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7535A -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7535A
CN102377535A CN2011102963448A CN201110296344A CN102377535A CN 102377535 A CN102377535 A CN 102377535A CN 2011102963448 A CN2011102963448 A CN 2011102963448A CN 201110296344 A CN201110296344 A CN 201110296344A CN 102377535 A CN102377535 A CN 102377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k
response message
nack response
control information
ascending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963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维维
戴博
夏树强
梁春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29634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7753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84474 priority patent/WO2012152012A1/zh
Priority to US14/354,353 priority patent/US9621324B2/en
Priority to EP11865368.2A priority patent/EP2763482B1/en
Publication of CN102377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75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Adaptive formatting arrangements particular to signalling, e.g. variable amount of b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79Formats for contro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根据高层信令和/或预定义规则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并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包括: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高层信令和/或预定义规则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传输单元,用于通过PUCCH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本发明能够保证保证系统最大吞吐量,并能减少下行信道信息反馈时延。

Description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终端。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与高级长期研究(LTE-A,LTE-Advanced)系统中的无线帧(radio frame)包括频分双工(FDD,FrequencyDivision Duplex)模式和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模式的帧结构。图1为现有LTE/LTE-A FDD系统中帧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个10毫秒(ms)的无线帧由二十个长度为0.5ms,编号0~19的时隙(slot)组成,时隙2i和2i+1组成长度为1ms的子帧(subframe)i。图2为现有LTE/LTE-ATDD系统中帧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个10ms的无线帧由两个长为5ms的半帧(half frame)组成,一个半帧包括5个长度为1ms的子帧,子帧i定义为2个长为0.5ms的时隙2i和2i+1。
在上述两种帧结构中,对于标准循环前缀(Normal Cyclic Prefix),一个时隙包含7个长度为66.7微秒(us)的符号,其中第一个符号的CP长度为5.21us,其余6个符号的CP长度为4.69us;对于扩展循环前缀(Extended CP,ExtendedCyclic Prefix),一个时隙包含6个符号,所有符号的CP长度均为16.67us。支持的上下行配置如表1所示: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021
表1
表1中,对一个无线帧中的每个子帧,“D”表示专用于下行传输的子帧,“U”表示专用于上行传输的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它包含下行导频时隙(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保护间隔(GP,Guard Period)和上行导频时隙(UpPTS,Uplink Pilot Time Slot)三部分。
TDD支持5ms和10ms的上下行切换周期。如果下行到上行转换点周期为5ms,特殊子帧会存在于两个半帧中;如果下行到上行转换点周期10ms,特殊子帧只存在于第一个半帧中。子帧0和子帧5以及DwPTS总是用于下行传输。UpPTS和紧跟于特殊子帧后的子帧专用于上行传输。
LTE/LTE-A上行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Single Carrier-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上行时域符号为上行SC-FDMA符号。
上行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包括调度请求(SR,Scheduling Request),ACK/NACK应答消息(Acknowledgement/Negative-Acknowledge),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上行控制信息可以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上发送,也可以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上发送。以下对LTE/LTE-A系统中支持的PUCCH格式作简要说明。
LTE系统一共支持6种PUCCH格式,分别为format 1、format 1a、format 1b、和format 2、format 2a、format 2b,其中PUCCH format 1用于发送调度请求(SR,Scheduling Request),format 1a/1b用于发送应答信号(ACK/NACK)或同时发送应答信号与调度请求,PUCCH format 2/2a/2b用于发送信道状态信息或信道状态信息与ACK/NACK应答消息。每个PUCCH信道在一个子帧中占用两个物理资源块的资源,一个时隙内占用一个物理资源块的资源。其中,PUCCH format1/1a/1b,具有相同的数据-参考信号结构,而PUCCH format 2/2a/2b也是具有相同的数据-参考信号结构。
LTE-A系统相对于LTE系统最为显著的特征是,LTE-A系统引入了载波聚合技术,也就是将LTE系统的带宽进行聚合以获得更大的带宽。在引入了载波聚合的系统中,进行聚合的载波称为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也称为一个服务小区(Serving Cell)。同时,还提出了主分量载波/小区(PCC/PCell,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Cell)和辅分量载波/小区(SCC/SCell,SecondaryComponent Carrier/Cell)的概念。在进行了载波聚合的系统中,至少包含一个主服务小区和辅服务小区,其中主服务小区一直处于激活状态。
由于LTE-A系统引入了载波聚合,因而当采用了载波聚合后,终端(UE,User Equipment)需要反馈的ACK/NACK应答消息就会相应的增加。LTE系统现有的PUCCH format最多只能支持4比特的ACK/NACK应答消息的反馈。为了支持更多(超过4比特)的ACK/NACK应答消息的反馈,LTE-A系统引入了一种新的格式,称为PUCCH format 3。PUCCH format 3信道化过程如图3所示,PUCCH format 3信道结构如图5所示。PUCCH format 3最多能够支持20比特的ACK/NACK反馈。另外,PUCCH format 3有两种编码方案,为了便于描述,分别称为单雷德-穆勒(Reed-Mulle,简称RM)码编码方案和双RM码编码方案。当需要反馈的比特小于等于11比特时,将采用单RM码,而当反馈的比特大于11而小于22时,将采用双RM码。采用单双RM码编码过程如图4(a)、图4(b)所示。
如前所述,UE需要反馈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3部分:SR、ACK/NACK应答消息以及周期CSI。由于UE需要按照一定的周期发送SR以及周期CSI,同时,根据下行调度,UE也需要反馈ACK/NACK应答消息,因此,在某一子帧上,UE是需要同时发送多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当UE需要在同一子帧上发送ACK/NACK应答消息和周期CSI时,现有的LTE-A系统有如下规定:
当UE需要反馈的ACK/NACK应答消息只对应主服务小区的ACK/NACK应答消息时,UE采用PUCCH format 2/2b发送ACK/NACK应答消息和周期CSI;否则UE将打掉周期CSI,而只发送ACK/NACK应答消息。
LTE-A系统之所以采用上述上行控制信息复用(这里的复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控制信息同时发送)方法,主要是想要保证下行吞吐量性能,而且,在LTE-A(Rel-10阶段)的典型应用场景中,参与载波聚合的服务小区一般是2个,因此,只要服务小区的周期CSI配置恰当,结合一定的调度限制,周期CSI与ACK/NACK在相同子帧上发送的概率可以控制在相对比较低的范围。因而,由于打掉周期CSI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在Rel-10以后的后续版本,如Rel-11中,载波聚合的典型应用场景不再局限于2个服务小区,随着服务小区数的增加,周期CSI与ACK/NACK在相同子帧上发生碰撞的概率就会随之增加。如果还是按照Rel-10的方法,只要ACK/NACK应答消息包含辅服务小区,就打掉周期CSI的话,基站侧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准确度就会下降,从而也会影响下行吞吐量的性能。
现有的没有被LTE-A系统采纳的解决方案有:利用PUCCH format 3同时发送周期CSI和ACK/NACK应答消息。具体来说,又有以下具体形式:
(1)周期CSI与ACK/NACK应答消息采用联合编码的方式,编码后的比特经调制后在PUCCH format 3上发送;
(2)利用双RM码编码的方式,周期CSI与ACK/NACK应答消息分别经过RM编码,调制后在PUCCH format 3上发送。
但是上述方案并没有考虑ACK/NACK应答消息与周期CSI不同的误码性能要求和ACK/NACK应答消息的重要性,因而,当需要反馈的ACK/NACK应答消息比特数比较多时,ACK/NACK应答消息的性能就很难保证。
因此,需要考虑一种新的ACK/NACK应答消息和周期CSI传输方案,既能保证同时发送ACK/NACK应答消息和周期CSI,又能折中考虑ACK/NACK应答消息与周期CSI的检测性能,从而保证系统最大吞吐量,减少下行信道信息反馈时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终端,能同时发送ACK/NACK应答消息和周期CSI,又能保证ACK/NACK应答消息与周期CSI的检测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
根据高层信令和/或预定义规则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并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
优选地,所述根据高层信令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高层信令指示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或是ACK/NACK应答信息。
优选地,所述根据预定义规则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根据以下规则的至少之一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规则一: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和CSI信息的比特数之和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二: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大于CSI信息的比特数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三: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和CSI信息的比特数之比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四:CSI信息的比特数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五: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优选地,所述根据高层信令和预定义规则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根据高层信令指示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时,再根据上述预定义的规则确定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同时传输,还是仅传输ACK/NACK应答信息。
优选地,所述通过PUCCH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通过PUCCH采用P个雷德-穆勒RM码编码方式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
优选地,所述采用P个RM码的结构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时,P个RM码的输入序列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方式一: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和CSI信息比特级联后平均分为P个序列,每个序列作为每个RM码的输入;
方式二: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作为P-Q个RM码的输入,将CSI信息比特作为Q个RM码的输入。
方式三:在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大于CSI信息的比特数时,通过方式一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在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个数小于CSI信息的比特个数时,通过方式二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
优选地,所述采用P个RM码的结构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时,P个RM码的输入序列根据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方式一: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作为P个RM码的输入;
方式二: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平均分为P个序列,每个序列作为每个RM码的输入;
方式三:将主小区Pcell上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和/或半持续调度释放SPS release和/或SPS PDSCH对应的ACK/NACK应答信息作为Z个RM码的输入,剩余ACK/NACK应答信息平均分为P-Z个序列,作为P-Z个RM码的输入。
优选地,所述P值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Z、Q均小于P,均为预先设定值。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包括确定单元和传输单元;其中: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高层信令和/或预定义规则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传输单元,用于通过PUCCH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
优选地,高层信令指示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或是ACK/NACK应答信息。
优选地,所述确定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以下规则的至少之一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规则一: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和CSI信息的比特数之和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二: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大于CSI信息的比特数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三: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和CSI信息的比特数之比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四:CSI信息的比特数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五: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优选地,所述确定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高层信令指示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时,再根据上述预定义的规则确定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同时传输,还是仅传输ACK/NACK应答信息。
优选地,所述传输单元进一步用于,通过PUCCH采用RM码编码方式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
优选地,所述传输单元进一步用于,采用P个RM码的结构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
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时,P个RM码的输入序列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方式一: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和CSI信息比特级联后平均分为P个序列,每个序列作为每个RM码的输入;
方式二: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作为P-Q个RM码的输入,将CSI信息比特作为Q个RM码的输入;
方式三:在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大于CSI信息的比特数时,通过方式一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在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小于CSI信息的比特数时,通过方式二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
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时,P个RM码的输入序列根据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方式一: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作为P个RM码的输入;
方式二: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平均分为P个序列,每个序列作为每个RM码的输入;
方式三:将主小区Pcell上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和/或半持续调度释放SPS release和/或SPS PDSCH对应的ACK/NACK应答信息作为Z个RM码的输入,剩余ACK/NACK应答信息平均分为P-Z个序列,作为P-Z个RM码的输入。
优选地,所述P值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Z、Q均小于P,均为预先设定值。
一种终端,包括前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
本发明中,首先根据高层信令和/或预定义的规则,确定仅传输上行控制信中的ACK/NACK应答信息,还是同时传输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并且,根据所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RM码编码方式传输上行控制信息,从而能够保证保证系统最大吞吐量,并能减少下行信道信息反馈时延。本发明提升了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性能,提升了通信系统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FDD系统中帧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TDD系统中帧结构示意图;
图3为PUCCH format3信道化过程示意图;
图4(a)为单RM编码过程示意图;
图4(b)为双RM编码过程示意图;
图4(c)为三RM编码过程示意图;
图4(d)为四RM编码过程示意图;
图5为常规循环前缀下PUCCH Format 3的信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常规循环前缀下增强的PUCCH格式a的信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常规循环前缀下增强的PUCCH格式b的信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为:首先根据高层信令和/或预定义的规则,确定仅传输上行控制信中的ACK/NACK应答信息,还是同时传输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从而能够保证保证系统最大吞吐量,并能减少下行信道信息反馈时延。
本发明中,UE根据高层信令和或预定义的规则确定具体的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并在PUCCH上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具体地:
方式一
高层信令指示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或者是ACK/NACK应答信息;
方式二
UE根据以下规则之一或组合确定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规则一: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M和CSI信息的比特数N之和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阈值X1,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二: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M大于CSI信息的比特数N,需要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三: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M和CSI信息的比特数N之比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阈值X2,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四:CSI信息的比特数N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阈值X3,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五: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其中,所述的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是指:只传输ACK/NACK应答信息,打掉CSI信息。
方式三
先根据高层信令指示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或者是ACK/NACK应答信息;
当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同时传输时,再根据上述预定义的规则确定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同时传输,还是只传输ACK/NACK应答信息,打掉CSI信息;
本发明中,PUCCH采用P个RM码的结构传输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当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时:P个RM码的输入序列根据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方式一:将M个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和N个CSI信息比特级联后平均分为P个序列,每个序列作为每个RM码的输入;
方式二:将M个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作为P-Q个RM码的输入,将N个CSI信息比特作为Q个RM码的输入;
方式三:如果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M大于CSI信息的比特数N,使用前述方式一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如果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个数M小于CSI信息的比特个数N,使用前述方式二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
本发明中,PUCCH采用P个RM的结构传输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当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时,P个RM的输入序列根据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方式一:将M个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作为P个RM的输入;
方式二:将M个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平均分为P个序列,每个序列作为每个RM的输入;
方式三:将Pcell上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和/或SPS release和/或SPS PDSCH的对应的H个ACK/NACK应答信息作为Z个RM的输入,剩下的M-H个ACK/NACK应答信息平均分为P-Z个序列,作为P-Z个RM的输入。
上述P的值为大于1的正整数,P的具体取值和PUCCH结构有关,PUCCH结构决定了P个RM的编码后序列长度Y,每个RM编码后的序列长度L=Y/P;而Z,Q的值小于P且预先设定,上述阈值X1、X2、X3为大于1的正整数且预先设定。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中,针对的应用情形为,在任一子帧内,需要同时在PUCCH上发送ACK/NACK应答信息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21
和CSI信息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22
本发明在发送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24
时,需要根据上行控制信息中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以及CSI信息比特,确定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26
还是仅ACK/NACK应答信息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27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2:UE根据高层信令和/或预定义的规则确定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步骤804:UE在PUCCH上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
步骤802中,UE根据高层信令确定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指:高层信令中明确指示有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28
和CSI信息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29
或者是ACK/NACK应答信息
步骤802中,UE根据预定义的规则确定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指:UE根据以下两个规则之一或组合确定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规则一: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M和CSI信息的比特数N之和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阈值X1,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211
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212
和CSI信息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213
规则二: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M大于CSI信息的比特数N,需要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214
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31
和CSI信息 { o 0 CSI , o 1 CSI , . . . , o N CSI } ;
规则三: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M和CSI信息的比特数N之比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阈值X2,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四:CSI信息的比特数N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阈值X3,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五: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大于等于预设阈值X4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其中阈值X1、X2、X3、X4均为大于1的正整数且事先设定。具体地,可以根据终端接入的通信系统的特性而确定X1、X2、X、X43的具体取值,上述X1、X2、X3、X4均为经验值,设定这些值的方式是容易实现的。
步骤804中,UE在PUCCH上传输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是指:PUCCH采用P个RM码的结构传输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
具体地,当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时,P个RM(L,O)的输入序列根据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方式一: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33
和CSI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34
级联后平均分为P个序列,每个序列作为每个RM(L,O)的输入;其中,级联的方式可以是顺序级联,也可以是奇偶级联,也可以是交织级联,平分方式可以是顺序平分,也可以是奇偶平分。
例1:如图5所示,常规CP下,使用PUCCH Format 3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其中编码方式如图4(a)所示,即P=1,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和CSI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36
级联,由于PUCCH format3格式中可承载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长度为48,所以采用RM(48,O)编码,其中RM(48,O)通过对RM(32,O)进行速率匹配获得。
例2:如图5所示,常规CP下,使用PUCCH format3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其中编码过程如图4(b)所示,即P=2,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41
和CSI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42
级联后,平均分为2个序列,2序列的长度分别为和O2=(M+N)-O1;由于PUCCH format3格式中可承载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长度为48,所以每个序列采用RM(24,O)编码,其中RM(24,O)通过对RM(32,O)进行速率匹配获得。
例3:如图5所示,常规CP下,使用PUCCH format3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其中编码过程如图4(c)所示,即P=3,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44
和CSI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45
级联后,平均分为3个序列,3序列的长度分别为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46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47
和O3=(M+N)-O1-O2。由于PUCCH format3中可承载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长度为48,所以每个序列采用RM(16,O)编码,其中RM(16,O)通过对RM(32,O)进行速率匹配获得。
例4:如图6所示,常规CP下,使用增强的PUCCH格式a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其中编码过程如图4(d)所示,即P=4,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48
和CSI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49
级联后,平均分为4个序列,4个序列的长度分别为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410
和O4=(M+N)-O1-O2-O3,由于增强的PUCCH格式中可承载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长度为98,所以每个序列采用RM(24,O)编码,其中RM(24,O)通过对RM(32,O)进行速率匹配获得。
例5:如图7所示,使用增强的PUCCH格式b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其中编码过程如图4(d)所示,即P=4,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412
和CSI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413
级联后,平均分为4个序列,4个序列的长度分别为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414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51
和O4=(M+N)-O1-O2-O3,由于增强的PUCCH格式a中可承载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长度为98,所以每个序列采用RM(24,O)编码,其中RM(24,O)通过对RM(32,O)进行速率匹配获得。方式二: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52
作为P-Q个RM(L,O)的输入,将CSI信息比特序列作为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53
Q个RM(L,O)。
例1:如图5所示,常规CP下,使用PUCCH format3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其中编码过程如图4(b)所示,即P=2,预先设定的Q=1,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和CSI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55
分别作为2个RM的输入,PUCCH format3格式中可承载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长度为48,采用RM(24,O)编码,其中RM(24,O)通过对RM(32,O)进行速率匹配获得。
例2:如图5所示,常规CP下,使用PUCCH format3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其中编码过程如图4(c)所示,即P=3,预先设定的Q=2,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56
作为2个RM的输入,CSI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57
作为1个RM的输入,由于增强的PUCCH格式中可承载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长度为48,所以每个序列采用RM(16,O)编码,其中RM(16,O)通过对RM(32,O)进行速率匹配获得。
例3:如图6所示,常规CP下,使用增强的PUCCH格式a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其中编码过程如图4(d)所示,即P=4,预先设定的Q=3,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58
作为3个RM的输入,CSI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59
作为1个RM的输入,由于增强的PUCCH格式中可承载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长度为98,所以每个序列采用RM(24,O)编码,其中RM(24,O)通过对RM(32,O)进行速率匹配获得。
例4:如图7所示,常规CP下,使用增强的PUCCH格式b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其中编码过程如图4(d)所示,即P=4,预先设定的Q=3,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61
作为3个RM的输入,CSI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62
作为1个RM的输入,由于增强的PUCCH格式a中可承载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长度为98,所以每个序列采用RM(24,O)编码,其中RM(24,O)通过对RM(32,O)进行速率匹配获得。
方式三:在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M大于CSI信息的比特数N时,使用前述方式一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在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个数M小于CSI信息的比特个数N时,使用前述方式一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
当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时,P个RM的输入序列根据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方式一: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63
作为P个RM的输入;
例1:如图5所示,常规CP下,使用PUCCH format3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其中编码过程如图4(c)所示,即P=3,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作为3个RM的输入,由于PUCCH format3中可承载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长度为48,所以每个序列采用RM(16,O)编码,其中RM(16,O)通过对RM(32,O)进行速率匹配获得。
例2:如图6所示,常规CP下,使用增强的PUCCH格式a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其中编码过程如图4(d)所示,即P=4,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作为4个RM的输入,由于增强的PUCCH格式中可承载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长度为98,所以每个序列采用RM(24,O)编码,其中RM(24,O)通过对RM(32,O)进行速率匹配获得。
例3:如图6所示,常规CP下,使用增强的PUCCH格式b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其中编码过程如图4(d),即P=4,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作为4个RM的输入,由于增强的PUCCH格式中可承载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长度为98,所以每个序列采用RM(24,O)编码,其中RM(24,O)通过对RM(32,O)进行速率匹配获得。
方式二: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平均分为P个序列,每个序列作为每个RM的输入,平分方式可以是顺序平分,也可以是奇偶平分;
例1:如图5所示,常规CP下,使用PUCCH format3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其中编码过程如图4(c)所示,即P=3,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72
平均分成3个序列,3个序列的长度分别为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73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74
和O3=(M+N)-O1-O2,每个序列作为每个RM的输入,由于增强的PUCCH格式中可承载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长度为48,所以每个序列采用RM(16,O)编码,其中RM(16,O)通过对RM(32,O)进行速率匹配获得。
例2:如图6所示,常规CP下,使用增强的PUCCH格式a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其中编码过程如图4(d)所示,即P=4,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75
平均分成4个序列,4个序列的长度分别为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76
和O4=(M+N)-O1-O2-O3,由于增强的PUCCH格式中可承载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长度为98,所以每个序列采用RM(24,O)编码,其中RM(24,O)通过对RM(32,O)进行速率匹配获得。
例3:如图7所示,常规CP下,使用增强的PUCCH格式b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其中编码过程如图4(d)所示,即P=4,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77
平均分成4个序列,4个序列的长度分别为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78
和O4=(M+N)-O1-O2-O3,由于增强的PUCCH格式中可承载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长度为98,所以每个序列采用RM(24,O)编码,其中RM(24,O)通过对RM(32,O)进行速率匹配获得。
方式三:将Pcell上的PDSCH和/或SPS release和/或SPS PDSCH的对应的H个ACK/NACK应答信息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81
作为Z个RM(L,O)的输入,剩下的M-H个ACK/NACK应答信息采用方式一或方式二作为P-Z个RM(L,O)的输入。
例1:如图5所示,常规CP下,使用PUCCH format3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其中编码过程如图4(c)所示,即P=3,Z=1,将Pcell对应的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作为1个RM(L,O)的输入,将剩下的比特序列作为剩下2个RM(L,O)的输入,每个序列作为每个RM的输入,由于增强的PUCCH格式中可承载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长度为48,所以每个序列采用RM(16,O)编码,其中RM(16,O)通过对RM(32,O)进行速率匹配获得。
例2:如图5所示,常规CP下,使用PUCCH format3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其中编码过程如图4(c)所示,即P=3,Z=1,将Pcell对应的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83
作为1个RM(L,O)的输入,将剩下的比特序列分成2个序列,2个序列的长度分别为
Figure BDA0000095242170000184
和O2=(M-H)-O1,每个序列作为每个RM(L,O)的输入,由于增强的PUCCH格式中可承载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长度为48,所以每个序列采用RM(16,O)编码,其中RM(16,O)通过对RM(32,O)进行速率匹配获得。
上述Z,Q的值小于P且预先设定,上述P的值为大于1的正整数,P的具体取值和PUCCH结构有关,PUCCH结构决定了P个RM(L,O)的编码后序列长度Y,每个RM编码后的序列长度L=Y/P;RM(L,O)通过对RM(32,O)进行速率匹配获得属于现有技术或现有技术的扩展,其实现仅是数学变换,比较简单,这里不再赘述其实施细节。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装置包括确定单元90和传输单元91;其中:
确定单元90,用于根据高层信令和/或预定义规则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传输单元91,用于通过PUCCH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
上述确定单元90,高层信令指示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或是ACK/NACK应答信息。
上述确定单元90进一步用于,根据以下规则的至少之一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规则一: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和CSI信息的比特数N之和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二: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大于CSI信息的比特数N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三: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和CSI信息的比特数N之比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四:CSI信息的比特数N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五: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上述确定单元90进一步用于,根据高层信令指示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时,再根据上述预定义的规则确定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同时传输,还是仅传输ACK/NACK应答信息。
上述传输单元91进一步用于,通过PUCCH采用P个RM码编码方式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
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时,P个RM码的输入序列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方式一: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和CSI信息比特级联后平均分为P个序列,每个序列作为每个RM码的输入;
方式二: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作为P-Q个RM码的输入,将CSI信息比特作为Q个RM码的输入;
在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M大于CSI信息的比特数N时,通过方式一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在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个数M小于CSI信息的比特个数N时,通过方式二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
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时,P个RM码的输入序列根据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方式一:将M个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作为P个RM码的输入;
方式二:将M个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平均分为P个序列,每个序列作为每个RM码的输入;
方式三:将主小区Pcell上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和/或半持续调度释放SPS release和/或SPS PDSCH的对应的H个ACK/NACK应答信息作为Z个RM码的输入,剩余M-H个ACK/NACK应答信息平均分为P-Z个序列,作为P-Z个RM码的输入。
上述Z,Q的值小于P且预先设定,上述P的值为大于1的正整数,P的具体取值和PUCCH结构有关,PUCCH结构决定了P个RM(L,O)的编码后序列长度Y,每个RM编码后的序列长度L=Y/P;RM(L,O)通过对RM(32,O)进行速率匹配获得属于现有技术或现有技术的扩展,其实现仅是数学变换,比较简单,这里不再赘述其实施细节。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9所示的上行控制信息的装置中的各处理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图9所示的上行控制信息的装置中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例如,上述传输单元可通过发射天线而实现。
本发明还记载了一种终端,包括图9所示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高层信令和/或预定义规则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并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高层信令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高层信令指示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或是ACK/NACK应答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定义规则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根据以下规则的至少之一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规则一: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和CSI信息的比特数之和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二: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大于CSI信息的比特数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三: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和CSI信息的比特数之比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四:CSI信息的比特数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五: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高层信令和预定义规则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根据高层信令指示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时,再根据上述预定义的规则确定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同时传输,还是仅传输ACK/NACK应答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PUCCH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通过PUCCH采用P个雷德-穆勒RM码编码方式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P个RM码的结构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时,P个RM码的输入序列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方式一: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和CSI信息比特级联后平均分为P个序列,每个序列作为每个RM码的输入;
方式二: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作为P-Q个RM码的输入,将CSI信息比特作为Q个RM码的输入。
方式三:在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大于CSI信息的比特数时,通过方式一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在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个数小于CSI信息的比特个数时,通过方式二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P个RM码的结构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时,P个RM码的输入序列根据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方式一: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作为P个RM码的输入;
方式二: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平均分为P个序列,每个序列作为每个RM码的输入;
方式三:将主小区Pcell上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和/或半持续调度释放SPS release和/或SPS PDSCH对应的ACK/NACK应答信息作为Z个RM码的输入,剩余ACK/NACK应答信息平均分为P-Z个序列,作为P-Z个RM码的输入。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值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Z、Q均小于P,均为预先设定值。
9.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确定单元和传输单元;其中: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高层信令和/或预定义规则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传输单元,用于通过PUCCH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层信令指示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或是ACK/NACK应答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以下规则的至少之一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规则一: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和CSI信息的比特数之和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二: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大于CSI信息的比特数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三: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和CSI信息的比特数之比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四:CSI信息的比特数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规则五: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否则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高层信令指示确定所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是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时,再根据上述预定义的规则确定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同时传输,还是仅传输ACK/NACK应答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进一步用于,通过PUCCH采用RM码编码方式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进一步用于,采用P个RM码的结构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
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和CSI信息时,P个RM码的输入序列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方式一: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和CSI信息比特级联后平均分为P个序列,每个序列作为每个RM码的输入;
方式二: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作为P-Q个RM码的输入,将CSI信息比特作为Q个RM码的输入;
方式三:在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大于CSI信息的比特数时,通过方式一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在ACK/NACK应答信息的比特数小于CSI信息的比特数时,通过方式二传输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
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应答信息时,P个RM码的输入序列根据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方式一: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作为P个RM码的输入;
方式二:将ACK/NACK应答信息比特平均分为P个序列,每个序列作为每个RM码的输入;
方式三:将主小区Pcell上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和/或半持续调度释放SPS release和/或SPS PDSCH对应的ACK/NACK应答信息作为Z个RM码的输入,剩余ACK/NACK应答信息平均分为P-Z个序列,作为P-Z个RM码的输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值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Z、Q均小于P,均为预先设定值。
1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至15任一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
CN2011102963448A 2011-09-30 2011-09-30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终端 Pending CN1023775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963448A CN102377535A (zh) 2011-09-30 2011-09-30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终端
PCT/CN2011/084474 WO2012152012A1 (zh) 2011-09-30 2011-12-22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终端
US14/354,353 US9621324B2 (en) 2011-09-30 2011-12-22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UE
EP11865368.2A EP2763482B1 (en) 2011-09-30 2011-12-22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963448A CN102377535A (zh) 2011-09-30 2011-09-30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7535A true CN102377535A (zh) 2012-03-14

Family

ID=45795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963448A Pending CN102377535A (zh) 2011-09-30 2011-09-30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21324B2 (zh)
EP (1) EP2763482B1 (zh)
CN (1) CN102377535A (zh)
WO (1) WO2012152012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4190A (zh) * 2012-05-04 2013-11-06 诺基亚公司 用信号传达序列根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019541A1 (zh) * 2012-08-03 2014-02-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EP2822207A1 (en) * 2012-03-16 2015-0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4429008A (zh) * 2012-08-03 2015-03-18 英特尔公司 具有大量比特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传输
WO2017016337A1 (zh) * 2015-07-29 2017-02-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455555B2 (en) 2012-07-27 2019-10-22 Intel Corporatio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with large number of bit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73708B2 (ja) * 2011-12-19 2016-03-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11705949B2 (en) * 2020-04-24 2023-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 transmission triggered by negative acknowledgment (NACK)
US11706768B2 (en) * 2020-04-24 2023-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in high band oper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8774A (zh) * 2010-09-30 2011-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075293A (zh) * 2011-01-10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WO2011085230A2 (en) * 2010-01-08 2011-07-1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or multiple carri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41690A1 (en) * 2007-10-01 2009-06-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WO2010126339A2 (en) 2009-04-30 2010-11-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plexing large payloads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user equipments
WO2010140826A2 (en) * 2009-06-03 2010-12-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frequency hopping for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signals
WO2011041623A1 (en) * 2009-10-01 2011-04-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control data transmission
CN102111849B (zh) * 2009-12-24 2013-07-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继链路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792656B (zh) 2010-03-10 2015-11-25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9160486B2 (en) * 2010-05-13 2015-10-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data, and for transmitting the multiplexed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data in a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752430B1 (ko) * 2010-10-26 2017-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549374B2 (en) * 2011-02-11 2013-10-0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Dual Reed-Muller (RM) code segmentation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WO2013043017A2 (ko) * 2011-09-23 2013-03-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85230A2 (en) * 2010-01-08 2011-07-1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or multiple carriers
CN101958774A (zh) * 2010-09-30 2011-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075293A (zh) * 2011-01-10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81707B2 (en) 2012-03-16 2017-10-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EP2822207A1 (en) * 2012-03-16 2015-0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EP2822207A4 (en) * 2012-03-16 2015-02-18 Huawei Tech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9344916B2 (en) 2012-05-04 2016-05-17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sequence root
CN103384190A (zh) * 2012-05-04 2013-11-06 诺基亚公司 用信号传达序列根的方法和装置
US10455555B2 (en) 2012-07-27 2019-10-22 Intel Corporatio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with large number of bits
US9585131B2 (en) 2012-08-03 2017-02-28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CN104429008A (zh) * 2012-08-03 2015-03-18 英特尔公司 具有大量比特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传输
CN103580825B (zh) * 2012-08-03 2017-05-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Uci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580825A (zh) * 2012-08-03 2014-02-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Uci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4019541A1 (zh) * 2012-08-03 2014-02-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0838891A (zh) * 2012-08-03 2020-02-25 英特尔公司 具有大量比特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传输
CN110838891B (zh) * 2012-08-03 2022-09-16 苹果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设备和介质
WO2017016337A1 (zh) * 2015-07-29 2017-02-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712894A (zh) * 2015-07-29 2017-05-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TWI615000B (zh) * 2015-07-29 2018-02-11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上行控制資訊傳輸方法及裝置
US10727981B2 (en) 2015-07-29 2020-07-28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6712894B (zh) * 2015-07-29 2021-09-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63482A4 (en) 2015-06-10
US20140314034A1 (en) 2014-10-23
EP2763482B1 (en) 2023-10-11
US9621324B2 (en) 2017-04-11
WO2012152012A1 (zh) 2012-11-15
EP2763482A1 (en)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7535A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终端
US9455815B2 (en) Transmission of HARQ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a user equipment for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4904154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EP283830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 information
CN101984568B (zh)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及系统
EP324243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68950B (zh)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基站和通信系统
CN101478371B (zh) 上行半静态调度释放的反馈信息发送方法
EP3270535B1 (e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sen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KR101842809B1 (ko) 업링크 제어 정보 송신 방법, 사용자 장비, 및 기지국
CN102437901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联合反馈方法及装置
EP3343821B1 (en) Method for sen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4012017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64029B (zh)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444119A (zh) 用于发送/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054291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4348582B (zh) 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3444108A (zh) 用于发送/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684705A (zh) 传输harq应答信息以及csi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170339A (zh)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188062A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5207757A (zh) 通信系统的载波聚合方法及装置
CN104426639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767593A (zh) 应答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CN102394725A (zh) 信息反馈及接收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