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72933B - 一种仿蜘蛛的多足机器人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仿蜘蛛的多足机器人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72933B
CN105172933B CN201510705759.4A CN201510705759A CN105172933B CN 105172933 B CN105172933 B CN 105172933B CN 201510705759 A CN201510705759 A CN 201510705759A CN 105172933 B CN105172933 B CN 1051729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wheel
connection
fuselage
mainboard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057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72933A (zh
Inventor
朱雅光
伊宝民
王仕巍
于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70575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729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72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72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72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729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蜘蛛的多足机器人平台,包括机身,在机身外侧分布有多个由舵机驱动的机械腿,机身上方设置有视觉系统,视觉系统包括立体相机和单目相机,立体相机和单目相机设置于一个壳体上,壳体通过驱动机构安装在机身上。本发明的视觉系统采用立体相机加单目相机合理布置,视觉的死角小,盲区小,可以对主眼前方的物体进行定位,同时也可对两侧物体进行监测分析;机械腿采用仿蜘蛛设计,具有三个自由度,减震效果好,运动灵活;机身简单实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实现简单、方便、低成本的搭建起仿蜘蛛多足机器人实验平台,能够用于机器人复杂地形通过性实验,道路通过性等实验研究。

Description

一种仿蜘蛛的多足机器人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视觉功能的仿蜘蛛的多足机器人实验平台。
背景技术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一些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和可能危及人类生命的特殊场合,如行星表面、灾难发生矿井、防灾救援和反恐斗争等,对这些危险环境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寻求一条解决问题的可行途径成为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需要。地形不规则和崎岖不平是这些环境的共同特点,从而使轮式机器人和履带式机器人的应用受到限制。
在抢险救灾、反恐斗争以及科学探索方面,多足机器人有着独特的优势。多足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系列离散的足印。崎岖地形中往往含有岩石、泥土、沙子甚至峭壁和陡坡等障碍物,可以稳定支撑机器人的连续路径十分有限。多足机器人运动时只需要离散的点接触地面,对这种地形的适应性较强,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也较小。多足机器人的腿部具有多个自由度,使运动的灵活性大大增强。多足机器人可以通过调节腿的活动范围保持身体水平,也可以通过调节腿的伸展程度调整重心的位置,因此不易翻倒,稳定性更高,在抢险救灾、反恐斗争以及科学探测中可以很灵活的完成任务,提高采摘的效率。多足机器人的身体与地面是分离的,这种机械结构的优点在于,机器人的身体可以平稳地运动而不必考虑地面的粗糙程度和腿的放置位置。当机器人需要携带科学仪器和其它工具工作时,首先将腿部固定,然后精确控制身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就可以达到对对象进行操作的目的。多足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目前的国内外在多足机器人研究方面都处于比较初期的阶段。对多足机器人的研究对我国现在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仿生学结构的仿蜘蛛多足机器人平台,以解决当前机器人利用视觉系统在复杂地形下智能移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仿蜘蛛的多足机器人平台,包括机身,在机身外侧分布有多个由舵机驱动的机械腿,机身上方设置有视觉系统,视觉系统包括立体相机和单目相机,立体相机和单目相机设置于一个壳体上,壳体通过驱动机构安装在机身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包括由支撑件连接且相互平行的上主板、中主板和下主板,所述的立体相机和单目相机均设置在上主板和中主板之间的外侧,中主板和下主板之间安装有转换器,转换器与单目相机和立体相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主板为八边形板,上主板的八条边两两相互平行;在上主板平行的四对边中,其中一对平行边的边长大于其他对平行边的边长,将这一对平行边称为主边,其他边称为副边,所述的立体相机安装在主边的其中一条边上,在每一条副边上均设置有一个单目相机。
进一步地,所述的视觉系统与驱动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器,第一减震器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上对称分布多个空心的且无顶面的固定筒,固定筒中设置有轴杆,轴杆端部固定有限位板,轴杆上套装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筒底部,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限位板上,限位板与视觉系统连接,支撑板与所述的驱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机械腿包括足端、支撑部与连接部,所述的支撑部采用关节式结构,包括活动式连接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包括用于安装舵机的固定架,另一部分包括第二减震器;在第二减震器与所述的足端之间设置有传感器组,所述的连接部与支撑部活动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架的两端各自安装一个舵机,分别为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第一舵机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支柱连接,第二舵机通过第二连接件与连接部连接;在连接部中设置有与机身连接的第三舵机。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减震器包括有底面、无顶面的固定壳,固定壳底部通过第二支柱连接在所述的传感器组上,传感器组通过第一支柱与所述的足端连接;固定壳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固定壳顶部、第二弹簧均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其中壳体顶部与第一连接件之间为活动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一端与第二减震器连接,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安装于第一舵机的第一法兰盘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安装在第三舵机上的第三法兰盘和安装在第二舵机上的第二法兰盘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足端为半圆柱状,足端的弧面上分布有多条沿足端径向、周向交错分布的沟槽,这些沟槽将足端的弧面划分为多个块状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的机身包括箱体,箱体的边缘与机械腿上的第三舵机连接,箱体中设置有控制器和电池。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本发明的视觉系统采用立体相机加单目相机合理布置,视觉的死角小,盲区小,可以对主眼前方的物体进行定位,同时也可对两侧物体进行监测分析;机械腿采用仿蜘蛛设计,具有三个自由度,减震效果好,运动灵活;机身简单实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实现简单、方便、低成本的搭建起仿蜘蛛多足机器人实验平台,能够用于机器人复杂地形通过性实验,道路通过性等实验研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视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机械腿和机身连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机械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视觉系统,2—机身,3—机械腿,4—立体相机,5—固定件,6—上主板,7—单目相机,8—中主板,9—支撑件,10—下主板,11—第一减震器,12—转换器,13—第一弹簧,14—支撑板,16—第三舵机,17—第二连接件,18—第二舵机,19—固定架,20—第一舵机,21—第一连接件,22—第二减震器,23—传感器组,24—足端,25—控制器,26—电池,27—箱体,28—第二弹簧,29—第二支柱,30—第一支柱,31—第三法兰盘,32—第二法兰盘,33—第一法兰盘,34—限位板,35—轴杆,36—固定筒。
具体实施方式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仿蜘蛛的多足机器人平台,包括机身2,在机身2外侧分布有多个由舵机驱动的机械腿3,机身2上方设置有视觉系统1,视觉系统1包括立体相机4和单目相机7,立体相机4和单目相机7设置于一个壳体上,壳体通过驱动机构安装在机身2上。
本方案提供的这种机器人平台,采用仿生学设计结构,在机身2上连接有六条机械腿3,类似于蜘蛛的构造。机械腿3是通过多个舵机来控制的,这就使得机械腿3有了多个自由度,更加灵活,同时多条机械腿3分布于机身2外侧,使行动过程中更加平稳。本方案中设置六条机械腿3部,这样分布的优点是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减少了腿部碰撞的可能,增加了机体的运动平稳性,增大了腿部的传动空间。
本方案中的视觉系统1用于采集图像信息。视觉系统1中包括一个双目立体相机4和多个单目相机7,分布于壳体周围,可360°无死角地采集周围视觉信息。而整个视觉系统1也是可以转动的,根据需要,可通过驱动机构使壳体转动,这样就改变了相机的视觉方向,以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具体地,壳体包括由支撑件9连接且相互平行的上主板6、中主板8和下主板10,三个主板的大小、结构相同;所述的立体相机4和单目相机7均设置在上主板6和中主板8之间的外侧,中主板8和下主板10之间安装有转换器12,转换器12与单目相机7和立体相机4连接。上主板6为八边形板,上主板6的八条边两两相互平行;在上主板6平行的四对边中,其中一对平行边的边长大于其他对平行边的边长,将这一对平行边称为主边,其他边称为副边,所述的立体相机4安装在主边的其中一条边上,在每一条副边上均设置有一个单目相机7。
上主板6并非正八边形,而其中一对平行边要较其他边长一些,这对平行边称为主边,在其中一个主边上安装立体相机4,给相机的安装留有充分空间。立体相机4放置在最前面,其余六只单目相机7为辅助占据六个方位,为了可以辅助主眼的工作,单目相机7和主眼的视场存在一定的夹角,即单目相机7的光轴与立体相机4的光轴之间有锐角的夹角,有效为了减小立体相机4与单目相机7之间的盲区。
具体地,立体相机4安装过程中,可自上主板6和中主板8的主边上延伸出来一部分条形板,将一对主立体相机4设置在这两个条形板之间,其侧面通过固定件5锁紧。固定件5采用十字形板结构,利用螺栓螺母与上主板6、中主板8紧固。在中主板8和下主板10之间设置有转换器12,转换器12与所述的立体相机4、单目相机7连接,并且与机器人的控制器25连接,将采集的图像信息转换处理后发送给控制器25。
为减小机器人运动过程中震动对视觉系统1的影响,视觉系统1与驱动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器11,如图6所示,第一减震器11包括支撑板14,支撑板14上对称分布多个空心的且无顶面的固定筒36,固定筒36中设置有轴杆35,轴杆35端部固定有限位板34,轴杆35上套装有第一弹簧13,第一弹簧13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筒36底部,第一弹簧13的另一端固定在限位板34上,限位板34与视觉系统1壳体上的下主板10连接,支撑板14与所述的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可以采用电机,将电机的输出轴与支撑板14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本方案中的机械腿3结构,如图4、图5所示,机械腿3包括足端24、支撑部与连接部,所述的支撑部采用关节式结构,包括活动式连接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包括用于安装舵机的固定架19,另一部分包括第二减震器22;在第二减震器22与所述的足端24之间设置有传感器组23,所述的连接部与支撑部活动式连接。固定架19的两端各自安装一个舵机,分别为第一舵机20和第二舵机18,第一舵机20通过第一连接件21与第二减震器22连接,第二舵机18通过第二连接件17与连接部连接;在连接部中设置有与机身2连接的第三舵机16。
机械腿3共有三个“关节”,第一个是第三舵机16处,第三舵机16与机身2连接,舵机可改变方向,这里有一个自由度;第二个“关节”是第二舵机18处,第二舵机18与连接部连接,这里是第二个自由度;第三个“关节”是第一舵机20,第一舵机20与第二减震器22之间连接,可改变第二减震器22所在支撑部的方向与位置,这里是第三个自由度。由此,本方案提出的这种机械腿3结构,具有多个自由度,使其行动更加灵便。传感器组中包括多个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力传感器等,通过传感器向控制器的反馈,来调整机器人的行走策略,以躲避障碍物等。
连接件主要起到连接作用,第一连接件21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一端与第二减震器22连接,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安装于第一舵机20的第一法兰盘33上。如图所示,第一连接件21包括一个底板和垂直于底板设置的两个立板,两个立板分别与第一舵机20两侧的两个法兰盘连接。这样第一舵机20就可以通过法兰盘改变该“关节”的形态。而第一连接件21的结构也保证了关节转动过程中,第一舵机20不受到第二减震器22的影响。
第二连接件17与第一连接件21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连接件17的底板的两侧各分布一对立板,底板两侧的两对立板的安装方向相互垂直,即同一侧两个立板之间的连线(最短距离线)垂直于另一侧两个立板之间的连线。底板两侧的立板各自与第二舵机18、第三舵机16上的第二法兰盘32、第三法兰盘31连接。这样第三舵机16、第二舵机18就可以以第二连接件17为基础,驱动第二连接件17改变不同方向的角度,以达到改变整个机械腿姿态的目的。上述的底板和舵机之间始终留有一定间隙,这样舵机在运行过程中就不会碰触到连接件。
本发明中由于设置了视觉系统1,其中有多个精密仪器,因此对于系统的震动影响有着严格的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方案中采用双重减振模式,除了前述的第一减震器11之外,还设置了第二减震器22:
第二减震器22包括有底面、无顶面的固定壳,固定壳底部通过第二支柱29连接在所述的传感器组23上,传感器组23通过第一支柱30与所述的足端24连接;固定壳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28,固定壳顶部、第二弹簧28均与第一连接件21连接,其中壳体顶部与第一连接件21之间为活动式连接。在运行时,通过足端24传来的力,经过第二减震器22时部分被第二弹簧28吸收抵消,而固定壳与第一连接件21之间活动式连接是为了保证连接的稳定性。这种结构设计简便、美观且能减轻重量。
足端24为半圆柱状,足端24的弧面上分布有多条沿足端24径向、周向交错分布的沟槽,这些沟槽将足端24的弧面划分为多个块状区域。这些块状区域,可以看作是一个个凸起,对于地面不同的路况,设置了这种结构后,这样可以适应不同路面,任何时候都可以保证与地面是线接触。行走时利用凸起与沟槽,可与地面细微的凸起、凹陷等更加紧密接触,防止机械腿3运动过程中发生打滑情况。
如图3所示,机身2包括箱体27,箱体27的边缘与机械腿3上的第三舵机16连接,箱体27中设置有控制器25和电池26,控制器25控制视觉系统1,视觉系统1中相机采集的信息通过转换器12处理后传递给控制器25;同时控制器25也控制驱动机构的运作,以改变视觉系统1的朝向;机械腿3中各个舵机的运作也由控制器25来控制,而整个系统的电力供给由电池26提供。
本发明无论是视觉系统还是机械腿的布设,均利用仿生学原理,参考了蜘蛛的生理结构,该视觉平台采用一对主眼和六个副眼的结构,类似于蜘蛛的视觉获取系统,这种结构保留死角小,在水平方向上几乎没有视觉盲区,从而使机器人对主眼前方的物体定位功能有大幅提升;同时由于副眼与主眼之间的配合结构,使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能尽可能少地转动平台,不仅有效减少能耗,还降低了机器人处理器对视频信息的处理强度,从而使处理器能有更少的信息处理量,以提升机器人的反应速度,保证优良的使用性能。

Claims (7)

1.一种仿蜘蛛的多足机器人平台,包括机身(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身(2)外侧分布有多个由舵机驱动的机械腿(3),机身(2)上方设置有视觉系统(1),视觉系统(1)包括立体相机(4)和单目相机(7),立体相机(4)和单目相机(7)设置于一个壳体上,壳体通过驱动机构安装在机身(2)上;
所述的壳体包括由支撑件(9)连接且相互平行的上主板(6)、中主板(8)和下主板(10),所述的立体相机(4)和单目相机(7)均设置在上主板(6)和中主板(8)之间的外侧,中主板(8)和下主板(10)之间安装有转换器(12),转换器(12)与单目相机(7)和立体相机(4)连接;
所述的机械腿(3)包括足端(24)、支撑部与连接部,所述的支撑部采用关节式结构,包括活动式连接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包括用于安装舵机的固定架(19),另一部分包括第二减震器(22);在第二减震器(22)与所述的足端(24)之间设置有传感器组(23),所述的连接部与支撑部活动式连接;
所述的视觉系统(1)与驱动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器(11),第一减震器(11)包括支撑板(14),支撑板(14)上对称分布多个空心的且无顶面的固定筒(36),固定筒(36)中设置有轴杆(35),轴杆(35)端部固定有限位板(34),轴杆(35)上套装有第一弹簧(13),第一弹簧(13)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筒(36)底部,第一弹簧(13)的另一端固定在限位板上,限位板与视觉系统(1)连接,支撑板(14)与所述的驱动机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蜘蛛的多足机器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主板(6)为八边形板,上主板(6)的八条边两两相互平行;在上主板(6)平行的四对边中,其中一对平行边的边长大于其他对平行边的边长,将这一对平行边称为主边,其他边称为副边,所述的立体相机(4)安装在主边的其中一条边上,在每一条副边上均设置有一个单目相机(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蜘蛛的多足机器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架(19)的两端各自安装一个舵机,分别为第一舵机(20)和第二舵机(18),第一舵机(20)通过第一连接件(21)与第二减震器(22)连接,第二舵机(18)通过第二连接件(17)与连接部连接;在连接部中设置有与机身(2)连接的第三舵机(1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蜘蛛的多足机器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足端(24)为半圆柱状,足端(24)的弧面上分布有多条沿足端(24)径向、周向交错分布的沟槽,这些沟槽将足端(24)的弧面划分为多个块状区域。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蜘蛛的多足机器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身(2)包括箱体(27),箱体(27)的边缘与机械腿(3)上的第三舵机(16)连接,箱体(27)中设置有控制器(25)和电池(26)。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蜘蛛的多足机器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减震器(22)包括有底面、无顶面的固定壳,固定壳底部通过第二支柱(29)连接在所述的传感器组(23)上,传感器组(23)通过第一支柱(30)与所述的足端(24)连接;固定壳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28),固定壳顶部、第二弹簧(28)均与第一连接件(21)连接,其中固定壳顶部与第一连接件(21)之间为活动式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蜘蛛的多足机器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21)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一端与第二减震器(22)连接,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安装于第一舵机(20)的第一法兰盘(33)上。
CN201510705759.4A 2015-08-18 2015-10-27 一种仿蜘蛛的多足机器人平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729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5759.4A CN105172933B (zh) 2015-08-18 2015-10-27 一种仿蜘蛛的多足机器人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7803 2015-08-18
CN2015105078030 2015-08-18
CN201510705759.4A CN105172933B (zh) 2015-08-18 2015-10-27 一种仿蜘蛛的多足机器人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72933A CN105172933A (zh) 2015-12-23
CN105172933B true CN105172933B (zh) 2017-08-01

Family

ID=54895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0575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72933B (zh) 2015-08-18 2015-10-27 一种仿蜘蛛的多足机器人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729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23099B (zh) * 2016-01-21 2018-05-2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自减震可变形机械步足
CN105774941B (zh) * 2016-04-21 2018-01-19 奇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六足通用步行机器人
US10899402B2 (en) * 2016-04-21 2021-01-26 Tianqi Sun General-purpose six-legged walking robot, and main structure thereof
CN105666498B (zh) * 2016-04-21 2017-07-07 奇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提高六足机器人行走稳定性的步态规划方法
CN105752198A (zh) * 2016-06-03 2016-07-13 长春工业大学 可升降越障的勘探六足机器人
CN106313102A (zh) * 2016-10-18 2017-01-11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舵机过线保护结构
CN107707995A (zh) * 2017-10-12 2018-02-16 台山市恒东音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音箱
CN107791256B (zh) * 2017-10-24 2021-06-29 西安航空学院 仿蜘蛛型救援机器人
CN107825432A (zh) * 2017-10-24 2018-03-23 西安航空学院 用于救援的仿蜘蛛式机器人
CN107933736A (zh) * 2017-12-07 2018-04-20 程子铭 多足机器人
CN107943059B (zh) * 2017-12-29 2024-03-15 南京工程学院 基于深度视觉导航的重载多足机器人及其运动规划方法
CN108608441A (zh) * 2018-07-20 2018-10-02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减振防止剧烈晃动的救援机器人
CN110557539B (zh) * 2019-09-20 2021-06-15 深圳看到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连接机构
CN112046638A (zh) * 2020-09-15 2020-12-08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应用于水田环境的运载平台
CN112525239B (zh) * 2020-10-30 2023-07-25 广东求精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传感设备
CN113200102A (zh) * 2021-06-17 2021-08-03 攀枝花学院 一种蛛形灾后智能探测搜救仪
CN113479501A (zh) * 2021-06-29 2021-10-08 华能左权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蜘蛛式料仓清料机
CN114802528B (zh) * 2022-06-08 2023-02-03 北京哈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仿生机器人
CN115214815A (zh) * 2022-07-07 2022-10-2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步态分析能实现负压攀爬的多功能仿生蜘蛛的腿部执行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62484A (ja) * 1989-04-03 1990-10-25 Toshiba Corp 移動機構
CN100540385C (zh) * 2007-06-15 2009-09-16 哈尔滨工程大学 模块化机械螃蟹
CN202115613U (zh) * 2011-04-22 2012-01-18 华磊 一种自主越障六足机器人
CN102616296B (zh) * 2012-03-31 2014-01-29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六轮足式串并混联机器人
CN104527831B (zh) * 2014-12-25 2016-08-17 华北科技学院 一种煤矿井下六足蜘蛛搜救机器人
CN205059786U (zh) * 2015-08-18 2016-03-02 长安大学 一种具有视觉系统的多足机器人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72933A (zh) 2015-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72933B (zh) 一种仿蜘蛛的多足机器人平台
CN205059786U (zh) 一种具有视觉系统的多足机器人平台
Parietti et al. Design and control of supernumerary robotic limbs for balance augmentation
CN103287523B (zh) 一种弹性足与轮式运动机构结合的复合变形移动机器人
EP2343162B1 (en) Robot hand and robot having the same
WO2020082719A1 (zh) 一种头胸腹分离式仿生六足机器人
Voyles et al. Terminatorbot: a novel robot with dual-use mechanism for locomotion and manipulation
JP2014161991A (ja) ロボットの移動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ロボット
WO2014066516A1 (en) Somatosensory feedback wearable object
JP2001150371A (ja) ロボット、及びロボット用の関節装置
WO2011119599A2 (en) In-line legged robot vehicl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US9555846B1 (en) Pelvis structure for humanoid robot
AU2018102036A4 (en) A search-and-rescue hexapod robot with a tele-operable mechanical arm
Gonzalez Rodriguez et al. A new articulated leg for mobile robots
Billah et al. Walking hexapod robot in disaster recovery: developing algorithm for terrain negotiation and navigation
CN103171645B (zh) 可滚动前进的六足机器人
Baldovino et al. A survey in the different designs and control systems of powered exoskeleton for lower extremities
JP2006055972A (ja) 足部走行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2足歩行ロボット
CN113492397B (zh) 一种模块化的可拆卸的轮式蛇形机器人
KR101677983B1 (ko) 휠과 트랙을 구비한 이동로봇
Žák et al. Design and control of 7-dof omni-directional hexapod robot
Yao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multi-mode mobile robot based on Schatz linkages
Tătar et al. Structures of the omnidirectional robots with swedish wheels
Kinugas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biped walking via the oscillation of telescopic knee joint and its gait analysis
CN102897246A (zh) 对角线足刚性连接以对角小跑方式行走的四足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1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