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4693B - 一种触摸点识别方法、装置及触屏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摸点识别方法、装置及触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4693B
CN105204693B CN201410276790.6A CN201410276790A CN105204693B CN 105204693 B CN105204693 B CN 105204693B CN 201410276790 A CN201410276790 A CN 201410276790A CN 105204693 B CN105204693 B CN 1052046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didate
scanning direction
touch point
touch
vertical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767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04693A (zh
Inventor
王武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7679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046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04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4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04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46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摸点识别方法、装置及触屏设备,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可以降低进行真假判定时,对第一候选触摸点误判的可能性,提高触摸点识别精度。具体方案为:获取候选触摸点集合;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中,确定基准扫描方向和参考扫描方向;在与基准扫描方向的每个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中任意选择一个第一候选触摸点,以组成至少一个候选触摸点组合;若候选触摸点组合中包含与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则确定候选触摸点组合为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实际匹配值之和最大的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本发明实施例用于触摸点识别过程中。

Description

一种触摸点识别方法、装置及触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摸点识别方法、装置及触屏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新型人机交互技术—触摸屏技术的提出,电子产品的输入控制方式逐渐由传统的键盘或者鼠标控制方式转变为触摸屏控制方式。相较于传统的输入控制方式,触摸屏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简化的人机交互服务。其中,红外触控技术是一种常见的触摸屏技术。红外触控技术所采用的红外触摸屏成矩形结构,红外触摸屏由一个长发射边、一个长接收边、一个短发射边和一个短接收边组成。
现有技术中,针对多触摸点触摸的情况,红外触控技术一般采用长、短边正扫光路(水平光路和垂直光路)中被遮挡光路正交的方法定位第一候选触摸点,以确定候选触摸点集合(即可能的触摸点),然后采用斜扫光路被遮挡的情况对候选触摸点集合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进行真假判定,从而确定出真实触摸点。
但是,红外触摸屏上不同光路(如正扫光路和斜扫光路)的扫描时间不同,触摸点移动时进行扫描可能会存在时延误差现象,即触摸点移动时扫描到的扫描数据是带误差的,因此,现有技术中根据存在误差的扫描数据对候选触摸点集合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进行真假判定,可能会导致误判,将真实触摸点误判为鬼点或者将鬼点误判为真实触摸点。
如图1所示,实线表示正扫光路,虚线(粗虚线和细虚线)表示斜扫光路,图1中的两个黑色触摸点(触摸点1和触摸点2)为采用正扫光路扫描时,确定出的第一候选触摸点,其中,触摸点1和触摸点2遮挡了实线所示的正扫光路,为水平光路和垂直光路(正扫光路)的交点。理想情况下,采用斜扫光路对第一候选触摸点(触摸点1和触摸点2)进行真假判定,触摸点1和触摸点2所遮挡的斜扫光路为粗虚线所示的光路;但是,由于扫描时延误差,触摸点1和触摸点2可能会发生移动,当采用斜扫光路对第一候选触摸点(触摸点1和触摸点2)进行真假判定时,触摸点1可能已经移动到了触摸点3所在的位置,触摸点2可能已经移动到了触摸点4所在的位置。此时,采用斜扫光路对第一候选触摸点(触摸点1和触摸点2)进行真假判定,移动后的触摸点1(触摸点3)和移动后的触摸点2(触摸点4)所遮挡的斜扫光路为粗虚线所示的光路则会变成细虚线所示的斜扫光路。移动前后触摸点1和移动前后触摸点2所遮挡的斜扫光路发生了变化,获取到的扫描数据时存在误差的,当触摸点1和触摸点2为真实触摸点时,可能会由于扫描误差将触摸点1和触摸点2误判为鬼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点识别方法、装置及触屏设备,可以降低进行真假点判定时,对第一候选触摸点误判的可能性,提高触摸点识别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摸点识别方法,应用于触屏设备,所述触屏设备的触摸屏包括第一方向边和第二方向边,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候选触摸点集合,所述候选触摸点集合中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候选触摸点;
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中,确定基准扫描方向和参考扫描方向,所述第一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边上包含触摸区域的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所述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边上包含触摸区域的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所述基准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大于等于所述参考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
在与所述基准扫描方向的每个触摸区域相关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中任意选择一个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以组成至少一个候选触摸点组合;
若所述候选触摸点组合中包含与所述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相关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则确定所述候选触摸点组合为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
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实际匹配值之和最大的所述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中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触摸点识别装置,包含于触屏设备,所述触屏设备的触摸屏包括第一方向边和第二方向边,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候选触摸点集合,所述候选触摸点集合中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候选触摸点;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中,确定基准扫描方向和参考扫描方向,所述第一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边上包含触摸区域的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所述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边上包含触摸区域的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所述基准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大于等于所述参考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
选择单元,用于在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基准扫描方向的每个触摸区域相关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中任意选择一个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以组成至少一个候选触摸点组合;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选择单元选择出的所述候选触摸点组合中包含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相关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则确定所述候选触摸点组合为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所述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中,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实际匹配值之和最大的所述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中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触屏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一组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所列举的触摸点识别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点识别方法、装置及触屏设备,与现有技术中,对候选触摸点集合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进行真假点判定时,由于时延误差现象,导致第一候选触摸点的误判相比。在本方案中,由于基准扫描方向(第一方向边或者第二方向边的各个扫描方向中包含触摸区域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的每一个触摸区域中均至少包含一个真实触摸点,因此,采用第一候选触摸点与基准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关联关系,可以对候选触摸点集合中的真实触摸点进行更加精准的小范围定位;并且,由于实际匹配值用于表征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相应触摸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相应触摸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是不会因为扫描时延导致的触摸点移动而发生变化的,因此,通过本方案可以降低进行真假点判定时,对第一候选触摸点误判的可能性,提高触摸点识别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背景技术中的一种触摸点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一种触摸点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一种触摸点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第一方向边的扫描方向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第一方向边的触摸区域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第二方向边的扫描方向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第二方向边的触摸区域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第一方向边的触摸区域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第二方向边的触摸区域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第二平行四边形区域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第一平行四边形区域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第一平行四边形区域和第二平行四边形区域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一种触摸点识别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另一种触摸点识别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另一种触摸点识别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另一种触摸点识别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一种触屏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点识别方法,应用于触屏设备,该触屏设备的触摸屏包括第一方向边和第二方向边,如图2所示,该触摸点识别方法包括:
S101、触摸点识别装置获取候选触摸点集合,候选触摸点集合中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候选触摸点。
其中,第一方向边上包含M个扫描方向,第一方向边上的一个扫描方向由一组同斜率的平行光路组成,且组成不同扫描方向的平行光路的斜率不同,M≥1;第二方向边上包含N个扫描方向,第二方向边上的一个扫描方向由一组同斜率的平行光路组成,且组成不同扫描方向的平行光路的斜率不同,N≥1。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为触摸屏上存在触摸点时,被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所组成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M可以等于N,M也可以不能等于N,即第一方向边上包含的扫描方向的个数可以等于第二方向边上包含的扫描方向的个数,也可以不等于第二方向边上包含的扫描方向的个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方向边可以为触屏设备的触摸屏的长边,第二方向边可以为触屏设备的触摸屏的短边;或者,第一方向边可以为触屏设备的触摸屏的短边,第二方向边可以为触屏设备的触摸屏的长边。
S102、触摸点识别装置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中,确定基准扫描方向和参考扫描方向。
其中,第一候选扫描方向为第一方向边上的各个扫描方向中包含触摸区域的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
示例性的,触摸点识别装置在一个扫描周期内,可以分别进行第一方向边上的各个扫描方向的扫描,以确定第一方向边上每个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该扫描方向上,被触摸点遮挡的同斜率连续平行光路所组成的区域),并统计第一方向边上的各个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个数;将统计到的触摸区域的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确定为第一候选扫描方向。
其中,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为第二方向边上的各个扫描方向中包含触摸区域的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
示例性的,触摸点识别装置在一个扫描周期内,可以分别进行第二方向边上的各个扫描方向的扫描,以确定第二方向边上每个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该扫描方向上,被触摸点遮挡的同斜率连续平行光路所组成的区域),并统计第二方向边上的各个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个数;将统计到的触摸区域的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确定为第二候选扫描方向。
由于基准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大于等于参考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因此,若第一候选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大于等于第二候选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则将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确定为基准扫描方向,并将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确定为参考扫描方向;若第二候选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大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则将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确定为基准扫描方向,并将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确定为参考扫描方向。
S103、触摸点识别装置在与基准扫描方向的每个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中任意选择一个第一候选触摸点,以组成至少一个候选触摸点组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第一候选触摸点在触摸区域的中心线上,则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与触摸区域相关。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触摸区域为触摸屏上存在触摸点时,被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所组成的区域;第一方向边或者第二方向边上的一个扫描方向由一组同斜率的平行光路组成,且组成不同扫描方向的平行光路的斜率不同。
触摸区域的中心线与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平行,触摸区域的中心线与所述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平行,且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到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的垂直距离等于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到所述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的垂直距离。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为被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的第一侧光路,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为被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的第二侧光路。
其中,候选触摸点组合中包含的第一候选触摸点的个数与基准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触摸点识别装置在与基准扫描方向的每个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中任意选择一个第一候选触摸点,以组成至少一个候选触摸点组合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本发明实施例2中S208中的相关描述,本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S104、若候选触摸点组合中包含与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触摸点识别装置则确定候选触摸点组合为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
其中,S103中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选择得到至少一个候选触摸点组合,选择得到的每个候选触摸点组合中所包含第一候选触摸点可能与参考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相关,也可能与参考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不相关;当一个候选触摸点组合中包含与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均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时,触摸点识别装置则可以确定候选触摸点组合为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摸点识别装置判断候选触摸点组合中是否包含与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均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相关描述,本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S105、触摸点识别装置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实际匹配值之和最大的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
示例性的,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分别计算每一个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中包含的每一个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然后计算每一个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中包含的所有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之和,并确定实际匹配值之和最大的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点识别方法,与现有技术中,对候选触摸点集合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进行真假点判定时,由于时延误差现象,导致第一候选触摸点的误判相比。在本方案中,由于基准扫描方向(第一方向边或者第二方向边的各个扫描方向中包含触摸区域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的每一个触摸区域中均至少包含一个真实触摸点,因此,采用第一候选触摸点与基准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关联关系,可以对候选触摸点集合中的真实触摸点进行更加精准的小范围定位;并且,由于实际匹配值用于表征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相应触摸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相应触摸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是不会因为扫描时延导致的触摸点移动而发生变化的,因此,通过本方案可以降低进行真假点判定时,对第一候选触摸点误判的可能性,提高触摸点识别精度。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点识别方法,应用于触屏设备,该触屏设备的触摸屏包括第一方向边和第二方向边,如图3所示,该触摸点识别方法,可以包括:
S201、触摸点识别装置在一个扫描周期内,依次进行第一方向边上的各个扫描方向的扫描和第二方向边上的各个扫描方向的扫描,以确定第一方向边和第二方向边上各个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
具体的,第一方向边上包含M个扫描方向,第一方向边上的一个扫描方向由一组同斜率的平行光路组成,且组成不同扫描方向的平行光路的斜率不同,M≥1;第二方向边上包含N个扫描方向,第二方向边上的一个扫描方向由一组同斜率的平行光路组成,且组成不同扫描方向的平行光路的斜率不同,N≥1。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为触摸屏上存在触摸点时,被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所组成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M可以等于N,M也可以不能等于N,即第一方向边上包含的扫描方向的个数可以等于第二方向边上包含的扫描方向的个数,也可以不等于第二方向边上包含的扫描方向的个数。
示例性的,触摸点识别装置在一个扫描周期内,可以分别进行第一方向边上的各个扫描方向的扫描,以确定第一方向边上每个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该扫描方向上,被触摸点遮挡的同斜率连续平行光路所组成的区域),并统计第一方向边上的各个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个数;将统计到的触摸区域的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确定为第一候选扫描方向;在同一扫描周期内,分别进行第二方向边上的各个扫描方向的扫描,以确定第二方向边上每个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该扫描方向上,被触摸点遮挡的同斜率连续平行光路所组成的区域),并统计第二方向边上的各个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个数。
其中,如图4所示,触摸屏包括第一方向边和第二方向边(第一方向边为触摸屏的长边,第二方向边为触摸屏的短边)。如图4所示,假设第一方向边上包含两个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和扫描方向b。其中,扫描方向a由一组同斜率的平行光路组成,该组同斜率的平行光路与第一方向边垂直;扫描方向b由一组同斜率的平行光路组成,该组同斜率的平行光路与第一方向边成60°夹角。
示例性的,触摸点识别装置在一个扫描周期内,进行第一方向边上的扫描方向a的扫描,并分别确定扫描方向a的触摸区域的个数。即沿着扫描方向a(与第一方向边垂直的平行光路)扫描,以确定第一方向边的扫描方向a的触摸区域(与第一方向边垂直的平行光路中被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所组成的区域),然后统计扫描方向a的触摸区域的个数。
假设触摸屏内存在两个触摸点,如图5所示,此时触摸点识别装置进行第一方向边的扫描方向a的扫描,可以确定扫描方向a中的三条平行光路(如图5所示的虚线1、虚线2和虚线3)被触摸点遮挡,并且这三条平行光路(如图5所示的虚线1、虚线2和虚线3)为连续的平行光路,因此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第一方向边的扫描方向a的触摸区域的个数为1。
示例性的,触摸点识别装置在一个扫描周期内,进行第一方向边上的扫描方向b的扫描,并分别确定扫描方向b的触摸区域的个数。即沿着扫描方向b(与第一方向边成60°夹角的平行光路)扫描,以确定第一方向边的扫描方向b的触摸区域(与第一方向边成60°夹角的平行光路中被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所组成的区域),然后统计扫描方向b的触摸区域的个数。
与上述实例对应,假设触摸屏内存在同样的两个触摸点,如图5所示,此时触摸点识别装置进行第一方向边的扫描方向b的扫描,可以确定扫描方向b中的三条平行光路(如图5所示的虚线4、虚线5和虚线6)被触摸点遮挡,并且这三条平行光路(如图5所示的虚线4、虚线5和虚线6)中,虚线5和虚线6所代表的平行光路为连续的平行光路,而虚线4所代表的平行光路与虚线5和虚线6所代表的平行光路不连续,因此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第一方向边的扫描方向b的触摸区域的个数为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边中不止可以包含两个扫描方向,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方向边上扫描方向的个数不做限制,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响应于用户的输入设置第一方向边上扫描方向的个数,或者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根据触摸点识别装置对触摸点的识别精度设置第一方向边上扫描方向的个数。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图4和图5中的平行线仅以示例的方式表示平行光路,扫描方向a和扫描方向b中实际所包含的平行光路的个数远远大于图4和图5中的平行线个数。即虚线1、虚线2、虚线3、虚线4、虚线5和虚线6可以分别代表一个平行光路集合,该平行光路集合中包含若干个平行光路。
示例性的,由于图5中虚线1、虚线2、虚线3、虚线4、虚线5和虚线6可以分别代表一个平行光路集合,平行光路集合中包含若干个平行光路。因此,扫描方向a的触摸区域应该为虚线1所代表的平行光路集合、虚线2所代表的平行光路集合和虚线3所代表的平行光路集合和第一方向边所围成的区域;扫描方向b的触摸区域应该包括:虚线4所代表的平行光路集合和第一方向边所围成的区域、虚线5所代表的平行光路集合、虚线6所代表的平行光路集合和第一方向边所围成的区域。
其中,如图6所示,触摸屏包括第一方向边和第二方向边(第一方向边为触摸屏的长边,第二方向边为触摸屏的短边)。如图6所示,假设第二方向边上包含两个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和扫描方向B。其中,扫描方向A由一组同斜率的平行光路组成,该组同斜率的平行光路与第二方向边垂直;扫描方向B由一组同斜率的平行光路组成,该组同斜率的平行光路与第二方向边成80°夹角。
示例性的,触摸点识别装置在一个扫描周期内,进行第二方向边上的扫描方向A的扫描,并分别确定扫描方向A的触摸区域的个数。即沿着扫描方向A(与第二方向边垂直的平行光路)扫描,以确定第二方向边的扫描方向A的触摸区域(与第二方向边垂直的平行光路中被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所组成的区域),然后统计扫描方向A的触摸区域的个数。
与上述实例对应,假设触摸屏内存在两个触摸点,如图7所示,此时触摸点识别装置进行第二方向边的扫描方向A的扫描,可以确定扫描方向A中的三条平行光路(如图7所示的虚线6和虚线7)被触摸点遮挡,并且这两条平行光路(如图7所示的虚线6和虚线7)为不连续的平行光路,因此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第二方向边的扫描方向A的触摸区域的个数为2。
示例性的,触摸点识别装置在一个扫描周期内,进行第二方向边上的扫描方向B的扫描,并分别确定扫描方向B的触摸区域的个数。即沿着扫描方向B(与第二方向边成80°夹角的平行光路)扫描,以确定第一方向边的扫描方向B的触摸区域(与第二方向边成80°夹角的平行光路中被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所组成的区域),然后统计扫描方向b的触摸区域的个数。
与上述实例对应,假设触摸屏内存在同样的两个触摸点,如图7所示,此时触摸点识别装置进行第二方向边的扫描方向B的扫描,可以确定扫描方向B中的三条平行光路(如图7所示的虚线8、虚线9、和虚线10)被触摸点遮挡,并且这三条平行光路(如图7所示的虚线8、虚线9、和虚线10)为连续平行光路,因此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第二方向边的扫描方向B的触摸区域的个数为1。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向边中不止可以包含两个扫描方向,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二方向边上扫描方向的个数不做限制,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响应于用户的输入设置第二方向边上扫描方向的个数,或者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根据触摸点识别装置对触摸点的识别精度设置第二方向边上扫描方向的个数。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图6和图7中的平行线仅以示例的方式表示平行光路,扫描方向A和扫描方向B中实际所包含的平行光路的个数远远大于图6和图7中的平行线个数。即图7中虚线6、虚线7、虚线8、虚线9、和虚线10可以分别代表一个平行光路集合,该平行光路集合中包含若干个平行光路。
示例性的,由于图7中虚线6、虚线7、虚线8、虚线9、和虚线10可以分别代表一个平行光路集合,平行光路集合中包含若干个平行光路。因此,扫描方向A的触摸区域应该包括:虚线6所代表的平行光路集合和第二方向边所围成的区域、虚线7所代表的平行光路集合和第二方向边所围成的区域;扫描方向B的触摸区域应该包括:虚线8所代表的平行光路集合、虚线9所代表的平行光路集合、虚线10所代表的平行光路集合和第二方向边所围成的区域。
S202、触摸点识别装置将第一方向边上的各个扫描方向中包含触摸区域的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确定为第一候选扫描方向,并将第二方向边上的各个扫描方向中包含触摸区域的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确定为第二候选扫描方向。
示例性的,如上述实例所示,假设第一方向边上包含两个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和扫描方向b。扫描方向a的触摸区域的个数为1,扫描方向b的触摸区域的个数为2,则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扫描方向b为第一候选扫描方向。
如上述实例所示,假设第二方向边上包含两个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和扫描方向B。扫描方向A的触摸区域的个数为2,扫描方向B的触摸区域的个数为1,则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扫描方向A为第二候选扫描方向。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摸点识别装置获取候选触摸点集合的方法可以包括S203-S204:
S203、触摸点识别装置确定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和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
其中,被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的第一侧光路为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被所述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的第二侧光路为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触摸区域的中心线与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平行,触摸区域的中心线与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平行,且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到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的垂直距离等于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到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的垂直距离。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第一候选扫描方向为扫描方向b,扫描方向b包含两个触摸区域,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两个触摸区域分别为图5中虚线4所代表的平行光路集合和第一方向边所围成的区域、虚线5所代表的平行光路集合、虚线6所代表的平行光路集合和第一方向边所围成的区域。其中,与图5对应,如图8所示,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两个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分别为图8中的粗虚线1(虚线4)和粗虚线2(粗虚线2与虚线6、虚线5平行,且粗虚线2到虚线6的垂直距离等于粗线2到虚线5的垂直距离)。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第一候选扫描方向为扫描方向A,扫描方向A包含两个触摸区域,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的两个触摸区域分别为图7中虚线1所代表的平行光路集合和第二方向边所围成的区域、虚线2所代表的平行光路集合和第二方向边所围成的区域。其中,与图7对应,如图9所示,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两个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分别为图9中的粗虚线3(虚线6)和粗虚线4(虚线7)。
S204、触摸点识别装置获取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和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交点集合,将交点集合作为候选触摸点集合。
其中,候选触摸点集合中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候选触摸点。
具体的,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和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交点即为第一候选触摸点。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图8中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两个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粗虚线1、粗虚线2和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的两个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粗虚线3、粗虚线4相交,得到的交点即为第一候选触摸点。其中,图10中的黑点即为第一候选触摸点,在以上实例中可以得到四个第一候选触摸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摸点识别装置获取候选触摸点集合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方法,触摸点识别装置获取候选触摸点集合的其他方法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获取候选触摸点集合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S205、触摸点识别装置确定候选触摸点集合中的各个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关联关系,并确定候选触摸点集合中的各个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关联关系。
其中,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关联关系具体可以为: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相关,或者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不相关。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关联关系具体可以为: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相关,或者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不相关。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包括:粗虚线1和粗虚线2所在的触摸区域,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包括:粗虚线3和粗虚线4所在的触摸区域。如图10所示,由于第一候选触摸点1在粗虚线1与粗虚线3的交点处,因此,可以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1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中粗虚线1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第一候选触摸点1与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中粗虚线3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由于第一候选触摸点2在粗虚线1与粗虚线4的交点处,因此,可以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2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中粗虚线1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第一候选触摸点2与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中粗虚线4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由于第一候选触摸点3在粗虚线2与粗虚线4的交点处,因此,可以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3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中粗虚线2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第一候选触摸点3与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中粗虚线4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由于第一候选触摸点4在粗虚线2与粗虚线3的交点处,因此,可以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4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中粗虚线2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第一候选触摸点4与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中粗虚线3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
S206、触摸点识别装置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中确定基准扫描方向和参考扫描方向。
其中,基准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大于等于参考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
具体的,若第一候选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大于等于第二候选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触摸点识别装置则可以将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确定为基准扫描方向,并将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确定为参考扫描方向;若第二候选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大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触摸点识别装置则可以将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确定为基准扫描方向,并将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确定为参考扫描方向。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摸点识别装置根据第一候选触摸点与基准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关联关系、第一候选触摸点与参考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关联关系以及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从候选触摸点集合中定位真实触摸点的方法可以包括S207-S212:
S207、触摸点识别装置依次遍历基准扫描方向的各个触摸区域,以根据候选触摸点集合中各个第一候选触摸点与所述基准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关联关系,确定与基准扫描方向的各个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
其中,当确定基准扫描方向后,触摸点识别装置则可以从S205确定出的关联关系中,找出与基准扫描方向的各个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
示例性的,以上述实例为例,由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b)的触摸区域个数为2,且第二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的触摸区域个数为2,因此,可以确定第一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b)为基准扫描方向。
与上述实例对应,基准扫描方向(即第一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b)包含两个触摸区域:粗虚线1所在的触摸区域和粗虚线2所在的触摸区域。与粗虚线1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包括:第一候选触摸点1和第一候选触摸点2;与粗虚线2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包括:第一候选触摸点3和第一候选触摸点4。
S208、触摸点识别装置在与基准扫描方向的每个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中均任意选择一个第一候选触摸点,以组成至少一个候选触摸点组合。
其中,候选触摸点组合中包含的第一候选触摸点的个数与基准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相等。
示例性的,与上述实例对应,基准扫描方向(第一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b)包含两个触摸区域中,与粗虚线1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包括:第一候选触摸点1和第一候选触摸点2,与粗虚线2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包括:第一候选触摸点3和第一候选触摸点4。
因此,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在与粗虚线1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第一候选触摸点1和第一候选触摸点2)中任意选择一个第一候选触摸点,并在与粗虚线2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第一候选触摸点3和第一候选触摸点4)中任意选择一个第一候选触摸点,以组成候选触摸点组合1(包括第一候选触摸点1和第一候选触摸点3)、候选触摸点组合2(包括第一候选触摸点1和第一候选触摸点4)、候选触摸点组合3(包括第一候选触摸点2和第一候选触摸点3)和候选触摸点组合4(包括第一候选触摸点2和第一候选触摸点4)。
S209、触摸点识别装置根据候选触摸点集合中各个第一候选触摸点与参考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关联关系,判断候选触摸点组合中是否包含与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均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
其中,当基准扫描方向为第一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b)时,参考扫描方向为第二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触摸点识别装置则可以从S205确定出的关联关系中,找出与参考扫描方向的各个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
以上述实例为例,由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b)的触摸区域个数为2,且第二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的触摸区域个数为2,因此,可以确定第二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为参考扫描方向。
与上述实例对应,参考扫描方向(即第二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包含两个触摸区域:粗虚线3所在的触摸区域和粗虚线4所在的触摸区域。与粗虚线3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包括:第一候选触摸点1和第一候选触摸点4;与粗虚线4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包括:第一候选触摸点2和第一候选触摸点3。
示例性的,候选触摸点组合包括:候选触摸点组合1(包括第一候选触摸点1和第一候选触摸点3)、候选触摸点组合2(包括第一候选触摸点1和第一候选触摸点4)、候选触摸点组合3(包括第一候选触摸点2和第一候选触摸点3)和候选触摸点组合4(包括第一候选触摸点2和第一候选触摸点4)。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判断上述每一个候选触摸点组合中是否包含与参考扫描方向(第二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的所有触摸区域(粗虚线3所在的触摸区域和粗虚线4所在的触摸区域)均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
例如,由于候选触摸点组合1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1与参考扫描方向(第二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中粗虚线3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并且候选触摸点组合1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3与参考扫描方向(第二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中粗虚线4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因此,候选触摸点组合1中包含与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均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
由于候选触摸点组合2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1与参考扫描方向(第二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中粗虚线3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候选触摸点组合1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4与参考扫描方向(第二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中粗虚线3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并且候选触摸点组合2中不包含与参考扫描方向(第二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中粗虚线4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因此,候选触摸点组合2中不包含与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均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
由于候选触摸点组合3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2与参考扫描方向(第二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中粗虚线4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候选触摸点组合3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3与参考扫描方向(第二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中粗虚线4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并且候选触摸点组合3中不包含与参考扫描方向(第二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中粗虚线3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因此,候选触摸点组合3中不包含与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均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
由于候选触摸点组合4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2与参考扫描方向(第二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中粗虚线4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并且候选触摸点组合4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4与参考扫描方向(第二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中粗虚线3所在的触摸区域相关,因此,候选触摸点组合4中包含与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均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
S210、若候选触摸点组合中包含与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均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触摸点识别装置则确定候选触摸点组合有效。
进一步的,若候选触摸点组合中不包含与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均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触摸点识别装置则确定候选触摸点组合无效。
具体的,由于候选触摸点组合1中包含与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均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候选触摸点组合2中不包含与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均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候选触摸点组合3中不包含与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均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候选触摸点组合4中包含与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均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因此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候选触摸点组合1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2无效、候选触摸点组合3无效、候选触摸点组合4有效。即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1和第一候选触摸点3组成的候选触摸点组合有效、第一候选触摸点1和第一候选触摸点4组成的候选触摸点组合无效、第一候选触摸点2和第一候选触摸点3组成的候选触摸点组合无效、第一候选触摸点2和第一候选触摸点4组成的候选触摸点组合有效。
其中,触摸点识别装置计算有效的候选触摸点组合中所有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的具体方法包括S211-S213:
S211、触摸点识别装置确定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
其中,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为第一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第一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为第二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假设触摸点识别装置在进行第一方向边的扫描方向a的扫描时,确定第一方向边的扫描方向a的触摸区域的个数为1,假设触摸点识别装置在进行第一方向边的扫描方向b的扫描时,确定扫描方向b的触摸区域的个数为2,则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第一方向边上的扫描方向a和扫描方向b中,扫描方向b为第一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b的触摸区域的个数最多),则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第一方向边的扫描方向a为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假设触摸点识别装置在进行第二方向边的扫描方向A的扫描时,确定第一方向边的扫描方向A的触摸区域的个数为2,假设触摸点识别装置在进行第二方向边的扫描方向B的扫描时,确定扫描方向B的触摸区域的个数为2,则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第二方向边上的扫描方向A和扫描方向B中,扫描方向A为第二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的触摸区域的个数最多),则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第二方向边的扫描方向B为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边中只包含一个第一候选扫描方向,即第一方向边中包含触摸区域的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第一方向边中不止可以包含一个非候选扫描方向,换言之,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可以为一个包含第一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第一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的扫描方向集合。
相应的,第二方向边中只包含一个第二候选扫描方向,即第二方向边中包含触摸区域的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第二方向边中不止可以包含一个非候选扫描方向,换言之,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可以为一个包含第二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的扫描方向集合。
S212、触摸点识别装置计算第一候选触摸点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计算各个第一候选触摸点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
其中,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为触摸屏上存在触摸点时,被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所组成的区域。触摸区域的中心线与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平行,触摸区域的中心线与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平行,且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到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的垂直距离等于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到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的垂直距离,被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的第一侧临界光路为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被所述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的第二侧临界光路为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的触摸区域为虚线1、虚线2和虚线3所组成的区域。其中,虚线1为扫描方向a上被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的第一侧临界光路,即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虚线3为扫描方向a上被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的第二侧临界光路,即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或者,虚线3为扫描方向a上被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的第一侧临界光路,即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虚线1为扫描方向a上被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的第二侧临界光路,即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
由于虚线2与虚线1平行,虚线2与虚线3平行,且虚线2到虚线1的垂直距离等于虚线2到虚线3的垂直距离,因此,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a)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为虚线2。
如图7所示,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B)的触摸区域为虚线8、虚线9和虚线10所组成的区域。
其中,虚线8为扫描方向B上被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的第一侧临界光路,即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虚线10为扫描方向B上被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的第二侧临界光路,即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或者,虚线10为扫描方向B上被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的第一侧临界光路,即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虚线8为扫描方向B上被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的第二侧临界光路,即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
由于,虚线9与虚线8平行,虚线9与虚线10平行,且虚线9到虚线8的垂直距离等于虚线9到虚线10的垂直距离,因此,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扫描方向B)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为虚线9。
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分别计算第一候选触摸点1到虚线2(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第一候选触摸点2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第一候选触摸点3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以及第一候选触摸点4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其中,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为扫描方向a,图11中的虚线2与图5中的虚线2是同一条虚线。
如图12所示,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分别计算第一候选触摸点1到虚线9(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第一候选触摸点2到虚线9的垂直距离、第一候选触摸点3到虚线9的垂直距离以及第一候选触摸点4到虚线9的垂直距离。其中,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为扫描方向B,图12中的虚线9与图7中的虚线9是同一条虚线。
S213、触摸点识别装置根据计算得到的垂直距离计算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
具体的,若第一候选触摸点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最近,则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该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若第一候选触摸点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最近,则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该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然后统计与第一候选触摸点实际匹配的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总数,并将统计到的实际匹配总数确定为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
具体的,触摸点识别装置根据计算得到的垂直距离计算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的方法可以包括:S213a-S213c;或者,触摸点识别装置根据计算得到的垂直距离计算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的方法可以包括:S213a、S213b、S213d-S213g和S213c:
S213a、若第一候选触摸点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第一垂直距离,触摸点识别装置则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
其中,第一垂直距离为计算得到的各个第一候选触摸点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中最小的垂直距离。
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由于第一候选触摸点3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第一垂直距离,即在第一候选触摸点1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第一候选触摸点2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第一候选触摸点3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以及第一候选触摸点4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中,第一候选触摸点3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最小,因此,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3与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
S213b、若第一候选触摸点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第二垂直距离,触摸点识别装置则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
其中,第二垂直距离为计算得到的各个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中最小的垂直距离。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由于第一候选触摸点1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第二垂直距离,即在第一候选触摸点1到虚线9的垂直距离、第一候选触摸点2到虚线9的垂直距离、第一候选触摸点3到虚线9的垂直距离以及第一候选触摸点4到虚线9的垂直距离中,第一候选触摸点1到虚线9的垂直距离最小,因此,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1与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
S213c、触摸点识别装置统计与第一候选触摸点实际匹配的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总数,并将统计到的实际匹配总数确定为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
示例性的,如图11和图12所示,由于与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的第一候选触摸点为第一候选触摸点1、与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的第一候选触摸点为第一候选触摸点3,因此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1的实际匹配值为1,第一候选触摸点2的实际匹配值为0,第一候选触摸点3的实际匹配值为1,第一候选触摸点4的实际匹配值为0。
进一步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中,在执行S213c:触摸点识别装置统计与第一候选触摸点实际匹配的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总数,并将统计到的实际匹配总数确定为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之前,S213还可以包括S213d-S213g:
S213d、若第一候选触摸点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不是第一垂直距离,触摸点识别装置则计算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与第一垂直距离的差值。
具体的,当第一候选触摸点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不是第一垂直距离时,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计算该第一候选触摸点(如图11所示的第一候选触摸点1、第一候选触摸点2、第一候选触摸点4)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与第一垂直距离的差值。
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第一垂直距离为第一候选触摸点3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假设第一候选触摸点3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虚线2)的垂直距离为S3,第一候选触摸点1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为S1,第一候选触摸点2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为S2,第一候选触摸点4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为S4,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分别计算第一候选触摸点1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S1与第一候选触摸点3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S3的差值S1-S3、第一候选触摸点2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S2与第一候选触摸点3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S3的差值S2-S3、第一候选触摸点4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S4与第一候选触摸点3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S3的差值S4-S3
S213e、若第一候选触摸点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与第一垂直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相对距离阈值,触摸点识别装置则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
具体的,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判断第一候选触摸点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与第一垂直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一相对距离阈值,并当第一候选触摸点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与第一垂直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相对距离阈值时,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
示例性的,对应于上述实例,当第一候选触摸点1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S1与第一候选触摸点3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S3的差值S1-S3的绝对值|S1-S3|小于第一相对距离阈值时,触摸点识别装置则可以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1与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当第一候选触摸点2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S2与第一候选触摸点3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S3的差值S2-S3的绝对值|S2-S3|小于第一相对距离阈值时,触摸点识别装置则可以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2与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当第一候选触摸点4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S4与第一候选触摸点3到虚线2的垂直距离S3的差值S4-S3的绝对值|S4-S3|小于第一相对距离阈值时,触摸点识别装置则可以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4与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
S213f、若第一候选触摸点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不是第二垂直距离,触摸点识别装置则计算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与第二垂直距离的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S213f中触摸点识别装置计算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与第二垂直距离的差值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S213d中触摸点识别装置计算第一候选触摸点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与第二垂直距离的差值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S213g、若第一候选触摸点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与第二垂直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二相对距离阈值,触摸点识别装置则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S213g中触摸点识别装置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的具体方法与S213e中触摸点识别装置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的方法类似,本发明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相对距离阈值为预先设置的相对距离阈值;第二相对距离阈值为预先设置的相对距离阈值。
或者,第一相对距离阈值为第一距离的一半,第一距离为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的垂直距离;第二相对距离阈值为第二距离的一半,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的垂直距离。
S214、触摸点识别装置计算有效的候选触摸点组合中所有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之和。
其中,触摸点识别装置在计算得到所有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后,可以计算有效的候选触摸点组合中所有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之和。
示例性的,基于上述实例,第一候选触摸点1和第一候选触摸点3组成的候选触摸点组合(候选触摸点组合1)有效、第一候选触摸点2和第一候选触摸点4组成的候选触摸点组合(候选触摸点组合4)有效。
第一候选触摸点1的实际匹配值为1,第一候选触摸点2的实际匹配值为0,第一候选触摸点3的实际匹配值为1,第一候选触摸点4的实际匹配值为0,则候选触摸点组合1中所有第一候选触摸点(第一候选触摸点1和第一候选触摸点3)的实际匹配值之和为2,候选触摸点组合4中所有第一候选触摸点(第一候选触摸点2和第一候选触摸点1)的实际匹配值之和为0。
S215、触摸点识别装置确定计算得到的实际匹配值之和最大的候选触摸点组合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
示例性的,基于上述实例,第一候选触摸点1和第一候选触摸点3组成的候选触摸点组合(候选触摸点组合1)有效、第一候选触摸点2和第一候选触摸点4组成的候选触摸点组合(候选触摸点组合4)有效,并且候选触摸点组合1中所有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之和为2,候选触摸点组合4中所有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之和为0,则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候选触摸点组合1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第一候选触摸点1和第一候选触摸点3)为真实触摸点。
进一步可选的,为了避免在多点定位过程中存在的真实触摸点的遗漏,触摸点识别装置还可以对第二候选触摸点(第二候选触摸点为所述候选触摸点集合中的所有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中除了已定位出的所述真实触摸点之外的其他第一候选触摸点)进行真假判定。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触摸点识别装置从候选触摸点集合中的所有第二候选触摸点中定位真实触摸点。
具体的,触摸点识别装置从候选触摸点集合中的所有第二候选触摸点中定位真实触摸点的方法可以包括S211-S213、S216和S217:
需要说明的是,S211-S213可以参考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步骤中对S211-S213的具体描述,本发明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S216、触摸点识别装置根据第二候选触摸点与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的位置关系,以及第二候选触摸点与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的位置关系,计算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
其中,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由组成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同斜率平行光路中的两个临界平行光路和第一方向边围成,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由组成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同斜率平行光路中的两个临界平行光路和第二方向边围成。
示例性的,与上述实例对应,当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为扫描方向a时,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由组成扫描方向a的同斜率平行光路中的两个临界平行光路和第一方向边围成,如图13中粗线围城的平行四边形区域。
与上述实例对应,当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为扫描方向B时,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由组成扫描方向B的同斜率平行光路中的两个临界平行光路和第二方向边围成,如图14中粗线围城的平行四边形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可以为一个扫描方向集合,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可以为一个扫描方向集合,因此,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可能不止包含如图13所示粗线所围城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可能不止包含如图14所示粗线所围城的平行四边形区域。
示例性的,与图10对应,如图15所示的四个黑点为第一候选触摸点,虚平行线分别表示第一候选扫描方向上的平行光路和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上的平行光路;实平行线分别表示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上的平行光路和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上的平行光路。粗线所围城的平行四边形1为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粗线所围城的平行四边形2为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
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根据如图15所示的每个第一候选触摸点与平行四边形1的位置关系、每个第一候选触摸点与平行四边形2的位置关系计算每个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S216需要计算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其中,基于上述实例,已经判断得到第一候选触摸点1和第一候选触摸点3为真实触摸点,因此,该实例中的第二候选触摸点为第一候选触摸点2和第一候选触摸点4。
具体的,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判断第二候选触摸点是否在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内,若第二候选触摸点在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内,触摸点识别装置则确定第二候选触摸点与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理论匹配;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判断第二候选触摸点是否在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内,若第二候选触摸点在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内,触摸点识别装置则确定第二候选触摸点与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理论匹配;然后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统计与第二候选触摸点理论匹配的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总数,并将统计到的理论匹配总数确定为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
示例性的,如图16所示,由于图16中的每一个第二候选触摸点(第一候选触摸点2或者第一候选触摸点4)均在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平行四边形2)内,因此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图16中的每一个第二候选触摸点均与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理论匹配。
如图16所示,由于图6中的每一个第二候选触摸点均在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平行四边形1)内,因此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图16中的每一个第二候选触摸点均与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理论匹配。
当然,若一个第二候选触摸点不在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平行四边形1)内,则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该第二候选触摸点与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理论不匹配。例如,图17中第一候选触摸点5(第一候选触摸点5为第二候选触摸点)不在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平行四边形1)内,则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5与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理论不匹配。
因此,由于如图16所示的每一个第二候选触摸点均与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理论匹配,且均与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理论匹配,则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图16所示的每一个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均为2。
如图17所示,除第一候选触摸点5之外的其他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均为2。由于第一候选触摸点5与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理论匹配,但第一候选触摸点5与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理论不匹配,因此第一候选触摸点5的理论匹配值均为1。
S217、触摸点识别装置根据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和第二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从候选触摸点集合中的所有第二候选触摸点中定位真实触摸点。
其中,在通过S213计算得到所有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后,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根据所有第一候选触摸点中的,第二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和通过S216计算得到的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从候选触摸点集合中的所有第二候选触摸点中定位真实触摸点。
具体的,S217可以包括S217a-S217c:
S217a、若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为零,触摸点识别装置则确定第二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
其中,当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为零时,无论该第二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为多少,触摸点识别装置都可以确定该第二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
S217b、若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不为零,触摸点识别装置则计算第二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与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的比值。
S217c、若第二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与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的比值大于预设真点匹配阈值,触摸点识别装置则确定第二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
需要说明的是,当M=1,且N=1时,所述预设真点匹配阈值为1;当M>1,且N=1时,所述预设真点匹配阈值为(N+(M-1))(M+N);当M=1,且N>1时,所述预设真点匹配阈值为(M+(N-1))(M+N);当M>1,且N>1时,所述预设真点匹配阈值为((M-1)+(N-1))(M+N)。
示例性的,假设M=2,且N=2,候选触摸点集合中包含四个第一候选触摸点:第一候选触摸点1、第一候选触摸点2、第一候选触摸点3和第一候选触摸点4。其中第一候选触摸点1、第一候选触摸点2、第一候选触摸点3和第一候选触摸点4的理论匹配值均为2,第一候选触摸点1和第一候选触摸点3的实际匹配值均为2、第一候选触摸点2和第一候选触摸点4的实际匹配值均为0。其中,基于上述实例,第二候选触摸点包括:第一候选触摸点2和第一候选触摸点4。
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计算得到第一候选触摸点2的实际匹配值与第一候选触摸点2的理论匹配值的比值为0;第一候选触摸点4的实际匹配值与第一候选触摸点4的理论匹配值的比值为0。
M=2,且N=2时,预设真点匹配阈值为((M-1)+(N-1))(M+N)=24=0.5,由于第一候选触摸点2的实际匹配值与第一候选触摸点2的理论匹配值的比值0小于预设真点匹配阈值0.5,因此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2不是真实触摸点,即第一候选触摸点2为鬼点。由于第一候选触摸点4的实际匹配值与第一候选触摸点4的理论匹配值的比值0小于预设真点匹配阈值0.5,因此触摸点识别装置可以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4不是真实触摸点,即第一候选触摸点4为鬼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点识别方法,获取候选触摸点集合;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中,确定基准扫描方向和参考扫描方向;在与基准扫描方向的每个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中任意选择一个第一候选触摸点,以组成至少一个候选触摸点组合;若候选触摸点组合中包含与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则确定候选触摸点组合为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实际匹配值之和最大的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
与现有技术中,对候选触摸点集合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进行真假点判定时,由于时延误差现象,导致第一候选触摸点的误判相比。在本方案中,由于基准扫描方向(第一方向边或者第二方向边的各个扫描方向中包含触摸区域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的每一个触摸区域中均至少包含一个真实触摸点,因此,采用第一候选触摸点与基准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关联关系,可以对候选触摸点集合中的真实触摸点进行更加精准的小范围定位;并且,由于实际匹配值用于表征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相应触摸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相应触摸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是不会因为扫描时延导致的触摸点移动而发生变化的,因此,通过本方案可以降低进行真假点判定时,对第一候选触摸点误判的可能性,提高触摸点识别精度。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点识别装置,包含于触屏设备,所述触屏设备的触摸屏包括第一方向边和第二方向边,如图18所示,所述触摸点识别装置包括:获取单元31、第一确定单元32、选择单元33、第二确定单元34和第三确定单元35。
获取单元31,用于获取候选触摸点集合,所述候选触摸点集合中包含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
第一确定单元32,用于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中,确定基准扫描方向和参考扫描方向,所述第一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边上包含触摸区域的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所述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边上包含触摸区域的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所述基准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大于等于所述参考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
选择单元33,用于在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32确定的所述基准扫描方向的每个触摸区域相关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中任意选择一个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以组成至少一个候选触摸点组合。
第二确定单元34,用于若所述选择单元33选择出的所述候选触摸点组合中包含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32确定的所述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相关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则确定所述候选触摸点组合为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
第三确定单元35,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确定单元34确定出的所述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中,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实际匹配值之和最大的所述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中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单元31,包括:第五确定模块和获取模块。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交点集合,将所述交点集合作为所述候选触摸点集合。
进一步的,如图19所示,所述触摸点识别装置,还可以包括:第四确定单元36。
第四确定单元36,用于若所述获取单元31获取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在所述触摸区域的中心线上,则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与所述触摸区域相关。
其中,所述触摸区域为所述触摸屏上存在触摸点时,被所述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所组成的区域;所述第一方向边或者所述第二方向边上的一个扫描方向由一组同斜率的平行光路组成,且组成不同扫描方向的平行光路的斜率不同。
所述触摸区域的中心线与所述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平行,所述触摸区域的中心线与所述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平行,且所述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到所述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到所述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的垂直距离。
所述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为被所述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的第一侧光路,所述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为被所述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的第二侧光路。
进一步的,如图20所示,所述触摸点识别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计算单元37。
第一计算单元37,用于计算所述第二确定单元34确定的所述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中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并计算所述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中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之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计算单元37,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第一计算模块和第二计算模块。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所述第一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所述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
进一步的,如图21所示,所述触摸点识别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计算单元38、第三计算单元39和识别单元3a。
第二计算单元38,用于计算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
第三计算单元39,用于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为所述候选触摸点集合中除已定位出的所述真实触摸点之外的其他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
识别单元3a,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计算单元38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和所述第三计算单元39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从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中识别所述真实触摸点。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为候选触摸点集合中除已定位出的所述真实触摸点之外的其他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即第二候选触摸点也是一种第一候选触摸点。
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计算单元38所计算的理论匹配值实质上也是获取单元31所获取的候选触摸点集合中的部分第一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第三计算单元39所计算的实际匹配值实质上也是获取单元31所获取的候选触摸点集合中的部分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计算单元38,包括:第二确定模块和第三计算模块。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所述第一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所述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的位置关系,以及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的位置关系,计算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由组成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同斜率平行光路中的两个临界平行光路和所述第一方向边围成,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由组成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同斜率平行光路中的两个临界平行光路和所述第二方向边围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计算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在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区域内,则确定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理论匹配;若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在所述第二平行四边形区域内,则确定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理论匹配;统计与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理论匹配的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总数,并将统计到的理论匹配总数确定为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和第二确定模块可以是同一个模块,也可以是单独的两个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计算单元39,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第一计算模块和第二计算模块。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所述第一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所述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计算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第一垂直距离,则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所述第一垂直距离为计算得到的所有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中最小的垂直距离;若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第二垂直距离,则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所述第二垂直距离为计算得到的所有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中最小的垂直距离;统计与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实际匹配的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总数,并将统计到的实际匹配总数确定为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计算模块,还用于在统计与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实际匹配的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总数之前,若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不是所述第一垂直距离,则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一垂直距离的差值;若计算得到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一垂直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相对距离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若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不是所述第二垂直距离,则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二垂直距离的差值;若计算得到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二垂直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二相对距离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相对距离阈值为预先设置的相对距离阈值;所述第二相对距离阈值为预先设置的相对距离阈值。
或者,所述第一相对距离阈值为第一距离的一半,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到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的垂直距离。
所述第二相对距离阈值为第二距离的一半,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的垂直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识别单元3a,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第四计算模块和第四确定模块。
第三确定模块,若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为零,则确定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为所述真实触摸点。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不为零,则计算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与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的比值。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四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与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的比值大于预设真点匹配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为所述真实触摸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方向边上包含M个扫描方向,M≥1;所述第二方向边上包含N个扫描方向,N≥1。
当M=1,且N=1时,所述预设真点匹配阈值为1。
当M>1,且N=1时,所述预设真点匹配阈值为(N+(M-1))(M+N)。
当M=1,且N>1时,所述预设真点匹配阈值为(M+(N-1))(M+N)。
当M>1,且N>1时,所述预设真点匹配阈值为((M-1)+(N-1))(M+N)。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以及说明书附图中仅仅以举例方式列举了本发明实施例所保护方案的应用实例,本发明实施例中功能模块以及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但不限于说明书附图中所列举的实例。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屏设备,如图22所示,包括:存储器41和处理器42。
存储器41,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
处理器42,用于根据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一组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触摸点识别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点识别装置和触屏设备中部分功能模块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内容,本实施例这里不再详细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点识别装置及触屏设备,可以获取候选触摸点集合;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中,确定基准扫描方向和参考扫描方向;在与基准扫描方向的每个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中任意选择一个第一候选触摸点,以组成至少一个候选触摸点组合;若候选触摸点组合中包含与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相关的第一候选触摸点,则确定候选触摸点组合为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确定第一候选触摸点实际匹配值之和最大的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
与现有技术中,对候选触摸点集合中的第一候选触摸点进行真假点判定时,由于时延误差现象,导致第一候选触摸点的误判相比。在本方案中,由于基准扫描方向(第一方向边或者第二方向边的各个扫描方向中包含触摸区域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的每一个触摸区域中均至少包含一个真实触摸点,因此,采用第一候选触摸点与基准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关联关系,可以对候选触摸点集合中的真实触摸点进行更加精准的小范围定位;并且,由于实际匹配值用于表征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相应触摸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第一候选触摸点与相应触摸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是不会因为扫描时延导致的触摸点移动而发生变化的,因此,通过本方案可以降低进行真假点判定时,对第一候选触摸点误判的可能性,提高触摸点识别精度。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7)

1.一种触摸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触屏设备,所述触屏设备的触摸屏包括第一方向边和第二方向边,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候选触摸点集合,所述候选触摸点集合中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候选触摸点;
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中,确定基准扫描方向和参考扫描方向,所述第一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边上包含触摸区域的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所述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边上包含触摸区域的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所述基准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大于等于所述参考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
在与所述基准扫描方向的每个触摸区域相关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中任意选择一个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以组成至少一个候选触摸点组合;
若所述候选触摸点组合中包含与所述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相关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则确定所述候选触摸点组合为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
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实际匹配值之和最大的所述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中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
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实际匹配值的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为第一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第一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为第二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
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
根据计算得到的垂直距离计算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在所述触摸区域的中心线上,则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与所述触摸区域相关;
其中,所述触摸区域为所述触摸屏上存在触摸点时,被所述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所组成的区域;所述第一方向边或者所述第二方向边上的一个扫描方向由一组同斜率的平行光路组成,且组成不同扫描方向的平行光路的斜率不同;
所述触摸区域的中心线与所述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平行,所述触摸区域的中心线与所述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平行,且所述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到所述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到所述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的垂直距离;
所述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为被所述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的第一侧光路,所述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为被所述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的第二侧光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算所述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中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并计算所述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中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算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和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为所述候选触摸点集合中除已定位出的所述真实触摸点之外的其他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
根据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和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从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中识别所述真实触摸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包括:
确定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所述第一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所述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
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
根据计算得到的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计算得到的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包括:
若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第一垂直距离,则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所述第一垂直距离为计算得到的所有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中最小的垂直距离;
若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第二垂直距离,则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所述第二垂直距离为计算得到的所有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中最小的垂直距离;
统计与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实际匹配的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总数,并将统计到的实际匹配总数确定为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统计与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实际匹配的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总数,并将统计到的实际匹配总数确定为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不是所述第一垂直距离,则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一垂直距离的差值;
若计算得到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一垂直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相对距离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
若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不是所述第二垂直距离,则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二垂直距离的差值;
若计算得到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二垂直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二相对距离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对距离阈值为预先设置的相对距离阈值;所述第二相对距离阈值为预先设置的相对距离阈值;
或者,
所述第一相对距离阈值为第一距离的一半,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到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的垂直距离;
所述第二相对距离阈值为第二距离的一半,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的垂直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包括:
确定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所述第一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所述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
根据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的位置关系,以及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的位置关系,计算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由组成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同斜率平行光路中的两个临界平行光路和所述第一方向边围成,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由组成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同斜率平行光路中的两个临界平行光路和所述第二方向边围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的位置关系,以及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的位置关系,计算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包括:
若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在第一平行四边形区域内,则确定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理论匹配;
若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在第二平行四边形区域内,则确定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理论匹配;
统计与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理论匹配的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总数,并将统计到的理论匹配总数确定为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和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从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中识别所述真实触摸点,包括:
若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为零,则确定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为所述真实触摸点;
若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不为零,则计算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与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的比值;
若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与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的比值大于预设真点匹配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为所述真实触摸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边上包含M个扫描方向,M≥1;所述第二方向边上包含N个扫描方向,N≥1;
当M=1,且N=1时,所述预设真点匹配阈值为1;
当M>1,且N=1时,所述预设真点匹配阈值为(N+(M-1))/(M+N);
当M=1,且N>1时,所述预设真点匹配阈值为(M+(N-1))/(M+N);
当M>1,且N>1时,所述预设真点匹配阈值为((M-1)+(N-1))/(M+N)。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候选触摸点集合,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
获取所述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交点集合,将所述交点集合作为所述候选触摸点集合。
14.一种触摸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于触屏设备,所述触屏设备的触摸屏包括第一方向边和第二方向边,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候选触摸点集合,所述候选触摸点集合中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候选触摸点;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从第一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中,确定基准扫描方向和参考扫描方向,所述第一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边上包含触摸区域的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所述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边上包含触摸区域的个数最多的扫描方向,所述基准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大于等于所述参考扫描方向包含的触摸区域的个数;
选择单元,用于在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基准扫描方向的每个触摸区域相关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中任意选择一个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以组成至少一个候选触摸点组合;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选择单元选择出的所述候选触摸点组合中包含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参考扫描方向的所有触摸区域相关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则确定所述候选触摸点组合为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所述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中,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实际匹配值之和最大的所述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中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为真实触摸点;
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实际匹配值的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为第一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第一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为第二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
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
根据计算得到的垂直距离计算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在所述触摸区域的中心线上,则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与所述触摸区域相关;
其中,所述触摸区域为所述触摸屏上存在触摸点时,被所述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所组成的区域;所述第一方向边或者所述第二方向边上的一个扫描方向由一组同斜率的平行光路组成,且组成不同扫描方向的平行光路的斜率不同;
所述触摸区域的中心线与所述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平行,所述触摸区域的中心线与所述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平行,且所述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到所述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到所述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的垂直距离;
所述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为被所述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的第一侧光路,所述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为被所述触摸点遮挡的连续平行光路的第二侧光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中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并计算所述有效候选触摸点组合中的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之和。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为所述候选触摸点集合中除已定位出的所述真实触摸点之外的其他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
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和所述第三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从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中识别所述真实触摸点。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计算单元或者第三计算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所述第一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所述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第一垂直距离,则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所述第一垂直距离为计算得到的所有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中最小的垂直距离;若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第二垂直距离,则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所述第二垂直距离为计算得到的所有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中最小的垂直距离;统计与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实际匹配的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总数,并将统计到的实际匹配总数确定为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模块,还用于在统计与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实际匹配的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总数之前,若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不是所述第一垂直距离,则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一垂直距离的差值;若计算得到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一垂直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相对距离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若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不是所述第二垂直距离,则计算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二垂直距离的差值;若计算得到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二垂直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二相对距离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实际匹配。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对距离阈值为预先设置的相对距离阈值;所述第二相对距离阈值为预先设置的相对距离阈值;
或者,
所述第一相对距离阈值为第一距离的一半,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到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的垂直距离;
所述第二相对距离阈值为第二距离的一半,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起始边界到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终止边界的垂直距离。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所述第一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边上的所有扫描方向中除所述第二候选扫描方向之外的其他扫描方向;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的位置关系,以及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的位置关系,计算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由组成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同斜率平行光路中的两个临界平行光路和所述第一方向边围成,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平行四边形区域由组成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同斜率平行光路中的两个临界平行光路和所述第二方向边围成。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计算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在第一平行四边形区域内,则确定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理论匹配;若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在第二平行四边形区域内,则确定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与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理论匹配;统计与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理论匹配的所述第一非候选扫描方向和所述第二非候选扫描方向的总数,并将统计到的理论匹配总数确定为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单元,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若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为零,则确定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为所述真实触摸点;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不为零,则计算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与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的比值;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四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实际匹配值与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的理论匹配值的比值大于预设真点匹配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二候选触摸点为所述真实触摸点。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边上包含M个扫描方向,M≥1;所述第二方向边上包含N个扫描方向,N≥1;
当M=1,且N=1时,所述预设真点匹配阈值为1;
当M>1,且N=1时,所述预设真点匹配阈值为(N+(M-1))/(M+N);
当M=1,且N>1时,所述预设真点匹配阈值为(M+(N-1))/(M+N);
当M>1,且N>1时,所述预设真点匹配阈值为((M-1)+(N-1))/(M+N)。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候选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中心线的交点集合,将所述交点集合作为所述候选触摸点集合。
27.一种触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一组程序代码,执行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点识别方法。
CN201410276790.6A 2014-06-19 2014-06-19 一种触摸点识别方法、装置及触屏设备 Active CN1052046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76790.6A CN105204693B (zh) 2014-06-19 2014-06-19 一种触摸点识别方法、装置及触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76790.6A CN105204693B (zh) 2014-06-19 2014-06-19 一种触摸点识别方法、装置及触屏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4693A CN105204693A (zh) 2015-12-30
CN105204693B true CN105204693B (zh) 2019-12-10

Family

ID=54952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76790.6A Active CN105204693B (zh) 2014-06-19 2014-06-19 一种触摸点识别方法、装置及触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046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8023B (zh) * 2016-03-14 2019-01-2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点的识别方法及红外触控装置
CN106502476B (zh) * 2016-11-04 2019-10-0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触摸屏多点触摸识别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37355A2 (en) * 2008-05-06 2009-11-12 Nex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solving multitouch scenarios using software filters
CN201673485U (zh) * 2009-09-30 2010-12-15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一种触摸系统
CN102207800A (zh) * 2011-07-22 2011-10-05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触摸屏触摸点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2214046A (zh) * 2010-04-09 2011-10-12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02331886A (zh) * 2011-05-30 2012-01-25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斜坐标系的红外触摸屏触摸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2722291A (zh) * 2012-06-01 2012-10-10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红外多点触摸屏的驱动方法
CN103365480A (zh) * 2012-03-27 2013-10-23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红外触摸屏触摸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3853390A (zh) * 2012-12-05 2014-06-11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红外触摸屏触摸精度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8785B (zh) * 2009-10-08 2015-09-01 Silicon Motion Inc 觸控感應裝置以及觸碰點偵測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37355A2 (en) * 2008-05-06 2009-11-12 Nex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solving multitouch scenarios using software filters
CN201673485U (zh) * 2009-09-30 2010-12-15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一种触摸系统
CN102214046A (zh) * 2010-04-09 2011-10-12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02331886A (zh) * 2011-05-30 2012-01-25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斜坐标系的红外触摸屏触摸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2207800A (zh) * 2011-07-22 2011-10-05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触摸屏触摸点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3365480A (zh) * 2012-03-27 2013-10-23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红外触摸屏触摸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2722291A (zh) * 2012-06-01 2012-10-10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红外多点触摸屏的驱动方法
CN103853390A (zh) * 2012-12-05 2014-06-11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红外触摸屏触摸精度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4693A (zh) 2015-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81954B1 (ko) 실시간으로 피사체의 손을 검출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2424803B1 (ko) 터치 분류
CN107077197B (zh) 3d可视化图
EP3113114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US20150026646A1 (en) User interface apparatus based on hand gesture and method providing the same
US8405625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tracks of touch inputs on touch-sensitive panel and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7272899B (zh) 一种基于动态手势的vr交互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60132121A1 (en) Input device and detection method
US20200218424A1 (en) Touch detec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6406638B (zh) 一种触摸点轮廓生成方法及设备
CN105094454A (zh) 一种触摸屏多点定位方法、装置及触屏设备
CN102681738B (zh) 一种互电容式触摸设备的多点触摸辨识方法及触摸装置
EP2691841A1 (en) Method of identifying multi-touch scaling gesture and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0036362B (zh) 触摸检测方法和触摸检测装置
CN111310840A (zh) 数据融合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204693B (zh) 一种触摸点识别方法、装置及触屏设备
CN109886189B (zh) 指纹模板获取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2419664B (zh) 一种红外触摸屏的多点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9375833B (zh) 一种触控指令的生成方法及设备
EP2853089B1 (en) Pattern processing apparatus, patter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attern processing program
CN110673747B (zh) 输入候选符的展示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5094453A (zh) 一种触摸屏多点定位方法、装置及触屏设备
CN112150380B (zh) 校正图像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47635B (zh) 基于深度图像的平面触摸方法、装置与触摸系统
CN110874179B (zh) 指尖检测方法、指尖检测装置、指尖检测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66555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Hong Kong Road, No. 218

Patentee after: Hisense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100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No. 151, No.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ELECTRIC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