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5264A - 通过共享无线资源向多个目的地同时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过共享无线资源向多个目的地同时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45264A
CN105245264A CN201510849467.8A CN201510849467A CN105245264A CN 105245264 A CN105245264 A CN 105245264A CN 201510849467 A CN201510849467 A CN 201510849467A CN 105245264 A CN105245264 A CN 105245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data
channel
beam forming
data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494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弗德里科·伯卡迪
霍华德·C·黄
马瑟奥·特里瓦拉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of Americ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245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52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65Feed forward of transmit weights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在第一传输时间间隔期间,使用公共的时间和频率资源在多个空间上同时发送针对用户集合中的每个用户的数据。在用户处,在多个空间信道上接收所发送的数据流,其中,所述多个空间信道在给定传输间隔期间共享公共的时间和频率资源。

Description

通过共享无线资源向多个目的地同时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优先权日为2007年4月23日、国际申请日为2008年4月18日、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08/005007、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880012919.5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MIMO)链路指的是在发射机和接收机处具有多根天线的通信系统。MIMO链路是一种针对给定带宽和功率预算来提高无线链路的链路容量的已知有效方式。通过形成共享公共无线频率资源的多个空间信道或特征模来得到容量的增大。
多天线系统可以提供许多优点,包括空间分集、空间复用、以及波束成形。空间分集指的是对包含相同发送信息(即,相同的发送数据)的独立接收采样进行收集的能力。通过将不同的独立接收采样进行组合,可以减小信道衰落的效应。
在空间复用中,在多个空间信道中的每个空间信道上发送不同的数据。这些空间信道可以通向单个用户以提高用户的峰值速率,或者每个信道可以通向多个用户。波束成形是向多个用户发送空间复用的数据传输的示例。在波束成形中,将发射机天线阵列处天线的相位和幅度进行电子加权,以创建虚拟波束。可以对波束进行调整,以便将波束的接收功率针对目的用户最大化,而对其他用户最小化。
具有M根发射天线的发射机与各具有N根接收天线的多个接收机之间的传输信道被称为MIMO广播信道(BC)。可以使用被称为脏纸编码(DPC)的技术来实现MIMO-BC的容量区域。在Weingarten等人在IEEETrans.InformationTheory中的“CapacityregionoftheMIMObroadcastchannel”中公开了传统的DPC算法。公知的DPC是一种复杂度非常高并且很难实现的非线性技术。
作为与DPC相比较为简单的替代技术,基于迫零(ZF)波束成形的一类线性体系结构可以用于实现接近最优的性能。在Yoo等人的“OntheOptimalityofMultiantennaBroadcastSchedulingUsingZero-forcingBeamforming,”IEEEJ.Select.AreasComm.,vol.24,no.3,pp.528-541,Mar.2006;Viswanathan等人的“DownlinkCapacityEvaluationofCellularNetworkswithKnown-InterferenceCancellation,”IEEEJ.Select.AreasComm.,vol.24,no.5,pp.802-811,June2003;以及Spencer等人的“Zero-frocingMethodsforDownlinkSpatialMultiplexinginMultiuserMIMOChannels,”IEEETrans.OnSignalProcessing,vol.52,no.2,pp.461-471,Feb.2004中,公开了传统的ZF波束成形技术。
这些传统的ZF波束成形体系结构是使用传统编码(例如,turbo码)以及线性波束成形来实现的,其中在发射机处利用对信道状态信息(CSI,更具体地,相位和幅度)的知识来计算所述线性波束成形。例如,如果多个接收机中的每个接收机仅具有单一接收天线并且发射机具有多根发射天线,则发射机可以使用多根发射天线中的每一根天线来向多个接收机中的每个接收机发送单一波束。在该示例中,可以对每个波束或天线进行加权,使得在除了信号的目的接收机以外的其他接收机的方向上强迫为空(零)。即,例如可以对每个波束进行加权,使得接收机受到减小的波束间干扰。
MIMO-BC的一种特殊情况是具有N根天线的单个接收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射机具有MIMO信道的知识,则发射机可以计算奇异值分解(SVD)并使用SVD的右酉矩阵来形成针对每个空间信道或特征模的波束。由于接收机也具有CSI的知识,所以接收机还可以计算SVD,并在接收发送信号时使用左酉矩阵。传统地,使用酉矩阵来发送和接收空间信道,以实现相互正交性。
发明内容
示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被称作多用户特征模传输(MET)的迫零波束成形为基础的体系结构。根据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源基于与一个或更多个接收机(也称作用户)中的每个接收机相关联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的信道信息,来向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接收机发送一个或更多个空间复用的数据流。
源处的天线阵列可以包括M(其中M≥1)根天线,每个接收机可以包括相应的天线阵列,而每个天线阵列可以具有N根天线(其中N≥1)。每个接收机处的天线阵列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数目的天线。
发射机可以使用MIMO信道的发射机处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例如,相位和幅度)来选择用户以进行发送,将一个或更多个空间信道分配给所选择的接收机,和/或将发送功率分配至多个空间信道上。根据至少一些示例实施例,可以以灵活的方式向多个接收机分配空间信道资源或空间信道,以提高和/或优化在给定传输时间间隔(TTI)期间的一个或更多个给定性能度量。示例实施例可以提高空间复用阶数和/或产生更高的发射机吞吐量。具体地,例如,对于基于源(或发射)天线和接收机天线的数目而确定的、给定数目的可用空间信道,可以在多个用户间分配这些信道,以提高和/或优化一个或更多个性能度量。
如果接收机和空间信道的数目相对较大,则不同分配的总数将相对较大。根据示例实施例的MET技术使用相对简单的算法来向用户分配空间信道。
所分配的空间信道可以与分配给其他用户的空间信道相互正交。根据修改的SVD来发送为给定用户分配的多个空间信道。
根据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可以在多个空间信道上向用户集合中的每个用户同时发送数据,所述多个空间信道在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期间使用公共的时间和频率资源。所述多个空间信道可以是通过对与空间信道相关联的每根发射天线的相位和幅度进行电子加权而形成的用户专用波束。可以形成用户专用波束,以便减小每个用户所接收的波束间干扰。可以在至少一个相应的空间信道上将数据发送至每个用户。
根据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用户集合可以至少包括第一用户,可以基于信道信息和至少一个服务质量度量来产生要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一个波束成形的数据流。所述信道信息和服务质量度量可以与所述第一用户相关联,所述至少一个波束成形的数据流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针对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至少一些示例实施例,可以将数据流解复用为要发送至第一用户的至少一个数据子流,可以对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子流进行处理以产生所述至少一个波束成形的数据流。可以将所述数据流解复用到至少一个频带。可以对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子流进行调制以产生至少一个调制子流,并且可以对所述至少一个调制子流进行波束成形以产生所述至少一个波束成形的数据流。
可以在多根天线间分发所述至少一个波束成形的数据流,对于多根天线中的每根天线,可以将所述至少一个波束成形的数据流与在所述多根天线间分发的至少一个其他波束成形的数据流进行组合。所述至少一个其他波束成形的数据流可以与另一用户相关联。
根据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可以基于至少一个性能度量来选择用户集合以及用于向用户集合中的每个用户发送数据的至少一个空间信道。所述用户集合可以从请求服务的多个用户中选择。
根据至少一个其他示例实施例,可以基于与第一用户集合中的每个用户相关联的信道信息和至少一个服务质量度量,来选择第一用户集合以及与第一用户集合中的每个用户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空间信道。可以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使用公共的时间和频率资源向第一用户集合中的每个用户同时发送数据。可以使用贪婪算法来选择所述第一用户集合以及与每个用户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空间信道。
根据至少一些示例实施例,可以基于与第二用户集合中的每个用户相关联的信道信息和至少一个服务质量度量来选择第二用户集合以及与所述第二用户集合中的每个用户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空间信道。可以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向所述第二用户集合中的每个用户同时发送数据。第一用户集合中的用户可以与第二用户集合中的用户不同,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空间信道可以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空间信道不同。可以使用贪婪算法来选择所述第二用户集合以及与每个用户相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空间信道。
根据至少一个其他示例实施例,可以在接收机处接收在多个空间信道上发送的数据流。所述多个空间信道可以在传输间隔期间共享公共的时间和频率资源。可以经由所述多个空间信道中的第一空间信道来接收所述数据流的至少第一部分,可以经由所述多个空间信道中的第二空间信道来接收所述数据流的至少第二部分。
可以在多根接收天线中的每根接收天线处接收所发送的数据。可以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以产生所发送数据流的估计。例如,可以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以产生调制的数据子流的集合,可以对多个调制的数据子流进行解调以产生多个数据子流。多个数据子流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所发送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对所述多个数据子流进行复用,以产生所发送数据的估计。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给出的详细描述以及附图,本发明将得到更全面的理解,附图中相同的元素由相同的参考数字来表示,附图仅仅是以说明的方式给出的,因此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UMTS无线网络的一部分;
图2更详细的示出了图1的USBB102;
图3更详细的示出了图2的波束成形模块206;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接收用户。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原理可以尤其适于以UMTS演进UTRA技术、标准和技术为基础的无线通信系统,并且可以在该示例上下文中进行描述,然而这里所示出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是说明性的而绝不是限制性的。示例实施例还可应用于其他无线电网络和/或发展中的第四代(4G)无线通信系统,如802.16e、802.16m、WiMax、以及EV-DORevisionC。这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地,可以进行各种修改以应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并且可以通过这里的教导而想到各种修改。
以下使用的术语“用户”可以被认为同义于并且在下文中有时被称作移动台、移动装置、移动用户、用户设备(UE)、订户、用户、远程台、接入终端、接收机等,并且可以描述无线通信网络中无线资源的远程用户。术语“NodeB”可以被认为同义于和/或被称作收发基站(BTS)、基站、或发射机,并且可以描述在网络与一个或更多个用户之间提供数据和/或语音连接性的设备。系统或网络(如接入网)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NodeB。
通常,示例实施例可以针对使用波束成形技术在无线网络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
如公知的,波束成形技术可以用于将要同时调度或选择的用户组或集合在空间上分离,以按照给定传输时间间隔(TTI)来接收所发送的数据。公知的TTI是一种无线网络参数,是指无线电链路上独立可解码传输的长度。TTI与从较高的网络层传送至无线链路层的数据块的大小有关。在NodeB中典型地采用的一种波束成形是用户专用波束成形。在这种情况下,NodeB使用对用户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显式知识,并创建为每个用户定制的波束,同时减小波束间干扰。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UMTS无线网络的一部分。
参考图1,NodeB或发射机100可以具有包括M个天线单元A-1至A-M的天线阵列A。天线单元A-1至A-M共同向多个用户104-1至104-K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发送波束成形的信号。多个用户104-1至104-K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包括一个或更多(例如,多个)天线单元的相应天线阵列1041-1至1041-K。例如,用户104-1处的天线阵列1041-1可以包括N根天线1-1至1-N,用户104-K处的天线阵列1041-K可以包括N根天线K-1至K-N。尽管这里是关于相同数目的天线来讨论的,然而用户104-1至104-K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数目的天线。每个天线阵列1041-1至1041-K能够接收从NodeB100处的天线阵列A发送的波束成形的信号。
仍参考图1,NodeB100还可以包括用户选择和波束成形模块(USBB)102。如图所示,USBB102可以产生多个波束成形的信号,以基于与多个用户104-1至104-K中的每一个相关联的CSI和服务质量(QoS)信息来向多个用户104-1至104-K发送数据。NodeB100可以使用多根天线A-1至A-M来发送波束成形的信号,多根天线A-1至A-M中的每根天线在给定TTI期间可以共享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
图2更详细地示出了图1的USBB102。出于示例目的,将关于图1和2来详细描述USBB102处执行的处理。该示例讨论考虑多频带、多天线下行链路信道模型,其中将每个频带f(其中f=1,…,F)建模为MIMO高斯广播信道。出于该讨论的目的,配备有N根接收天线的K个用户104-1至104-K中的每个用户向具有M根天线的发射机100请求服务,假定F是可用频率资源块的数目。例如,如果可用带宽是5MHz,则有F=8个资源块,每个375KHz。假定每个资源块是由25个订户组成的连续群组。然而,示例实施例不限于此。
参考图2,可以向用户选择器202输入多个用户104-1至104-K中的每个用户的CSI和QoS信息。如公知的,可以基于信道估计在NodeB100处确定CSI。在时分双工系统中,可以基于例如经由上行链路信令信道(例如,在用户与NodeB之间)传送的导频信号来获得公知的信道估计。备选地,可以基于从用户的显式反馈在NodeB100处确定CSI。这种确定CSI的方法也是本领域公知的。可以在较高层确定每个用户的QoS信息,这也是公知的。QoS信息可以包括多个用户104-1至104-K中的每个用户的QoS度量,如最小延迟、平均实现速率、数据队列大小等。
仍参考图2,用户选择器202可以选择用户集合S,以在给定TTI期间进行传输,针对集合S中的每个用户,可以为集合S中的用户分配要用于发送数据的空间信道或特征模的集合。可以基于输入的CSI和QoS信息来选择集合S以及相关联的所分配空间信道。
这就是说,例如针对每个TTI,用户选择器202可以选择用户集合S来接收数据,针对集合S中的每个用户k(k∈S),用户选择器202可以在要用于向集合S中的用户发送数据的每个频带f=1,…,F上分配空间信道集合Ek,f。集合S以及与集合S中的每个用户k相关联的相关联所分配空间信道可以统称为集合T。
根据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可以使用与K个用户中的每个用户相关联的加权和速率准则(也称作性能度量)来选择T。例如,可以选择T以使与给定TTI相关联的加权和速率最大化。
对于给定的用户集合S,针对该集合S内第k个用户的加权速率由给出,其中ak是与用户k相关联的QoS权值或QoS度量,是作为波束成形的函数而传递至第k个用户的第j个空间信道的功率,是分配给第k个用户的第j个空间信道的功率。
现在将讨论针对给定的集合T(其中T表示用户S和空间信道Ek(k∈S)的集合)将加权和速率度量最大化的简要示例。根据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针对给定的集合T和集合S内用户的QoS权值集合a=[a1,…aK]H,通过解由以下等式(1)给出的功率分配问题,可以使加权和速率度量最大化。
R ( T , a ) = max w j ( k ) Σ k ∈ S α k Σ j ∈ S k l o g ( 1 + σ ‾ j ( k ) 2 w j ( k ) )
其中服从
w j ( k ) ≥ 0 , k ∈ S , j ∈ E k Σ k ∈ S trW k ≤ P - - - ( 1 )
在等式(1)中,针对给定集合T的加权和速率度量是在给定等式(1)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公知的维加权注水来产生最优发送功率
寻找用于解的最优集合T需要穷举搜索所有可能的每频带空间信道分配,其中空间信道的数目依赖于发射机和接收机天线的数目。发送的空间信道的最大总数是min(M,KN),每用户的接收机空间信道的最大数目是min(M,N)。例如,如果有M=2根发射机天线,K=3个用户各具有N=2根天线,则NodeB可以发送多至2个空间信道,每个用户可以接收多至2个空间信道。
假定出于示例的目的,将三个用户标记为A、B和C,则存在用于向这三个用户分配信道的9个选项,这9个选项表示为:(A)、(B)、(C)、(AA)、(BB)、(CC)、(AB)、(BC)和(AC),其中字母指示为哪些用户分配空间信道。在前三个选项((A)、(B)、(C))中,仅分配单个信道。在接下来的三个选项((AA)、(BB)、(CC))中,两个信道都分配给单个接收机。在最后三个选项((AB)、(BC)和(AC))中,在不同接收机之间复用两个信道。
在另一示例中,如果存在4个空间信道和3个接收机,则可以以(AABC)的形式来分配空间信道。即,可以为用户A分配两个信道,为用户B和C中的每一个分配一个信道。如以下将更详细讨论的,可以基于用户A所关联的MIMO信道的SVD来发送和接收为用户A分配的信道,在迫零波束成形意义上,三个接收机3之间的传输可以是相互正交的。
传统地,找到最优分配集合T需要考虑每频带分配1,2,…,min(M,KN)个空间信道。因此,要考虑的集合的总数是例如,对于参数M=4,K=10,N=4,F=8组成的集合,要使用穷举来考虑的集合的总数在1×1040数量级,这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
然而,示例实施例使用更高效的贪婪算法来确定T。
以下是对用于确定T的示例贪婪算法的说明。将出于说明目的关于以下伪代码来讨论该示例。该伪代码表示可以在用户选择器202处执行的过程。
在该示例中,可以针对给定的用户和空间信道分配T来执行优化。可以将由所有K个用户和空间信道组成的集合定义为TA。假定N<M,其中N是在每个用户处可用的空间信道或接收天线的数目,M是NodeB处发射天线的数目,在集合TA中总共有KN个空间信道。在第j次迭代上,tj是在与集合S中的任何用户相关联的可用空间信道中选择的一个或更多候选空间信道。伪代码如下。
参照以上伪代码,在第一次叠代(j=1)上,所选的空间信道t1将是全局占优的或最佳的空间信道。即,例如在所有KN个空间信道中,所选的空间信道t1具有最大的相关联特征值。
在集合TA中所有可用的空间信道中选择了最佳空间信道之后,计算与所选空间信道t1相关联的加权速率度量Rt1。保持该空间信道,可以从集合TA中的其余空间信道中选择第二空间信道t2。可以选择该第二空间信道t2,使得针对空间信道t1和t2的组合的加权和速率度量Rt1,2最大化。如果加权和速率度量Rt1,2大于加权速率度量Rt1,则保留第一和第二空间信道以及相关联的加权和速率度量Rt1,2,并以下列步骤继续进行该过程:在其余空间信道中搜索使针对组合的三个空间信道的加权和速率度量Rt1,2,3最大化的下一第三空间信道t3。否则,丢弃第二空间信道,保留单个空间信道t1和相关联的加权和速率度量R1,搜索算法终止。
返回图2,可以从用户选择器202向波束成形模块206输出与所选集合S相关联的CSI以及集合T。还可以从用户选择器202向数据流选择器203输出所选集合S。数据流选择器203可以选择与集合S中的用户相关联的数据流,并将所选的数据流输出至波束成形模块206。为了简明起见,省略了现有技术公知的用于选择这些数据流的方法并从而省略了对其的详细讨论。
波束成形模块206可以基于与集合S中的用户相关联的CSI、由集合T中用户和所选空间信道组成的集合、以及来自数据流选择器203的所选数据流,来产生用于集合T中的每个用户和空间信道的至少一个波束成形的数据流。
图3更详细地示出了波束成形模块206。将描述更具体的示例以说明在波束成形模块206处执行的功能和操作。然而将理解的是,该示例仅仅是出于说明目的,并不旨在进行限制。
出于以下讨论的目的,假定表示针对第k个用户的、用于发送至少一个空间信道的频带的集合,|X|表示集合X的基数。例如,如果|E1,1|=3,|E1,2|=4,|E2,|1=1,|E2,|2=0,则|I1|=2,|I2|=1。在该示例中,为第一用户(例如,图1中的104-1)分配两个频带上总共7个空间信道,而为第二用户(例如,104-2)分配仅一个空间信道。在发射机100处有M根天线的情况下,有充足的自由度用于每频带每用户发送至多为M和N中较小者(例如,min(M,N))数目的空间信道,因此其中f=1,…,F。还出于该示例目的假定在集合T中包括图1中K个用户104-1中104-K中的每个用户,|Ik|=|Ij|=F对集合T中所有用户均成立。
参考图3,可以将针对多个用户104-1至104-K中的每个用户的数据流输入至多个波束成形处理模块300-1至300-K中相应的一个波束成形处理模块。每个波束成形处理模块300-1至300-K可以对相应用户的数据流进行处理,以产生与集合S中的每个用户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波束成形的数据流,并在NodeB100处的M根天线A-1至A-M上分发用户相应的波束成形的数据流。波束成形处理模块300-1至300-K中的每一个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工作,因此为了简明起见,仅详细讨论波束成形模块300-1。
关于波束成形模块300-1,可以在解复用器302-1处将针对用户104-1的数据流解复用为|Ik|个子流(其中|Ik|≥1)。可以在CIM模块304-11至304-1F中相应的一个CIM模块处对这些子流进行编码、交织以及调制,以产生多个调制的符号或子流dk,f,f∈Ik。该向量的维数由频带f中分配给用于的空间信道的数目给出:|Ek,f|。
可以在波束成形和求和模块306-11至306-1F处对多个调制的符号dk,f,f∈Ik进行处理,以产生至少一个波束成形的数据流。即,例如在多个波束成形和求和模块306-11至306-1F之一处,可以将多个调制的符号dk,f,f∈Ik中的每一个与矩阵Gk,f相乘。矩阵Gk,f可以是M乘|Ek,f|的MET波束成形矩阵,以下将对该矩阵进行详细描述。可以将在每个波束成形和求和模块306-11至306-1F处产生的、所得到的波束成形的数据流输出至分发和求和模块310。
分发和求和模块310将来自波束成形和求和模块306-11至306-1F中的每一个的、所得到的组合适当地分发至M根发射天线中的每一根,并对波束成形的数据流进行求和,以产生所得到的波束成形的数据流,然后,所得到的波束成形的数据流(如现有技术所公知的)被处理为至少一个信号。在频带f上的发送信号由来表示,其中xf是M维向量。
返回图1,可以向用户104-1发送一个或多个信号xf。图4更详细地示出了用户104-1。
在第k个用户(例如,在本示例中的用户104-1)处,用户可以经由天线阵列402来接收所发送的信号,天线阵列402可以包括N个天线单元400-1至400-N,(其中N≥1)。可以在RF滤波模块404处将接收信号从射频(RF)转换至基带,以产生复基带信号。RF滤波模块404可以以任何公知的方式来产生复基带信号。频带f上的复基带接收信号由yk,f=Hk,fxf+nk,f,k=1,...,K;f=1,...,F来表示,其中yk,f是N维向量,Hk,f∈CN×M是第k个用户的MIMO信道矩阵(出于示例目的,假定在每个频带f上平坦衰落),是在f频带上第k个用户处的复加性高斯白噪声。
根据示例实施例,给定的用户仅在分配给特定用户的频带上接收数据。这些所分配的频带称作用户的有效频带。复加性高斯白噪声nk,f~CN(0,1)可以考虑第k个用户经历的小区间和/或扇区间干扰。出于该示例讨论的目的,假定在NodeB100处知道第k个用户的所有频带上的所有MIMO信道。
在第k个用户(例如,用户104-1)处,使用多个线性组合器406-1至406-F中的相应线性组合器来对每个有效频带上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每个线性组合器406-1至406-F通过将来自RF滤波器模块404的复基带信号yk,f与|Ek,f|乘N矩阵相乘来对有效频带进行解调,以产生符号dk,f的估计。将软符号dk,f输出至解调器、解交织器、解码器模块(DEMIC)408-1至408-F中相应的一个或多个。每个DEMIC模块408-1至408-F基于从多个线性组合器406-1至406-F中的相应的一个线性组合器输出的软符号来产生对所发送的|Ik|个子流的估计。将所发送的|Ik|个子流的估计从DEMIC模块408-1至408-F中的每一个输出至复用器410。复用器410对|Ik|个子流进行复用,以产生对NodeB100发送至第k个用户(例如,本示例中的用户104-1)的数据流的估计。
由于波束成形模块206和用户处的接收机在每个频带中独立操作,因此可以通过从发送信号x、MOMO信道矩阵Hk以及空间信道索引集合EK中丢弃下标f来简化标记。
为了清楚起见,以及为了说明在一些理想情况下可以使用示例实施例在接收机处以很小的干扰或零干扰来接收信号,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在用户104-1处执行的过程。可以使用奇异值分解(SVD)将第k个用户(例如,用户104-1)的信道分解为其中将Σk中的特征值布置为使得与所分配的空间信道Ek的集合相关联的特征值出现在最左列。将这些特征值表示为
至少在该示例中,第k个用户的接收机可以是通过对Uk的最左列(表示为)的Hermitian转置而给出的线性检测器。同样,矩阵Vk的最左列表示为在给定以上的情况下,检测器之后的信号可以由等式(2)来表示
r k = &lsqb; u k , 1 ... u k , | E k | &rsqb; H y k = &Gamma; k G k d k + &Gamma; k &Sigma; j &Element; S , j &NotEqual; k G j d j + n k &prime; - - - ( 2 )
在等式(2)中,yk上述接收信号,n'k是经过处理的噪声,是|Ek|×M矩阵。通过限定迫零约束要求Gk的零空间中。因此,可以通过考虑由等式(3)表示的的SVD来确定Gk
H ~ k = U ~ k &Sigma; ~ k &lsqb; V ~ k ( 1 ) V ~ k ( 0 ) &rsqb; H , - - - ( 3 )
在等式(3)中,与同零模式相关联的右特征向量相对应。
第k个用户的预编码器矩阵由给出。可以将该矩阵用作每个波束成形处理模块300-1至300-K中的线性组合器处的矩阵。由于对于所有的k∈S来说所以对于j≠k和Cj的任何选择来说因此,在组合之后第k个用户的接收信号不包含干扰。即例如rk=ΓkGkdk+n'k
可以执行SVD其中是由特征值组成的|Ek|×|Ek|对角矩阵,并且根据等式(3),针对第k个用户得到的加权速率是其中的第j个对角元素,是分配给该空间信道的功率。
第k个接收机的检测器可能需要知道其他用户j的预编码向量(或预编码向量信息),其中j≠k,j∈S。可以在控制信道上将该信息发送至第k个用户。备选地,第k个用户可以基于信道估计所需的预编码导频信号,直接估计这些向量(或预编码向量信息)。用于执行该处理的方法是公知的,因此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详细讨论。
示例实施例使得可以在用户的空间信道上发送数据,同时通过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TI)期间动态地判定要为多少用户以及哪些用户服务,来抑制和/或消除单用户MIMO技术与多用户MIMO技术之间的差别。使用示例实施例,发射机可以向单个用户发送多个空间流,向多个用户发送单个空间流,或向多个用户发送多个空间流。
由于假定在NodB处已知所有用户的信道,所以可以使用迫零准则来对发送至不同用户的空间信道进行加权,使得空间信道相互正交。即,例如给定用户可以不受用于其他用户的空间信道的干扰。由于迫零,空间信道组在用户之间相互正交;然而,由于SVD,任何给定用户的空间信道相互正交。
由于每扇区的用户数目无限制地增加,对于给定的M和N,迫零波束成形类的系统可以是渐进地最优的。
根据示例实施例,在发射机处形成的正交波束的数目小于或等于发射天线的数目M。另一方面,每用户可以同时接收的空间信道的数目不大于M或N中的较小者(min(M,N))。这些限制是针对给定频带的,因此,对于更一般的具有F个频带(资源块)的多频带(OFDM)的情况,这些限制分别变成FM和min(FM,FN)。
目前为止,如这里所讨论的,示例实施例假定在执行波束成形操作时,基站具有对用户MIMO信道的理想或接近理想的知识。这可以是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的情况,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使用相同的频带。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行链路上由基站获得的、可能相对高度可靠的MIMO信道估计可以用于下行链路上的MET波束成形。
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可以在上行链路信道上将信道信息显式地从用户反馈至基站。因此,考虑用于减小反馈量的技术是有益的。根据Boccardi等人的“Anear-optimumtechniqueusinglinearprecodingfortheMIMObroadcastchannel,”inIEEEICASSPProceedings,2007,当M与为竞争服务的用户数目K相比相对较小时,在向M个接收机中的每个接收机发送单个流时可以使和速率最大化。此外,对于每个用户,用于发送数据流的空间信道可以与主特征模相关联。即例如对于每个用户,可以选择与MIMO信道的奇异值分解的最大特征值相对应的空间信道,以在每个TTI进行传输。尽管具有多根天线的用户可以对多个特征模进行解调,然而可以通过将用户限制为接收单个特征模来减小为MET波束成形指定信道信息所需的反馈量。
由于上行链路反馈信道的有限带宽,基站发射机处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CSI)可能不精确或不理想。因此,在所服务的用户可能接收残留波束间干扰的意义上,迫零波束成形可能不精确。
在不完善的CSI的情况下,或者在用户接收残留波束间干扰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经由用户处多根天线的空间处理来减轻干扰。作为示例,如在S.Verdu,MultiuserDetecti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中描述的,每个用户可以使用最小均方误差(MMSE)检测器,以抑制和/或消除波束间干扰。
如此描述了本发明,显而易见的是,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改变本发明。这样的变型不被视为背离本发明,所有这样的修改都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从发射机向用户(104-1至104-K)集合中的每个用户同时发送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至少一个性能度量,使用贪婪算法选择所述用户集合以及用于向所述用户集合中的每个用户发送数据的至少一个空间信道,所述贪婪算法在第一次迭代中从所有空间信道中选择具有最大的关联特征值的至少一个空间信道,所述至少一个性能度量是基于以QoS度量进行加权的、所述用户集合中的每个用户k的速率的加权和速率度量,所述用户集合中的每个用户k的所述速率考虑将被用于向所述用户集合中的所述用户k发送数据的所有空间信道,所述用户集合是从请求服务的多个用户中选择的;
在第一传输时间间隔期间,在多个空间信道上,使用公共的时间和频率资源,将相应数据同时发送至所述用户集合中的每个用户;
其中
所述同时发送步骤在所述多个空间信道中的至少一个上向每个用户发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空间信道是通过对与空间信道相关联的每根发射天线(A-1至A-M)的相位和幅度进行电子加权而形成的用户专用波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集合至少包括第一用户,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信道信息和至少一个服务质量度量来产生要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一个波束成形的数据流,所述信道信息和服务质量度量与所述第一用户相关联,所述至少一个波束成形的数据流中的每一个包括针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其中
所述同时发送步骤在所述多个空间信道中的至少一个上将所述至少一个波束成形的数据流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产生步骤还包括:
将数据流解复用为要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一个数据子流;以及
对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子流进行处理,以产生所述至少一个波束成形的数据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多根天线间分发所述至少一个波束成形的数据流,以及
对于多根天线中的每根天线,将所述至少一个波束成形的数据流与在所述多根天线间分发的至少一个其他波束成形的数据流进行组合。
CN201510849467.8A 2007-04-23 2008-04-18 通过共享无线资源向多个目的地同时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052452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790,045 US20080260051A1 (en) 2007-04-23 2007-04-23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simultaneously to multiple destinations over shared wireless resources
US11/790,045 2007-04-23
CN200880012919A CN101689902A (zh) 2007-04-23 2008-04-18 通过共享无线资源向多个目的地同时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2919A Division CN101689902A (zh) 2007-04-23 2008-04-18 通过共享无线资源向多个目的地同时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5264A true CN105245264A (zh) 2016-01-13

Family

ID=396885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49467.8A Pending CN105245264A (zh) 2007-04-23 2008-04-18 通过共享无线资源向多个目的地同时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200880012919A Pending CN101689902A (zh) 2007-04-23 2008-04-18 通过共享无线资源向多个目的地同时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2919A Pending CN101689902A (zh) 2007-04-23 2008-04-18 通过共享无线资源向多个目的地同时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60051A1 (zh)
EP (1) EP2149203A1 (zh)
CN (2) CN105245264A (zh)
WO (1) WO200813384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3523A (zh) * 2016-10-26 2017-03-22 南方科技大学 利用可见光定位进行mimo波束选择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RE48603E1 (en) * 2007-05-02 2021-06-22 Koninklijke Philips N.V.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in an OFDM network
US7983710B2 (en) * 2007-05-31 2011-07-19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of coordinated wireless downlink transmission
JP5379165B2 (ja) * 2008-01-30 2013-12-25 アルカテル−ルーセント 長期的csi支援mu−mimo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ユーザ装置
US8249540B1 (en) 2008-08-07 2012-08-21 Hypres, Inc. Two stage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654753B2 (en) * 2008-08-26 2014-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hannel TDMA mechanism
EP2246993A1 (en) * 2009-04-27 2010-11-03 Alcatel Lucent Extending SDMA by power loading for spatially non-separable users
US8503360B2 (en) * 2009-06-26 2013-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multi-user joint transmit-receive beamforming
EP2273839A1 (en) * 2009-06-30 2011-01-12 NTT DoCoMo,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terminal
GB2478603B (en) 2010-03-12 2017-10-11 Toshiba Res Europe Ltd Linear multiuser precoding with multiple-receive antenna users
WO2012003627A1 (en) * 2010-07-06 2012-01-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user equipment using plurality of transmit antennas
JP5557704B2 (ja) * 2010-11-09 2014-07-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JP5727201B2 (ja) * 2010-11-24 2015-06-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2223700B (zh) * 2011-04-07 2014-06-04 李瑛�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广播信道功率分配方法及系统
US9137788B2 (en) * 2011-09-05 2015-09-15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th full duplex radios
CN102905320B (zh) * 2012-09-24 2015-04-01 上海交通大学 最大化多小区下行加权和速率的单调优化方法
CN103905163A (zh) * 2012-12-27 2014-07-0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特征模式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KR20150002316A (ko) * 2013-06-28 2015-01-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운용 방법
JP6423519B2 (ja) 2014-04-18 2018-11-14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空間ストリーム決定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ユーザ機器
EP3140934B1 (en) * 2014-05-08 2019-03-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to signal current mimo stream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status
US10009076B2 (en) 2014-06-12 2018-06-26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downlink data in a massive MIMO system
US9537575B2 (en) * 2014-08-08 2017-01-03 Nxgen Partners Ip, Llc Modulation and 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 using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US10516486B2 (en) * 2014-08-08 2019-12-24 Nxgen Partners Ip, Llc Modulation and 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 using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EP3381231A4 (en) * 2015-11-23 2019-05-15 Intel IP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TENNA ELEMENTS IN AN ANTENNA ARRAY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458A (zh) * 1997-04-21 1997-11-19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智能天线的时分双工同步码分多址无线通信系统
US6564036B1 (en) * 2000-09-29 2003-05-13 Arraycomm, Inc. Mode switching in adaptive array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604511A (zh) * 2004-11-11 2005-04-06 上海交通大学 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自适应功率分配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37843B2 (en) * 2001-12-05 2005-08-3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interference compensation
US7006795B2 (en) * 2001-12-05 2006-02-2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interference compensation
US6760388B2 (en) * 2001-12-07 2004-07-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domain transmit and receive processing with channel eigen-mode decomposition for MIMO systems
US7020110B2 (en) * 2002-01-08 2006-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IMO-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0464014B1 (ko) * 2002-03-21 2004-12-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입출력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폐루프 신호 처리 방법
US7099678B2 (en) * 2003-04-10 2006-08-29 Ipr Licensing,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 weight computation for vector beamforming radio communication
US7298805B2 (en) * 2003-11-21 2007-1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for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DE102004028703A1 (de) * 2004-06-14 2005-12-29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Zuweisung von Übertragungskapazitäten bei einer Signalübertragung, Basisstation und mobiles Endgerät
US20060067267A1 (en) * 2004-09-30 2006-03-30 Golestani S J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pproximating optimal channel allocations
US20060104379A1 (en) * 2004-11-15 2006-05-18 Qinghua Li Technique to increase a code rate in a MIMO system using virtual channels
US7778826B2 (en) * 2005-01-13 2010-08-17 Intel Corporation Beamforming codebook generation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s
KR20060096365A (ko) * 2005-03-04 2006-09-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사용자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mu-mimo)통신시스템의 사용자 스케줄링 방법
KR100946924B1 (ko) * 2005-06-24 2010-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제로 포싱 빔포밍 알고리즘에서의 사용자 단말 선택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458A (zh) * 1997-04-21 1997-11-19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智能天线的时分双工同步码分多址无线通信系统
US6564036B1 (en) * 2000-09-29 2003-05-13 Arraycomm, Inc. Mode switching in adaptive array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604511A (zh) * 2004-11-11 2005-04-06 上海交通大学 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自适应功率分配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3523A (zh) * 2016-10-26 2017-03-22 南方科技大学 利用可见光定位进行mimo波束选择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6533523B (zh) * 2016-10-26 2019-10-15 南方科技大学 利用可见光定位进行mimo波束选择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9902A (zh) 2010-03-31
US20080260051A1 (en) 2008-10-23
WO2008133844A1 (en) 2008-11-06
EP2149203A1 (en) 2010-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45264A (zh) 通过共享无线资源向多个目的地同时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8416748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9258041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mbined cyclic delay diversity and precoding of radio signals
EP1775857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multi-user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955795B1 (ko) 다중-송신 다중-수신 안테나 어레이들을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CN102948085B (zh) 针对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下行链路协同多点传输的预编码技术
KR100575993B1 (ko) 다중 송수신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사용자를 위한 스케쥴링 방법 및 장치
CN1879317B (zh) 用于多波束天线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US8238462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for MIMO-OFDM of multi-user access systems
US20160105226A1 (en) Methods for Opportunistic Multi-User Beamforming in Collaborative MIMO-SDMA
CN101741446B (zh) 多输入多输出方法和装置
KR102053565B1 (ko) 기지국, 무선 통신 장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기록 매체
WO200600682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eamforming in a multi-antenna system
KR101399919B1 (ko) 분산된 채널 추정 및 프리코딩을 가진 mimo 송신 시스템
CN109302856B (zh) 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预编码运算方法
KR102306100B1 (ko) Mu­mimo 간섭 채널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간섭정렬 송수신 신호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JP5333526B2 (ja) 無線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20033723A1 (en) Method, pre-coding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
US20100323630A1 (en) Reception apparatus, mobile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4698346B2 (ja)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無線伝送方法
US10390258B2 (en)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Okamoto Overview of nonlinear signal processing in 5G and 6G access technologies
WO2018037598A1 (en) Ue se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rank estimation for mu-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khlaghi et al. User selection and signaling over time-varying MIMO broadcast channels
Rahman et al. Channelization Issues with Fairness Considerations for MU-MIMO Precoding Based UTRA-LTE/TDD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