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87174B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87174B
CN105187174B CN201510603290.3A CN201510603290A CN105187174B CN 105187174 B CN105187174 B CN 105187174B CN 201510603290 A CN201510603290 A CN 201510603290A CN 105187174 B CN105187174 B CN 1051871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k
nack
bit
subfram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032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87174A (zh
Inventor
金民奎
梁锡喆
安俊基
徐东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187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7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87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71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92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e.g. acknowledgement by energy bur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04L5/0019Time-frequency-code in which one code is applied, as a temporal sequence, to all frequen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设备执行的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以及在子帧中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发送所述UCI,其中,当所述子帧被配置为用于发送调度请求SR时,并且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肯定确认HARQ‑ACK的发送与所述子帧一致时,基于所述HARQ‑ACK和所述SR的有效载荷大小来确定所述PUCCH的发送功率。

Description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是原案申请号为201180013075.8的发明专利申请(国际申请号:PCT/KR2011/001633,申请日:2011年3月9日,发明名称: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使有限的无线资源的效率最大化,已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提出了有效的发送与接收方案以及利用该方案的各种方法。考虑将具有低复杂性、能够减少符号间干扰(ISI)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种。在OFDM中,串行输入的数据符号被转换成N个并行的数据符号,并且然后通过在单独的N个载波中的每一个上被携带来发送。子载波维持频率维度内的正交性。每个正交信道均经历互相独立的频率选择衰减。结果,在接收端中降低了复杂性并且提高了发送符号的间隔,由此使ISI最小化。
在使用OFDM作为调制方案的系统中,正交频分多址(OFDMA)是一种其中通过向每个用户独立地提供可用子载波的一部分而实现多址的多址方案。在OFDMA中,为相应用户提供频率资源(即,子载波),并且由于相应频率资源是独立地提供给多用户的,因此它们通常彼此不重叠。因此,以互斥方式将频率资源分配给相应用户。在OFDMA系统中,可通过使用频率选择调度来获得针对多用户的频率分集,并且根据针对子载波的排列规则可以不同地分配子载波。此外,使用多天线的空间复用方案可用于提高空间域的效率。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使用多发送天线和多接收天线来提高数据发送/接收效率。在MIMO系统中实现分集的示例性方法包括空频块码(SFBC)、空时块码(STBC)、循环延迟分集(CDD)、频率切换发射分集(FSTD)、时间切换发射分集(TSTD)、预编码矢量切换(PVS)、空间复用(SM)等。取决于接收天线的数量和发送天线的数量的MIMO信道矩阵可被分解为多个独立信道。每个独立信道称作层或流。层的数量称作秩。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可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发送。UCI可包括各种类型的信息,诸如调度请求(SR)、针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信号、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秩指示符(RI)等。PUCCH根据格式携带各种类型的控制信息。
载波聚合系统近来已受到关注。当无线通信系统意图支持宽带时,载波聚合系统指的是这样一种系统,该系统通过聚合具有比目标宽带更小的带宽的一个或更多个载波来配置宽带。
需要一种在载波聚合系统中有效发送各种类型的UCI的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设备执行的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对所述UCI的信息位执行信道编码来生成编码信息位;通过调制所述编码信息位来生成调制符号序列;通过利用正交序列对所述调制符号序列进行分块扩频(block-wise spreading)生成扩频序列;以及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向基站发送所述扩频序列,其中,所述UCI的所述信息位包括第一UCI位序列和第二UCI信息位。
所述扩频序列包括通过用所述调制符号序列中的一些调制符号乘以所述正交序列的元素而生成的序列。
所述一些调制符号的数量可以与包括在资源块中的子载波的数量相等。
可以基于所述第一UCI位序列和所述第二UCI信息位的比特数量确定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
所述第一UCI位序列可以是与针对各个服务小区的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信息位相连接的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比特流,并且所述第二UCI信息位可以是调度请求(SR)信息位。
所述SR信息位可以被附到所述ACK/NACK比特流的末端。
所述SR信息位可以是1比特。
可以在由7个SC-FDMA符号组成的时隙中,通过第一、第三、第四、第五和第七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扩频序列。
可以在所述时隙中在第二和第六SC-FDMA符号中发送参考信号。
可以经由主要小区发送所述扩频序列,在所述主要小区中,所述用户设备针对所述基站执行初始连接建立过程或连接重建过程。
可以通过对编码信息位执行正交相移键控(QPSK)来生成所述调制符号序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射频(RF)单元,其用于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以及处理器,其耦接到所述RF单元;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对UCI的信息位执行信道编码,生成编码信息位;通过调制所述编码信息位,生成调制符号序列;通过利用正交序列对所述调制符号序列进行分块扩频,生成扩频序列;以及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向基站发送所述扩频序列,其中,所述UCI的所述信息位包括第一UCI位序列和第二UCI信息位。
所述第一UCI位序列可以是与针对各个服务小区的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信息位相连接的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比特流,并且所述第二UCI信息位可以是调度请求(SR)信息位。
所述SR信息位可以是1比特,并且能够被附到所述ACK/NACK比特流的末端。
可以基于所述第一UCI位序列和所述第二UCI信息位的比特数量确定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当需要在同一子帧或同一时隙中发送UCI时,可以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有效发送各种类型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2示出3GPP LTE中无线帧结构。
图3示出针对一个DL时隙的资源网格的示例。
图4示出DL子帧的结构。
图5示出UL子帧的结构。
图6示出PUCCH格式到控制区域的物理映射。
图7示出在正常CP中针对一个时隙的PUCCH格式2/2a/2b的信道结构。
图8示出在正常CP中针对一个时隙的PUCCH格式1a/1b。
图9示出在正常CP中ACK/NACK的星座映射的示例。
图10示出在扩展CP中在ACK/NACK与CQI之间联合编码的示例。
图11示出对ACK/NACK和SR进行复用的方法。
图12示出在同时发送ACK/NACK和SR时的星座映射。
图13示出对单载波系统和载波聚合系统进行比较的示例。
图14示出基于PUCCH格式2的方法。
图15示出前述快码本自适应和慢码本自适应的示例。
图16示出基于块扩频的方法的示例。
图17示出载波聚合系统中的ACK/NACK与SR的联合编码。
图18示出在使用慢码本自适应时用于将SR信息位定位到LSB并且执行信道编码的处理。
图19示出在使用慢码本自适应时用于将SR信息位定位到MSB并且执行信道编码的处理的示例。
图20示出UE通过组合不同的UCI执行联合编码并且然后将其映射到各个时隙的资源块的处理的示例。
图21示出在正常CP中在资源块中将扩频的QPSK符号映射到子载波的示例。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BS和UE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可在诸如码分多址(C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或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的各种无线接入系统中使用下面的技术。CDMA系统可使用诸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或CDMA2000的无线技术实现。TDMA系统可使用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或GSM演进的增强型数据率(EDGE)的无线技术实现。OFDMA系统可使用诸如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802-20或演进的UTRA(E-UTRA)的无线技术实现。IEEE802.16m是IEEE 802.16e的演进,并且它提供与基于IEEE 802.16e的系统的向后兼容性。UTRA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演进的UMTS陆地无线接入(E-UTRA)的演进的UTMS(E-UMTS)的一部分。3GPP LTE在下行链路中采用OFDMA并且在上行链路中采用SC-FDMA。LTE-A(高级)是3GPP LTE的演进。
为了使描述清楚,主要描述LTE-A,但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不限于此。
图1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无线系统10包括至少一个基站(BS)11。基站11提供到相应地理区域(通常称为‘小区’)15a、15b和15c的通信服务。小区可被划分成多个区域(称为“扇区”)。用户设备(UE)12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并且可以用另外的术语称呼,诸如移动站(MS)、移动终端(MT)、用户终端(UT)、用户站(SS)、无线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手持设备等。基站11通常称为是与用户设备12通信的固定站,并且也可以用另外的术语称呼,诸如演进的NodeB(eNB)、基站收发器系统(BTS)、接入点等。
通常,UE可包括在一个小区中。其中包括UE的小区称为服务小区。提供到服务小区的通信服务的BS称为服务BS。服务BS可提供一个或多于一个的服务小区。
该术语可应用于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通常,下行链路指代从基站11到用户设备12的通信,并且上行链路指代从用户设备12到基站11的通信。在下行链路中,发送器可以是基站11的一部分,并且接收器可以是用户设备12的一部分。在上行链路中,发送器可以是用户设备12的一部分,并且接收器可以是基站11的一部分。
基于通信系统中公知的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的下三层,UE 12与BS 11之间的无线接口协议的层可被划分成第一层(L1)、第二层(L2)以及第三层(L3)。
物理层(即第一层),通过传输信道连接到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即更高层)。MAC层与物理层之间的数据通过传输信道被传送。此外,在不同的物理层之间(即在发送侧的物理层与接收侧的物理层之间),数据通过物理信道传送。
无线数据链路层(即第二层)由MAC层、RLC层和PDCP组成。MAC层是管理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的层。MAC层选择恰当的传输信道以发送从RLC层传递的数据,并且将必要控制信息添加到MAC协议数据单元(PDU)的头。
RLC层位于MAC层上方并且支持可靠的数据发送。另外,RLC层对从上层传递的RLC服务数据单元(SDU)进行分段和连接,以针对无线部分配置具有适当大小的数据。接收器的RLC层支持数据重组功能以从接收到的RLC PDU中恢复原始RLC SDU。
PDCP层仅在分组交换区域中使用,并且可以通过对IP分组的头进行压缩而执行发送,以提高无线信道中分组数据的发送效率。
RRC层(即第三层),除了控制下层之外,还在UE与网络之间交换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根据UE的通信状态,定义了各种RRC状态(例如,空闲模式、RRC连接模式等),并且RRC状态之间的过渡也是可选的。在RRC层中,定义了与无线资源管理相关的各种过程,诸如系统信息广播、RRC接入管理过程、多分量载波设置过程、无线承载控制过程、安全过程、测量过程、移动性管理过程(切换)等。
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或者单输入多输出(SIMO)系统中的任何一个。MIMO系统使用多个发送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MISO系统使用多个发送天线和一个接收天线。SISO系统使用一个发送天线和一个接收天线,SIMO系统使用一个发送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下文中,发送天线表示用于发送一个信号或流的物理或逻辑天线。接收天线表示用于接收一个信号或流的物理或逻辑天线。
图2示出3GPP LTE中的无线帧结构。
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S 36.211V8.2.0(2008-03)的第五部分“技术规范组无线接入网络、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物理信道和调制(版本8)”可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参考图2,无线帧由10个子帧组成。包括在无线帧中的时隙以时隙号#0至#19来编号。发送一个子帧所需的时间被定义为发送时间间隔(TTI)。TTI可以是数据发送的调度单元。例如,一个无线帧可具有10毫秒(ms)的长度,一个子帧可具有1ms的长度,并且一个时隙可具有0.5ms的长度。
一个时隙在时域中包括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并且在频域中包括多个子载波。由于3GPP LTE在下行链路(DL)发送中使用OFDMA,因此OFDM符号用于呈现一个符号周期,并且可以用其它术语称呼。例如,当使用SC-FDMA作为上行链路(UL)多址方案时,OFDM符号也可以被称为SC-FDMA符号。资源块(RB)是资源分配单位,并且在一个时隙中包括多个连续的子载波。以上无线帧仅出于示例性目的示出。因而,包括在无线帧中的子帧的数量或包括在子帧中的时隙的数量或包括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数量可进行各种改变。
在3GPP LTE中,定义以使得在正常循环前缀(CP)中一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并且在扩展CP中一个时隙包括6个OFDM符号。
无线通信系统可简要划分为基于频分双工(FDD)方案的系统和基于时分双工(TDD)方案的系统。在FDD方案中,在占用不同频带的同时实现上行链路发送和下行链路发送。在TDD方案中,在占用同一频带的同时在不同时间实现上行链路发送和下行链路发送。基于TDD方案的信道响应在实践中是相互的。这指的是在给定频域中,下行链路信道响应与上行链路信道响应几乎相同。因此,在基于TDD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从上行链路信道响应中有利地获得下行链路信道响应。在TDD方案中,完整的频带被时间划分为UL发送和DL发送,并且因而BS执行的DL发送和UE执行的UL发送可同时实现。在UL发送和DL发送在子帧的基础上被划分的TDD系统中,UL发送和DL发送在不同子帧中执行。
图3示出针对一个DL时隙的资源网格的示例。
DL时隙包括时域内多个OFDM符号和频域内NRB个资源块(RB)。包括在下行链路时隙中的资源块的数量NRB取决于设置在小区中的下行链路发送带宽。例如,在LTE系统中,资源块的数量NRB可以是60到110中的任何一个。在频域内,一个RB包括多个子载波。UL时隙的结构可以与DL时隙的结构相同。
资源网格上的各个单元称为资源元素(element)(下文中称为‘RE’)。资源网格上的RE可通过时隙内的索引对(k,l)来识别。这里,k(其中k=0,...,NRB×12-1)是频域内的子载波索引,并且l(其中l=0,...,6)是时域内的OFDM符号索引。
这里,例示了一个资源块包括时域中的7个OFDM符号和频域中的12个子载波,导致7×12个RE。然而,资源块内的OFDM符号的数量和子载波的数量不限于此。OFDM符号的数量和子载波的数量可根据循环前缀(CP)、频率间隔等以各种方式改变。例如,在正常CP的情况下,一个子帧包括7个OFDM符号,而在扩展CP的情况下,一个子帧包括6个OFDM符号。一个OFDM符号可使用128、256、512、1024、1536或2048个子载波。
图4示出DL子帧的结构。
DL子帧在时域中包括两个时隙。在正常CP中,每一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位于子帧内第一时隙的前部中的多达三个OFDM符号(即,在1.4MHz带宽的情况下,多达4个OFDM符号)与分配有控制信道的控制区域对应。其余OFDM符号与分配有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数据区域对应。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可携带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资源分配和发送格式、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的资源分配信息、与PCH有关的寻呼信息、与DL-SCH有关的系统信息、高层控制消息的资源分配(诸如通过PDSCH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针对包括在任何UE组内的单独的UE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互联网语音(VoIP)的激活等。多个PDCCH可在控制区域内发送,并且UE可监视该多个PDCCH。PDCCH在一个或多个连续的控制信道元素(CCE)的聚合上发送。CCE是用于基于无线信道的状态为PDCCH提供编码速率的逻辑分配单位,CCE与多个资源元素组(REG)对应。根据CCE的数量和CCE提供的编码速率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PDCCH的格式和可用PDCCH的位数。
BS根据将要被发送到UE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确定PDCCH格式,并且将循环冗余校验(CRC)附接到控制信息。根据PDCCH的所有者或使用,利用唯一标识符(称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对CRC进行掩码。如果PDCCH用于特定UE,则可以将UE的唯一标识符(例如,小区-RNTI(C-RNTI))掩码至CRC。另选地,如果PDCCH用于寻呼消息,则可以将循环指示符标识符(例如,寻呼-RNTI(P-RNTI))掩码至CRC。如果PDCCH用于系统信息块(SIB),则可以将系统信息标识符和系统信息RNTI(SI-RNTI)掩码至CRC。为了指示作为对发送UE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响应的随机接入响应,可将随机接入-RNTI(RA-RNTI)掩码至CRC。
图5示出UL子帧的结构。
UL子帧在频域内可被划分为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用于携带UL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被分配给控制区域。用于携带数据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被分配给数据区域。
当由高层指示时,UE可支持PUSCH与PUCCH的同时发送。
PUSCH可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在PUSCH上发送的UL数据可以是传输块,该传输块是在TTI期间用于发送的UL-SCH的数据块。传输块可以是用户信息。另选地,UL数据可以是复用数据。该复用数据可以通过对控制信息和用于UL-SCH的传输块进行复用达到。被复用到数据的控制信息的示例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秩指示符(RI)等。UL数据可仅由控制信息组成。
下面是关于PUCCH的描述。
在RB对内分配用于一个UE的PUCCH。属于RB对的RB在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中的每一个中占据不同的子载波。由属于被分配给PUCCH的RB对的RB所占据的频率在时隙边界处改变。这被称为被分配给PUCCH的RB对在时隙边界处跳频。由于UE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不同的子载波发送UL控制信息,因此可获得频率分集增益。在附图中,m是位置索引,指示在子帧内被分配给PUCCH的RB对的逻辑频域位置。
根据格式,PUCCH携带各种类型的控制信息。PUCCH格式1携带调度请求(SR)。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通断键控(OOK)方案。PUCCH格式1a携带针对一个码字通过使用位相移键控(BPSK)调制的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PUCCH格式1b携带针对两个码字通过使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的ACK/NACK。PUCCH格式2携带通过使用QPSK调制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PUCCH格式2a和2b携带CQI和ACK/NACK。
表1示出了根据PUCCH格式的调制方案和子帧内的比特数。
[表1]
PUCCH格式 调制方案 每子帧的比特数,Mbit
1 N/A N/A
1a BPSK 1
1b QPSK 2
2 QPSK 20
2a QPSK+BPSK 21
2b QPSK+BPSK 22
表2示出了用作每一时隙的PUCCH解调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的数量。
[表2]
PUCCH格式 正常循环前缀 扩展循环前缀
1、1a、1b 3 2
2 2 1
2a、2b 2 N/A
表3示出了根据PUCCH格式,解调参考信号被映射到的OFDM符号的位置。
[表3]
图6示出了PUCCH格式到控制区域的物理映射。
参考图6,在带-边缘RB(例如,PUCCH区域m=0,1)上映射并发送PUCCH格式2/2a/2b。在分配了RSPUCCH格式2/2a/2b的RS中,通过被映射到邻近RB(例如,m=2)可朝向带的中心发送混合PUCCH RB。发送SR和ACK/NACK的PUCCH格式1/1a/1b可部署至RB(例如m=4or m=5)。可由UE通过广播信号指示针对发送CQI的PUCCH格式2/2a/2b的可用RB的数量N(2)RB。
图7示出在正常CP中针对一个时隙的PUCCH格式2/2a/2b的信道结构。如上所述,在CQI发送时,使用PUCCH格式2/2a/2b。
参考图7,在正常CP的情况下,SC-FDMA符号1和5用于作为UL参考信号的解调参考信号(DM RS)。在扩展CP的情况下,SC-FDMA符号3用于DM RS。
例如以1/2的编码速率对10个CQI信息进行信道编码,由此生成20个编码位。Reed-Muller码可在信道编码时使用。在进行调度(与PUSCH数据被加扰到长度为31的gold序列的情况类似)之后,执行QPSK星座映射以生成QPSK调制符号(例如,时隙0中的d0到d4)。通过使用长度为12的基本RS序列的循环移位对各个QPSK调制符号进行调制,然后使各个QPSK调制符号经历OFDM调制。然后,在子帧内在10个SC-FDMA符号的每一中发送所得到的符号。12个相等间隔的循环移位允许在同一PUCCH RB上对12个不同的UE进行正交复用。应用到SC-FDMA 1和5的DM RS序列可以是长度为12的基本RS序列。
图8示出在正常CP中针对一个时隙的PUCCH格式1a/1b。在第三到第五SC-FDMA符号中发送UL RS。在图8中,w0、w1、w2和w3可在执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调制之后在时域内进行调制,或者可以在执行IFFT调制之前在频域内进行调制。
在LTE中,同一子帧内ACK/NACK和CQI的同时发送可被启用或禁用。在禁用ACK/NACK和CQI的同时发送的情况下,UE可能需要在配置了CQI反馈的子帧的PUCCH上发送ACK/NACK。在这种情况下,丢弃CQI,并且只有ACK/NACK使用PUCCH格式1a/1b来发送。
同一子帧内ACK/NACK和CQI的同时发送可通过UE-特定高层信令实现。当启用同时发送时,1比特或2比特ACK/NACK信息需要被复用到子帧内同一PUCCH RB中,在该子帧中,BS调度程序准许CQI和ACK/NACK的同时发送。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预留具有低立方度量(CM)的单载波特性。正常CP情况与扩展CP情况之间在预留单载波特性的同时对CQI和ACK/NACK进行复用的方法不同。
第一,当在正常CP中通过使用PUCCH格式2a/2b一起发送1比特或2比特ACK/NACK和CQI时,ACK/NACK位没有被加扰并且经受BPSK(在1比特的情况下)/QPSK(在2比特的情况下)调制,以生成单个HARQ ACK/NACK调制符号dHARQ。ACK被编码为二进制‘1’,而NACK被编码为二进制‘0’。使用单个HARQ ACK/NACK调制符号dHARQ在各个时隙内调制第二RS符号。即,通过使用RS向ACK/NACK发出信号。
图9示出在正常CP中ACK/NACK的星座映射的示例。
参考图9,NACK(或者在发送两个DL码字的情况下的NACK、NACK)被映射到+1。不连续发送(DTX)指的是UE在PUCCH中未检测到DL许可并且ACK和NACK二者都没有必要发送的情况,其导致默认NACK。DTX被解释为由BS进行的NACK,并且触发DL重发。
接着,在每一时隙使用一个RS符号的扩展CP中利用CQI对1比特或2比特ACK/NACK进行联合编码。
图10示出在扩展CP中在ACK/NACK与CQI之间联合编码的示例。
参考图10,块码支持的信息位的最大比特数可以是13。在这种情况下,a CQI位Kcqi可以是11比特,而ACK/NACK位KACK/NACK可以是2比特。CQI位和ACK/NACK位被联合编码以生成20比特的基于Reed-Muller的块码。在该处理中生成的20比特的码字通过具有图7中描述的信道结构(在扩展CP的情况下,与图7中不同的是,每一时隙使用一个RS符号)的PUCCH被发送。
下面的表4示出了在3GPP LTE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信道编码中使用的(20,A)RM编码的示例。这里,A可表示与CQI信息位和ACK/NACK信息位相链接的比特流的比特数(即,Kcqi+KACK/NACK)。如果比特流由a0,a1,a2,...,aA-1表示,则使用(20,A)RM码,比特流可用作信道编码块的输入。
[表4]
i Mi.0 Mi.1 Mi.2 Mi.3 Mi.4 Mi.5 Mi.6 Mi.7 Mi.8 Mi.9 Mi.10 Mi.11 Mi.12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0
1 1 1 1 0 0 0 0 0 0 1 1 1 0
2 1 0 0 1 0 0 1 0 1 1 1 1 1
3 1 0 1 1 0 0 0 0 1 0 1 1 1
4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1
5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1
6 1 0 1 0 1 0 1 0 1 1 1 1 1
7 1 0 0 1 1 0 0 1 1 0 1 1 1
8 1 1 0 1 1 0 0 1 0 1 1 1 1
9 1 0 1 1 1 0 1 0 0 1 1 1 1
10 1 0 1 0 0 1 1 1 0 1 1 1 1
11 1 1 1 0 0 1 1 0 1 0 1 1 1
12 1 0 0 1 0 1 0 1 1 1 1 1 1
13 1 1 0 1 0 1 0 1 0 1 1 1 1
14 1 0 0 0 1 1 0 1 0 0 1 0 1
15 1 1 0 0 1 1 1 1 0 1 1 0 1
16 1 1 1 0 1 1 1 0 0 1 0 1 1
17 1 0 0 1 1 1 0 0 1 0 0 1 1
18 1 1 0 1 1 1 1 1 0 0 0 0 0
19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可由下面的等式1生成信道编码位b0,b1,b2,...,bB-1
[等式1]
在等式1中,i=0,1,2,...,B-1。
在LTE中,ACK/NACK和SR可以被复用。
图11示出对ACK/NACK和SR进行复用的方法。
参考图11,当在同一子帧总同时发送ACK/NACK和SR时,UE通过使用分配的SR资源发送ACK/NACK。在这种情况下,SR指的是肯定SP。另外,UE可通过使用分配的ACK/NACK资源发送ACK/NACK。在这种情况下,SR指的是负SP。即,根据哪个资源用于在子帧(在该子帧中,ACK/NACK和SR同时发送)内发送ACK/NACK,BS不但可识别ACK/NACK,而且还可以识别SR是正SR还是负SR。
图12示出在同时发送ACK/NACK和SR时的星座映射。
参考图12,DTX/NACK和正SR映射到星座图的+1,而ACK映射到-1。
同时,无线通信系统可支持载波聚合系统。载波聚合系统是通过聚合比宽带具有更小带宽的一个或更多个载波而构成宽带系统。在无线通信系统意图支持宽带时,载波聚合系统指的是通过聚合具有比目标宽带带宽小的一个或更多个载波来配置宽带系统。
在LTE TDD系统中,UE可向BS反馈针对多个PDSCH的多个ACK/NACK。这是因为UE可在多个子帧中接收多个PDSCH,并且可在一个子帧中发送针对多个PDSCH的多个ACK/NACK。在这种情况下,如下所述,存在两种类型的ACK/NACK发送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ACK/NACK捆绑。ACK/NACK捆绑是通过使用逻辑AND操作将用于多个数据单元的ACK/NACK位组合的处理。例如,如果UE成功对所有多个数据单元解码,则UE仅发送一个ACK位。否则,如果未对多个数据单元中的任何一个解码(或检测),则UE发送NACK或者可以不发送作为ACK/NACK的信号。
第二种方法是ACK/NACK复用。利用ACK/NACK复用,通过将在实际ACK/NACK发送中使用的PUCCH资源与QPSK调制符号中的一个符号进行组合,可识别针对多个数据单元的ACK/NACK的内容和含义。
例如,假设可发送多达两个数据单元,并且一个PUCCH资源可携带两比特。还假设针对每个数据单元的HARQ操作可通过一个ACK/NACK位来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下面的表5,可在发送数据单元的发送节点(例如BS)处识别ACK/NACK。
[表5]
HARQ-ACK(0),HARQ-ACK(1) n(1) PUCCH b(0),b(1)
ACK,ACK n(1) PUCCH,1 1,1
ACK,NACK/DTX n(1) PUCCH,0 0,1
NACK/DTX,ACK n(1) PUCCH,1 0,0
NACK/DTX,NACK n(1) PUCCH,1 1,0
NACK,DTX n(1) PUCCH,01 ,0
DTX,DTX N/A N/A
在表5中,HARQ-ACK(i)指示用于数据单元i的ACK/NACK结果。在以上示例中,可存在两个数据单元,即数据单元0和数据单元1。在表5中,DTX指的是没有用于HARQ-ACK(i)的数据单元发送,另选地,指的是接收端(例如,a UE)未能检测到用于HARQ-ACK(i)的数据单元。n(1) PUCCH,X指示在实际ACK/NACK发送中使用的PUCCH资源。存在多达2个PUCCH资源,即n(1) PUCCH,0和n(1) PUCCH,1。b(0)和b(1)表示通过所选择的PUCCH资源传递的2个比特。使用PUCCH资源发送的调制符号由b(0)和b(1)确定。
对于一个示例,如果接收端成功地接收两个数据单元并且对接收到的数据单元解码,则接收端必须通过使用PUCCH资源n(1) PUCCH,1以(1,1)的形式发送两个比特b(0)和b(1)。对于另一示例,假设接收端接收两个数据单元,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该接收端未能对第一数据单元解码而成功地对第二数据单元解码。然后,接收端必须使用n(1) PUCCH,1发送(0,0)。
这样,根据ACK/NACK的内容(或含义)链接到PUCCH资源和使用该PUCCH资源发送的实际比特的内容的组合的方法,通过使用单个PUCCH资源来启用针对多个数据单元的ACK/NACK发送。
在ACK/NACK复用方法中,如果针对所有数据单元存在至少一个ACK,则NACK和DTX基本上耦接为NACK/DTX。这是因为基于对NACK和DTX的去耦接,PUCCH资源和QPSK符号的组合不足以覆盖全部ACK/NACK组合的缘故。
图13示出对单载波系统和载波聚合系统进行比较的示例。
参考图13,在单载波系统中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针对UE仅支持一个载波。该载波可具有各种带宽,但是仅向UE指派一个载波。同时,在载波聚合系统中可向UE指派多个分量载波(CC),即DL CC A到DL CC C和UL CC A到UL CC C。例如,可指派三个20MHz的CC,以向UE指派60MHz的带宽。
载波聚合系统可划分为其中载波彼此连续的连续载波聚合系统和其中载波彼此分开的非连续载波聚合系统。在下文中,当简称为载波聚合系统时,应当解释为包括连续CC和连续CC的两种情况。
作为在聚合一个或更多个CC时的目标的CC,可直接使用在传统系统中使用的带宽,以便于提供与传统系统的向后兼容性。例如,3GPP LTE系统可支持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的带宽,而3GPP LTE-A系统可通过仅使用3GPP LTE系统的带宽配置20MHz或更高的带宽。另选地,可通过定义新带宽来配置宽带,而不必直接使用传统系统的带宽。
无线通信系统的频带划分为多个载波频率。这里,载波频率指的是小区的中心频率。在下文中,小区可指的是下行链路频率资源和上行链路频率资源。另选地,小区也可指的是下行链路频率资源与上行链路频率资源组合。通常,如果不考虑载波聚合(CA),则下行链路频率资源与上行链路频率可总是在一个小区中成对存在。
为了通过特定小区发送并接收分组数据,UE首先必须完成对特定小区的配置。这里,配置指的是完整地接收用于小区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所需的系统信息的状态。例如,该配置可包括需要数据发送和接收所需的公共物理层参数、MAC层参数或RRC层中特定操作所需的参数的总体过程。当仅接收到指示分组数据可被发送的信息时,完成了配置的小区处于能够立即发送和接收分组的状态中。
处于完成其配置的状态中的小区可以以激活或去激活状态存在。这里,激活指的是数据发送或接收执行或处于准备状态中。UE可监视或接收被激活小区的控制信道(即PDCCH)和数据信道(PDSCH),以便于确认分配给UE的资源(例如,频率、时间等)。
去激活指的是可以进行业务数据的发送或接收并且可以进行最小信息的测量或发送/接收。UE可接收对于从去激活小区中接收分组所需要的系统信息(SI)。另一方面,为了确认分配给UE的资源(例如,频率、时间等),UE不监视或接收去激活小区的控制信道(即PDCCH)和数据信道(即PDSCH)。
小区可被分类为主要小区、次要小区、服务小区。
主要小区指的是以主要频率操作的小区。此外,主要小区指的是UE针对BS执行初始连接建立过程或连接重建过程的小区或在切换过程中指示为主要小区的小区。
次要小区指的是以次要频率操作的小区。一旦建立RRC连接,就使用次要小区来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
在没有配置CA或者不能提供CA的UE的情况下,服务小区配置有主要小区。如果配置了CA,则术语‘服务小区’用于指示由主要小区中的一个或多个小区或全部次要小区组成的集合。
即,主要小区指的是一个服务小区,该服务小区在RRC建立或重建状态中提供安全输入和NAS移动性信息。根据UE能力,可配置为使得至少一个小区与主要小区一起构成服务小区,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小区被称为次要小区。
因此,仅针对一个UE配置的一组服务小区可仅由一个主要小区组成,或者可由一个主要小区和至少一个次要小区组成。
主要载波分量(PCC)表示与主要小区对应的CC。PCC是多个CC当中与BS建立初始连接(或RRC连接)的CC。PCC充当针对与多个CC有关的信令的连接(或RRC连接),并且是管理UE上下文的CC,该UE上下文是与UE有关的连接信息。另外,PCC与UE建立连接,因而在RRC链接模式中总是存在于激活状态中。
次要载波分量(SCC)表示与次要小区对应的CC。SCC是除了PCC之外分配给UE的CC。SCC是除了PCC之外由UE使用的扩展载波以用于额外的资源分配等,并且可被划分为激活状态和去激活状态。
与主要小区对应的下行链路CC称为下行链路主要载波分量(DL PCC),并且与主要小区对应的上行链路CC称为上行链路主要载波分量(UL PCC)。另外,在下行链路中,与次要小区对应的CC称为下行链路次要CC(DL SCC)。在上行链路中,与次要小区对应的CC称为上行链路次要CC(UL SCC)。
主要小区和次要小区都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主要小区用于PUCCH发送。
其次,主要小区总是被激活,而次要小区是根据特定条件被激活/去激活的小区。
第三,当主要小区经历无线链接失败(RLF)时,RRC重建被触发,而当次要小区经历RLF时,不触发RRC重建。
第四,主要小区可通过伴随有随机接入信道(RACH)过程的切换过程或安全密钥修改而改变。
第五,通过主要小区接收到非接入层(NAS)信息。
第六,主要小区总是由一对DL PCC和UL PCC组成。
第七,针对各个UE,可配置不同的CC作为主要小区。
第八,可由RRC层执行主要小区的重新配置、添加和去除。当添加新的次要小区时,RRC信令可用于专用的次要小区的系统信息的发送。
DL CC可构成一个服务小区。此外,DL CC可连接到UL CC以构成一个服务小区。然而,仅利用一个UL CC不构成服务小区。
CC的激活/去激活与服务小区的激活/去激活的概念等同。例如,如果假设服务小区1由DL CC 1组成,则服务小区1的激活指的是DL CC 1的激活。如果假设服务小区2通过连接DL CC2和UL CC2来配置,则服务小区2的激活指的是DL CC2和UL CC2的激活。在这种情况下,每个CC可与小区对应。
在下行链路与上行连接之间聚合的CC的数量可进行不同地确定。在DL CC的数量等于UL CC的数量的情况下是对称聚合。在DL CC的数量与UL CC的数量不同的情况下是不对称聚合。另外,CC可具有不同的大小(即,带宽)。例如,如果使用5个CC来配置70MHz频带,则可配置为诸如5MHz CC(载波#0)+20MHz CC(载波#1)+20MHz CC(载波#2)+20MHz CC(载波#3)+5MHz CC(载波#4)。
如上所述,与单载波不同的是,载波聚合系统可支持多载波分量(CC)。即,一个UE可通过多个DL CC接收多个PDSCH。另外,UE可通过一个UL CC(例如,UL PCC)发送用于多个PDSCH的ACK/NACK。即,由于在传统的单载波系统中在一个子帧中只有一个PDSCH被接收,因此,只够发送仅至多两条HARQ ACK/NACK(下文中,出于方便说明的目的简称为ACK/NACK)信息。然而,由于载波聚合系统可通过一个UL CC发送用于多个PDSCH的ACK/NACK,因此需要ACK/NACK发送方法。
1.多比特ACK/NACK发送
这里,多比特ACK/NACK指的是用于多个PDSCH的ACK/NACK位。如果在DL CC中UE在SU-MIMO模式下操作并且接收两个码字,则对于针对DL CC的两个码字存在ACK/ACK、ACK/NACK、NACK/ACK和NACK/NACK,并且如果包括DTX作为指示没有接收到PDCCH的消息,则总共存在5种反馈状态。如果UE不在SU-MIMO模式下操作并且仅接收一个码字,则存在三种反馈状态(即ACK、NACK、DTX)。因此,如果UE配置至多5个DL CC并且在所有DL CC中均操作在SU-MIMO模式下,在可存在至多55(=3125)个反馈状态。这可由12比特来表述。另选地,如果在所有DL CC中将NACK和DTX映射到同一反馈状态,则存在至多45个反馈状态,其可由10比特来表述。这样,需要一种发送用于多个PDSCH的多比特ACK/NACK方法。
方法1-1:基于PUCCH格式2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基于基于PUCCH格式2发送与多个DL CC的PDSCH有关的多比特ACK/NACK信息。
图14示出基于PUCCH格式2的方法。
参照图14,例如以1/2的编码速率对多比特ACK/NACK位(例如,10比特ACK/NACK信息位)进行信道编码,由此生成20个ACK/NACK编码比特。Reed-Muller码可在信道编码时使用。RM编码可在上述表4中找到。对ACK/NACK编码比特执行QPSK星座映射以生成QPSK调制符号(例如,时隙0中的d0到d4)。通过使用长度为12的基本RS序列的循环移位对各个QPSK调制符号进行调制,然后使各个QPSK调制符号经历OFDM调制。然后,在子帧内在10个SC-FDMA符号的每一中发送所得到的符号。12个相等间隔的循环移位允许在同一PUCCH RB上对12个不同的UE进行正交复用。应用到SC-FDMA符号1和5的DM RS序列可以是长度为12的基本RS序列。
当通过使用基于PUCCH格式2的方法发送多比特ACK/NACK信息时,可使用以下两个信道编码方法中的任何一个。
方法1-1-1:快码本自适应
在该方法中,从RM码的第一基开始(即,第一列向量)依次映射将要在子帧中发送的多比特ACK/NACK,以针对多个DL CC优化ACK/NACK发送性能。即,该方法以这样的方式执行信道编码:在多比特ACK/NACK信息位流中,将第一ACK/NACK信息位(即MSB)映射到RM码的第一基而将下一个ACK/NACK信息位映射到RM码的第二基。由于RM码被设计为在通过从第一基开始依次映射对同一有效载荷进行信道编码时具有最佳性能,因此可通过在ACK/NACK与RM码的基之间执行映射示出最佳性能。然而,当码字DTX出现时,在该方法中,在BS与UE之间有效载荷的大小可能不对齐。因此,BS优选地通过使用下行链路指派索引(DAI)和DL控制信号来报告PDSCH码字的总数和/或PDSCH计数器。
方法1-1-2:慢码本自适应
在该方法中,多比特ACK/NACK被映射到在将其映射到RM码的基的时候被半静态地固定的RM码的基。例如,UE可通过将各个DL CC的每码字的对应的ACK/NACK信息位映射到半静态地确定的RM码的基,执行信道编码。UE可通过将与每帧接收的PDSCH有关的ACK/NACK信息位映射到预定RM码的基,执行信道编码。在ACK/NACK解码时,通过假设适合于所配置DLCC的码字数量的有效负荷,BS可执行解码。因此,ACK/NACK可被解码,而不出现有效负荷不对齐。然而,由于最佳RM码不能在该方法中使用,因此与快码本自适应相比,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使性能劣化。然而,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不需要通过使用诸如DAL的DL控制信号来报告PDSCH码字的总数和/或PDSCH计数器。
图15示出前述快码本自适应和慢码本自适应的示例。
在图15中,假设向UE指派5个DL CC,并且至多两个码字可在DL CC 1到DL CC 4(即MIMO模式)中的每一个接收,并且只有一个码字可在DL CC 5(即非MIMO模式)中接收。另外,还假设在任何子帧中,UE通过DL CC 1和DL CC 3接收PDSCH。由b0,b1,...,b10表示RM码的基(即,列向量)。
在这种情况下,当使用快码本自适应时,如图15(a)所示,用于DL CC 1的码字1(C1)的ACK/NACK信息位被映射到第一基b0,并且用于DL CC 1的码字2(C2)的ACK/NACK信息位被映射到第二基b1。此外,用于DL CC 2的码字1(C1)的ACK/NACK信息位被映射到第三基b2,并且用于DL CC 2的码字2(C2)的ACK/NACK信息位被映射到第四基b3。
即,用于各个DL CC的码字的ACK/NACK信息位被依次映射到RM码的基。
如果在以上情况中使用慢码本自适应,则如图15(b)所示,用于各个DL CC的码字的ACK/NACK信息位被映射到预定RM码。例如,DL CC 1的码字1和2被预先映射到b0和b1,DLCC2的码字1和2被预先映射到b2和b3,DL CC 3的码字1和2被预先映射到b4和b5,DL CC 4的码字1和2被预先映射到b6和b7,并且DL CC 5的码字1和2被预先映射到b8和b9。然后,在前述假设的条件下,执行信道编码使得ACK/NACK信息位别映射到预定的基,如图15(b)所示。
方法1-2:基于块扩频的方法
基于块扩频的方法指的是通过使用块扩频码,对通过调制多比特ACK/NACK而获得的调制符号序列进行复用的方法。基于块扩频的方法可使用SC-FDMA。这里,SC-FDMA是在其中执行了DFT扩频之后执行IFFT的发送方案。SC-FDMA也称为DFT-扩频OFDM(DFT-s OFDM)。在SC-FDMA中可减小到立方度量(CM)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在同一资源块中,可使用基于块扩频的方法来对用于多个UE的多比特ACK/NACK进行复用。
图16示出基于块扩频的方法的示例。
参考图16,通过应用块扩频码对调制符号序列{d1,d2,...}进行扩频。这里,调制符号序列可以是按照如下方式获得的调制符号的序列:对多比特ACK/NACK信息位进行信道编码(使用RM码、TBCC、打孔RM码等)以生成ACK/NACK编码位,并且调制ACK/NACK编码位(例如,使用QPSK)。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应用前述快码本自适应或慢码本自适应生成ACK/NACK编码位。另外,尽管在图16的示例中示出了在一个时隙中存在3个RS符号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存在2个RS符号,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长度为5的块扩频码。表6示出了块扩频码的示例。
[表6]
在以上表6中,NPUCCH SF表示扩频因子(SF)。
方法1-3:SF减小
作为减小正交码的SF的方法,该方法根据在LTE版本-8中使用的PUCCH格式1a/1b修改,以允许一个UE能够将更大量的ACK/NACK信息复用到同一资源块。例如,由于在传统PUCCH格式1a/1b中SF是4,因此可以在一个时隙中发送的ACK/NACK调制符号的数量是1。然而,通过将SF减小到2或1,可以在一个时隙中由一个UE发送的ACK/NACK调制符号的数量增加到2或4。
方法2:多码ACK/NACK发送
在该方法中,通过将传统的ACK/NACK发送(即通过使用PUCCH格式1a/1b发送ACK/NACK信息的方法)扩展到多个PUCCH,执行该发送。例如,如果UE总共接收N个PDSCH,则所述N个PDSCH可通过使用PDSCH格式1a/1b而被同时发送。
方法3:ACK/NACK复用(ACK/NACK选择)
在该方法中,将在LTE版本-8TDD中使用的ACK/NACK复用应用到载波聚合环境的FDD。在TDD中,在一个子帧中发送与在多个子帧中接收到的PDSCH有关的ACK/NACK信息。这种机制被应用到FDD。即,在多个DL CC接收到多个PDSCH时,UE通过使用一个(或更多个)PUCCH(即PUCCH格式1b)发送ACK/NACK。换句话说,该方法是通过使用以下两种类型的假设来携带信息的方法:即,针对在多个DL CC中接收的多个PDSCH在发送过程中使用多个PUCCH信道当中能够进行ACK/NACK发送哪个PUCCH信道;以及在发送过程中使用哪个值作为信道的符号值(即QPSK或M-PSK)。
在下文描述的方法中,UE在载波聚合系统中复用并且发送不同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例如,UE可在ACK/NACK与SR之间以及ACK/NACK与CQI之间执行复用,然后可在载波聚合系统中发送复用的信号。
首先,将描述针对在多个DL CC中接收到的多个PDSCH复用SR和ACK/NACK的方法。
方法4-1:RS符号调制
在该方法中,在可以发送SR的SR子帧中,通过将SR信息相位调制到ACK/NACK信号的RS符号来发送SR信息(这里,ACK/NACK信号指的是通过前述使用方法1到3中的任何一个发送的ACK/NACK信号)。即,在该方法中,在ACK/NACK信号发送中使用的多个RS符号当中,通过使得一些RS符号与其余RS符号同相或反相,对1比特的SR信息进行复用。另外,如果在SR子帧中不存在ACK/NACK信号发送,则与传统的发送类似地使用PUCCH格式1类型(即通断键控)来发送SR信息。在该方法4-1中,可根据在发送中使用前述方法1-1到1-3、方法2和方法3当中的哪个方法来确定RS调制自适应。
当通过使用前述方法1-1发送ACK/NACK信号时,每一个时隙使用2个RS符号。因此,可通过将SR调制到时隙中第一RS符号与第二RS符号之间的相位差而进行发送。
当通过使用前述方法1-2发送ACK/NACK信号时,每一个时隙使用2个或3个RS符号。如果使用2个RS符号,则将SR调制到两个RS符号之间的相位差。如果使用3个RS符号,则将SR调制到两个连续的RS符号之间的相位差。即。SR被调制到时隙中第一RS符号与第二RS符号之间的相位差或者第二RS符号与第三RS符号之间的相位差。
当通过使用前述方法1-3、方法2或方法3发送ACK/NACK信号时,每一个时隙使用3个RS符号。在这种情况下,SR优选被调制到两个连续的RS符号之间的相位差。
另外,当通过应用前述方法2发送ACK/NACK信号时,针对多个PUCCH发送中的SR检测,优选地,将RS调制应用于所有PUCCH。
由于在SR信息被调制到RS符号之间的相位差时SR接收率可能劣化并且在执行如上所述的ACK/NACK解调时解调性能可能劣化,因此UE可通过加大SR子帧中RS符号的功率发送RS符号,以避免性能劣化。
方法4-2:回落
在该方法中,当与针对多个PDSCH进行的ACK/NACK发送同时在SR子帧中执行SR发送时,ACK/NACK信息被捆绑以创建1比特或2比特捆绑的ACK/NACK位,并且捆绑的ACK/NACK位使用针对SR发送保留的资源而被发送。如果在SR子帧中SR发送不是必要的,则可通过使用前述方法1到3发送ACK/NACK信息。如果在SR子帧中ACK/NACK发送不是必要的,则使用PUCCH格式1(即通断键控)通过SR资源发送该SR信息。
在本发明中,可使用下面四种方法中的任何一个作为捆绑ACK/NACK信息的方法
1)通过执行逻辑AND运算针对所有PDSCH发送ACK/NACK位,以使ACK/NACK位变成一个ACK/NACK位的方法。
2)通过考虑SU-MIMO模式每个码字执行捆绑的方法。即,在该方法中,针对各个DLCC的第一码字的ACK/NACK被捆绑以创建一个ACK/NACK,并且针对各个DL CC的第二码字的ACK/NACK被捆绑以创建另一个ACK/NACK。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任何DL CC都不在SU-MIMO模式中而是在单码字模式中操作,则可以在对第一码字执行ACK/NACK捆绑时将针对DL CC的码字的ACK/NACK一起捆绑。
3)根据各个DL CC的发送模式捆绑ACK/NACK信息的方法。例如,在该方法中,DL CC当中对单码字模式下针对DL CC的ACK/NACK信息进行捆绑,以创建一个ACK/NACK,并且SU-MIMO模式下针对DL CC的ACK/NACK信息被捆绑以创建两个ACK/NACK。
4)以预定组划分多个DL CC并且通过捆绑ACK/NACK信息在各个组中发送针对所有DL CC的ACK/NACK信息的方法。例如,组的数量可以是2,并且可以通过使用高层信号(RRC信号)、CC激活/去激活信号等预先向UE报告。
在前述方法4-2中,在SR子帧内针对在特定DL CC(例如DL PSS)中发送的PDSCH的ACK/NACK能够使用传统方法(即,PUCCH格式1a/1b)被发送,并且针对其余DL CC的ACK/NACK可使用前述方法1到3而被发送。例如,如果SR发送是必要的,则通过针对SR发送保留的资源发送针对特定DL CC的ACK/NACK,并且可使用前述方法1到3发送针对其余DL CC的ACK/NACK。
方法4-3:ACK/NACK和SR的联合编码
如上所述,在LTE版本-8中,在不存在PUSCH发送的情况下,在能够进行SR发送的子帧中,SR发送和ACK/NACK发送可能冲突。在该情况下,在ACK/NACK发送中使用SR资源。如果在子帧中SR发送不是必要的,使用针对ACK/NACK保留的资源发送ACK/NACK,并且不针对SR资源发送信号。同时,由于在诸如LTE-A系统的载波聚合系统中发送针对多个PDSCH的ACK/NACK,因此如果没有PUSCH发送,则有必要修改SR和ACK/NACK复用方法。
在该方法中,在SR子帧中,通过将一比特添加到多比特ACK/NACK的有效负荷,对SR信息进行复用。例如,在该方法中,如果在除了SR子帧之外的子帧中针对ACK/NACK发送对N比特信息位有效载荷进行信道编码,因而生成并且发送M比特(M≥N)编码位,则SR信息被添加在SR子帧中并且因而对(N+1)比特信息位有效负荷进行信道编码,由此生成并且发送M比特(M≥N)编码位。即,通过是使用联合编码发送SR和ACK/NACK。
另选地,为了避免SR子帧中的信息位的有效负荷,ACK/NACK信息的比特数量或状态的数量可减少,然后可添加针对SR的一比特,由此能够执行发送,而不增加信息位的有效负荷。
可使用以下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作为压缩ACK/NACK信息以减少ACK/NACK信息的比特数量或状态的数量的方法。
1)不发送DTX状态的方法:即,DTX状态可被处理为NACK。例如,尽管特定DL CC操作在SU-MIMO模式中的情况下必须报告5个状态(即ACK/ACK,ACK/NACK,NACK/ACK,NACK/NACK,DTX)中的一个,但是在发送DTX作为NACK的情况下,状态的数量可减少到4个。同样地,通过发送在单码字模式中在DL CC操作中作为NACK状态发送DTX,可将3个状态(即ACK,NACK,DTX)减少到2个状态(即ACK,NACK)。这样,减少DTX状态的方法可应用于或者所有DL CC或者一些CC。
2)当在SU-MIMO模式中存在DL CC操作时,使用空间捆绑。空间捆绑通过在针对不同DL CC的码字在ACK/NACK之间执行捆绑来减少状态的数量。空间捆绑也可应用于或者所有DL CC或者一些CC。
3)以上方法1)和2)的组合
图17示出载波聚合系统中的ACK/NACK与SR的联合编码。
参考图17,UE通过连接第一UCI信息位与第二UCI信息位生成比特流,并且对生成的比特流执行信道编码。信道编码可以是简单重复、单一编码、RM编码、打孔RM码、尾部比特卷积编码(TBCC)、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turbo编码等中的任何一个。第一UCI信息位为可以是ACK/NACK,并且第二UCI信息位可以是SR(1比特)。即,SR信息位可以附到ACK/NACK信息位的末端。可表述为SR信息位连接到ACK/NACK和SR的比特流的最低有效位(LSB)。当SR信息位与ACK/NACK信息位联合编码时,SR信息位到LSB的连接指的是SR信息位被映射到RM码的最右侧的基(即,最右边列)。
可选地,第一UCI信息位可以是SR(1比特),并且第二UCI信息位可以是ACK/NACK。可表述为SR信息位被附到ACK/NACK和SR的比特流的最高有效位(MSB)。然后,在执行信道编码时映射RM码的第一基b0和SR信息位。
假设在图18和图19中将5个DL CC指派给UE,则在DL CC 1到DL CC 4(即MIMO模式)中可接收至多两个码字,并且仅一个码字可在DL CC 5(即,非-MIMO模式)中接收。另外,还假设在任何子帧中UE通过DL CC 1和DL CC 3接收PDSCH。由b0,b1,...,b10表示RM码的基(即,列向量)。
图18示出在使用慢码本自适应时用于将SR信息位定位到LSB并且执行信道编码的处理。
参考图18,当使用前述慢码本自适应发送ACK/NACK时,SR信息位可定位到LSB。然后,通过将SR信息位映射到基b9来执行信道编码,该基b9在针对ACK/NACK发送而保留的RM码基b0到b8之后。这样做,无需必须改变RM码的基和半静态固定的ACK/NACK的映射,只针对SR信息位添加一个更多个RM码基。因此,优点在于可在BS中执行解码,而无需必须修改ACK/NACK与RM码的基的的传统映射。
图19示出在使用慢码本自适应时用于将SR信息位定位到MSB并且执行信道编码的处理的示例。
参考图19,在SR信息位和ACK/NACK信息位联合编码时,该SR信息位被定位到MSB。这指的是SR信息位被映射都RM码的最左侧基。例如,当使用PUCCH格式2发送ACK/NACK信息位和SR信息位时,SR信息位被映射到RM码的第一基。当使用前述慢码本自适应发送ACK/NACK(即,当每一CC的ACK/NACK和RM码的基被半静态地固定时),在SR信息位定位到MSB的情况下,可以以最优RM码执行信道编码的可能性增加了。换句话说,由于很有可能从第一基开始依次使用在RM编码(与将SR信息位指派给LSB的方法相比较)中使用的基,因此就RM码性能而言是有利地。
这样,由于在使用慢码字自适应发送ACK/NACK时SR信息位在SR子帧中被映射到第一基,因此可改变RM码的基和半静态确定的ACK/NACK的映射。因此,UE可隐含地移动ACK/NACK信息位与RM码的基之间的映射。
另外,如果不是SR子帧,则可直接使用RM码基与ACK/NACK信息位之间的传统的半静态映射,同时允许ACK/NACK信息位与RM码基之间的映射的隐含移动,以便于确保SR子帧中SR信息位和RM码基的映射。
图20示出UE通过组合不同的UCI执行联合编码然后将其映射到各个时隙的资源块的处理的示例。在图20中示出ACK/NACK和SR,作为不同的UCI的示例。
参考图20,针对各个CC对由ACK/NACK信息位和SR信息位组成的比特流执行信道编码(步骤S201)。SR信息位可连接到ACK/NACK信息位的最后一部分。可在信道编码时使用RM码。下面的表7示出了应用到由ACK/NACK信息位和SR信息位组成的比特流的RM码的示例。
[表7]
i Mi,0 Mi,1 Mi,2 Mi,3 Mi,4 Mi,5 Mi,6 Mi,7 Mi,8 Mi,9 Mi,10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0 0 0 0 0 0 1 1
2 1 0 0 1 0 0 1 0 1 1 1
3 1 0 1 1 0 0 0 0 1 0 1
4 1 1 1 1 0 0 0 1 0 0 1
5 1 1 0 0 1 0 1 1 1 0 1
6 1 0 1 0 1 0 1 0 1 1 1
7 1 0 0 1 1 0 0 1 1 0 1
8 1 1 0 1 1 0 0 1 0 1 1
9 1 0 1 1 1 0 1 0 0 1 1
10 1 0 1 0 0 1 1 1 0 1 1
11 1 1 1 0 0 1 1 0 1 0 1
12 1 0 0 1 0 1 0 1 1 1 1
13 1 1 0 1 0 1 0 1 0 1 1
14 1 0 0 0 1 1 0 1 0 0 1
15 1 1 0 0 1 1 1 1 0 1 1
16 1 1 1 0 1 1 1 0 0 1 0
17 1 0 0 1 1 1 0 1 1 0 0
18 1 1 0 1 1 1 1 1 0 0 0
19 1 0 0 0 0 1 1 0 0 0 0
20 1 0 1 0 0 0 1 0 0 0 1
21 1 1 0 1 0 0 0 0 0 1 1
22 1 0 0 0 1 0 0 1 1 0 1
23 1 1 1 0 1 0 0 0 1 1 1
24 1 1 1 1 1 0 1 1 1 1 0
25 1 1 0 0 0 1 1 1 0 0 1
26 1 0 1 1 0 1 0 0 1 1 0
27 1 1 1 1 0 1 0 1 1 1 0
28 1 0 1 0 1 1 1 0 1 0 0
29 1 0 1 1 1 1 1 1 1 0 0
30 1 1 1 1 1 1 1 1 1 1 1
30 1 0 0 0 0 0 0 0 0 0 0
通过考虑待映射的资源和调制符号次序,作为信道编码结果生成的编码信息位可以是速率匹配的。对于针对生成的编码信息位的小区间干扰(ICI)随机化,可应用使用与小区ID对应的扰码的小区特定加扰或者使用与UE ID对应的扰码的UE-特定加扰(例如,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步骤S202)。
使用调制器对被加扰的编码信息位进行调制(步骤S203)。可生成由QPSK符号组成的调制符号序列,该QPSK符号通过调制被加扰的编码信息而被配置。QPSK符号可以是具有复值的复合调制符号。
针对各个时隙内的QPSK符号,在各个时隙中执行用于生成单载波波形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步骤S204)。
针对经DFT的QPSK符号,通过使用预定扩频码或通过动态信令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确定的扩频码在SC-FDMA符号级执行分块扩频(步骤S205)。即,通过使用正交序列对调制符号序列进行扩频以生成扩频序列。扩频序列包括通过用被包括在调制符号序列中的一些调制符号乘以正交序列的元素而生成的序列。生成的序列通过被指派给SC-FDMA符号中的各个子载波而被发送。一些调制符号的数量可与被包括在资源块中的子载波的数量相等。
可在以上表6中找到扩频码。扩频码的扩频因子可根据系统而变化,并且可以是预定的或者可以通过DCI或RRC信令向UE报告。这样的控制信道的格式称为PUCCH格式3。
扩频序列被映射到资源块中的子载波(步骤S206和S207)。之后,通过使用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将其转换成时域信号,然后附有CP,并且然后经由射频(RF)单元被发送。
图21示出在正常CP中在资源块中将扩频的QPSK符号映射到子载波的示例。
参考图21,在一个时隙中,跨过5个SC-FDMA符号对QPSK符号d0到d11和d12到d23中的每一个进行时间扩展。在各个时隙中将参考信号映射到第二和第六SC-FDMA符号。这与在LTE版本-8中使用PUCCH格式2/2a/2b时参考信号被映射到的位置相同
方法4-4:针对SR的新的资源分配
在该方法中,在UE通过使用前述方法1发送多比特ACK/NACK时,当针对SR发送保留SR资源时,能够发送多比特ACK/NACK的资源被保留,而不是保留PUCCH格式1/1a/1b资源。即,在该方法中,如果在SR子帧中不发送SR,则使用多比特ACK/NACK资源发送ACK/NACK;而如果在SR子帧中发送SR,则使用针对SR发送保留的资源发送多比特ACK/NACK。在这种情况下,当UE被配置为在多比特ACK/NACK模式中操作时,优选地保留针对SR的资源。
方法4-5:针对SR的额外资源分配
当UE通过使用前述方法1-2发送ACK/NACK时,由于用于利用正交码对发送ACK/NACK的符号进行复用,至多4条或5条UE的ACK/NACK信息可被复用。另一方面,RS符号具有可被复用的2种类型的资源,即RS序列的循环移位(CS)和RS的正交码。因此,RS复用能力会较大。在该方法中,可使用可额外地使用的RS复用资源(即,RS序列的CS和/或RS的正交码)发送SR信息。例如,可允许UE在SR子帧中使用多个(优选为2个)RS序列CS,以便可根据在多个RS序列CS当中使用哪个RS序列CS发送SR信息(即,正/负SR)。例如,当UE通过使用RS序列CS#1发送RS时,BS可将它识别为负SR;而当UE通过使用RS序列CS#2发送RS时,BS可将它识别为正SR。BS可通过检测多个可用RS序列CS的接收能量来检测SR。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使用RS的正交码发送SR信息。在前述方法1-2中可以在一个时隙中使用2个或3个RS符号。因此,可根据在长度为2的正交码与长度为3的正交码之间使用哪个正交码来发送SR信息(正/负SR)。通过检测RS的可用正交码的能量,BS可接收SR信息。另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前述两种类型的资源组合(即,RS序列的CS和RS的正交码)的SR发送方法。
优选地,通过BS预先将额外用于SR发送的资源(即,RS序列的CS和/或RS的正交码)分配给UE,以使UE可使用针对SR子帧的资源。
方法4-6:仅针对特定CC的ACK/NACK的捎带(piggyback)
在该方法中,对于SR发送,UE首先确保SR资源(即,能够进行PUCCH格式1a/1b发送的资源)。如果SR发送在SR子帧中不是必要的,则例如使用前述方法1、2和3发送ACK/NACK。否则,如果在SR子帧中需要发送SR,则根据PUCCH格式1a/1b,通过使用BPSK或QPSK调制将仅针对DL CC(s)(例如DL PCC)的ACK/NACK信息调制到SR资源而对其进行发送。如果存在除了特定DL CC之外的不同DL CC的ACK/NACK,则不同DL CC的ACK/NACK发送可被丢弃。
当UE根据本发明发送ACK/NACK时,BS可指派特定数量的DL许可以防止不必要ACK/NACK发送的丢弃。这里,特定数量小于或等于可使用确保的SR资源发送的ACK/NACK的最大数量(例如,在PUCCH格式1a/1b的情况下至多为2个ACK/NACK),并且DL许可位于SR子帧前4ms。
方法4-7:高阶调制
在该方法中,通过与传统的LTE版本-8类似的BPSK或QPSK,使用高阶调制(例如8PSK、16QAM等)来将具有比2比特更大数量的比特的ACK/NACK调制到SR资源,而不是将具有至多2比特的ACK/NACK信息调制到SR资源。结果,可将具有两个或更多比特的ACK/NACK信息调制到SR资源。在该方法中,仅针对特定CC的ACK/NACK信息可以被调制,如在方法4-6中描述的。根据该方法,BS可指派特定数量的DL许可以完全防止不必要ACK/NACK发送的丢弃。这里,特定数量小于或等于可使用确保的SR资源发送的ACK/NACK的最大数量,并且DL许可位于SR子帧前4ms。
下文中,将描述在载波聚合系统综合那个由UE复用和发送ACK/NACK和CQI的方法。
如上所述,如果在LTE版本-8中没有PUSCH发送,则在能够进行周期性CQI发送的CQI子帧中,CQI发送和ACK/NACK发送可能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可以进行CQI和ACK/NACK的同时发送,则在发送CQI的PUCCH格式2的时隙中,通过使用到第二RS符号的相位调制对ACK/NACK信号进行复用。然而,针对多个PDSCH的ACK/NACK在诸如LTE-A系统的载波聚合系统中发送。因此,如果没有PUSCH发送,则需要修改传统的周期性CQI和ACK/NACK复用方法。下文中,将描述可用于诸如LTE-A系统的载波聚合系统的周期性CQI和ACK/NACK复用方法。
方法5-1:回落
在该方法中,通过在CQI子帧中捆绑针对多个PDSCH的ACK/NACK信息,可以生成1比特或2比特的捆绑ACK/NACK信号,之后通过使用PUCCH格式2/2a/2b(即,通过使用RS相位差)发送捆绑ACK/NACK信号和CQI。ACK/NACK捆绑可使用在前述方法4-2中描述的方案中的任何一个。
另外,在方法5-1中,可使用PUCCH格式2/2a/2b发送针对特定DL CC的ACK/NACK,并且可使用前述方法1到3发送除了针对特定DL CC之外的其余DL CC的PDSCH的ACK/NACK。
方法5-2:联合编码和捆绑
在该方法中,在CQI子帧中与CQI信息一起对针对多个PDSCH的ACK/NACK信息进行信道编码,然后通过物理信道被发送。通过与CQI一起联合编码而无需压缩,UE可发送针对所有保留的PDSCH的ACK/NACK信息。另选地,UE可减少ACK/NACK信息的状态的数量或者压缩比特数量,之后可通过与CQI一起联合编码来发送ACK/NACK信息。
通过捆绑特针对多个PDSCH的ACK/NACK信息,可生成捆绑ACK/NACK位。CQI和捆绑ACK/NACK位可联合编码,然后可通过使用(或应用)PUCCH格式2被发送。ACK/NACK捆绑可使用在前述方法4-2中描述的方案中的任何一个。
另外,当ACK/NACK信息和CQI联合编码时,如果由ACK/NACK信息位和CQI信息位组成的比特流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特定比特数量(例如,在使用PUCCH格式2类型发送ACK/NACK和CQI时可由RM码支持的比特数量)时,通过执行联合编码发送ACK/NACK信息位和CQI信息位,否则,可丢弃CQI信息并且因而仅ACK/NACK可被发送。
当UE在时分双工(TDD)模式中操作并且UE基于针对多个ACK/NACK发送的块扩展使用前述方法时,可考虑以下联合编码。
在发送CQI的子帧中,针对各个CC(例如,压缩成2比特)压缩ACK/NACK信息,以生成捆绑ACK/NACK。当UE通过聚合CC使用至多5个CC时,捆绑ACK/NACK可生成为至多10比特。捆绑ACK/NACK和CQI(例如至多11比特)可使用PUCCH格式3通过联合编码被发送。
针对各个CC压缩ACK/NACK信息的方法如下。针对在各个DL CC中接收的PDSCH以及针对发送CQI的子帧中的SPS释放PDCCH,UE发送与ACK的数量有关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UE在接收PDCCH的过程中不检测指示失败的DTX,并且可仅在不存在针对所有接收到的PDSCH(或PDCCH)的NACK时发送ACK的数量(即,ACK计数器)。如果即使针对所有接收的PDCCH存在一个NACK,则可发送被设置为值0的ACK计数器。
另外,针对各个DL CC接收的ACK的数量可通过被压缩成2比特而被发送,如下面的表8或表9所示。
[表8]
ACK计数器 HARQ-ACK状态
0 00
1 10
2 01
3 11
4 10
5 01
6 11
7 10
8 01
9 11
[表9]
ACK计数器 HARQ-ACK状态
0 00
1 01
2 10
3 11
4 01
5 10
6 11
7 01
8 10
9 11
参考表8,如果HARQ-ACK状态是‘10’,则ACK计数器指示的ACK的数量可以是1、4或7。由于BS知道分配给UE的DL许可的数量,因此BS可预测ACK计数器指示的ACK的数量。例如,假设BS向UE指派3个DL CC,则各个DL CC操作在SU-MIMO模式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UE反馈‘10’作为HARQ-ACK状态,则BS可将‘4’预测为ACK计数器指示的ACK的数量。这是因为在通过3个DL CC发送6个码字时仅一个ACK被发送的可能性很低,并且不可能反馈7个ACK。因此,BS可预测ACK计数器指示的ACK的数量是4。
另选地,针对配置为MIMO模式的DL CC的ACK/NACK优先经历空间捆绑。即,通过在操作在SU-MIMO模式下DL CC之间捆绑针对各个码字的ACK/NACK,UE可发送ACK/NACK。例如,当DL CC 1和DL CC 2在MIMO模式下工作并且指派给一个UE时,该UE可以下述方式执行空间捆绑:通过逻辑AND运算来捆绑针对DL CC 1的码字1的ACK/NACK和针对DL CC 2的码字2的ACK/NACK,并且通过逻辑AND运算来捆绑针对DL CC 1的码字2的ACK/NACK和针对DL CC 2的码字2的ACK/NACK。在这种情况下,ACK计数器可指的是经历针对各个DL CC的空间捆绑的ACK的数量。
尽管在方法5-2中将UE设置为TDD模式,但是仅可限制性地应用于DL子帧:UL子帧(即,DL子帧相对于一个UL子帧的比率或数量)不是1:1(和/或2:1)的情况。
另外,方法5-2仅可限制性地应用于以下情况:除了UE发送CQI的CQI子帧之外在子帧中被发送的ACK/NACK位的数量超过10比特。通过BS的选择,即通过使用RRC信令或L1,2信令,方法5-2是可配置的。
另外,根据以下实施方式,方法5-2可执行ACK/NACK捆绑。在发送ACK/NACK而不在除了发送CQI的CQI子帧之外的子帧中进行空间捆绑的情况下,如果不在CQI子帧中捆绑而被反馈的ACK/NACK的数量不超过X比特(例如X=10),则CQI和ACK/NACK可被联合编码并且可以使用PUCCH格式3发送,而不进行捆绑。如果不在CQI子帧中捆绑而被反馈的ACK/NACK位的数量超过X比特,则首先尝试空间捆绑以生成空间捆绑的ACK/NACK,并且如果空间捆绑ACK/NACK位的数量小于或等级X比特,则使用PUCCH格式3通过联合编码发送空间捆绑的ACK/NACK和CQI。如果空间捆绑的ACK/NACK位的数量仍然超过X比特,则可根据前述ACK计数器方案使用PUCCH格式3通过联合编码发送针对各个CC的2比特的ACK/NACK和CQI。这样做,优点在于:在UE通过执行联合编码发送ACK/NACK和CQI时,可最小化ACK/NACK的压缩级别。
另外,根据如下另一个实施方式,可在方法5-2中执行ACK/NACK捆绑。
如果除了发送CQI的CQI子帧之外在子帧中通过空间捆绑发送的ACK/NACK,则在发送CQI的CQI子帧中,如果空间捆绑的ACK/NACK位的数量不超过X比特(例如X=10),则在与CQI执行联合编码而无额外捆绑之后使用PUCCH格式3发送ACK/NACK。否则,如果空间捆绑的ACK/NACK位的数量超过X比特,则可根据前述ACK计数器方案使用PUCCH格式3通过与CQI联合编码来发送每一CC的2比特的ACK/NACK。该方法具有的优点在于:在UE发送与CQI联合编码的ACK/NACK时,可最小化ACK/NACK的压缩级别。
如果DL子帧:UL子帧不是2:1或1:1,则可对针对被配置为在MIMO模式下操作的CC的ACK/NACK执行空间捆绑,之后根据前述ACK计数器方案使用PUCCH格式3通过与CQI联合编码来发送每一CC的2比特的ACK/NACK。
如果DL子帧:UL子帧是1:1,则使用PUCCH格式3通过联合编码发送ACK/NACK和CQI而无需捆绑或仅空间捆绑。
另选地,如果DL子帧:UL子帧是2:1,则使用PUCCH格式3通过联合编码发送ACK/NACK和CQI而无需捆绑或仅空间捆绑。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如下操作。
如果UE配置两个或更少的DL CC,则UE可不对用于DL CC的ACK/NACK执行空间捆绑并且可使用PUCCH格式3通过执行联合编码发送CQI和ACK/NACK。如果UE配置多于两个的DLCC,则UE执行空间捆绑然后通过使用PUCCH格式3发送与CQI联合编码的ACK/NACK。
方法5-3:仅针对特定CC的ACK/NACK的捎带
在该方法中,当必须同时发送针对多个DL CC的CQI和ACK/NACK时,使用PUCCH格式2a类型(即使用RS调制的方案)仅发送针对特定DL CC(例如,DL PCC)的ACK/NACK信息,并且丢弃除了该特定DL CC之外的其余CC的ACK/NACK。
当使用该方法时,BS可指派特定数量的DL许可。这里,特定数量小于或等于可在确保的CQI子帧中发送的ACK/NACK的最大数量(例如,在PUCCH格式2a/2b的情况下至多为2个ACK/NACK),并且DL许可位于CQI子帧前4ms。然后,可强制地防止不必要ACK/NACK发送的丢弃。
下文中,将描述在载波聚合系统中当UE发送不同的UCI时确定PUCCH的发送功率的方法。
将考虑通过使用联合编码对不同的UCI进行复用的情况。这样的情况的示例包括在前述载波聚合系统中ACK/NACK和SR被联合编码的情况和ACK/NACK和CQI被联合编码的情况。这里,相比于不执行联合编码的情况,在ACK/NACK与不同的UCI进行联合编码的情况下,信息位的有效负荷增加得更多。在发送不同的UCI时,可为每一UCI指派不同的功率偏移值。
另选地,当发送N比特的CQI并且当通过组合CQI和ACK/NACK来发送同样N比特的信号时,由于ACK/NACK需要更高的性能,因此可将不同的功率偏移值指派给不同的UCI。
另选地,当通过与不同的UCI联合编码发送ACK/NACK时,所施加的功率偏移值可以被设置为满足ACK/NACK发送中所需条件的功率值。
当通过与不同的UCI(即SR、CQI等)联合编码发送ACK/NACK时,可通过将不同的UCI当做如同ACK/NACK一样来指派功率偏移值。例如,当通过组合SR和ACK/NACK发送N比特的信号时,可以应用与仅发送N比特的ACK/NACK的情况相同的发送功率。这可避免与不同UCI复用的ACK/NACK的性能劣化。例如,如果服务小区c是主要小区,则在UE的在子帧i处的PUCCH发送PPUCCH可由下面的等式2确定。
[等式2]
在上面的等式2中,PCMAX,c(i)表示在服务小区c的子帧i处指派给UE的最大发送功率,并且在从BS接收到的参数或UE-特定参数的基础上由UE确定。
ΔF_PUCCH(F)由高层提供,并且ΔF_PUCCH(F)的值与PUCCH格式F对应。ΔTxD(F’)表示在由高层配置UE时该高层给出的值,以在两个天线端口处发送PUCCH。
PO_PUCCH表示高层给出的值,并且g(i)表示当前PUCCH功率控制调节状态。PLc表示与路径损耗有关的值。
h(nCQI,nHARQ,nSR)是取决于PUCCH格式的值,其中nCQI与CQI信息位的数量对应并且当在子帧i内设置SR时nSR为1或0。nHARQ表示当一个服务小区被指派给UE时在子帧i中发送的HARQ的数量。当将多个服务小区指派给UE时,nHARQ是在子帧(i-km)中接收到的传输块的数量或在子帧(i-km)+1中接收到的传输块的数量(在子帧(i-km)中没有接收到SPS释放PDCCH的情况下)。在FDD中,km=4。
针对PUCCH格式3,h(nCQI,nHARQ,nSR)由下面的等式3给出。
[等式3]
参考上述等式3,当通过共同耦接到不同的UCI(例如SR)发送ACK/NACK时,可通过将不同的UCI当做如同ACK/NACK一样来确定PUCCH发送功率PPUCCH。即,将SR的信息位当做ACK/NACK的信息位一样。
在本发明中已经描述了当不存在PUSCH发送时在载波聚合系统中复用UCI信息(即CQI,ACK/NACK,SR)的方法。UCI复用方法可普遍应用于小区内的所有UE,或者可应用于具有不足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的一些UE。另外,根据BS的选择,前述方法可以是可配置的。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BS和UE的框图。
BS 100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20和射频(RF)单元130。处理器110实现提出的功能、过程和/或方法。无线接口协议的层可由处理器110实现。耦接到处理器110的存储器120存储用于驱动该处理器110的多个信息。耦接到处理器110的RF单元130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
UE 200包括处理器210、存储器220和RF单元230。处理器210实现提出的功能、过程和/或方法。无线接口协议的层可由处理器210实现。处理器210对UCI的信息位执行信道编码以生成编码信息位,调制生成的编码信息位以生成复值调制符号,并且在正交序列的基础上对复值调制符号到多SC-FDMA符号执行分块扩频。另外,处理器210在包括在UCI的信息位中的第一UCI的信息位和第二UCI的信息位的基础上确定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该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向BS100发送复值调制符号。耦接到处理器210的存储器220存储用于驱动该处理器210的多个信息。耦接到处理器210的RF单元230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此外,该RF单元230还向BS发送扩展的复值调制符号。
处理器110和120可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单独芯片组、逻辑电路、数据处理单元和/或用于互相转换基带信号和无线信号的转换器。存储器120和22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存储卡、存储介质和/或其它等效的存储设备。RF单元130和230可包括用于处理无线信号的基带电路。当以软件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时,可利用执行前述功能的模块(即,过程、功能等)实现前述方法。该模块可存储在存储器120和220中并且可由处理器110和120执行。存储器120和220可位于处理器110和120内部或外部,并且可通过使用各种已知方法耦接到处理器110和120。尽管前述示例性系统已经在按顺序列出步骤或方框的流程图的基础上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的步骤不限于特定次序。因此,特定步骤可知不同的步骤中执行或者以不同的次序执行或者与上面描述的步骤同时执行。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流程图的步骤不是排他性的。相反,另一个步骤可被包括在其中或者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删除一个或更多个步骤。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已经做出了各种修改。尽管不能描述多个实施方式的各种修改的所有可能的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其它组合的可能性。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通过组合在前述是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相应结构来实现本发明。因此,本发明不是意图被限制于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中,而是意图被给予与这里描述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设备执行的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以及
在子帧中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发送所述UCI,
其中,当所述子帧被配置为用于发送调度请求SR时,并且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肯定确认HARQ-ACK的发送与所述子帧一致时,基于所述HARQ-ACK和所述SR的有效载荷大小来确定所述PUCCH的发送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SR的有效载荷大小是1比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UCI包括HARQ-ACK信息位和SR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利用正交序列对调制符号序列进行分块扩频,生成所述UCI,以及
其中,从编码信息位生成所述调制符号序列,并且通过对信息位执行信道编码来生成所述编码信息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位包括针对各个服务小区的HARQ-ACK信息位和SR位的连接,以及
其中,所述SR位被附到连接的HARQ-ACK信息位的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HARQ-ACK信息位和SR位的数量来确定所述HARQ-ACK和所述SR的有效载荷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是否将所述子帧配置为用于调度请求来确定所述SR位的值。
8.一种发送控制信息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射频RF单元,其用于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以及
处理器,其耦接到所述RF单元;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生成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以及
在子帧中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发送所述UCI,
其中,当所述子帧被配置为用于发送调度请求SR时,并且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肯定确认HARQ-ACK的发送与所述子帧一致时,基于所述HARQ-ACK和所述SR的有效载荷大小来确定所述PUCCH的发送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SR的有效载荷大小是1比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UCI包括HARQ-ACK信息位和SR位。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通过利用正交序列对调制符号序列进行分块扩频,生成所述UCI,以及
其中,从编码信息位生成所述调制符号序列,并且通过对信息位执行信道编码来生成所述编码信息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息位包括针对各个服务小区的HARQ-ACK信息位和SR位的连接,以及
其中,所述SR位被附到连接的HARQ-ACK信息位的末端。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基于HARQ-ACK信息位和SR位的数量来确定所述HARQ-ACK和所述SR的有效载荷大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通过是否将所述子帧配置为用于调度请求来确定所述SR位的值。
CN201510603290.3A 2010-03-10 2011-03-09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51871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1264710P 2010-03-10 2010-03-10
US61/312,647 2010-03-10
US32862910P 2010-04-27 2010-04-27
US61/328,629 2010-04-27
US35089410P 2010-06-02 2010-06-02
US61/350,894 2010-06-02
US35365110P 2010-06-10 2010-06-10
US61/353,651 2010-06-10
US37427510P 2010-08-17 2010-08-17
US61/374,275 2010-08-17
US201061427456P 2010-12-27 2010-12-27
US61/427,456 2010-12-27
CN201180013075.8A CN102792656B (zh) 2010-03-10 2011-03-09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PCT/KR2011/001633 WO2011112004A2 (ko) 2010-03-10 2011-03-09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3075.8A Division CN102792656B (zh) 2010-03-10 2011-03-09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7174A CN105187174A (zh) 2015-12-23
CN105187174B true CN105187174B (zh) 2018-11-16

Family

ID=445640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3075.8A Active CN102792656B (zh) 2010-03-10 2011-03-09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201510603290.3A Active CN105187174B (zh) 2010-03-10 2011-03-09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3075.8A Active CN102792656B (zh) 2010-03-10 2011-03-09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5) US8553671B2 (zh)
EP (1) EP2547058B1 (zh)
KR (1) KR101298799B1 (zh)
CN (2) CN102792656B (zh)
AU (2) AU2011224995B2 (zh)
MX (1) MX2012010034A (zh)
RU (1) RU2560137C2 (zh)
WO (1) WO2011112004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25341B2 (en) 2018-12-25 2023-11-2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38811B2 (en) * 2008-03-17 2014-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configurabl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2215595A (zh) * 2010-04-07 2011-10-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调度请求传输方法
JP2012005075A (ja) * 2010-06-21 2012-01-05 Ntt Docomo Inc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2592776B1 (en) * 2010-09-19 2019-06-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US8437705B2 (en) * 2010-10-11 2013-05-07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encoding for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and CQI collided with uplink acknowledgment/negative acknowledgment
WO2012053863A2 (en) 2010-10-21 2012-04-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94022B2 (en) * 2010-11-03 2013-1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ing of HARQ-ACK transmission in TDD systems with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2468917B (zh) * 2010-11-15 2014-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和接收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CN102740433B (zh) * 2011-04-02 2017-06-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US8395985B2 (en) 2011-07-25 2013-03-12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Time alignment in multicarrier OFDM network
EP3091684B1 (en) * 2011-09-23 2017-11-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2377535A (zh) 2011-09-30 2012-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终端
WO2013062396A1 (ko) * 2011-10-27 2013-05-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를 통한 제어 정보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509377B2 (en) * 2011-11-07 2016-11-29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k adaptation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602819C2 (ru) 2011-11-07 2016-11-20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 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Определение интервала канала для агрегирования несущих
EP3493444B1 (en) * 2012-01-17 2021-07-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95405B2 (en) 2012-01-25 2015-03-31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Pathloss reference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US8964683B2 (en) 2012-04-20 2015-02-2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Sounding signal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device
US8526389B2 (en) 2012-01-25 2013-09-0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Power scaling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device
US9237537B2 (en) 2012-01-25 2016-01-12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Random access process in a multicarrier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device
CN107196747B (zh) 2012-01-27 2020-04-28 黑莓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9072087B2 (en) * 2012-03-28 2015-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dependent ACK/NAK bundling
US9215678B2 (en) 2012-04-01 2015-12-15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Timing advance timer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a base station
US11943813B2 (en) 2012-04-01 2024-03-26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ell group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084270B2 (en) 2012-04-01 2015-07-1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Radio access for a wireless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US9143984B2 (en) * 2012-04-13 2015-09-22 Intel Corporation Mapping of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3337079A1 (en) 2012-04-16 2018-06-20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ell group configura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with timing advance groups
US8964593B2 (en) 2012-04-16 2015-02-2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Wireless device transmission power
US11252679B2 (en) 2012-04-16 2022-02-1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ignal transmission power adjustment in a wireless device
US11825419B2 (en) 2012-04-16 2023-11-21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ell timing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US11582704B2 (en) 2012-04-16 2023-02-14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ignal transmission power adjustment in a wireless device
US8958342B2 (en) * 2012-04-17 2015-02-17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device
US9179425B2 (en) 2012-04-17 2015-11-0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Transmit power control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EP2654333B1 (en) * 2012-04-19 2018-01-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asi co-location identification of reference symbol port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9921885B (zh) 2012-04-20 2021-11-2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支持发送分集和信道选择的分配harq-ack信道资源的方法
US11882560B2 (en) 2012-06-18 2024-01-23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arrier grouping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s
US11622372B2 (en) 2012-06-18 2023-04-04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107206B2 (en) 2012-06-18 2015-08-11 Ofinne Technologies, LLC Carrier grouping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s
US9179457B2 (en) 2012-06-20 2015-11-0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Carrier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084228B2 (en) 2012-06-20 2015-07-1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Auto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113387B2 (en) 2012-06-20 2015-08-18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Handover signall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210619B2 (en) 2012-06-20 2015-12-08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Signalling mechanisms for wireless device handover
US8971298B2 (en) 2012-06-18 2015-03-0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Wireless device connection to an application server
CN103051580B (zh) * 2012-12-14 2015-08-19 北京大学 一种tdma系统中上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
KR101413351B1 (ko) * 2013-01-21 2014-06-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인트라 밴드 비연속적인 상향링크 반송파 집성에서 기준 감도 저하를 방지하기 위해 감소된 개수의 전송 리소스 블록으로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단말
WO2014142578A1 (ko) 2013-03-13 2014-09-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486600B2 (en) * 2013-06-28 2016-11-08 L'Air Liquide, Société Anonyme pour l'Etude et l'Exploitation des Procédés Georges Claude Nasal cannula assembly with inhalation valves communicating with a deformable reservoir
RU2623448C1 (ru) * 2013-09-26 2017-06-26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по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и управляюще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абонент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CN103618591B (zh) * 2013-12-05 2017-04-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879733A1 (en) 2014-01-31 2021-09-1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142274B1 (en) * 2014-05-09 2019-07-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erminal, base st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US11019620B2 (en) 2014-05-19 2021-05-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band pairing of carriers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transmit- and receive-switch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ultiplexing of differen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US11452121B2 (en) 2014-05-19 2022-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ynchronous multiplexing and multiple access for different latency targets utilizing thin control
WO2016010227A1 (en) 2014-07-17 2016-01-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questing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55356B2 (en) * 2014-09-25 2018-04-24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hand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collision for enhanced coverage mode UEs
US11818717B2 (en) * 2014-12-31 2023-11-1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with massive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455525B2 (en) * 2015-01-28 2019-10-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511427B2 (en) 2015-01-30 2019-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acknowledging increased number of downlink component carriers
CN106712894B (zh) * 2015-07-29 2021-09-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EP4236545A3 (en) 2015-07-30 2023-09-13 Apple Inc. Ofdma-based multiplexing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EP3350951B1 (en) * 2015-09-17 2021-10-27 Apple Inc.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WO2017049641A1 (zh) * 2015-09-25 2017-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NZ740945A (en) * 2015-09-28 2019-11-2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Random access preamble for minimizing pa backoff
CN105240823B (zh) * 2015-11-18 2017-03-08 国网山东无棣县供电公司 一种电站锅炉用大气扩容器乏汽回收利用系统
WO2017146756A1 (en) * 2016-02-24 2017-08-31 Intel IP Corporation Uci channel coding on xpucch
WO2017166145A1 (zh) * 2016-03-30 2017-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的处理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通信系统
US10512065B2 (en) * 2016-05-31 2019-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control information reporting
CN109618402B (zh) * 2016-09-24 2022-06-2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e、基站中的发射功率调整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72292B (zh) * 2016-09-27 2021-08-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下的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US11224033B2 (en) * 2016-09-28 2022-01-11 Idac Holdings, Inc. Control channel for new radio
RU2719765C1 (ru) * 2016-11-09 2020-04-23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Адаптация линии связи для одновременной ofdma и не-ofdma сигнализации
CN108206723B (zh) * 2016-12-16 2022-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信息提取方法及装置、发射器、接收器
US10028210B1 (en) 2017-03-23 2018-07-1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Encoding and decoding data for group common control channels
RU2716840C1 (ru) * 2017-03-24 2020-03-17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пунктирован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по восходящему каналу
CN107223317B (zh) * 2017-04-24 2020-01-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确定调制编码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AU2018263906B2 (en) * 2017-05-04 2022-09-15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Short PUCCH formats and scheduling request (SR) transmissio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NR)
MX2019013299A (es) * 2017-05-10 2020-02-05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de usuario y metodo de radiocomunicacion.
EP3639439A1 (en) * 2017-06-16 2020-04-22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a harq-ack feedback on a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US11251923B2 (en) * 2017-07-31 2022-0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ACK/NACK and SR in short durations
JP6968263B2 (ja) 2017-08-11 2021-11-17 中▲興▼通▲訊▼股▲ふぇん▼有限公司Zte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リソース配分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0868277B (zh) * 2017-09-08 202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US11043993B2 (en) * 2017-09-08 2021-06-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356987B2 (en) * 2017-09-30 2022-06-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setting uplink time advance
CN109802819B (zh) * 2017-11-16 2024-03-0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WO2019098697A1 (en) * 2017-11-16 2019-05-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process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terminal
CN109873783B (zh) * 2017-12-05 2021-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9996337B (zh) * 2017-12-29 2021-06-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995485B (zh) 2017-12-29 2021-05-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034850B (zh) 2018-01-12 2020-10-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US11233685B2 (en) * 2018-01-12 2022-0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Orthogonal cover code (OCC) sequences desig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US11399388B2 (en) 2018-01-17 2022-07-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351007B (zh) * 2018-04-04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KR102225952B1 (ko) * 2018-04-05 2021-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1303419B2 (en) * 2018-04-06 2022-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mi-static HARQ-ACK codebook with multiple PDSCH transmissions per slot
US11177909B2 (en) * 2018-05-04 2021-1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ACK/NACK feedback with multi-TRP transmissions
CN113347664B (zh) * 2018-05-14 2023-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847876B (zh) * 2018-07-26 2021-03-02 东南大学 一种大规模mimo时变信道状态信息压缩反馈及重建方法
US11533738B2 (en) * 2019-06-28 2022-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Joint activation and/or release for multiple configured grant and/or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configurations
US11889502B2 (en) * 2020-02-24 2024-0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wo-stage feedback procedure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6338A (zh) * 2007-02-14 2009-12-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17489A (zh) * 2007-03-29 2009-12-3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24444B1 (en) * 2001-01-29 2002-07-23 Stratalight Communications, Inc.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uobinary multilevel pulse-amplitude-modulated optical signals using finite-state machine-based encoder
US7316031B2 (en) 2002-09-06 2008-01-01 Capital One Financia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ly monitoring wireless networks
KR100689382B1 (ko) 2003-06-20 2007-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분할다중화방식을 기반으로 하는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송신장치 및 방법
AU2005239657B2 (en) 2004-12-01 2007-1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with high reliability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KR20060087244A (ko) * 2005-01-28 2006-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패킷 데이터 전송을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뢰도높은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1149407B1 (ko) 2005-01-28 2012-06-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캠코더
US7987413B2 (en) * 2006-12-01 2011-07-26 Via Teleco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coding a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984880B2 (ja) * 2006-12-27 2012-07-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無線リソース割当方法ならびに基地局
US8149938B2 (en) * 2007-08-07 2012-04-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ACK/NACK bits and their embedding in the CQI reference signal
CN103560808B (zh) 2007-10-01 2015-07-29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和响应信号的解扩方法
KR20100019947A (ko) * 2008-08-11 2010-0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US20110205981A1 (en) * 2009-08-13 2011-08-25 Changsoo Koo Multiplexing uplink l1/l2 control and data
KR101782645B1 (ko) * 2010-01-17 2017-09-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2600549B1 (en) * 2010-07-26 2019-09-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DE102012205939A1 (de) 2012-04-12 2013-10-17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hydraulische Anordnun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r elektrohydraulischen Anordnung und mobile Arbeitsmaschine mit der elektrohydraulischen Anordnu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6338A (zh) * 2007-02-14 2009-12-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17489A (zh) * 2007-03-29 2009-12-3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25341B2 (en) 2018-12-25 2023-11-2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46472A1 (en) 2018-05-24
RU2560137C2 (ru) 2015-08-20
US9019947B2 (en) 2015-04-28
US20150230238A1 (en) 2015-08-13
RU2012135724A (ru) 2014-04-20
CN105187174A (zh) 2015-12-23
CN102792656B (zh) 2015-11-25
EP2547058A4 (en) 2017-04-19
KR20120062820A (ko) 2012-06-14
US9565663B2 (en) 2017-02-07
WO2011112004A3 (ko) 2012-01-05
US20140016600A1 (en) 2014-01-16
AU2011224995A1 (en) 2012-09-13
AU2014210594A1 (en) 2014-08-28
US8553671B2 (en) 2013-10-08
US20170111897A1 (en) 2017-04-20
US9883494B2 (en) 2018-01-30
EP2547058B1 (en) 2018-07-04
US20120320826A1 (en) 2012-12-20
MX2012010034A (es) 2012-09-21
EP2547058A2 (en) 2013-01-16
KR101298799B1 (ko) 2013-08-22
US10194430B2 (en) 2019-01-29
AU2014210594B2 (en) 2015-08-13
AU2011224995B2 (en) 2014-05-08
CN102792656A (zh) 2012-11-21
WO2011112004A2 (ko) 2011-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7174B (zh)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2831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JP610625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転送方法及び装置
JP592640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転送方法及び装置
WO2013115622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주기적 채널 상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5706381B (zh) 用于发送信道质量指示符反馈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6134120A (zh)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以支持256qam的方法和设备
CN102577291A (zh) 在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调度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04762A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