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15400A - 一种双钻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钻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15400A
CN105215400A CN201510683451.4A CN201510683451A CN105215400A CN 105215400 A CN105215400 A CN 105215400A CN 201510683451 A CN201510683451 A CN 201510683451A CN 105215400 A CN105215400 A CN 105215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s
main shaft
power transmission
drill bit
mounting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834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开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zhou Pinzhida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zhou Pinzhida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zhou Pinzhida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zhou Pinzhida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8345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154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15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54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39/00General-purpose boring or drilling machines or devices; Sets of boring and/or drilling machines
    • B23B39/16Drilling machines with a plurality of working-spindles; Drilling automatons
    • B23B39/161Drilling machines with a plurality of working-spindles; Drilling automatons with parallel work spi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钻机构,包括安装盘、转动设置在安装盘中心处的主轴、固定在主轴上的驱动轮、转动设置在安装盘上的第一传动轴、固定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端的第一从动轮、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下端的第一钻头、转动设置在安装盘上的第二传动轴、固定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端的第二从动轮和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下端的第二钻头;主轴通过驱动轮同步带动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转动,进而同步带动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转动。本发明可以同时在轴体两端进行钻孔操作,有效提升加工效率和降低工艺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双钻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钻机构。
背景技术
有一种圆形传动轴,其两端设有对称的沿径向贯穿轴体的通孔,传统的加工方法是利用台钻钻完一端后再钻另一端,这种加工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需要两道工序,第二在加工另一端时,为了使得两个钻孔对称,需要准确的定位,这一点极大增加了工艺难度。另外,传统加工方式中没有自动进料和出料机构,导致加工效率较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同时在轴体两端进行钻孔操作的双钻机构。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钻机构,包括安装盘、转动设置在安装盘中心处的主轴、固定在主轴上的驱动轮、转动设置在安装盘上的第一传动轴、固定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端的第一从动轮、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下端的第一钻头、转动设置在安装盘上的第二传动轴、固定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端的第二从动轮和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下端的第二钻头;主轴通过驱动轮同步带动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转动,进而同步带动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转动。
上述方案中,主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均沿铅垂线方向设置。
本发明可以同时在轴体两端进行钻孔操作,有效提升加工效率和降低工艺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双钻机构的一种爆炸图;
图3是图2所示双钻机构从另一角观察时的一种爆炸图。
图4是采用图1所示双钻机构制成的第一种台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台钻中自动进料机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自动进料机构移除部分架体后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自动进料机构处于加工工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自动进料机构处于甩料工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自动进料机构处于接料工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采用图1所示双钻机构制成的第二种台钻中自动进料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自动进料机构处于甩料工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所示自动进料机构处于接料工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是采用图1所示双钻机构制成的第三种台钻中自动进料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是图13所示自动进料机构处于甩料工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3所示自动进料机构处于接料工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至图3显示了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是一种双钻机构,见图1至图3所示,该双钻机构3包括安装盘4、转动设置在安装盘中心处的主轴31、固定在主轴上的驱动轮32、转动设置在安装盘上的第一传动轴33、固定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端的第一从动轮34、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下端的第一钻头35、转动设置在安装盘上的第二传动轴36、固定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端的第二从动轮37和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下端的第二钻头38;主轴通过驱动轮同步带动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转动,也即同步带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转动,进而同步带动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转动。
主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均沿铅垂线方向设置;驱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设置在安装盘内部。
主轴31上沿从上往下方向依次设有主轴用第一轴承311、主轴用上轴承312和主轴用下轴承313,驱动轮位于主轴用上轴承和主轴用下轴承之间。主轴向下穿过并伸出安装盘,主轴向下伸出安装盘的轴体上设有主轴用联接套315,该主轴用联接套随主轴同步转动;在具体实践中,可利用该主轴联接护套联接机床用卡盘或者第三钻头,以实现一机多能的优点。
第一传动轴33沿从上往下方向依次设有第一传动轴用上轴承331和第一传动轴用下轴承332,第一传动轮设置在第一传动轴用下轴承的下方。
第二传动轴36沿从上往下方向依次设有第二传动轴用上轴承361和第二传动轴用下轴承362,第二传动轮设置在第二传动轴用上轴承的上方。
安装盘由一号板41、二号板42、三号板43、四号板44、五号板45和六号板46组成,各板均沿水平方向设置。
一号板41压接固定在二号板的顶壁上。
一号板41上设有一号中心孔411、一个一号弧形孔412、两个一号腰形孔413和多个一号螺孔414,一号板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容置二号板的容置槽415,该容置槽位于一号弧形孔的正下方;主轴用第一轴承311设置在一号中心孔中。
二号板42的中心处设有二号中心孔421,二号中心孔中设有第一传动轴用上轴承331。
二号板位于一号板的容置槽中,并通过螺栓单独压接固定设置在三号板的顶壁上,且二号板在未固定前,可在一号板的容置槽中滑动,也即一号板的容置槽为二号板留有移动空间。
三号板43上设有三号中心孔431、两个三号腰形孔432、一个三号弧形孔433、一个三号圆孔434和多个三号螺孔435,两个三号腰形孔、一个三号弧形孔、一个三号圆孔和多个三板螺孔均位于三号中心孔外侧;三号中心孔中设有主轴用上轴承312,三号圆孔中设有第一传动轴用下轴承332。
四号板44上设有四号中心孔441、两个四号弧形孔442和多个四号螺孔443;四号中心孔的下部设有主轴用下轴承313;两个四号弧形孔位于四号中心孔的两侧且成轴对称设置,且各四号弧形孔和四号中心孔连通。
驱动轮位于四号中心孔中,且位于主轴用下轴承和主轴用上轴承之间;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各自位于相应一个四号弧形孔中。
五号板45上设有五号中心孔451、两个五号腰形孔452、一个五号弧形孔453、一个五号圆孔454和多个五号螺孔455,五号中心孔中设有第二传动轴用上轴承361。
第六板46上设有六号中心孔461,六号中心孔中设有第二传动轴用下轴承362。
二号板位于一号板的容置槽中,一号板和二号板压接在三号板的顶壁上,三号板压接在四号板的顶壁上,四号板压接在五号板的顶壁上,六号板固定在五号板的底壁上。
第一传动主轴沿从上往下的方向,依次穿过一号板的一号弧形孔412、二号板的二号中心孔421、三号板的三号圆孔434、四号板的一个四号弧形孔442和五号板的五号弧形孔453。
第二传动轴沿从上往下的方向,依次穿过四号板上的另一个四号弧形孔442、五号板的五号圆孔454和六号板的六号中心孔461。
一号板41、二号板42、三号板43和四号板44通过多个螺栓组件连接固定,四号板44、五号板45和六号板46通过另外多个螺栓组件固定。
这种安装盘具有以下优点:有利于调整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钻距的待加工件。在调整时,只需在三号板上加工出另一个三号圆孔以及和二号板适配的紧固螺孔,再重新装配即可调整第一传动轴的位置;在五号板上加工出另一个五号圆孔以及和六号板适配的紧固螺孔,再重新装配即可调整第二传动轴的位置;这是以为其余孔洞都为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预留了调整间隙。也可选用备用的三号备用板或五号备用板,该三号备用板上的三号圆孔的位置和本应用例中三号圆孔的位置有所差异,该五号备用板上的五号圆孔的位置和本应用例中五号圆孔的位置有所差异,通过直接换用备用板来组装成新的安装盘的方式,也可对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之间的间距进行适当调整。
(应用例1)
图4至图9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种具体应用方式。
本应用例是采用上述实施例1制成的一种自动进料双钻头台钻,见图4至图9所示,该台钻包括台钻本体1和进料机构2。
台钻本体1包括双钻机构3和用于带动双钻机构3做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图上未画出)。
双钻机构3包括安装盘4、转动设置在安装盘中心处的主轴31、固定在主轴上的驱动轮32、转动设置在安装盘上的第一传动轴33、固定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端的第一从动轮34、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下端的第一钻头35、转动设置在安装盘上的第二传动轴36、固定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端的第二从动轮37和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下端的第二钻头38;主轴通过驱动轮同步带动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转动,也即同步带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转动,进而同步带动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转动。
主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均沿铅垂线方向设置;驱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设置在安装盘内部。
主轴31上沿从上往下方向依次设有主轴用第一轴承311、主轴用上轴承312和主轴用下轴承313,驱动轮位于主轴用上轴承和主轴用下轴承之间。主轴向下穿过并伸出安装盘,主轴向下伸出安装盘的轴体上设有主轴用联接套315,该主轴用联接套随主轴同步转动;在具体实践中,可利用该主轴联接护套联接机床用卡盘或者第三钻头,以实现一机多能的优点。
第一传动轴33沿从上往下方向依次设有第一传动轴用上轴承331和第一传动轴用下轴承332,第一传动轮设置在第一传动轴用下轴承的下方。
第二传动轴36沿从上往下方向依次设有第二传动轴用上轴承361和第二传动轴用下轴承362,第二传动轮设置在第二传动轴用上轴承的上方。
安装盘由一号板41、二号板42、三号板43、四号板44、五号板45和六号板46组成,各板均沿水平方向设置。
一号板41压接固定在二号板的顶壁上。
一号板41上设有一号中心孔411、一个一号弧形孔412、两个一号腰形孔413和多个一号螺孔414,一号板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容置二号板的容置槽415,该容置槽位于一号弧形孔的正下方;主轴用第一轴承311设置在一号中心孔中。
二号板42的中心处设有二号中心孔421,二号中心孔中设有第一传动轴用上轴承331。
二号板位于一号板的容置槽中,并通过螺栓单独压接固定设置在三号板的顶壁上,且二号板在未固定前,可在一号板的容置槽中滑动,也即一号板的容置槽为二号板留有移动空间。
三号板43上设有三号中心孔431、两个三号腰形孔432、一个三号弧形孔433、一个三号圆孔434和多个三号螺孔435,两个三号腰形孔、一个三号弧形孔、一个三号圆孔和多个三板螺孔均位于三号中心孔外侧;三号中心孔中设有主轴用上轴承312,三号圆孔中设有第一传动轴用下轴承332。
四号板44上设有四号中心孔441、两个四号弧形孔442和多个四号螺孔443;四号中心孔的下部设有主轴用下轴承313;两个四号弧形孔位于四号中心孔的两侧且成轴对称设置,且各四号弧形孔和四号中心孔连通。
驱动轮位于四号中心孔中,且位于主轴用下轴承和主轴用上轴承之间;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各自位于相应一个四号弧形孔中。
五号板45上设有五号中心孔451、两个五号腰形孔452、一个五号弧形孔453、一个五号圆孔454和多个五号螺孔455,五号中心孔中设有第二传动轴用上轴承361。
第六板46上设有六号中心孔461,六号中心孔中设有第二传动轴用下轴承362。
二号板位于一号板的容置槽中,一号板和二号板压接在三号板的顶壁上,三号板压接在四号板的顶壁上,四号板压接在五号板的顶壁上,六号板固定在五号板的底壁上。
第一传动主轴沿从上往下的方向,依次穿过一号板的一号弧形孔412、二号板的二号中心孔421、三号板的三号圆孔434、四号板的一个四号弧形孔442和五号板的五号弧形孔453。
第二传动轴沿从上往下的方向,依次穿过四号板上的另一个四号弧形孔442、五号板的五号圆孔454和六号板的六号中心孔461。
一号板41、二号板42、三号板43和四号板44通过多个螺栓组件连接固定,四号板44、五号板45和六号板46通过另外多个螺栓组件固定。
这种安装盘具有以下优点:有利于调整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钻距的待加工件。在调整时,只需在三号板上加工出另一个三号圆孔以及和二号板适配的紧固螺孔,再重新装配即可调整第一传动轴的位置;在五号板上加工出另一个五号圆孔以及和六号板适配的紧固螺孔,再重新装配即可调整第二传动轴的位置;这是以为其余孔洞都为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预留了调整间隙。也可选用备用的三号备用板或五号备用板,该三号备用板上的三号圆孔的位置和本应用例中三号圆孔的位置有所差异,该五号备用板上的五号圆孔的位置和本应用例中五号圆孔的位置有所差异,通过直接换用备用板来组装成新的安装盘的方式,也可对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之间的间距进行适当调整。
进料机构2包括架体21、进料料斗22、挡料件23、出料料斗24、传料轮25、用于带动传料轮往复转动的气缸26。
挡料件设置在进料料斗出口221处,挡料件沿上下方向设有和第一钻头及第二钻头适配的两个通孔231;挡料件接近进料料斗的一端的底壁上,还设有沿着距离进料料斗从近到远的方向向下倾斜的斜壁232;斜壁位于两个通孔之间。
进料料斗沿距离挡料件从远到近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出料料斗位于进料料斗的正下方,出料料斗沿距离挡料件从近到远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进料料斗出口221和出料料斗进口241均邻接传料轮的外周壁设置。
挡料件和进料料斗出口之间设有用于掉落待加工工件100的下料间隙27,挡料件的斜壁和出料料斗进口241位于下料间隙的两侧。
本应用例中,挡料件23包括固定板233和调节板234,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架体上,调节板通过螺栓组件可调节的设置在架体上;斜壁设置在调节板的底壁上,两个通孔设置在固定板上,并位于调节板的两侧。通过旋松螺栓组件,调节板可沿着距离进料料斗从远到近的方向前后移动,从而调整下料间隙的宽度以及斜壁和传料轮最高处之间的间距,当调整至适当宽度或间距时,再次旋紧螺栓组件,从而将调节板固定设置在架体上。
传料轮转动设置在架体上;传料轮的外周壁上设有料槽251,料槽的延伸方向和传料轮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平行;料槽的形状优选V字形或U字形。
传料轮外周壁的中心处还沿周向设有环形缺口252和贯穿该环形缺口的销轴253,销轴的延伸方向和传料轮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平行,该环形缺口的截面形状是矩形。
气缸的缸体261转动设置在架体上,气缸活塞262转动设置在销轴上,气缸活塞伸长和缩短时,通过销轴带动传料轮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应用例中进料机构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见图7所示,传料轮处于加工工位;此时气缸活塞伸长至最长工位,传料轮的料槽开口位于挡料件上的两个通孔的正下方;由于挡料件此处的底壁是斜壁,故如果此时料槽中有待加工工件,则可将待加工工件夹紧在料槽和挡料件的斜壁之间,从而使得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可以穿过相应的通孔对待加工工件进行钻孔处理。
见图8所示,传料轮处于甩料工位;图7所示中气缸活塞回缩,带动传料轮从图7所示位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至图8所示位置,在此过程中,传料轮的料槽连同其中的已加工工件经过下料间隙,但是由于此时的料槽中有已加工工件200,故其它的待加工工件不能从下料间隙掉落至料槽中;当传料轮转动至图8所示位置时停止转动,此时料槽中的已加工工件在惯性作用下,被甩进出料料斗,然后从出料料斗滑出进料机构。
见图9所示,传料轮处于接料工位;图8所示中气缸活塞伸长,带动传料轮从图8所示位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至图9所示位置,在该位置处,由于料槽已空,此时进料料斗中最下面的一个待加工工件从下料间隙中掉落在料槽中;此后气缸活塞继续伸长,带动传料轮继续沿逆时针方向行动,直至到达图7所示位置。
本应用例中的进料机构能够自动进料、出料和夹料,且结构较为简化,成本较低,易于实施。
(应用例2)
图10至图12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二种具体应用实施方式。
本应用例和应用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10至图12所示,本应用例不再设置气缸和销轴,而是直接采用减速电机(图上未画出)带动传料轮往复转动;具体来说可以选用减速电机直接带动传料轮的转轴进行转动,另外还可以在架体上设有多个行程开关,在传料轮上设置多个用于触发相应一个行程开关的触发件,从而可以通过各行程开关的触发状况判断传料轮所处的位置,以自动化控制减速电机的运转,也即实现控制传料轮的自动运转;通过这种结构可以采用普通电机,无需采用价格昂贵的步进电机,从而极大降低成本。
(应用例3)
图13至图16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本应用例和应用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13至图16所示,本应用例中的料槽的形状是U字形;本应用例中的传料轮上设有第一滑块51、和第一滑轨适配的第一导轨52、用于带动第一滑块往复滑动的夹料气缸53、第二滑块54、和第二滑块适配的第二导轨55以及用于带动第二滑块往复滑动的出料气缸56。
料槽位于挡料件上通孔的正下方时,第一导轨52沿水平方向设置,夹料气缸可带动第一滑块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并在移动的过程中夹紧或松开工件;第二导轨沿铅垂线方向设置,出料气缸可带动第二滑块沿铅垂线方向往复移动,并在移动的过程中把工件顶出料槽。
当传料轮处于加工工位时,工件被第一滑块夹紧在料槽中,从而可以对其进行加工处理;
当传料轮处于甩料工位时,第二滑块将工件顶出料槽,使其落至出料料斗中;
当传料轮处于接料工位时,由于第二滑块回缩至原位,工件可从下料间隙中掉落至料槽中,此后,第一滑块再将工件夹紧。
这种结构虽然增加了部件和成本,但是可以提升自动进料机构的可靠性。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双钻机构,包括安装盘和转动设置在安装盘中心处的主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主轴上的驱动轮、转动设置在安装盘上的第一传动轴、固定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端的第一从动轮、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下端的第一钻头、转动设置在安装盘上的第二传动轴、固定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端的第二从动轮和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下端的第二钻头;主轴通过驱动轮同步带动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转动,进而同步带动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钻机构,其特征在于:主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均沿铅垂线方向设置。
CN201510683451.4A 2015-10-18 2015-10-18 一种双钻机构 Pending CN1052154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83451.4A CN105215400A (zh) 2015-10-18 2015-10-18 一种双钻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83451.4A CN105215400A (zh) 2015-10-18 2015-10-18 一种双钻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5400A true CN105215400A (zh) 2016-01-06

Family

ID=54984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83451.4A Pending CN105215400A (zh) 2015-10-18 2015-10-18 一种双钻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15400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00124B1 (en) * 2009-11-23 2014-08-12 The Boeing Company Adjustable fixture for a multi-spindle machine
JP2015112648A (ja) * 2013-12-09 2015-06-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両面多軸加工機、及び両面多軸加工機を用いた製造方法
CN204430329U (zh) * 2014-12-25 2015-07-01 重庆创隆实业有限公司 平行轴钻头
CN204639195U (zh) * 2015-06-07 2015-09-16 浙江汉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龙门多轴钻床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00124B1 (en) * 2009-11-23 2014-08-12 The Boeing Company Adjustable fixture for a multi-spindle machine
JP2015112648A (ja) * 2013-12-09 2015-06-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両面多軸加工機、及び両面多軸加工機を用いた製造方法
CN204430329U (zh) * 2014-12-25 2015-07-01 重庆创隆实业有限公司 平行轴钻头
CN204639195U (zh) * 2015-06-07 2015-09-16 浙江汉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龙门多轴钻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71507A (zh) 一种自动进料机构
CN105171034A (zh) 一种智能双头台钻
CN105171509A (zh) 一种用于双头台钻的自动进料机构
CN105234732A (zh) 一种用于钻床的自动进出料机构
CN105149639A (zh) 一种双头台钻
CN105215409A (zh) 立式双头台钻
CN105234457A (zh) 能够快速调整钻距的双头台钻
CN105149640A (zh) 气动自动进料式双头台钻
CN105171035A (zh) 双钻机构
CN105215773A (zh) 用于钻床的自动进料机构
CN105252036A (zh) 一种可调整钻距的双钻机构
CN105215407A (zh) 具有自动进料机构的双头台钻
CN105215418A (zh) 一种能够快速调整钻距的双头台钻
CN105215412A (zh) 智能双头台钻
CN105195780A (zh) 一种立式双头台钻
CN105150011A (zh) 一种用于台钻的自动进料机构
CN105215425A (zh) 用于台钻的安装盘
CN105171033A (zh) 一种可调整钻距的安装盘
CN105171032A (zh) 一种用于台钻的安装盘
CN105215400A (zh) 一种双钻机构
CN105171030A (zh) 一种用于台钻的双钻机构
CN105215401A (zh) 可调整钻距的双钻机构
CN105150010A (zh) 一种用于气动进料机构中的传料轮组件
CN105215403A (zh) 一种具有自动进出料机构的台钻
CN105215406A (zh) 易调整双钻头钻距的双钻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