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59645B - 一种移动端唐诗自适应布局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端唐诗自适应布局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59645B
CN105159645B CN201510678945.3A CN201510678945A CN105159645B CN 105159645 B CN105159645 B CN 105159645B CN 201510678945 A CN201510678945 A CN 201510678945A CN 105159645 B CN105159645 B CN 1051596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g poetry
words
row
line
mob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789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59645A (zh
Inventor
周东波
钟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67894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596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59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59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59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596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AREA)
  • Digital Computer Display Out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端唐诗自适应布局方法。包括:(1)建立移动端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自适应显示模块;(2)建立移动端基于矢量的拼音四线格自适应显示模块;(3)以移动端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和拼音四线格为背景自适应布局唐诗。本发明针对移动设备的多样性,利用移动设备的分辨率计算适应比例,使唐诗在移动设备的田字格中自适应布局,其良好的中文田字格的显示效果和精美的唐诗布局解决了在移动端学习汉字和唐诗的难题。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端唐诗自适应布局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教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端唐诗自适应布局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成为数字化学习的热点方向,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移动学习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技术都面临着从传统的PC端到移动端的转型。在指导小孩学习汉字时,人们习惯将它们置于田字格中。欣赏田字格中的汉字,让孩子感受到每个字都有它的位置,而不能胡乱摆放,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另一方面,唐诗的学习覆盖整个语文学习阶段;对初学者而言,正确地抄写具有代表性的唐诗是深切体会其结构之美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中文田字格都是在PC端通过word或excel等办公软件制作而成的,这种技术的弊端在于无法适应种类繁多和分辨率不一的移动设备,导致在移动端的显示质量明显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端唐诗自适应布局方法,针对移动设备的多样性,利用移动设备的分辨率计算适应比例,使唐诗在移动设备的田字格中自适应布局,其良好的中文田字格的显示效果和精美的唐诗布局解决了在移动端学习汉字和唐诗的难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端唐诗自适应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移动端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自适应显示模块;
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1-1)在移动端屏幕坐标系中选取四个顶点A(x,y)、B(x+100,y)、C(x,y+100)和D(x+100,y+100),得到四条矢量实线段构成四边形外边界,选取的中点E(x+50,y)、F(x,y+50)、G(x+50,y+100)和H(x+100,y+50),得到两条矢量虚线段构成中心辅助线,从而得到标准中文田字格;其中,屏幕坐标系的原点为移动端屏幕的左上角点,X轴与移动端屏幕的左侧边重合,方向向下,Y轴与移动端屏幕的顶边重合,方向向右;
(1-2)设置汉字字体大小为72号,居中对齐,确定汉字在标准中文田字格中绘制的基准点为W(x+75,y+50);
(1-3)根据给定的缩放比例scale对标准中文田字格进行缩放,调整汉字字体大小为72*scale号,居中对齐,确定汉字在缩放后的中文田字格中绘制的基准点为W1(x+75*scale,y+50*scale),从而得到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自适应显示模块;
(2)建立移动端基于矢量的拼音四线格自适应显示模块;
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2-1)在移动端屏幕坐标系中选取如下点A′(x′,y)、B′(x′,y+100)、C′(x′+20,y)、D′(x′+20,y+100)、E′(x′+40,y)、F′(x′+40,y+100)、G′(x′+60,y)和H′(x′+60,y+100),得到四条矢量实线段从而得到标准拼音四线格;其中,x′=x-60;
(2-2)设置拼音字体大小为36号,居中对齐,确定拼音在标准拼音四线格中绘制的基准点为P(x′+40,y+50);
(2-3)根据给定的缩放比例scale对标准拼音四线格进行缩放,调整拼音字体大小为36*scale号,居中对齐,确定拼音在缩放后的拼音四线格中绘制的基准点为P1(x′+40*scale,y+50*scale),从而得到基于矢量的拼音四线格自适应显示模块;
(3)以移动端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和拼音四线格为背景自适应布局唐诗。
优选地,所述步骤(3)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3-1)以移动端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和拼音四线格为背景自适应布局唐诗标题;
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3-1-1)根据唐诗标题的字数对唐诗标题分行布局;
(3-1-2)根据移动端屏幕分辨率的宽度RW和唐诗标题分行中的最大可分配字数CT max计算唐诗标题各行的统一缩放比例δT为:
其中,Df为预定的移动端屏幕空白位置大小;
(3-1-3)计算唐诗标题每一行的绘制起始位置LTsi为:
其中,Ci为对应行的可分配字数;
(3-1-4)根据汉字顺序,从唐诗标题每一行的绘制起始位置LTsi开始,按照100*δT进行偏移,计算唐诗标题每一行中的每一个字的绘制起始位置;
(3-1-5)利用中文田字格自适应显示模块和拼音四线格自适应显示模块完成唐诗标题的绘制;
(3-2)以移动端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和拼音四线格为背景自适应布局唐诗内容;
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3-2-1)根据标点符号正则式对唐诗内容进行分割,计算唐诗内容总行数和各行字数,并据此判断唐诗的体裁,当唐诗的体裁为古诗时,顺序执行步骤(3-2-2),否则跳至步骤(3-2-3);
(3-2-2)通过如下两种方法之一重新对唐诗内容进行分行布局,并得到唐诗内容的行数及行最大字数;
方法一:设置行最大字数为7,遇到字数大于7的行则自动换行;
方法二:设置行最大字数为15,遇到相邻两行字数和小于15则置于同一行,遇到字数大于15的行则自动换行;
(3-2-3)分别计算唐诗内容布局的面积比宽度比以及高度比从而得到唐诗内容各行的统一缩放比例δN=min{VS,VW,VH};其中,RWA为唐诗内容布局的实际宽度,RHA为唐诗内容布局的实际高度,n为唐诗内容的行数,CN max为唐诗内容的行最大字数;
(3-2-4)计算唐诗内容每一行的绘制起始位置LNsi为:
其中,Cj为对应行的字数;
(3-2-5)根据汉字顺序,从唐诗内容每一行的绘制起始位置LNsi开始,按照100*δN进行偏移,计算唐诗内容每一行的每一个字的绘制起始位置;
(3-2-6)利用中文田字格自适应显示模块和拼音四线格自适应显示模块完成唐诗内容的绘制。
优选地,所述步骤(3-1-1)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3-1-1-1)将唐诗标题的总字数除以7后取整加1,得到分行数;
(3-1-1-2)判断分行数是否小于3,是则执行步骤(3-1-1-3);否则将分行数设置为3,执行步骤(3-1-1-4);
(3-1-1-3)将唐诗标题的总字数除以分行数后取整加1,得到每行可分配字数,判断每行可分配字数是否小于7,是则将第一行的可分配字数减1,第二行的可分配字数加1,否则设置每行可分配字数为7,过程结束;
(3-1-1-4)将唐诗标题的总字数除以分行数后取整加1,得到每行可分配字数,将第一行的可分配字数减2,第二行和第三行的可分配字数加1,过程结束。
优选地,所述步骤(3-2-1)中,唐诗体裁的判断规则为:若唐诗内容总行数为4且各行字数均为5则为五言绝句;若唐诗内容总行数为4且各行字数均为7则为七言绝句;若唐诗内容总行数为8且各行字数均为5则为五言律诗;若唐诗内容总行数为8且各行字数均为7则为七言律诗;其它情况统一归类为古诗。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从绘制原理出发,自适应各类不同尺寸的移动端屏幕,无需针对特定屏幕大小制作特定资源,能有效减少程序的大小与内容使用。
(2)采用基于矢量的绘制,能有效避免以图像方式缩放导致的模糊问题。
(3)首先提出自适应不同体裁唐诗的拼音与田字格联合展示,填补了应用空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端唐诗自适应布局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建立移动端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自适应显示模块的流程图;
图3是移动端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自适应显示模块的实例图,其中,(a)为标准中文田字格,(b)为按照0.5的比例因子缩放后的中文田字格;
图4是建立移动端基于矢量的拼音四线格自适应显示模块的流程图;
图5是移动端基于矢量的拼音四线格自适应显示模块的实例图,其中,(a)为标准拼音四线格,(b)为按照0.5的比例因子缩放后的拼音四线格;
图6是唐诗标题以移动端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和拼音四线格为背景自适应布局的流程图;
图7是唐诗内容以移动端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和拼音四线格为背景自适应布局的流程图;
图8是唐诗以移动端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和拼音四线格为背景自适应布局在手机上实现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端唐诗自适应布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移动端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自适应显示模块;
如图2所示,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1-1)在移动端屏幕坐标系中选取四个顶点A(x,y)、B(x+100,y)、C(x,y+100)和D(x+100,y+100),得到四条矢量实线段构成四边形外边界,选取的中点E(x+50,y)、F(x,y+50)、G(x+50,y+100)和H(x+100,y+50),得到两条矢量虚线段构成中心辅助线,从而得到标准中文田字格;其中,屏幕坐标系的原点为移动端屏幕的左上角点,X轴与移动端屏幕的左侧边重合,方向向下,Y轴与移动端屏幕的顶边重合,方向向右。
确定x和y的值后,就能通过画布的画线函数在移动端屏幕上绘制出标准中文田字格。例如,选取x和y的值均为零,从移动端屏幕的左上角开始绘制,得到标准中文田字格如图3(a)所示。
(1-2)设置汉字字体大小为72号,居中对齐,确定汉字在标准中文田字格中绘制的基准点为W(x+75,y+50)。
其中,x+75说明汉字底部基准线在标准中文田字格中高为25的位置,y+50说明汉字在水平方向的绘制起点位于标准中文田字格的水平方向上的中点,由于还设置了汉字居中对齐,汉字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标准中文田字格的中间位置。
(1-3)根据给定的缩放比例scale对标准中文田字格进行缩放,调整汉字字体大小为72*scale号,居中对齐,确定汉字在缩放后的中文田字格中绘制的基准点为W1(x+75*scale,y+50*scale),从而得到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自适应显示模块。
缩放后的中文田字格中,四个顶点分别为A1(x,y)、B1(x+100*scale,y)、C1(x,y+100*scale)和D1(x+100*scale,y+100*scale),四个中点分别为E1(x+50*scal,e)、yF1(x,y+50*scale)、G1(x+50*scale,y+100*scale)和H1(x+100*scale,y+50*scale)。例如,选取scale=0.5,缩放后的中文田字格如图3(b)所示,其大小刚好是图3(a)中的标准中文田字格的一半。
(2)建立移动端基于矢量的拼音四线格自适应显示模块;
如图4所示,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2-1)在移动端屏幕坐标系中选取如下点A′(x′,y)、B′(x′,y+100)、C′(x′+20,y)、D′(x′+20,y+100)、E′(x′+40,y)、F′(x′+40,y+100)、G′(x′+60,y)和H′(x′+60,y+100),得到四条矢量实线段从而得到标准拼音四线格。其中,x′=x-60。确定x′和y的值后,就能通过画布的画线函数在移动端屏幕上绘制出标准拼音四线格。例如,选取x′和y的值均为零,从移动端屏幕的左上角开始绘制,得到标准拼音四线格如图5(a)所示。
(2-2)设置拼音字体大小为36号,居中对齐,确定拼音在标准拼音四线格中绘制的基准点为P(x′+40,y+50)。
其中,x′+40说明拼音底部基准线在标准拼音四线格中高为20的位置,y+50说明拼音在水平方向上的绘制起点位于标准拼音四线格的水平方向上的中点,由于还设置了拼音居中对齐,拼音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标准拼音四线格的中间位置。
(2-3)根据给定的缩放比例scale对标准拼音四线格进行缩放,调整拼音字体大小为36*scale号,居中对齐,确定拼音在缩放后的拼音四线格中绘制的基准点为P1(x′+40*scale,y+50*scale),从而得到基于矢量的拼音四线格自适应显示模块。
缩放后的拼音四线格中,各线段端点坐标分别为A′1(x′,y)、B′1(x′,y+100*scale)、C′1(x′+20*scale,y)、D′1(x′+20*scale,y+100*scale)、E′1(x′+40*scale,y)、F′1(x′+40*scale,y+100*scale)、G′1(x′+60*scale,y)和H′1(x′+60*scale,y+100*scale)。例如,选取scale=0.5,缩放后的拼音四线格如图5(b)所示,其大小刚好是图5(a)中的标准拼音四线格的一半。
(3)以移动端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和拼音四线格为背景自适应布局唐诗。
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3-1)以移动端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和拼音四线格为背景自适应布局唐诗标题。
如图6所示,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3-1-1)根据唐诗标题的字数对唐诗标题分行布局;
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3-1-1-1)将唐诗标题的总字数除以7后取整加1,得到分行数;
(3-1-1-2)判断分行数是否小于3,是则执行步骤(3-1-1-3);否则将分行数设置为3,执行步骤(3-1-1-4);
(3-1-1-3)将唐诗标题的总字数除以分行数后取整加1,得到每行可分配字数,判断每行可分配字数是否小于7,是则将第一行的可分配字数减1,第二行的可分配字数加1,否则设置每行可分配字数为7,过程结束;
(3-1-1-4)将唐诗标题的总字数除以分行数后取整加1,得到每行可分配字数,将第一行的可分配字数减2,第二行和第三行的可分配字数加1,过程结束。
(3-1-2)根据移动端屏幕分辨率的宽度RW和唐诗标题分行中的最大可分配字数CT max计算唐诗标题各行的统一缩放比例δT为:
其中,Df为预定的移动端屏幕空白位置大小。
(3-1-3)计算唐诗标题每一行的绘制起始位置LTsi为:
其中,Ci为对应行的可分配字数。
(3-1-4)根据汉字顺序,从唐诗标题每一行的绘制起始位置LTsi开始,按照100*δT进行偏移,计算唐诗标题每一行中的每一个字的绘制起始位置;
(3-1-5)利用中文田字格自适应显示模块和拼音四线格自适应显示模块完成唐诗标题的绘制。
(3-2)以移动端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和拼音四线格为背景自适应布局唐诗内容。
如图7所示,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3-2-1)根据标点符号(“。”、“!”、“?”)正则式对唐诗内容进行分割,计算唐诗内容总行数和各行字数,并据此判断唐诗的体裁,当唐诗的体裁为古诗时,顺序执行步骤(3-2-2),否则跳至步骤(3-2-3);
具体的判断规则为:若唐诗内容总行数为4且各行字数均为5则为五言绝句;若唐诗内容总行数为4且各行字数均为7则为七言绝句;若唐诗内容总行数为8且各行字数均为5则为五言律诗;若唐诗内容总行数为8且各行字数均为7则为七言律诗;其它情况统一归类为“古诗”。
(3-2-2)通过如下两种方法之一重新对唐诗内容进行分行布局,并得到唐诗内容的行数及行最大字数;
方法一:设置行最大字数为7,遇到字数大于7的行则自动换行;
方法二:设置行最大字数为15,遇到相邻两行字数和小于15则置于同一行,遇到字数大于15的行则自动换行。
具体地,根据移动端屏幕的分辨率,选取通过方法一或方法二重新对唐诗进行分行布局。其中,方法一适用于分辨率较小的移动端屏幕,方法二适用于分辨率较大的移动端屏幕。
(3-2-3)分别计算唐诗内容布局的面积比宽度比以及高度比从而得到唐诗内容各行的统一缩放比例δN=min{VS,VW,VH};其中,RWA为唐诗内容布局的实际宽度,为屏幕分辨率的宽度与预留宽度之差,RHA为唐诗内容布局的实际高度,为屏幕分辨率的高度与预留高度之差,n为唐诗内容的行数,CN max为唐诗内容的行最大字数;
(3-2-4)计算唐诗内容每一行的绘制起始位置LNsi为:
其中,Cj为对应行的字数;
(3-2-5)根据汉字顺序,从唐诗内容每一行的绘制起始位置LNsi开始,按照100*δN进行偏移,计算唐诗内容每一行的每一个字的绘制起始位置;
(3-2-6)利用中文田字格自适应显示模块和拼音四线格自适应显示模块完成唐诗内容的绘制。
按照上述方法将唐诗呈现在手机屏幕上的效果如图8所示,其中,手机的屏幕分辨率为960*540像素。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移动端唐诗自适应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移动端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自适应显示模块;
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1-1)在移动端屏幕坐标系中选取四个顶点A(x,y)、B(x+100,y)、C(x,y+100)和D(x+100,y+100),得到四条矢量实线段构成四边形外边界,选取的中点E(x+50,y)、F(x,y+50)、G(x+50,y+100)和H(x+100,y+50),得到两条矢量虚线段构成中心辅助线,从而得到标准中文田字格;其中,屏幕坐标系的原点为移动端屏幕的左上角点,X轴与移动端屏幕的左侧边重合,方向向下,Y轴与移动端屏幕的顶边重合,方向向右;
(1-2)设置汉字字体大小为72号,居中对齐,确定汉字在标准中文田字格中绘制的基准点为W(x+75,y+50);
(1-3)根据给定的缩放比例scale对标准中文田字格进行缩放,调整汉字字体大小为72*scale号,居中对齐,确定汉字在缩放后的中文田字格中绘制的基准点为W1(x+75*scale,y+50*scale),从而得到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自适应显示模块;
(2)建立移动端基于矢量的拼音四线格自适应显示模块;
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2-1)在移动端屏幕坐标系中选取如下点A′(x′,y)、B′(x′,y+100)、C′(x′+20,y)、D′(x′+20,y+100)、E′(x′+40,y)、F′(x′+40,y+100)、G′(x′+60,y)和H′(x′+60,y+100),得到四条矢量实线段从而得到标准拼音四线格;其中,x′=x-60;
(2-2)设置拼音字体大小为36号,居中对齐,确定拼音在标准拼音四线格中绘制的基准点为P(x′+40,y+50);
(2-3)根据给定的缩放比例scale对标准拼音四线格进行缩放,调整拼音字体大小为36*scale号,居中对齐,确定拼音在缩放后的拼音四线格中绘制的基准点为P1(x′+40*scale,y+50*scale),从而得到基于矢量的拼音四线格自适应显示模块;
(3)以移动端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和拼音四线格为背景自适应布局唐诗;
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3-1)以移动端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和拼音四线格为背景自适应布局唐诗标题;
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3-1-1)根据唐诗标题的字数对唐诗标题分行布局;
(3-1-2)根据移动端屏幕分辨率的宽度RW和唐诗标题分行中的最大可分配字数CTmax计算唐诗标题各行的统一缩放比例δT为:
<mrow> <msub> <mi>&amp;delta;</mi> <mi>T</mi> </msub> <mo>=</mo> <mfrac> <mrow> <msub> <mi>R</mi> <mi>W</mi> </msub> <mo>-</mo> <msub> <mi>D</mi> <mi>f</mi> </msub> </mrow> <mrow> <msub> <mi>C</mi> <mrow> <mi>T</mi> <mi>m</mi> <mi>a</mi> <mi>x</mi> </mrow> </msub> <mo>*</mo> <mn>100</mn> </mrow> </mfrac> <mo>,</mo> </mrow>
其中,Df为预定的移动端屏幕空白位置大小;
(3-1-3)计算唐诗标题每一行的绘制起始位置LTsi为:
<mrow> <msub> <mi>L</mi> <mrow> <mi>T</mi> <mi>s</mi> <mi>i</mi> </mrow> </msub> <mo>=</mo> <mrow> <mo>(</mo> <msub> <mi>R</mi> <mi>W</mi> </msub> <mo>-</mo> <msub> <mi>D</mi> <mi>f</mi> </msub> <mo>-</mo> <msub> <mi>C</mi> <mi>i</mi> </msub> <mo>*</mo> <mn>100</mn> <mo>*</mo> <msub> <mi>&amp;delta;</mi> <mi>T</mi> </msub> <mo>)</mo> </mrow> <mo>*</mo> <mfrac> <mn>1</mn> <mn>2</mn> </mfrac> <mo>,</mo> </mrow> 1
其中,Ci为对应行的可分配字数;
(3-1-4)根据汉字顺序,从唐诗标题每一行的绘制起始位置LTsi开始,按照100*δT进行偏移,计算唐诗标题每一行中的每一个字的绘制起始位置;
(3-1-5)利用中文田字格自适应显示模块和拼音四线格自适应显示模块完成唐诗标题的绘制;
(3-2)以移动端基于矢量的中文田字格和拼音四线格为背景自适应布局唐诗内容;
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3-2-1)根据标点符号正则式对唐诗内容进行分割,计算唐诗内容总行数和各行字数,并据此判断唐诗的体裁,当唐诗的体裁为古诗时,顺序执行步骤(3-2-2),否则跳至步骤(3-2-3);
(3-2-2)通过如下两种方法之一重新对唐诗内容进行分行布局,并得到唐诗内容的行数及行最大字数;
方法一:设置行最大字数为7,遇到字数大于7的行则自动换行;
方法二:设置行最大字数为15,遇到相邻两行字数和小于15则置于同一行,遇到字数大于15的行则自动换行;
(3-2-3)分别计算唐诗内容布局的面积比宽度比以及高度比从而得到唐诗内容各行的统一缩放比例δN=min{VS,VW,VH};其中,RWA为唐诗内容布局的实际宽度,RHA为唐诗内容布局的实际高度,n为唐诗内容的行数,CNmax为唐诗内容的行最大字数;
(3-2-4)计算唐诗内容每一行的绘制起始位置LNsi为:
<mrow> <msub> <mi>L</mi> <mrow> <mi>N</mi> <mi>s</mi> <mi>i</mi> </mrow> </msub> <mo>=</mo> <mrow> <mo>(</mo> <msub> <mi>R</mi> <mrow> <mi>W</mi> <mi>A</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C</mi> <mi>j</mi> </msub> <mo>*</mo> <mn>100</mn> <mo>)</mo> </mrow> <mo>*</mo> <mfrac> <mn>1</mn> <mn>2</mn> </mfrac> <mo>,</mo> </mrow>
其中,Cj为对应行的字数;
(3-2-5)根据汉字顺序,从唐诗内容每一行的绘制起始位置LNsi开始,按照100*δN进行偏移,计算唐诗内容每一行的每一个字的绘制起始位置;
(3-2-6)利用中文田字格自适应显示模块和拼音四线格自适应显示模块完成唐诗内容的绘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端唐诗自适应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1-1)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3-1-1-1)将唐诗标题的总字数除以7后取整加1,得到分行数;
(3-1-1-2)判断分行数是否小于3,是则执行步骤(3-1-1-3);否则将分行数设置为3,执行步骤(3-1-1-4);
(3-1-1-3)将唐诗标题的总字数除以分行数后取整加1,得到每行可分配字数,判断每行可分配字数是否小于7,是则将第一行的可分配字数减1,第二行的可分配字数加1,否则设置每行可分配字数为7,过程结束;
(3-1-1-4)将唐诗标题的总字数除以分行数后取整加1,得到每行可分配字数,将第一行的可分配字数减2,第二行和第三行的可分配字数加1,过程结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端唐诗自适应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2-1)中,唐诗体裁的判断规则为:若唐诗内容总行数为4且各行字数均为5则为五言绝句;若唐诗内容总行数为4且各行字数均为7则为七言绝句;若唐诗内容总行数为8且各行字数均为5则为五言律诗;若唐诗内容总行数为8且各行字数均为7则为七言律诗;其它情况统一归类为古诗。
CN201510678945.3A 2015-10-19 2015-10-19 一种移动端唐诗自适应布局方法 Active CN1051596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8945.3A CN105159645B (zh) 2015-10-19 2015-10-19 一种移动端唐诗自适应布局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8945.3A CN105159645B (zh) 2015-10-19 2015-10-19 一种移动端唐诗自适应布局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59645A CN105159645A (zh) 2015-12-16
CN105159645B true CN105159645B (zh) 2017-12-12

Family

ID=54800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78945.3A Active CN105159645B (zh) 2015-10-19 2015-10-19 一种移动端唐诗自适应布局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596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3514B (zh) * 2021-07-15 2024-04-02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笔顺动画的生成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7479A (zh) * 2007-02-09 2007-08-15 北京大学 一种自动识别数字文档版心的方法
CN103186505A (zh) * 2011-12-30 2013-07-03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电子文档显示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61220A (zh) * 2014-01-20 2014-04-30 深圳市英威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资讯软件的文字排版技术方法
CN103927143A (zh) * 2014-04-04 2014-07-16 福建星网视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屏幕分辨率自适应调整界面布局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70894A (zh) * 2014-05-27 2014-08-06 合一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自适应调整的界面流式布局显示的方法和系统
CN104063139A (zh) * 2013-03-18 2014-09-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CN104598185A (zh) * 2014-12-31 2015-05-06 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文字的字体校正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81934A1 (en) * 2013-03-18 2014-09-18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 adjustmen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7479A (zh) * 2007-02-09 2007-08-15 北京大学 一种自动识别数字文档版心的方法
CN103186505A (zh) * 2011-12-30 2013-07-03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电子文档显示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4063139A (zh) * 2013-03-18 2014-09-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CN103761220A (zh) * 2014-01-20 2014-04-30 深圳市英威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资讯软件的文字排版技术方法
CN103927143A (zh) * 2014-04-04 2014-07-16 福建星网视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屏幕分辨率自适应调整界面布局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70894A (zh) * 2014-05-27 2014-08-06 合一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自适应调整的界面流式布局显示的方法和系统
CN104598185A (zh) * 2014-12-31 2015-05-06 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文字的字体校正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59645A (zh) 2015-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5697B (zh) 图像处理装置、程序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2663766B (zh) 一种基于非真实感的艺术插画效果绘制方法
CN105392065A (zh) 一种智能电视页面内容布局的方法及系统
US9495587B2 (en) Document unbending and recol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22036917A1 (zh) 界面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程序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5989366A (zh) 文本图像的倾斜角矫正、版面分析方法和助视装置、系统
CN107833276A (zh) 二维地图转换三维地图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2439559B (zh) 字符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10321788A (zh) 训练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944451B (zh) 一种藏文古籍文档的行切分方法及系统
CN104915332A (zh) 一种生成排版模板的方法及装置
CN106843505A (zh) 一种基于幼儿教育的多媒体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02789448A (zh) 一种电子数据排版方法及装置
CN106815802A (zh) 一种图像拼接方法及装置
CN107330961A (zh) 一种文字影音转换方法和系统
CN105955599A (zh) 一种在电子设备上模拟文档阅读方式的实现方法
CN105260351A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版的印刷品在线自助设计方法
CN108538098B (zh) 一种投影式绘画指引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967922A (zh) 一种确定字幕添加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59645B (zh) 一种移动端唐诗自适应布局方法
CN106484382A (zh) 一种弹框显示的方法和设备
CN104424174B (zh) 文档处理系统和文档处理方法
CN102074025A (zh) 一种图像风格化绘制方法及装置
CN107861788A (zh) 图片排版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615587A (zh) 一种电子数据排版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