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8092A - 一种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8092A
CN105198092A CN201510722813.6A CN201510722813A CN105198092A CN 105198092 A CN105198092 A CN 105198092A CN 201510722813 A CN201510722813 A CN 201510722813A CN 105198092 A CN105198092 A CN 1051980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wetland
matrix
retaining walls
artific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228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98092B (zh
Inventor
李�柱
成水平
吴娟
王陈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yang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filed Critical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151072281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980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98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80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980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80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名称是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涉及一种适用于斜坡地形的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它主要是解决现有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难以适用于斜坡地形,或者运用于斜坡地形时需要开挖平整土地、建设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的问题。本发明的人工湿地系统是由上级湿地单元和下级湿地单元呈阶梯状紧邻分布构成的一个框架结构池体的两级湿地单元,该框架结构池体的池底为斜坡坡面,上级湿地单元是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下级湿地单元是上行流人工湿地单元;所述的框架结构池体内设有基质,基质内栽种有植物。本发明处理效果好、结构简单、施工简便、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山地、丘陵、水体坡岸等斜坡地区的各类污水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山地、丘陵、水体坡岸等斜坡地区的各类污水处理的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一种人工模仿自然湿地净化功能而构建的水处理系统,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以来,由于该工艺具有建设成本低廉、管理简便、净化效果稳定等优点受到广泛的重视,已在欧洲、拉美以及亚洲等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根据水流方式特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以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潜流型人工湿地又分为水平流、下行流、上行流和复合垂直流几种类型。在以上人工湿地中,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具有以下独特优势:一、可以使水流更加充分地流过整个处理基质,解决了以往渗滤湿地“短路”的问题;二、其独特的下行流-上行流结构、间歇进水的运行方式使出水流量、水位曲线呈现脉冲式特点,配水时间快、基质淹水时间短,促进了系统基质复氧,有利于形成了好氧与厌氧条件并存的复合水处理结构,显著提高了对污染物的净化效率,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污染物、氮、磷及重金属等,尤其对氮、磷的去除效果较明显。
现有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是针对平地地形设计,对土地平整性的要求极为严格,要求湿地底部坡降不宜超过1.5%。对土地进行平整不仅大大增加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建设成本,而且有可能受限于地形条件而导致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无法建设。这直接限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在山地、丘陵、水岸边坡等斜坡地区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已有研究者进行了研究,相关专利如:公告号为CN10358836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该人工湿地系统由包括至少三级串联并逐级水平降低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单元组成。该设计方案虽然采用多级人工湿地单元上表面逐级水平降低的设计,但要求各级人工湿地单元底部平整且在同一水平面上,因此实质上仍是针对平地地形设计,难以运用于斜坡地形。公告号为CN10401654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低污染水处理的阶梯式复合人工湿地装置,该装置由呈阶梯状从上往下分布的高位配水槽、二级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和水平流人工湿地单元等组成。该方案中虽然各人工湿地单元可以依斜坡坡度呈阶梯状分布,但由于要求各人工湿地单元底部平整,再加上人工湿地单元采用下行流和水平流两种流态导致要求下级湿地单元上沿低于上级湿地单元底部,使得人工湿地施工不但需要对斜坡进行阶梯状开挖平整,而且只对陡坡地形有较好的适用性。另外,该方案的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由于设计缺陷无法储水,不能滞留净化污水,只发挥了过滤效果,导致下行流人工湿地净化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公告号为CN10253129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全地形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系统,该人工湿地组合系统由垂直呈逐级落差状分布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单元串联而成。该方案虽然较好的解决了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依斜坡坡度构建的问题,但由于要求各人工湿地单元底部平整,需要对斜坡进行阶梯状开挖平整,导致施工成本高、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能适用于斜坡地形、净化效果好、结构简单、施工简便、成本低廉的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人工湿地系统是由上级湿地单元和下级湿地单元呈阶梯状紧邻分布构成的一个框架结构池体的两级湿地单元,该框架结构池体的池底为斜坡坡面,上级湿地单元是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下级湿地单元是上行流人工湿地单元;所述的框架结构池体内设有基质,基质内栽种有植物。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框架结构池体是由设在斜坡坡面池底上的内墙、隔墙、外墙和两侧挡墙构成,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由内墙和隔墙及两侧挡墙构成一个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框架池体,上行流人工湿地单元由隔墙和外墙及两侧挡墙构成一个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框架池体,上述两个框架池体上表面之间呈阶梯状。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上设有进水管、布水管、集水管和提升管;所述的布水管安装在基质表层,由主管和支管组成,支管为穿孔管,主管与支管呈“E”字排列,主管进水端与进水管相连接;所述的集水管为穿孔管,安装在池体底部,两端伸出两侧挡墙;所述的提升管紧贴两侧挡墙垂直安装,提升管下端与集水管连接,管身长度是布水管和集水管高度差的80-90%。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上行流人工湿地单元上设有连接管、布水管、集水管和排水管;所述的连接管上端与提升管相连接,下端与布水管相连接;所述的布水管是穿孔管,安装在池体底部,两端伸出两侧挡墙;所述的集水管安装在基质表层,由主管和支管组成,均为穿孔管,主管与支管呈“E”字排列,主管两端伸出两侧挡墙;所述的排水管紧邻两侧挡墙竖直安装,排水管上端与集水管主管相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基质从下到上分为深度相等的三层,最下层为粒径30-100mm的基质,中层粒径为10-30mm的基质,上层粒径为2-20mm的基质。
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山地、丘陵、水体坡岸等斜坡地区的生活污水、市政污水、工业废水、畜牧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地表径流、污水处理厂尾水等各类污水处理。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可应用于坡度为0-45°的斜坡地形;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将多个垂直流人工湿地单元依坡度呈阶梯状从上往下布置,解决了坡地无法建设垂直流人工湿地的问题,开发出了一种不受斜坡地形限制的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极大扩展了人工湿地的应用范围;
2)本发明池体单元以斜坡坡面为池底,不需要对土地进行平整,结构简单,施工简便,进而降低了建设成本,有效解决了现有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需要对斜坡进行开挖平整,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等问题;
3)通过巧妙设计提升管,有效解决了下行流湿地单元在运用于斜坡地形时无法储水问题,使下行流人工湿地滞留和净化污水的功能得以发挥;
4)采用池体两端同时进水和排水的管网设计,解决了大面积人工湿地布水不均匀和死水区问题,保证了人工湿地净化功能的充分发挥;
5)本发明具有很强的地形适应性和灵活性,即人工湿地单元面积和池体形状等设计参数可根据地形条件和进水污染负荷、出水水质要求等灵活选择,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多套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依据地形以并联形式自由组合,可适应不同地形,满足不同水量的污染处理需求,适用范围更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剖面图。
图3是图1中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结构剖面图。
图4是图1中上行流人工湿地单元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本发明的人工湿地系统是由上级湿地单元和下级湿地单元呈阶梯状紧邻分布构成的上下两级湿地单元,上下两级湿地单元是一个框架结构池体,该框架结构池体的池底5为斜坡坡面,上级湿地单元是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1,下级湿地单元是上行流人工湿地单元2;框架结构池体是由设在斜坡坡面池底5上的内墙6、隔墙7、外墙8和两侧挡墙9构成,对池底5可采用混凝土浇筑硬化或铺装防渗膜及土工布的方式进行防渗处理,内墙6和外墙8,以及两侧的挡墙9设在池底5的边沿上;内墙6、隔墙7和外墙8分别设在斜坡上下不同等高线处,通过在开挖的地基上砌墙建筑而成;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1和上行流人工湿地单元2之间由隔墙7相隔;隔墙7即是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1的外墙,又是上行流人工湿地单元2的内墙;隔墙7和内墙6的上沿以及两侧挡墙9的上沿在一个水平面上构成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1,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1由内墙6和隔墙7及两侧挡墙9构成一个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框架池体;外墙8的上平面低于隔墙7的上平面,外墙8和隔墙7及两侧挡墙9构成上行流人工湿地单元2,上行流人工湿地单元2由外墙8及两侧挡墙9构成一个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框架池体,上述两个框架池体上表面之间呈阶梯状,即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1和上行流人工湿地单元2构成一个阶梯状,如图1、2所示;外墙8和内墙6的高度可以根据地形、坡度等具体情况设计,外墙8参考取值为0.5-3m,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1内墙6高度参考取值可以为0-1m;在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1和上行流人工湿地单元2内均设有基质3,基质3从下到上分为深度相等的三层,最下层为配水层,选用粒径30-100mm的基质,用于使湿地单元均匀布水或集水,避免出现死水区,中层和上层为净化层,分别选用粒径10-30mm和2-20mm的基质,基质的选自河沙、砾石、碎石、陶粒、页岩、钢渣或沸石中的一种或多种,填充高度低于池体单元墙体上沿5-20cm;基质3上栽种有植物4,湿地植物4选自芦苇、花叶芦荻、香蒲、菖蒲、再力花、美人蕉、风车草、梭鱼草、慈姑或泽泻中的一种或多种,种植密度为9-25株/m2;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可以将本发明的多套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依据地形以并联的形式自由组合。
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1上设有管道,管道包括进水管10、布水管11、集水管12和提升管13,布水管11安装在基质3的表层,由主管和支管组成,支管为穿孔管,主管与支管呈“E”字排列,主管进水端与进水管10相连接;集水管12为穿孔管,安装在池底5的上方,集水管12的两端伸出两侧挡墙9外;提升管13紧贴两侧挡墙9垂直安装,提升管13的下端与集水管12连接,提升管13管的身长度是布水管11和集水管12高度差的80-90%。
上行流人工湿地单元2上设有管道,管道包括连接管14、布水管15、集水管16和排水管17;连接管14上端与提升管13相连,下端与上行流湿地单元布水管15相连接;布水管15是穿孔管,安装在池底5的上方,布水管15的两端伸出两侧挡墙9;集水管16安装在基质3的表层,由主管和支管组成,均为穿孔管,主管与支管呈“E”字排列,主管两端伸出两侧挡墙9;排水管17紧邻两侧挡墙9竖直安装,排水管17上端与集水管16的主管相连接。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用于某河流入河地表径流的处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选址于污水排口边的水岸边坡处,坡角约为20°,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占地面积100m2,由一座面积为20m2的沉淀池和一座面积为80m2的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组成,设计处理规模30吨/天。该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如图1、图2所示,由依坡度呈阶梯状分布的上下两级湿地单元组成,上级湿地单元为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1,下级湿地单元为上行流人工湿地单元2,湿地单元由池体、管道、基质3、植物4构成;湿地单元池体为框架结构,由池底5、内墙6、隔墙7、外墙8和两侧挡墙9构成,单个池体面积为10m×4m,池底5是对斜坡坡面进行修整和水泥硬化防渗处理建造而成,内墙6和外墙8是分别在斜坡上下不同等高线处沿线开挖的地基上砌墙建筑而成;在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1和上行流人工湿地单元2之间设有隔墙7;上行流人工湿地单元2隔墙7和外墙8长×高均为10m×2m;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1的内墙6高度为0.45m;基质10装填高度为距池体上沿10cm处,基质10从下到上分为三层,各层深度相等,最下层为配水层,选用粒径30-100mm的砾石,中层选用粒径10-20mm的陶粒,上层选用粒径5-20mm的碎石;湿地植物11在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1中选用美人蕉,在上行流人工湿地单元2中选用鸢尾,种植密度均为16株/m2;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1的布水管11由1根主管和9根支管组成,支管为穿孔管,主管与支管呈“E”字排列,主管靠内墙安装,进水端与进水管10相连接,集水管12为穿孔管,安装在池体底部,两端伸出两侧挡墙9,提升管13紧贴两侧挡墙9垂直安装,下端与集水管12连接,管身长度为1m;上行流人工湿地单元2的布水管15为穿孔管,安装在池体底部,两端伸出两侧挡墙9,集水管16安装在基质3表层,由主管和支管组成,均为穿孔管,主管与支管呈“E”字排列,主管靠内墙安装,两端伸出两侧挡墙9,排水管17紧邻两侧挡墙9竖直安装,上端与集水管16主管相连;污水先经引水管引入沉淀池进行预沉淀,然后通过提升泵泵入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经人工湿地净化后排出。本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污水有良好净化效果,对COD、TP、TN、NH4 +-N的去除率达到50-60%。

Claims (5)

1.一种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是:人工湿地系统是由上级湿地单元和下级湿地单元呈阶梯状紧邻分布构成的一个框架结构池体的两级湿地单元,该框架结构池体的池底(5)为斜坡坡面,上级湿地单元是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1),下级湿地单元是上行流人工湿地单元(2);所述的框架结构池体内设有基质(3),基质(3)内栽种有植物(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框架结构池体是由设在斜坡坡面池底(5)上的内墙(6)、隔墙(7)、外墙(8)和两侧挡墙(9)组成,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1)由内墙(6)和隔墙(7)及两侧挡墙(9)构成一个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框架池体,上行流人工湿地单元(2)由隔墙(7)和外墙(8)及两侧挡墙(9)构成一个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框架池体,上述两个框架池体上表面之间呈阶梯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下行流人工湿地单元(1)上设有进水管(10)、布水管(11)、集水管(12)和提升管(13);所述的布水管(11)安装在基质(3)表层,由主管和支管组成,支管为穿孔管,主管与支管呈“E”字排列,主管进水端与进水管(10)相连接;所述的集水管(12)为穿孔管,安装在池体底部,两端伸出两侧挡墙(9);所述的提升管(13)紧贴两侧挡墙(9)垂直安装,提升管(13)下端与集水管(12)连接,管身长度是布水管(11)和集水管(12)高度差的80-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上行流人工湿地单元(2)上设有连接管(14)、布水管(15)、集水管(16)和排水管(17);所述的连接管(14)上端与提升管(13)相连接,下端与布水管(15)相连接;所述的布水管(15)是穿孔管,安装在池体底部,两端伸出两侧挡墙(9);所述的集水管(16)安装在基质(3)表层,由主管和支管组成,均为穿孔管,主管与支管呈“E”字排列,主管两端伸出两侧挡墙(9);所述的排水管(17)紧邻两侧挡墙(9)竖直安装,排水管(17)上端与集水管(16)主管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基质(3)从下到上分为深度相等的三层,最下层为粒径30-100mm的基质,中层粒径为10-30mm的基质,上层粒径为2-20mm的基质。
CN201510722813.6A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Active CN1051980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22813.6A CN105198092B (zh)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22813.6A CN105198092B (zh)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8092A true CN105198092A (zh) 2015-12-30
CN105198092B CN105198092B (zh) 2017-11-10

Family

ID=54946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22813.6A Active CN105198092B (zh)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9809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5185A (zh) * 2017-11-20 2018-04-20 河海大学 一种用于改善水质的梯级人工湿地系统
CN109292982A (zh) * 2018-09-11 2019-02-01 山东建筑大学 低浓度重金属废水的模块化复合深度处理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9851055A (zh) * 2019-03-29 2019-06-07 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自清洗防堵塞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CN110258449A (zh) * 2019-06-25 2019-09-20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水环境景观用缓坡挡水结构
CN111480482A (zh) * 2020-03-18 2020-08-04 长沙凯天工研院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高陡岩质边坡植被快速、持久复绿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4897A (en) * 1991-09-24 1992-12-2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Constructed wetlands to contro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N2770315Y (zh) * 2004-12-27 2006-04-12 河海大学 景观型多级阶梯式人工湿地护坡系统
JP2006150351A (ja) * 2004-11-05 2006-06-15 Kato Construction Co Ltd 湿地型水質浄化処理システム
CN101708897A (zh) * 2009-11-26 2010-05-19 同济大学 斜面潜流人工湿地水处理工艺
CN103588362A (zh) * 2013-11-27 2014-02-19 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CN103693745A (zh) * 2014-01-13 2014-04-0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一种入河径流污染的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4897A (en) * 1991-09-24 1992-12-2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Constructed wetlands to contro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JP2006150351A (ja) * 2004-11-05 2006-06-15 Kato Construction Co Ltd 湿地型水質浄化処理システム
CN2770315Y (zh) * 2004-12-27 2006-04-12 河海大学 景观型多级阶梯式人工湿地护坡系统
CN101708897A (zh) * 2009-11-26 2010-05-19 同济大学 斜面潜流人工湿地水处理工艺
CN103588362A (zh) * 2013-11-27 2014-02-19 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CN103693745A (zh) * 2014-01-13 2014-04-0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一种入河径流污染的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5185A (zh) * 2017-11-20 2018-04-20 河海大学 一种用于改善水质的梯级人工湿地系统
CN109292982A (zh) * 2018-09-11 2019-02-01 山东建筑大学 低浓度重金属废水的模块化复合深度处理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9851055A (zh) * 2019-03-29 2019-06-07 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自清洗防堵塞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CN110258449A (zh) * 2019-06-25 2019-09-20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水环境景观用缓坡挡水结构
CN110258449B (zh) * 2019-06-25 2024-05-24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水环境景观用缓坡挡水结构
CN111480482A (zh) * 2020-03-18 2020-08-04 长沙凯天工研院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高陡岩质边坡植被快速、持久复绿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8092B (zh) 2017-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98092A (zh) 一种斜底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CN100537452C (zh)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
CN101955297B (zh) 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的景观型复合人工湿地处理装置及应用
CN101412564B (zh) 一种用于污水厂尾水深度净化的湿地工艺
CN103693745B (zh) 一种入河径流污染的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4281497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庭院式水净化一体化装置
CN203938558U (zh) 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
CN102926362A (zh) 一种农田排水的控污减排方法
CN104563266A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高埂稻田灌溉调控系统及其建造方法
CN203333445U (zh) 一种阶梯式污水渗滤净化系统
CN105217893A (zh) 一种斜底式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系统
CN204139151U (zh) 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
CN215975177U (zh) 一种复合型工业园污水厂尾水人工湿地生态处理系统
CN104743674A (zh) 模块化人工湿地处理装置
CN105152472A (zh) 一种雨水入河污染控制的渗透型生态堤岸
CN204661505U (zh) 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装置
CN113636651A (zh) 一种垂流壁挂式人工湿地装置
CN204529466U (zh) 模块化人工湿地处理装置
CN108147618A (zh) 一种无动力滨河水生态保持净化处理系统
CN103864228A (zh) 一种微创开挖多介质地下渗滤原位回灌地下水处理装置
CN209872525U (zh) 一种装配式填料块及装配式阶梯型滨水湿地净化系统
CN102092853B (zh) 一种分散污水地下渗滤生态处理系统
CN102583763B (zh) 小型人工湿地的模块结构及其应用工艺
CN105152344A (zh) 干旱地区湖滨带湿地干湿交替生态修复系统
CN111087076B (zh) 一种化工园区重污染河道治理系统及河道生态修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7

Address after: 441000 Xiangyang City, Hubei province Xiangcheng District Long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Xiangyang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441053 Xiangfan City, Hubei province Xiangcheng District Long Road No. 296

Patentee befor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