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39982A - 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39982A
CN105239982A CN201510607589.6A CN201510607589A CN105239982A CN 105239982 A CN105239982 A CN 105239982A CN 201510607589 A CN201510607589 A CN 201510607589A CN 105239982 A CN105239982 A CN 105239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arameter
reservoir
oil deposit
deposit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075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39982B (zh
Inventor
张洪君
于晓聪
曲绍刚
马振
张成博
吕孝明
姜佳悦
刘佩衡
李辉
卢丽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0758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399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39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9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39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9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参考油藏的参数,包括第一油藏参数、第二油藏参数和空气需求参数;将第一油藏参数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对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第二油藏参数和空气需求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确定出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与第一油藏参数、第二油藏参数的线性关系;获取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利用所述线性关系以及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计算得到目标油藏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需求量。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准确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注入量方法,保证燃烧的稳定以及保障火烧油层的成功。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烧油层采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火烧油层是一种用电的、化学的等方法使油层温度达到原油燃点,并向油层注入空气或氧气使油层原油持续燃烧的采油方法。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需要量即为维持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需要量是影响点火成功及火线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
火烧油层过程中注入的空气主要参与两个反应,包括低温氧化反应和高温氧化反应。空气主要消耗在高温氧化反应过程中,如果注入的空气不足,就会导致低温氧化程度过大,地层中的燃料消耗不完,堵塞地层;如果注入的空气过多,就会导致空气气窜,给生产井带来很大的危险。
现有技术中,火烧油层中注入空气的量主要是通过室内实验燃烧管测试所得。但现有技术中室内实验燃烧管与现场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无法准确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需求量。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可以准确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保证燃烧的稳定,从而保障火烧油层的成功。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和装置,以准确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注入量方法,保证燃烧的稳定,从而保障火烧油层的成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参考油藏的参数,所述参考油藏的参数包括第一油藏参数、第二油藏参数和空气需求参数;
将所述第一油藏参数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
对所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和所述空气需求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确定出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与所述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的线性关系;
获取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
利用所述线性关系以及所述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油藏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需求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藏参数至少包括下述之一:
油藏厚度、油藏深度、油层渗透率、原油粘度、原油密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油藏参数至少包括下述之一:
含油饱和度、油层孔隙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空气需求量控制所述目标油藏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注入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出的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与所述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的线性关系如下述公式所示:
A=-8130.06880+1.23858h-0.07416z+3.84246k+0.17291ρ-0.00538u
-41.49700φ+2.38844S0
上式中,A代表燃料消耗量,无量纲;h代表油层厚度,单位为m;z代表油层深度,单位为m;k代表油层渗透率,单位为mD;ρ代表原油密度,单位为kg/m3;u代表原油粘度,单位为mPa·s;φ代表含油层孔隙度,无量纲;S0代表含油饱和度,无量纲。
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参考油藏的参数,所述参考油藏的参数包括第一油藏参数、第二油藏参数和空气需求参数;
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油藏参数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
第二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和所述空气需求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确定出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与所述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的线性关系;
第二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线性关系以及所述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油藏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需求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藏参数至少包括下述之一:
油藏厚度、油藏深度、油层渗透率、原油粘度、原油密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油藏参数至少包括下述之一:
含油饱和度、油层孔隙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空气需求量控制所述目标油藏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注入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出的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与所述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的线性关系如下述公式所示:
A=-8130.06880+1.23858h-0.07416z+3.84246k+0.17291ρ-0.00538u
-41.49700φ+2.38844S0
上式中,A代表燃料消耗量,无量纲;h代表油层厚度,单位为m;z代表油层深度,单位为m;k代表油层渗透率,单位为mD;ρ代表原油密度,单位为kg/m3;u代表原油粘度,单位为mPa·s;φ代表含油层孔隙度,无量纲;S0代表含油饱和度,无量纲。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从成功火烧油层的油藏中获取油藏参数;然后,将所述带单位的第一油藏参数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得到无量纲的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对所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和所述空气需求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确定出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与所述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的线性关系;在对待开采油藏进行采集之前,可以获取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然后,利用所述线性关系以及所述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可以计算得到所述待开采目标油藏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需求量。后续对所述待开采目标油藏进行火烧油层时,可以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空气需求量控制所述目标油藏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注入量,为保证燃烧的稳定以及保障火烧油层的成功提供依据。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准确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注入量方法,保证燃烧的稳定,从而保障火烧油层的成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以几个具体的例子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现。
以下首先介绍本申请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本申请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结合附图1,该实施例包括:
S110:获取参考油藏的参数,所述参考油藏的参数包括第一油藏参数、第二油藏参数和空气需求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在采集待开采油藏中的原油之前,可以确定待开采油藏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需求量。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成功火烧油层的油藏作为参考油藏,获取参考油藏的参数,所述参考油藏的参数包括第一油藏参数、第二油藏参数和空气需求参数。
具体的,所述第一油藏参数可以包括带单位的油藏参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藏参数可以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油藏厚度、油藏深度、油层渗透率、原油粘度、原油密度。所述第二油藏参数可以包括无量纲的油藏参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油藏参数可以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含油饱和度、油层孔隙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需求参数可以包括成功火烧油层的油藏中的空气需求量数据。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油藏参数并不仅限于上述的第一油藏参数、第二油藏参数和空气需求参数,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包括油藏的其他相关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S120:将所述第一油藏参数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第一油藏参数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具体的,所述第一油藏参数包括带单位的油藏参数,由于各个油藏参数的单位可能不一样。比如当所述第一油藏参数包括油藏厚度和原油密度时,所述油藏厚度的单位是m、所述原油密度的单位是kg/m3。因此,为了使所述第一油藏参数中数据都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别上,可以将所述第一油藏参数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之后再进行综合测评分析确定所述第一油藏参数对燃料消耗量的影响。
相应的,所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可以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标准化油藏厚度、标准化油藏深度、标准化油层渗透率、标准化原油粘度、标准化原油密度。
进一步的,所述标准化处理可以包括对变量的标准差标准化(z-score标准化),所述标准化处理还可以包括最小最大标准化。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标准化处理并不仅仅限于上述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其他方式,例如按小数定标标准化,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S130:对所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和所述空气需求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确定出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与所述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的线性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所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和所述空气需求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确定出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与所述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的线性关系。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以采用对变量的标准差标准化的方式得到所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且所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包括标准化油藏厚度、标准化油藏深度、标准化油层渗透率、标准化原油粘度和标准化原油密度的情况为例,对所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和所述空气需求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A = β 0 + β 1 h - h ‾ S h + β 2 z - z ‾ S z + β 3 k - k ‾ S k + β 4 ρ - ρ ‾ S ρ + β 5 u - u ‾ S u + β 6 φ + β 7 S 0
上式中,A代表空气需求量,单位为Nm3/m3代表标准化油层厚度,无量纲;h代表油层厚度,单位为m;代表所述成功火烧油层的油藏中获取的油层厚度的均值,单位为m;Sh代表所述成功火烧油层的油藏中获取的油层厚度的标准差,单位为m;代表所述标准化油层深度,无量纲;z代表油层深度,单位为m;代表所述成功火烧油层的油藏中获取的油层深度的均值,单位为m;Sz代表所述成功火烧油层的油藏中获取的油层深度的标准差,单位为m;代表所述标准化油层渗透率,无量纲;k代表油层渗透率,单位为mD;代表所述成功火烧油层的油藏中获取的油层渗透率的均值,单位为mD;Sk代表所述成功火烧油层的油藏中获取的油层渗透率的标准差,单位为mD;代表所述标准化原油密度,无量纲;ρ代表原油密度,单位为kg/m3代表所述成功火烧油层的油藏中获取的原油密度的均值,单位为kg/m3;Sρ代表所述成功火烧油层的油藏中获取的原油密度的标准差,单位为kg/m3代表所述标准化原油粘度,无量纲;u代表原油粘度,单位为mPa·s;代表所述成功火烧油层的油藏中获取的原油粘度的均值,单位为mPa·s;Su代表所述成功火烧油层的油藏中获取的原油粘度的标准差,单位为mPa·s;φ代表含油层孔隙度,无量纲;S0代表含油饱和度,无量纲。β0代表油藏偏回归系数,无量纲,所述油藏偏回归系数可以代表所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和所述第二油藏参数对所述空气需求量的线性影响的度量;β1代表油藏厚度偏回归系数,无量纲,所述油藏厚度偏回归系数可以代表当其他参数为定量时,所述标准化油藏厚度对所述空气需求量的线性影响的度量;β2代表油藏深度偏回归系数,无量纲,所述油藏深度偏回归系数可以代表当其他参数为定量时,所述标准化油藏深度对所述空气需求量的线性影响的度量;β3代表油层渗透率偏回归系数,无量纲,所述油层渗透率偏回归系数可以代表当其他参数为定量时,所述标准化油层渗透率对所述空气需求量的线性影响的度量;β4代表原油粘度偏回归系数,无量纲,所述原油粘度偏回归系数可以代表当其他参数为定量时,所述标准化原油粘度对所述空气需求量的线性影响的度量;β5代表含原油密度偏回归系数,无量纲,所述原油密度偏回归系数可以代表当其他参数为定量时,所述标准化原油密度对所述标准燃料消耗参数的线性影响的度量;β6代表含油层孔隙度偏回归系数,无量纲,所述油层孔隙度偏回归系数可以代表当其他参数为定量时,所述油层孔隙度对所述空气需求量的线性影响的度量;β7代表含油饱和度偏回归系数,无量纲,所述含油饱和度偏回归系数可以代表当其他参数为定量时,所述含油饱和度对所述标准燃料消耗参数的线性影响的度量。
进一步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多元线性回归处理过程中可以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上式中的油藏偏回归系数β0=-335.2099、油藏厚度偏回归系数β1=23.54919、油藏深度偏回归系数β2=-30.05920、油层渗透率偏回归系数β3=9082.70900、原油粘度偏回归系数β4=-7.64360、原油密度偏回归系数β5=9.32650、油层孔隙度偏回归系β6=-41.49700以及含油饱和度偏回归系数β7=2.38844。
如表1所示的是参考油藏中的油藏参数平均值及标准差。将成功火烧油层的参考油藏中的的油藏参数平均值及标准差代入上式化简可以得到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与所述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的线性关系,具体的,可以包括如下公式:
A=-8130.06880+1.23858h-0.07416z+3.84246k+0.17291ρ-0.00538u
-41.49700φ+2.38844S0
上式中,A代表燃料消耗量,无量纲;h代表油层厚度,单位为m;z代表油层深度,单位为m;k代表油层渗透率,单位为mD;ρ代表原油密度,单位为kg/m3;u代表原油粘度,单位为mPa·s;φ代表含油层孔隙度,无量纲;S0代表含油饱和度,无量纲。
表1参考油藏中的油藏参数平均值及标准差
S140:获取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对待开采的目标油藏进行开采之前,可以获取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
S150:利用所述线性关系以及所述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油藏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需求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40之后,可以利用所述线性关系以及所述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油藏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需求量。
由此可见,本申请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从成功火烧油层的油藏中获取油藏参数;然后,将所述带单位的第一油藏参数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得到无量纲的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对所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和所述空气需求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确定出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与所述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的线性关系;在对待开采油藏进行采集之前,可以获取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然后,利用所述线性关系以及所述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可以计算得到所述待开采目标油藏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需求量。后续对所述待开采目标油藏进行火烧油层时,可以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空气需求量控制所述目标油藏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注入量,保证燃烧的稳定以及保障火烧油层的成功提供依据。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准确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注入量方法,保证燃烧的稳定,从而保障火烧油层的成功。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增加了一个额外的步骤。以下介绍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图2是本申请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210:获取参考油藏的参数,所述参考油藏的参数包括第一油藏参数、第二油藏参数和空气需求参数。
S220:将所述第一油藏参数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
S230:对所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和所述空气需求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确定出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与所述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的线性关系。
S240:获取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
S250:利用所述线性关系以及所述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油藏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需求量。
S260: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空气需求量控制所述目标油藏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注入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对待开采的目标油藏进行火烧油层的方式开采时,可以注入步骤S250中计算得到的空气需求量。
由此可见,本申请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从成功火烧油层的油藏中获取油藏参数;然后,将所述带单位的第一油藏参数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得到无量纲的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对所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和所述空气需求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确定出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与所述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的线性关系;在对待开采油藏进行采集之前,可以获取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然后,利用所述线性关系以及所述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可以计算得到所述待开采目标油藏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需求量。在对所述待开采目标油藏进行火烧油层时,可以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空气需求量控制所述目标油藏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注入量,保证燃烧的稳定,从而可以保障火烧油层的成功。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准确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注入量方法,保证燃烧的稳定,从而保障火烧油层的成功。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装置,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装置的示意图,结合附图3,所述装置300可以包括:
第一数据获取模块310,可以用于获取参考油藏的参数,所述参考油藏的参数包括第一油藏参数、第二油藏参数和空气需求参数。
第一数据处理模块320,可以用于将所述第一油藏参数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
第二数据处理模块330,可以用于对所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和所述空气需求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确定出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与所述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的线性关系。
第二数据获取模块340,可以用于获取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
第一确定模块350,可以用于利用所述线性关系以及所述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油藏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需求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藏参数至少包括下述之一:
油藏厚度、油藏深度、油层渗透率、原油粘度、原油密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油藏参数至少包括下述之一:
含油饱和度、油层孔隙度。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装置的另一示意图,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结合附图4,所述装置300还可以包括:
控制模块360,可以用于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空气需求量控制所述目标油藏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注入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出的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与所述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的线性关系如下述公式所示:
A=-8130.06880+1.23858h-0.07416z+3.84246k+0.17291ρ-0.00538u
-41.49700φ+2.38844S0
上式中,A代表燃料消耗量,无量纲;h代表油层厚度,单位为m;z代表油层深度,单位为m;k代表油层渗透率,单位为mD;ρ代表原油密度,单位为kg/m3;u代表原油粘度,单位为mPa·s;φ代表含油层孔隙度,无量纲;S0代表含油饱和度,无量纲。
由此可见,本申请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和装置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从成功火烧油层的油藏中获取油藏参数;然后,将所述带单位的第一油藏参数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得到无量纲的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对所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和所述空气需求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确定出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与所述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的线性关系;在对待开采油藏进行采集之前,可以获取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然后,利用所述线性关系以及所述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可以计算得到所述待开采目标油藏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需求量。在对所述待开采目标油藏进行火烧油层时,可以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空气需求量控制所述目标油藏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注入量,保证燃烧的稳定,从而可以保障火烧油层的成功。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准确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注入量方法,保证燃烧的稳定,从而保障火烧油层的成功。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10)

1.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参考油藏的参数,所述参考油藏的参数包括第一油藏参数、第二油藏参数和空气需求参数;
将所述第一油藏参数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
对所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和所述空气需求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确定出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与所述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的线性关系;
获取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
利用所述线性关系以及所述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油藏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需求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藏参数至少包括下述之一:
油藏厚度、油藏深度、油层渗透率、原油粘度、原油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藏参数至少包括下述之一:
含油饱和度、油层孔隙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空气需求量控制所述目标油藏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注入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出的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与所述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的线性关系如下述公式所示:
A=-8130.06880+1.23858h-0.07416z+3.84246k+0.17291ρ-0.00538u-41.49700φ+2.38844S0
上式中,A代表燃料消耗量,无量纲;h代表油层厚度,单位为m;z代表油层深度,单位为m;k代表油层渗透率,单位为mD;ρ代表原油密度,单位为kg/m3;u代表原油粘度,单位为mPa·s;φ代表含油层孔隙度,无量纲;S0代表含油饱和度,无量纲。
6.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参考油藏的参数,所述参考油藏的参数包括第一油藏参数、第二油藏参数和空气需求参数;
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油藏参数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
第二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标准化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和所述空气需求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确定出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与所述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的线性关系;
第二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线性关系以及所述目标油藏的第一油藏参数和第二油藏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油藏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需求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藏参数至少包括下述之一:
油藏厚度、油藏深度、油层渗透率、原油粘度、原油密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藏参数至少包括下述之一:
含油饱和度、油层孔隙度。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空气需求量控制所述目标油藏火烧油层过程中的空气注入量。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出的在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与所述第一油藏参数、所述第二油藏参数的线性关系如下述公式所示:
A=-8130.06880+1.23858h-0.07416z+3.84246k+0.17291ρ-0.00538u-41.49700φ+2.38844S0
上式中,A代表燃料消耗量,无量纲;h代表油层厚度,单位为m;z代表油层深度,单位为m;k代表油层渗透率,单位为mD;ρ代表原油密度,单位为kg/m3;u代表原油粘度,单位为mPa·s;φ代表含油层孔隙度,无量纲;S0代表含油饱和度,无量纲。
CN201510607589.6A 2015-09-22 2015-09-22 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5239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07589.6A CN105239982B (zh) 2015-09-22 2015-09-22 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07589.6A CN105239982B (zh) 2015-09-22 2015-09-22 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9982A true CN105239982A (zh) 2016-01-13
CN105239982B CN105239982B (zh) 2017-10-17

Family

ID=55037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07589.6A Active CN105239982B (zh) 2015-09-22 2015-09-22 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3998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2908A (zh) * 2017-12-26 2018-06-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火驱过程中燃烧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8590614A (zh) * 2018-03-23 2018-09-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藏不同温度二次启动驱替压力的表征方法及装置
CN108590613A (zh) * 2018-03-23 2018-09-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藏不同温度二次启动驱替压力的表征方法及装置
CN109190235A (zh) * 2018-08-28 2019-01-11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火烧油层驱油效果预测方法
CN115234206A (zh) * 2022-05-18 2022-10-2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油藏点火时间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9011A (zh) * 2009-04-30 2009-09-23 辽河石油勘探局 一种火驱采油电点火方法
US7784533B1 (en) * 2006-06-19 2010-08-31 Hill Gilman A Downhole combustion unit and process for TECF injection into carbonaceous permeable zones
CN102102506A (zh) * 2010-12-22 2011-06-2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火驱采油分层注气方法及其所采用的分注管柱
CN104358553A (zh) * 2014-10-29 2015-02-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层注气方法
CN104533366A (zh) * 2014-10-29 2015-04-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油开采中的调剖封窜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84533B1 (en) * 2006-06-19 2010-08-31 Hill Gilman A Downhole combustion unit and process for TECF injection into carbonaceous permeable zones
CN101539011A (zh) * 2009-04-30 2009-09-23 辽河石油勘探局 一种火驱采油电点火方法
CN102102506A (zh) * 2010-12-22 2011-06-2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火驱采油分层注气方法及其所采用的分注管柱
CN104358553A (zh) * 2014-10-29 2015-02-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层注气方法
CN104533366A (zh) * 2014-10-29 2015-04-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油开采中的调剖封窜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2908A (zh) * 2017-12-26 2018-06-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火驱过程中燃烧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8590614A (zh) * 2018-03-23 2018-09-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藏不同温度二次启动驱替压力的表征方法及装置
CN108590613A (zh) * 2018-03-23 2018-09-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藏不同温度二次启动驱替压力的表征方法及装置
CN108590614B (zh) * 2018-03-23 2020-02-1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藏不同温度二次启动驱替压力的表征方法及装置
CN108590613B (zh) * 2018-03-23 2021-01-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藏不同温度二次启动驱替压力的表征方法及装置
CN109190235A (zh) * 2018-08-28 2019-01-11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火烧油层驱油效果预测方法
CN109190235B (zh) * 2018-08-28 2022-10-04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火烧油层驱油效果预测方法
CN115234206A (zh) * 2022-05-18 2022-10-2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油藏点火时间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5234206B (zh) * 2022-05-18 2023-04-1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油藏点火时间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9982B (zh) 2017-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39982A (zh) 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空气需求量的方法和装置
House et al. Permanent carbon dioxide storage in deep-sea sediments
Ibragimov et al. Experience of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thods at Azerbaijan fields
Rezaei et al.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equential CO2 and N2 gas injection as a new EOR method
CN105243200A (zh) 一种确定火烧油层过程中燃料消耗量的方法和装置
Eliebid et al. Intelligent prediction of acid-fracturing performance in carbonates reservoirs
Wojnicki et al.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WAG Injection in a Carbonate Reservoir and Prediction of the Recovery Factor Using Genetic Programming
CN107217141B (zh)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再吸附铵根离子临界浓度的计算方法
Araújo et al. Analysis of oil production by applying in situ combustion
Sivasankar et al. Improved empirical relations for estimating original oil in place recovered during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under varied salinity conditions
Parrot et al. A Case History of Massive Hydraulic Refracturing in the Tight Muddy" J" Formation
Zha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CO2 flooding characteristics in low-permeability fractured reservoirs
Al-Shalabi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LSWI effect on hydrocarbon recovery from carbonate rocks
Gargar et al. Combustion in miscible displacement for high-pressure air injection
Babadagli et al. Evaluation of matrix-fracture imbibition transfer function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oil, rock and aqueous phase
Armacanqui T et al. Improvements in EOR Screening, Laboratory Flood Tests and Model Description to Effectively Fast Track EOR Projects
Parhi et al. Experimental studies and parameter optimization of separation of copper using hollow fiber–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
CN111598287A (zh) 可采储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Wilson et al. Modelling of Stimulation Fluid Placement and Flow in Carbonate Reservoirs
Asghari et al.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indepth gel placement for carbon dioxide flooding in carbonate porous media
Yehua et al. Ion Transfer of Leucovorin Ion Across the Membrane-modified Liquid/Liquid Interface
Ameri et al. Effect of matrix wettability CO2 assisted gas-oil garvity drainage in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Lopez Pena Computational derivation of conditions for upscalability of bioclogging in pore network models
Corson et al. Thermosolutal convection in an evolving soluble porous medium
Cocco et al. Novel Analytical Approach for Polymer Injectivity Tests in Los Perales Field, Argenti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