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3313A - 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3313A
CN105223313A CN201510593685.XA CN201510593685A CN105223313A CN 105223313 A CN105223313 A CN 105223313A CN 201510593685 A CN201510593685 A CN 201510593685A CN 105223313 A CN105223313 A CN 105223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cyanide
sensor
air chamber
controller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936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23313B (zh
Inventor
施小平
阚相如
连广浒
朱义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59368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233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23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3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23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33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包括控制器,存储器、底板,设于底板上的横截面呈矩形的气室和支撑架,设于支撑架上的导向结构和横向丝杆;所述气室内壁顶部设有超声波发生器和用于向下吹风的若干个风扇,气室内侧壁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气体敏感膜、用于支撑气体敏感膜的由电热丝构成的金属网、位于金属网下部并将气室内分隔为上下两部分的水平隔板,气室内底部设有超声波接收器、托板、检测头和沿托板上表面螺旋分布的轨道;本发明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且响应时间短,对氰化氢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能够检测出浓度更低的微量氰化氢气体,从而有效的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特点。

Description

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实验室环境中氰化氢浓度的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氰化氢标准状态下为液体。氰化氢易在空气中均匀弥散,在空气中可燃烧。氰化氢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5.6%~12.8%时,具有爆炸性。氢氰酸属于剧毒类。急性氰化氢中毒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呼出气中有明显的苦杏仁味,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心率加快、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重度中毒主要表现呈深昏迷状态,呼吸浅快,阵发性抽搐,甚至强直性痉挛。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常把氰化氢作为毒气室的杀人毒气使用。
目前对于低浓度氰化氢检测方法主要依靠仪器分析的方法,如气相色谱法等。上述检测方法虽然可以准确的检测环境中微量氰化氢的浓度,但是普遍存在检测周期长、成本昂贵等不足,而且,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熟练技术人员操作仪器设备,无法实现环境中微量氰化氢的现场准确快速检测。
因此,目前使用的用于微量氰化氢的检测系统存在灵敏度低、选择性差、稳定性差或者不能长期使用的问题。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846610A,授权公告日2010年9月29日,公开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及气体检测系统,其包括石英板、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吸附层,所述石英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电极形成于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电极形成于第二表面,所述吸附层形成于第一电极表面,所述吸附层由铱-二氧化铱纳米棒组成,用于吸附待检测气体,以使气体检测装置的质量发生变化,从而获得待检测气体的浓度。该发明存在检测速度慢,检测精度低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气体检测方法的检测周期长、成本高、设备昂贵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实验室环境中氰化氢浓度的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存储器、底板,设于底板上的横截面呈矩形的气室和支撑架,设于支撑架上的导向结构和横向丝杆;
所述气室内壁顶部设有频率可调超声波发生器和用于向下吹风的若干个风扇,气室内侧壁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气体敏感膜、用于支撑气体敏感膜的由电热丝构成的金属网、位于金属网下部并将气室内分隔为上下两部分的水平隔板,气室内底部设有超声波接收器、托板、检测头和沿托板上表面螺旋分布的轨道,检测头上设有MQ-2传感器、MQ-135传感器和氰化氢传感器;气体敏感膜上设有若干个通孔;
横向丝杆一端与设于支撑架上的第一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气室上设有用于插入水平隔板的开口,水平隔板外端设有连接板,检测头下部设有用于带动检测头沿轨道运动的第二电机,连接板与丝杆螺纹连接,连接板与导向结构滑动连接,位于水平隔板上部和下部的气室上分别设有一组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设有电磁阀;水平隔板上部的进气管上还设有流量计,开口和水平隔板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控制器分别与频率可调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接收器、流量计、存储器、各个电扇、各个电磁阀、金属网、第一电机、第二电机、MQ-2传感器、MQ-135传感器和氰化氢传感器电连接。
气体敏感膜用于吸附实验室气体,气体敏感膜具有气体富集作用,可将气体敏感膜依次在HNO3(1∶1)、丙酮和双蒸水中超声清洗15min,清洗后的电极置于室温下晾干备用;按一定比例将苹果汁与聚乙二醇溶液混合,用超声振荡均匀得到混合物,用微量注射器吸取5μL质量分数为5%Nafion的混合物,滴涂于气体敏感膜表面,室温下晾干待用。
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接收器便于带动气体敏感膜最大幅度震动,金属网用于加热气体敏感膜,从而使气体敏感膜中吸附的气体尽可能多的散发出来;各个风扇用于将经过烘烤从气体敏感膜中散发出来的气体吹向气室下部;流量计用于定量控制流经气体敏感膜的实验室气体。
水平隔板用于分隔气室上部和下部,从而方便气室上部和下部同时进行气体富集和传感器清洗;支撑架、导向结构、横向丝杆和第一电机用于带动水平隔板水平移动,从而使控制器可通过第一电机控制水平隔板将气室内分为上下两部分或者使气室恢复为一个整体;托板给轨道提供支撑,轨道给检测头提供移动至托板不同部位的导向,MQ-2传感器和MQ-135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环境信号,氰化氢传感器用于检测氰化氢气体信号;第二电机用于带动检测头沿轨道移动。
由于传感器对被检测的目标气体均具有交叉敏感特性,因此本发明采用MQ-2传感器和MQ-135传感器作为辅助传感器,氰化氢传感器作为检测氰化氢气体的主传感器,将MQ-2传感器、MQ-135传感器和氰化氢传感器检测的信号进行融合,得到了传感器融合信号signal(t),从而既保留了主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又保留了主传感器与辅助传感器之间的信号差异信息,提高了检测精度。
因此,本发明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且响应时间短,对氰化氢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能够检测出浓度更低的微量氰化氢气体,从而有效的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特点。
作为优选,所述轨道包括基板、设于基板上表面的两条间隔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底面上设有等间隔排列的齿条;所述检测头底部设有两个与凹槽相配合的齿轮;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与设于两个齿轮之间的连接轴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基板上设有第一挡板,与第一挡板相对的第二挡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上设有对应的导向滑槽;所述齿轮的连接轴两端设有用于插入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导向滑槽的延伸轴;检测头下表面设有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上表面滚动接触的若干个滚珠。导向滑槽、延伸轴和滚珠的设置,使检测头的稳定性更好,摩擦力更小。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包括开口向下的U形架、设于气室前部和后部的L形架;所述导向结构为设于U形架和两个L形架之间的两条横梁;所述连接板呈矩形,连接板下部设有用于穿过两条横梁的2个通孔,连接板上部设有用于与横向丝杆配合的丝杆孔。
作为优选,气体敏感膜内设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空腔,空腔内设有伸出气体敏感膜上下表面之外的碳纳米管。空腔和碳纳米管增加了气体敏感膜对气体的吸附能力。
一种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1)控制器控制气室下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电磁阀均打开,通过进气管向气室下部内充入氮气,对MQ-2传感器、MQ-135传感器和氰化氢传感器清洗7至12分钟,清洗完毕后,控制器控制气室下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电磁阀均关闭;
(6-2)控制器控制气室上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电磁阀打开,通过进气管向气室内充入待检测的实验室气体,流量计检测实验室气体的流量,气体敏感膜吸附气体,当气体的流量达到L升后,控制器控制气室上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电磁阀关闭;
(6-3)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带动横向丝杆转动,横向丝杆通过连接板带动水平隔板向气室外水平移动,使水平隔板内端移至与开口相接触位置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停止工作;
(6-4)控制器控制频率可调超声波发生器发出超声波、超声波接收器接收超声波,控制器控制频率可调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的超声波的从5Hz逐渐增大频率增大,直至使超声波接收器接收的超声波幅度最大时,控制器控制频率可调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的超声波的频率保持稳定,超声波带动气体敏感膜震动;
控制器控制金属网通电,同时控制各个电扇工作,气体敏感膜吸附的气体进入气室下部,5至10分钟后,控制器控制金属网断电,各个电扇停止工作,可调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接收器停止工作;
(6-5)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带动横向丝杆转动,横向丝杆通过连接板带动水平隔板向气室内水平移动,使水平隔板外端移至与开口相接触位置相接触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停止工作;
(6-6)控制器通过第二电机带动检测头沿轨道移动,MQ-2传感器、MQ-135传感器和氰化氢传感器检测气体信号,控制器收到氰化氢传感器的检测信号S1(t)、MQ-2传感器的检测信号S2(t),MQ-135传感器的检测信号S3(t);控制器利用公式signal(t)=S12(t)+(S1(t)-S2(t))2+(S1(t)-S3(t))2计算传感器融合信号signal(t);
(6-7)存储器中预先存储有随机共振模型和氰化氢浓度预测模型,将signal(t)输入随机共振模型中,控制器计算随机共振模型共振时的输出信噪比SNR,
将SNR输入氰化氢浓度预测模型中,得到被检测的实验室气体的氰化氢浓度。
由于传感器对被检测的目标气体均具有交叉敏感特性,因此本发明采用MQ-2传感器和MQ-135传感器作为辅助传感器,氰化氢传感器作为检测氰化氢气体的主传感器,MQ-2传感器的检测信号S1(t)、MQ-135传感器的检测信号S2(t),氰化氢传感器的检测信号S3(t),本发明利用公式
signal(t)=S12(t)+(S1(t)-S2(t))2+(S1(t)-S3(t))2将MQ-2传感器、MQ-135传感器和氰化氢传感器检测的信号进行融合,得到了传感器融合信号signal(t),从而既保留了主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又保留了主传感器与辅助传感器之间的信号差异信息,提高了检测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6-1)由下述步骤替换:
(7-1)控制器控制气室下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电磁阀均打开,通过进气管向气室下部内充入氮气,对MQ-2传感器、MQ-135传感器和氰化氢传感器清洗5至10分钟;
(7-2)控制器控制气室上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电磁阀打开,通过进气管向气室内充入已知氰化氢浓度为S的实验室气体,流量计检测实验室气体的流量,气体敏感膜吸附气体,当气体的流量达到L升后,控制器控制气室上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电磁阀关闭;
控制器通过第二电机带动检测头沿轨道移动,MQ-2传感器、MQ-135传感器和氰化氢传感器检测气体信号,控制器收到氰化氢传感器的检测信号S1(t)、MQ-2传感器的检测信号S2(t),MQ-135传感器的检测信号S3(t);
(7-3)控制器选取S1(t)的n个等间隔分布的抽样值S11,S12,…,S1n,选取S2(t)的n个等间隔分布的抽样值S21,S22,…,S2n,选取S3(t)的n个等间隔分布的抽样值S31,S32,…,S3n;
利用公式
di2=(S1i-S)2+(S2i-S)2+(S3i-S)2,i-1,2,…,n,计算差值距离di2
利用下述公式 A = ( S 11 - S ) 2 ( S 12 - S ) 2 . . . ( S 1 n - S ) 2 , B = ( S 21 - S ) 2 ( S 22 - S ) 2 . . . ( S 2 n - S ) 2 , C = ( S 31 - S ) 2 ( S 32 - S ) 2 . . . ( S 3 n - S ) 2 , D = d 1 2 d 2 2 . . . dn 2 分别计算矩阵A,B,C和D;存储器中设有最小阈值e;
(7-4)当A+B+C=D并且A中数据至少有81%≤e并且D中数据至少有81%≤e时,转入步骤(6-2);否则,转入步骤(7-1)。
步骤(7-2)至(7-4)是对MQ-2传感器、MQ-135传感器和氰化氢传感器的校正过程,只有满足A+B+C=D并且A中数据至少有81%≤e并且D中数据至少有81%≤e的校正条件的MQ-2传感器、MQ-135传感器和氰化氢传感器才用于对待检测气体进行检测,否则需要重复校正过程,从而提高传感器检测的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输出信噪比SNR的计算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将signal(t)输入一层随机共振模型
中;
其中,V(x,t,α)为势函数,x(t)为布朗粒子的运动轨迹,t为运动时间,α是粒子瞬时运动加速度,D2为外噪声强度,N(t)为内秉噪声,为周期性正弦信号,A1是信号幅度,f是信号频率,为相位;a,b为设定的常数;设
控制器计算V(x,t,α)对于x的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和三阶导数,并且使等式等于0,得到二层随机共振模型:
设定噪声强度D2=0,signal(t)=0,N(t)=0;计算得到A1的临界值为
将A1的临界值代入一层随机共振模型中,并设定X0(t)=0,sn0=0,用四阶珑格库塔算法求解一层随机共振模型,得到
x m 1 ( t ) = x m ( t ) + 1 / 6 [ ( k 1 ) m + ( 2 - 2 ) ( k 2 ) m + ( 2 + 2 ) ( k 3 ) m + ( k 4 ) m ] , m=0,1,…,N-1;并计算:
(k1)m=4(aαxm-1(t)2-bαxm-1(t)3+snm-1(t))
( k 2 ) m = 4 [ a ( αx m - 1 ( t ) + ( k 1 ) m - 1 3 ) - b ( αx m - 1 ( t ) + ( k 1 ) m - 1 3 ) 3 + sn m - 1 ]
( k 3 ) m = 4 [ a ( αx m - 1 ( t ) + ( k 2 ) m - 1 3 ) - b ( αx m - 1 ( t ) + 2 - 1 3 ( k 1 ) m - 1 + 2 - 2 3 ( k 2 ) m - 1 ) 3 + sn m + 1 ]
( k 4 ) n = 4 [ a ( 3 αx m - 1 ( t ) + ( k 3 ) m - 1 ) - b ( αx m - 1 ( t ) - 2 3 ( k 2 ) m - 1 + 2 + 2 3 ( k 3 ) m - 1 ) 3 + sn m + 1 ]
其中,xm(t)为x(t)的m阶导数,snm-1是S(t)的m-1阶导数在t=0处的值,snm+1是S(t)的m+1阶导数在t=0处的值,得到x1(t),x2(t),…,xm+1(t)的值;
控制器对x1(t),x2(t),…,xm+1(t)进行积分,得到x(t),并得到x(t)在一层随机共振模型和二层随机共振模型组成的双层随机系统产生随机共振时刻的位置x1值、与x1相对应的共振时刻t1、最优瞬时运动加速度α1,及与t1和α1所对应的噪声D1,D1为D2中的一个值;D2是在[0,1]范围内以0.01周期循环步进的一个函数,D2的取值与时间相关,知道了t1时刻,D1就确定了。
控制器利用公式 S N R = 2 ( ΔU 2 4 a 3 / 27 b D 1 ) 3 e - ( Δ U ) 3 / D 1 2 计算双层随机共振系统输出的信噪比SNR;其中,ΔU=a2/4b。
作为优选,控制器计算并得到检测过程中signal(t)的平均幅度值SS,所述A1≤0.6SS,一层随机共振模型和二层随机共振模型中的11SS≤D2≤22SS;a和b均≤SS。
对A1,D2和a和b取值范围的限定,确保一层随机共振模型和二层随机共振模型具有良好的灵敏性,从而使输出的信噪比SNR更加准确。
作为优选,氰化氢浓度预测模型为氰化氢浓度W=0.274+0.07×SNR。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且响应时间短,对氰化氢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能够检测出浓度更低的微量氰化氢气体,从而有效的保障人们身体健康;(2)操作简单、检测费用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气室的一种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连接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轨道的一种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轨道的一种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流程图。
图中:控制器1、底板2、气室3、支撑架4、导向结构5、横向丝杆6、风扇7、气体敏感膜8、金属网9、水平隔板10、托板11、轨道12、检测头13、第一电机14、连接板15、第二电机16、电磁阀17、MQ-2传感器20、MQ-135传感器21、氰化氢传感器22、进气管23、出气管24、存储器25、基板121、凹槽122、齿轮123、连接轴124、第一挡板125、第二挡板126、导向滑槽127、延伸轴128、U形架41、L形架42、横梁51、通孔151、丝杆孔152、滚珠129、频率可调超声波发生器26、流量计27、超声波接收器2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是一种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1,存储器25、底板2,设于底板上的横截面呈矩形的气室3和支撑架4,设于支撑架上的导向结构5和横向丝杆6;
气室内壁顶部设有频率可调超声波发生器26和用于向下吹风的5个风扇7,气室内侧壁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气体敏感膜8、用于支撑气体敏感膜的由电热丝构成的金属网9、位于金属网下部并将气室内分隔为上下两部分的水平隔板10,气室内底部设有超声波接收器28、托板11、检测头13和沿托板上表面螺旋分布的轨道12,检测头上设有MQ-2传感器20、MQ-135传感器21和氰化氢传感器22;气体敏感膜上设有5个通孔;
如图3所示,横向丝杆一端与设于支撑架上的第一电机14的转轴连接,气室上设有用于插入水平隔板的开口,水平隔板外端设有连接板15,检测头下部设有用于带动检测头沿轨道运动的第二电机16,连接板与丝杆螺纹连接,连接板与导向结构滑动连接,位于水平隔板上部和下部的气室上分别设有一组进气管23和出气管24;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设有电磁阀17;开口和水平隔板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水平隔板上部的进气管上还设有流量计27。
如图1所示,控制器分别与频率可调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接收器、流量计、存储器、各个电扇、各个电磁阀、金属网、第一电机、第二电机、MQ-2传感器、MQ-135传感器和氰化氢传感器电连接。
如图5、图6所示,轨道包括基板121、设于基板上表面的两条间隔设置的凹槽122,凹槽底面上设有等间隔排列的齿条;所述检测头底部设有两个与凹槽相配合的齿轮123;第二电机的转轴与设于两个齿轮之间的连接轴124相连接。
基板上设有第一挡板125,与第一挡板相对的第二挡板126;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上设有对应的导向滑槽127;齿轮的连接轴两端设有用于插入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导向滑槽的延伸轴128;检测头下表面设有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上表面滚动接触的多个滚珠129。
如图3所示,支撑架包括开口向下的U形架41、设于气室前部和后部的L形架42;导向结构为设于U形架和两个L形架之间的两条横梁51;如图4所示,连接板呈矩形,连接板下部设有用于穿过两条横梁的2个通孔151,连接板上部设有用于与横向丝杆配合的丝杆孔152。
气体敏感膜内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空腔,空腔内设有伸出气体敏感膜上下表面之外的碳纳米管。
如图7所示,一种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传感器清洗及校正
步骤110,传感器清洗
控制器控制气室下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电磁阀均打开,通过进气管向气室下部内充入氮气,对MQ-2传感器、MQ-135传感器和氰化氢传感器清洗10分钟;
步骤120,传感器校正
控制器控制气室上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电磁阀打开,通过进气管向气室内充入已知氰化氢浓度为S的实验室气体,流量计检测实验室气体的流量,气体敏感膜吸附气体,当气体的流量达到10升后,控制器控制气室上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电磁阀关闭;
控制器通过第二电机带动检测头沿轨道移动,MQ-2传感器、MQ-135传感器和氰化氢传感器检测气体信号,控制器收到氰化氢传感器的检测信号S1(t)、MQ-2传感器的检测信号S2(t),MQ-135传感器的检测信号S3(t);
步骤130,控制器选取S1(t)的n=20个等间隔分布的抽样值S11,S12,…,S1n,选取S2(t)的n个等间隔分布的抽样值S21,S22,…,S2n,选取S3(t)的n个等间隔分布的抽样值S31,S32,…,S3n;
利用公式
di2=(S1i-S)2+(S2i-S)2+(S3i-S)2,i=1,2,…,n,计算差值距离di2
利用下述公式 A = ( S 11 - S ) 2 ( S 12 - S ) 2 . . . ( S 1 n - S ) 2 , B = ( S 21 - S ) 2 ( S 22 - S ) 2 . . . ( S 2 n - S ) 2 , C = ( S 31 - S ) 2 ( S 32 - S ) 2 . . . ( S 3 n - S ) 2 , D = d 1 2 d 2 2 . . . dn 2 分别计算矩阵A,B,C和D;存储器中设有最小阈值e;
步骤140,当A+B+C=D并且A中每项数据至少有81%≤e并且D中每项数据至少有81%≤e时,转入步骤200;否则,转入步骤110;
步骤200,气体敏感膜吸附气体
控制器控制气室上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电磁阀打开,通过进气管向气室内充入待检测的实验室气体,流量计检测实验室气体的流量,气体敏感膜吸附气体,当气体的流量达到10升后,控制器控制气室上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电磁阀关闭;
步骤300,抽开水平隔板
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带动横向丝杆转动,横向丝杆通过连接板带动水平隔板向气室外水平移动,使水平隔板内端移至与开口相接触位置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停止工作;
步骤400,震动及加热气体敏感膜,并将气体敏感膜释放的气体吹向气室下部
控制器控制频率可调超声波发生器发出超声波、超声波接收器接收超声波,控制器控制频率可调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的超声波的从5Hz逐渐增大频率增大,直至使超声波接收器接收的超声波幅度最大时,控制器控制频率可调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的超声波的频率保持稳定,超声波带动气体敏感膜震动;
控制器控制金属网通电,同时控制各个电扇工作,气体敏感膜吸附的气体进入气室下部,10分钟后,控制器控制金属网断电,各个电扇停止工作,可调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接收器停止工作;
步骤500,闭合水平隔板
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带动横向丝杆转动,横向丝杆通过连接板带动水平隔板向气室内水平移动,使水平隔板外端移至与开口相接触位置相接触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停止工作;
步骤600,各个传感器检测气体信号并得到传感器融合信号
控制器通过第二电机带动检测头沿轨道移动,MQ-2传感器、MQ-135传感器和氰化氢传感器检测气体信号,控制器收到氰化氢传感器的检测信号S1(t)、MQ-2传感器的检测信号S2(t),MQ-135传感器的检测信号S3(t);控制器利用公式signal(t)=S12(t)+(S1(t)-S2(t))2+(S1(t)-S3(t))2计算传感器融合信号signal(t);
步骤700,计算并得到检测的实验室气体的氰化氢浓度
存储器中预先存储有随机共振模型和氰化氢浓度预测模型,将signal(t)输入随机共振模型中,控制器计算随机共振模型共振时的输出信噪比SNR,
将SNR输入氰化氢浓度预测模型:氰化氢浓度W=0.274+0.07×SNR中,得到被检测的实验室气体的氰化氢浓度。
氰化氢浓度预测模型是利用步骤100至700检测各种已知浓度分别为W1,W2,…,W100的氰化氢气体,得到与每种氰化氢浓度相对应的输出信噪比SNR1,SNR2,…,SNR100;利用点(W1,SNR1),(W2,SNR2),…,(W100,SNR100)在直角坐标系中做点,得到各个点的拟合曲线的公式,对拟合曲线的公式进行变换,得到本发明的氰化氢浓度预测模型。
所述输出信噪比SNR的计算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将signal(t)输入一层随机共振模型
中;
其中,V(x,t,α)为势函数,x(t)为布朗粒子的运动轨迹,t为运动时间,α是粒子瞬时运动加速度,D2为外噪声强度,N(t)为内秉噪声,为周期性正弦信号,A1是信号幅度,f是信号频率,为相位;a,b为设定的常数;设
控制器计算并得到检测过程中signal(t)的平均幅度值SS,A1≤0.6SS,一层随机共振模型和二层随机共振模型中的11SS≤D2≤22SS;a和b均≤SS。
控制器计算V(x,t,α)对于x的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和三阶导数,并且使等式等于0,得到二层随机共振模型:
设定噪声强度D2=0,signal(t)=0,N(t)=0;计算得到A1的临界值为
将A1的临界值代入一层随机共振模型中,并设定X0(t)=0,sn0=0,用四阶珑格库塔算法求解一层随机共振模型,得到
x m 1 ( t ) = x m ( t ) + 1 / 6 [ ( k 1 ) m + ( 2 - 2 ) ( k 2 ) m + ( 2 + 2 ) ( k 3 ) m + ( k 4 ) m ] , m=0,1,…,N-1;并计算:
(k1)m=4(aαxm-1(t)2-bαxm-1(t)3+snm-1(t))
( k 2 ) m = 4 [ a ( αx m - 1 ( t ) + ( k 1 ) m - 1 3 ) - b ( αx m - 1 ( t ) + ( k 1 ) m - 1 3 ) 3 + sn m - 1 ]
( k 3 ) m = 4 [ a ( αx m - 1 ( t ) + ( k 2 ) m - 1 3 ) - b ( αx m - 1 ( t ) + 2 - 1 3 ( k 1 ) m - 1 + 2 - 2 3 ( k 2 ) m - 1 ) 3 + sn m + 1 ]
( k 4 ) n = 4 [ a ( 3 αx m - 1 ( t ) + ( k 3 ) m - 1 ) - b ( αx m - 1 ( t ) - 2 3 ( k 2 ) m - 1 + 2 + 2 3 ( k 3 ) m - 1 ) 3 + sn m + 1 ]
其中,xm(t)为x(t)的m阶导数,snm-1是S(t)的m-1阶导数在t=0处的值,snm+1是S(t)的m+1阶导数在t=0处的值,得到x1(t),x2(t),…,xm+1(t)的值;
控制器对x1(t),x2(t),…,xm+1(t)进行积分,得到x(t),并得到x(t)在一层随机共振模型和二层随机共振模型组成的双层随机系统产生随机共振时刻的位置x1值、与x1相对应的共振时刻t1、最优瞬时运动加速度α1,及与t1和α1所对应的噪声D1,D1为D2中的一个值;
控制器利用公式 S N R = 2 ( ΔU 2 4 a 3 / 27 b D 1 ) 3 e - ( Δ U ) 3 / D 1 2 计算双层随机共振系统输出的信噪比SNR;其中,ΔU=a2/4b。
应理解,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控制器(1),存储器(25)、底板(2),设于底板上的横截面呈矩形的气室(3)和支撑架(4),设于支撑架上的导向结构(5)和横向丝杆(6);
所述气室内壁顶部设有频率可调超声波发生器(26)和用于向下吹风的若干个风扇(7),气室内侧壁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气体敏感膜(8)、用于支撑气体敏感膜的由电热丝构成的金属网(9)、位于金属网下部并将气室内分隔为上下两部分的水平隔板(10),气室内底部设有超声波接收器(28)、托板(11)、检测头(13)和沿托板上表面螺旋分布的轨道(12),检测头上设有MQ-2传感器(20)、MQ-135传感器(21)和氰化氢传感器(22);气体敏感膜上设有若干个通孔;
横向丝杆一端与设于支撑架上的第一电机(14)的转轴连接,所述气室上设有用于插入水平隔板的开口,水平隔板外端设有连接板(15),检测头下部设有用于带动检测头沿轨道运动的第二电机(16),连接板与丝杆螺纹连接,连接板与导向结构滑动连接,位于水平隔板上部和下部的气室上分别设有一组进气管(23)和出气管(24);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设有电磁阀(17);水平隔板上部的进气管上还设有流量计(27),开口和水平隔板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控制器分别与频率可调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接收器、流量计、存储器、各个电扇、各个电磁阀、金属网、第一电机、第二电机、MQ-2传感器、MQ-135传感器和氰化氢传感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轨道包括基板(121)、设于基板上表面的两条间隔设置的凹槽(122),所述凹槽底面上设有等间隔排列的齿条;所述检测头底部设有两个与凹槽相配合的齿轮(123);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与设于两个齿轮之间的连接轴(124)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基板上设有第一挡板(125),与第一挡板相对的第二挡板(126);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上设有对应的导向滑槽(127);所述齿轮的连接轴两端设有用于插入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导向滑槽的延伸轴(128);检测头下表面设有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上表面滚动接触的若干个滚珠(12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架包括开口向下的U形架(41)、设于气室前部和后部的L形架(42);所述导向结构为设于U形架和两个L形架之间的两条横梁(51);所述连接板呈矩形,连接板下部设有用于穿过两条横梁的2个通孔(151),连接板上部设有用于与横向丝杆配合的丝杆孔(15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气体敏感膜内设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空腔,空腔内设有伸出气体敏感膜上下表面之外的碳纳米管。
6.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6-1)控制器控制气室下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电磁阀均打开,通过进气管向气室下部内充入氮气,对MQ-2传感器、MQ-135传感器和氰化氢传感器清洗7至12分钟,清洗完毕后,控制器控制气室下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电磁阀均关闭;
(6-2)控制器控制气室上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电磁阀打开,通过进气管向气室内充入待检测的实验室气体,流量计检测实验室气体的流量,气体敏感膜吸附气体,当气体的流量达到L升后,控制器控制气室上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电磁阀关闭;
(6-3)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带动横向丝杆转动,横向丝杆通过连接板带动水平隔板向气室外水平移动,使水平隔板内端移至与开口相接触位置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停止工作;
(6-4)控制器控制频率可调超声波发生器发出超声波、超声波接收器接收超声波,控制器控制频率可调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的超声波的从5Hz逐渐增大频率增大,直至使超声波接收器接收的超声波幅度最大时,控制器控制频率可调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的超声波的频率保持稳定,超声波带动气体敏感膜震动;
控制器控制金属网通电,同时控制各个电扇工作,气体敏感膜吸附的气体进入气室下部,5至10分钟后,控制器控制金属网断电,各个电扇停止工作,可调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接收器停止工作;
(6-5)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带动横向丝杆转动,横向丝杆通过连接板带动水平隔板向气室内水平移动,使水平隔板外端移至与开口相接触位置相接触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停止工作;
(6-6)控制器通过第二电机带动检测头沿轨道移动,MQ-2传感器、MQ-135传感器和氰化氢传感器检测气体信号,控制器收到氰化氢传感器的检测信号S1(t)、MQ-2传感器的检测信号S2(t),MQ-135传感器的检测信号S3(t);控制器利用公式Signal(t)=S12(t)+(S1(t)-S2(t))2+(S1(t)-S3(t))2计算传感器融合信号signal(t);
(6-7)存储器中预先存储有随机共振模型和氰化氢浓度预测模型,将signal(t)输入随机共振模型中,控制器计算随机共振模型共振时的输出信噪比SNR,
将SNR输入氰化氢浓度预测模型中,得到被检测的实验室气体的氰化氢浓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6-1)由下述步骤替换:
(7-1)控制器控制气室下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电磁阀均打开,通过进气管向气室下部内充入氮气,对MQ-2传感器、MQ-135传感器和氰化氢传感器清洗5至10分钟;
(7-2)控制器控制气室上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电磁阀打开,通过进气管向气室内充入已知氰化氢浓度为S的实验室气体,流量计检测实验室气体的流量,气体敏感膜吸附气体,当气体的流量达到L升后,控制器控制气室上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电磁阀关闭;
控制器通过第二电机带动检测头沿轨道移动,MQ-2传感器、MQ-135传感器和氰化氢传感器检测气体信号,控制器收到氰化氢传感器的检测信号S1(t)、MQ-2传感器的检测信号S2(t),MQ-135传感器的检测信号S3(t);
(7-3)控制器选取S1(t)的n个等间隔分布的抽样值S11,S12,...,S1n,选取S2(t)的n个等间隔分布的抽样值S21,S22,...,S2n,选取S3(t)的n个等间隔分布的抽样值S31,S32,...,S3n;
利用公式
di2=(S1i-S)2+(S2i-S)2+(S3i-S)2,i=1,2,...,n,计算差值距离di2
利用下述公式 A = ( S 11 - S ) 2 ( S 12 - S ) 2 · · · ( S 1 n - S ) 2 , B = ( S 21 - S ) 2 ( S 22 - S ) 2 · · · ( S 2 n - S ) 2 , C = ( S 31 - S ) 2 ( S 32 - S ) 2 · · · ( S 3 n - S ) 2 , D = d 1 2 d 2 2 · · · dn 2 分别计算矩阵A,B,C和D;存储器中设有最小阈值e;
(7-4)当A+B+C=D并且A中数据至少有81%≤e并且D中数据至少有81%≤e时,转入步骤(6-2);否则,转入步骤(7-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输出信噪比SNR的计算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将signal(t)输入一层随机共振模型
中;
其中,V(x,t,α)为势函数,x(t)为布朗粒子的运动轨迹,t为运动时间,α是粒子瞬时运动加速度,D2为外噪声强度,N(t)为内秉噪声,为周期性正弦信号,A1是信号幅度,f是信号频率,为相位;a,b为设定的常数;设
控制器计算V(x,t,α)对于x的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和三阶导数,并且使等式等于0,得到二层随机共振模型:
设定噪声强度D2=0,signal(t)=0,N(t)=0;计算得到A1的临界值为
将A1的临界值代入一层随机共振模型中,并设定X0(t)=0,sn0=0.用四阶珑格库塔算法求解一层随机共振模型,得到
x m 1 ( t ) = x m ( t ) + 1 / 6 [ ( k 1 ) m + ( 2 - 2 ) ( k 2 ) m + ( 2 + 2 ) ( k 3 ) m + ( k 4 ) m ] ,
m=0,1,…,N-1;并计算:
(k1)m=4(aαxm-1(t)2-bαxm-1(t)3+snm-1(t))
( k 2 ) m = 4 [ a ( αx m - 1 ( t ) + ( k 1 ) m - 1 3 ) - b ( αx m - 1 ( t ) + ( k 1 ) m - 1 3 ) 3 + sn m - 1 ]
( k 3 ) m = 4 [ a ( αx m - 1 ( t ) + ( k 2 ) m - 1 3 ) - b ( αx m - 1 ( t ) + 2 - 1 3 ( k 1 ) m - 1 + 2 - 2 3 ( k 2 ) m - 1 ) 3 + sn m + 1 ]
( k 4 ) n = 4 [ a ( 3 αx m - 1 ( t ) + ( k 3 ) m - 1 ) - b ( αx m - 1 ( t ) - 2 3 ( k 2 ) m - 1 + 2 + 2 3 ( k 3 ) m - 1 ) 3 + sn m + 1 ]
其中,xm(t)为x(t)的m阶导数,snm-1是S(t)的m-1阶导数在t=0处的值,snm+1是S(t)的m+1阶导数在t=0处的值,得到x1(t),x2(t),…,xm+1(t)的值;
控制器对x1(t),x2(t),…,xm+1(t)进行积分,得到x(t),并得到x(t)在一层随机共振模型和二层随机共振模型组成的双层随机系统产生随机共振时刻的位置x1值、与x1相对应的共振时刻t1、最优瞬时运动加速度α1,及与t1和α1所对应的噪声D1,D1为D2中的一个值;
控制器利用公式 S N R = 2 ( ΔU 2 4 a 3 / 27 b D 1 ) 3 e - ( Δ U ) 3 / D 1 2 计算双层随机共振系统输出的信噪比SNR;其中,ΔU=a2/4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控制器计算并得到检测过程中signal(t)的平均幅度值SS,所述A1≤0.6SS,一层随机共振模型和二层随机共振模型中的11SS≤D2≤22SS;a和b均≤SS。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或9所述的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氰化氢浓度预测模型为氰化氢浓度W=0.274+0.07×SNR。
CN201510593685.XA 2015-09-17 2015-09-17 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233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93685.XA CN105223313B (zh) 2015-09-17 2015-09-17 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93685.XA CN105223313B (zh) 2015-09-17 2015-09-17 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3313A true CN105223313A (zh) 2016-01-06
CN105223313B CN105223313B (zh) 2017-01-11

Family

ID=54992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9368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23313B (zh) 2015-09-17 2015-09-17 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2331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8690A (zh) * 2016-05-19 2016-10-12 上海勤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教室内的移动空气质量检测监控装置
CN109030734A (zh) * 2018-07-20 2018-12-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超声辅助与单个气体传感器的气体鉴别方法
CN109900776A (zh) * 2017-12-11 2019-06-1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高灵敏在线检测呼出气中hcn的装置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03648A1 (en) * 2007-01-19 2010-08-12 Porter Timothy L Microsensor material and methods for analyte detection
CN103293151A (zh) * 2013-06-11 2013-09-11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酸气中硫化氢、二氧化碳、氰化氢的检测方法
CN103439364A (zh) * 2013-08-06 2013-12-11 上海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 一种高分子材料燃烧产生有害气体的测试装置法及试验方法
CN203502354U (zh) * 2013-04-22 2014-03-26 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检测卷烟烟气中氰化氢释放量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03648A1 (en) * 2007-01-19 2010-08-12 Porter Timothy L Microsensor material and methods for analyte detection
CN203502354U (zh) * 2013-04-22 2014-03-26 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检测卷烟烟气中氰化氢释放量的装置
CN103293151A (zh) * 2013-06-11 2013-09-11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酸气中硫化氢、二氧化碳、氰化氢的检测方法
CN103439364A (zh) * 2013-08-06 2013-12-11 上海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 一种高分子材料燃烧产生有害气体的测试装置法及试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曹芳红等: "工作场所空气中氰化氢和氰化物测定方法的改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8690A (zh) * 2016-05-19 2016-10-12 上海勤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教室内的移动空气质量检测监控装置
CN106018690B (zh) * 2016-05-19 2019-05-07 杭州绿宇中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教室内的移动空气质量检测监控装置
CN109900776A (zh) * 2017-12-11 2019-06-1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高灵敏在线检测呼出气中hcn的装置和应用
CN109030734A (zh) * 2018-07-20 2018-12-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超声辅助与单个气体传感器的气体鉴别方法
CN109030734B (zh) * 2018-07-20 2021-01-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超声辅助与单个气体传感器的气体鉴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3313B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8416A (zh) 实验环境中挥发二甲苯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5136987A (zh) 实验室中甲醛浓度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105136985A (zh) 实验环境中挥发苯气体浓度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CN105223313A (zh) 研究室中氰化氢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US11878298B2 (en) Device for online detection of atmospheric salt fog content and dete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3471806B (zh) 一种转筒式流体摩擦阻力测试仪
CN203275231U (zh) 一种真空状态下材料动态吸附系数测量装置
CN105242005A (zh) 实验环境中挥发氯气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CN105136984A (zh) 实验室环境中挥发甲醇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5136988A (zh) 实验室甲苯泄漏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JP2006098387A (ja) シロキサン含有ガス中のシロキサンの分析装置および分析方法
CN104360024B (zh) 去除污染空气中no2吸附材料的动力学评价方法
CN105181893A (zh) 研究室中挥发乙醚气体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08345766B (zh) 一种基于吸液驱气过程表征多孔材料微孔结构的方法
CN105136986A (zh) 实验环境中三氯甲烷浓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5301185A (zh) 实验室甲烷泄漏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105242006A (zh) 实验室环境中一氧化碳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5527375A (zh) 实验环境中二氧化硫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103105340A (zh) 一种试样间歇应力腐蚀装置
CN206504762U (zh) 一种自动持续润湿皂管的电子皂膜流量计
CN105158415A (zh) 研究室中甲苯二异氰酸酯浓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7561237A (zh) 河道水总氮、氨氮及总磷含量测定装置
CN205593805U (zh) 一种矢量化流通式采样器
CN105588918A (zh) 实验环境中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4181275A (zh) 一种真空状态下材料动态吸附系数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Termination date: 201709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