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5490A - 移动通信终端第二次分离的技术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终端第二次分离的技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45490A CN105245490A CN201410330797.1A CN201410330797A CN105245490A CN 105245490 A CN105245490 A CN 105245490A CN 201410330797 A CN201410330797 A CN 201410330797A CN 105245490 A CN105245490 A CN 1052454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phone
- soft
- ippbx
- group customer
- ph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移动通信终端第二次分离的技术,它涉及基于IMS的融合通信技术领域,它是利用集团客户的IP内部私有网络或固定电话专网开通的“软手机”,由集团客户集体办理;集团客户版的软手机,利用现有条件,通过较少的开发工作和较低难度的政策申请就能实现;集团客户版“软手机”软件存储在集团客户侧的IP?PBX系统的UC服务器之中;使用集团客户版“软手机”的终端是办公PC,暂没有智能手机终端,易实现,可使用现在常用的开发工具即可;它在向互联网企业转型过程中,应珍惜并利用电信企业的“电信基因”来拓展互联网业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IMS的融合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移动通信终端第二次分离的技术。
背景技术:
IMS技术特征:目前,我国三家移动通信运营商均已经开通IMS,IMS具备开放、融合的特性,可以作为全业务运营的技术实现平台,可以完成移动与固定的融合等众多功能或业务。
IMS目前的一些局限:
(1)由于目前电信运营商受政策管制、现有流程和运营习惯等影响,目前尚没有提出具体、简便、可直接应用的移动和固定融合的解决方案;
(2)目前还没有制定清晰的CS(传统的电路交换)业务向互联网迁移的战略规划以及迁移的路线图与实用的业务迁移解决方案。
(3)移动通信运营商目前虽已经建设了IMS平台,但在IMS业务开发领域,尚没有系统地、战略性地提出移动通信终端二次分离的理论(该理论内容见下面的详述);
(4)IMS是一个先进的IP网络的底层技术平台,但在上层的业务开发上,尚处于初级阶段。
IPPBX的技术特征:
与传统电路交换的PBX(TDM-PBX)不同,以IP交换为核心的IPPBX不但可以实现传统PBX的所有业务,包含UC服务器的IPPBX系统还可以接入IP网络,向IP网络中的PC等终端提供丰富的IP业务;例如,IPPBX系统可以利用其融合特性,为集团客户的IPPBX内部固定电话和内网PC终端提供使用相同电话号码的一号通业务等等。
目前IPPBX提供业务的一些局限:
(1)目前,因IPPBX接入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之后,受电信企业的局端接入业务政策等限制,IPPBX目前仍没有较为成熟的和IMS协同的融合通信产品方案;
(2)目前没有提出“IPPBX协同IMS”将手机业务(手机语音和短信业务)迁移到集团客户自建IP网络,实现移动通信业务从手机分离到集团客户内部IP网络的解决方案;
(3)另外,IPPBX提供业务的种类中,传统固定电话仍然是主要业务,基于PC的软终端的业务内容非常少,一些销量较大的厂商甚至还没有真正开展对PC软终端软件的开发!一些已经开发了PC软终端软件(或UC通信软件)的厂商,目前的软件产品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将手机业务进行同号码复制到软终端的架构设计。
融合通信(统一通信)技术特征:融合通信(统一通信)是今后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业务模式,融合通信可以实现多种通信手段的同步联动;也可以实现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流程和现有的通信技术无缝链接,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浪费。
目前融合通信的一些问题:
(1)设备厂商、增值服务商、软件供应商均有各自的UC理念,这些产品和方案各具特色,但目前仍没有使得最广泛移动通信网用户参与其中的融合通信方案;
(2)电信运营商虽然追捧UC,但仍未找到理想的UC发展路径,没有将IT技术和自有的通信技术优势进行结合的融合通信解决方案;
(3)电信运营商的IMS和IPPBX目前仍然以向用户提供传统业务为主,没有精彩的、受到企业用户普遍欢迎的基于IMS或基于“IPPBX协同IMS”的UC方案。
(4)一些企业目前虽然已经开始使用11位手机号码,开展了一些融合通信业务尝试,但还没有根据IMS的特点,从移动通信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移动通信二次分离的理论”,也没有对现有阻碍使用11位手机号码的一些技术和政策进行深入研究,还没有提出将移动通信业务从单一终端分离到互联网多终端的具体的实施方案。
对移动通信终端第一次分离的说明:
在第一代移动通信的终端,电话号码和手持终端合为一体,移动通信业务完全附着、固化于手持电话终端,通信业务和终端的硬件密不可分。进入数字时代,移动通信的终端发生了分离,即,手持终端和SIM卡分离,这是第一次摆脱了手持终端对移动通信业务的控制和束缚,移动通信用户对终端的选择有了极大的自主性,促进了终端产业甚至整个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同时,这次移动通信终端的分离也提升了移动通信的服务,例如,人们在丢失手机后,通过快速更换SIM卡就能迅速恢复自己的移动通信,等等。移动通信终端的第一次分离,也可以称为移动通信的第一次分离,如果没有这第一次分离,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难称有一个“黄金十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移动通信终端第二次分离的技术。
首先,本发明提出了移动通信终端第二次分离的理论。该理论的简要描述:移动通信的终端将发生第二次分离,也可称之为“移动通信的第二次分离”,通信移动终端的第二次分离实现后,终端对移动通信业务的控制和束缚将完全消失,移动通信业务将不再依赖单一手持终端,而是实现了“泛终端化”——通过IMS平台,传统CS域的移动通信的两大基础业务(语音和短信)将同步迁移到了互联网(包含了移动互联网),实现了移动通信业务在互联网上的拷贝、备份。每一个手机用户,即可以利用自己的传统的随身手机完成移动通信业务,又可以在所有的互联网终端(PC电脑、智能电视、平板电脑以及其他用户的智能手机)上,使用一个通信软件来可以运行和完成自己11位手机号码的移动通信。移动通信业务将承载在这个通信软件上,在手机不能使用或不愿携带手机的情况下,这款软件就可替代手机运行语音和短信业务的发送和接收。这是一款跨越各电信运营商、跨越各种操作平台、跨越各种终端的统一感知的综合通信软件,是具备了“云存储思维”和“电信基因”的平台化设计的OTT产品。参照“软终端”的称谓,这个终端软件可称为——“软手机”。移动通信业务从原有单一的手持终端,分离到互联网各类终端上,以“软手机”为载体,延续和完成实体手机的部分或全部业务。移动通信终端的第二次分离实现后,“一机在手,走遍全球”这样的移动通信观念将被彻底颠覆。
上述的软手机为软手机(个人版)方案,现有技术和政策暂不能实现这种“泛终端化”的软手机方案,需要较多的开发工作才能实现。。
其次,根据移动通信终端的第二次分离理论,本发明提供了实现移动通信终端第二次分离的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技术实现方案——通过IMS平台和IPPBX系统的协同,手机中的语音和短信两大基础移动通信业务将同步复制、迁移到在集团客户的私有IP网络中。在集团客户的IP网络中,以UC服务器中的“软手机”软件来实现对实体手机的同步备份,利用PC中的终端软件——“软手机”来替代手机。在向互联网企业转型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可以依据移动通信第二次分离的理论,探索和储备利用互联网、利用集团客户私有IP网络来稳定手机用户的新途径、新方案。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利用集团客户的IP内部私有网络或固定电话专网开通的“软手机”,由集团客户集体办理;集团客户版的软手机,利用现有条件,通过较少的开发工作和较低难度的政策申请就能实现;集团客户版“软手机”软件存储在集团客户侧的IPPBX系统的UC服务器之中;使用集团客户版“软手机”的终端是办公PC,暂没有智能手机终端,易实现,可使用现在常用的开发工具即可;集团客户版“软手机”数据融合由IMS和IPPBX共同完成。
本发明的实施步骤如下:
一、方案实施的第一步:确认具备了组网的各个网络单元,并且,各网元具备了应有的功能:
二、方案实施的第二步:在电信运营商和集团客户签署软手机合作协议之后,IPPBX设备的厂家开始在客户侧安装IPPBX;
三、方案实施的第三步:完成IPPBX接入IMS的中继电路;
四、方案实施的第四步:电信企业和集团客户签约确定对语音中继专线的计费模式;
五、方案实施的第五步:完成软手机语音模块作被叫的功能;
六、方案实施的第六步:完成软手机语音模块作主叫的功能;
七、方案实施的第七步:实现软手机的短信模块能够和手机同步接收短信的能力;
八、方案实施的第八步:使软手机的短信模块以11位手机号码为主叫,具备向全网发送短信的能力;
九、方案实施的第九步:当外部的电话呼叫集团客户中的某手机时,IPPBX中的某固定电话可以同时振铃,并能够替代手机,来接听电话;
十、方案实施的第十步:IPPBX内部固定电话使用11位手机号码作为主;
十一、方案实施的第十一步;在实现了软手机对手机的替代后,将软手机作为平台。
本发明提供了实现移动通信终端第二次分离的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技术实现方案——软手机(集团客户版)方案:通过IMS平台和IPPBX系统的协同,手机中的语音和短信两大基础移动通信业务将同步复制、迁移到在集团客户私有IP网络中。在集团客户的IP网络中,以UC服务器中的“软手机”软件来实现对实体手机的同步备份,利用PC中的终端软件——“软手机”来替代手机。在向互联网企业转型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可以依据移动通信第二次分离的理论,探索和储备利用互联网、利用集团客户私有IP网络来稳定手机用户的新途径、新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它是利用集团客户的IP内部私有网络或固定电话专网开通的“软手机”,由集团客户集体办理;集团客户版的软手机,利用现有条件,通过较少的开发工作和较低难度的政策申请就能实现;集团客户版“软手机”软件存储在集团客户侧的IPPBX系统的UC服务器之中;使用集团客户版“软手机”的终端是办公PC,暂没有智能手机终端,易实现,可使用现在常用的开发工具即可;集团客户版“软手机”数据融合由IMS和IPPBX共同完成。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步骤如下:
一、方案实施的第一步:确认具备了组网的各个网络单元,并且,各网元具备了应有的功能:
1、网元之一:IMS平台及必须提供的功能:
(1)电信运营商的IMS已经商用,具体到本发明,电信企业必须允许集团客户IPPBX语音中继专线接入IMS的能力,该专线为SIP协议的IP专线,语音中继专线可简称中继电路。
(2)传统电路交换域的手机和集团客户IPPBX为两个不同的网元,IMS具备向这两个网元提供一号通功能的能力。
(3)电信运营商的IMS相关负责人员需和IPPBX技术人员协调,共同确定客户侧IPPBX接入IMS的相关数据,如电路带宽、中继电路的接入号码等。
2、网元之二:IPPBX及必须具备的功能:
(1)IPPBX设置于客户的自建IP网络中,设备可以由客户自购,也可以由电信运营商提供。
(2)IPPBX系统必须具备UC服务器,网络“软手机”的软件存储在UC服务器。
(3)IPPBX必须接入集团客户的内部IP数据网络。
(4)IPPBX在接入内部IP数据网的同时,还必须接入集团客户的双绞线固定电话网。
3、网元之三:集团客户自建的IP数据网(也称客户自建局域网或内部办公网):
(1)集团客户的IP数据网的核心交换机允许IPPBX和UC服务器的接入。
(2)IP办公网的各个PC终端需配备语音通话的设备,如耳麦或USB电话等。
4、网元之四:客户侧IPPBX接入IMS的中继电路。
(1)IPPBX和IMS之间,必须开通中继电路。
(2)集团客户方需和电信运营商以协议方式确定好如下内容:带宽、IMS允许接入的码号、IPPBX通过专线外呼时的计费方式、软手机与手机的同号对应表格及完成同号的数量。
5、网元之五:集团客户固定电话的配线系统。
(1)集团客户需建设独立的固定电话双绞线配线系统。
(2)集团客户如没有双绞线配线系统,可采用“IP网络+IAD”的方案,为固定电话连接到IPPBX提供IP传输通道。
(3)集团客户可为固定电话提供专用的IP话机。IP话机通过RJ45接口建立数据链路,链接到IPPBX。
6、网元之六:传统的电路交换域的手机。
二、方案实施的第二步:在电信运营商和集团客户签署软手机合作协议之后,IPPBX设备的厂家开始在客户侧安装IPPBX;
(1)IPPBX必须具备接入IP网络的接口,根据设备和客户IP办公网情况确定是FE(快速以太网)接口还是GE(千兆光以太网)接口。接入IP内部数据网络,可以为数据网的PC提供软手机业务,也可利用IP数据网,向远距离的分支单位或办公点提供内部固定电话业务。
(2)IPPBX需具备提供融合通信的功能,即,固定电话和PC中的软手机客户端使用同一号码,作被叫时,软、硬两个终端可以同时振铃,也就是具备“一号双机”功能,“一号双机”就是两个不同的电话终端,使用一个电话号码。
(3)IPPBX厂家的技术人员必须完成“软手机”软件的开发,并将该软件存储在UC服务器之中。软件应有简捷、友好、易操作的人机交互界面;“软手机”软件应平台化设计,利用该平台,可集成各个不同的业务,在人机交互界面上,可以划分为不同的业务模块,然后通过这些模块,超链接各个不同的业务软件。
(4)IPPBX应具备独立的计费和管理软件。
(5)IPPBX可为集团客户提供两种固定电话的配线接入方式:
第一种方案是IPPBX用FE或GE接口接入IP网络,以IP网络为传输介质,将分散在远端的各IAD链接到IPPBX,再由IAD的POTS接口将固定电话接入。
第二种方案是IPPBX具备模拟用户板,电话双绞线配线架的局端连接到IPPBX的模拟用户板。如果IPPBX没有模拟用户板,需在IPPBX的机房统一安装IAD组,再将电话双绞线配线架的局端连接到IAD组。
(6)IPPBX提供的固定电话,组成了以IPPBX为交换机的一个内部免费电话网,电话网内部各个话机间拨号时,使用的是短号码。
(7)IPPBX提供总机服务。外部的各种电话,先拨通一个总机号码后,再进行二次拨号,可以拨通IPPBX内部短号码的固定电话。
(8)IPPBX还可以通过DID(直接拨入)方式为每一部内部短号码再分配一个市话(8位或7位)号码的固定电话。
(9)IPPBX还具备为固定电话提供“总机+DID”的放号模式,即每一个IPPBX内部电话均分配一个短号码,对于不重要的短号码则不分配DID市话号码;对于重要的业务和领导电话,则再分配一个市话号码;对于有需要的固定电话,还可以再分配一个11位的手机号码(该号码为固话机主的手机号码),这样,在一个IPPBX系统,有三种固定电话的号码形式:
A、一机一号(即:一部固话,一个号码):如:80996666转201;
B、一机双号:如:80996666转202+80992381;
C、一机三号:如:80996666转256+80993671+13903116685。
(10)根据客户不同的需要,确定IPPBX系统是否还提供市话双绞线配线架、UPS(不间断电源)、话务台等附属设备。
三、方案实施的第三步:完成IPPBX接入IMS的中继电路;
1、语音中继专线为IP专线或VPN(虚拟网)电路,建议最好开通IP专线,该专线使用SIP协议;
2、中继专线带宽根据IPPBX门数、业务的种类确定;
3、确定语音中继专线呼入IMS的11位主叫号码的白名单。
(1)在集团客户和电信企业的合作协议中,应明确中继电路呼入IMS的主叫电话的白名单。该项工作是实施软手机的一项重要的政策性工作,这需要电信运营商完成相关的政策制定工作,在获得电信企业的许可后,集团客户需向电信运营商提交中继电路的白名单。
(2)根据目前运营商的关口局和固网端局的专线接入规则,非运营商客户通过中继电路呼入电信运营商的公共电话网时的主叫号码有严格规定,因此,11位的手机号码是不能作为主叫号码从集团客户的中继电路呼入公共电话网。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呼入公共电话网的号码为真实号码,以防止恶意人士使用“伪号码”呼入,以保证公共电话网业务的安全。例如,互联网上的一些不良人士,通过互联网VOIP落地公共电话网的专线电路,未经注册,随意使用11位手机号码、8位固话号码以及特殊服务的短号码,利用互联网的PC终端进行外呼诈骗和反动宣传。这些话务正是运营商封堵的对象。而这些落地电路的开通,常常是通过非正常手段实现。
(3)集团客户版本的软手机业务非个人业务,属于集团业务,而集团业务需要集团客户和电信运营商进行合作前的业务洽谈并签署合作协议,双方有具体的合作约定,集团客户拥有企事业信誉,在利用专线接入电信网之前,企事业单位通常还被要求签署安全接入保障书之类的文档,因此,电信企业对接入的集团客户的语音中继专线具有可管理、可控制、可责任追溯的特点,安全有保障。
为了开展软手机这样的创新型的业务,电信企业应允许集团客户的中继电路的接入号码中包含11位手机号码,即语音中继专线送向公共电话网的主叫电话号码中含有手机号码,这是实现移动通信终端第二次分离的技术前提,这是实施软手机方案的关键的一个步骤。
(4)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开放语音中继专线主叫号码的白名单时,可限制其他电信运营商的11位主叫号码,有权要求集团客户仅提供本网的手机号码,必须将他网手机号码剔除。只要办理了软手机业务的集团客户,集团客户通常会利用单位的管理力量,动员本单位的手机用户们选择已经签约的移动运营商的手机号码。使用他网运营商手机号码的用户,因单位统一实施的软手机项目,也会转网到已签约的移动运营商。
正因此上述,软手机项目对于移动运营商而言,具有如下的利益:稳定了手机用户群、增强了手机用户业务间的黏性、增加手机用户的的离网难度、促进了本网手机用户的发展、提升了手机用户对自己手机号码的忠诚度和依赖度、在一个用户群体内,增加了对占少数的他网手机用户的排斥力度,也增强了策反他网手机用户转网的可能性。
(5)集团客户的语音中继专线向公共电话网送11位主叫号码之前,应向电信企业提交11位手机号码和机主姓名的对应表,以便于移动运营商在IMS完成“一号通”功能。如号码对应表中的手机号码和机主姓名不符,电信企业有权拒绝该号码作为语音中继专线的一个主叫号码送至IMS、关口局等设备,即有权将该号码从中继电路的接入号码白名单中剔除。
(6)软手机和实体手机的号码在IMS实现了融合,两个软、硬终端捆绑之后,PC软手机使用11位电话号码,实体手机还起到了一定的信誉抵押作用,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真实的手机用户的入网登记信息来管理软手机的用户,这也是白名单管理的方法之一。
四、方案实施的第四步:电信企业和集团客户签约确定对语音中继专线的计费模式;
对语音中继专线的计费模式通常有三种;一是包月计费;二是对线计费;三是对号计费。
1、包月计费,即电信运营商对一条专线的所有外呼,采用固定包月标准,固定地收取语音专线的外呼电话费用。该模式电信运营商已经较少使用,建议今后不使用或慎重使用该模式。
2、对线计费,即对全部的语音中继专线,不区分外呼的主叫号码,统一使用一个总帐户和一个总话单,全部号码均按通话时长计费,话费统一由总话单收取。该计费模式的优势就是:面向集团消费,用一个总帐单统一收费,同时,对于IPPBX或PBX语音中继专线送出来的全部外呼,均能计费,不会造成计费的漏洞,目前该计费模式电信运营商使用较多。
3、对号计费,即一条IPPBX或PBX语音中继专线接入电信运营商的电话网后,电信企业根据这条语音中继专线的外呼号码单独计费,每一个号码均有单独的帐户和话单。该计费模式的优势在于,一个号码欠费后,电信企业可以实施外呼限制、停机等处理措施而不影响其他用户的通信服务。其风险在于:语音中继专线不同于固定电话用户线的“一线一号”的接入方式,语音中继专线属于“一线多号”的接入方式,如果电信运营商对该专线的主叫号码管理不当,该企事业的IPPBX或PBX就可以向电信网发送计费号码之外的其它号码,这些没有计费的外呼就会造成电信企业的损失,并存在安全风险。因此,电信企业如选择对号码计费模式,应加强对语音中继专线的主叫号码白名单和黑名单的管理。该种计费模式电信运营商目前使用较多。
4、语音中继专线和普通手机分别计费的优势。
对语音中继专线的计费即对软手机的计费,不论选择哪种专线计费模式,普通手机的计费和软手机的计费分别是两个帐户,互不影响。电信企业不利用手机帐户收取集团消费的软手机费用,而今后个人版本的“软手机”的费用将由手机帐户收取。集团客户版的软手机通过中继电路外呼的费用由电信企业对中继电路统一计费。集团客户统一支付语音中继专线的费用,这是软手机(集团客户版)的重要特征。其优势在于:
(1)软手机通过专线统一计费,不影响现有普通手机计费方式,有利于减少电信企业的在此方案中的开发工作和项目实施的难度,可迅速推广集团客户版本的“软手机”业务。
(2)软手机通过专线统一计费,有利于为软手机制定一个新的资费标准,在给予集团客户集团优惠的情况下,不影响手机的业务收益。
(3)通常情况下,手机的话费由个人负担,而语音中继专线产生的话费由企事业单位负责,手机用户使用软手机拨打和接听电话、收发短信,在自己的企事业单位的办公网的PC上延续了自己的个人移动通信业务,但话费和短信费改为由自己所属的企事业负担,有利于激励手机用户多使用软手机,也利于企事业单位的业务发展。
五、方案实施的第五步:完成软手机语音模块作被叫的功能;
1、实施条件:实现客户侧的IPPBX通过中继电路直联IMS平台。
2、业务描述:该功能是实现软手机的最关键一步,完成这一功能,需要利用IMS一号通技术,依据11位手机号码和机主姓名的对应表,在IMS平台完成软手机和手机的一号通功能的融合数据制作,当外部电话拨打11位号码时,IMS同时向手机和客户侧的IPPBX发起呼叫,PC中的“软手机”和手机这两个软硬终端同时振铃或顺振,其效果如同PSTN固定电话的同线电话的功能。如一个终端接听呼叫,另一终端中断振铃。
六、方案实施的第六步:完成软手机语音模块作主叫的功能;
1、实施条件:实现客户侧的IPPBX通过中继电路直联IMS平台。
2、业务描述:A用户利用软手机主叫公网电话时,IMS将该号码列为白名单,被叫的来电显示号码是11位手机号码,此号码与A用户的实体手机同号。当软手机外呼时,IMS使A用户的手机不能使用,两个终端只能有一个处于在用状态。
七、方案实施的第七步:实现软手机的短信模块能够和手机同步接收短信的能力;
1、实施条件:位于集团客户侧的短信软件平台(如图中所示的MAS设备)通过数据专线或互联网VPN电路接入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短信行业网关。
2、业务描述:在下面的示例图中,电信企业需完成的业务功能——集团客户中的13503118888用户,用手机接收短信时,该成员办公PC上的“软手机”的短信模块也收到同样内容的短信。
八、方案实施的第八步:使软手机的短信模块以11位手机号码为主叫,具备向全网发送短信的能力;
1、实施条件:与第七步相同。
2、业务描述:集团客户的某用户可以利用PC上的软手机短信模块发送短信,在短信接收方的手机上,显示的短信主叫号码为11位号码,这11位短信主叫号码就是发送短信人的手机号码。电信企业应给予集团短信发送优惠,客户向不同运营商发送短信时可执行不同的资费标准。
3、政策开放:鉴于集团客户均有企事业信誉,同时,集团客户版的软手机的短信模块发送的短信也具有可管、可控、可责任追溯的特点,电信运营商应和集团客户签署合作协议,开放以11位手机号码作为软手机短信模块的主、被叫号码政策。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真实的手机用户的入网登记信息来管理集团客户版本“软手机”短信功能。
九、方案实施的第九步:当外部的电话呼叫集团客户中的某手机时,IPPBX中的某固定电话可以同时振铃,并能够替代手机,来接听电话;
1、实施条件:
(1)、实现客户侧的IPPBX通过中继电路直联IMS平台。
(2)、在IMS,已经实现了手机和软手机的数据融合的一号通功能,即,手机作被叫振铃时,软手机能够同时振铃。
2、业务描述:IPPBX的技术人员根据不同的设备参数,在IPPBX系统中完成软手机和内部短号码固定电话的“一号通”融合数据,即,IPPBX的内部的其它某个固定电话拨打软手机的短号码时,与软手机相同短号码的IPPBX内部固定电话也振铃,在固话通话时,手机不能通信。
十、方案实施的第十步:IPPBX内部固定电话使用11位手机号码作为主;
1、实施条件:
(1)、实现客户侧的IPPBX通过中继电路直联IMS平台。
(2)、根据协议约定的电话白名单,电信企业需开放IPPBX中继专线的11位主叫号码呼入IMS的权限。
2、业务描述:IPPBX内部固定电话拨打公共电话网电话时,被叫电话的来电显示号码是11位手机号码,此号码为该固话用户的手机号码。
十一、方案实施的第十一步;在实现了软手机对手机的替代后,将软手机作为平台。
为平台。
1、完成软手机对手机的替代。
上述的第一步至第九步为实现软手机的过程,在软手机中,用户找到了和手机一样的语音和短信的两个业务的感知,软手机就可以替代手机,手机的移动通信业务也就分离到了集团客户IP办公网PC的分离。
2、将手机作为平台。
软手机实现了对手机的替代后,软手机还可以通过超链接来集成各种需要的业务:通信录、视频通话、电子教室(多媒体教室或多媒体会议)、OA、邮箱、即时通信等等,以实现“一个软件,所有业务”。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实现移动通信终端第二次分离的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技术实现方案——软手机(集团客户版)方案:通过IMS平台和IPPBX系统的协同,手机中的语音和短信两大基础移动通信业务将同步复制、迁移到在集团客户私有IP网络中。在集团客户的IP网络中,以UC服务器中的“软手机”软件来实现对实体手机的同步备份,利用PC中的终端软件——“软手机”来替代手机。在向互联网企业转型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可以依据移动通信第二次分离的理论,来探索和储备利用互联网、利用集团客户私有IP网络来稳定手机用户的新途径、新方案。
Claims (2)
1.移动通信终端第二次分离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它是利用集团客户的IP内部私有网络或固定电话专网开通的“软手机”,由集团客户集体办理;集团客户版的软手机,利用现有条件,通过较少的开发工作和较低难度的政策申请就能实现;集团客户版“软手机”软件存储在集团客户侧的IPPBX系统的UC服务器之中;使用集团客户版“软手机”的终端是办公PC,暂没有智能手机终端,易实现,可使用现在常用的开发工具即可;集团客户版“软手机”数据融合由IMS和IPPBX共同完成。
2.移动通信终端第二次分离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它的实施步骤如下:
(一)、方案实施的第一步:确认具备了组网的各个网络单元,并且,各网元具备了应有的功能:
(二)、方案实施的第二步:在电信运营商和集团客户签署软手机合作协议之后,IPPBX设备的厂家开始在客户侧安装IPPBX;
(三)、方案实施的第三步:完成IPPBX接入IMS的中继电路;
(四)、方案实施的第四步:电信企业和集团客户签约确定对语音中继专线的计费模式;
(五)、方案实施的第五步:完成软手机语音模块作被叫的功能;
(六)、方案实施的第六步:完成软手机语音模块作主叫的功能;
(七)、方案实施的第七步:实现软手机的短信模块能够和手机同步接收短信的能力;
(八)、方案实施的第八步:使软手机的短信模块以11位手机号码为主叫,具备向全网发送短信的能力;
(九)、方案实施的第九步:当外部的电话呼叫集团客户中的某手机时,IPPBX中的某固定电话可以同时振铃,并能够替代手机,来接听电话;
(十)、方案实施的第十步:IPPBX内部固定电话使用11位手机号码作为主;
(十一)、方案实施的第十一步;在实现了软手机对手机的替代后,将软手机作为平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30797.1A CN105245490A (zh) | 2014-07-08 | 2014-07-08 | 移动通信终端第二次分离的技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30797.1A CN105245490A (zh) | 2014-07-08 | 2014-07-08 | 移动通信终端第二次分离的技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45490A true CN105245490A (zh) | 2016-01-13 |
Family
ID=55042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30797.1A Pending CN105245490A (zh) | 2014-07-08 | 2014-07-08 | 移动通信终端第二次分离的技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24549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99575A (zh) * | 2017-01-17 | 2017-06-27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电网ims业务下发时的自适应业务推荐引擎 |
CN109040493A (zh) * | 2018-08-14 | 2018-12-18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呼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14
- 2014-07-08 CN CN201410330797.1A patent/CN10524549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99575A (zh) * | 2017-01-17 | 2017-06-27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电网ims业务下发时的自适应业务推荐引擎 |
CN109040493A (zh) * | 2018-08-14 | 2018-12-18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呼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09040493B (zh) * | 2018-08-14 | 2020-12-01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呼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16830A (zh) | 一种基于微信的实现用户手机与普通话机进行绑定的系统 | |
CN103327468B (zh) | 为同一个手机号码提供主副sim卡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2711074A (zh) | 计费方法和装置 | |
CN101790254B (zh) | 支持集团通信的移动电话终端和系统以及方法 | |
CN105245490A (zh) | 移动通信终端第二次分离的技术 | |
CN101610488B (zh) | 跨网络通讯工具统一编号及拨打系统及方法 | |
CN102711069B (zh) | 一种实现跨运营商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4104803A (zh) | 呼叫业务方法和系统,以及系统端和主叫终端 | |
CN1307827C (zh) | 一种在网络可视电话之间建立呼叫连接的方法 | |
CN101018136A (zh) | 用于电信系统的分区计费方法和装置、及移动终端分区卡 | |
CN101594436A (zh) | 一种固定电话免骚扰实现方法及装置 | |
CN201608736U (zh) | 一种用于三网融合系统的计算机信令座 | |
CN101068286B (zh) | 一种预付费网络电话的呼叫方法及系统 | |
CN102118519A (zh) | 实现sip iad下的电话拨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1719897B (zh) | 一种用于三网融合系统的计算机信令座 | |
CN102131128A (zh) | 一种在总机业务中使用统一账号的处理方法 | |
CN101163280B (zh) | 一种实现虚拟网互通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0409652C (zh) | Phs酒店业务的实现方法 | |
CN101719901A (zh) | 一种用于三网融合系统的计算机终端 | |
CN1878216B (zh) | 固话终端漫游的计费系统和方法 | |
CN203537566U (zh) | 一种通过网络中转信息的装置 | |
CN103297633A (zh) | 基于VoIP网络的自助通信服务系统及方法 | |
CN105611091A (zh) | 基于移动电话作为分机的总机业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3685789B (zh) | 基于网络电话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 |
CN101998002A (zh) | 三网融合过渡时期语音通信方法和三网融合过渡信令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