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57730A - 基于功能差异性确定公路中桩和横断面测量精度指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功能差异性确定公路中桩和横断面测量精度指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57730A
CN105157730A CN201510645303.3A CN201510645303A CN105157730A CN 105157730 A CN105157730 A CN 105157730A CN 201510645303 A CN201510645303 A CN 201510645303A CN 105157730 A CN105157730 A CN 1051577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ing
pile
highway
error
terrain categ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53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赞富
刘定
汤敏
阳德胜
王志明
喻雄
丘章富
钟南珍
李锦明
王强
刘祥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rovince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rovince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rovince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rovince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4530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577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57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577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5/00Manufacturing, calibrating, cleaning, or repairing instruments or devices referred to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功能差异性确定公路中桩和横断面测量精度指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根据中桩和横断面数据的不同作用的不同精度要求,按照设计要求,在公路勘测设计的定测阶段,对公路的不同路段按照功能差异性划分为地形类别、地物类别和改扩建公路;二、采用不同测量方法测量中桩和横断面的数据,根据设计要求、测量方法及其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对这些数据进行精度分析,基于公路不同路段的功能差异性确定中桩地面测量高程精度和横断面测量精度。本发明可满足设计对重要区域的中桩与横断面精度要求,降低不必要的精度指标,提高工作效率;可增加灵活性,减少部分不必要的中桩放样,满足业主少放桩要求,节能减排、防抢种抢建。

Description

基于功能差异性确定公路中桩和横断面测量精度指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勘察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功能差异性确定公路中桩和横断面测量精度指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公路勘测设计工作的定测阶段,通常通过采集中桩间隔更为密集的中桩和横断面测量来获取比初测阶段地形图中的等高线更为准确的地貌信息。中桩和横断面数据在公路设计工作中主要发挥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为公路平、纵、横组合设计以及附属结构物如隧道洞口、挡墙、边坡、边沟和桥涵等的设计提供位置和高程依据;其二,作为线路土石方量计算和调配的依据。
基于地形划分得到的指标的功能比较单一,《公路勘测规范》对中桩和横断面测量的精度指标规定如下:
中桩平面桩位精度
(表1)
中桩高程测量精度
公路等级 闭合差(mm) 两次测量之差
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 ≤30√L ≤5
三级及以下公路 ≤50√L ≤10
注:L为高程测量的路线长度(km)(表2)
横断面检测互差限差
公路等级 距离(m) 高差
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 ≤L/100+0.1 ≤h/100+L/200+0.1
三级及以下公路 ≤L/50+0.1 ≤h/50+L/100+0.1
注:L为测点至中桩的水平距离(m);h为测点至中桩的高差(m)。
(表3)
目前,在确定中桩和横断面数据的精度要求时通常采用以上统一的精度要求,这就会导致以下两个问题出现:
⑴对于通行、通视十分困难的路段而言,采用《公路勘测规范》中所规定的精度指标,精度指标过高,过高的精度要求会耗费过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影响工程进度,并且受测区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际测量精度也未必能达到规定的精度指标。
⑵部分路段的结构设计对地面高程精度要求较高,如路面大修项目、改扩建项目新旧拼接路段,采用《公路勘测规范》中所规定的精度指标,精度指标过低,太低的测量精度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
以上两个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不同地貌和地物路段的中桩测量数据和横断面测量数据在设计工作中具有功能差异性,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地貌和地物路段的中桩测量数据和横断面测量数据在设计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差异性来有区别地确定其适用的精度指标。
另外,现今采用测制精细数模剖分断面的测量作业方法在实际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中已有应用,这种方法比传统的作业方法更可靠、更方便,更能满足设计与施工需要,且已经得到了测量专家、设计部门、施工单位、业主等各方的认可。但是,《公路勘测规范》中并没有对测制精细数字高程模型剖分断面的方法提出相应的精度指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功能差异性确定公路中桩和横断面测量精度指标的方法,可弥补目前《公路勘测规范》中所规定的中桩与横断面测量精度要求的不足,解决中桩与横断面测量精度要求不适用于实际测量工作的问题,提出满足公路设计对中桩与横断面测量要求的精度指标,保证公路施工与建设科学地进行。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功能差异性确定公路中桩和横断面测量精度指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根据中桩和横断面数据的不同作用的不同精度要求,按照设计要求,在公路勘测设计的定测阶段,对公路的不同路段按照功能差异性划分为地形类别、地物类别和改扩建公路,其中,地形类别包括平原、微丘、重丘、山岭和路基段水域,地物类别包括重要地物区域、一般地物区域和其它区域;
二、采用不同测量方法测量中桩和横断面的数据,根据设计要求、测量方法及其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对这些数据进行精度分析,基于公路的不同路段的功能差异性确定中桩地面测量高程精度和横断面测量精度如下:
中桩地面测量高程精度:
⑴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地形类别为平原、微丘、重丘及山岭,改扩建公路原路面中桩高程中误差≤±3cm,重要地物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5cm,一般地物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7cm;地形类别为平原、微丘,其它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10.0cm;地形类别为重丘、山岭,其它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15.0cm;地形类别为路基段水域,其它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10+10h)cm;
⑵公路等级为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地形类别为平原、微丘、重丘及山岭,改扩建公路原路面中桩高程中误差≤±3cm,重要地物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7cm,一般地物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10cm;地形类别为平原、微丘,其它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15.0cm;地形类别为重丘、山岭,其它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20.0cm;地形类别为路基段水域,其它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15+15h)cm;
其中,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路线四等水准点;路基段水域指水深大于或等于0.6米的水塘区域,通过该水域的公路设计路段为路基,h表示水深,单位为米,不足0.6米深按地形类别为平原的其它区域分类;
横断面测量精度(即公路勘察设计施工图阶段DEM高程插值精度):
⑴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地形类别为平原、微丘、重丘及山岭,改扩建公路原路面中误差≤±3,重要地物区域中误差≤±7,一般地物区域中误差≤±10;地形类别为平原,总体中误差≤±17,地形类别为微丘,总体中误差≤±25,地形类别为重丘,总体中误差≤±33,地形类别为山岭,总体中误差≤±50,地形类别为路基段水域,总体中误差≤±20h;
⑵公路等级为三级及以下等级公路,地形类别为平原、微丘、重丘及山岭,改扩建公路原路面中误差≤±3,重要地物区域中误差≤±10,一般地物区域中误差≤±15;地形类别为平原,总体中误差≤±25,地形类别为微丘,总体中误差≤±35,地形类别为重丘,总体中误差≤±50,地形类别为山岭,总体中误差≤±70,地形类别为路基段水域,总体中误差≤±20h;
其中,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路线四等水准点,单位为厘米;路基段水域指平均水深大于或等于0.6米的水域,通过该水域的公路设计路段为路基,h表示该水域的平均水深,单位为米,不足0.6米深按地形类别为平原的其它区域分类。
本发明所述重要地物区域是指在不同地形类别中覆盖在地表上的道路、铁路、管线和堤坝等构造物的涉及与新设计道路存在拼接、上跨或下穿等情形的硬化或固化的一些特殊面层,如被交道路路面、铁路轨顶包围区域、管道顶面和混泥土堤坝的坝顶等。所述一般地物区域是指重要地物区域的非硬化或非固化的一些特殊面层,如沙土路的路面、土质堤坝的坝顶等。所述其它区域是指没有影响公路设计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区域。
本发明所述的设计要求是指对公路设计相关规范的设计要求,相关规范主要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路线设计规范》等。
本发明所述中桩和横断面数据的不同作用是指:中桩数据的作用有以下两方面:第一个方面:为公路纵断面设计提供地面线数据;第二个方面:为采用传统作业方法进行横断面测量和细部测量提供位置基准和高程基准。横断面数据在公路设计中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①满足公路横向设计以及公路附属结构物如隧道洞口、立交、桥台、挡墙、边坡、边沟和涵洞等的安全、美观、环保、经济等方面的合理设计要求;②满足新旧公路路面拼接的合理设计要求,以及公路面层材料计量的准确性要求;③保证土石方量计算精度适当。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满足设计对于重要区域的中桩与横断面精度要求,且可以降低不必要的精度指标,在满足设计要求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符合现有实际测量作业的精度要求,减少关于测量误差的争论,能够更好的控制测量误差,工程土石方量的计算更准确,减少设计变更量;另外,本发明可增加灵活性,减少了部分不必要的中桩放样,满足业主少放桩的要求,既节能减排又可防抢种抢建。
本发明采用测制精细数模剖分断面,根据中桩数据两方面的作用,相对于路线最低等级高程控制点四等水准点,地面实地放样的中桩的高程测量中误差应符合中桩地面测量高程精度。
本发明采用测制精细数模剖分断面,根据中桩数据第一个方面的作用和横断面数据的作用,重要地物区域附近500米范围内布设作为中桩高程测量起算数据的路线等级高程控制点。
本发明方量比例误差的限值为5%,作为研究横断面测量数据的合理精度或者路线精细数字高程模型高程内插中误差限值的目标限值。
本发明采用测制公路路线精细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获取公路中桩数据和横断面数据,被交重要地物加桩全部实地放样和测量高程,中桩地面线数据由地面实地放样的中桩测量数据和从路线精细数字高程模型中剖分的中桩数据组成,不同地形类别的中桩地面实测的高程和该中桩的剖分高程,其差值的限值采用横断面测量精度中对应地形类别的DEM高程插值中误差限值;横断面数据从路线精细数字地面模型中获取,其差值的限值采用横断面测量精度中对应地形类别的DEM高程插值中误差限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
⑴本发明满足设计对于重要区域的中桩与横断面精度要求,且可以降低不必要的精度指标,在满足设计要求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⑵本发明符合现有实际测量作业的精度要求,减少关于测量误差的争论,能够更好的控制测量误差,工程土石方量的计算更准确,减少设计变更量。
⑶本发明可增加灵活性,减少了部分不必要的中桩放样,满足业主少放桩的要求,既节能减排又可防抢种抢建。
⑷本发明可弥补目前《公路勘测规范》中所规定的中桩与横断面测量精度要求的不足,解决中桩与横断面测量精度要求不适用于实际测量工作的问题,提出满足公路设计对中桩与横断面测量要求的精度指标,保证公路施工与建设科学地进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汕湛高速公路揭西至博罗段微丘区K91+000至K94+100精细数模图;
图2是本发明汕湛高速公路揭西至博罗段山岭区K107+000至K109+000精细数模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基于功能差异性确定公路中桩和横断面测量精度指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根据中桩和横断面数据的不同作用的不同精度要求,按照设计要求,在公路勘测设计的定测阶段,对公路的不同路段按照功能差异性划分为地形类别、地物类别和改扩建公路,其中,地形类别包括平原、微丘、重丘、山岭和路基段水域,地物类别包括重要地物区域、一般地物区域和其它区域;
重要地物区域是指在不同地形类别中覆盖在地表上的道路、铁路、管线和堤坝等构造物的涉及与新设计道路存在拼接、上跨或下穿等情形的硬化或固化的一些特殊面层,如被交道路路面、铁路轨顶包围区域、管道顶面和混泥土堤坝的坝顶等,当新建公路与重要地物相交时,比如新建公路上跨铁路,在相交位置,铁路轨顶到公路桥底面最低处的竖向净空必须满足火车无障碍安全通行的要求,铁路轨顶高程作为确定公路桥底面最低处高程的基准,应执行高精度要求,为保证其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必须严格复核,因为一旦精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出错,将产生难以估量和无法挽回的损失,酿成重大质量事故。
一般地物区域是指重要地物区域的非硬化或非固化的一些特殊面层,如沙土路的路面、土质堤坝的坝顶等。当新建公路与一般地物相交时,比如新建公路上跨沙土路,在相交位置,沙土路路面到公路桥底面最低处的竖向净空必须满足在沙土路上行驶的车辆无障碍安全通行的要求,沙土路路面高程作为确定公路桥底面最低处高程的基准,其精度除满足设计要求外,相比重要地物区域,其精度可适当降低。
其它区域是指没有影响公路设计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区域。如作物地、荒地、山地、草地、特别是有淤泥的水田、沼泽、路基段水域(如鱼塘),还有施工影响的乱掘地等,相比一般地物区域,其高程精度又可适当降低。
二、采用不同测量方法测量中桩和横断面的数据,根据设计要求、测量方法及其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对这些数据进行精度分析,基于公路的不同路段的功能差异性确定中桩地面测量高程精度和横断面测量精度如下:
中桩地面测量高程精度:
⑴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地形类别为平原、微丘、重丘及山岭,改扩建公路原路面中桩高程中误差≤±3cm,重要地物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5cm,一般地物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7cm;地形类别为平原、微丘,其它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10.0cm;地形类别为重丘、山岭,其它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15.0cm;地形类别为路基段水域,其它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10+10h)cm;
⑵公路等级为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地形类别为平原、微丘、重丘及山岭,改扩建公路原路面中桩高程中误差≤±3cm,重要地物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7cm,一般地物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10cm;地形类别为平原、微丘,其它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15.0cm;地形类别为重丘、山岭,其它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20.0cm;地形类别为路基段水域,其它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15+15h)cm;
其中,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路线四等水准点;路基段水域指水深大于或等于0.6米的水塘区域,通过该水域的公路设计路段为路基,h表示水深,单位为米,不足0.6米深按地形类别为平原的其它区域分类;
即以上中桩地面测量高程精度表述为下表4:
(表4)
横断面测量精度:
⑴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地形类别为平原、微丘、重丘及山岭,改扩建公路原路面中误差≤±3,重要地物区域中误差≤±7,一般地物区域中误差≤±10;地形类别为平原,总体中误差≤±17,地形类别为微丘,总体中误差≤±25,地形类别为重丘,总体中误差≤±33,地形类别为山岭,总体中误差≤±50,地形类别为路基段水域,总体中误差≤±20h;
⑵公路等级为三级及以下等级公路,地形类别为平原、微丘、重丘及山岭,改扩建公路原路面中误差≤±3,重要地物区域中误差≤±10,一般地物区域中误差≤±15;地形类别为平原,总体中误差≤±25,地形类别为微丘,总体中误差≤±35,地形类别为重丘,总体中误差≤±50,地形类别为山岭,总体中误差≤±70,地形类别为路基段水域,总体中误差≤±20h;
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路线四等水准点,单位为厘米;路基段水域指平均水深大于或等于0.6米的水域,通过该水域的公路设计路段为路基,h表示该水域的平均水深,单位为米,不足0.6米深按地形类别为平原的其它区域分类。
即以上横断面测量精度(公路勘察设计施工图阶段DEM高程插值精度)表述为下表5:
公路勘察设计施工图阶段DEM高程插值精度
(表5)
⑴中桩数据的作用主要包括:
①为公路纵断面设计提供地面线数据;
②为采用传统作业方法进行横断面测量和细部测量提供位置基准和高程基准。
横断面数据在公路设计中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
①满足公路横向设计以及公路附属结构物如隧道洞口、立交、桥台、挡墙、边坡、边沟和涵洞等的安全、美观、环保、经济等方面的合理设计要求;
②满足新旧公路路面拼接的合理设计要求,以及公路面层材料计量的准确性要求;
③保证土石方量计算精度适当。
⑵中桩横断面测量精度分析:
传统的横断面测量方法,先进行中桩放样,再测量中桩高程,然后在中桩实地位置根据中桩高程进行逐桩横断面测量,它们之间是前后工序,横断面测量以中桩测量的成果为基础,一方面,横断面的方向要利用中桩进行确定,另一方面,横断面高程一般也以中桩高程为基准,因此,传统的测量方法对所有中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测量精度采用同一个标准、要求较高。
目前在定测阶段有些采用精细数字高程模型技术后,中桩测量和横断面测量这两项工作的相关性就没有以往采用传统测量方法那么密切了,二者不一定是前后工序,也可采用平行工序甚至后前工序。中桩测量和横断面测量工作已经转变为路线精细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工作,在完成路线精细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工作后,可按相应的数据格式剖分路线中桩地面线数据和横断面数据,此时中桩实地放样测量工作的侧重点更多放在重要地物路段和一般地物路段,其结果既作为特别重要的质量控制数据,又参与路线精细数字地面模型的建模。其它区域如作物地、荒地、山地、草地、沼泽、水域(通过该水域的设计路段为路基)等位置的中桩高程点,其作用仅参与建立路线精细数字高程模型,在保证路线精细数字高程模型精度的情况下,其测量精度可适当降低,其中桩高程更多地从路线精细数字高程模型中获取,横断面数据完全可以从路线精细数字高程模型中获取。
公路工程土石方量计算一般采用平均横断面法,其计算精度与横断面数据的精度、横断面的间隔和计算方法有关,考虑到地形的复杂性和计算方法的差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规范对公路土石方量的允许精度做出具体的规定,事实上,也很难做出这样的具体规定,因为在同样高程测量误差的情况下,浅挖的方量比例误差肯定大于深挖的方量比例误差,这样的话,方量比例误差就失去了评价方量精度的意义,因此,方量计算精度的要求最终还是要回到测量数据的精度上来,本文确定方量比例误差的限值为5%,作为研究横断面测量数据的合理精度或者路线精细数字高程模型高程内插中误差限值的目标限值,如果采用从路线精细数字高程模型中获取横断面数据,为了保证利用横断面数据计算土石方量的合理精度,路线精细数字高程模型高程内插精度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路线精细数字高程模型的精度不仅与建模源数据的精度有关,还与建模方法有关,同样的建模方法,采用不同的参数,数模的精度也不一样。不管采用何种方法获取横断面数据,横断面间隔对土石方量计算的精度也有影响,毫无疑问,横断面间隔越小,采用平均断面法计算土石方量的精度越高。
选取粤东一条采用机载LIDAR系统进行航测的高速公路作为实验项目,实验路段包括两个路段,第一段为K91+000至K94+100,如图1所示,地形为微丘,该路段又分为K91+000至K92+000、K92+000至K93+000、K93+000至K94+000、K94+000至K94+100四个分段段进行方量计算,第二段为K107+000至K109+000,该路段又分为K107+000至K108+000、K108+000至K109+000两个分段段进行方量计算,如图2所示,地形为山岭,假定经过精分离后的点云不含误差,采用矩形格网建立路线数字地面模型,矩形格网的规格分别为0.2m×0.2m、0.5m×0.5m、1.0m×1.0m和2.0m×2.0m,第一段横断面间隔分别采用1m、5m、10m和20m,模拟误差分别为-0.25m、0.25m、-0.5m、0.5m、-1.0m和1.0m,第二段横断面间隔分别采用1m和20m,矩形格网的规格为1.0m×1.0m,模拟误差分别为-0.25m、0.25m,研究不同横断面间隔对方量计算精度的影响和不同误差对对方量计算精度的影响。
先利用第一段的数据,计算和验证四个分段挖方和填方的准确值,如表3-1所示,分别采用矩形格网数模法和断面法进行计算,其中,矩形格网数模法的矩形格网规格为0.2m×0.2m。
先采用矩形格网法建立路线数字地面模型,矩形格网的规格为0.2m×0.2m,在路线数字地面模型上剖分1m间隔的横断面数据,再按断面法计算各分段的挖填方量,其中断面挖填方面积采用积分法进行计算,积分步长为0.05m,对比结果如表3-1。
表3-1中矩形格网数模法和断面法计算方量结果对比显示,采用1m间隔的横断面数据按断面法计算方量,最大比例误差接近0.1%,可认为采用1m间隔的横断面数据按断面法计算的方量值可认为是实际方量值。当公路设计经过隧道洞口、立交、桥台、挡墙等重要结构物设计节点时,通过加密横断面间隔就可以提高测量精度以满足设计对重要结构物的精度要求,一般地区就可以用20米横断面间隔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表3-1矩形格网数模法和断面法计算方量结果对比表
注:体积单位为立方米,比例误差单位为%
现在采用测制精细数模剖分断面这种测量作业方法的出现,为满足设计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地物,越来越需要基于功能的差异性确定不同的中桩横断面的测量精度要求,以满足公路施工建设越来越高的要求。
⑶中桩与横断面测量精度指标的确定
对于传统的作业方法,采用现有规范的精度要求能满足大部分设计要求,在公路改扩建项目中桩放样时则应参考表4中改扩建公路的精度要求才能达到设计和公路建设的要求;横断面测量工作采用目前规范的精度要求可以满足公路设计的要求,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客观原因,则很难做到这样的精度,参考表5中的精度要求也较符合实际测量工作要求。
采用测制精细数模剖分断面时,如果兼顾前述中桩数据①、②两方面的作用,相对于路线最低等级高程控制点四等水准点,地面实地放样的中桩的高程测量中误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仅顾及中桩数据作用①和横断面数据的作用,相对于四等水准点,地面实地放样的中桩的高程测量中误差限值采用公路施工图设计阶段DEM对应地形类别的高程插值中误差限值,表5中的公路施工图设计阶段DEM高程插值中误差平原地形和微丘地形采用《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表5.1.5-2的1:500数字地形图等高线高程插值点或1:500数字高程模型高程插值点的对应地形类别的高程中误差限值,重丘地形和山岭地形则采用对应地形类别的0.5倍高程中误差限值。
其它区域的部分中桩可不再在地面实地放样和测量高程,而是直接从路线精细数字高程模型中获取高程数据,其高程中误差的限值采用表5中对应地形类别的DEM高程插值中误差限值。为保证地面放样和高程测量的中桩的高程精度,重要地物区域附近500米范围内应布设作为中桩高程测量起算数据的路线等级高程控制点。
采用测制公路路线精细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获取公路中桩数据和横断面数据时,重要地物区域的中桩的整桩不一定实地放样,但被交重要地物加桩必须100%实地放样和测量高程,一般地物区域的中桩的整桩也不一定实地放样,被交一般地物加桩可在满足路线调查工作需要的前提下有选择地进行实地放样和测量高程;最终的中桩地面线数据由地面实地放样的中桩测量数据和从路线精细数字高程模型中剖分的中桩数据组成,不同地形类别的中桩地面实测的高程和该中桩的剖分高程,其差值的限值采用表5中对应地形类别的DEM高程插值中误差限值;横断面数据完全可以从路线精细数字地面模型中获取,其差值的限值和中桩数据一样采用表5中对应地形类别的DEM高程插值中误差限值。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发明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基于功能差异性确定公路中桩和横断面测量精度指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根据中桩和横断面数据的不同作用的不同精度要求,按照设计要求,在公路勘测设计的定测阶段,对公路的不同路段按照功能差异性划分为地形类别、地物类别和改扩建公路,其中,地形类别包括平原、微丘、重丘、山岭和路基段水域,地物类别包括重要地物区域、一般地物区域和其它区域;
二、采用不同测量方法测量中桩和横断面的数据,根据设计要求、测量方法及其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对这些数据进行精度分析,基于公路的不同路段的功能差异性确定中桩地面测量高程精度和横断面测量精度如下:
中桩地面测量高程精度:
⑴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地形类别为平原、微丘、重丘及山岭,改扩建公路原路面中桩高程中误差≤±3cm,重要地物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5cm,一般地物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7cm;地形类别为平原、微丘,其它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10.0cm;地形类别为重丘、山岭,其它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15.0cm;地形类别为路基段水域,其它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10+10h)cm;
⑵公路等级为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地形类别为平原、微丘、重丘及山岭,改扩建公路原路面中桩高程中误差≤±3cm,重要地物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7cm,一般地物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10cm;地形类别为平原、微丘,其它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15.0cm;地形类别为重丘、山岭,其它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20.0cm;地形类别为路基段水域,其它区域中桩高程中误差≤±(15+15h)cm;
其中,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路线四等水准点;路基段水域指水深大于或等于0.6米的水塘区域,通过该水域的公路设计路段为路基,h表示水深,单位为米,不足0.6米深按地形类别为平原的其它区域分类;
横断面测量精度:
⑴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地形类别为平原、微丘、重丘及山岭,改扩建公路原路面中误差≤±3,重要地物区域中误差≤±7,一般地物区域中误差≤±10;地形类别为平原,总体中误差≤±17,地形类别为微丘,总体中误差≤±25,地形类别为重丘,总体中误差≤±33,地形类别为山岭,总体中误差≤±50,地形类别为路基段水域,总体中误差≤±20h;
⑵公路等级为三级及以下等级公路,地形类别为平原、微丘、重丘及山岭,改扩建公路原路面中误差≤±3,重要地物区域中误差≤±10,一般地物区域中误差≤±15;地形类别为平原,总体中误差≤±25,地形类别为微丘,总体中误差≤±35,地形类别为重丘,总体中误差≤±50,地形类别为山岭,总体中误差≤±70,地形类别为路基段水域,总体中误差≤±20h;
其中,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路线四等水准点,单位为厘米;路基段水域指平均水深大于或等于0.6米的水域,通过该水域的公路设计路段为路基,h表示该水域的平均水深,单位为米,不足0.6米深按地形类别为平原的其它区域分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功能差异性确定公路中桩和横断面测量精度指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测制精细数模剖分断面,根据中桩数据两方面的作用,相对于路线最低等级高程控制点四等水准点,地面实地放样的中桩的高程测量中误差应符合中桩地面测量高程精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功能差异性确定公路中桩和横断面测量精度指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量比例误差的限值为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功能差异性确定公路中桩和横断面测量精度指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测制精细数模剖分断面,根据中桩数据第一个方面的作用和横断面数据的作用,重要地物区域附近500米范围内布设作为中桩高程测量起算数据的路线等级高程控制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功能差异性确定公路中桩和横断面测量精度指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测制公路路线精细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获取公路中桩数据和横断面数据,被交重要地物加桩全部实地放样和测量高程,中桩地面线数据由地面实地放样的中桩测量数据和从路线精细数字高程模型中剖分的中桩数据组成,不同地形类别的中桩地面实测的高程和该中桩的剖分高程,其差值的限值采用横断面测量精度中对应地形类别的DEM高程插值中误差限值;横断面数据从路线精细数字地面模型中获取,其差值的限值采用横断面测量精度中对应地形类别的DEM高程插值中误差限值。
CN201510645303.3A 2015-09-30 2015-09-30 基于功能差异性确定公路中桩和横断面测量精度指标的方法 Pending CN1051577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5303.3A CN105157730A (zh) 2015-09-30 2015-09-30 基于功能差异性确定公路中桩和横断面测量精度指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5303.3A CN105157730A (zh) 2015-09-30 2015-09-30 基于功能差异性确定公路中桩和横断面测量精度指标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57730A true CN105157730A (zh) 2015-12-16

Family

ID=54798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5303.3A Pending CN105157730A (zh) 2015-09-30 2015-09-30 基于功能差异性确定公路中桩和横断面测量精度指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5773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5329A (zh) * 2019-07-11 2019-10-15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em获取电力线路断面图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9066A (zh) * 2007-11-20 2008-04-09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三维机载lidar的公路测设方法
US20080262988A1 (en) * 2007-04-20 2008-10-23 Mark Williams Vertical curve system for surface grading
CN102620721A (zh) * 2012-03-14 2012-08-01 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精细数字地面模型的公路测设方法
CN102661736A (zh) * 2012-05-17 2012-09-12 天津市星际空间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公路改扩建勘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62988A1 (en) * 2007-04-20 2008-10-23 Mark Williams Vertical curve system for surface grading
CN101159066A (zh) * 2007-11-20 2008-04-09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三维机载lidar的公路测设方法
CN102620721A (zh) * 2012-03-14 2012-08-01 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精细数字地面模型的公路测设方法
CN102661736A (zh) * 2012-05-17 2012-09-12 天津市星际空间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公路改扩建勘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忠民: "用计算机加全站仪提高横断面测量精度和效率方法", 《西部交通科技》 *
阳德胜: "浅析道路纵横断面测量的一种辅助算法", 《公路工程》 *
黄文元等: "《公路勘测规范》", 1 July 2007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5329A (zh) * 2019-07-11 2019-10-15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em获取电力线路断面图的方法
CN110335329B (zh) * 2019-07-11 2022-10-21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em获取电力线路断面图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eidemann Lidar base specification
CN103399990A (zh) 城市排水仿真模拟系统的道路精细离散网格构建方法
CN103455711A (zh) 一种基于机理分析的小流域地区滑坡灾害风险区划方法
CN111428306A (zh) 一种道路精细化设计方法
CN102620721A (zh) 一种基于精细数字地面模型的公路测设方法
CN105825003B (zh) 一种GeoDesign支持下的农地整理规划智能化设计方法
CN111005273A (zh) 施工临时道路布置方法
CN105180897A (zh) 一种提高对边测量隧道拱顶下沉精度的方法
CN114820957B (zh) 一种铁路沿线场坪三维智能设计方法
JP7030937B1 (ja) 土木構造物の3次元モデルを生成する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そ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がインストールされたコンピュータ及び土木構造物の3次元モデルの生成システム
Akay Minimizing total cost of*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and transportation costs with computer-aided forest road design
Sukalkar et al. A Study and Design of Two Lane with Paved Shoulder in Green Filed Corridor, By Using Civil 3D
CN105157730A (zh) 基于功能差异性确定公路中桩和横断面测量精度指标的方法
CN114018225B (zh) 一种超大型广场施工测量控制方法
CN114386137B (zh) 基于倾斜摄影技术的道路地形曲面优化设计方法
Pentek et al. Fores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s a key factor in quality management of forest ecosystems
Adand et al. A Mapping of Environmental Mitigation Measure along the Propose Access Road in Reserve Forest Using Drone Technology
Ehiorobo et al. Measurements and Documentation for Flood and Erosion Monitoring and Control in the Niger Delta States of Nigeria
Rokaya et al. DETAILED ENGINEERING SURVEY, DESIGN AND COST ESTIMATION OF PAKUNEPATI TO CHANGUNARAYAN HOSPITAL ROAD
Yu Earthwork Optimal Allocation Model of Road Engineering Based on BIM Technology
Tu et al. RiverFlow2D with UAV to improve ecological corridor of wild creek in Taiwan-The case study in Geng-fang Nanshih creek
Qin et al. Surface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of Suburban Expressway Under Construction Based on SENTINEL-1 Sbas-Insar Analysis
Ghosh Study on fluvial dynamics of the chel river basin, North Bengal
Bazan et al. Delineating Stream Flowlines and Watershed Boundaries in the Lower Rio Grande Valley Using High Resolution LiDAR Derive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Brandyk et al. Ground water levels of a developing wetland—Implications for water management go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