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8499A - 一种复方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方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68499A
CN105168499A CN201510711351.8A CN201510711351A CN105168499A CN 105168499 A CN105168499 A CN 105168499A CN 201510711351 A CN201510711351 A CN 201510711351A CN 105168499 A CN105168499 A CN 105168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burn oil
burn
compound b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113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高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7113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684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68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84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烧烫伤医药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复方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该种复方烧伤油,包括以下原料:香油、黄柏、生地榆、芙蓉花、老松树皮、苍术、马尾连、麝香。该复方烧伤油主治烧烫伤,对深Ⅲ度以下的烧烫伤在及时治疗的过程中无渗透,不用补液;无感染,不用植皮;无疼痛,不用麻醉;无疤痕,不用手术;治疗时间短,伤愈迅速。

Description

一种复方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烧烫伤医药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复方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烫伤,是由于沸水、蒸气、火焰、化学物品等直接作用于体表组织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损伤。烧烫伤一般分为三度:Ⅰ度烧伤,只表现为皮肤红肿、灼热、疼痛,没有水疱,不留瘢痕;Ⅱ度烧伤,皮肤出现水疱,局部红肿,疼痛剧烈,治疗及时一般无大瘢痕;Ⅲ度烧伤,最为严重,损害深,皮肤焦黑,坏死,骨骼和血管暴露,极易发生绿脓杆菌感染败血症死亡。
由于烧烫伤治疗中存在创面疼痛、进行性坏死、易感染、疤痕愈合等难题,烧烫伤患者经常会受到换药疼痛的折磨,采用目前治疗方法会出现疤痕、粘连等创伤折磨,若烧烫伤患者不及时治疗,病情每每迁延不愈,部分患者会从轻度烧烫伤转变为重度烧烫伤,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还会留下疤痕残疾等,而西医药治疗烧烫伤大多会建议植皮,疗效低,见效慢,同时治疗费用昂贵,经济透支甚至倾家荡产。
现代医学治疗烧烫伤最棘手的是:伤面上的体液大量流失,造成患者休克继发全身各器官的功能障碍甚至造成死亡。按患者伤处面积大小,西医一般在36/48/72小时后才能在药物的控制和患者人身自然抗体的配合下完全止住渗透液流失,而能不能止住渗透液,是能否成功挽救烧烫伤重病患者生命的重大课题。
现代烧伤医学治疗大面积深Ⅱ度、浅Ⅲ度烧烫伤会遗留疤痕,无疤痕遗留是不可能的。采用西医治疗按惯常规律时常可发生Ⅰ度变Ⅱ度、Ⅱ度变Ⅲ度……的情况,导致患者深受休克关和感染关的折磨。
在西医治疗下的恢复期一般为:Ⅰ度烧烫伤创面愈合过程:2~3天内症状消退,3~5天痊愈,脱屑,无瘢痕。浅Ⅱ度烧烫伤创面愈合过程:如无感染11~14天痊愈,不留瘢痕。深Ⅱ度烧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一般21~28天痊愈,会遗留瘢痕。Ⅲ度烧烫伤创面愈合过程:21~28天焦痂脱落,需植皮后愈合,遗留瘢痕、畸形。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湿润烧伤膏、京万红等,基层医院尤以湿润烧伤膏应用较多,但以上药物在控制创面感染等方面效果不够理想,经常会引发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治疗渗透液渗出不易止住;会出现疤痕、粘连等创伤折磨;经常会受到换药疼痛的折磨;费用昂贵;创面感染等方面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复方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该复方烧伤油主治烧烫伤,对深Ⅲ度以下的烧烫伤在及时治疗的过程中无渗透,不用补液;无感染,不用植皮;无疼痛,不用麻醉;无疤痕,不用手术;治疗时间短,伤愈迅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方烧伤油,包括以下原料:香油、黄柏、生地榆、芙蓉花、老松树皮、苍术、马尾连、麝香。
所述复方烧伤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香油20~27份、黄柏35~42份、生地榆49~53份、芙蓉花28~33份、老松树皮23~27份、苍术30~36份、马尾连18~23份、麝香0.08~0.13份。
所述复方烧伤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香油22~25份、黄柏38~40份、生地榆50~52份、芙蓉花29~30份、老松树皮24~26份、苍术31~34份、马尾连19~22份、麝香0.09~0.11份。
所述复方烧伤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香油23份、黄柏39份、生地榆51份、芙蓉花29.5份、老松树皮25份、苍术33份、马尾连21份、麝香0.1份。
所述复方烧伤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香油20份、黄柏35份、生地榆49份、芙蓉花28份、老松树皮23份、苍术30份、马尾连18份、麝香0.08份。
所述复方烧伤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香油27份、黄柏42份、生地榆53份、芙蓉花33份、老松树皮27份、苍术36份、马尾连23份、麝香0.13份。
所述复方烧伤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香油22份、黄柏38份、生地榆50份、芙蓉花29份、老松树皮24份、苍术31份、马尾连19份、麝香0.09份。
所述复方烧伤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香油25份、黄柏40份、生地榆52份、芙蓉花30份、老松树皮26份、苍术34份、马尾连22份、麝香0.11份。
一种所述复方烧伤油的制备方法,包括粉碎、浸泡提取,浸泡6个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复方烧伤油包括以下原料:香油、黄柏、生地榆、芙蓉花、老松树皮、苍术、马尾连、麝香。
香油:富含维生素E及亚麻酸,其中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香油中的亚油酸、棕榈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人体吸收。香油有消炎、止痒作用。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经;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清热燥湿的功效。
生地榆:味苦酸;无毒。归肝;肺;肾;大肠经。具有抗菌、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的功效。生地榆含有鞣质,能止血,使出血时间明显缩短;具有收敛和收缩血管的作用,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对烫伤面有显著收敛作用,能够使渗出减少、感染及死亡率降低;可以起到抗炎作用,能促进伤口愈合。可以治疗烧伤,起到预防和控制感染,消除疼痛,促进创面迅速愈合等作用,适用于烧伤、烫伤病人。同时还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能对抗绿脓杆菌感染,一般经12~24小时创面上可形成一层棕色保护膜,这对防止细菌污染、减少创面渗出,均有良好影响。
芙蓉花:性平味辛,有清热、凉血止血、解毒、消肿排脓、排毒之功,适用于水火烫伤。《本草纲目》言其“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
老松树皮:味苦、涩,性温。归肺;大肠经。具有活血止血、敛疮生肌之功效,外用治烧烫伤。主治烧烫伤。
苍术:味微甘、辛、苦。归脾、胃、肝经。具有止痛之效。但是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禁用。
马尾连: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
麝香:味辛,性温;归心、脾经。具有活血通经,止痛的功效,外用能镇痛、消肿。但虚脱症慎用。
本发明复方烧伤油组方中,首先重用生地榆,以行抗菌、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之功效;苍术与生地榆合用,配合芙蓉花、黄柏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抗菌之效,佐以香油,增强消炎、止痒作用;苍术、麝香合用,止痛之力倍增;老松树皮与马尾连合用,活血止血,敛疮生肌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力益彰。诸药相合,共奏敛疮生肌、抗菌止痛、防止渗透液渗出以及清热解毒之功。
同时采用该组方中所述原料的组合配比方式,诸味药之间相互协同互补,不仅能达到治疗烧烫伤的目的,而且克服了苍术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禁用的禁忌问题,也解决了麝香对于虚脱症慎用的问题,扩大了该烧伤油的应用范围。
采用所述复方烧伤油在治疗过程中从未发生感染与腐烂现象;不会遗留疤痕,不会发生粘连;无需进行植皮;可以有效防止渗透液的渗出,30~35秒即可止住渗透液;促进创伤面快速愈合;该复方烧伤油具有如下特点:
(一)第一时间止住体液渗透流失,无休克及全身各器官并发症的产生;(二)伤面与空气隔绝,不会发生创面感染;(三)治疗全程不结痂,换药绝对无痛苦;(四)对深Ⅱ度、浅Ⅲ度烧、烫伤不遗留疤痕;(五)治疗时间短,伤愈迅速:在敷药后的第一时间,药力即开始深入肌肤,促进皮肤细胞迅速分裂与增长,2-5天即可生成婴儿般的柔嫩皮肤。因此,深Ⅲ度以下的烧、烫伤,一般在6-10天即可痊愈。而西医治疗,一般3-7天才到水肿吸收期,21-28天为溶痂期。
下面对本发明所述复方烧伤油进行临床试验如下:
1、一般资料:200例患者均为临床接诊的烧烫伤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2~65岁,其中男55例中有10例气虚多汗,女45例中有11例阴虚内热,8例患有虚脱症。对照组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3~6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烧伤面积、深度情况,见表1。
表1
3.烧伤患者致伤原因情况,请见表2。
表2
组别 热水烫伤 火焰烧伤 热汤烫伤 爆炸烧伤 热油烫伤 其他
治疗组 30 17 25 6 19 3
对照组 31 15 26 5 20 3
4.临床指标观察:(1)创面愈合效果;(2)治疗过程中止痛效果;(3)创面感染程度;(4)瘢痕发生率;(5)用药过程中是否有不良反应。
5.结果
(1)创面愈合效果,请见表3。
表3
组别 病例数 治愈天数
治疗组浅Ⅱ度 72 2~5天
对照组浅Ⅱ度 69 15~18天
治疗组深Ⅱ度 28 7~10天
对照组深Ⅱ度 31 23~32天
(2)治疗过程中止痛效果:治疗组100例患者中18%的患者在用药后28~36秒内止住了烧烫伤创面剧痛,并且在后续换药过程中无疼痛;61%的患者在用药后42~53秒内止住了烧烫伤创面剧痛,并且在后续换药过程中无疼痛;另21%的患者在用药后58~60秒止住了烧烫伤创面剧痛,并且在后续换药过程中亦无疼痛。
对照组100例患者中33.8%在用药后18分钟内创面疼痛缓解,在后续换药过程中有痛感;53.3%在用药后50分钟内创面疼痛缓解,在后续换药过程中有强烈痛感;另12.9%在用药后50分钟内创面疼痛无减轻,需要止痛药物止痛,在后续换药过程中有难忍的痛感。
(3)创面感染程度:治疗组100例患者中无一例感染;对照组100例患者中40.5%创缘炎性浸润反应;40.7%痂下积脓;10.3%新生组织坏死或生长停滞;8.5%高热。
(4)瘢痕发生率:治疗组100例患者中无一例有瘢痕发生;对照组100例患者中56.2%有瘢痕发生,其中37.7%的瘢痕面积为5.95%,18.5%的瘢痕面积为9.27%。
(5)用药过程中是否有不良反应:男中10例气虚多汗患者,女中11例阴虚内热患者均未表现出不适症状,女8例虚脱症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未有不适症状。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复方烧伤油主治烧烫伤,对深Ⅲ度以下的烧烫伤在及时治疗的过程中无渗透,不用补液;无感染,不用植皮;无疼痛,不用麻醉;无疤痕,不用手术;治疗时间短,伤愈迅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所述复方烧伤油,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香油23g、黄柏39g、生地榆51g、芙蓉花29.5g、老松树皮25g、苍术33g、马尾连21g、麝香0.1g。
对照组:采用复方烧伤油,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香油19g、黄柏31g、生地榆51g、芙蓉花27g、老松树皮32g、苍术41g、马尾连16g、麝香0.06g。
王某某,男,2岁9个月,沸腾的油锅全扣在了小光宇的头上,头、面、颈、右上肢都被烫伤,头部最为严重为深Ⅱ度和Ⅲ度烫伤。血泡、溃烂、胸部以上浮肿、头部毛囊细胞坏死。而采用实施例1所述复方烧伤油,于12月31日介入治疗至1月5日基本痊愈,没有进行植皮治疗,并且在用药21~27秒后止住创面疼痛,整个治疗的换药过程中并无痛感,王某某换药过程中比较安静,并未大哭不止。但是采用对照组所述复方烧伤油,治疗至1月10日才基本痊愈,换药过程中王某某大哭不止,浑身乱动。
由此可见,对于同一患者,即使采用相同的原料组成,但是改变其中几味药的重量给治疗效果带来很大不同,可以得出该复方烧伤油中不仅各味药之间相互协同共同作用,同时各味药所采用的重量份与各味药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必须两者同时满足才能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实施例2
所述复方烧伤油,包括以下重量g的原料:香油20g、黄柏35g、生地榆49g、芙蓉花28g、老松树皮23g、苍术30g、马尾连18g、麝香0.08g。
文某某,男,12岁,被刚烧开的骨头汤烫伤,面积达到43%,顿时起大泡,掉皮,经医生诊断为大面积烫伤,而采用实施例2所述复方烧伤油,仅仅经过了5天的时间,烫伤治愈而且未经植皮,也没有疤痕生成。
实施例3
所述复方烧伤油,包括以下重量g的原料:香油27g、黄柏42g、生地榆53g、芙蓉花33g、老松树皮27g、苍术36g、马尾连23g、麝香0.13g。
对照组:采用复方烧伤油,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香油23g、黄柏39g、生地榆51g、芙蓉花29.5g、老松树皮25g、苍术33g、马尾连21g、麝香0.1g。
陈某某,男,35岁,青岛市人,不小心将一锅热油碰翻在地,导致自己被热油烫伤,由于炸油条的热油温度在200摄氏度以上,因此被油烫伤远比被水烫伤伤情严重得多。采用实施例3所述复方烧伤油,8天基本痊愈,伤面处没有生成任何疤痕组织,没有留下任何疤痕;并且在用药41~50秒后止住创面疼痛,整个治疗的换药过程中并无痛感。但是采用对照组所述复方烧伤油,在用药60秒后才止住创面疼痛,治疗10天才基本痊愈。
由此可见,对于不同患者,即使采用同样药方,原料以及原料重量均一致,但是治疗效果却带来很大不同,可以得出该复方烧伤油中所述各味药以及各味药之间的重量份选择并非常规选择,非显而易见的,需要结合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病症、患者年龄以及不同皮肤性质才能得出所述药方。
实施例4
所述复方烧伤油,包括以下重量g的原料:香油22g、黄柏38g、生地榆50g、芙蓉花29g、老松树皮24g、苍术31g、马尾连19g、麝香0.09g。
实施例5
所述复方烧伤油,包括以下重量g的原料:香油25g、黄柏40g、生地榆52g、芙蓉花30g、老松树皮26g、苍术34g、马尾连22g、麝香0.11g。

Claims (9)

1.一种复方烧伤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香油、黄柏、生地榆、芙蓉花、老松树皮、苍术、马尾连、麝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方烧伤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香油20~27份、黄柏35~42份、生地榆49~53份、芙蓉花28~33份、老松树皮23~27份、苍术30~36份、马尾连18~23份、麝香0.08~0.13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复方烧伤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香油22~25份、黄柏38~40份、生地榆50~52份、芙蓉花29~30份、老松树皮24~26份、苍术31~34份、马尾连19~22份、麝香0.09~0.11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复方烧伤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香油23份、黄柏39份、生地榆51份、芙蓉花29.5份、老松树皮25份、苍术33份、马尾连21份、麝香0.1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复方烧伤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香油20份、黄柏35份、生地榆49份、芙蓉花28份、老松树皮23份、苍术30份、马尾连18份、麝香0.08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复方烧伤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香油27份、黄柏42份、生地榆53份、芙蓉花33份、老松树皮27份、苍术36份、马尾连23份、麝香0.13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复方烧伤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香油22份、黄柏38份、生地榆50份、芙蓉花29份、老松树皮24份、苍术31份、马尾连19份、麝香0.09份。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复方烧伤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香油25份、黄柏40份、生地榆52份、芙蓉花30份、老松树皮26份、苍术34份、马尾连22份、麝香0.11份。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复方烧伤油的制备方法,包括粉碎、浸泡提取,其特征在于,浸泡6个月。
CN201510711351.8A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复方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1684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11351.8A CN105168499A (zh)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复方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11351.8A CN105168499A (zh)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复方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8499A true CN105168499A (zh) 2015-12-23

Family

ID=54891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11351.8A Pending CN105168499A (zh)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复方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684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1390A (zh) * 2016-10-29 2017-02-22 王道繁 一种烧伤油的配比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4869A (zh) * 2002-10-13 2003-03-26 刘晓帆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3610814A (zh) * 2013-12-02 2014-03-05 王小欧 一种治疗烫伤的药膏
KR20150109411A (ko) * 2013-01-24 2015-10-01 수, 케빈 펭 골 손상과 조합된 열 손상 및 상처를 치료하기 위한 약제학적 조성물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4869A (zh) * 2002-10-13 2003-03-26 刘晓帆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KR20150109411A (ko) * 2013-01-24 2015-10-01 수, 케빈 펭 골 손상과 조합된 열 손상 및 상처를 치료하기 위한 약제학적 조성물
CN103610814A (zh) * 2013-12-02 2014-03-05 王小欧 一种治疗烫伤的药膏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良璧: "《北方药材栽培技术》", 31 January 1987 *
杨本雷: "《中国彝族药学》", 31 December 2004 *
胡郁坤等: "《中医单方全书(珍藏本)超值版》", 30 June 2012 *
贾公孚等: "《简明中西药新用联用手册》", 31 August 1998 *
马清钧: "《临床实用中药学》", 31 May 2002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1390A (zh) * 2016-10-29 2017-02-22 王道繁 一种烧伤油的配比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1452B2 (en) Method of treating a skin wound with a liquid-state topical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N102091203A (zh) 一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86711A (zh) 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组合物
CN101049466B (zh) 治疗烧烫伤的中草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57203B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香榆烫伤膏
CN101797303B (zh)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膏剂
CN102784316B (zh) 治烧烫伤、内外溃疡、白内障的抑癌生肌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4522B (zh) 一种治疗冻疮的复方软膏
CN105147881A (zh) 一种复方烧伤薄荷膏
CN105535822A (zh) 治疗痔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8499A (zh) 一种复方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50712B (zh)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
CN107737330A (zh) 一种治疗产后身痛的中药洗液
CN103721067B (zh) 一种糖尿病足护理中药组合物
CN105168448A (zh) 一种复方烧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WO2011044736A1 (zh) 一种治疗皮肤创伤的药物组合物、其药膏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5147926A (zh) 一种复方人造皮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55437C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52599A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
CN104083421A (zh) 治疗褥疮的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68469A (zh) 一种中药烫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53670A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膏
CN108066466A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114090B (zh) 一种治疗痔疮和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
CN107224497A (zh) 一种医治直肠脱垂足浴方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