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55284A - 一种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55284A
CN105155284A CN201510648802.8A CN201510648802A CN105155284A CN 105155284 A CN105155284 A CN 105155284A CN 201510648802 A CN201510648802 A CN 201510648802A CN 105155284 A CN105155284 A CN 1051552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parts
mask material
face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88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55284B (zh
Inventor
谢培镇
张鹏
程建华
郑华生
齐亮
杨小勤
孔德超
谢明容
陈杰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giant micro Mstar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HAOHUI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HAOHUI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HAOHUI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4880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552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55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55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552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552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首先通过将艾叶精油、广藿香精油、小茴香精油和乳化剂均质混匀,得到乳化液I;接着将银耳异聚多糖和果胶溶解水中,在45~50℃,加入乳化液I,搅拌均匀,得到乳化液II;然后将聚氨基酸溶于水中,于65~75℃,在搅拌状态下,滴加入乳化液II;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搅拌;最后降温至40~45℃,加入多元醇、稳定剂和双吡啶硫酮分散液,搅拌均匀,得到微胶囊乳液,将微胶囊乳液涂布于面膜纸的表面,烘干,得到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本发明提供的微胶囊乳液具有广谱抗菌能力,稳定性好、对皮肤无毒无害等优点,含其的面膜材料抗菌能力强,可不使用防腐剂。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用化学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女性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接触到的护肤理念愈来愈丰富和成熟,面膜的消费概念也日以继夜地转变,使用面膜的频率随之提高。正如很多业内专家分析,消费者消费能力提高,消费观念转变,护肤需求增加,以及面膜利润可观等,均成为行业高速发展的催化剂。而近年来,随着廉价的单片面膜这种新的概念出现,打破了面膜高级护肤品的定位,产品细分加快,新的品牌不断出现。据悉,面膜已成为了第四大化妆消费品,从2001年至2009年,面膜就是护肤品各子类增速中最高的一个,并且2010年至2015年面膜市场的销售还会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相对于有更多功效的精华护肤产品,面膜则更多的是强调密集护理,保湿、美白、祛斑是最大的需求点,尤其是保湿方面的需求每天存在。正由于这种消费环境,面膜产品被逐渐定位为护肤品中的日常必需品,具有极强大的市场潜能。
面膜纸是面膜功效成分的载体,其质量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几类:(1)化学无纺布面膜纸,无纺布是一种非织造布,利用高聚物切片得到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定向随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2)植物纤维无纺布,通常为棉纤维、木浆、竹纤维、果纤等制备;(3)蚕丝面膜;(4)生物纤维面膜;(5)壳聚糖纤维等。
不管哪种面膜材料,在生产、储运、使用的过程中,都存在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滋生细菌、霉菌等。通常化妆品企业在生产面膜时,会提前将面膜材料进行辐照灭菌处理。
目前,尽管有较多的杀菌、抗菌剂产品,但是,往往是有毒、有害或有残留风险。由于面膜材料直接接触人体皮肤,出于安全性考虑,能够选择的产品并不多。近年来,纳米银抗菌剂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由于纳米材料所具有的“小尺度效应”,如释放负离子、杀菌、防晒等,同时粒径小,在产品中稳定性好。但是,纳米材料本身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如2004年7月29日美国的《科学此刻》及2004年8月4日《自然》分别介绍了该研究小组的报告,对纳米污染发出预警。报告指出,“游离的纳米颗粒和纳米管可能会穿透细胞,产生毒性”;对于环境来说,“纳米科技可能是柄双刃剑”。截止目前,科学界对纳米材料的危害性尚无统一定论,但是普遍认为“具有潜在的危害性”。
天然植物精油作为抗菌剂已经有很多的报道,如公开号为103769019A和103767967A的发明专利中涉及到一种荷叶/广藿香复合精油微胶囊的制备与其在护发组合物中的应用;公开号102274280A的发明专利中,涉及到一种广藿香油抗菌微胶囊及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专利号ZL200910040420.1和ZL200910040418.4的发明专利中涉及到一种艾叶油抗菌微胶囊及其在纺织领域的应用;ZL201310047112.8的发明专利中涉及到一种茶树油抗菌微胶囊。
本发明的研究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单独的植物精油作为抗菌剂往往存在“栅栏效应”,即可能对某个种属的微生物具有强效的抗菌作用,但是对另外某个种属的微生物就没有比较好的抗菌作用。另一方面,即使通过复合技术,复合植物精油往往产生1+1小于2的抗菌效果。总之,天然植物精油抗菌剂仍然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是抗菌能力有限,杀菌率低,无广谱长效等。
本发明通过筛选天然植物精油,采用微胶囊技术,制备出了精油微胶囊,然后通过处理,将其负载在面膜材质上,使面膜材质具有长效的自抗菌功能,能够满足加工、储运、使用的过程中的抗菌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天然植物精油抗菌剂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条件容易控制,设备要求低,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该面膜材料使用时无需辐射灭菌;在面膜中,可以无需添加防腐剂或降低防腐剂的用量。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0.1~0.2质量份艾叶精油、0.2~0.4质量份广藿香精油及0.4~0.7质量份小茴香精油加入2~3质量份乳化剂中,均质,备用;
(2)将0.5~1质量份银耳异聚多糖和1~2质量份果胶加入到50质量份温度为65~85℃的水中,搅拌至银耳异聚糖和果胶完全溶解;降温至45~50℃,加入步骤(1)最终得到的溶液,搅拌均匀,备用;
(3)将0.3~0.8质量份聚氨基酸溶于50质量份水中,搅拌至聚氨基酸完全溶解;升温至65~75℃,在搅拌状态下,滴加入步骤(2)所获得的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搅拌;
(4)将步骤(3)获得的溶液降温至40~45℃,依次加入3~8质量份多元醇、0.5~1.5质量份稳定剂、20~40质量份浓度为2%的双吡啶硫酮分散液,搅拌均匀,得到微胶囊乳液;
(5)将步骤(4)获得的微胶囊乳液涂布于面膜纸的表面,烘干,得到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
步骤(1)中所述的艾叶精油、所述的广藿香精油和所述的小茴香精油,皆为市售食品级或化妆品级商品。
步骤(1)中所述的乳化剂为月桂醇磷酸酯、C9-15醇磷酸酯、硬脂醇磷酸酯和C20-22醇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皆为市售化妆品级商品。
步骤(1)中所述的均质的条件优选为3000~5000rpm均质15~30min。
步骤(2)中所述的银耳异聚多糖提取于银耳,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0×105,为市售食品级或化妆品级商品。
步骤(2)中所述的果胶是糖用甜菜果胶或柑橘果胶中的一种。
步骤(2)中所述的搅拌至银耳异聚糖和果胶完全溶解中搅拌的条件优选为200~400rpm搅拌10~20min。
步骤(2)中所述的搅拌均匀中搅拌的条件优选为300~600rpm搅拌30~45min。
步骤(3)中所述的聚氨基酸为聚赖氨酸、聚谷氨酸和聚天冬氨酸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3)中所述的水的温度优选为20~25℃。
步骤(3)中所述的搅拌至聚氨基酸完全溶解中搅拌的条件优选为200~400rpm搅拌10~20min。
步骤(3)中所述的在搅拌状态下中的搅拌速度优选为300~600rpm。
步骤(3)中所述的滴加的时间优选为45~60min。
步骤(3)中所述的继续保温搅拌的时间优选为30~45min。
步骤(4)中所述的稳定剂为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磷酸三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酸式焦磷酸钠和焦磷酸二氢二钠中的至少一种,皆为分析纯试剂。
步骤(4)中所述的多元醇为1,2-戊二醇、1,2-辛二醇和乙基己基甘油中的至少一种,皆为市售化妆品级商品。
步骤(4)中所述的双吡啶硫酮分散液来自市售,主要用于织物的辅助抗菌、抑菌,活性物浓度为2.0%。
步骤(4)中所述的搅拌的速度优选为200~400rpm。
步骤(5)中所述的涂布的方式包括浸渍和喷淋;优选为通过喷淋的方式,采用高压喷头,以10~20g/m2的喷淋量喷淋于面膜纸表面。
步骤(5)中所述的面膜纸的材质包括无纺布、植物纤维、蚕丝、生物纤维、壳聚糖纤维等;
步骤(5)中所述的烘干的温度优选为80~100℃。
一种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得到。
所述的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在制备面膜中的应用。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以银耳异聚多糖、果胶、聚氨基酸为壁材,通过微胶囊工艺,将艾叶、广藿香和小茴香复合挥发油制成微胶囊,并与具有抑菌效果的多元醇类以及双吡啶硫酮复合,得到面膜材料的抗菌剂。该抗菌剂以天然精油为主,不仅对皮肤无毒无害,还有一定的护肤作用。该抗菌剂无需渗透、烘焙、多次浸轧等工艺,可以采用简单的浸渍和喷淋施于面膜材料表面,使得面膜材料具有自抗菌能力。
(2)本发明提供的面膜材料贮存期增长,抗菌能力维持2年以上。
(3)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所制备的面膜,可以减少面膜液中防腐剂的用量,甚至是实现无添加防腐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制备得到微胶囊乳液的显微镜照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I)将0.1质量份艾叶精油(市售,食品级或化妆品级,下同)、0.2质量份广藿香精油(市售,食品级或化妆品级,下同)及0.7质量份小茴香精油(市售,食品级或化妆品级,下同)加入2质量份月桂醇磷酸酯(市售,化妆品级)中,3000rpm均质15min,备用。
(II)将0.5质量份银耳异聚多糖(市售,食品级或化妆品级,下同)、1质量份柑橘果胶(市售,食品级或化妆品级,下同)依次加入到50质量份温度为65℃的水中,200rpm搅拌10min,银耳异聚多糖和果胶完全溶解,降温至45℃,加入步骤(I)得到的溶液,300rpm搅拌30min,备用。
(III)将0.3质量份聚赖氨酸(市售,化妆品级,下同)溶于50质量份20℃的水中,200rpm搅拌10min,聚赖氨酸完全溶解;升温至65℃,以300rpm的速度搅拌,缓慢滴加入步骤(II)所获得的溶液,45min滴加完毕。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搅拌30min。
(IV)将步骤(III)获得的溶液降温至40℃,依次加入3质量份1,2-戊二醇(市售,化妆品级)、0.5质量份六偏磷酸钠(市售,分析纯)、20质量份双吡啶硫酮分散液(采购自广州润普森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商品牌号:SentexTMTBS,下同),200rpm搅拌均匀,得到微胶囊乳液1。
(V)通过喷淋的方式,采用高压喷头,以10g/m2的喷淋量将步骤(IV)所获得的微胶囊乳液1喷淋于无纺布面膜纸上,80℃烘干,得到一种具有自抗菌能力的无纺布面膜材料。
以生物显微镜观察步骤(IV)所获得的微胶囊乳液中微胶囊的粒径,如图1所示,粒径约为3.0μm,分散程度较高。
将具有自抗菌能力的无纺布面膜材料密封保存,经过持续2年的时间跟踪,该面膜材料未长菌。
实施例2
(I)将0.2质量份艾叶精油、0.4质量份广藿香精油及0.4质量份小茴香精油加入3质量份乳化剂(硬脂醇磷酸酯)中,5000rpm均质30min,备用。
(II)将1质量份银耳异聚多糖、2质量份果胶依次加入到50质量份温度为85℃的水中,400rpm搅拌20min,银耳异聚多糖和果胶完全溶解,降温至50℃,加入步骤(I)溶液,600rpm搅拌45min,备用。
(III)将0.8质量份聚谷氨酸溶于50质量份25℃的水中,400rpm搅拌20min,聚谷氨酸完全溶解;升温至75℃,以600rpm搅拌,缓慢滴加入步骤(II)所获得的溶液,60min滴加完毕。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搅拌45min。
(IV)将步骤(III)获得的溶液降温至45℃,依次加入8质量份1,2-辛二醇、1.5质量份磷酸三钠、40质量份双吡啶硫酮分散液,400rpm搅拌均匀,得到微胶囊乳液2。
(V)通过喷淋的方式,采用高压喷头,以20g/m2的喷淋量将步骤(IV)所获得的微胶囊乳液2喷淋于蚕丝纤维面膜纸上,100℃烘干,得到一种具有自抗菌能力的蚕丝纤维面膜材料。
以生物显微镜观察步骤(IV)所获得的微胶囊乳液中微胶囊的粒径,粒径约为0.5μm,分散程度较高。
将具有自抗菌能力的蚕丝纤维面膜材料密封保存,经过持续2年的时间跟踪,该面膜材料未长菌。
实施例3
(I)将0.15质量份艾叶精油、0.3质量份广藿香精油及0.55质量份小茴香精油加入2.5质量份乳化剂(C20-22醇磷酸酯)中,4500rpm均质20min,备用。
(II)将0.75质量份银耳异聚多糖、1.5质量份果胶依次加入到50质量份温度为70℃的水中,300rpm搅拌15min,银耳异聚多糖和果胶完全溶解,降温至48℃,加入步骤(I)溶液,450rpm搅拌40min,备用。
(III)将0.5质量份聚天冬氨酸溶于50质量份23℃的水中,300rpm搅拌15min,聚天冬氨酸完全溶解;升温至70℃,以450rpm搅拌,缓慢滴加入步骤(II)所获得的溶液,50min滴加完毕。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搅拌40min。
(IV)将步骤(III)获得的溶液降温至43℃,依次加入0.5质量份1,2-辛二醇、5质量份乙基己基甘油、0.5质量份六偏磷酸钠、0.5质量份焦磷酸钠、30质量份双吡啶硫酮分散液,300rpm搅拌均匀,得到微胶囊乳液3。
(V)通过喷淋的方式,采用高压喷头,以12g/m2的喷淋量将步骤(IV)所获得的微胶囊乳液3喷淋于棉纤维面膜纸上,85℃烘干,得到一种具有自抗菌能力的棉纤维面膜材料。
以生物显微镜观察微胶囊乳液3中微胶囊的分布,粒径约为5.0μm,分散程度较高。
将具有自抗菌能力的棉纤维面膜材料密封保存,经过持续2年的时间跟踪,该面膜材料未长菌。
实施例4
(I)将0.12质量份艾叶精油、0.25质量份广藿香精油及0.63质量份小茴香精油加入2.2质量份乳化剂(C9-15醇磷酸酯)中,4000rpm均质30min,备用。
(II)将1质量份银耳异聚多糖和1质量份果胶依次加入到50质量份温度为85℃的水中,200rpm搅拌20min,银耳异聚多糖和果胶完全溶解,降温至48℃,加入步骤(I)溶液,600rpm搅拌35min,备用。
(III)将0.2质量份聚赖氨酸和0.2质量份聚天冬氨酸加入到50质量份20℃的水中,250rpm搅拌15min,聚赖氨酸和聚天冬氨酸完全溶解;升温至68℃,以300rpm搅拌,缓慢滴加入步骤(II)所获得的溶液,45min滴加完毕。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搅拌35min。
(IV)将步骤(III)获得的溶液降温至45℃,依次加入8质量份1,2-戊二醇、1.5质量份六偏磷酸钠、35质量份双吡啶硫酮分散液,200rpm搅拌均匀,得到微胶囊乳液4。
(V)通过喷淋的方式,采用高压喷头,以118g/m2的喷淋量将步骤(IV)所获得的微胶囊乳液4喷淋于壳聚糖纤维面膜纸上,95℃烘干,得到一种具有自抗菌能力的壳聚糖纤维面膜材料。
以生物显微镜观察微胶囊乳液4中微胶囊的分布,粒径约为3.0μm,分散程度较高。
将具有自抗菌能力的壳聚糖纤维面膜材料密封保存,经过持续2年的时间跟踪,该面膜材料未长菌。
对比例1~3
分别制备含艾叶精油微胶囊的抗菌组合物、含广藿香精油微胶囊的抗菌组合物和含小茴香挥发油微胶囊的抗菌组合物,分别命名为对比物1~3。
制备步骤基本同实施例1步骤(I)~(IV),区别如下:制备含艾叶精油微胶囊的抗菌组合物只是步骤(I)中加入0.1质量份艾叶精油,不加入其他精油;制备含广藿香精油微胶囊的抗菌组合物只是加入0.2质量份广藿香精油;制备含小茴香挥发油微胶囊的抗菌组合物只是加入0.7质量份小茴香精油。
对比例4
将实施例1步骤(III)获得的溶液降温至40℃,加入0.5质量份六偏磷酸钠,200rpm搅拌均匀,获得复合精油微胶囊乳液(命名为对比物4)。
对比例5
制备步骤基本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不添加双吡啶硫酮分散液,得到的复合精油微胶囊乳液命名为对比物5。
对比例6
制备步骤基本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不添加多元醇,得到的复合精油微胶囊乳液命名为对比物6。
对比例7
将2%的双吡啶硫酮分散液做为对比物7。
对比例8
实施例1中,调整银耳异聚多糖、果胶、聚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2质量份银耳异聚多糖、0.5质量份果胶、1质量份聚氨基酸,得到得到的复合精油微胶囊乳液命名为对比物8。
效果测试例
一、对实施例1~4制备的微胶囊乳液的稳定性和抗菌性能进行测试
1、稳定性测试
(1)考察实施例1~4制备的微胶囊乳液的稳定性。
感官性能:取试样在室温和非阳光直射下目测观察。
耐热稳定性:将试样分别倒入2支的试管内,使液面高度约80mm,塞上干净的胶塞,把一支待检的试管置于预先调节至(40±1)℃的恒温培养箱内。24h后取出,恢复至室温后与另一试管的试样进行目测比较。
耐寒稳定性:将试样分别倒入2支的试管内,使液面高度约80mm,塞上干净的胶塞,把一支待检的试管置于预先调节至-5℃~-10℃的冰箱内。24h后取出,恢复至室温后与另一试管的试样进行目测比较。
(2)稳定性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组合物1~4、对比例1~7的耐热和耐寒稳定性都达标;而更改了壁材比例的对比例8,分层严重。
表1稳定性测试结果
项目 组合物1~4 对比物1~7 对比物8
感官指标 未见分层,均匀 未见分层,均匀 轻微分层
耐热稳定性 稳定 稳定 分层严重
耐寒稳定性 稳定 稳定 分层严重
2、抗菌实验
(1)测试菌种为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ATCC8739)、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ATCC6538)、铜绿假单孢菌(Pseudomonasaeruginosa,ATCC9027)、白假丝酵母(Candidaalbicans,ATCC10231)、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ATCC16404),均来源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
(2)检测方法:参考美国药典USP32<51>微生物防腐功效测试。
(3)检测结果如表2~3所示。从表2的抗菌结果可以看出,含有微胶囊的复合抗菌组合物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菌能力,并且显示出了良好的广谱杀菌、抑菌能力。从表3的抗菌结果可以看出,含有单个精油微胶囊的复合抗菌组合物(对比物1~3)抗菌效果弱于复合精油,这表明了由艾叶精油、广藿香精油和小茴香挥发油经过合理比例复合得到的复合精油,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对比物4~7的抗菌结果也弱于复合抗菌组合物,说明抗菌组合物之间也具有协同增效;而改变壁材比例得到的对比物8,由于稳定性已经不够,基本上不具有抗菌能力。
表2组合物1~4抗菌测试结果
表3对比物1~8抗菌测试结果
二、对实施例1~4制备的面膜材料进行抗菌性能测试
1、以GB/T20944.3-2008振荡法检测实施例1~4制备的面膜材料的抗菌效果,测试菌种为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ATCC6538),均来自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2、抑菌检测结果如表4~7所示,实施例1~4获得的面膜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表4实施例1面膜材料的抗菌结果
表5实施例2面膜材料的抗菌结果
表6实施例3材料抗菌结果
表7实施例4材料抗菌结果
三、性能测试:在面膜中的应用
1、面膜液的制备:
表8面膜液配方
制备工艺:
(1)预配B相:常温下,将透明质酸钠和水充分机械搅拌至完全溶解透明,备用;
(2)预配C相:常温下,边搅拌,边将三乙醇胺缓慢溶入水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透明,备用;
(3)预配D相:香精和PEG-40氢化蓖麻油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透明,再加入丙二醇,搅拌溶解均匀,再加入去离子水,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透明,备用;
(4)在水相锅中,边搅拌,边将卡波姆缓慢地洒入水中,搅拌5分钟后,静止浸泡30分钟,再打开搅拌,加入A相其余物料,然后边搅拌边加热,至60-70℃,高速分散5-10分钟至完全溶解均匀,再加入预配好的B相,继续加热至82-85℃,保温30分钟消毒后,经150目滤网抽滤到真空乳化锅内,再均质4分钟,保温真空完全消泡后,缓慢降温;
(5)真空下,缓慢降温至65℃,加入预配好的C相,真空下充分搅拌均匀,弱均质半分钟;
(6)降温至45℃,真空下缓慢加入预先配好的D相,真空下充分搅拌均匀,再依次加入E相物料,真空下充分搅拌均匀,弱均质半分钟,得到面膜液。
2、面膜的制备
(1)以实施例制备的面膜材料为面膜材质:分别将实施例1~4所制备的面膜材料装入面膜包装袋中,加入30g步骤1得到的面膜液,密封,得到面膜1~4。
(2)设置对照组,以常规材料为面膜材质:分别将无纺布面膜材料、棉纤维面膜材料、生物纤维面膜材料、壳聚糖纤维面膜材料装入面膜包装袋中,加入30g步骤1得到的面膜液,密封,得到对比面膜1~4。
3、检测方法:依据《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第四部分“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检测。
4、检测结果:面膜1~4与对比面膜1~4的细菌总数检测如表9所示。
表9细菌检测情况(CFU/g)
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即使在面膜液中不加防腐剂,以实施例1~4制备出的自抗菌面膜材料为基材的面膜具有较好的抗菌防腐效果,相对普通面膜材料,48h细菌即大量滋生。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0.1~0.2质量份艾叶精油、0.2~0.4质量份广藿香精油及0.4~0.7质量份小茴香精油加入2~3质量份乳化剂中,均质,备用;
(2)将0.5~1质量份银耳异聚多糖和1~2质量份果胶加入到50质量份温度为65~85℃的水中,搅拌至银耳异聚糖和果胶完全溶解;降温至45~50℃,加入步骤(1)最终得到的溶液,搅拌均匀,备用;
(3)将0.3~0.8质量份聚氨基酸溶于50质量份水中,搅拌至聚氨基酸完全溶解;升温至65~75℃,在搅拌状态下,滴加入步骤(2)所获得的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搅拌;
(4)将步骤(3)获得的溶液降温至40~45℃,依次加入3~8质量份多元醇、0.5~1.5质量份稳定剂、20~40质量份浓度为2%的双吡啶硫酮分散液,搅拌均匀,得到微胶囊乳液;
(5)将步骤(4)获得的微胶囊乳液涂布于面膜纸的表面,烘干,得到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乳化剂为月桂醇磷酸酯、C9-15醇磷酸酯、硬脂醇磷酸酯和C20-22醇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聚氨基酸为聚赖氨酸、聚谷氨酸和聚天冬氨酸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稳定剂为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磷酸三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酸式焦磷酸钠和焦磷酸二氢二钠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多元醇为1,2-戊二醇、1,2-辛二醇和乙基己基甘油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所述的银耳异聚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105
步骤(2)中所述的果胶是糖用甜菜果胶或柑橘果胶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均质的条件为3000~5000rpm均质15~30min;
步骤(2)中所述的搅拌至银耳异聚糖和果胶完全溶解中搅拌的条件为200~400rpm搅拌10~20min;
步骤(2)中所述的搅拌均匀中搅拌的条件为300~600rpm搅拌30~45min;
步骤(3)中所述的搅拌至聚氨基酸完全溶解中搅拌的条件为200~400rpm搅拌10~20min;
步骤(3)中所述的在搅拌状态下中的搅拌速度为300~600rpm;
步骤(3)中所述的滴加的时间为45~60min;
步骤(3)中所述的继续保温搅拌的时间为30~45min;
步骤(4)中所述的搅拌的速度为200~400rp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5)中所述的涂布的方式为浸渍或喷淋;
步骤(5)中所述的面膜纸的材质为无纺布、植物纤维、蚕丝、生物纤维或壳聚糖纤维;
步骤(5)中所述的烘干的温度为80~100℃。
9.一种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在制备面膜中的应用。
CN201510648802.8A 2015-10-09 2015-10-09 一种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051552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8802.8A CN105155284B (zh) 2015-10-09 2015-10-09 一种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8802.8A CN105155284B (zh) 2015-10-09 2015-10-09 一种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55284A true CN105155284A (zh) 2015-12-16
CN105155284B CN105155284B (zh) 2017-04-19

Family

ID=54796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8802.8A Active CN105155284B (zh) 2015-10-09 2015-10-09 一种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5528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9409A (zh) * 2017-09-12 2018-01-12 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有限公司 一种面膜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2477A (zh) * 2018-04-25 2018-09-21 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麦胚面及制备方法
CN115069180A (zh) * 2022-07-20 2022-09-20 浙江惠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交联型植物精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9853A (zh) * 2009-06-22 2009-12-02 华南农业大学 艾叶油微胶囊抗菌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74280A (zh) * 2011-08-10 2011-12-14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广藿香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070811A (zh) * 2013-02-05 2013-05-01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一种茶树油抗菌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767967A (zh) * 2014-01-08 2014-05-07 肇庆迪彩日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荷叶/广藿香复合精油微胶囊乳液的护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94936A (zh) * 2014-09-04 2014-12-10 南京标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茴香精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9853A (zh) * 2009-06-22 2009-12-02 华南农业大学 艾叶油微胶囊抗菌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74280A (zh) * 2011-08-10 2011-12-14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广藿香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070811A (zh) * 2013-02-05 2013-05-01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一种茶树油抗菌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767967A (zh) * 2014-01-08 2014-05-07 肇庆迪彩日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荷叶/广藿香复合精油微胶囊乳液的护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94936A (zh) * 2014-09-04 2014-12-10 南京标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茴香精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9409A (zh) * 2017-09-12 2018-01-12 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有限公司 一种面膜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2477A (zh) * 2018-04-25 2018-09-21 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麦胚面及制备方法
CN108552477B (zh) * 2018-04-25 2022-04-19 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麦胚面及制备方法
CN115069180A (zh) * 2022-07-20 2022-09-20 浙江惠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交联型植物精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5069180B (zh) * 2022-07-20 2022-11-04 浙江惠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交联型植物精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55284B (zh) 2017-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alle et al. Chitosan microcapsules: Methods of the production and use in the textile finishing
Antunes et al. Antimicrobial electrospun ultrafine fibers from zein containing eucalyptus essential oil/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lex
CN105248460B (zh) 一种含有微胶囊的复合抗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Souza et al. Properties and controlled release of chitosan microencapsulated limonene oil
Cai et al. Antibacterial and antibiofilm activities of chitosan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Ocimum basilicum L. essential oil
CN105705014B (zh) 抗微生物组合物和使用方法
CN102845512A (zh) 一种水溶性茶树油/壳聚糖抗菌复合剂
CN106513707A (zh) 一种利用蓝莓叶提取液生物合成的纳米银抑菌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5155284A (zh) 一种具有自抗菌能力的面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11819023B2 (en) Polyvinyl alcohol/chitosan composite soluble electrospun nanofibers for disinfectant anti-bacterial and anti-corrosion applications
Zaied et al. A valuable observation on natural plants extracts for Valuable Functionalization of Cotton fabric (an overview)
Cai et al. Pleurotus eryngii polysaccharide nanofiber containing pomegranate peel polyphenol/chitosan nanoparticles for control of E. coli O157: H7
Ghayempour et al. A robust friendly nano-encapsulated plant extract in hydrogel Tragacanth gum on cotton fabric through one single step in-situ synthesis and fabrication
Ali et al. Anti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of wool fibers treated with chitosan-propolis nano composite and dyed with natural dye extracted from red prickly pear.
KR20170050872A (ko) 키토산과 식물추출물을 이용한 천연식품보존용 조성물과 제조방법
CN105594704A (zh) 一种抑菌组合物及其在抑菌洗衣液中的应用
Siddhan et al. Biosynthesis of bacterial cellulose imparting antibacterial property through novel bio-agents
CN105638758A (zh) 一种茶树油-小檗碱抗菌复合悬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Zambak et al. Production of clove extract loaded pullulan and whey protein nanofibers as antioxidant and antibacterial agent
Song et al. Allicin-loaded electrospun PVP/PVB nanofibrous films with superior water absorption and water stability for antimicrobial food packaging
CN106665649A (zh) 一种日化用品抑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EP0997520A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queous solution of essential oil, and antimicrobial agents, microbicides and antimicrobial finishes for washing containing the same as active ingredient
Ke et al. Antibacterial aroma compounds as property modifiers for electrospun biopolymer nanofibers of proteins and polysaccharides: A review
Mannai et al. Electrospun Cactus Mucilage/Poly (vinyl alcohol) Nanofibers as a Novel Wall Material for Dill Seed Essential Oil (Anethum graveolens L.) Encapsulation: Release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Korgaonkar et al. Nano herbal oils application on nonwove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30

Address after: 523808 Room 305, floor 3, academic exchange center, Songshan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Guangdong, China A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giant micro Mstar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51073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Guang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n Xiu Lu Ming Hua Street No. 4 the first floor of the Arts crafts emporium SuiXi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Chaohui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