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5360A - 一种白芨的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芨的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65360A CN105165360A CN201510633324.3A CN201510633324A CN105165360A CN 105165360 A CN105165360 A CN 105165360A CN 201510633324 A CN201510633324 A CN 201510633324A CN 105165360 A CN105165360 A CN 1051653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rest land
- bletilla striata
- seedling
- cultivation method
- s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芨的栽培方法,它由选择林地、整地、移栽和栽培管理等步骤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有效的利用林下空间,减少种植成本,提高林地单位面积的收益,且可以缩短种植周期,提高白芨的品质和产量。同时,本发明利用白芨驯化苗,可以有效的避免块茎繁殖周期长,繁殖效率低,耗种量大,种植成本高,难以满足大量人工栽培的缺点。此外,本发明方法中还将农秸秆和稻壳还田,不仅可以避免焚烧秸秆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可以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芨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白芨,别名白及、连及草、干根、紫兰等,为兰科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生长于海拔高度为100~3200m的常绿阔叶林下,喜温暖、潮湿的生境,稍耐寒。主要分布于陕西、江苏、贵州、广西、四川、浙江等省。白芨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草药,以块茎入药,含有白芨多糖、联苄类、二氢菲类和连菲类化合物,功能为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主治各种出血、痈肿疮疡、皮肤皲裂、水火烫伤等。
白芨种子细小,在自然界中不易萌发,再加上人为的过度采挖及生境的破坏,野生资源已濒临灭绝。因此,人工栽培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栽培出来的白芨成本高,品质也远远不及野生白芨。
申请号为201410347417.5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白芨高产栽培的方法”,公开了一种白芨高产栽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整地、繁殖、管理、防虫和采收加工。
现有白芨的栽培技术存在着繁殖系数低、耗种苗量大、产量低、生产成本高、抗病能力差、一代一代退化等问题,已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因此,提高白芨的繁殖系数,培养更多的种苗,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种植周期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白芨的栽培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繁殖系数低、耗种苗量大、产量低和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白芨的栽培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林地的选择:选择郁闭度0.3~0.7,土质为砂质土壤或腐殖质土壤且排水良好的经济林作为种植地;
(2)整地:将秸秆和稻壳铺撒于林地内,翻耕林地后,于林地内撒入有机肥,再次翻耕林地使土壤、秸秆、稻壳和有机肥均匀混合;3~5个月后,待前述几种有机质沤熟时,再次翻耕林地;
(3)移栽:在经步骤(2)处理后的林地中挖设苗坑,苗坑深3~5cm,行间距为20~25cm,同行内相邻两苗坑的距离为15~20cm;在每个苗坑中移栽一株白芨驯化苗,盖上基质后浇足水分;
(4)栽培管理:
水肥管理:白芨驯化苗移栽至林地后,定期对林地浇水,保证土壤含水量为30~40%;白芨驯化苗移栽至林地两周后,每亩林地施用有机肥500~1000kg有机肥,之后每隔3个月施用一次有机肥,用量为200~400kg;
中耕除草:发现杂草及时清理,定期松土,以保证土壤的疏松透气;
病虫害防治:白芨常见的主要病虫害有:细菌性软病、炭疽病、黑斑病、白蜘蛛红蜘蛛、蟋蟀等,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白芨作为一种名贵中草药,在防治过程中,可采用人工捕杀等物理方法,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步骤(2)中,所述的秸秆为粉碎后的稻草、大豆秸秆、玉米秸秆和芝麻秸秆。
步骤(2)中,林地内铺撒的秸秆和稻壳的厚度为5~8cm。
步骤(2)中,第一次翻耕林地时,翻耕深度为30~40cm,第二次翻耕林地时,翻耕深度为20~40cm,第三次翻耕林地时,翻耕深度为20~30cm。
步骤(2)中,所述的有机肥由羊粪和蚕沙按1:1的重量比混合发酵而得。
步骤(3)中,所述的白芨驯化苗为经练苗驯化后,原球茎直径大于0.5cm,苗高大于3cm,茎粗0.1~0.3cm的白芨驯化苗。
步骤(3)中,所述的基质由泥炭土和珍珠岩以4: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
步骤(4)中,所述的有机肥为由羊粪和蚕沙按1:1的重量比混合发酵而得。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
1、利用本发明栽培白芨,可以有效的利用林下空间,减少种植成本,提高林地单位面积的收益,且可以缩短种植周期,提高白芨的品质和产量。
2、将农秸秆和稻壳还田,不仅可以避免焚烧秸秆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可以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利用白芨驯化苗,可以有效的避免块茎繁殖周期长,繁殖效率低,耗种量大,种植成本高,难以满足大量人工栽培的缺点。
4、白芨驯化苗以其种子为种源,可以解决白芨种子在自然界极难萌发的问题,同时可以繁育出大量优质的种苗,生产周期短,品质高。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
林地选择郁闭度为0.3的经济林,土质为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排水良好。
将粉碎后的稻草和稻壳均匀地撒在林地里,厚度为5cm,然后用小型拖拉机翻耕,深度为30cm,每亩施由羊粪和蚕沙按1:1的重量比混合发酵成的有机肥600kg,再翻地使土、稻草、稻壳和有机肥拌均匀,翻耕深度为40cm。
三个月后,待上述三种有机质沤熟时,再浅耕一次,翻耕深度为20cm,将经过炼苗移栽到温室大棚中驯化2个月,原球茎直径大于0.5cm,苗高3cm以上,茎粗0.2cm左右的白芨苗移栽到林地里,按行距20~25cm,株距15~20cm挖3~5cm深的苗坑,然后在每个苗坑中种植一株驯化苗,盖上由泥炭土和珍珠岩以4: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基质,浇足水分。
栽培管理:①水肥管理:定期浇水,以保证土壤的含水量为30~40%;栽培2周左右后,每亩施500kg的有机肥,以后每隔三个月施用300kg左右的有机肥,所施用有机肥由羊粪和蚕沙按1:1的重量比混合发酵而得;
②中耕除草:发现杂草及时清理,定期松土,以保证土壤的疏松透气;
③病虫害防治:白芨常见的主要病虫害有:细菌性软病、炭疽病、黑斑病、白蜘蛛红蜘蛛、蟋蟀等,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白芨作为一种名贵中草药,在防治过程中,可采用人工捕杀等物理方法,避免使用化学农药等。
实施例2
林地选择郁闭度为0.5的经济林,土质为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排水良好。
将粉碎的大豆秸秆和稻壳均匀地撒在林地里,厚度为8cm,然后用小型拖拉机翻耕,深度为30cm,每亩施由羊粪和蚕沙按1:1的重量比混合发酵成的有机肥800kg,再翻地使土、大豆杆、稻壳和有机肥拌均匀,翻耕深度为30cm。
三个月后,待上述三种有机质沤熟时,再浅耕一次,翻耕深度为20cm,将经过炼苗移栽到温室大棚中驯化2个月,原球茎直径大于0.5cm,苗高3cm以上,茎粗0.2cm左右的白芨苗移栽到林地里,按行距20~25cm,株距15~20cm挖3~5cm深的苗坑,然后在每个苗坑中种植一株驯化苗,盖上由泥炭土和珍珠岩以4: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基质,浇足水分;
栽培管理:①水肥管理:定期浇水,以保证土壤的含水量为30~40%;栽培2周左右后,每亩施800kg的有机肥,以后每三个月施一次有机肥,每次施用300kg,所施用有机肥由羊粪和蚕沙按1:1的重量比混合发酵而得;
②中耕除草:发现杂草及时清理,定期松土,以保证土壤的疏松透气;
③病虫害防治:白芨常见的主要病虫害有:细菌性软病、炭疽病、黑斑病、白蜘蛛红蜘蛛、蟋蟀等,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白芨作为一种名贵中草药,在防治过程中,可采用人工捕杀等物理方法,避免使用化学农药等。
实施例3
林地选择郁闭度为0.7的经济林,土质为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排水良好。
将粉碎的玉米杆和稻壳均匀地撒在林地里,厚度为6cm,然后用小型拖拉机翻耕,深度为30cm,每亩施发酵过的羊粪800kg,再翻地使土、大豆杆、稻壳和有机肥拌均匀,翻耕深度为40cm。
三个月后,待上述三种有机质沤熟时,再浅耕一次,翻耕深度为20cm,将经过炼苗移栽到温室大棚中驯化2个月,原球茎直径大于0.5cm,苗高3cm以上,茎粗0.2cm左右的白芨苗移栽到林地里,按行距20~25cm,株距15~20cm挖3~5cm深的苗坑,然后在每个苗坑中种植一株驯化苗,盖上由泥炭土和珍珠岩以4: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基质,浇足水分;
栽培管理:①水肥管理:定期浇水,以保证土壤的含水量为30~40%;栽培2周左右后,每亩施1000kg的有机肥,以后每隔三个月施一次有机肥,以后每三个月施一次有机肥,每次施用300kg,所施用有机肥由羊粪发酵而得;
②中耕除草:发现杂草及时清理,定期松土,以保证土壤的疏松透气;
③病虫害防治:白芨常见的主要病虫害有:细菌性软病、炭疽病、黑斑病、白蜘蛛红蜘蛛、蟋蟀等,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白芨作为一种名贵中草药,在防治过程中,可采用人工捕杀等物理方法,避免使用化学农药等。
对比例
对照以白芨的块茎作为种苗,栽培方法同实施例1。
栽培2~4年后,从第二年开始,将白芨老块茎采收,并将新长出的块茎重新种植到原有林地中,各实施例的白芨湿重亩产量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以白芨的块茎作为种苗,年产量和总产量都远低于本发明方法中以白芨驯化苗作为种苗的产量。另对比实施例1、2和实施例3可以看出,对林地施用的有机肥的种类对白芨产量有较大的影响。本发明中使用的羊粪和蚕沙按1:1的重量比混合发酵成的有机肥相比普通的动物粪肥,更有利于白芨生长。
Claims (8)
1.一种白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郁闭度0.3~0.7,土质为砂质土壤或腐殖质土壤的林地作为种植地;
(2)将秸秆和稻壳铺撒于林地内,翻耕林地后,于林地内撒入有机肥,再次翻耕林地;3~5个月后,再次翻耕林地;
(3)在经步骤(2)处理后的林地中挖设苗坑,苗坑深3~5cm,行间距为20~25cm,同行内相邻两苗坑的距离为15~20cm;在每个苗坑中移栽一株白芨驯化苗,盖上基质后浇足水分;
(4)白芨驯化苗移栽至林地后,定期对林地浇水,保证土壤含水量为30~40%;白芨驯化苗移栽至林地两周后,每亩林地施用有机肥500~1000kg有机肥,之后每隔3个月施用一次有机肥,用量为200~400k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秸秆为粉碎后的稻草、大豆秸秆、玉米秸秆和芝麻秸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林地内铺撒的秸秆和稻壳的厚度为5~8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第一次翻耕林地时,翻耕深度为30~40cm,第二次翻耕林地时,翻耕深度为20~40cm,第三次翻耕林地时,翻耕深度为20~3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有机肥由羊粪和蚕沙按1:1的重量比混合发酵而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白芨驯化苗为经练苗驯化后,原球茎直径大于0.5cm,苗高大于3cm,茎粗0.1~0.3cm的白芨驯化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基质由泥炭土和珍珠岩以4: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有机肥由羊粪和蚕沙按1:1的重量比混合发酵而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33324.3A CN105165360A (zh) | 2015-09-29 | 2015-09-29 | 一种白芨的栽培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33324.3A CN105165360A (zh) | 2015-09-29 | 2015-09-29 | 一种白芨的栽培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65360A true CN105165360A (zh) | 2015-12-23 |
Family
ID=54888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633324.3A Pending CN105165360A (zh) | 2015-09-29 | 2015-09-29 | 一种白芨的栽培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165360A (zh)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66322A (zh) * | 2016-03-22 | 2016-07-20 | 镇远县道益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白芨的种植方法 |
CN105815098A (zh) * | 2016-04-25 | 2016-08-03 | 安徽大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白芨高产种植方法 |
CN105830682A (zh) * | 2016-03-22 | 2016-08-10 | 镇远县道益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白芨栽培方法 |
CN105993813A (zh) * | 2016-07-27 | 2016-10-12 | 普定县金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 一种金刺梨与灵芝套种的栽培方法 |
CN105993575A (zh) * | 2016-07-28 | 2016-10-12 | 普定县金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 一种石蒜与刺梨的间套种植方法 |
CN106069112A (zh) * | 2016-06-30 | 2016-11-09 | 彭建平 | 毛竹林下种植富硒白芨的方法 |
CN106258305A (zh) * | 2016-07-26 | 2017-01-04 | 普定县金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 一种花荵植物的人工栽培方法 |
CN106508346A (zh) * | 2016-10-20 | 2017-03-22 | 卢平 | 一种白芨栽培方法 |
CN106576757A (zh) * | 2016-11-24 | 2017-04-26 | 刘雄 | 白芨的种植方法 |
CN106577002A (zh) * | 2016-12-23 | 2017-04-26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白芨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6614495A (zh) * | 2017-01-24 | 2017-05-10 | 贵州省武陵山药用植物白芨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白芨除草方法和白芨种植方法 |
CN106797791A (zh) * | 2017-01-24 | 2017-06-06 | 贵州省武陵山药用植物白芨开发有限公司 | 白芨的播种方法及其栽培方法 |
CN107500998A (zh) * | 2017-09-30 | 2017-12-22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茶叶下脚料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7889694A (zh) * | 2017-11-24 | 2018-04-10 | 贵州省织金县中友畜禽销售有限公司 | 一种白芨的种植方式 |
CN108739181A (zh) * | 2018-06-07 | 2018-11-06 | 贵州省植物园 | 一种白及1+2高效种植方法 |
CN109042117A (zh) * | 2018-07-27 | 2018-12-21 | 安徽千草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富硒白芨高效种植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24014A (zh) * | 2012-03-12 | 2012-07-0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一种山坡林地集雨入渗的聚水保墒方法 |
CN103314854A (zh) * | 2013-07-08 | 2013-09-25 | 重庆市秀山红星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 | 白芨组培苗的驯化栽培方法 |
CN104054545A (zh) * | 2014-05-16 | 2014-09-24 | 上海采科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林业增产方法 |
CN104255215A (zh) * | 2014-07-21 | 2015-01-07 | 宁国千方中药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白芨高产栽培的方法 |
CN104335810A (zh) * | 2014-11-10 | 2015-02-11 | 贵州省植物园 | 一种白及有性繁殖方法 |
CN104904442A (zh) * | 2014-03-10 | 2015-09-16 | 昆明兴海园林养护有限公司 | 一种林下种植白芨的方法 |
-
2015
- 2015-09-29 CN CN201510633324.3A patent/CN10516536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24014A (zh) * | 2012-03-12 | 2012-07-0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一种山坡林地集雨入渗的聚水保墒方法 |
CN103314854A (zh) * | 2013-07-08 | 2013-09-25 | 重庆市秀山红星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 | 白芨组培苗的驯化栽培方法 |
CN104904442A (zh) * | 2014-03-10 | 2015-09-16 | 昆明兴海园林养护有限公司 | 一种林下种植白芨的方法 |
CN104054545A (zh) * | 2014-05-16 | 2014-09-24 | 上海采科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林业增产方法 |
CN104255215A (zh) * | 2014-07-21 | 2015-01-07 | 宁国千方中药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白芨高产栽培的方法 |
CN104335810A (zh) * | 2014-11-10 | 2015-02-11 | 贵州省植物园 | 一种白及有性繁殖方法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66322A (zh) * | 2016-03-22 | 2016-07-20 | 镇远县道益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白芨的种植方法 |
CN105830682A (zh) * | 2016-03-22 | 2016-08-10 | 镇远县道益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白芨栽培方法 |
CN105815098A (zh) * | 2016-04-25 | 2016-08-03 | 安徽大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白芨高产种植方法 |
CN106069112A (zh) * | 2016-06-30 | 2016-11-09 | 彭建平 | 毛竹林下种植富硒白芨的方法 |
CN106258305A (zh) * | 2016-07-26 | 2017-01-04 | 普定县金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 一种花荵植物的人工栽培方法 |
CN105993813A (zh) * | 2016-07-27 | 2016-10-12 | 普定县金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 一种金刺梨与灵芝套种的栽培方法 |
CN105993575A (zh) * | 2016-07-28 | 2016-10-12 | 普定县金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 一种石蒜与刺梨的间套种植方法 |
CN106508346A (zh) * | 2016-10-20 | 2017-03-22 | 卢平 | 一种白芨栽培方法 |
CN106576757A (zh) * | 2016-11-24 | 2017-04-26 | 刘雄 | 白芨的种植方法 |
CN106577002A (zh) * | 2016-12-23 | 2017-04-26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白芨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6614495A (zh) * | 2017-01-24 | 2017-05-10 | 贵州省武陵山药用植物白芨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白芨除草方法和白芨种植方法 |
CN106797791A (zh) * | 2017-01-24 | 2017-06-06 | 贵州省武陵山药用植物白芨开发有限公司 | 白芨的播种方法及其栽培方法 |
CN107500998A (zh) * | 2017-09-30 | 2017-12-22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茶叶下脚料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7889694A (zh) * | 2017-11-24 | 2018-04-10 | 贵州省织金县中友畜禽销售有限公司 | 一种白芨的种植方式 |
CN108739181A (zh) * | 2018-06-07 | 2018-11-06 | 贵州省植物园 | 一种白及1+2高效种植方法 |
CN109042117A (zh) * | 2018-07-27 | 2018-12-21 | 安徽千草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富硒白芨高效种植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65360A (zh) | 一种白芨的栽培方法 | |
CN103798030B (zh) | 安吉白茶生态高效栽培方法 | |
CN102150526B (zh) | 改善马铃薯结薯环境的种植方法 | |
CN102342215B (zh) | 一种生姜育苗移栽栽培方法 | |
CN104782366A (zh) | 一种白芨的规范化种植方法 | |
CN101040584A (zh) | 一种三叶木通的人工规范化栽培及持续利用方法 | |
CN104012280B (zh) | 一种印楝—茶树—圆叶决明立体间套作的方法 | |
CN105340514A (zh) | 一种旱藕增产提高淀粉含量的高效栽培方法 | |
CN104303735A (zh) | 一种叶用迷迭香园gap栽培方法 | |
CN103229648A (zh) | 一种何首乌的高产种植技术 | |
CN101779559A (zh) | 网棚蔬菜青刀豆-甜玉米-青花菜一年三种三收有机栽培技术 | |
CN104996246A (zh) | 一种有机水稻的栽培方法 | |
CN104604462A (zh) | 一种金银花种植方法 | |
CN102939840A (zh) | 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桑树的栽培方法 | |
CN105580608A (zh) | 一种白芨的高效栽培技术 | |
CN106613616A (zh) | 绿茶的种植方法 | |
CN107278595A (zh) | 一种白芨高产的规范化栽培方法 | |
CN106613186A (zh) | 滇重楼的高产种植方法 | |
CN100473274C (zh) | 无公害仿野生丹参中药材生产方法 | |
CN105660239A (zh) | 紫山药育苗栽培基质及其育苗方法 | |
CN104956981A (zh) | 涵养石漠化山地大果山楂树的栽培方法 | |
CN104871913A (zh) | 喀斯特石漠化山地大果山楂树的栽培方法 | |
CN104956895A (zh) | 一种油用牡丹品种丹凤的栽培方法 | |
CN106069016A (zh) | 一种春植蔗套种甘薯的栽培方法 | |
CN103493653A (zh) | 稻草覆盖免耕马铃薯栽培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