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0770B - 用于核电站的排气系统的排放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核电站的排气系统的排放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0770B
CN105190770B CN201480023227.6A CN201480023227A CN105190770B CN 105190770 B CN105190770 B CN 105190770B CN 201480023227 A CN201480023227 A CN 201480023227A CN 105190770 B CN105190770 B CN 1051907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system
emission monitoring
pipeline
section
relief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32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90770A (zh
Inventor
A·希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eva GmbH
Original Assignee
Areva NP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eva NP GmbH filed Critical Areva NP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5190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0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90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07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2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gaseous state
    • G01N1/2247Sampling from a flowing stream of ga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21C17/002Detection of leak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3/00Pressure vessels; Containment vessels; Containment in general
    • G21C13/02Details
    • G21C13/022Ventilat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21C17/02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coolant or moderator
    • G21C17/02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coolant or moderator for monitoring gaseous coolant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9/00Emergency protection arrangemen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reactor, e.g. safety valves provided with pressure equalisation devices
    • G21C9/004Pressure suppression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D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3/00Control of 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3/04Safety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10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liquid or fluent state
    • G01N2001/1031Sampling from special places
    • G01N2001/1037Sampling from special places from an enclosure (hazardous waste, radioactiv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2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gaseous state
    • G01N1/24Suction devices
    • G01N2001/242Injectors or ejector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21C17/02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coolant or moderator
    • G21C17/04Detecting burst slugs
    • G21C17/044Detectors and metering devices for the detection of fission product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21C17/10Structural combination of fuel element, control rod, reactor core, or moderator structure with sensitive instruments, e.g. for measuring radioactivity, strain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9/00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for handling, or for facilitating the handling of, fuel or other materials which are used within the reactor, e.g. within its pressure vessel
    • G21C19/28Arrangements for introducing fluent material into the reactor core; 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fluent material from the reactor core
    • G21C19/30Arrangements for introducing fluent material into the reactor core; 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fluent material from the reactor core with continuous purification of circulating fluent material, e.g. by extraction of fission products deterioration or corrosion products, impurities, e.g. by cold traps
    • G21C19/303Arrangements for introducing fluent material into the reactor core; 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fluent material from the reactor core with continuous purification of circulating fluent material, e.g. by extraction of fission products deterioration or corrosion products, impurities, e.g. by cold tra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a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核电站(4)的排气系统(16)的排放监测系统,该排放监测系统在测量结果具有较高可靠性、可用性以及较高质量的情况下被设计为具有特别小的电能消耗。为此根据本发明将该排放监测系统(2)设计为具有:接合至核电站(4)的反应堆外壳(6)上的泄压管道(8),该泄压管道具有高压部段(74)和低压部段(76);在入口侧通向泄压管道(8)的低压部段(76)并且从那里被引导至可被样本流流通的功能路径(20,46)中的取样管道(22);具有推进剂接口(82)、抽吸接口(86)和排出接口(88)的喷射泵(78);推进剂输送管道(80),该推进剂输送管道在入口侧通向泄压管道(8)的高压部段(74)且从那里被引导至喷射泵(78)中并被连接至推进剂接口(82);以及被从功能路径(20,46)引导至喷射泵(78)中并且被连接至抽吸接口(86)的返样管道(56)。

Description

用于核电站的排气系统的排放监测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核电站的排气系统的排放监测系统。
在核电站发生严重故障(Severe Accident)的情况下,除了释放蒸汽还可能释放大量尤其通过锆石-水反应所产生的氢气。在没有有效应对措施的情况下,无法避免易爆的(也被称为能够爆燃的)混合物的产生,该混合物在没有对其加以控制的反应中将危害反应堆外壳。此外尤其在具有相对较小的惰性的沸水反应堆中(通常容积为5000至15000平方米)通过释放未凝结的氢气结合蒸汽而产生快速的压力升高,该压力升高超越设计压力并且可能直至达到反应堆外壳的故障压力。
为了要避免反应堆外壳的过压故障,这些设施长期以来配备有过滤的泄压装置。尽管加以过滤,在泄压时在一定范围内仍导致将放射性活度释放到周围环境中。这些释放过程通常被排放监测系统所测量到并被记录下来。所获取的这些数据被用于告知公众以及用于推导故障应对措施。
目前安装的排放监测系统需要在操作中明显节约能量以加热取样管道从而避免喷雾的凝结和沉积。另外需要用于将样本输送至过滤器以及操作分析器的能量。目前,该能量供应(大约4千瓦至8千瓦)仅能够通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来确保。所期望的通过蓄电池单独供电因必要的蓄电器容量而难以实现。其需要耗费较高的成本在蓄电池上并且需要一定空间。此外,要评估用于承受地震的设施,这将因柴油机组和所属的燃料罐以及安装空间的关系而成本高昂。在核电站内部能量供应完全失效(英语被称作SBO=电站断电(stationBlackout))的故障情况下,当前安装的系统对于监测来说不可用或仅仅有限可用。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实现相关的补救措施并且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排放监测系统,该排放监测系统在测量结果具有较高可靠性、可用性以及较高质量的情况下被设计为具有特别小的电能消耗。
该任务根据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特性来解决。
有利的设计和基础方案的改进是从属权利要求以及下面详细描述的主题。
借助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实现了在SBO事故发生时也能进行排放监测。所要保护的排放监测系统以有利的方式采用排放-废气流的热液压内能来输送样本并且采用自身介质加热来避免在取样管道中凝结。优化的能量供应方案实现了在启动反应堆外壳排气过程之后从正常操作供电的故障到备用供电的蓄电池缓冲。
从使用者或操作者的角度来看明显的优势总结在于:
·在SBO的情况下也自行进行有关气态排放(废气监控)的测量和监测任务
·在SBO的情况下,仍提供关于活度释放的信息
·存在用于推导故障应对措施的信息
·用于操作线上监控(碘、喷雾、惰性气体)的能量消耗较小
·能够由蓄电池来供应能量
·需要较小的蓄电池容量
·用于系统的能量供应的空间需求较小
·排放监控系统采用具代表性的样本,该样本与排气系统的流动率成比例。
·可省去对样本流的调节
·可省去主动开启取样,因为通过排气流实现被动地自调节式取样。
下面借助示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其中在分别以极大程度简化的且示意性的示图中:
图1是用于核电站的排气系统的排放监测系统的原理线路图的第一方案;并且
图2是用于核电站的排气系统的排放监测系统的原理线路图的第二方案。
相同的或者功能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提供。
在图1中示意性概况示出的排放监测系统2尤其在其放射性方面用于测量和监测主要呈气态的排放,这些排放在核电站4进行所谓的排气时被释放到周围环境中。
在此方面,在安全容器6内出现具有相对于外部的环境大气压的较高过压的大量蒸汽和气体排放的严重故障时,将也被称为反应堆外壳的在此仅被示意性和以截面的方式示出的核电站4的安全容器6内的受控压降称为排气。为此,将也被称为排气管道的泄压管道8从安全容器6中引导出来,该泄压管道8在核电站4正常工作时通过闭锁部件10来关闭。为了引导泄压而将闭锁部件10打开,使得沿着流动方向12形成主要为气态的泄压流,该泄压流经由排烟道14或类似的被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由此,反应堆外壳中的过压被降低至下临界值。
为了在排气时尽可能减小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尤其是在这里被局部放大选取的泄压管道8的部段的上游(必要时也在下游),通常将用于也被称为排气流的泄压流的不同过滤器和/或清洗装置(尤其是干燥过滤器、湿洗装置和/或吸附剂过滤器)接通至该泄压管道8中。这被称作过滤后的反应堆外壳排气。这样的装置(未示出)被设计用于很大程度上存留包含在排气流中的、尤其是惰性气体、碘和碘化物以及喷雾形态的放射性活度。所有被提供用于排气工作的组件的整体也被称为排气系统16。
然而不能完全排除的是,在某些故障情况中,尤其在不具有足够存留装置的老旧设备中,值得注意的活度量与排气流一起被泄漏至周围环境中。在此情况下,面临核电站地区的至少短暂的污染的威胁,该至少短暂的污染应在规划协调救援措施时被予以考虑。为此,提供排放监测系统2,该排放监测系统从排气流中获取气体样本并将其输送至多个分析器18。优选以流通运行方式工作的分析器18优选以实时的方式(“在线监控”)或者在任何情况下及时对气体样本中的惰性气体、碘和碘化物以及喷雾的当前含量进行测量并且/或者确定反映这些组成部分的放射性活度。此外,可例如将用于确定氢浓度的气体分析器集成到分析路径20中。
具体来说,将取样管道或者短取样管道22从引导排气流的泄压管道8引导出来并且将其接合至布置在泄压管道8外部的分析路径20。在输入端设置具有被布置在泄压管道8内部的具有伸入排气流中的入口26的提取喷头24或者探头的取样管道22。另选还考虑泄压管道8的简单管道分支。以此方式,排气流中的一部分作为样本流沿流动方向27通过取样管道22被输往分析路径20。
在此在实施例中,该分析路径20配备有多个上述具有实时能力的分析器18,即配备有喷雾分析器28、碘和碘化物分析器30、惰性气体分析器32以及氢分析器34,这些均按照流通原理工作并且以流的方式被串联连接。应当理解的是,可能存在其它的和/或另外的分析器18,并且替代串联连接可实现将分析器18并联连接或者将两个管道拓扑组合在一起。为此在必要时存在相应的管道分支和管道集。
作为补充/替代,能够将用于在线监控(尤其是有关排气流的碘和喷雾组成部分)的这样的分析器直接安装在泄压管道8处/中。在泄压管道8中,优选在其低压部段76内(见下)例如为此设置具有降低的壁厚(约3毫米)的扩充件,以便通过降低屏蔽来提高被安装在外侧上的喷雾/碘监控器112的敏感度。
这里在实施例中,分析器18将获取的测量数据经由相应的信号线路36发送至一个共同的控制和(预)评估单元38,该控制和(预)评估单元例如可以被安装在核电站4的应急响应中。另选地可以安装多个分散的评估单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该单元的功能限定为数据收集且必要时限定为数据准备,使得在布置在下游的、在此未示出的单元中实现实际的评估。此外,可借助遥测或者类似的来提供至外部观测站的原始的和/或处理过的测量数据的远程传输。
对控制和评估单元38以及-如果需要的话-对各个分析器18的供电在核电站4具有完整的自供电时经由一般的设备电网40以及在其中断时经由自供电应急电网42来实现,该自供电应急电网优选根据不间断供电(USV)的原理在必要时被启动。优选经由在完整的设备电网40中通过自身再冲电的可再充电蓄电池/蓄电器44向应急电网供电,该应急电网还可具有燃料电池单元和/或柴油机组。
在根据图1的实施例中,将以流的方式的并联至分析路径20的具有多个过滤器/收集装置48的过滤器路径46连接至取样管道22。其例如配备有喷雾过滤器50以及碘过滤器/碘化物过滤器52。过滤器路径46被经由取样管道22获取的样本流的部分流所流通。没有为过滤器路径46的过滤器/收集装置48提供在线测量;相反,其可以在排气操作期间或者至少在故障情况逐渐消失后被获取被获取并且关于留存的活性载体进行研究。因此,即使在在线分析器18彻底中断时也还能够实现对通过排气释放的排放进行可后续评估的、总结性的编档。
作为对所述过滤器的补充或替代,例如可将用于H-3(氚)和C-14(碳)的过滤器/收集装置接通至过滤器路径46中。
此外,存在以流的方式并联至分析路径20和过滤器路径46的旁通路径54。所有三条分流管道在输出侧汇聚为一个共同的收集管道或返样管道56,以下将还会被更详细加以描述的抽吸泵58或真空泵继续向下游接通至该共同的收集管道或返样管道中。作为这里所选择的命名原则的替代,还可将提取喷头24与抽吸泵58之间的取样系统和分析系统的整个管道网简称为取样管道。该另选的命名原则还被结合图2来使用,此外还因为那里较少的分流管道及管道部段在概念上被区分开来。
优选在取样系统的管道网中设置多个截断阀和调节阀以便调整及控制或调节不同的部分电流。一方面,在流入旁通路径54中、流入过滤器路径46中以及流入分析路径20中的分支的上游设置有可调节截断阀60,借助该截断阀能够对通过取样管道22的流通(即样本流)总体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从取样管道22分支的构成所述的功能路径20、46、54的管道本身装有用于调整各个部分流的调节阀62。这里在实施例中,这些调节阀62被布置在这些功能单元的下游,即过滤器/收集装置48以及分析器18的下游。作为补充或替代,可以将这样的调节阀或截断阀布置在这些功能单元的上游,使得必要时,在运行过程中可将一条或多条分流管道以流的方式从取样管道22断开联接,例如用于维护和更换工作以及用于检验过滤器/收集装置48。然而在该系统的一个特别简单的实施方式中,也可继续去除或者甚至完全去除调节阀或者截断阀,从而降低故障发生率并控制成本。尤其能够在去除截断阀60时省去取样的主动接通,因为该取样随后通过排气流实现被动的自动调节并且由此自动激活。
此外,如图1中所示的取样管道22中的截流阀60可被构造为具有(即,用于惰性气体管道64或清洁气体管道的)额外管道接口的3通阀。因此,例如能够在必要时将惰性气体或清洁气体,尤其是氮气N2,从受压的储备容器66中,例如从高压贮气瓶中导入取样管道22中并且混入样本流。在相应的所选择的3通阀60的阀门位置处,也仅惰性气体或清洁气体可以通过随后的取样管道22的部段被引导。以类似的方式,功能路径的各个分流管道可具有用于在需要时馈入惰性气体、清洁气体或者还有用于各个分流的化学处理的试剂的管道接口67。对关键的阀门的控制或调节优选经由中央控制单元18来手动辅助实现。
为了要尽可能可靠地测量值得关注的活度和气体成分,要尽可能彻底避免在样本流中的蒸汽状成分的凝结以及避免在通往过滤器路径的过滤器/收集装置48以及分析路径20的分析器18的路径上的喷雾沉积。
为此,在排放监测系统2待机运行时,即在核电站4正常工作时,对取样管道22的预加热和待输往过滤器48和分析器18的分流管道至少被设置在所选的管道部段上,且在必要时被设置在该过滤器48和分析器18自身上。该待机加热在根据图1的排放监测系统2中通过通电式管加热来实现,该管加热通常经由核电站4的一般的设备电网40被施以工作电流。相应的、围绕管道安置的或者被集成至管壁中的加热线圈/加热元件68在图1中仅例示性地显示在若干管道网的位置上。整个加热系统的加热管道被设计为,待确保的样本流温度处于在测量操作中所预期的露点温度之上(约大于150℃至200℃)。
在因一般的设备电网40故障而发生所谓的电站断电情况(该情况通常刚好在启动时或者在排放监测系统2工作时)时,已述的应急电网42基于蓄电池单元、燃料电池单元或者柴油机组至少在开始时为通电管加热进行供电并由此补偿在样本传输中不可避免的热量消耗。
为了将热量消耗保持为尽可能低(约小于500瓦),从取样管道22分支出的直至功能单元(过滤器/收集装置48和分析器18)的分流管道以及该功能单元自身尽可能是完整的,但至少设置在若干相关的、具有尤其是隔离罩70形式的热隔离的部段和区域中,其在图1中仅被示意性地显示在若干位置上。此外,优选实现在管壁或外壳壁的区域内使用导热性差的材料。
为了避免在流路径的壁上的喷雾沉积而优选将取样管道22和由其分支出并流入功能单元的分流管道实施为具有内侧聚四氟乙烯涂层或者铝涂层,或者被实施为液压平稳且电抛光式不锈钢。
为了保持对应急供电42以及对其储能装置的容量需求尽可能低,并且在防止蒸汽凝结的情况下仍然确保将样本可靠地运输至功能模块中,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实现了将根据图1的排放监测系统2的诠释置于一个很大程度上被动的或者半被动的系统中(评估和控制单元38以及分析器18在正常情况下当然需要一定量的电流,这使得在该方案中完全的被动性在从应急电网42彻底断开联接方面仅能十分困难地实现)。现在来详细描述这些措施。
一方面,在引导排气流的泄压管道8中布置有在此被设计为节流孔板72的节流部段。该节流孔板72的上游对应于接近在开始排气时绝对值通常为3bar至6bar的核电站4的反应堆外壳内压的气压,必要时在以流的方式向上游接通的、包含过滤单元和/或清洁单元的管道部段中将压降减小至1或2bar。通过该节流孔板72实现压降至接近大约为1bar的环境气压。因此,节流孔板72的上游涉及泄压管道8的高压部段74并且节流孔板72的下游涉及泄压管道8的低压部段76。
通过该节流装置实现了排气流的被动干燥和过加热,使得在取样操作中在打开取样管道22中的截断阀60时通过优选被布置在节流孔板72的下游的提取喷头24将过加热样本导入取样管道22中,该取样管道22的蒸汽成分已具有充足的露点距离(相对湿度小于1)。
此外,经由接通至从过滤器48和分析器18导出的收集管道56中的抽吸泵58,在设置用于取样和分析的管道系统的上游部段中产生驱动以及辅助样本输送的负压。通过该负压,样本流中的蒸汽成分通过等熵膨胀(isenthalpe Entspannung)进一步被引入描述热力学的相图的过热区域内。由此,露点温度降低至在节流孔板72前所具有的饱和蒸汽温度以下。通过现在利用等熵膨胀的自身介质而加热的、包含过滤器路径46以及分析路径20的取样管道22能够完全禁用电加热并被从能量平衡中抽离出。取样以及加热现在-无论如何在启动阶段刚刚开始之后,在该启动阶段中或许还能够补充切换为通电加热-在整个排气过程中完全被动地实现。
抽吸泵58原则上可以是电驱动泵,其经由核电站4的设备电网40或应急电网42被供以驱动电流。当其通过泄压管道8中的排气流的当前的流能量(如尤其在其高压部段存在的流能量)来驱动时,其对于力求获得的被动式系统设计是特别有利的。
为此,将根据图1的排放监测系统2的抽吸泵58实施为喷射泵78,有时也被称为射流泵或者喷射器。将从核电站4的泄压管道8的高压部段74中,即从核电站4的泄压管道8的节流孔板72的上游部段中提取排气流的分流作为推进剂。也就是说,从泄压管道8的高压部段中出来的压力固定的推进剂输送管道被引至沿流动方向83流通的喷射泵78的推进剂接口82。推进剂输送管道80的入口84可以如图1所示被构造为泄压管道8的简单分支,或者如在取样管道22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示被构造为伸入流管道中的提取喷头。
用于取样管道系统的过滤器路径46、分析路径20、以及必要时旁通路径54的的输出侧的样本流的收集管道及返样管道56被接合到喷射泵78的抽吸接口86或抽吸接头上。在喷射泵78的排出接口88上接合有排出管道或回流管道90,其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另一端(出口端91)被输送回泄压管道8中,换句话说被输入到节流孔板72下游的降压部段76中,尤其是被输入到取样管道22的提取喷头24的下游。
如图1的细节图D中所示,喷射泵78可被实施为传统的构造类型并且在推进剂入口处具有驱动喷头92,继续往下游具有混合腔室94,并且在出口侧具有用于局部压力恢复的可选扩散装置96,,在混合腔室94中,推进剂喷射直达从周围区域抽吸出的抽吸介质上。另选地,根据简单的文丘里喷头97的类型的设计也是可行的,在该文丘里喷头的收窄位置或者收窄部98将抽吸接口86构造为管壁内的开口。这样的设计被示于图2的细节图E中(下面更详细地描述在那里被另行示出的、穿过套管的取样管道22的可选封套)。
根据喷射泵78的已知功能原理,在其喷头部或收窄部98中通过压力能转化为流速度而产生用于抽吸样本流的负压。吸入的样本流主要通过动量传递被燃料流冲走并同时与该燃料流混合。所产生的处于相对较低压力的、燃料与抽吸介质的混合物(在这两种情况下为排气流的分流)此后经由其排出接口88和与该排出接口相接合的回流管道90离开喷射泵78,并且如上所述有利地再与剩余排气流汇合并与该排气流一起被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因此,取样和样本输送通过当前的排气流的流能量完全被动地实现,其中而且还确保了样本流的被动过加热。
图2中所示的排放监测系统2的方案与如下图1所示的方案的区别在于:
一方面这里不提供在线进行的喷雾/碘监控。即省去分析路径20。也不存在旁通路径54。仅实现了具有喷雾过滤器50和/或碘过滤器52的过滤器路径46。代替排放监控系统2,在该方案中也可涉及排放编档系统。这样的改变当然也能在根据图1的方案中实现。
此外,现在在一个包裹式的套管100中引导从提取喷头24出发经由喷雾过滤器50和/或碘过滤器52直至喷射泵78的抽吸接口86的整个取样管道22,使得在取样管102的外壁与套管100的内壁之间的中间腔可被加热介质流通。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套管100优选被设置为导热性差并且/或者设有隔热套104的情况下,将取样管102便利地实施为具有高导热性的材料(例如铝),以便一方面促进从加热介质至样本流的热量过渡以及另一方面将释放到外部环境的热量最小化。
有利地将排气流的分流作为加热介质从排气管道8中分支出。为此,套管100例如如细节图F所示在取样管道22的提取喷头24的区域内具有用于比较热的排放气体的环形入口106。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已能够对提取喷头24进行加热。作为加热介质而起作用的排放气体随后以与样本流相同的流向流通穿过取样管102与套管100之间的中间腔,并且从而导致对包括包含其中而具有过滤器/收集装置48的过滤部的取样管道22中的样本进行所期望的过加热。在过滤器部的下游便利地将加热流与样本流汇聚在一起,如在细节图E中所示,经由取样管102的管壁内的裂隙状过渡部108,并且在相互混合之后/的情况下共同被抽吸到喷射泵78的抽吸接口86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回流进入2中,可以在过渡部108的上游,在取样管102中布置一个节流孔板109。
尤其能够以所述方式在仍封闭的取样管道22处,在排放监测系统2处于待机工作时经由套管100通过热排放气流的纯被动抽吸来实现对取样管道22的预加热。该加热也将在此后在打开的取样管道22的实际取样操作中保持。可以在适当的设计和确定流动及温度条件时完全省掉对在图2中通过可选的加热件110来表示的取样管道22进行电预加热。
具有排放气体所流通的套管100的管加热的这种设计原则上在根据图1的复杂系统方案中也是可行的,至少对于各个分流管道是可行的。然而,完全满足以此方式的加热需求,特别是在分析路径20更难以实现。因大量管分支和汇聚,在那里还要考虑构造成本,因此该设计更可能提供给如图2中的保持简单的系统。
如上所述,可以将设置在图1和图2中的单个组件和部分实施为不同的组合。在在线测定测量值时的重点尤其在于所排放的放射性惰性气体。为此,有利地布置在分析路径20中的惰性气体分析器32具有例如耐用的伽玛传感器。优选由惰性气体分析器32连续获取并且在线传输的测量值实现了有关包含在排气流中的惰性气体的质量流和浓度以及有关相应的核素特定的活度率的推论。由此能够在根据模型的粗略计算或者模拟方面及时地(理想情况下相当于实时)计算包含在排气流中的放射性喷雾和碘成分及其用于活度释放的贡献,且不必为这些成分而自身执行在线监控。为此,可提供考虑到每个反应堆类型的完善的模拟程序等。也就是说,图1中的在线工作的喷雾分析器28和碘分析器30可在必要时被省去,而不必因此接受明显在质量分析方面的损失。
尽管如此,能够在排气期间实现有关喷雾成分和碘成分以及必要时有关在过滤器路径46的过滤器/收集装置48中的H3和C14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收集,其针对样本流具有相应的高温和高压设计,因而是极其耐用的。因此在排气过程结束之后能够在实验室中执行对所收集的活度的评估(尤其用于活度输送的编档和证据维护)。借助该后续的评估能够在必要时实现此前在线测定的测量值和/或借助模型计算出的核素特定的泄露率和活度率的修正。因此还要考虑的情况是,因为,诸如Rb88或者Cs138的短效的惰性气体-衰变产物在此时间点以排放的方式主导排气流,因此对于环境污染的评估来说特别重要的长效放射性同位素(例如I131或者CS137)在排放期间可能难以以直接测量技术加以测定。
附图标记列表:
2 排放监测系统
4 核电站
6 安全容器/反应堆外壳
8 泄压管道/排气管道
10 闭锁部件
12 流动方向
14 排烟道
16 排气系统
18 分析器
20 分析路径
22 取样管道
24 提取喷头
26 入口/进口
27 流动方向
28 喷雾分析器
30 碘分析器
32 惰性气体分析器
34 氢分析器
36 信号线路
38 控制单元和/或评估单元
40 设备电网
42 应急电网
44 蓄电池/蓄电器
46 过滤器路径
48 过滤器/收集装置
50 喷雾过滤器
52 碘过滤器
54 旁通路径
56 收集管道/返样管道
58 抽吸泵
60 截流阀/三通阀
62 调节阀
64 惰性气体管道/冲洗气体管道
66 储备容器
67 管道接口
68 加热线圈/加热元件
70 隔离罩
72 节流孔板
74 高压部段
76 低压部段
78 喷射泵
80 推进剂输送管道
82 推进剂接口
83 流动方向
84 入口
86 抽吸接口
88 排出接口
90 回流管道
91 出口端/流出口
92 驱动喷头
94 混合腔室
96 扩散装置
97 文丘里喷头
98 收窄部
100 套管
102 取样管
104 隔热套
106 入口
108 过渡部
109 节流孔板
110 加热元件
112 喷雾监视器/碘监视器
M 在线监控
N2
D、E、F 局部细节图

Claims (13)

1.一种用于核电站(4)的排气系统(16)的排放监测系统(2),所述排放监测系统(2)具有:
·接合至所述核电站(4)的反应堆外壳(6)的泄压管道(8),所述泄压管道具有高压部段(74)和低压部段(76);
·取样管道(22),该取样管道(22)在入口侧通向所述泄压管道(8)的所述低压部段(76)并且从所述低压部段(76)处被引导至能够被样本流流通的功能路径(20,46);
·喷射泵(78),该喷射泵(78)具有推进剂接口(82)、抽吸接口(86)和排出接口(88);
·推进剂输送管道(80),该推进剂输送管道(80)在入口侧通向所述泄压管道(8)的所述高压部段(74)且从所述高压部段(74)处被引导至所述喷射泵(78)并与所述推进剂接口(82)相连接;以及
·返样管道(56),该返样管道(56)被从所述功能路径(20,46)引导至喷射泵(78)并与所述抽吸接口(86)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监测系统(2),其中,回流管道(90)被从所述喷射泵(78)的所述排出接口(88)导入所述泄压管道(8)的所述低压部段(76)中并在那里通向出口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放监测系统(2),其中,所述回流管道(90)的流出口(91)被布置成沿所述泄压管道(8)中的排气流的流动方向(12)看去,在所述取样管道(22)的流入端(84)之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放监测系统(2),其中,所述取样管道(22)在套管(100)中被引导,加热介质可在所述套管中流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放监测系统(2),其中,所述取样管道(22)和所述返样管道(56)在所述套管(100)中被引导。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排放监测系统(2),其中,所述套管(100)被如此实施,使得所述泄压管道(8)中的所述排气流中分支出的分流作为加热介质起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放监测系统(2),其中,所述加热介质的流向与样本流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监测系统(2),其中,所述功能路径(20,46)被布置在所述泄压管道(8)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监测系统(2),其中,所述功能路径包括具有喷雾过滤器(50)和/或碘过滤器(52)的过滤器路径(4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监测系统(2),其中,所述功能路径包括具有多个由喷雾分析器(28)、惰性气体分析器(32)、碘分析器(30)组成的在线分析器(18)的分析路径(20),该多个在线分析器被配置用于测定相应的放射性活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监测系统(2),其中,在所述高压部段(74)与所述低压部段(76)之间存在有节流部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排放监测系统(2),其中,所述节流部段为节流孔板(72)形式。
13.一种具有排气系统(16)和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放监测系统(2)的核电站(4)。
CN201480023227.6A 2013-04-25 2014-03-24 用于核电站的排气系统的排放监测系统 Active CN1051907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07595.2 2013-04-25
DE201310207595 DE102013207595B3 (de) 2013-04-25 2013-04-25 Emissionsüberwachungssystem für ein Ventingsystem eines Kernkraftwerks
PCT/EP2014/055804 WO2014173594A1 (de) 2013-04-25 2014-03-24 Emissionsüberwachungssystem für ein ventingsystem eines kernkraftwerk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0770A CN105190770A (zh) 2015-12-23
CN105190770B true CN105190770B (zh) 2018-07-24

Family

ID=50439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3227.6A Active CN105190770B (zh) 2013-04-25 2014-03-24 用于核电站的排气系统的排放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0037825B2 (zh)
EP (1) EP2989638B1 (zh)
JP (1) JP6411464B2 (zh)
KR (1) KR102225810B1 (zh)
CN (1) CN105190770B (zh)
DE (1) DE102013207595B3 (zh)
EA (1) EA028872B1 (zh)
ES (1) ES2654683T3 (zh)
WO (1) WO2014173594A1 (zh)
ZA (1) ZA2015075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8681A (zh) * 2016-05-06 2016-07-20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一种核电站的主蒸汽管道泄漏监测系统
CN106017782A (zh) * 2016-06-24 2016-10-12 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 火力发电厂湿法烟气脱硫除雾器差压测量系统
CN109424364A (zh) * 2017-08-31 2019-03-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井井口取样装置及减压装置及取样方法
DE102018202702B3 (de) 2018-02-22 2019-06-13 Framatome Gmbh Emissionsüberwachungssystem für ein Ventingsystem eines Kernkraftwerks
FR3081995B1 (fr) * 2018-06-04 2021-01-08 Cyno Dev Appareil portatif de prelevement d'air, ainsi qu'installation de prelevement d'air comportant un tel appareil
CN111913206A (zh) * 2020-07-22 2020-11-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 一种可移动式气载放射性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1863295B (zh) * 2020-07-29 2022-04-15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船用多功能小型化集成式气载放射性监测系统
CN112129585A (zh) * 2020-09-21 2020-12-25 湖北金泉新材料有限公司 高温高压取样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12331372B (zh) * 2020-09-29 2023-07-07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核设施气态流出物中惰性气体的在线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2230268A (zh) * 2020-09-30 2021-01-15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厂放射性样品采集装置
FR3131373A1 (fr) * 2021-12-27 2023-06-30 Electricite De France Installation de prélèvement d'échantillons d'effluents gazeux radioactifs
CN114994249B (zh) * 2022-05-30 2024-01-05 岭澳核电有限公司 Teg氧表的故障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547522A (zh) * 2022-10-10 2022-12-30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提高核电厂安全壳密封性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65587U (zh) * 1975-11-10 1977-05-14
US4493792A (en) * 1980-07-11 1985-01-15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diversion of radioactive samples from a nuclear fuel sampling system
CH682188A5 (zh) * 1991-07-18 1993-07-30 Asea Brown Boveri
US5367546A (en) * 1993-06-23 1994-11-22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Fluid sampling system for a nuclear reactor
JPH0875886A (ja) * 1994-09-07 1996-03-22 Hitachi Ltd 格納容器内ガス排気系
EP1298675A1 (en) * 2001-09-28 2003-04-02 Paul Scherrer Institut Installation, sampl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radioactivity measurement in a nuclear power plant
FR2861493B1 (fr) * 2003-10-23 2008-06-20 Framatome Anp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ventage de circuit primaire d'un reacteur nucleaire
US7213908B2 (en) 2004-08-04 2007-05-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Fluid ejector having an anisotropic surface chamber etch
DE102004050308A1 (de) * 2004-10-14 2006-06-14 Framatome Anp Gmbh Verfahren und Probenahmesystem zur Gewinnung einer Probe aus der Atmosphäre in einem Reaktorsicherheitsbehälter einer kerntechnischen Anlage
JP5119140B2 (ja) * 2008-12-22 2013-01-16 日立Geニュークリア・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排ガス放射線モニタ
FR2958048B1 (fr) * 2010-03-23 2013-01-11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Systeme mobile d'intervention en ambiance de gaz radioactif, notamment de tritium
DE102010035509A1 (de) * 2010-08-25 2012-03-01 Areva Np Gmbh Verfahren zur Druckentlastung eines Kernkraftwerks, Druckentlastungssystem für ein Kernkraftwerk sowie zugehöriges Kernkraftwerk
JP5665644B2 (ja) * 2011-04-27 2015-02-04 株式会社東芝 原子炉格納容器の減圧装置及び減圧方法
DE102012005204B3 (de) 2012-03-16 2013-01-17 Westinghouse Electric Germany Gmbh Reaktordruckentlastungsfilter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89638A1 (de) 2016-03-02
EP2989638B1 (de) 2017-10-04
KR102225810B1 (ko) 2021-03-11
JP6411464B2 (ja) 2018-10-24
EA201592044A1 (ru) 2016-03-31
CN105190770A (zh) 2015-12-23
EA028872B1 (ru) 2018-01-31
US20160118149A1 (en) 2016-04-28
WO2014173594A1 (de) 2014-10-30
DE102013207595B3 (de) 2014-09-25
US10037825B2 (en) 2018-07-31
JP2016517013A (ja) 2016-06-09
ZA201507584B (en) 2017-03-29
ES2654683T3 (es) 2018-02-14
KR20160002921A (ko) 2016-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90770B (zh) 用于核电站的排气系统的排放监测系统
CN202948632U (zh) 一种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测试平台
CN104157318B (zh) 核电站含氢放射性废气处理系统
CN105895941A (zh) 一种车用燃料电池动态性能测试的保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3380526A (zh) 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的用途以及具有燃料电池系统的飞行器
US20200027591A1 (en) SYSTEM FOR HYDROGEN INJECTION FOR BOILING WATER REACTORS (BWRs) DURING STARTUP / SHUTDOWN
CN112937882A (zh) 飞机供电和燃油箱惰化一体系统及飞机燃油箱惰化方法
CN113285100A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氢气循环泵性能试验系统
RU2070343C1 (ru) Ядерная реактор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с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для контроля выводимого в трубу воздуха
US20070292726A1 (en) Fuel Cell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Gas Leakage Of Same
CN114843556A (zh) 一种氢气循环泵和引射器性能测试系统
CN106015935B (zh) 一种用于手术室的医用气体系统及维护方法
CN108773497B (zh) 肼类燃料内场保障移动拖车
CN108869412A (zh) 一种自动控制的燃机压气机叶片清洗装置及方法
CN210800706U (zh) 一种集中供胶水供气装置
US20220356816A1 (en) Depolluted turbomachine test bench
KR20190002869A (ko) 선택적 촉매 환원 시스템
CN206219188U (zh) 用于油井拉油的橇装装置
CZ263092A3 (en)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tmosphere inside a nuclear plant safety tank
CN208281793U (zh) 防相变低压损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低压储罐装置
JPH10293196A (ja) 可燃性ガス濃度制御装置
CN108554121A (zh) 一种单吸附共脱附设备
CN217280873U (zh) 一种燃料电池用集成式氢气进气装置
KR20160032865A (ko) Scr 반응기의 부식을 방지할 수 있는 배기계
US20220254530A1 (en) Hydrogenation system for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and accord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