6)通过上部的触发结构(61)离开插入管(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状结构(32)的材料设置为弹性较小且不易破损的材料。
CN201510566729.XA 2015-09-08 2015-09-08 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 Active CN1052500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66729.XA CN105250021B (zh) 2015-09-08 2015-09-08 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66729.XA CN105250021B (zh) 2015-09-08 2015-09-08 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50021A CN105250021A (zh) 2016-01-20
CN105250021B true CN105250021B (zh) 2018-01-05

Family

ID=55090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66729.XA Active CN105250021B (zh) 2015-09-08 2015-09-08 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500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3460A (zh) * 2016-12-02 2018-06-12 天津市人民医院 封闭窦道内口用套管及用于封闭窦道内口的治疗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15569A1 (en) * 2005-02-02 2008-01-17 Voyage Medical,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JP2007175353A (ja) * 2005-12-28 2007-07-12 Fujinon Corp フード付き内視鏡
JP5754630B2 (ja) * 2011-05-24 2015-07-2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フード
CN105228537A (zh) * 2013-03-11 2016-01-06 波士顿科学国际有限公司 切除装置和相关使用方法
CN204909369U (zh) * 2015-09-08 2015-12-30 吴东 一次性可变内径透明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50021A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K2683285T3 (da) Vakuumsystem og endoskopiindretning til endoskopisk vakuumterapi
US20080058586A1 (en) Hood member for use with an endoscope
WO2020015692A1 (zh) 一种牵引装置以及用于牵引装置的牵拉环
WO2002078515A3 (en) Endoscopic ablation system with flexible coupling
CN201185955Y (zh) 内镜下黏膜切开刀
US20160008000A1 (en) Curved-Head Hemorrhoid Banding Device
CN204909369U (zh) 一次性可变内径透明帽
CN107376100A (zh) 婴幼儿肛门直肠支撑引流管
CN106999242A (zh) 用于治疗骨盆病症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28537A (zh) 切除装置和相关使用方法
CN105250021B (zh) 辅助消化内镜切除术用透明帽
CN201048980Y (zh) 抗反流型射频治疗管
CN208838021U (zh) 一种可注药的活检钳
CN203861720U (zh) 一种新型上消化道内镜诊疗喉罩
CN209004749U (zh) 一种用于先天性食管闭锁的医疗设备
CN215306559U (zh) 消化内镜外滑套结构异物安全收纳抓捕器
CN209733932U (zh) 用于微创手术的内窥镜套筒
CN109847163A (zh) 一种吸痰型气管插管
CN209033210U (zh) 一种胃造瘘术所用的双腔同心胃肠减压营养管
CN215384706U (zh) 一种用于内镜微创诊疗的口咽保护装置
CN208852110U (zh) 一次性经皮腹膜透析导管置管用穿刺装置
CN208659463U (zh) 一种取栓用仪器
CN207493051U (zh) 一种囊式消化道吻合口辅助治疗管
CN213031429U (zh) 消化道重建手术后用注液引流组件
CN211213369U (zh) 一种膀胱肿瘤套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08

Address after: 100730 No.1 Shuaifuyuan,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10022 307-3-401, Baiziwan home,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Wu 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