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56083B - 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56083B
CN105156083B CN201510695467.7A CN201510695467A CN105156083B CN 105156083 B CN105156083 B CN 105156083B CN 201510695467 A CN201510695467 A CN 201510695467A CN 105156083 B CN105156083 B CN 1051560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rock core
reservoir
rock
grou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954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56083A (zh
Inventor
王增林
曹嫣镔
曹功泽
郭辽原
胡婧
徐闯
段传慧
宋欣
徐登霆
刘涛
巴燕
冯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Shengli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Shengli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Shengli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69546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560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56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56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56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560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评价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与原油作用效果评价;单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双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三维物模驱油效果评价;评价方法的构建。该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科学准确;利用该方法筛选出的区块现场试验效果好,因此,可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中。

Description

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采油是指利用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与油藏岩石、流体的综合作用,改善油水流度比,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投资成本低、不污染环境和油藏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具有广阔的现场应用前景。微生物采油按照微生物来源不同分为内源微生物采油和外源微生物采油两种,其中,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是通过向油藏中注入激活剂,激活油藏中的内源微生物,利用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的综合作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
目前,内源微生物驱油藏现场试验之前先进行方案设计,方案设计的内容包括内源微生物分析、激活剂筛选与优化、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驱油藏适应性评价和现场注入工艺优化,其中,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评价主要利用单管均质岩心模拟油藏条件进行内源微生物驱油,考察其驱油效果,由于单管岩心与实际油藏相似程度相差太大,因此,利用该方法评价出的结果对现场的指导意义有限。
经专利检索,申请号为“2006100304356”,专利名称为“一种微生物采油的选井方法”,该发明提出如下选井条件:(1)井底温度最高不超过95℃,地层压力不超过24MPa;(2)地层水矿化度低于17×104mg L,pH值5-9之间、综合含水5%~98%;(3)地层渗透率高于50×10-3μm2,原油粘度低于4000mPa.s,含蜡3%以上的油藏;(4)油井近期无降粘、化学清防、化学固砂等措施;(5)油井能够正常生产,不存在低压漏失层,井况无故障;(6)微生物采油对于小断块、薄油层、水驱控制程度低的砂岩油藏适应性较强。但该发明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1)没有具体的选井的方法,仅提供适合微生物驱的油井条件;(2)评价方法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3)针对性不强,用该方法选出的油井现场试验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本发明通过与原油作用效果评价、单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双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和三维物模驱油效果评价构建综合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方法简单、现场试验效果好的优点。
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与原油作用效果评价
与原油作用效果评价,其具体的评价方法如下:向容积为1L的锥形瓶中加入0.5L目标油藏的地层水;加入针对目标油藏筛选出的内源激活剂,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目标油藏的原油20~50g,原油粘度为μ0,搅拌均匀;在目标油藏温度和压力下进行静态培养,培养时间为7~15d;培养时间结束后,测定原油的粘度,测定值为μ1,计算降粘率值A的大小。
2、单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
单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其具体的评价方法如下:装填与目标油藏渗透率相同的模拟岩心3组,其中一组为空白对比岩心,其余两组为平行实验岩心;岩心抽真空,饱和油藏地层水,计算岩心孔隙体积(PV);在目标油藏温度下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饱和至岩心出口产出液中含油100%为止,计算岩心的原始含油饱和度;一次水驱,3组岩心均一次水驱至目标油藏目前的采出程度为止;空白岩心注入0.1~0.3PV地层水,两组对比岩心分别注入0.1~0.3PV的内源激活剂;培养7~15d后进行二次水驱,3组岩心均二次水驱至采出液含水100%为止,计算单管岩心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平均幅度E1
3、双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
双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其具体的评价方法如下:装填与目标油藏渗透率级差相同的模拟岩心3组,其中一组为空白对比岩心,其余两组为平行实验岩心;岩心抽真空,饱和油藏地层水,计算岩心孔隙体积;在目标油藏温度下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饱和至岩心出口产出液中含油100%为止,计算岩心的原始含油饱和度;一次水驱,3组岩心均一次水驱至目标油藏目前的采出程度为止;空白岩心注入0.20~0.40PV地层水,两组对比岩心分别注入0.20~0.40PV的内源激活剂;培养20~30d后进行二次水驱,3组岩心均二次水驱至采出液含水100%为止,计算双管岩心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平均幅度E2
4、三维物模驱油效果评价
三维物模驱油效果评价,其具体的评价方法如下:装填与目标油藏层数和渗透率相同的模拟岩心3组;岩心抽真空,饱和油藏地层水,计算岩心孔隙体积;在目标油藏温度下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饱和至岩心出口产出液中含油100%为止,计算岩心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根据目标油藏注采方式进行一次水驱,岩心一次水驱至目标油藏目前的采出程度为止;岩心注入0.30~0.50PV的内源激活剂;培养10~30d后进行二次水驱,二次水驱至采出液含水100%为止,计算三维岩心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幅度E3
5、评价方法的构建
根据步骤1、2、3和4的效果评价的结果,将内源微生物驱油藏的适应性分优、良、一般和差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指标分别如下:
(1)等级—优:A≥50%,E1≥15%,E2≥12%,E3≥10%;
(2)等级—良:30%≤A﹤50%,12%≤E1﹤15%,8%≤E2﹤12%,5%≤E3﹤10%;
(3)等级—一般:10%≤A﹤30%,8%≤E1﹤12%,5%≤E2﹤8%,3%≤E3﹤5%;
(4)等级—差:A<10%,E1<8%,E2<5%,E3<3%。
其中,所述的原油粘度测定采用旋转粘度计平衡法。
所述的降粘率值A,其值的大小为(μ01)/μ0
所述的激活剂由碳源、氮源和磷源组成,其中碳源为葡萄糖、淀粉、木薯粉和环糊精中的一种;氮源为玉米浆干粉、硝酸钠和蛋白胨中的一种;磷源为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胺中的一种,所述的碳源、氮源和磷源质量浓度分别为0.3~0.8%、0.02~0.05%和0.02~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油藏筛选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科学准确;利用该方法筛选出的区块现场试验效果好,因此,有利于促进微生物驱油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和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胜利油田某区块R,油藏温度62℃,油藏压力12.3MPa,孔隙度34.3%,原油粘度256mPa.s,渗透率1200×10-3μm2,渗透率级差为2.1,采出程度35%,孔隙体积2.8×104m3,地质储量1.65×105t,地层水矿化度为16000mg/L,试验前区块平均含水96.5%。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对区块R进行内源微生物驱适应性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1、与原油作用效果评价
与原油作用效果评价,其具体评价的方法如下:向容积为1L的锥形瓶中加入0.5L目标油藏的地层水;加入针对目标油藏筛选出的内源激活剂,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目标油藏的原油20g,原油粘度为μ0为256mPa.s,原油粘度测定采用旋转粘度计平衡法测定,搅拌均匀;在目标油藏温度62℃和压力12.3MPa下进行静态培养,培养时间为7d;培养时间结束后,测定原油的粘度,测定值为μ1为108mPa.s,计算降粘率值A的大小为57.8%。
2、单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
单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其具体评价方法如下:装填渗透率为1200×10-3μm2的模拟岩心3组,其中一组为空白对比岩心,其余两组为平行实验岩心;岩心抽真空,饱和油藏地层水,计算岩心孔隙体积,3组模拟岩心孔隙体积分别为225mL、220mL和228mL;在目标油藏温度62℃条件下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饱和至岩心出口产出液中含油100%为止,计算岩心的原始含油饱和度,三组岩心分别为0.912、0.895和0.920;一次水驱,3组岩心均一次水驱至目标油藏目前的采出程度35%为止;空白岩心注入0.3PV地层水,两组对比岩心分别注入0.3PV的内源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葡萄糖0.3%、玉米浆干粉0.04%、磷酸氢二钠0.03%;培养15d后进行二次水驱,3组岩心均二次水驱至采出液含水100%为止,计算单管岩心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平均幅度E1为16.2%。表1为单管岩心基本参数及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值。
表1单管岩心基本参数及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值
3、双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
双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其具体评价方法如下:装填级差为2.1的模拟岩心3组,其中一组为空白对比岩心,其余两组为平行实验岩心;岩心抽真空,饱和油藏地层水,计算岩心孔隙体积456mL、472mL和460mL;在目标油藏温度62℃下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饱和至岩心出口产出液中含油100%为止,计算岩心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分别为0.850、0.842和0.863;一次水驱,3组岩心均一次水驱至目标油藏目前的采出程度35%为止;空白岩心注入0.20PV地层水,两组对比岩心分别注入0.20PV的内源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葡萄糖0.3%、玉米浆干粉0.04%、磷酸氢二钠0.03%;培养20d后进行二次水驱,3组岩心均二次水驱至采出液含水100%为止,计算双管岩心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平均幅度E2为13.3%。表2为双管岩心基本参数及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值。
表2双管岩心基本参数及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值
4、三维物模驱油效果评价
三维物模驱油效果评价,其具体评价方法如下:装填与目标油藏层数和渗透率相同的模拟岩心3组,区块R的层数为3层,每层的渗透率分别为850×10-3μm2、1400×10-3μm2和1100×10-3μm2;岩心抽真空,饱和油藏地层水,计算岩心孔隙体积为6.8L、6.6L和7.1L;在目标油藏温度62℃下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饱和至岩心出口产出液中含油100%为止,计算岩心的原始含油饱和度为0.825、0.817和0.829;根据目标油藏注采方式1注4采进行一次水驱,岩心一次水驱至目标油藏目前的采出程度35%为止;岩心注入0.30PV的内源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葡萄糖0.3%、玉米浆干粉0.04%、磷酸氢二钠0.03%;培养30d后进行二次水驱,二次水驱至采出液含水100%为止,计算三维岩心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幅度E3为10.3%。表3为三维岩心基本参数及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值。
表3三维岩心基本参数及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值
5、评价方法的构建
根据步骤1、2、3和4的效果评价,得到的结果分别为A=57.8%、E1=16.2%、E2=13.3%、E3=10.3%,利用本发明的评价标准,区块R内源微生物驱油藏的适应性评价的等级分优,说明该区块R非常适合内源微生物驱油。
区块R于2011年2月开始实施内源微生物驱油,截止2015年6月,累计注入激活剂3.2×103m3,配注空气7.5×105Nm3,目前,区块R综合含水为87.2%,下降了9.3个百分点,累计增油为2.12×104t,内源微生物驱油阶段提高采收率为13.2%,现场试验效果良好,与室内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评价结果相一致。
实施例2
胜利油田某区块S,油藏温度70℃,油藏压力11.0MPa,孔隙度33.8%,原油粘度1280mPa.s,渗透率950×10-3μm2,渗透率级差为2.5,采出程度32.5%,孔隙体积2.5×104m3,地质储量3.2×104t,地层水矿化度为12580mg/L,试验前区块平均含水98.2%。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对区块S进行内源微生物驱适应性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1、与原油作用效果评价
与原油作用效果评价,其具体评价的方法如下:向容积为1L的锥形瓶中加入0.5L目标油藏的地层水;加入针对目标油藏筛选出的内源激活剂,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目标油藏的原油50g,原油粘度为μ0为1280mPa.s,原油粘度测定采用旋转粘度计平衡法测定,搅拌均匀;在目标油藏温度70℃和压力11.0MPa下进行静态培养,培养时间为15d;培养时间结束后,测定原油的粘度,测定值为μ1为715mPa.s,计算降粘率值A的大小为44.1%。
2、单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
单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其具体评价方法如下:装填渗透率为1200×10-3μm2的模拟岩心3组,其中一组为空白对比岩心,其余两组为平行实验岩心;岩心抽真空,饱和油藏地层水,计算岩心孔隙体积,3组模拟岩心孔隙体积分别为232mL、218mL和225mL;在目标油藏温度70℃条件下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饱和至岩心出口产出液中含油100%为止,计算岩心的原始含油饱和度,三组岩心分别为0.907、0.893和0.925;一次水驱,3组岩心均一次水驱至目标油藏目前的采出程度32.5%为止;空白岩心注入0.2PV地层水,两组对比岩心分别注入0.2PV的内源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淀粉0.8%、蛋白胨0.05%、磷酸二氢钠0.02%;培养7d后进行二次水驱,3组岩心均二次水驱至采出液含水100%为止,计算单管岩心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平均幅度E1为13.2%。表4为单管岩心基本参数及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值。
表4单管岩心基本参数及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值
3、双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
双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其具体评价方法如下:装填级差为2.5的模拟岩心3组,其中一组为空白对比岩心,其余两组为平行实验岩心;岩心抽真空,饱和油藏地层水,计算岩心孔隙体积482mL、475mL和489mL;在目标油藏温度70℃下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饱和至岩心出口产出液中含油100%为止,计算岩心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分别为0.821、0.830和0.817;一次水驱,3组岩心均一次水驱至目标油藏目前的采出程度32.5%为止;空白岩心注入0.40PV地层水,两组对比岩心分别注入0.40PV的内源激活剂,淀粉0.8%、蛋白胨0.05%、磷酸二氢钠0.02%;培养30d后进行二次水驱,3组岩心均二次水驱至采出液含水100%为止,计算双管岩心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平均幅度E2为10.3%。表5为双管岩心基本参数及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值。
表5双管岩心基本参数及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值
4、三维物模驱油效果评价
三维物模驱油效果评价,其具体评价方法如下:装填与目标油藏层数和渗透率相同的模拟岩心3组,区块S的层数为2层,每层的渗透率分别为720×10-3μm2和1100×10-3μm2;岩心抽真空,饱和油藏地层水,计算岩心孔隙体积为6.3L、6.0L和6.7L;在目标油藏温度70℃下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饱和至岩心出口产出液中含油100%为止,计算岩心的原始含油饱和度为0.852、0.846和0.838;根据目标油藏注采方式1注6采进行一次水驱,岩心一次水驱至目标油藏目前的采出程度32.5%为止;岩心注入0.50PV的内源激活剂,淀粉0.8%、蛋白胨0.05%、磷酸二氢钠0.02%;培养10d后进行二次水驱,二次水驱至采出液含水100%为止,计算三维岩心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幅度E3为8.5%。表6为三维岩心基本参数及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值。
表6三维岩心基本参数及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值
5、评价方法的构建
根据步骤1、2、3和4的效果评价,得到的结果分别为A=44.1%、E1=13.2%、E2=10.3%、E3=8.5%,利用本发明的评价标准,区块S内源微生物驱油藏的适应性评价的等级分良,说明该区块S比较适合内源微生物驱油。
区块S于2012年7月开始实施内源微生物驱油,截止2014年12月,累计注入激活剂1.2×103m3,配注空气3.2×105Nm3,目前,区块S综合含水为92.3%,下降了5.9个百分点,累计增油为2.4×103t,内源微生物驱油阶段提高采收率为7.5%,现场试验效果较好,与室内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评价结果相一致。
实施例3
胜利油田某区块W,油藏温度78℃,油藏压力10.8MPa,孔隙度33.0%,原油粘度896mPa.s,渗透率1500×10-3μm2,渗透率级差为2.9,采出程度33.5%,孔隙体积4.5×104m3,地质储量6.2×105t,地层水矿化度为13000mg/L,试验前区块平均含水97.8%。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对区块W进行内源微生物驱适应性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1、与原油作用效果评价
与原油作用效果评价,其具体评价的方法如下:向容积为1L的锥形瓶中加入0.5L目标油藏的地层水;加入针对目标油藏筛选出的内源激活剂,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目标油藏的原油30g,原油粘度为μ0为896mPa.s,原油粘度测定采用旋转粘度计平衡法测定,搅拌均匀;在目标油藏温度78℃和压力10.8MPa下进行静态培养,培养时间为10d;培养时间结束后,测定原油的粘度,测定值为μ1为706mPa.s,计算降粘率值A的大小为21.2%。
2、单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
单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其具体评价方法如下:装填渗透率为1500×10-3μm2的模拟岩心3组,其中一组为空白对比岩心,其余两组为平行实验岩心;岩心抽真空,饱和油藏地层水,计算岩心孔隙体积,3组模拟岩心孔隙体积分别为232mL、225mL和223mL;在目标油藏温度78℃条件下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饱和至岩心出口产出液中含油100%为止,计算岩心的原始含油饱和度,三组岩心分别为0.923、0.915和0.903;一次水驱,3组岩心均一次水驱至目标油藏目前的采出程度33.5%为止;空白岩心注入0.1PV地层水,两组对比岩心分别注入0.1PV的内源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木薯粉0.6%、硝酸钠0.02%、磷酸氢二铵0.05%;培养10d后进行二次水驱,3组岩心均二次水驱至采出液含水100%为止,计算单管岩心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平均幅度E1为10.5%。表7为单管岩心基本参数及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值。
表7单管岩心基本参数及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值
3、双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
双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其具体评价方法如下:装填级差为2.9的模拟岩心3组,其中一组为空白对比岩心,其余两组为平行实验岩心;岩心抽真空,饱和油藏地层水,计算岩心孔隙体积478mL、465mL和470mL;在目标油藏温度78℃下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饱和至岩心出口产出液中含油100%为止,计算岩心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分别为0.875、0.862和0.869;一次水驱,3组岩心均一次水驱至目标油藏目前的采出程度33.5%为止;空白岩心注入0.30PV地层水,两组对比岩心分别注入0.30PV的内源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木薯粉0.6%、硝酸钠0.02%、磷酸氢二铵0.05%;培养25d后进行二次水驱,3组岩心均二次水驱至采出液含水100%为止,计算双管岩心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平均幅度E2为6.5%。表8为双管岩心基本参数及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值。
表8双管岩心基本参数及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值
4、三维物模驱油效果评价
三维物模驱油效果评价,其具体评价方法如下:装填与目标油藏层数和渗透率相同的模拟岩心3组,区块W的层数为2层,每层的渗透率分别为920×10-3μm2和1800×10-3μm2;岩心抽真空,饱和油藏地层水,计算岩心孔隙体积为7.3L、7.0L和6.8L;在目标油藏温度78℃下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饱和至岩心出口产出液中含油100%为止,计算岩心的原始含油饱和度为0.835、0.823和0.820;根据目标油藏注采方式1注4采进行一次水驱,岩心一次水驱至目标油藏目前的采出程度33.5%为止;岩心注入0.40PV的内源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木薯粉0.6%、硝酸钠0.02%、磷酸氢二铵0.05%;培养20d后进行二次水驱,二次水驱至采出液含水100%为止,计算三维岩心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幅度E3为3.6%。表9为三维岩心基本参数及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值。
表9三维岩心基本参数及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值
5、评价方法的构建
根据步骤1、2、3和4的效果评价,得到的结果分别为A=21.2%、E1=10.5%、E2=6.5%、E3=3.6%,利用本发明的评价标准,区块W内源微生物驱油藏的适应性评价的等级分一般,说明该区块W不适合内源微生物驱油。

Claims (6)

1.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与原油作用效果评价
与原油作用效果评价,其具体的评价方法如下:向容积为1L的锥形瓶中加入0.5L目标油藏的地层水;加入针对目标油藏筛选出的内源激活剂,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目标油藏的原油20~50g,原油粘度为μ0,搅拌均匀;在目标油藏温度和压力下进行静态培养,培养时间为7~15d;培养时间结束后,测定原油的粘度,测定值为μ1,计算降粘率值A的大小;
(2)单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
单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其具体的评价方法如下:装填与目标油藏渗透率相同的模拟岩心3组,其中一组为空白对比岩心,其余两组为平行实验岩心;岩心抽真空,饱和油藏地层水,计算岩心孔隙体积;在目标油藏温度下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饱和至岩心出口产出液中含油100%为止,计算岩心的原始含油饱和度;一次水驱,3组岩心均一次水驱至目标油藏目前的采出程度为止;空白岩心注入0.1~0.3PV地层水,两组对比岩心分别注入0.1~0.3PV的内源激活剂;培养7~15d后进行二次水驱,3组岩心均二次水驱至采出液含水100%为止,计算单管岩心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平均幅度E1
(3)双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
双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其具体的评价方法如下:装填与目标油藏渗透率级差相同的模拟岩心3组,其中一组为空白对比岩心,其余两组为平行实验岩心;岩心抽真空,饱和油藏地层水,计算岩心孔隙体积;在目标油藏温度下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饱和至岩心出口产出液中含油100%为止,计算岩心的原始含油饱和度;一次水驱,3组岩心均一次水驱至目标油藏目前的采出程度为止;空白岩心注入0.20~0.40PV地层水,两组对比岩心分别注入0.20~0.40PV的内源激活剂;培养20~30d后进行二次水驱,3组岩心均二次水驱至采出液含水100%为止,计算双管岩心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平均幅度E2
(4)三维物模驱油效果评价
三维物模驱油效果评价,其具体的评价方法如下:装填与目标油藏层数和渗透率相同的模拟岩心3组;岩心抽真空,饱和油藏地层水,计算岩心孔隙体积;在目标油藏温度下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饱和至岩心出口产出液中含油100%为止,计算岩心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根据目标油藏注采方式进行一次水驱,岩心一次水驱至目标油藏目前的采出程度为止;岩心注入0.30~0.50PV的内源激活剂;培养10~30d后进行二次水驱,二次水驱至采出液含水100%为止,计算三维岩心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幅度E3
(5)评价方法的构建
根据步骤(1)、(2)、(3)和(4)的效果评价的结果,将内源微生物驱油藏的适应性分优、良、一般和差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指标分别如下:
(1)等级—优:A≥50%,E1≥15%,E2≥12%,E3≥10%;
(2)等级—良:30%≤A﹤50%,12%≤E1﹤15%,8%≤E2﹤12%,5%≤E3﹤10%;
(3)等级—一般:10%≤A﹤30%,8%≤E1﹤12%,5%≤E2﹤8%,3%≤E3﹤5%;
(4)等级—差:A<10%,E1<8%,E2<5%,E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油粘度的测定采用旋转粘度计平衡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粘率值A,其值的大小为A=(μ01)/μ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活剂由碳源、氮源和磷源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源为葡萄糖、淀粉、木薯粉和环糊精中的一种;氮源为玉米浆干粉、硝酸钠和蛋白胨中的一种;磷源为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胺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源、氮源和磷源质量浓度分别为0.3~0.8%、0.02~0.05%和0.02~0.05%。
CN201510695467.7A 2015-10-23 2015-10-23 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 Active CN1051560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95467.7A CN105156083B (zh) 2015-10-23 2015-10-23 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95467.7A CN105156083B (zh) 2015-10-23 2015-10-23 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56083A CN105156083A (zh) 2015-12-16
CN105156083B true CN105156083B (zh) 2017-07-18

Family

ID=54797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95467.7A Active CN105156083B (zh) 2015-10-23 2015-10-23 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560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6196B (zh) * 2016-07-14 2019-07-0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高温高压体系下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CN107356503B (zh) * 2017-06-22 2019-09-24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聚合物微球粒径分布及其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
CN110739032B (zh) * 2019-10-28 2022-04-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微生物吞吐注剂的评价方法
CN114427401A (zh) * 2020-09-21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微生物改变油藏润湿性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5761A (en) * 1988-07-29 1990-03-06 Iit Research Institute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and compositions therefor
US5297625A (en) * 1990-08-24 1994-03-29 Associated Universities, Inc. Biochemically enhanced oil recovery and oil treatment
CN1424484A (zh) * 2003-01-08 2003-06-18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一种利用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CN102408887A (zh) * 2011-09-09 2012-04-11 南开大学 油藏内源微生物高效激活剂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CN102435720A (zh) * 2011-09-09 2012-05-02 南开大学 油藏内源微生物高效激活剂筛选方法
CN104212431A (zh) * 2014-06-29 2014-12-17 北京大学工学院包头研究院 一种石油内源微生物激活体系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CN104502524A (zh) * 2014-10-27 2015-04-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调剖功能的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28634B2 (en) * 2009-02-23 2013-09-10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thod of improving oil recovery from an oil reservoir using an enriched anaerobic steady state microbial consortiu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5761A (en) * 1988-07-29 1990-03-06 Iit Research Institute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and compositions therefor
US5297625A (en) * 1990-08-24 1994-03-29 Associated Universities, Inc. Biochemically enhanced oil recovery and oil treatment
CN1424484A (zh) * 2003-01-08 2003-06-18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一种利用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CN102408887A (zh) * 2011-09-09 2012-04-11 南开大学 油藏内源微生物高效激活剂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CN102435720A (zh) * 2011-09-09 2012-05-02 南开大学 油藏内源微生物高效激活剂筛选方法
CN104212431A (zh) * 2014-06-29 2014-12-17 北京大学工学院包头研究院 一种石油内源微生物激活体系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CN104502524A (zh) * 2014-10-27 2015-04-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调剖功能的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内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孔祥平等;《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50131;第20卷(第1期);第37-42页 *
聚合物驱后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分析;蒋焱等;《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0930;第15卷(第5期);第63-68页 *
郭辽原等.邵家油田沾3块内源微生物驱激活剂优化及现场试验.《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第19卷(第1期),第19-8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56083A (zh) 2015-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6083B (zh) 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
CN104234675B (zh) 一种聚合物驱后油藏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CN104213887B (zh) 一种利用淀粉废水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2116143B (zh) 聚合物驱后油藏本源微生物采油方法
CN104989341B (zh) 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
CN104453811A (zh) 一种中高渗油藏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2852499B (zh) 一种定向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CN104087534B (zh) 一种聚合物驱后油藏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激活剂
CN105255734A (zh) 一种具有调剖功能的内源微生物激活剂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CN106226196A (zh) 高温高压体系下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CN102926728A (zh) 用于海上油田内源微生物激活与外源微生物强化采油方法
CN104502524A (zh) 一种具有调剖功能的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方法
CN103334725B (zh) 评价低渗透油藏驱替有效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7488445A (zh) 驱油剂、FeS纳米颗粒及其原位生物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驱油方法
CN107402286A (zh) 一种聚合物微球岩心内缓膨性能测试实验方法
CN104371940B (zh) 一种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CN102852497A (zh) 一种低渗透油田复合微生物采油方法
CN107701156A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多糖体系进行单井吞吐采油的方法
CN103470234B (zh) 一种用于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CN109162684A (zh) 一种聚合物微球/内源微生物/生物表活剂三元复合驱提高低渗透油藏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7100601A (zh) 一种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CN111205842B (zh) 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微生物采油工艺技术
CN107795306A (zh) 一种低渗透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7558969A (zh) 一种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7829717A (zh) 一种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厌氧产乳化剂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