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4527B - 二次电池、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44527B CN105244527B CN201510378219.XA CN201510378219A CN105244527B CN 105244527 B CN105244527 B CN 105244527B CN 201510378219 A CN201510378219 A CN 201510378219A CN 105244527 B CN105244527 B CN 1052445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parator
- electrode plate
- electrode
- electrode plates
- secondary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68—Compression means for stacks of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59—Cells or batteries with folded separator between plate-like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3—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466—U-shaped, bag-shaped or folde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3—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with folded construction elements except wound ones, i.e. folded positive or negative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e.g. with "Z"-shaped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二次电池、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二次电池包括:第一电极组件,包括蛇形形式的第一隔板和分别位于第一隔板的两个表面上不同位置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以及第二电极组件,包括蛇形形式的第二隔板和分别位于第二隔板上不同位置的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其中与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结合的第一隔板相对于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端部弯曲,使得第一隔板的该部分位于第二隔板上,与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结合的第二隔板相对于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的端部弯曲,使得第二隔板的该部分位于第一隔板上。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此申请要求2014年7月4日递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4-0083898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二次电池、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诸如移动电话或膝上型计算机的移动设备的扩大使用,对作为能量源的二次电池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最近,已经积极地进行用于代替在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汽车中使用的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的研究。
堆叠型电极组件可被制造并被插入到壳体中以形成二次电池。可通过顺序地堆叠隔板和电极板或层叠电极板和隔板、将隔板插入在不同极性的电极板之间并折叠所产生的结构来制造电极组件。然而,根据这种方法,生产时间长,需要要求使用附加粘合材料的操作,因此生产效率可能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一种二次电池、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和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另外的方面将部分地在随后的描述中阐述,部分地将从描述中显而易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第一电极组件,包括蛇形形式的第一隔板和分别位于第一隔板的两个表面上彼此不同的位置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以及第二电极组件,包括蛇形形式的第二隔板和分别位于第二隔板上彼此不同的位置的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其中与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结合的第一隔板的一部分相对于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端部弯曲,使得第一隔板的该部分位于第二隔板上,并且与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结合的第二隔板的一部分相对于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的端部弯曲,使得第二隔板的该部分位于第一隔板上。
位于第一隔板上的第一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可以在第一隔板的至少一部分中彼此隔开。
位于第二隔板上的第二电极板和第三电极板可以在第二隔板的至少一部分中彼此隔开。
第一隔板的之上未设置有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部分可以比第一隔板的之上设置有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部分长。
第二隔板的之上未设置有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的部分可以比第二隔板的之上设置有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的部分长。
二次电池可以进一步包括粘合构件,该粘合构件被附着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隔板的彼此隔开并彼此相邻的部分以及第二隔板的彼此隔开并彼此相邻的部分。
第一隔板可以围绕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的端部,并且第二隔板可以围绕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包括:退绕被卷绕的第一隔板的第一退绕单元;被定向为面对第一退绕单元并退绕被卷绕的第二隔板的第二退绕单元;第一夹持单元,该第一夹持单元与第一退绕单元隔开,在第一夹持区域中在第一隔板上堆叠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将第一隔板从第一夹持区域移动到堆叠区域并松开第一隔板;以及第二夹持单元,该第二夹持单元与第二退绕单元隔开,在第二夹持区域中堆叠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将第二隔板从第二夹持区域移动到堆叠区域,将第二隔板设置在第一隔板上并松开第二隔板。
第一夹持单元可以松开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以及第一隔板,然后从堆叠区域移动到第一夹持区域。
第二夹持单元可以松开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以及第二隔板,并从堆叠区域移动到第二夹持区域。
第一夹持单元可以被定向为对应于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端部,或者第二夹持单元可以被定向为对应于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的端部。
第一夹持单元可以当第二夹持单元从第二夹持区域移动到堆叠区域时对应于第二隔板的弯曲中心,以在相反方向上弯曲第二隔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包括:在堆叠区域中将第二隔板设置在位于第一隔板上的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上;将第一隔板移动到堆叠区域并将第一隔板设置在第二隔板上,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被堆叠在第一隔板的两个表面上并且第一隔板位于第一夹持区域;以及将第二隔板移动到堆叠区域并将第二隔板设置在第一隔板上,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被堆叠在第二隔板的两个表面上并且第二隔板位于第二夹持区域。
第一隔板可以相对于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端部弯曲,并且第二隔板可以相对于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的端部弯曲。
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端部与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的端部可以相对于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长度方向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定向。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将变得明显并更易于理解,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2至图8示出了通过使用图1所示的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
图9是示出了通过使用图1所示的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制造的二次电池的示意图;和
图10是示出了沿线X-X截取的图9的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参考在附图中示出了其示例的实施例,其中在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在这方面,本实施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不应被认为限于在本文中提出的描述。因此,下面仅通过参考图描述各实施例来解释本描述的各方面。当放在一列元件之前时,诸如“至少一个”的表述修饰整列元件,而不是修饰该列中的单独元件。
下面将参考其中示出了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更充分描述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优点和特征的方法。然而,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体现,不应当被认为限于本文提出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公开将是充分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发明的构思。同时,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例。如本文所用,单数形式的“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将进一步理解的是,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表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设备,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设备。将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来描述各种元件,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100的示意图。
参考图1,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100可包括第一退绕单元110、第一夹持单元120、第二夹持单元130和第二退绕单元140。
第一退绕单元110可以在第一隔板1被卷绕之后退绕第一隔板1。第一退绕单元110可包括第一隔板1在其上被卷绕的第一辊111和驱动第一辊111的第一辊驱动单元112。
第一夹持单元120可在堆叠区域S和第一夹持区域C1之间移动。可替代地,装置100可以包括一对第一夹持单元120,其中一对第一夹持单元120中的一个元件位于第一夹持区域C1或堆叠区域S中,而一对第一夹持单元120中的另一个元件位于堆叠区域S或第一夹持区域C1中,使得一对第一夹持单元120的元件在第一夹持区域C1和堆叠区域S中不会彼此重叠,或者一对第一夹持单元的元件可从第一夹持区域C1移动到堆叠区域S或从堆叠区域S移动到第一夹持区域C1,使得它们在第一夹持区域C1或堆叠区域S中彼此不重叠。例如,当一对第一夹持单元120中的一个元件从堆叠区域S移动到第一夹持区域C1时,一对第一夹持单元120中的另一个元件可以从第一夹持区域C1移动到堆叠区域S。另外,当一对第一夹持单元120中的一个元件从第一夹持区域C1移动到堆叠区域S时,一对第一夹持单元120中的另一个元件可以从堆叠区域S移动到第一夹持区域C1。在这种情况下,一对第一夹持单元120的元件可以平行于彼此同时在彼此的上面和下面或并排地移动,使得它们的移动不会彼此重叠。下文中,为了方便描述,描述将集中在其中第一夹持单元120平行于彼此同时在彼此的上面和下面移动使得它们的轨迹不会彼此重叠的实施例。
第一夹持单元120可包括第一夹具121和第二夹具122。第一夹具121和第二夹具122可以彼此隔开。可替代地,一对第一夹具121和一对第二夹具122可以被包括在第一夹持单元120中。在这种情况下,一对第一夹具121的元件可以彼此面对,以夹持第一隔板1或第一电极板2和第二电极板3以及第一隔板1。另外,如同一对第一夹具121,一对第二夹具122的元件可被定向成彼此面对,以夹持第一隔板1或第一电极板2和第二电极板3以及第一隔板1。
第二夹持单元130可以与第一夹持单元120类似的方式形成。详细地,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100可以包括一对第二夹持单元130,其中一对第二夹持单元130中的一个元件位于第二夹持区域C2或堆叠区域S中,而一对第二夹持单元130中的另一个元件位于堆叠区域S或第二夹持区域C2中,使得一对第二夹持单元130的元件不会彼此重叠。并且,一对第二夹持单元130的元件可从第二夹持区域C2移动到堆叠区域S或从堆叠区域S移动到第二夹持区域C2,使得它们在第二夹持区域C2或堆叠区域S中不会彼此重叠。例如,当一对第二夹持单元130中的一个元件从堆叠区域S移动到第二夹持区域C2时,一对第二夹持单元130中的另一个元件可以从第二夹持区域C2移动到堆叠区域S。另外,当一对第二夹持单元130中的一个元件从第二夹持区域C2移动到堆叠区域S时,一对第二夹持单元130中的另一个元件可以从堆叠区域S移动到第二夹持区域C2。因此,一对第二夹持单元130的元件可以在彼此的上面和下面或平行于彼此移动,使得它们的移动不会彼此重叠。在下文中,为了方便描述,描述将集中在其中第二夹持单元130平行于彼此同时在彼此的上面和下面移动使得它们的轨迹不会彼此重叠的一个实施例。
第二夹持单元130可包括第三夹具131和与第三夹具131隔开的第四夹具132。可替代地,可包括一对第三夹具131和一对第四夹具134。一对第三夹具131的元件可以彼此隔开或接近彼此来操作,以夹持或松开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以及第二隔板4。并且,一对第四夹具134的元件也可以彼此隔开或接近彼此来操作,以夹持或松开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以及第二隔板4。
第一夹持单元120和第二夹持单元130可彼此独立地操作。并且,由于第一夹持单元120和第二夹持单元130同时移动,电极组件10可在堆叠区域S中被制造。下面将详细描述用于电极组件10的组装工艺和装置100的操作。
第二退绕单元140可以与第一退绕单元110相同或相似的方式形成。详细地,第二退绕单元140可以包括在第二隔板4被卷绕之后退绕第二隔板4的第二辊141和驱动第二辊141的第二辊驱动单元142。
因此,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100可同时操作第一夹持单元120和第二夹持单元130,以顺序堆叠第一电极组件10a和第二电极组件10b,从而迅速地制造电极组件10。
现在将详细描述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通过使用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100制造二次电池的顺序。
在下文中,为了描述方便,一对第一夹持单元120中的一个元件将被称为第一夹持单元(不使用附图标记),一对第一夹持单元120中的另一个元件将被称为第三夹持单元(不使用附图标记),一对第二夹持单元130中的一个元件将被称为第二夹持单元(不使用附图标记),一对第二夹持单元130的另一个元件将被称为第四夹持单元(不使用附图标记)。
另外,为了描述方便,第三夹持单元的第一夹具121将被称为第五夹具(不使用附图标记),第三夹持单元的第二夹具122将被称为第六夹具(不使用附图标记),第四夹持单元的第三夹具131将被称为第七夹具(不使用附图标记),第四夹持单元的第四夹具132将被称为第八夹具(不使用附图标记)。
图2至图8示出了通过使用图1所示的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100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
参考图2至图8,当第一退绕单元110退绕第一隔板1时,第一夹持单元120a可以在第一夹持区域C1中夹持第一隔板1并将其移动到堆叠区域S。第一夹持单元120a的端部可被定向为对应于第一隔板1的起点1a。换句话说,第一夹具121a的端部可位于第一隔板1的端部,以对应于第一隔板1的起点1a(参考图2)。
在上述操作期间,在第二隔板4由第二退绕单元140退绕并被传送到第二夹持区域C2,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可以在第二夹持区域C2中被分别传送到第二隔板4的两侧。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可被定向成相对于第二隔板4彼此面对。
然后,第二夹持单元130a可夹持第三电极板5、第二隔板4和第四电极板6。第三夹具131a可夹持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的每个端部。特别是,第三夹具131a的端部可以对应于第三电极板5的端部和第四电极板6的端部。第四夹具132a可以与第三夹具131a分离(参考图2)。
此外,第二夹持单元130a可将第三电极板5、第二隔板4和第四电极板6从第二夹持区域C2传送到堆叠区域S。第二夹持单元130a可以位于第一夹持单元120a的上方,使得第二隔板4和第一隔板1在垂直方向上隔开。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三电极板5、第二隔板4和第四电极板6可以被依次堆叠在第一隔板1上。
在进行上面的操作时,第一电极板2和第二电极板3可以在第一夹持区域C1中被分别传送到第一隔板1的两个表面。接着,第三夹持单元120b可以移动到第一夹持区域C1,以夹持第一电极板2、第一隔板1和第二电极板3。第五夹具121b可以夹持第一电极板2的端部和第二电极板3的端部。第五夹具121b的端部可以特别对应于第一电极板2的端部和第二电极板3的端部。第六夹具122b可以与第五夹具121b隔开(参考图2)。
此外,在第二夹持区域C2中,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可以被分别传送到第二隔板4的两个表面。然后,第四夹持单元130b可移动到第二夹持区域C2,以夹持第三电极板5、第二隔板4和第四电极板6。第七夹具131b可以夹持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的端部。第七夹具131b的一端可特别对应于第三电极板5的端部和第四电极板6的端部。第八夹具132b可与第七夹具131b隔开。
当上述操作完成时,第三夹持单元120b可以从第一夹持区域C1移动到堆叠区域S,第一夹持单元120a可松开第一隔板1的端部,并从堆叠区域S移动到第一夹持区域C1。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夹持单元120b和第一夹持单元120a可以以交错的方式移动,使得它们的移动路径不重叠。此外,当第一夹持单元120a松开第一隔板1并且第三夹持单元120b移动时,第二夹持单元130a可对第一隔板1施加力,以防止第一隔板1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附加的结构可被安装在第一隔板1的下表面上以支撑或固定第一隔板1。
当如上所述第三夹持单元120b从第一夹持区域C1移动到堆叠区域S时,第一隔板1可在第二夹持单元130a的一端处弯曲。特别是,第一隔板1可以在第三夹具131a的也是第二夹持单元130a的端部并作为弯曲中心的端部从第一方向D1开始并在第二方向D2上弯曲(参考图3),第二方向D2是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
在弯曲期间,第一隔板1可围绕第三电极板5的端部和第四电极板6的端部。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第三电极板5的端部和第四电极板6的端部可能由于第一隔板1的弯曲而被第一隔板1损坏。由于第三夹具131a夹持第三电极板5的端部和第四电极板6的端部,第一隔板1不会在第三电极板5的端部和第四电极板6的端部弯曲,但沿着第三夹具131a的外表面弯曲。因此,第三夹具131a可以防止当第一隔板1被弯曲时破坏或损坏第三电极板5的端部和第四电极板6的端部。
当如上所述第三夹持单元120b被移动到堆叠区域S时,第三夹持单元120b可以位于第一夹持单元120a的上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隔板1被弯曲并形成U形区域,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进入第一隔板1的U形区域(参考图3和图4)。
另外,当第三夹持单元120b在堆叠区域S中时,第一隔板1可以在第五夹具121b处弯曲。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隔板1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再次弯曲。详细地,第五夹具121b可以如上所述位于第一电极板2的端部和第二电极板3的端部。详细地,第五夹具121b可以对应于第一隔板1的弯曲中心,从而当第一隔板被弯曲时防止由第一隔板1对第一电极板2施加力。因此,第五夹具121b可以防止当第一隔板1被弯曲时损坏第一电极板2。
当上述操作完成时,第一隔板1、第三电极板5、第二隔板4、第四电极板6、第一隔板1、第一电极板2、第一隔板1和第二电极板3可被顺序地堆叠。第一隔板1的堆叠部分可以是连续的并形成单个单元。特别是,第一隔板1可以具有蛇形形状。
接下来,第四夹持单元130b可以从第二夹持区域C2移动到堆叠区域S。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夹持单元130a可在堆叠区域S中松开第三电极板5、第二隔板4和第四电极板6,然后从堆叠区域S移动到第二夹持区域C2。此外,第三夹持单元120b可以按压位于第三夹持单元120b下方的各个构件以固定它们。
当第四夹持单元130b如上所述从第二夹持区域C2移动到堆叠区域S时,第二隔板4可以在第三夹持单元120b处弯曲。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隔板4可以在第五夹具12lb处弯曲。此外,第二隔板4可以在第七夹具131b处弯曲。
如上所述,第五夹具121b可以位于第一电极板2的端部和第二电极板3的端部。在这种情况下,类似于上述第三夹具131a,第五夹具121b可以防止第二隔板4被弯曲时破坏或损坏第一电极板2的端部和第二电极板3的端部。
如上所述,第七夹具131b可位于第三电极板5的端部和第四电极板6的端部。在这种情况下,类似于上述第五夹具121b,第七夹具131b可防止第二隔板4被弯曲时第三电极板5的端部损坏。
换句话说,第一夹具121a和第三夹具131a可以防止第一隔板1被弯曲时第一电极板2损坏。此外,第一夹具121a和第三夹具131a可以防止第二隔板4被弯曲时第一电极板2和第二电极板3损坏。
第五夹具121b和第七夹具131b可以防止第二隔板4被弯曲时第三电极板5损坏。此外,第五夹具121b和第七夹具131b可以防止第一隔板1被弯曲时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损坏。
当第四夹持单元130b如上所述位于堆叠区域S中时,第一隔板1、第三电极板5、第二隔板4、第四电极板6、第一隔板1、第一电极板2、第一隔板1、第二电极板3、第二隔板4、第三电极板5、第二隔板4和第四电极板6可被顺序堆叠。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4可以具有蛇形形状。特别是,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4可以被设置成彼此点对称。此外,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可以位于第一隔板1的弯曲部分中,第一电极板2和第二电极板3可以位于第二隔板4的弯曲部分中。
当上述操作完成时,第一夹持单元120a可以夹持第一隔板1的一部分,第一电极板2和第一电极板3在第一夹持区域C1中在该部分处被堆叠,并且第一夹持单元120a将第一隔板1的该部分传送到堆叠区域S。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夹持单元120b可以从堆叠区域S移动到第一夹持区域C1。
接下来,当第一夹持单元120a位于堆叠区域S中的正确位置时,第四夹持单元130b从堆叠区域S移动到第二夹持区域C2,第二夹持单元130a可将第二隔板4的一部分从第二夹持区域C2移动到堆叠区域S,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在该部分处被堆叠。
上述操作可以重复执行。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4可以如上所述连续以蛇形形状弯曲。第一电极板2和第二电极板3可以通过第一隔板1彼此隔开,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可以通过第一电极板2彼此隔开。此外,第一电极板2和第四电极板6可以通过第一隔板1彼此隔开,第二电极板3和第三电极板5可以通过第二隔板4彼此隔开。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的其上设置有第一电极板2和第二电极板3的部分可以被插入到第二隔板4的被弯曲的开口部分内,使得第一隔板1的该部分位于第二隔板4上。此外,第二隔板4的其上设置有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的部分可以被插入到第一隔板1的被弯曲的开口部分内,使得第二隔板4的该部分位于第一隔板1上。
因此,根据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100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第一至第四夹持单元120a、120b、130a和130b中的两个可以同时操作以堆叠各自的电极组件10,从而减少了操作时间并提高了操作效率。
另外,根据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100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当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4被弯曲时,通过使用每个夹具可以防止每个电极板损坏,从而使产品的缺陷率最小化。
图9是示出了通过使用图1所示的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100制造的二次电池200的示意图。
参考图9,二次电池200可包括外壳210和电极组件10。外壳210可具有各种形状。例如,外壳210可以具有罐形并由金属形成。此外,外壳210可以具有袋形并由弹性材料形成。为了描述方便,在下面的描述中假设外壳210具有袋形。
外壳210包括主体212和盖214。主体212可包括电极组件10被容纳于其中的容纳部分212a和从容纳部分212a的边缘在外部延伸的密封部分213。盖214被一体地连接到密封部分213的一侧。在电极组件10被容纳在主体的容纳部分212a之后,密封部分213可以被热熔融。外壳210并不限定于上述形状,可以具有各种形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0可包括第一电极组件10a、第二电极组件10b和粘接构件10c。第一电极组件10a和第二电极组件10b可以一起弯曲成叠层状的形状。
第一电极组件10a可以包括第一隔板1和被分别堆叠在第一隔板1的两个表面上的第一电极板2和第二电极板3。此外,第二电极组件10b可以包括第二隔板4和被分别堆叠在第二隔板4的两个表面上的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第一至第四电极板2、3、5和6可相对于相同的中心线被顺序地堆叠在彼此之上。
第一至第四电极板2、3、5和6中的每一个可以有多个。每个第一电极板2和每个第二电极板3可被定向成彼此面对。此外,每个第三电极板5和每个第四电极板6可被定向成彼此面对。多个第一电极板2可以彼此隔开地位于第一隔板1的表面上,多个第三电极板5可以彼此隔开地位于第二隔板4的表面上。
根据集电体和涂覆在集电体上的活性物质,第一至第四电极板2、3、5和6中的每一个可以是正电极板或者负电极板中的一个。然而,为了描述方便,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假设第一电极板2和第三电极板5是正电极板,第二电极板3和第四电极板6是负电极板。此外,第一电极板2和第三电极板5彼此相同或相似,第二电极板3和第四电极板6彼此相同或相似。因此,为了描述方便,描述将集中在第一电极板2和第二电极板3上。
第一电极板2包括正电极集电体和涂覆在正电极集电体的两个表面上的正电极活性物质。正电极集电体由诸如铝的导电金属板形成。正电极活性物质没有被形成在正电极集电体上,向外突出的正电极接线片2a被形成在正电极集电体上。每个第一电极板2的正电极接线片2a通过使用诸如超声波焊接法或电阻焊接法的方法被熔合到被拉出到外壳210外的正电极端子9a。正电极活性物质包括含锂的层状化合物、增加导电性的导电材料以及增加了层状化合物和导电材料之间的联接力的粘结剂。
第二电极板3包括负电极集电体和涂覆在负电极集电体的两个表面上的负电极活性物质。负电极集电体由诸如铜的导电金属板形成。负电极活性物质没有被形成在负电极集电体上,向外突出的负电极接线片3a被形成在负电极集电体上。每个第二电极板3的负电极接线片3a通过使用诸如超声波焊接法或电阻焊接法的方法被熔合到被拉出到外壳210外的负电极端子9b。负电极活性物质包括诸如石墨的碳和增加碳颗粒之间的联接力的粘结剂。此外,氧化锡材料(SnO)或锂钛氧化物(LTO)可以被形成为负电极活性物质。当石墨被用作负电极活性物质时,正电极板可具有比负电极板更小的面积。此外,当SnO或锂钛氧化物被用作负电极活性物质时,正电极板可具有比负电极板更大的面积。
如上所述的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4具有高的离子透过率,可以由多孔膜形成,并且可以例如由诸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的聚合物材料形成。
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4可以各自被形成为具有蛇形形状。第一隔板1可以从第一方向D1开始在第二方向D2上并然后再次在第一方向D1上被弯曲。特别是,第一隔板1可以在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上交替地弯曲。
第二隔板4可以以与第一隔板1相反的形状形成。例如,第二隔板4可以相对于二次电池的中心与第一隔板1对称。第一隔板1的起点(或端部)1a和第二隔板4的起点(或者端部)4a可以相对于第一至第四电极板2、3、5和6的中心在相反的方向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4不相交。因此,第二隔板4的在第一方向D1上突出的部分可以被插入到第一隔板1的在第一方向D1上压下的部分中。与此相反,第一隔板1的在第二方向D2上突出的部分可被插入到第二隔板4的在第二方向D2上被压下的部分中。
换句话说,在上述实施例中,与第一电极板2和第二电极板3结合的第一隔板1可以相对于第一电极板2和第二电极板3的端部弯曲,使得第一隔板1位于第二隔板4上,第二隔板4的与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结合的一部分可以相对于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的端部弯曲,使得第二隔板4位于第一隔板1上。上述堆叠可以重复。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板2和第二电极板3的端部可以与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的端部相对于第一电极板2和第二电极板3的长度方向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定向。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隔板1的其上放置有第一电极板2和第二电极板3的部分被插入到第二隔板4的被弯曲的开口部分内,使得第一隔板1的该部分位于第二隔板4上,第二隔板4的其上放置有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的部分可以被插入到第一隔板1的被弯曲的开口部分内,使得第二隔离板4的该部分位于第一隔板1上。特别地,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4可以如上所述是叠层状结构而不彼此交叉,第一隔板1的表面可和第二隔板4的表面隔开。
当第一至第四电极板2、3、5和6以及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4被如上所述设置时,第一电极板2和第二电极板3可以通过第一隔板1彼此隔开。此外,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可以通过第二隔板4彼此隔开。第一电极板2和第四电极板6可以通过第一隔板1彼此隔开,第二电极板3和第四电极板6可以通过第二隔板4彼此隔开。因此,第一至第四电极板2、3、5和6通过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4彼此完全隔开,因此不会彼此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的第一隔板1的各部分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详细地,第一隔板1的其上没有设置第一电极板2和第二电极板3的部分的第一长度可以比第一隔板1的其上设置了第一电极板2和第二电极板3的部分的第二长度长。特别是,第二长度长于第一长度,从而围绕其上设置了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的第二隔板4。
第二隔板4可以具有类似的特征。具体地说,第二隔板4的其上没有设置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的部分的第三长度可以比第二隔板4的其上设置了第三电极板5和第四电极板6的部分的第四长度长。因此,通过在第二隔板4的对应于第三长度的部分上完全围绕第一电极板2和第二电极板3,可以防止第一电极板2和第二电极板3暴露到外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粘合构件10c可被附着到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4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4的彼此隔开的部分以及第二隔板4的彼此隔开的部分。粘合构件10c可以以带状方式被附着。
粘合构件10c可以保持电极组件10的形状。例如,粘合构件10c可被安装为围绕第一电极组件10a和第二电极组件10b的外表面。粘合构件10c可以连接第一隔板1的彼此隔开并彼此相邻的部分、第一电极板2的彼此隔开并彼此相邻的部分、第一隔板1的起点1a和第二隔板4之间的部分以及第二隔板4的终点和第一隔板1之间的部分。
另外,粘合构件10c也可以被单独地安装在第一隔板1的彼此隔开并彼此相邻的部分之间、第一电极板2的彼此隔开并彼此相邻的部分之间、第一隔板1的起点1a和第二隔板4之间以及第二隔板4的终点和第一隔板1之间。
因此,二次电池200可被制造成具有简单的形式。此外,由于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4位于二次电池200的电极组件10的侧部而电极板不位于外壳210的侧部,可安全地保护二次电池200免受被施加到电极组件10的侧部的冲击。
二次电池200包括具有蛇形形式而彼此不交叉的第一电极组件10a和第二电极组件10b,因此,电极组件的堆叠顺序简单,每个电极板可以在堆叠之后被准确地排列。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包括防止被损坏的电极板的二次电池。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应被认为仅是描述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对每个实施例内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通常应当被认为可用于其他实施例中的其他类似的特征或方面。
尽管已经参考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不脱离如下述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在本文中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15)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第一电极组件,包括蛇形形式的第一隔板和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个表面上不同位置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和
第二电极组件,包括蛇形形式的第二隔板和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隔板上不同位置的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
其中与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结合的所述第一隔板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端部弯曲,使得所述第一隔板的所述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隔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结合的所述第二隔板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的端部弯曲,使得所述第二隔板的所述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隔板的起点和所述第二隔板的起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板至所述第四电极板的中心在相反的方向上,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四电极板通过所述第一隔板彼此隔开,所述第二电极板和所述第三电极板通过所述第二隔板彼此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上的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四电极板在所述第一隔板的至少一部分中彼此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位于所述第二隔板上的所述第二电极板和所述第三电极板在所述第二隔板的至少一部分中彼此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隔板的之上未定位有所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部分比所述第一隔板的之上定位有所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部分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二隔板的之上未定位有所述第三电极板和所述第四电极板的部分比所述第二隔板的之上定位有所述第三电极板和所述第四电极板的部分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进一步包括粘合构件,该粘合构件被附着到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隔板的彼此隔开并彼此相邻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隔板的彼此隔开并彼此相邻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隔板围绕所述第三电极板和所述第四电极板的所述端部,并且所述第二隔板围绕所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所述端部。
8.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退绕单元,该第一退绕单元被配置为退绕第一隔板;
第二退绕单元,该第二退绕单元被配置为面对所述第一退绕单元并退绕第二隔板;
第一夹持单元,该第一夹持单元与所述第一退绕单元隔开,被配置为在第一夹持区域中在所述第一隔板上堆叠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将所述第一隔板从所述第一夹持区域移动到堆叠区域并松开所述第一隔板;和
第二夹持单元,该第二夹持单元与所述第二退绕单元隔开,被配置为在第二夹持区域中堆叠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将所述第二隔板从所述第二夹持区域移动到所述堆叠区域,将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上并松开所述第二隔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夹持单元被配置为松开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以及所述第一隔板,并从所述堆叠区域移动到所述第一夹持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夹持单元被配置为松开所述第三电极板和所述第四电极板以及所述第二隔板,并从所述堆叠区域移动到所述第二夹持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夹持单元被定向为对应于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的端部,或者所述第二夹持单元被定向为对应于所述第三电极板和所述第四电极板的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夹持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夹持单元从所述第二夹持区域移动到所述堆叠区域时对应于所述第二隔板的弯曲中心,以便在相反方向上弯曲所述第二隔板。
13.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堆叠区域中将两个表面上堆叠有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的第二隔板定位在第一隔板上;
将两个表面上堆叠有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并且位于第一夹持区域的所述第一隔板移动到所述堆叠区域并将所述第一隔板定位在所述第二隔板上;和
将两个表面上堆叠有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并且位于第二夹持区域的所述第二隔板移动到所述堆叠区域并将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隔板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的端部弯曲,并且所述第二隔板相对于所述第三电极板和所述第四电极板的端部弯曲。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的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三电极板和所述第四电极板的所述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的长度方向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定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4-0083898 | 2014-07-04 | ||
KR1020140083898A KR102273780B1 (ko) | 2014-07-04 | 2014-07-04 | 이차 전지, 이차 전지의 제조 장치 및 이차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44527A CN105244527A (zh) | 2016-01-13 |
CN105244527B true CN105244527B (zh) | 2020-01-14 |
Family
ID=55017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78219.XA Active CN105244527B (zh) | 2014-07-04 | 2015-07-01 | 二次电池、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454131B2 (zh) |
KR (1) | KR102273780B1 (zh) |
CN (1) | CN10524452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080254B1 (ko) * | 2016-03-29 | 2020-02-21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전극 조립체 및 그 전극 조립체의 제조 방법 |
KR20180001458A (ko) * | 2016-06-27 | 2018-01-04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용 스택 장치, 이를 이용한 스택 방법 및 이에 따른 이차 전지 |
IT201600119013A1 (it) | 2016-11-24 | 2018-05-24 | Manz Italy Srl | Produzione di Dispositivi di Accumulo di Energia Elettrica |
US11769915B2 (en) * | 2017-08-04 | 2023-09-26 |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tracting recyclable material |
KR102555500B1 (ko) * | 2017-12-18 | 2023-07-1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전극 조립체 |
CN113131098B (zh) * | 2018-02-09 | 2024-05-14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芯以及电池 |
KR102629119B1 (ko) * | 2018-05-02 | 2024-01-26 | 에스케이온 주식회사 | 전극판 정렬 상태 검사 시스템 및 방법 |
CN109193017B (zh) * | 2018-08-27 | 2020-04-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 |
US20230026407A1 (en) * | 2021-07-09 | 2023-01-26 | Lg Energy Solution, Ltd. |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Electrode Assembly |
KR20240137344A (ko) * | 2023-03-08 | 2024-09-20 | 에스케이온 주식회사 | 이차전지용 전극조립체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21133A (zh) * | 2008-07-05 | 2010-01-06 |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044657A (zh) * | 2009-10-15 | 2011-05-04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 |
CN102055004A (zh) * | 2009-11-03 | 2011-05-11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CN202094232U (zh) * | 2011-06-10 | 2011-12-28 | 山东同大新能源有限公司 | 锰酸锂锂离子动力电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15877A (ja) * | 1999-01-20 | 2000-08-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扁平電池 |
CN1363961A (zh) * | 2001-01-03 | 2002-08-14 |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极组装配方法和电池产品 |
KR101014817B1 (ko) | 2007-12-14 | 2011-02-14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안전 부재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스택/폴딩형 전극조립체 및그것의 제조방법 |
KR20100137290A (ko) | 2009-06-22 | 2010-12-30 | 에너원코리아 주식회사 | 와인딩 방식의 전극적층체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의한 리튬이온 이차전지용 전극적층체 |
KR101562345B1 (ko) * | 2011-01-04 | 2015-10-21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이차전지용 전극 조립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
KR101291063B1 (ko) * | 2011-04-20 | 2013-08-01 |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 2차 전지 내부 셀 스택 적층 장치 및 방법 |
KR101567674B1 (ko) * | 2013-02-15 | 2015-11-10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전극조립체의 제조방법 |
-
2014
- 2014-07-04 KR KR1020140083898A patent/KR10227378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
- 2015-04-14 US US14/686,419 patent/US10454131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7-01 CN CN201510378219.XA patent/CN105244527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3-14 US US15/921,538 patent/US1089705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21133A (zh) * | 2008-07-05 | 2010-01-06 |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044657A (zh) * | 2009-10-15 | 2011-05-04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 |
CN102055004A (zh) * | 2009-11-03 | 2011-05-11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CN202094232U (zh) * | 2011-06-10 | 2011-12-28 | 山东同大新能源有限公司 | 锰酸锂锂离子动力电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897058B2 (en) | 2021-01-19 |
US20160006072A1 (en) | 2016-01-07 |
KR20160004825A (ko) | 2016-01-13 |
US20180205109A1 (en) | 2018-07-19 |
CN105244527A (zh) | 2016-01-13 |
US10454131B2 (en) | 2019-10-22 |
KR102273780B1 (ko) | 2021-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44527B (zh) | 二次电池、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 |
US8709637B2 (en) | Electrode assembly with centrally wound separator member | |
EP2860810A1 (en) | Stepped electrode assembly comprising step unit cell | |
US20120189899A1 (en) | Secondary battery, secondary battery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secondary battery manufacturing method | |
US20110104550A1 (en) | Electrode assembly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the same | |
EP3905417A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de and secondary battery manufactured thereby | |
EP3168918B1 (en) | Electrode assembly wound in both directions,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same | |
JP5185334B2 (ja) | 二次電池用電極組立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電極組立体を具備する二次電池 | |
US10164233B2 (en) |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a heat sealed separator | |
US9293744B2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US20100304198A1 (en) | Electrode assembly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JP2019061779A (ja) |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 |
US20160141587A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JP6669447B2 (ja) | カバーを有する二次電池 | |
JP2020514985A (ja) |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こ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の生産方法 | |
US20120321930A1 (en) |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 |
EP3067978A1 (en) | Flexible battery cell | |
CN111630699B (zh) | 二次电池 | |
JP6260266B2 (ja) | 二次電池 | |
KR20170104827A (ko) |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 |
KR100960619B1 (ko) | 전극조립체 전극 리드 연결부를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전기화학셀 | |
US10522871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and current collector terminal | |
KR20120138465A (ko) | 이차 전지 | |
KR101746628B1 (ko) | 전극의 노출이 억제된 전지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CN115398689A (zh) | 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