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1948B - 流量自适应阀和闭式液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流量自适应阀和闭式液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1948B
CN105201948B CN201510728485.0A CN201510728485A CN105201948B CN 105201948 B CN105201948 B CN 105201948B CN 201510728485 A CN201510728485 A CN 201510728485A CN 105201948 B CN105201948 B CN 1052019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valve
flow
pressure
adap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284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01948A (zh
Inventor
张军花
邹婿邵
袁野
徐尧
张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2848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019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01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1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01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1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量自适应阀和闭式液压系统,流量自适应阀(7)的第一进油口(A1)与第一出油口(B1)之间连接的第一内部油路(C1)中设有流量控制阀(73),第二进油口(A2)与第二出油口(B2)之间连接的第二内部油路(C2)中设有节流孔(74),流量控制阀的控制腔与节流孔的孔前油路之间连接有压力反馈油路(C3),以反馈节流孔的孔前油压(Pf),从而调节流量控制阀的阀芯开度,稳定第一内部油路与第二内部油路中的流量比值。在应用于闭式液压系统时可取代现有的冲洗阀,能够实现流量分配比K值维持基本恒定,受影响因素少,符合闭式液压系统的流量分配设计要求,并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流量自适应阀和闭式液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阀块,具体地,涉及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及其使用的用于流量分配的流量自适应阀块。
背景技术
图1所示为一种典型的采用补油溢流阀601、冲洗溢流阀801的闭式液压系统,其中发动机201驱动闭式液压泵301旋转,从油箱101中泵吸油液,通过闭式工作回路提供给马达901以启动运转。其中考虑到系统中不可避免的油液泄露等,另设置了补油泵401,其补油出油口通过带有单向阀的高压溢流阀组501补油至闭式工作回路中,以补充系统油液损失。其中,多余的补油油液可通过设有冲洗换向阀701、冲洗溢流阀801、过滤器1001和冷却器1101的冲洗油路回油至油箱101,以降低系统的温度;另一部分的补油油液可通过设有补油溢流阀601的补油回油油路回油至油箱101,以维持系统低压侧的压力。
其中,考虑系统的功率、散热、节能等因素,行业内或设计手册中一般都要求补油泵401的流量分配比K值在0.7左右,即图1中的冲洗溢流阀流量Qc与补油泵输出流量Qp的比值在0.7左右。而图1方案的最大缺点是流量分配比K值受发动机转速、冲洗阀阀后背压Pr、冲洗换向阀压降等因素影响较大,流量分配比变化很大,不能保持为一恒定值,从而影响闭式系统冷却效果,严重情况下会出现烧泵现象,以下展开具体分析。
①理想状态的流量分配比
理想状态时,不考虑冲洗换向阀701的压降、冲洗溢流阀801的阀后背压Pr等因素的影响。
补油溢流阀601的压降-流量特性满足如下公式(1):
Pb=Pb0+GbQb (1)
其中,Pb为补油溢流阀入口压力bar;
Pb0为补油溢流阀开启压力bar;
Gb为补油溢流阀压差流量比bar/L/min,与压力梯度成反比;
Qb为补油溢流阀流量L/min;
冲洗溢流阀801的压降-流量特性满足如下公式(2):
Pc=Pc0+GcQc (2)
Pc为冲洗溢流阀入口压力bar;
Pc0为冲洗溢流阀开启压力bar;
Gc为冲洗溢流阀压差流量比bar/L/min(一般情况下,该值与Gb相同);
Qc为冲洗溢流阀流量L/min;
ΔP1为补油溢流阀与冲洗溢流阀的入口压力之差bar,ΔP1=Pb-Pc
理想状态时,Pb=Pc,可得出如下公式(3)
K = P b 0 - P c 0 2 wD p G b + 1 2 - - - ( 3 )
w为补油泵转速rpm;
Dp为补油泵排量mL/Rev;
K为流量分配比;
若泵转速w=2350rpm,泵排量Dp=40mL/Rev,补油溢流阀开启压力Pb0=30bar,冲洗溢流阀开启压力Pc0=28.5bar,压差流量比Gb=Gc=0.03937时,可知:
流量分配比K≈0.7。
②考虑背压Pr时的流量分配比
冲洗溢流阀601、补油溢流阀801的出口压力都1:1地直接增高开启压力,故因过滤器1001与冷却器1101引起的背压Pr将1:1的增高补油溢流阀801的开启压力。
当考虑背压Pr的影响,前述公式(3)变为下式(3’)
K = P b 0 - P c 0 - P r 2 wD p G b + 1 2 - - - ( 3 , )
在前述假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背压Pr≈3bar时,可得流量分配比仅为K≈0.3,与理想状态时流量分配比0.7差异很大。
③考虑发动机转速变化时的流量分配比
当背压Pr≈0,发动机转速w=1100rpm,其它假设条件与前同,则流量分配比计算公式同上式(3),可知:流量分配比K≈0.93。
由上式(3’)可知,流量分配比K与发动机转速w、冲洗阀阀后背压Pr、冲洗换向阀压降等都相关,前述因素变化都会导致流量分配比的变化。由于流量分配比与补油溢流阀入口压力Pb与冲洗溢流阀入口压力Pc之差ΔP1成正比,当压差ΔP1较大时,会出现补油溢流阀流量Qb接近0,使得泵壳内油液温度过高而产生烧泵现象。此外,由于流量分配比K受背压Pr影响较大,背压Pr会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多而增大,当调好流量分配比的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因被压变化而导致流量分配比降低,可重复性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量自适应阀及具有该流量自适应阀的闭式液压系统,有利于实现闭式液压系统的流量分配比维持基本恒定,受影响因素少,符合闭式液压系统的流量分配设计要求,并具有较好的系统油液冷却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流量自适应阀,该流量自适应阀包括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第一进油口与第一出油口之间连接的第一内部油路中设有流量控制阀,第二进油口与第二出油口之间连接的第二内部油路中设有节流孔,流量控制阀的控制腔与节流孔的孔前油路之间连接有压力反馈油路,以反馈节流孔的孔前油压,从而调节流量控制阀的阀芯开度,稳定第一内部油路与第二内部油路中的流量比值。
优选地,节流孔为可调式节流孔。
优选地,节流孔为棱边型、毛细管型或间隙型节流孔。
优选地,流量控制阀为滑阀或锥阀型流量调节阀。
优选地,流量自适应阀还包括用于稳定流量控制阀的进出口压降的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设置在流量控制阀与第一进油口之间的第一内部油路部分中。
优选地,压力补偿阀为可调式压力补偿阀。
优选地,该流量自适应阀还包括换向阀,该换向阀设置在压力补偿阀与第一进油口之间的第一内部油路部分中。
优选地,流量自适应阀的第一进油口包括第一上进油口和第一下进油口,换向阀为三位三通换向阀,该三位三通换向阀的出口端油口液压连通至压力补偿阀,三位三通换向阀配置为在上位时连通第一上进油口与出口端油口,在中位时截止出口端油口与第一上进油口和第一下进油口的连接,并且在下位时连通第一下进油口与出口端油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包括油箱、闭式液压泵、补油泵、马达和驱动油泵的发动机,闭式液压泵与马达之间形成有闭式工作回路,补油泵的进油口与油箱连通,补油泵的出油口补油至闭式工作回路,其中,闭式液压系统还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的流量自适应阀,该流量自适应阀的第一进油口与闭式工作回路相连,第一出油口通过冲洗油路回油至油箱,第二进油口与补油泵的出油口相连,第二出油口通过补油回油油路回油至油箱。
优选地,第二进油口与补油泵的出油口之间的油路中设有补油溢流阀,冲洗油路中串接有过滤器和冷却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采用流量自适应阀的闭式液压系统中,通过在补油回油油路中设置节流孔,同时在冲洗油路中设置流量控制阀,节流孔的孔前压力反馈至流量控制阀的控制腔,以自动调节流量控制阀的阀芯开度,从而可使得补油溢流阀流量与冲洗溢流阀流量之间维持动态平衡,即流量分配比保持基本恒定,流量分配比只与两阀的结构、尺寸和特性相关,而不受发动机转速、泵排量等影响。节流孔优选为可调式,从而更方便调节流量分配比,使其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流量控制阀的阀前还可设置压力补偿阀,以稳定流量控制阀的进出口压降,消除流量控制阀的阀后背压变化对流量分配比的影响。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闭式液压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闭式液压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流量自适应阀的液压结构图;
图4和图5为另两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流量自适应阀的液压结构图;
图6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节流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节流孔采用了棱边型阻力形式;
图7和图8为另两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节流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节流孔分别采用了毛细管型和间隙型阻力形式;
图9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采用了矩形阀口的滑阀形式,并显示了其过流面积;
图10为图9所示的流量控制阀的阀芯的横截面示意图;以及
图11和图12为另两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分别采用了全周开口的滑阀形式和锥形阀口的锥阀形式。
本发明的附图标记说明
101 油箱 201 发动机
301 闭式液压泵 401 补油泵
501 高压溢流阀组 601 补油溢流阀
7 流量自适应阀 71 换向阀
72 压力补偿阀 73 流量控制阀
74 节流孔 701 冲洗换向阀
801 冲洗溢流阀 901 马达
1001 过滤器 1101 冷却器
A1 第一进油口 A2 第二进油口
B1 第一出油口 B2 第二出油口
C1 第一内部油路 C2 第二内部油路
C3 压力反馈油路 D1 冲洗油路
D2 补油回油油路
Qp 补油泵输出流量 Qb 补油溢流阀流量
Qc 冲洗溢流阀流量 P1 流量控制阀的阀前油压
P2 流量控制阀的阀后油压 Pf 节流孔的孔前油压
Pb 补油溢流阀入口压力 Pc 冲洗溢流阀入口压力
Pr 背压 Fk 流量控制阀的前后压差
D 阀芯直径 d 阀杆直径
L 阀芯上矩形槽长度 h 阀芯上矩形槽深度
Xv 阀芯位移 Xd 负遮盖量
T 节流孔宽度 X 阀芯位移
θ 锥角半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首先针对性地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流量自适阀的设计。该流量自适应阀在发动机转速变化、不同泵排量以及系统是否有背压工况下都能够保证恒定的流量分配比,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具体地,参见图3至图5的任一实施方式,该流量自适应阀7包括第一进油口A1、第二进油口A2、第一出油口B1和第二出油口B2,第一进油口A1与第一出油口B1之间连接的第一内部油路C1中设有流量控制阀73,第二进油口A2与第二出油口B2之间连接的第二内部油路C2中设有节流孔74,流量控制阀73的控制腔与节流孔74的孔前油路之间连接有压力反馈油路C3,以反馈节流孔74的孔前油压Pf,从而调节流量控制阀73的阀芯开度,稳定第一内部油路C1与第二内部油路C2中的流量比值。
其中,通过在第二内部油路C2中设置节流孔74,可为流量控制阀73反馈第二内部油路C2中的油压,进而调节流量控制阀73中的通过流量,即冲洗溢流阀流量Qc。换言之,流量控制阀73的阀芯开度根据节流孔74孔前的稳定油压而定。当通过第二内部油路C2中的流量(即补油溢流阀流量Qb)偏大时,节流孔的孔前油压Pf也偏大,此时反馈油压作用至流量控制阀73的控制腔,从而增大阀芯开度,使得通过第一内部油路C1的冲洗溢流阀流量Qc也可增大,此消彼长下,使得补油溢流阀流量Qb和冲洗溢流阀流量Qc之间维持动态平衡。
在应用于图2所示的闭式液压系统时,可使得流量分配比K保持稳定。参见图2,其与图1类似,所不同之处仅在于图2采用了本发明的流量自适应阀取代了图1中的冲洗换向阀701和冲洗溢流阀801。
该闭式液压系统包括油箱101、闭式液压泵301、补油泵401、马达901和驱动油泵的发动机201,闭式液压泵301与马达901之间形成有闭式工作回路,补油泵401的进油口与油箱101连通,补油泵401的出油口补油至闭式工作回路。本发明的流量自适应阀7在安装时,第一进油口A1与闭式工作回路相连,第一出油口B1通过冲洗油路D1回油至油箱101,第二进油口A2与补油泵401的出油口相连,第二出油口B2通过补油回油油路D2回油至油箱101。其余的液压阀件、功能部件及其液压原理与图1类似,在此不再重复叙述。
在采用本发明的流量自适应阀7后,可使得闭式液压系统中的流量分配比K值只与流量控制阀73和节流孔74二者的自身结构、尺寸相关,可消除发动机转速、泵排量等对流量分配比K的干扰或影响。
具体地,节流孔74的主要作用是为流量控制阀73提供反馈压力,使流量分配比K为恒定值。节流孔74的反馈压力Pf与流量控制阀74的阀芯位移Xv之间满足下式(4):
Pf=ktXv (4)
其中,Pf为节流孔的孔前油压,单位bar;
kt为流量控制阀73的弹簧弹性系数,单位N/mm;
Xv为流量控制阀73的阀芯位移,单位mm;
油箱101的压力设定为零,流过图6所示的节流孔74的流量(即补油溢流阀流量Qb)满足如下公式(5):
Q b = C d A b 2 P f ρ = C d πd b 2 4 2 P f ρ - - - ( 5 )
其中,ρ为油液密度;
Ab为节流孔74的过流面积,单位mm2
Cd为节流孔74的过流系数;
db为节流孔74的直径,单位mm;
可见,通过节流孔74的流量Qb与节流孔的孔前油压Pf为二次方关系。当不考虑Pf接近零的情况下,且在Pf的合理的可预见变动范围下,Qb与Pf可近似为线性关系,Qb=B×Pf,其中,B=B(Cd,db,ρ)。
当流量控制阀74的节流口为矩形,即图9和图10所示的采用了矩形阀口的滑阀形式的流量调节阀时;流量控制阀74的过流面积满足如下公式:
A c = n T ( X v + X d ) = n T ( P f k t + X d ) - - - ( 6 )
其中,Ac为流量控制阀74的过流面积,单位mm2
结合图9和图10,其中的D为阀芯直径,单位mm;
d为阀杆直径,单位mm;
L为阀芯上矩形槽长度,单位mm;
h为阀芯上矩形槽深度,单位mm;
Xv为阀芯位移,单位mm;
Xd为负遮盖量,单位mm(一般取值在0.2mm~0.5mm);
n为阀口数;
T为节流孔宽度,单位mm;
由上式(4)、(5)、(6)代换,可得:
Q c = C d A c 2 Δ P ρ = C d n T ( Q b Bk t + X d ) 2 Δ P ρ = k 1 Q b + k 2 - - - ( 7 )
其中, k 1 = C d n T Bk t 2 Δ P ρ k 2 = X d 2 Δ P ρ
流量分配比K满足如下公式:
K = Q c Q c + Q b = k 1 Q b + k 2 k 1 Q b + k 2 + Q b - - - ( 8 )
由于k2<<k1Qb,在上述公式(7)中将k2略去,故公式(8)可以改写为如下:
K = k 1 Q b k 1 Q b + Q b = k 1 k 1 + 1 - - - ( 9 )
可见,通过调节节流孔74的过流面积,可以方便地控制流量分配比K值,使流量分配比K在0~1之间连续变化。用节流孔74的孔前油压Pf控制流量控制阀73的阀芯位移Xv,从而控制过流面积Ac,通过对流量调节阀73的阀口形式、节流孔74阻力形式的设计,使Qb与Qc之间流量满足线性、二次方或其它函数形式。
因此,通过对节流孔74的规格尺寸、过流系数、弹簧弹性系数以及流量控制阀74的形状尺寸等的具体设定,可使得k1≈3.33,此时流量分配比K≈0.7。
其中,节流孔74的类型并不限于图6所示的采用了棱边型阻力形式的节流孔,便于计算节流孔的通过流量及孔前油压等,但也可以是图7和图8所示的分别采用了毛细管型和间隙型阻力形式的节流孔。节流孔74的过流面积可以是固定的,但也可以是可调的,即节流孔74为可调式节流,这样可使得流量分配比K具有更宽的调节范围。
同样的,流量控制阀73可以是滑阀或锥阀型流量调节阀,不限于图9所示的矩形阀口的滑阀形式,也可以是图11和图12分别所示的采用了全周开口的滑阀形式和锥形阀口(锥角半角θ)的锥阀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采用不同类型的节流孔74和流量控制阀73时,仅需对上述各推导公式进行相应的参数变动,可得到流量分配比K的关系方程式,在此不再一一细述。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流量自适阀还可包括用于稳定流量控制阀73的进出口压降的压力补偿阀72,如图3和图5所示,压力补偿阀72设置在流量控制阀73与第一进油口A1之间的第一内部油路C1部分中。压力补偿阀72可采用常规的压力补偿器、定差增/减压阀、定差溢流阀等,用于消除流量控制阀73的阀后背压Pr变化对流量分配比K的影响,保证流量控制阀73的前后压降ΔP=P1-P2=Fk为恒定值。同样地,压力补偿阀72优选为可调式压力补偿阀,以方便实现流量分配比K的调节,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
此外,本发明的流量自适应阀7还可包括换向阀71,如图3和图4所示,该换向阀71设置在压力补偿阀72与第一进油口A1之间的第一内部油路C1部分中。换向阀71的作用在于对冲洗油路D1的切换控制,使得当马达901启动或工作一段时间后启动冲洗降温,而马达停止后则停止冲洗降温。
在闭式液压系统中,闭式液压泵301可选择性地从两端油口泵出高压液压油,以带动马达901可正转或反转,因而在闭式工作回路中,补油泵401的出油口一侧的油路为高压侧,进油口一侧的油路为低压侧,冲洗油路D1相应地液压连接至低压侧。因此为适于在闭式液压系统中使用,流量自适应阀7的第一进油口A1包括第一上进油口和第一下进油口,换向阀71优选为图3所示的三位三通换向阀,该三位三通换向阀的出口端油口液压连通至流量控制阀72,三位三通换向阀配置为在上位时连通第一上进油口与出口端油口,在中位时截止出口端油口与第一上进油口和第一下进油口的连接,并且在下位时连通第一下进油口与出口端油口。这样,当马达901的转向改变时,可通过三位三通换向阀71以相应连接至闭式工作回路的低压侧。低压侧的较高温度且带有杂质的油液通过设有流量自适应阀7的冲洗油路D1回到油箱101。其中,冲洗油路D1串接有过滤器1001和冷却器1101,以实现对闭式工作回路中的工作液压油进行冷却和过滤,使闭式液压系统达到热平衡。此外第二进油口A2与补油泵401的出油口之间的油路(即补油回油油路D2)中还设有补油溢流阀601,以设置溢流阈值。
图3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流量自适应阀7在应用于图2所示的闭式液压系统中时,闭式液压泵301输出的油液驱动马达901旋转做功。补油泵401输出的油液除了补充闭式液压系统中因泄漏而损失的液压油外,并且补油泵401补进系统的冷油还有降低系统温度的作用,同时补油泵401还维持闭式液压系统低压侧(闭式泵吸油侧)的压力。实现了闭式液压系统较好的冷却效果,又能维持闭式液压系统的低压侧的压力,在理想状态时可使得流量分配比K值一直保持在大致0.7左右。
补油泵输出流量Qp一部分通过高压溢流阀组501上的单向阀进入闭式工作回路,用以补充闭式系统因泄漏而损失的液压油,多余的流量会依次通过换向阀71、压力补偿阀72、流量控制阀73、过滤器1001及冷却器1101回油箱,以降低系统的温度;另一部分通过补油溢流阀601、节流孔74回油箱,以维持系统低压侧的压力。
综上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流量自适应阀在使用于图2所示的闭式液压系统中时,流量分配比K与发动机转速w、泵排量Dp、冲洗阀阀后背压Pr等都无关,流量分配比K只与阀本身的结构尺寸相关。换言之,当阀本身的结构及尺寸定好后,能够保证流量分配为一定值,不随发动机转速w、泵排量Dp及阀后背压Pr等变化而改变。流量自适应阀上的压力补偿阀72为可调式,通过设置不同的压差Fk值,可以方便地实现流量分配比K的调节,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流量自适应阀的节流孔74为可调式,通过对节流孔74面积的调节,可以方便地调节流量自适应阀的流量分配比K的调节,使其具有更宽的调节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图3至图5分别列举了三种形式的流量自适应阀,以上描述中仅以图3的实施方式为例,但相较于图3的阀结构,图4和图5所示的阀中分别缺少换向阀71和压力补偿阀72,在类似地应用于闭式液压系统时,其也可实现发明目的,即保持流量分配比基本恒定。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简单变型;并且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流量自适应阀,该流量自适应阀(7)包括第一进油口(A1)、第二进油口(A2)、第一出油口(B1)和第二出油口(B2),所述第一进油口(A1)与所述第一出油口(B1)之间连接的第一内部油路(C1)中设有流量控制阀(73),所述第二进油口(A2)与所述第二出油口(B2)之间连接的第二内部油路(C2)中设有节流孔(74),所述流量控制阀(73)的控制腔与所述节流孔(74)的孔前油路之间连接有压力反馈油路(C3),以反馈所述节流孔(74)的孔前油压(Pf)并据此调节所述流量控制阀(73)的阀芯开度,稳定所述第一内部油路(C1)与第二内部油路(C2)中的流量比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自适应阀,其中,所述节流孔(74)为可调式节流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自适应阀,其中,所述节流孔(74)为棱边型、毛细管型或间隙型节流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自适应阀,其中,所述流量控制阀(73)为滑阀或锥阀型流量调节阀。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量自适应阀,其中,该流量自适应阀还包括用于稳定所述流量控制阀(73)的进出口压降的压力补偿阀(72),所述压力补偿阀(72)设置在所述流量控制阀(73)与所述第一进油口(A1)之间的所述第一内部油路(C1)部分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量自适应阀,其中,所述压力补偿阀(72)为可调式压力补偿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量自适应阀,其中,该流量自适应阀(7)还包括换向阀(71),该换向阀(71)设置在所述压力补偿阀(72)与所述第一进油口(A1)之间的所述第一内部油路(C1)部分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量自适应阀,其中,所述流量自适应阀(7)的所述第一进油口(A1)包括第一上进油口和第一下进油口,所述换向阀(71)为三位三通换向阀,该三位三通换向阀的出口端油口液压连通至所述压力补偿阀(72),所述三位三通换向阀配置为在上位时连通所述第一上进油口与所述出口端油口,在中位时截止所述出口端油口与所述第一上进油口和第一下进油口的连接,并且在下位时连通所述第一下进油口与所述出口端油口。
9.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包括油箱(101)、闭式液压泵(301)、补油泵(401)、马达(901)和驱动油泵的发动机(201),所述闭式液压泵(301)与所述马达(901)之间形成有闭式工作回路,所述补油泵(401)的进油口与所述油箱(101)连通,所述补油泵(401)的出油口补油至所述闭式工作回路,其中,所述闭式液压系统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量自适应阀(7),该流量自适应阀(7)的所述第一进油口(A1)与所述闭式工作回路相连,所述第一出油口(B1)通过冲洗油路(D1)回油至所述油箱(101),所述第二进油口(A2)与所述补油泵(401)的出油口相连,所述第二出油口(B2)通过补油回油油路(D2)回油至所述油箱(10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闭式液压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进油口(A2)与所述补油泵(401)的出油口之间的油路中设有补油溢流阀(601),所述冲洗油路(D1)中串接有过滤器(1001)和冷却器(1101)。
CN201510728485.0A 2015-10-30 2015-10-30 流量自适应阀和闭式液压系统 Active CN1052019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28485.0A CN105201948B (zh) 2015-10-30 2015-10-30 流量自适应阀和闭式液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28485.0A CN105201948B (zh) 2015-10-30 2015-10-30 流量自适应阀和闭式液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1948A CN105201948A (zh) 2015-12-30
CN105201948B true CN105201948B (zh) 2017-02-08

Family

ID=54949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28485.0A Active CN105201948B (zh) 2015-10-30 2015-10-30 流量自适应阀和闭式液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019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39130B2 (en) * 2016-04-26 2020-01-21 Robert Bosch Gmbh Pressure-maintaining valve arrangement for a purge circuit of a closed hydraulic circuit
CN107355438A (zh) * 2017-07-25 2017-11-17 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属具控制系统
CN107605869B (zh) * 2017-09-21 2019-04-16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油缸冷却液压回路
CN111677710B (zh) * 2020-06-09 2022-06-0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钻井井下动力系统用液压油调节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2266A (en) * 1990-08-23 1991-11-05 Kabushiki Kaisha Kobe Seiko Sho Slewing control device for crane
CN201747703U (zh) * 2010-05-25 2011-02-16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闭式液压系统
CN103206431B (zh) * 2013-04-18 2016-03-02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分公司 闭式回转系统及包含该闭式回转系统的工程机械
CN103671312B (zh) * 2013-12-05 2016-02-10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闭式回转缓冲液压系统及包含其的回转机构、汽车起重机
CN103754781B (zh) * 2013-12-31 2016-05-11 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系统及起重机
CN204042082U (zh) * 2014-08-27 2014-12-24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三通比例流量控制阀、扫路车及其液压执行元件控制系统
CN204476899U (zh) * 2014-12-30 2015-07-15 浙江大学 一种起重机回转系统控制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1948A (zh) 2015-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1948B (zh) 流量自适应阀和闭式液压系统
CN101668972B (zh)
EP2668379B1 (en) Oil pump with selectable outlet pressure
US9988792B2 (en) Hydraulic apparatus based on confluence control mode
CN106870329B (zh) 调节压缩机的液体注射的方法、液体注射的压缩机及元件
US20160201564A1 (en) Fuel system
US9249800B2 (en) Bypass directional control valve
JP2019504238A (ja) コンプレッサ又はエキスパンダ装置の液体注入の制御方法、液体注入式コンプレッサ装置又はエキスパンダ装置、及び液体注入式コンプレッサ要素又はエキスパンダ要素
CN104364497A (zh) 涡轮引擎中的流体回路
CN106233042A (zh) 包括多个压力调节阀的变速器的液压系统
CN104295782A (zh) 溢流阀
CN106051441A (zh) 一种输出排量可变双联转子泵及其控制系统
KR960702581A (ko) 유압 실린더 속도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DE102010007247A1 (de) Hydraulischer Lüfterantrieb
CN107725756A (zh) 用于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CN203081878U (zh) 液压控制系统及工程机械
CN105201933B (zh) 一种基于转速反馈的比例调速液压系统
CN205618461U (zh) 转速匹配阀和变压差负载敏感控制系统
EP2682573B1 (en) Control valve
CN106837458A (zh) 凸轮轴调节装置
CN203050827U (zh) 可变节流装置
CN207761728U (zh) 一种具有流量调节阀的发动机
CN207393302U (zh) 用于车辆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和车辆
RU178329U1 (ru) Гидропривод вспомогательных агрегатов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преимущественно электрогенераторов
WO2017103638A1 (en) A flow distribution device between an oil pump and a eng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