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8201B - 一种红树林中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防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树林中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防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48201B
CN105248201B CN201510779055.1A CN201510779055A CN105248201B CN 105248201 B CN105248201 B CN 105248201B CN 201510779055 A CN201510779055 A CN 201510779055A CN 105248201 B CN105248201 B CN 1052482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en cuscutae
mikania micrantha
mangrove
bag seedling
seed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790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48201A (zh
Inventor
沈浩
李婷
黄立新
蔡佳宁
叶万辉
曹洪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of CAS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51077905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482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48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8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48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82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树林中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防治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培育大豆袋苗,待其长至20cm高时,在大豆袋苗上接种菟丝子,待菟丝子附着大豆袋苗上后得到菟丝子袋苗;将菟丝子袋苗固定于薇甘菊缠绕的红树植物枝条上,在红树林近陆地一侧建立隔离水道;封滩养护。本方法能有效控制薇甘菊的传播和蔓延,实现“以本地种防治外来种”、“以草治草”的生态理念;对环境安全无害、控制效果持久、防治成本低廉,能够最经济有效地恢复受薇甘菊入侵危害的红树林群落。

Description

一种红树林中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树林中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原产中、南美洲的多年生藤本植物,是全球危害最严重的100个入侵种之一(Lowe et al.,2001)。薇甘菊于1910年以后侵入中国华南地区,因其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南方许多地区形成广泛的入侵蔓延,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严重,造成了当地严重的生态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已被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列入首批公布的16种外来入侵种名单。薇甘菊通过攀爬树冠、形成幕盖作用对其他植物造成很大的危害,包括沿海红树林群落。为了控制薇甘菊的入侵,各地已开展了大量针对其危害的防治研究,包括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邵华等,2001;昝启杰,2001;Zhang et al.,2004)。但目前仍收效甚微,至今尚未找到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控制技术措施。由于薇甘菊已造成大面积的入侵,化学除草方法实施困难大、费用高,且易造成环境污染;人工机械拔除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治标不治本。
与化学防治产生的负作用相比,生物防治在控制农林业杂草时对非目标物种产生的影响极小,因而一直备受青睐,被公认为是控制杂草的最安全有效和最有前景的方法。菟丝子(Cuscuta spp.)是旋花科的一年生专性寄生草本植物,全世界约170种,中国有14种(郭凤根和李扬汉,2000)。菟丝子属植物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但各个种的分布则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菟丝子属植物寄主广泛,对寄主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寄生于栽培作物导致减产甚至绝产。以此入手发展薇甘菊的生物防治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近年来,对菟丝子寄生控制薇甘菊现象的研究表明:1)菟丝子对薇甘菊生长和发育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受到菟丝子寄生的薇甘菊群落生物量下降一半以上,开花延缓且花枝数量明显减少、种子座果率和结实率显著降低。2)菟丝子表现出对薇甘菊的选择和偏爱。3)菟丝子寄生薇甘菊后,当薇甘菊生长衰退时,菟丝子迅速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在薇甘菊枯死前菟丝子提前开花结实完成生活周期。其中田野菟丝子(C.campestris)寄生在薇甘菊的茎、叶上,能迅速的干扰和阻碍薇甘菊的生长发育,导致薇甘菊的地上部分濒死。当薇甘菊地上部分因寄生致死时菟丝子也随之枯萎,当薇甘菊的枝条复活时残存的菟丝子也随之恢复生长(韩诗畴等,2002;王伯荪等,2002;邓雄等,2003;Shen et al.,2005)。可见在自然环境中,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种间关系,以菟丝子寄生作为控制薇甘菊入侵的生物防治手段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的物理、化学治理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利用菟丝子对薇甘菊的全寄生行为提供一种红树林中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防治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对环境无害的优点。
本发明的红树林中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种菟丝子于培育好的大豆袋苗上,待菟丝子附着大豆苗上后得到菟丝子袋苗;将菟丝子袋苗固定于薇甘菊缠绕的红树植物枝条上,在红树林近陆地一侧建立隔离水道;封滩养护。
优选,所述的菟丝子为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
优选,所述的培育好的大豆袋苗是株高20cm以上的大豆袋苗。
优选,所述的菟丝子袋苗固定密度为每平方米16-20个袋苗。
优选,所述的隔离水道宽1m,深0.5m。
优选,所述的封滩养护为封滩1年以上,适时给菟丝子袋苗浇水和养护并及时更换和补充损坏的菟丝子袋苗。
本发明通过在薇甘菊入侵危害的红树林中,采用接种寄生植物菟丝子的方法控制薇甘菊的生长。因薇甘菊覆盖红树林冠层表面,播撒菟丝子种子或茎无法有效寄生薇甘菊,因此按照一定面积(寄生密度)将一定数量的菟丝子袋苗(以大豆为寄主培养)固定于树冠(防止台风吹落),并养护1年。同时,为防止菟丝子回迁陆地,建立隔离水道(立膜)。菟丝子在水生环境中无法存活,因此在菟丝子杀灭薇甘菊之后,为了防止菟丝子回迁陆地造成寄生危害,采取在红树林近陆地一侧建立隔离水道(立膜)的技术以阻止菟丝子回迁陆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应用生物防控的方法,针对红树林的薇甘菊入侵,利用菟丝子对薇甘菊的全寄生行为,研发菟丝子寄生接种防治方法,控制薇甘菊的传播和蔓延,实现“以本地种防治外来种”、“以草治草”的生态理念。本发明的优点是对环境安全无害、控制效果持久、防治成本低廉,能够最经济有效地恢复受薇甘菊入侵危害的红树林群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接种60天后不同寄生密度下每平方米薇甘菊生物量。S0、S1、S2和S4分别代表寄生密度为每50cm*50cm面积内接种0、1、2和4个菟丝子袋苗。
图2是用于接种的菟丝子袋苗。
图3是接种菟丝子前的红树林上的薇甘菊。
图4是接种菟丝子袋苗3个月后的红树林上的薇甘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广东珠海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中的薇甘菊入侵胁迫下的红树林恢复示范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1.袋苗的设计和培育
为了增加菟丝子在野外固定的成功率,本实施方案采用将菟丝子先接种于大豆豆苗上,而非直接寄生薇甘菊。本实施例所用菟丝子为田野菟丝子。首先,将大豆豆苗种植在普通一次性塑料杯内(上口直径8cm,底部直径5.5cm,高10cm,约360ml),在塑料杯内放满沙土和一颗大豆种子,保持沙土湿润,大豆发芽、生长,由此得到大豆袋苗;待大豆苗长至株高20cm左右便在大豆苗上接种一定数量的菟丝子,具体是:将野外采集的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活体(带嫩芽10-15cm)缠绕在豆苗茎部或叶柄上,每棵豆苗缠绕2-3段菟丝子苗,菟丝子成功附着后得到菟丝子袋苗(图2),然后再用于野外薇甘菊寄生。相比于菟丝子苗直接寄生薇甘菊,采用袋苗寄生可以保证菟丝子苗在运输过程中不易造成脱水或枯死,不仅能提高寄生的成功率,且具有更高的可控性,可根据薇甘菊群落的大小对菟丝子的投放量进行定量操作。
2.不同寄生密度下薇甘菊的生长状况
比较一定面积下(50cm*50cm),不同菟丝子袋苗数量对薇甘菊的控制效果。在袋苗数量分别为1、2和4的情况下,接种2个月后,薇甘菊生物量分别是没有接种菟丝子的89%、73%和41%(图1),因此,为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应确保每平方米范围不少于16个袋苗。
3.袋苗的固定
用尼龙绳或扎带将菟丝子袋苗固定于有薇甘菊缠绕的红树植物枝条上,每平方米16-20个,薇甘菊生长密集的区域袋苗数量可适当增加。
4.隔离水道的建立
为防止菟丝子回迁陆地,应建立隔离机制。菟丝子在水生环境中无法存活,因此在菟丝子杀灭薇甘菊之后,为了防止菟丝子回迁陆地对本土植物造成寄生危害,采取在红树林近陆地一侧建立隔离水道(立膜),水道宽1m,深0.5m,以阻止菟丝子回迁陆地。
5.袋苗的养护
袋苗固定后需要加强管护:1)封滩1年以上,并且要专人管护,防止人为的破坏和台风刮落;2)袋苗需要定期浇水和养护,使袋中沙土始终保持湿润;3)损坏的袋苗需及时更换和补充;4)持续监控薇甘菊和菟丝子的生长状况。
6.实施效果
本技术已在珠海淇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的试验地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薇甘菊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3个月内试验地仅可见零星薇甘菊群落,薇甘菊清除率达80%以上(结果见附图4,以接种菟丝子前的薇甘菊为对照,对照见图3),可进一步推广到红树林以外的薇甘菊入侵地,包括林地和农田进行试验。

Claims (3)

1.一种红树林中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种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于培育好的株高20cm以上的大豆袋苗上,待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附着大豆袋苗上后得到田野菟丝子袋苗;将田野菟丝子袋苗以每平方米16-20个的密度固定于薇甘菊缠绕的红树植物枝条上,在红树林近陆地一侧建立隔离水道;封滩养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水道宽1m,深0.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滩养护为封滩1年以上,适时给菟丝子袋苗浇水并及时更换和补充损坏的菟丝子袋苗。
CN201510779055.1A 2015-11-13 2015-11-13 一种红树林中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防治方法 Active CN1052482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79055.1A CN105248201B (zh) 2015-11-13 2015-11-13 一种红树林中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防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79055.1A CN105248201B (zh) 2015-11-13 2015-11-13 一种红树林中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防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8201A CN105248201A (zh) 2016-01-20
CN105248201B true CN105248201B (zh) 2018-07-27

Family

ID=55088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79055.1A Active CN105248201B (zh) 2015-11-13 2015-11-13 一种红树林中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防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482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8801A (zh) * 2018-08-01 2019-01-11 华南师范大学 豆科牧草对薇甘菊入侵果园生境的替代控制
CN109392880A (zh) * 2018-11-22 2019-03-01 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管理处(深圳市园林研究中心) 一种薇甘菊的防治方法及用于薇甘菊防治的温室
CN109984000B (zh) * 2019-03-19 2021-12-10 深圳市国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入侵物种薇甘菊的综合防治方法
CN110432086B (zh) * 2019-08-08 2021-06-25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兼具药材生产和生物防治的菟丝子种植方法
CN110839485A (zh) * 2019-11-15 2020-02-28 江苏大学 一种利用菟丝子与葎草共同控制喜旱莲子草的方法
CN111066587A (zh) * 2019-12-15 2020-04-28 惠州学院 一种利用刚莠竹替代控制南美蟛蜞菊的方法
CN112119815B (zh) * 2020-08-17 2022-05-31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一种红树林中三叶鱼藤的防治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2491A (zh) * 2004-03-26 2005-09-28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利用薇甘菊快速繁殖菟丝子的方法
CN102960175A (zh) * 2012-12-11 2013-03-1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一种利用替代控制结合除草剂应用防治薇甘菊的方法
CN103190277A (zh) * 2013-04-20 2013-07-10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利用大花菟丝子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CN104429799A (zh) * 2014-11-28 2015-03-25 广东国森园林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薇甘菊蔓延危害的防护林带构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2491A (zh) * 2004-03-26 2005-09-28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利用薇甘菊快速繁殖菟丝子的方法
CN102960175A (zh) * 2012-12-11 2013-03-1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一种利用替代控制结合除草剂应用防治薇甘菊的方法
CN103190277A (zh) * 2013-04-20 2013-07-10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利用大花菟丝子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CN104429799A (zh) * 2014-11-28 2015-03-25 广东国森园林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薇甘菊蔓延危害的防护林带构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入侵种薇甘菊防治措施及策略评估;李鸣光等;《生态学报》;20120531;第32卷(第10期);第3242,324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8201A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48201B (zh) 一种红树林中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防治方法
CN101461307B (zh) 茶树的种植方法
CN103430805B (zh) 一种桃树二主枝一中心干形整形栽培方法
CN104770172B (zh) 一种快速建立苜蓿无性系的扦插育苗方法
CN102948355A (zh) 红树林大苗培育的盆栽技术
CN105123404A (zh) 茶树移栽培育方法
CN103858645B (zh) 一种金线莲组织培养苗的大棚种植方法
CN104255249A (zh) 一种蛋白桑树的种植方法
CN102763557A (zh) 一种中重度盐碱地的原土绿化方法
CN105284414A (zh) 一种茶园种植方法
CN104322264A (zh) 一种菊花的无公害种植方法
CN102428821A (zh) 硒锌何首乌栽培技术
CN107155791A (zh) 一种盐碱地全覆盖立体密植的绿化栽培方法
CN104041337A (zh) 花生的种植方法
CN104838861B (zh) 杞柳矮林生物质能源林培育方法
CN104541917A (zh) 一种山坡林地改良高产套种油茶树的方法
CN104082013A (zh) 一种利用勃氏甜龙竹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CN107211815A (zh) 一种猕猴桃密植栽培方法
CN108739025A (zh) 一种油茶的栽培方法
CN107896664A (zh) 一种罗汉果的种植方法
CN107960276A (zh) 一种治理大米草入侵的方法
CN107567932A (zh) 一种有机茶树的种植方法
CN104429430A (zh) 一种红豆杉茶在园林的种植方法
CN104798581A (zh) 一种椒蒿穴盘育苗栽培方法
CN109156301A (zh) 一种高产花生的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hen Hao

Inventor after: Li Ting

Inventor after: Huang Lixin

Inventor after: Cai Jianing

Inventor after: Ye Wanhui

Inventor after: Cao Honglin

Inventor before: Shen Hao

Inventor before: Li Ti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Lixi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