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8321A - 一种罗非鱼耐寒性能的测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罗非鱼耐寒性能的测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48321A
CN105248321A CN201510653754.1A CN201510653754A CN105248321A CN 105248321 A CN105248321 A CN 105248321A CN 201510653754 A CN201510653754 A CN 201510653754A CN 105248321 A CN105248321 A CN 1052483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 temperature
tilapia mossambica
temperature
test
leth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537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勇
宾石玉
杜雪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Guangxi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5106537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483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48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83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罗非鱼耐寒性能的测定方法,属于罗非鱼耐寒品种选育技术领域。其包括如下步骤:(1)罗非鱼的选择;(2)低温胁迫致死处理;(3)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4)回温处理;(5)计算低温死亡率;(6)耐寒性能评价。本发明的测定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能够有效测定与评价罗非鱼的耐寒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罗非鱼耐寒性能的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罗非鱼耐寒性能的测定方法,属于罗非鱼耐寒品种选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属暖水性鱼类,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肉质鲜嫩的特点,是我国主导养殖淡水品种,对我国出口创汇具有重要意义。但罗非鱼耐寒能力较差,其致死温度为7~12℃。近年来,由于环境的不断恶化,极端天气增多,低水温持续时间较长,罗非鱼在越冬期间被冻死的事件时有发生,给罗非鱼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罗非鱼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加快培育耐寒型罗非鱼品种至关重要。其中,选育耐寒良种,利用罗非鱼自身的遗传因素来抵御低温胁迫是最根本的途径。而耐寒型罗非鱼品种选育的关键则是罗非鱼品种耐寒性能的测定。
目前,测定罗非鱼不同品种耐寒性能强弱的方法是应用低温胁迫试验,以罗非鱼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和死亡率为指标来评价其耐寒性能。但不同研究报道的低温胁迫试验没有一个固定的降温和升温的模式,不同试验设计的暂养时间、起始温度、降温速度和最低温度等参数不同,时间较长,获得罗非鱼耐寒能力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试验可重复性差,得到的罗非鱼耐寒性能指标进行耐寒能力的比较,准确性较差。因此,如何对不同品种罗非鱼耐寒性能准确、快速的测定和评价,成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罗非鱼耐寒性能的测定方法。本发明的测定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能够有效测定与评价罗非鱼的耐寒性能。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罗非鱼耐寒性能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罗非鱼的选择:
选择年龄一致、体质量为5~100g的罗非鱼,先暂养5~10d,即得试验用罗非鱼;
(2)低温胁迫致死处理:
将试验水域的起始水温设为20~25℃,以0.1~0.3℃/3h的降温速度,降温至步骤(1)所有试验用罗非鱼死亡,并且控制最终水温为7~9℃;
(3)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
统计步骤(2)试验用罗非鱼死亡的温度和数量,计算得到存活率,其计算公式为:存活率=(试验鱼总数-低温死亡数)/试验鱼总数×100%,然后以温度为自变量X,存活率为应变量Y,表达式为Y=A/(1+Be-kx),做温度与存活率的Logistic曲线,曲线拐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低温半致死温度;
(4)回温处理:
将步骤(2)降温后能将试验用罗非鱼致死的试验水域,以0.2~0.4℃/3h的升温速度,回温至20~25℃,将回温后能够存活的罗非鱼再养殖5~10d;
(5)计算低温死亡率:
统计步骤(2)低温胁迫致死处理和步骤(4)回温处理过程中,试验罗非鱼死亡数的总和,计算低温死亡率,其计算公式为:
低温死亡率=(低温死亡数+回温后死亡数)/试验鱼总数×100%;
(6)耐寒性能评价:
根据步骤(3)所得低温半致死温度和存活率,以及步骤(5)所得低温死亡率,来评价耐寒性能,即低温半致死温度越低,低温死亡率越低,存活率越高,则耐寒性能越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步骤(1)所述罗非鱼选自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所述罗非鱼的品种或家系已知。
进一步,步骤(2)所述的低温胁迫降温模式采用室内人工垂直降温。
进一步,步骤(3)所述的回温模式采用室内人工垂直升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确定了罗非鱼耐寒性能测定的相关技术参数,如试验用罗非鱼的规格和暂养时间,试验水域的起始温度、垂直降温速度和最终温度,回温时的垂直升温速度和最终温度等,为今后开展罗非鱼耐寒性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本发明实现了罗非鱼耐寒性能测定设施条件标准化,避免了实验鱼的应激反应,而且实验时间较短。
(3)本发明的测定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能够有效测定与评价罗非鱼的耐寒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3个品种的罗非鱼低温胁迫存活率与水温的关系曲线。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A、美国品系奥利亚罗非鱼,B、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C、杂交尼奥罗非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1)罗非鱼的选择:
从国家级广西南宁罗非鱼良种场分别选择30日龄、体质量为5.5±0.40g的美国品系奥利亚罗非鱼(以下简称“美国奥利亚”)、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以下简称“埃及尼罗”)以及二者杂交尼奥罗非鱼(以下简称“杂交尼奥”)各180尾,先在1m×1m×1m大缸暂养7d后,采用单因子试验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180尾,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分别放入9个规格为50cm×60cm×80cm的制冷水族箱,经24h环境适应后,即得试验用罗非鱼。
(2)低温胁迫致死处理:
将制冷水族箱的起始水温设为20℃,采用室内人工垂直降温,以0.2℃/3h的降温速度,降温至最终水温8℃,直到步骤(1)所有试验用罗非鱼死亡。
(3)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
统计步骤(2)试验用罗非鱼死亡的温度和数量,计算得到存活率,其计算公式为:存活率=(试验鱼总数-低温死亡数)/试验鱼总数×100%,然后以温度为自变量X,存活率为应变量Y,表达式为Y=A/(1+Be-kx),做温度与存活率的Logistic曲线,曲线拐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低温半致死温度;存活率—温度的散点图和拟合曲线绘制的绘制使用Matlab7.0.1;
美国奥利亚罗非鱼、埃及尼罗罗非鱼和杂交尼奥罗非鱼的模型参数和半致死温度如表1所示,低温胁迫存活率与水温的关系模型曲线如图1所示。
表13个罗非鱼品种的低温胁迫致死曲线参数和半致死温度
(4)回温处理:
采用室内人工垂直升温,将步骤(2)降温后能将试验用罗非鱼致死的试验水域,以0.4℃/3h的升温速度,回温至20℃,将回温后能够存活的罗非鱼再养殖7d。
(5)计算低温死亡率:
统计步骤(2)低温胁迫致死处理和步骤(3)回温处理过程中,试验罗非鱼死亡数的总和,计算低温死亡率,其计算公式为:
低温死亡率=(低温死亡数+回温后死亡数)/试验鱼总数×100%,
美国奥利亚罗非鱼、埃及尼罗罗非鱼和杂交尼奥罗非鱼的低温死亡率如表2所示。
表23个罗非鱼品种的低温胁迫死亡率
(6)耐寒性能评价:
根据步骤(3)所得低温半致死温度和存活率,以及步骤(5)所得低温死亡率,来评价耐寒性能,即低温半致死温度越低,低温死亡率越低,存活率越高,则耐寒性能越强。
美国奥利亚罗非鱼、埃及尼罗罗非鱼和杂交尼奥罗非鱼的半数死亡温度分别为7.8℃、8.8℃和8.2℃,低温死亡率分别为53.76%、58.23%和56.01%,耐寒性能强弱顺序为美国奥利亚罗非鱼>杂交尼奥罗非鱼>埃及尼罗罗非鱼。
对3个品种的半致死温度和死亡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和死亡率相关性极显著。杂交尼奥罗非鱼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与奥利亚罗非鱼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尼罗罗非鱼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和低温死亡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奥利亚罗非鱼的低温死亡率相关性不显著;杂交尼奥罗非鱼的低温死亡率跟母本低温半致死温度和低温死亡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父本低温半致死温度和低温死亡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如表3所示。由此可见,尼奥罗非鱼耐寒性能与亲本高度相关,其耐寒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本耐寒性能的强弱,为此可以通过对亲本的筛选来提高子代的耐寒性能,而母本与子代的相关性较父本要高,罗非鱼耐寒能力可能还通过细胞质遗传,加强对母本的筛选可获得更快的遗传进展。
表33个罗非鱼品种耐寒性能相关分析
注:①LT50为低温半数死亡温度,MR为相关系数;
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实施例2
(1)罗非鱼的选择:
从国家级广西南宁罗非鱼良种场分别选择年龄一致、体质量为100±1.60g的零世代(P0)、一世代(P1)和二世代(P2)的美国奥利亚罗非鱼(以下简称“美国奥利亚”)各45尾,先在1m×1m×1m大缸暂养5d后,采用单因子试验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45尾,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分别放入9个规格为50cm×60cm×80cm的制冷水族箱,经24h环境适应后,即得试验用罗非鱼。
(2)低温胁迫致死处理:
将制冷水族箱的起始水温设为22℃,采用室内人工垂直降温,以0.3℃/3h的降温速度,降温至最终水温7℃,直至步骤(1)所有试验用罗非鱼死亡。
(3)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
统计步骤(2)试验用罗非鱼死亡的温度和数量,计算得到存活率,其计算公式为:存活率=(试验鱼总数-低温死亡数)/试验鱼总数×100%,然后以温度为自变量X,存活率为应变量Y,表达式为Y=A/(1+Be-kx),做温度与存活率的Logistic曲线,曲线拐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低温半致死温度;存活率—温度的散点图和拟合曲线绘制的绘制使用Matlab7.0.1;
美国奥利亚罗非鱼三个世代的模型参数和半致死温度如表4所示。
表4美国奥利亚罗非鱼三个世代的低温胁迫致死曲线参数和半致死温度
(4)回温处理:
采用室内人工垂直升温,将步骤(2)降温后能将试验用罗非鱼致死的试验水域,以0.2℃/3h的升温速度,回温至22℃,将回温后能够存活的罗非鱼再养殖5d。
(5)计算低温死亡率:
统计步骤(2)低温胁迫致死处理和步骤(3)回温处理过程中,试验罗非鱼死亡数的总和,计算低温死亡率,其计算公式为:
低温死亡率=(低温死亡数+回温后死亡数)/试验鱼总数×100%,
美国奥利亚罗非鱼三个世代的低温胁迫死亡率如表5所示。
表5美国奥利亚罗非鱼三个世代的低温胁迫死亡率
(6)耐寒性能评价:
根据步骤(3)所得低温半致死温度和存活率,以及步骤(5)所得低温死亡率,来评价耐寒性能,P0、P1和P2代美国奥利亚罗非鱼家系的半数死亡温度分别为7.8℃、7.2℃和7.1℃,低温死亡率分别为54.59%、53.76%和53.32%,三个世代的耐寒性能强弱顺序为P2>P1>P0
实施例3
(1)罗非鱼的选择:
从国家级广西南宁罗非鱼良种场分别选择年龄一致、体质量为50±1.0g的美国品系尼罗罗非鱼(简称“美国尼罗”)、泰国品系尼罗罗非鱼(简称“泰国尼罗”)和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简称“埃及尼罗”)各60尾,先在1m×1m×1m大缸暂养10d后,采用单因子试验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60尾,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分别放入9个规格为50cm×60cm×80cm的制冷水族箱,经24h环境适应后,即得试验用罗非鱼。
(2)低温胁迫致死处理:
将制冷水族箱的起始水温设为25℃,采用室内人工垂直降温,以0.1℃/3h的降温速度,降温至最终水温9℃,直至步骤(1)所有试验用罗非鱼死亡。
(3)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
统计步骤(2)试验用罗非鱼死亡的温度和数量,计算得到存活率,其计算公式为:存活率=(试验鱼总数-低温死亡数)/试验鱼总数×100%,然后以温度为自变量X,存活率为应变量Y,表达式为Y=A/(1+Be-kx),做温度与存活率的Logistic曲线,曲线拐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低温半致死温度;存活率—温度的散点图和拟合曲线绘制的绘制使用Matlab7.0.1;
美国尼罗罗非鱼、泰国尼罗罗非鱼和埃及尼罗罗非鱼的模型参数和半致死温度如表6所示。
表6美国尼罗、泰国尼罗和埃及尼罗罗非鱼的低温胁迫致死曲线参数和半致死温度
(4)回温处理:
采用室内人工垂直升温,将步骤(2)降温后能将试验用罗非鱼致死的试验水域,以0.3℃/3h的升温速度,回温至25℃,将回温后能够存活的罗非鱼再养殖10d。
(5)计算低温死亡率:
统计步骤(2)低温胁迫致死处理和步骤(3)回温处理过程中,试验罗非鱼死亡数的总和,计算低温死亡率,其计算公式为:
低温死亡率=(低温死亡数+回温后死亡数)/试验鱼总数×100%,
美国尼罗罗非鱼、泰国尼罗罗非鱼和埃及尼罗罗非鱼的低温胁迫死亡率如表7所示。
表7美国尼罗、泰国尼罗和埃及尼罗罗非鱼的低温胁迫死亡率
(6)耐寒性能评价:
根据步骤(3)所得低温半致死温度和存活率,以及步骤(5)所得低温死亡率,来评价耐寒性能,美国尼罗罗非鱼、泰国尼罗罗非鱼和埃及尼罗罗非鱼的半数死亡温度分别为9.3℃、9.6℃和8.8℃,低温死亡率分别为70.26%、83.27%和58.20%,耐寒性能强弱顺序为埃及尼罗罗非鱼>美国尼罗罗非鱼>泰国尼罗罗非鱼。
实施例4
(1)罗非鱼的选择:
从国家级广西南宁罗非鱼良种场分别选择体质量为100±1.5g的美国品系奥利亚罗非鱼(以下简称“美国奥利亚”)、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以下简称“埃及尼罗”)以及二者杂交尼奥罗非鱼(以下简称“杂交尼奥”)各45尾,先在1m×1m×1m大缸暂养10d后,采用单因子试验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30尾,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分别放入9个规格为50cm×60cm×80cm的制冷水族箱,经24h环境适应后,即得试验用罗非鱼。
(2)低温胁迫致死处理:
将制冷水族箱的起始水温设为25℃,采用室内人工垂直降温,以0.3℃/3h的降温速度,降温至最终水温7℃,直到步骤(1)所有试验用罗非鱼死亡。
(3)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
统计步骤(2)试验用罗非鱼死亡的温度和数量,计算得到存活率,其计算公式为:存活率=(试验鱼总数-低温死亡数)/试验鱼总数×100%,然后以温度为自变量X,存活率为应变量Y,表达式为Y=A/(1+Be-kx),做温度与存活率的Logistic曲线,曲线拐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低温半致死温度;存活率—温度的散点图和拟合曲线绘制的绘制使用Matlab7.0.1;
美国奥利亚罗非鱼、埃及尼罗罗非鱼和杂交尼奥罗非鱼的模型参数和半致死温度如表8所示。
表83个罗非鱼品种的低温胁迫致死曲线参数和半致死温度
(4)回温处理:
采用室内人工垂直升温,将步骤(2)降温后能将试验用罗非鱼致死的试验水域,以0.2℃/3h的升温速度,回温至25℃,将回温后能够存活的罗非鱼再养殖10d。
(5)计算低温死亡率:
统计步骤(2)低温胁迫致死处理和步骤(3)回温处理过程中,试验罗非鱼死亡数的总和,计算低温死亡率,其计算公式为:
低温死亡率=(低温死亡数+回温后死亡数)/试验鱼总数×100%,
美国奥利亚罗非鱼、埃及尼罗罗非鱼和杂交尼奥罗非鱼的低温死亡率如表9所示。
表93个罗非鱼品种的低温胁迫死亡率
(6)耐寒性能评价:
根据步骤(3)所得低温半致死温度和存活率,以及步骤(5)所得低温死亡率,来评价耐寒性能。美国奥利亚罗非鱼、埃及尼罗罗非鱼和杂交尼奥罗非鱼的半数死亡温度分别为7.8℃、8.8℃和8.2℃,低温死亡率分别为53.75%、58.19%和56.03%,耐寒性能强弱顺序为美国奥利亚罗非鱼>杂交尼奥罗非鱼>埃及尼罗罗非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罗非鱼耐寒性能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罗非鱼的选择:
选择年龄一致、体质量为5~100g的罗非鱼,先暂养5~10d,即得试验用罗非鱼;
(2)低温胁迫致死处理:
将试验水域的起始水温设为20~25℃,以0.1~0.3℃/3h的降温速度,降温至步骤(1)所有试验用罗非鱼死亡,并且控制最终水温为7~9℃;
(3)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
统计步骤(2)试验用罗非鱼死亡的温度和数量,计算得到存活率,其计算公式为:存活率=(试验鱼总数-低温死亡数)/试验鱼总数×100%,然后以温度为自变量X,存活率为应变量Y,表达式为
Y=A/(1+Be-kx),做温度与存活率的Logistic曲线,曲线拐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低温半致死温度;
(4)回温处理:
将步骤(2)降温后能将试验用罗非鱼致死的试验水域,以0.2~0.4℃/3h的升温速度,回温至20~25℃,将回温后能够存活的罗非鱼再养殖5~10d;
(5)计算低温死亡率:
统计步骤(2)低温胁迫致死处理和步骤(4)回温处理过程中,试验罗非鱼死亡数的总和,计算低温死亡率,其计算公式为:
低温死亡率=(低温死亡数+回温后死亡数)/试验鱼总数×100%;
(6)耐寒性能评价:
根据步骤(3)所得低温半致死温度和存活率,以及步骤(5)所得低温死亡率,来评价耐寒性能,即低温半致死温度越低,低温死亡率越低,存活率越高,则耐寒性能越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罗非鱼耐寒性能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罗非鱼选自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所述罗非鱼的品种或家系已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罗非鱼耐寒性能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低温胁迫降温模式采用室内人工垂直降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罗非鱼耐寒性能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回温模式采用室内人工垂直升温。
CN201510653754.1A 2015-10-10 2015-10-10 一种罗非鱼耐寒性能的测定方法 Pending CN1052483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53754.1A CN105248321A (zh) 2015-10-10 2015-10-10 一种罗非鱼耐寒性能的测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53754.1A CN105248321A (zh) 2015-10-10 2015-10-10 一种罗非鱼耐寒性能的测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8321A true CN105248321A (zh) 2016-01-20

Family

ID=55088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53754.1A Pending CN105248321A (zh) 2015-10-10 2015-10-10 一种罗非鱼耐寒性能的测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4832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9571A (zh) * 2018-06-29 2018-11-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中国对虾耐低温性状测试方法
CN108770743A (zh) * 2018-06-29 2018-11-0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凡纳滨对虾耐低温性状测试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80109U (en) * 2005-05-20 2005-11-11 He-Tung Jeng Improvement of cold-resistant appliance structure for fish culture
CN101518215A (zh) * 2009-02-10 2009-09-0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抗寒吉富罗非鱼的培育方法
CN101889561A (zh) * 2010-07-23 2010-11-24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 罗非鱼耐寒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CN103734060A (zh) * 2014-01-09 2014-04-2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提高吉富罗非鱼苗种越冬成活率与质量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80109U (en) * 2005-05-20 2005-11-11 He-Tung Jeng Improvement of cold-resistant appliance structure for fish culture
CN101518215A (zh) * 2009-02-10 2009-09-0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抗寒吉富罗非鱼的培育方法
CN101889561A (zh) * 2010-07-23 2010-11-24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 罗非鱼耐寒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CN103734060A (zh) * 2014-01-09 2014-04-2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提高吉富罗非鱼苗种越冬成活率与质量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卢其西: "奥利亚罗非鱼耐寒性能评价及低温选育效果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
林勇等: "八种品系罗非鱼及其尼奥罗非鱼耐寒性能的比较试验", 《华北农学报》 *
陈忠等: "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三个世代耐寒性能的选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9571A (zh) * 2018-06-29 2018-11-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中国对虾耐低温性状测试方法
CN108770743A (zh) * 2018-06-29 2018-11-0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凡纳滨对虾耐低温性状测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0682B (zh) 湖泊鳜鱼规模化养殖方法
CN103141424B (zh) 一种耐高温虾夷扇贝育种家系的快速筛选方法
CN101911918A (zh) 牙鲆抗病优良品系选育方法
CN101889561A (zh) 罗非鱼耐寒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Ren et al. Genetic parameters for growth and survival traits in a base population of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developed from domesticated strains in China
CN105248321A (zh) 一种罗非鱼耐寒性能的测定方法
CN105191836B (zh) 一种基于扇贝心跳指标的快速选种方法
CN105918173B (zh) 一种三疣梭子蟹家系高效选育方法
CN109169503B (zh) 一种稻鸭共作专用鸭的筛选方法
CN111165401B (zh) 一种罗非鱼快速高效选育方法
CN116579504A (zh) 基于机器学习的池塘海水养殖水温的预测方法
CN102972322A (zh) 一种简化的可对放流中国对虾实现精确追溯的放流方法
CN109468391A (zh) 应用于青鱼亲缘关系鉴定的双重pcr方法
CN104542397A (zh) 一种罗非鱼多元亲本杂交制种方法
CN105123610B (zh) 一种优质肉猪的杂交生产方法
CN104304096A (zh) 一种牙鲆抗迟钝爱德华氏菌病优良品系的选育方法
CN106069897A (zh) 一种快速筛选鲆鲽鱼类耐高温群体/家系的方法
CN111812150A (zh) 一种刺参耐高温性能数值化评价方法
CN103891650B (zh) 一种香港牡蛎薄壳新品系的制种方法
Lantang et al. THE EFFECT OF PHYSICAL-CHEMICAL FACTORS ON THE EXISTENCE OF KURAU FISH IN MARO ESTUARY OF MERAUKE DISTRICT
CN216821299U (zh) 一种鱼类温度耐受能力测试实验装置
CN104285852A (zh) 一种鉴别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扣蟹和池塘养殖扣蟹的方法
CN103404481A (zh) 一种提高扬子鳄受精卵和产蛋率的种鳄培育方法
CN106719130B (zh) 一种构建温度和光照强度对于乌苏里拟鲿仔鱼生活力影响模型的方法
CN102405859B (zh) 一种快速检测鱼苗种质优劣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