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4819A -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4819A
CN105144819A CN201480021656.XA CN201480021656A CN105144819A CN 105144819 A CN105144819 A CN 105144819A CN 201480021656 A CN201480021656 A CN 201480021656A CN 105144819 A CN105144819 A CN 1051448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communication control
control unit
extending bandwidth
resourc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165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44819B (zh
Inventor
水泽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vida Wireless LLC
InterDigital VC Holding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144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4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44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48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00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9Allocation based on distance or geographical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有效地使用频带填充频带扩展或多个频带扩展。提供了配备有通信控制单元的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单元基于每个资源块来控制由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通过具有基本带宽的分量载波执行的无线通信。在未使用的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中,通信控制单元设置具有前述资源块的大小的整数倍的带宽的至少一个扩展频带。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在作为用于无线电通信的带宽的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标准化的蜂窝通信方案的长期演进(LTE)中,定义了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这6个替代方案(参见,例如,非专利文献1)。在通过开发LTE获得的LTE高级(LTE-A)中,进一步引入了叫做载波综合的技术,该技术允许整体地使用多个分量载波,每一个载波都具有上文所描述的任何带宽。例如,当同时使用两个分量载波(每一个分量载波都具有20MHz的带宽)时,可以总共形成40MHz的无线电信道。
然而,在每一个国家分配给通信提供商的频带并不总是适用于在LTE中定义的带宽(在下文中,术语LTE还包括LTE-A)。因此,当通信提供商运营LTE系统时,过剩频带可能会保持原样,而不会被使用。于是,提出了叫做频带填充的概念,其中,扩展频带被设置为与分量载波邻接的过剩频带,并且扩展频带还用于无线电通信,以便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效率(参见,例如,非专利文献2)。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3GPPTS36.104V11.4.0",2013年3月22日
非专利文献2:AT&T,"NCTandBandFilling",R1-130665,3GPPTSGRANWG1Meeting#728,2013年1月28日-2月1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如果通信提供商可以自由地将扩展频带设置为过剩频带,则可能会导致各种问题,诸如实现的复杂化、开销的增大、通信质量劣化以及向后兼容性的丧失。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能够通过解决或减少假定与频带填充有关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来有效地使用扩展频带的系统。
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包括:通信控制单元,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以资源块为单位控制由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在具有基本带宽的分量载波上执行的无线电通信。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将具有资源块的大小的整数倍的扩展频带的至少一个扩展频带设置为过剩频带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以资源块为单位控制由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在具有基本带宽的分量载波上执行的无线电通信;以及将具有资源块的大小的整数倍的扩展频带的至少一个扩展频带设置为过剩频带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执行无线电通信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以及通信控制设备。所述通信控制设备包括通信控制单元,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以资源块为单位控制在具有基本带宽的分量载波上执行的无线电通信,以及将具有资源块的大小的整数倍的扩展频带的至少一个扩展频带设置为过剩频带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无线电通信单元,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与通信控制设备在具有基本带宽的分量载波上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控制设备以资源块为单位控制无线电通信;以及控制单元,当由所述通信控制设备将具有资源块的大小的整数倍的扩展频带的至少一个扩展频带设置为过剩频带的至少一部分时,所述控制单元允许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在所设置的扩展频带上执行无线电通信。
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如本公开内容所述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在频带填充中使用扩展频带。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LTE系统的概要的说明性图示。
图2是用于说明下行链路资源的配置的示例的说明性图示。
图3是用于说明上行链路资源的配置的示例的说明性图示。
图4A是用于说明频域中的分量载波的配置的第一示例的说明性图示。
图4B是用于说明频域中的分量载波的配置的第二示例的说明性图示。
图4C是用于说明频域中的分量载波的配置的第三示例的说明性图示。
图5A是示出在一侧设置的扩展频带的示例的说明性图示。
图5B是用于说明与图5A的示例有关的以资源块为单位设置扩展频带的说明性图示。
图6A是示出在两侧对称地设置的扩展频带的示例的说明性图示。
图6B是用于说明与图6A的示例有关的以资源块为单位设置扩展频带的说明性图示。
图7A是示出在两侧不对称地设置的扩展频带的示例的说明性图示。
图7B是用于说明与图7A的示例有关的以资源块为单位设置扩展频带的说明性图示。
图8A是用于说明在一侧的设置中的同步资源和广播信道的配置的示例的说明性图示。
图8B是用于说明在两侧对称的设置中的同步资源和广播信道的配置的示例的说明性图示。
图9A是用于说明在一侧的设置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配置的示例的说明性图示。
图9B是用于说明在两侧对称的设置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配置的示例的说明性图示。
图10A是用于说明根据现有方法授予的资源块编号的说明性图示。
图10B是用于说明资源块编号的新编号规则的第一示例的说明性图示。
图10C是用于说明资源块编号的新编号规则的第二示例的说明性图示。
图11是用于说明频带填充(BF)设置信息的示例的说明性图示。
图12是用于说明用于抑制噪声或干扰的系统的第一示例的说明性图示。
图13是用于说明用于抑制噪声或干扰的系统的第二示例的说明性图示。
图1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15A是示出扩展频带的第一设置示例的说明性图示。
图15B是示出扩展频带的第二设置示例的说明性图示。
图15C是示出扩展频带的第三设置示例的说明性图示。
图16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17是示出图16中示出的无线电通信单元的详细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18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频带设置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9A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的第一半。
图19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的第二半。
图20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调度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各个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元件将用相同的参考指示符来表示,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此外,将按下列顺序提供描述。
1.系统的概要
1-1.构成系统的节点
1-2.资源的配置
1-3.频带填充
1-4.扩展频带的各种设置
1-5.主信道的配置
1-6.资源的识别
1-7.对噪声或干扰的抑制
3.基站的配置示例
4.终端设备的配置示例
5.处理的流程
5-1.频带设置处理
5-2.通信控制处理
5-3.调度处理
6.总结
<1.系统的概要>
首先,将使用图1到图3来描述LTE系统的概要。
[1-1.构成系统的节点]
图1是用于说明LTE系统的概要的说明性图示。参考图1,LTE系统1包括一个或多个基站10、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12、以及核心网络(CN)16。
基站10是LTE中的也叫做演进节点B(eNB)的通信控制设备。基站10为位于小区11内的终端设备12提供无线电通信服务。基站10连接到核心网络16。终端设备12是LTE中的也叫做用户设备(UE)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终端设备12连接到基站10,并执行无线电通信。当前由终端设备12连接的基站叫做终端设备12的服务基站。服务基站对于各个终端设备12执行各种控制,诸如调度、速率控制、重新发送控制以及发送功率控制。核心网络16在LTE中也叫做演进数据包核心(EPC),并包括各种控制节点,诸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ME)、PDN网关(P-GW)、以及服务网关(S-GW)(未示出)。MME管理终端设备12的移动性。S-GW是传输终端设备12的用户平面的数据包的网关。P-GW是位于核心网络16和分组数据网络(PDN)17之间的连接点处的网关。PDN17可包括诸如因特网和企业网络之类的IP网络。
[1-2.资源的配置]
从基站10到终端设备12的无线电链路是下行链路(DL)。从终端设备12到基站10的无线电链路是上行链路(UL)。在LTE中,包括被定义为实现无线电通信服务的各种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一组频带叫做分量载波。当LTE系统在频分双工(FDD)方案下操作时,下行链路中的分量载波(下行链路CC)和上行链路中的分量载波(上行链路CC)是单独的频带。当LTE系统在时分双工(TDD)方案下操作时,在一个分量载波上执行下行链路发送和上行链路发送。
图2是用于说明下行链路资源的配置的示例的说明性图示。在图2的上半部,示出了具有10毫秒的长度的一个无线电帧。一个无线电帧包括10个子帧,每一个子帧都具有1毫秒的长度。一个子帧包括两个0.5毫秒的时隙。一个0.5毫秒的时隙通常在时间方向包括7个OFDM符号(当使用扩展循环前缀时,6个OFDM符号)。然后,在频率方向,一个OFDM符号和12个子载波构成一个资源块。在这样的时间-频率资源当中,在频率方向,在位于分量载波的中心的6个资源块中,配置了用于发送同步信号的资源和广播信道(BCH)。在此说明书中,用于发送同步信号的资源叫做同步资源。终端设备接收同步资源上的主要同步信号和次要同步信号,以便在小区搜索过程中与基站建立同步。广播信道用于广播主信息块(MIB)。MIB传达静态广播信息,诸如分量载波的带宽、以及基站的天线的数量。请注意,动态广播信息通过系统信息块(SIB)在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上传达。剩余资源块可以用于下行链路中的数据发送。
图3是用于说明上行链路资源的配置的示例的说明性图示。也在上行链路中,一个无线电帧包括10个子帧,每一个子帧都具有1毫秒的长度。一个子帧包括2个0.5毫秒的时隙。在0.5ms的时隙中的每一个的时间方向的中心处,配置了由基站用于解调上行链路信号的参考序列。随机接入信道(PRACH)由终端设备用于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信号(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终端设备通过接收SIB(更具体而言,SIB1到SIB8中的SIB2),获取随机接入信道被分配到资源块中的哪一个。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由终端设备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CCH)由终端设备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信号。PUCCH被配置在分量载波的频带末端,用于允许更多连续的资源块被分配到PUSCH上的终端设备。这防止上行链路数据信号的峰值与均值功率比(PAPR)增大以使功率效率劣化。
请注意,也在TDD方案的LTE中,一个无线电帧包括10个子帧,每一个子帧都具有1毫秒的长度。然而,10个子帧中的一些是下行链路子帧,而一些其他子帧是上行链路子帧。
对于下行链路资源以及上行链路资源两者,基站控制由终端设备以资源块为单位执行的无线电通信。这不仅适用于FDD,而且还适用于TDD。例如,从基站发送到终端设备的资源分配信息通过使用频域中的唯一资源块编号,识别要被分配的资源块。在此说明书中,资源分配信息可包括指示用于数据发送的资源分配(DL分配和UL许可)的调度信息、以及指示控制信道的配置的信道配置信息。例如,信道配置信息是用于向终端设备指示上文所描述的PRACH的配置的信息。
[1-3.频带填充]
非专利文献1的表5.6-1定义了LTE中的分量载波的带宽的6个替代方案。根据该定义,分量载波的带宽包括1.4MHz、3MHz、5MHz、10MHz、15MHz以及20MHz。在此说明书中,这些带宽叫做基本带宽。然而,在每一个国家中分配给通信提供商的频带并不总是适应于这些基本带宽。
图4A是用于说明频域中的分量载波的配置的第一示例的说明性图示。在第一示例中,4MHz的频带可用于提供商。请注意,为了描述方便起见,只考虑了一个链路方向。当提供商将具有3MHz的基本带宽的分量载波C0设置为可以使用的频带时,保留了具有1MHz的带宽的过剩频带。然而,由于1MHz的带宽小于任何基本带宽,因此不使用该过剩频带。
图4B是用于说明频域中的分量载波的配置的第二示例的说明性图示。在第二示例中,12MHz的频带可用于提供商。当提供商将分量载波C11、C12、C13以及C14(每一个都具有3MHz的基本带宽)设置为可以使用的频带,并将载波聚合应用于这些分量载波时,不生成过剩频带。就频率资源的利用效率而言,此解决方案貌似是最佳的。然而,所有终端设备都不支持载波聚合,并且不支持载波聚合的终端设备只能使用一个分量载波。因此,图4B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包括资源的浪费(不支持载波聚合的终端设备不能使用9MHz的带宽)。因此,提供商可能希望设置具有更宽的基本带宽的单个分量载波。另外,由于LTE-A中的载波聚合具有多个CC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间隔必须是300kHz的整数倍的限制,因此分量载波的最佳配置只能在有限的情况下实现。
图4C是用于说明频域中的分量载波的配置的第三示例的说明性图示。也在第三示例中,12MHz的频带可用于提供商。与第二示例不同,当提供商设置具有10MHz的基本带宽的分量载波C10时,终端设备可以使用分量载波C10,而不管它是否支持载波聚合。然而,利用图4C的解决方案,保留了具有2MHz的带宽的过剩频带。
频带填充是用于使用如图4A和图4C所例示的过剩频带作为用于扩展分量载波的带宽的扩展频带的概念。然而,在频带填充中存在一些问题。
(1)控制信号的开销
假定过剩频带的带宽通常小于基本带宽。因此,当在扩展频带中配置了用于允许终端设备使用扩展频带的控制资源(例如,用于控制信号的同步资源、广播信道以及其他信道)时,用于控制信号的资源的开销率相对地提高。
(2)扩展带宽的通知
当分量载波和添加到分量载波的扩展频带被作为一个频带处理时,在大多数情况下,总带宽不对应于所指定的6个基本带宽。另一方面,现有的MIB中的向终端设备广播的带宽信息只能指示6个基本带宽中的任何一个。对带宽信息的修改会妨碍不支持在扩展频带上的无线电通信的终端设备(在下文中,被称为传统终端)的正常操作。因此,期望引入用于将扩展频带的带宽(在下文中,被称为扩展带宽)通知给终端设备的新信息元素,而不会修改MIB中的基本带宽的带宽信息。然而,如果扩展带宽可以取任何值,则新信息元素的比特的数量可能会过分地增大。
(3)与传统终端的兼容性
如上文所描述的,从基站发送到终端设备的资源分配信息以资源块为单位识别各个资源。通常,按频率的递增的顺序向资源块授予资源块编号。然而,当在扩展频带被设置为分量载波的下侧(频率的下侧)的情况下向扩展频带中的资源块授予小于分量载波的编号的资源块编号时,传统终端可能会误解成资源块编号指向分量载波中的资源块。
(4)收发器的复杂性
由于在LTE中只有基本带宽的6个替代方案,因此作为接收LTE的无线电信号的设备的收发器只能被设计为以便处理6个基本带宽。具体而言,诸如采样率、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大小之类的电路参数可以取决于发送和接收频带(及其带宽)。然而,当扩展带宽被设置为任何值时,收发器将需要被设计为以便对于扩展频带的每个设置值正确地操作,从而导致设备的实现成本的显著的增大。
(5)传统终端的接收质量的劣化
当扩展频带被设置为与下行链路CC邻接的过剩频带时,传统终端将在扩展频带上接收到的信号识别为噪声。传统终端的收发器的低通滤波器不能彻底地去除在靠近期望信号的频率的频率处接收到的此噪声。因此,无线电信号在扩展频带上的发送可能会使传统终端中的接收质量劣化。
(6)小区搜索的时间
根据现有的小区搜索的过程,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使用在下行链路CC的频带中心发送同步信号这一事实作为线索来检测同步信号。然而,当设置扩展频带时,同步信号不会始终存在于包括下行链路CC以及扩展频带的频带的中心处。如果同步信号的位置不清楚,终端设备不得不盲目地搜索同步信号,以至于延长了在检测到同步信号之前的时间。
(7)由扩展频带引起的干扰
当在某个小区中在扩展频带上发送无线电信号时,无线电信号可能会在相邻小区中导致小区间干扰。在LTE中的基站具有用于抑制小区间干扰的叫做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的系统,但是,由于当前ICIC不是在考虑到频带填充的情况下设计的,因此,引入用于抑制由扩展频带引起的小区间干扰的额外系统是有益的。
(8)上行链路资源的不连续性
如上文所描述的,由终端设备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的PUCCH被配置在分量载波的频带末端,以便使得在PUSCH上将更多连续的资源块分配到终端设备成为可能。然而,当扩展频带被设置在分量载波的频带的外面时,分量载波的PUSCH以及扩展频带中的信道跨越PUCCH变得不连续。
提供了用于解决或减少假定与如这里所描述的频带填充有关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问题的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
[1-4.扩展频带的设置模式]
图5A到图5C是分别示出扩展频带的3个设置模式的说明性图示。这些设置模式通过分量载波以及添加到分量载波的扩展频带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区分开。第一设置模式是一侧的设置,第二设置模式是两侧对称的设置,而第三设置模式是两侧非对称的设置。
(1)一侧设置
图5A示出了一侧的设置的示例。根据一侧的设置,扩展频带只在分量载波的上侧或者下侧的过剩频带中被添加到分量载波。参考图5A,下行链路CCDC11和上行链路CCUC14分别被配置在从频率F11到频率F12的频带中以及从频率F15到频率F16的频带中。扩展频带EB13是添加到下行链路CCDC11的扩展频带。扩展频带EB13在下行链路CCDC11的上侧占据从频率F13到频率F14的频带。扩展频带EB15是添加到上行链路CCUC14的扩展频带。扩展频带EB15在上行链路CCUC14的上侧占据从频率F16到频率F17的频带。
下行链路CCDC11的上端频率F12和扩展频带EB13的下端频率F13之间的间隔被用作保护频带GB12。在保护频带中,不发送无线电信号。由于这样的保护频带的配置,传统终端的收发器可以例如通过使用滤波器来抑制在扩展频带上由无线电信号所引起的噪声或干扰。请注意,由于保护频带是不用于发送无线电信号的频带,因此保护频带的配置就资源利用效率而言具有负面效果。然而,根据图5A中例示的一侧的设置,只将一个保护频带配置在下行链路CC的上侧或者下侧就足够了。因此,可以说,一侧的设置是实现避免传统终端的接收质量的劣化和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合适平衡的有效设置模式。另外,与稍后将描述的两侧的设置相比,一侧的设置也是允许更多连续的共享信道被配置在上行链路中的扩展频带中的设置模式。由于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的基站知道扩展频带的存在,因此,在上行链路CCUC14和扩展频带EB15之间可以不配置保护频带。
在某个实施例中,扩展频带被设置为以便具有资源块的大小的整数倍的扩展带宽。如上文所描述的,一个资源块在频率方向具有12个子载波。由于子载波按15kHz的频率间隔配置,因此在频率方向,一个资源块的大小(在下文中,被称为RB大小)是180kHz。参考图5B的示例,扩展频带EB13在频率方向占据6个资源块(F14-F13=6x180=1080[kHz])。保护频带GB12在频率方向占据2个资源块(F13-F12=2x180=360[kHz])。扩展频带EB15在频率方向占据8个资源块(F17-F16=8x180=1440[kHz])。
以此方式以资源块为单位配置扩展频带允许扩展频带通过资源块的数量来表达。这使得通过使用基于资源块的数量的指标(例如,资源块的数量本身、被映射到资源块的数量的代码、或根据资源块的数量计算出的任何值)、利用少量比特将扩展频带通知给终端设备成为可能。
可以以资源块为单位来配置保护频带(即,以便具有RB大小的整数倍的带宽),或者可以例如以子载波为单位来配置保护频带(即,以便具有15kHz的整数倍的带宽)。可以显式地向终端设备通知保护频带的设置。替代地,例如可以通过预先指定带宽,省略保护频带的设置的通知。另外,当以资源块为单位来配置保护频带时,保护频带的带宽可以是向终端设备报告的扩展带宽的一部分。在此情况下,即使当不显式地报告保护频带的带宽时,例如,当基站不在保护频带上调度下行链路发送时,可以基本上实现保护频带,而不会使终端设备发现保护频带的存在。这可以减少保护频带的通知所需的信息的开销,并使得基站动态地改变保护频带的带宽更容易。
(2)两侧对称的设置
图6A示出了两侧对称的设置的示例。根据两侧对称的设置,扩展频带在分量载波的上侧和下侧的过剩频带中被对称地添加到分量载波。参考图6A,下行链路CCDC23和上行链路CCUC27分别被配置在从频率F22到频率F23的频带中以及从频率F27到频率F28的频带中。扩展频带EB21是添加到下行链路CCDC23的下侧扩展频带。扩展频带EB21占据从频率F20到频率F21的频带。保护频带GB22被配置在扩展频带EB21和下行链路CCDC23之间。扩展频带EB25是添加到下行链路CCDC23的上侧扩展频带。扩展频带EB25占据从频率F24到频率F25的频带。保护频带GB24被配置在下行链路CCDC23和扩展频带EB25之间。扩展频带EB26是添加到上行链路CCUC27的下侧扩展频带。扩展频带EB26占据从频率F26到频率F27的频带。扩展频带EB28是添加到上行链路CCUC27的上侧扩展频带。扩展频带EB28占据从频率F28到频率F29的频带。在上行链路中,可以不配置保护频带。
也在两侧对称的设置中,当无线电信号不在下行链路CC和两个扩展频带之间的保护频带中发送时,可以抑制传统终端的接收电路中的噪声或干扰,以避免接收质量的劣化。另外,就稍后描述的小区搜索过程而言,两侧对称的设置具有比上文所描述的一侧的设置更有益的效果。
在某个实施例中,扩展频带被设置为以便具有资源块的大小的整数倍的扩展带宽。参考图6B的示例,扩展频带EB21和EB25在频率方向占据6个资源块。保护频带GB22和GB24在频率方向占据2个资源块。扩展频带EB26和EB28在频率方向占据8个资源块。当以此方式以资源块为单位来配置扩展频带时,可以通过资源块的数量来表达扩展带宽。这使得通过使用基于资源块的数量的指标、利用少量比特将扩展带宽通知给终端设备成为可能。在两侧对称的设置中,由于在分量载波的两侧的扩展频带具有相同的扩展带宽,因此,只将有关两个扩展频带的一个扩展带宽的信息通知给终端设备就足够了。
可以以资源块为单位对称地配置保护频带,或可以以子载波为单位对称地配置保护频带。可以显式地将保护频带的设置通知给终端设备,或可以不向终端设备通知保护频带的设置。另外,在以资源块为单位配置保护频带的情况下,当不显式地将保护频带的带宽通知给终端设备时,以及例如当基站不在保护频带上调度下行链路发送时,可以基本上实现保护频带。这可以减少保护频带的通知所需的信息的开销,并可以使得基站动态地改变保护频带的带宽更容易。
(2)两侧非对称的设置
图7A示出了两侧非对称的设置的示例。根据两侧非对称的设置,扩展频带在分量载波的上侧和下侧的过剩频带中被不对称地添加到分量载波。参考图7A,下行链路CCDC33和上行链路CCUC37分别被配置在从频率F32到频率F33的频带中以及从频率F37到频率F38的频带中。扩展频带EB21是添加到下行链路CCDC33的下侧扩展频带。扩展频带EB31占据从频率F30到频率F31的频带。保护频带GB32被配置在扩展频带EB31和下行链路CCDC33之间。扩展频带EB35是添加到下行链路CCDC33的上侧扩展频带。扩展频带EB35占据从频率F34到频率F35的频带。保护频带GB34被配置在下行链路CCDC33和扩展频带EB35之间。扩展频带EB36是添加到上行链路CCUC37的下侧扩展频带。扩展频带EB36占据从频率F36到频率F37的频带。扩展频带EB38是添加到上行链路CCUC37的上侧扩展频带。扩展频带EB38占据从频率F38到频率F39的频带。在上行链路中,可以不配置保护频带。
也在两侧非对称的设置中,当无线电信号不在下行链路CC和两个扩展频带之间的保护频带中发送时,可以抑制传统终端的接收电路中的噪声或干扰,以避免接收质量的劣化。另外,就稍后描述的小区搜索过程而言,两侧非对称的设置具有比上文所描述的一侧的设置更有益的效果。
在某个实施例中,扩展频带被设置为以便具有资源块的大小的整数倍的扩展带宽。参考图7B的示例,扩展频带EB31在频率方向占据4个资源块。保护频带GB32和GB34在频率方向占据2个资源块。扩展频带EB35在频率方向占据8个资源块。扩展频带EB36在频率方向占据6个资源块。扩展频带EB38在频率方向占据10个资源块。当以此方式以资源块为单位配置扩展频带时,可以通过资源块的数量来表达扩展带宽。这使得通过使用基于资源块的数量的指标、利用少量比特将扩展带宽通知给终端设备成为可能。也在两侧非对称的设置中,当不显式地将保护频带的带宽通知给终端设备时,可以减少保护频带的通知所需的信息的开销。
当具有彼此不同的带宽的过剩频带存在于分量载波的上侧以及下侧时,两侧非对称的设置是允许过剩频带被使用而不会被浪费的灵活的设置模式。
[1-5.主信道的配置]
(1)下行链路
即使当选择任何设置模式时,通过使用分量载波的同步资源以用于允许终端设备与扩展频带同步,可以避免同步信号的发送所需的资源的开销的增大。在此情况下,基站彼此时间同步地操作分量载波以及添加到分量载波的扩展频带。另外,诸如被终端设备参考以使用扩展频带的广播信息之类的控制信息也可以在分量载波而不是扩展频带上发送。
图8A是用于说明在一侧的设置中的同步资源和广播信道的配置的示例的说明性图示。参考图8A,示出了下行链路CCDC11以及下行链路CCDC11的上侧的扩展频带EB13。在下行链路CCDC11的中心处的6个资源块中,配置了用于发送主要同步信号以及次要同步信号的同步资源。下行链路CCDC11的该同步资源也用于允许终端设备与扩展频带EB13同步。如此,当在分量载波和扩展频带之间共同地使用同步资源时,传统终端和非传统终端两者在小区搜索过程中将只需搜索分量载波的同步资源上的同步信号。因此,在不修改现有的小区搜索过程的实现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非传统终端。另外,即使当扩展带宽小于最小基本带宽时,也可以通过使用配置在分量载波而不是扩展频带中的同步资源,允许终端设备适当地与扩展频带同步。
在位于与同步资源的频率相同的频率处的资源块中,配置了用于发送广播信息的物理广播信道(PBCH)。PBCH是对应于BCH的物理信道。例如,可以在PBCH上的MIB中广播指示扩展带宽等等的频带填充(BF)设置信息。另外,可以在PDSCH上的SIB中广播BF设置信息。替代地,可以在PDCCH上,将BF设置信息发送到各个终端设备。如此,在下行链路CC上发送与扩展频带有关的设置信息,非传统终端可以通过首先与下行链路CC建立同步、然后在分量载波上接收设置信息,获取扩展频带的设置。这使得平稳地将操作从不执行频带填充的操作状态转变到执行频带填充的操作状态成为可能。
此外,还可以在下行链路CCDC11的PDCCH上,将关于扩展频带中的资源块的调度信息,与关于分量载波中的资源块的调度信息一起发送到终端设备。这使得减少调度信息的发送所需的资源的开销成为可能。另外,还可以在下行链路CCDC11的物理混合型ARQ指示符信道(PHICH)上,将对上行链路中的扩展频带上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肯定应答(ACK)/否定应答(NACK)发送到终端设备。当在上行链路CC以及上行链路中的扩展频带上执行上行链路发送时,对上行链路发送的ACK/NACK可以在基站中在相同HARQ处理中被处理和组合,并被发送到终端设备。这使得减少ACK/NACK的发送所需的资源的开销成为可能。
图8B是用于说明在两侧对称的设置中的同步资源和广播信道的配置的示例的说明性图示。参考图8B,示出了下行链路CCDC23以及下行链路CCDC23的上侧的扩展频带EB21和EB25。在下行链路CCDC23的中心处的6个资源块中,配置了用于发送主要同步信号以及次要同步信号的同步资源。下行链路CCDC23的该同步资源也用于允许终端设备与扩展频带EB21和EB25同步。如此,当在分量载波和扩展频带之间共同地使用同步资源时,传统终端和非传统终端两者在小区搜索过程中将只需搜索分量载波的同步资源上的同步信号。因此,在不修改现有的小区搜索过程的实现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非传统终端。另外,即使当每一个扩展带宽都小于最小基本带宽时,也可以通过使用配置在分量载波而不是扩展频带中的同步资源,允许终端设备适当地与扩展频带同步。
此外,在图8B的示例中,同步资源位于下行链路中的整个频带的中心处,从而组合下行链路CCDC23和两个扩展频带EB21和EB25。因此,类似于现有的小区搜索过程,传统终端和非传统终端两者可以快速地检测到同步资源上的同步信号,而不会忽略同步资源的位置。在终端设备之前没有与同步资源的具体位置有关的知识的使用应用(诸如漫游)中,维护同步资源的中心配置的这样的系统特别有益。
在位于与同步资源的频率相同的频率处的资源块中,配置了用于发送广播信息的物理广播信道(PBCH)。例如,可以在PBCH上的MIB中,或可以在PDSCH上的SIB中,广播BF设置信息。替代地,可以在PDCCH上将BF设置信息发送到各个终端设备。类似于一侧的设置,当在下行链路CC上发送与扩展频带有关的设置信息时,可以平稳地将操作从不执行频带填充的操作状态转变到执行频带填充的操作状态。
此外,还可以在下行链路CCDC23的PDCCH上,将关于扩展频带中的资源块的调度信息,与关于分量载波中的资源块的调度信息一起发送到终端设备。这使得减少调度信息的发送所需的资源的开销成为可能。另外,可以在下行链路CCDC23的PHICH上,将对上行链路中的扩展频带上的上行链路发送的ACK/NACK发送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相同HARQ处理来处理对上行链路CC上的、以及上行链路中的扩展频带上的上行链路发送的ACK/NACK。这使得减少ACK/NACK的发送所需的资源的开销成为可能。
(2)上行链路
如上文所描述的,由终端设备用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的PUCCH被配置在上行链路CC的频带末端。当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信号时,期望在PUSCH中尽可能多地向终端设备分配连续的资源块,以便避免PAPR的上升。然而,如果PUSCH中的许多资源由非传统终端用于发送控制信号和随机接入信号(在下文中,统称为非数据信号),则难以向不能使用扩展频带的传统终端分配PUSCH中的连续的资源块。于是,在某个实施例中,由非传统终端在上行链路中发送非数据信号被优选地分配给扩展频带。
图9A是用于说明在一侧的设置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配置的示例的说明性图示。参考图9A,示出了上行链路CCUC14以及上行链路CCUC14的上侧的扩展频带EB15。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Ch11被配置在上行链路CCUC14的频带末端。PUCCHCh12可被配置在扩展频带EB15的频带末端。传统终端可以只使用上行链路CCUC14。用于传统终端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Ch13被分配到上行链路CCUC14中的资源块。因此,上行链路CCUC14中的除PUCCHCh11和PRACHCh13以外的PUSCH的资源块可以用于由传统终端对数据信号的发送。在图9A的示例中,用于非传统终端的单独的PRACHCh14被分配给扩展频带EB15中的资源块。相应地,PUSCH中的尽可能多的可使用的(并且连续的)资源块被保留在上行链路CCUC14中,以用于传统终端。
图9B是用于说明在两侧对称的设置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配置的示例的说明性图示。参考图9B,示出了上行链路CCUC27以及上行链路CCUC27的上侧以及下侧的扩展频带EB26和EB28。PUCCHCh21被配置在上行链路CCUC27的频带末端。PUCCHCh22可被配置在扩展频带EB26和EB28的频带末端。用于传统终端的PRACHCh23被分配到上行链路CCUC27中的资源块。在图9B的示例中,用于非传统终端的单独的PRACHCh24被分配给扩展频带EB28中的资源块。相应地,PUSCH中的尽可能多的可使用的(并且连续的)资源块被保留在上行链路CCUC27中,以用于传统终端。
如此,当用于非传统终端的PUCC和PRACH(用于非数据信号的信道)被优选地分配给上行链路中的扩展频带而不是上行链路CC时,传统终端可以通过使用PUSCH中的更多连续的资源块,成功地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信号。另外,当分别在传统终端和非传统终端中准备单独的随机接入信道时,可以降低随机接入信号的冲突的可能性,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可以将使用图9A和图9B描述的用于非传统终端的PRACH的配置,与在SIB2上传达的有关用于传统终端的PRACH的配置的信道配置信息分开地通知给传统终端。可以使用图8A或图8B中例示的下行链路CC中的SIB的新信息元素,广播该新信道配置信息,或可以在PDCCH上将该新信道配置信息发送到各个终端设备。
此外,还可以在终端设备中在相同HARQ处理中处理并组合对下行链路CC和下行链路中的扩展频带上的下行链路发送的ACK/NACK,并将该ACK/NACK发送到基站。这使得减少ACK/NACK的发送所需的资源的开销成为可能。请注意,可以在PUCCH或PUSCH上发送对下行链路发送的ACK/NACK。
应该理解,可以将在本节中描述的与信道的配置有关的一些特征应用于两侧非对称的设置。
[1-6.资源的识别]
(1)编号规则
如上文所描述的,通常在从基站发送到终端设备的资源分配信息中,通过使用按频率的递增的顺序授予给资源块的资源块编号来识别各个资源。当扩展频带被添加到分量载波时,期望资源块编号在分量载波和扩展频带中是唯一的。然而,扩展频带被设置为分量载波的下侧的频带,当按频率的递增的顺序向资源块授予编号时,授予给下侧的扩展频带中的资源块的编号被设置为小于授予给分量载波中的资源块的编号。图10A示出了这样的情况的示例。在图10A的示例中,扩展频带EB41包括分别具有从“0”到“5”的资源块编号的6个资源块。下行链路CCDC43包括分别具有从“6”到“21”的资源块编号的16个资源块。扩展频带EB45包括分别具有等于或大于资源块编号22的资源块编号的多个资源块。请注意,分量载波和扩展频带中的每一个中的资源块的数量只是用于描述的示例。每一个频带都可包括更多资源块或少一些资源块。
根据图10A中例示的现有的编号规则,取决于分量载波的下侧的扩展频带的带宽,改变授予给分量载波中的资源块的资源块编号。结果,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传统终端会误解,授予给扩展频带EB41中的资源块的小的资源块编号指向分量载波DC43中的资源块。当传统终端错误地解释资源块编号时,由传统终端进行的无线电通信将不会正确地操作。于是,在某个实施例中,采用这样的编号规则:资源块编号被唯一地授予给分量载波和扩展频带中的相应的资源块,然而,小于扩展频带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编号的资源块编号被授予给分量载波中所包括的任何资源块。这使得解决传统终端误解资源块编号的含义的风险成为可能。
图10B是用于说明资源块编号的新编号规则的第一示例的说明性图示。参考图10B,类似于图10A,示出了下行链路CCDC43、下行链路CCDC43的下侧的扩展频带EB41、以及下行链路CCDC43的上侧的扩展频带EB45。在扩展频带EB41和下行链路CCDC43之间存在保护频带GB42。在下行链路CCDC43和扩展频带EB45之间存在保护频带GB44。根据编号规则的第一示例,按从零开始的频率的递增的顺序,将资源块编号授予给下行链路CCDC43中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在图10B的示例中,从“0”到“15”的资源块编号被分别授予给下行链路CCDC43中的16个资源块。另外,从“16”到“N-1”的资源块编号被分别授予给扩展频带EB45和扩展频带EB41中的资源块(N等于扩展频带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数量的总和)。在第一示例中,在资源块号编号进行编号时,不考虑保护频带的存在。
图10C是用于说明资源块编号的新编号规则的第二示例的说明性图示。也在编号规则的第二示例中,按从零开始的频率的递增的顺序,将资源块编号授予给下行链路CCDC43中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在图10C的示例中,从“0”到“15”的资源块编号被分别授予给下行链路CCDC43中的16个资源块。另外,从“16”到“M-1”的资源块编号被分别授予给保护频带GB44、扩展频带EB45和扩展频带EB41以及保护频带GB42中的资源块(M等于扩展频带和保护频带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数量的总和)。
在上文所描述的编号规则的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中,传统终端通过使用从“0”到“15”的资源块编号来识别下行链路CCDC43中的资源块。不取决于是否设置扩展频带、以及扩展频带的带宽来改变这些资源块编号。因此,可以解决传统终端误解资源块编号的含义的风险,以确保向后兼容性。
请注意,在图10B和图10C中,描述了小于下侧的扩展频带的编号的资源块编号被授予给上侧的扩展频带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示例,但是编号规则不限于这样的示例。即,小于上侧的扩展频带的资源块编号的资源块编号可以被授予给下侧的扩展频带中所包括的资源块。另外,应该理解,这里所描述的编号规则也可以应用于一侧的设置和两侧对称的设置。
(2)BF设置信息
图11是用于说明BF设置信息的示例的说明性图示。如使用图8A和图8B所描述的,BF设置信息是用于将扩展频带的设置通知给非传统终端的控制信息。参考图11,BF设置信息包括6个数据项:“扩展方向”、“带宽1”、“带宽2”、“保护带宽”以及“信道配置”。
“扩展方向”是识别扩展频带的设置模式的区域。作为示例,扩展方向的值“0”或“1”指示一侧设置,以及当值是“0”时,扩展频带被设置在分量载波的上侧,而当值是“1”时,扩展频带被设置在分量载波的下侧。“扩展方向”的值“2”指示两侧对称的设置。“扩展方向”的值“3”指示两侧非对称的设置。请注意,当作为系统的限制只能选择一侧设置时,“扩展方向”可以是指示值“0”或“1”的1比特标志。当作为系统的限制只能选择两侧对称的设置时,BF设置信息可不包括“扩展方向”作为信息元素。
“带宽1”指示第一扩展频带的带宽。“带宽2”指示第二扩展频带的带宽。在一侧设置中,省略了“带宽2”。也在两侧对称的设置中,省略了“带宽2”,以及在分量载波的两侧设置了两个扩展频带,每一个扩展频带都具有由“带宽1”指示的扩展带宽。在某个实施例中,这些“带宽1”和“带宽2”是基于对应于扩展带宽的资源块的数量的指标。例如,当扩展带宽是180kHz×NEB(NEB是1或更大的整数)时,“带宽1”或“带宽2”可以指示NEB。替代地,“带宽1”或“带宽2”可以指示被映射到NEB的代码、或根据NEB计算出的任何值。请注意,对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的每一个,BF设置信息可包括“扩展方向”、“带宽1”以及“带宽2”。
“保护带宽”指示表示被配置在下行链路CC和扩展频带之间的保护频带的带宽的信息。当保护频带的带宽等于RB大小的整数倍时,“保护带宽”可以是基于对应于保护带宽的资源块的数量的指标。另外,当保护频带的带宽等于每一个子载波的带宽的整数倍时,“保护带宽”可以是基于对应于保护带宽的子载波的数量的指标。请注意,当不显式地将保护频带的设置通知给终端设备时,BF设置信息可不包括“保护带宽”作为信息元素。
“信道配置”是指示用于非传统终端的一个或多个控制信道的配置的信道信息。例如,信道信息可以指示与用于传统终端的信道分开地配置的、用于非传统终端的PUCCH和PRACH的配置。请注意,当不为非传统终端配置单独的控制信道时,BF设置信息可不包括这样的信道配置信息。
(3)资源分配信息
在某个实施例中,基站将基于根据上文所描述的新编号规则授予给相应的资源块的资源块编号而生成的资源分配信息发送到终端设备。使用图11所描述的信道配置信息是资源分配信息的示例。资源分配信息的另一示例是指示分配给每一个终端设备用于数据发送的资源块的调度信息。
在LTE的规范的示例中,调度信息指定要分配到终端设备的一组资源块的块开始编号和数量,以识别分配的资源块。以这样的信息格式,非传统终端被设计为以便处理超出资源块的数量的开始编号和超出资源块的数量的块的数量。这使得用于非传统终端的调度信息识别扩展频带中所包括的资源块。例如,在图10B的示例的前提下,当调度信息指示开始编号“16”和“块的数量”2时,扩展频带EB45的下侧的两个资源块被识别。
在LTE的规范的另一个示例中,调度信息通过位图格式来识别要分配到终端设备的一组资源块。以这样的信息格式,非传统终端被设计为以便处理高达大于要被发送到传统终端的调度信息的资源块编号的位图。这使得用于非传统终端的调度信息识别扩展频带中所包括的资源块。例如,在图10B的示例的前提下,在选择具有最高粒度的位图的情况下,以16比特的位图格式,生成要被发送到传统终端的调度信息。另一方面,在相同情况下,以N比特的位图格式(N>16),生成要被发送到非传统终端的调度信息。请注意,在任何格式中,调度信息都使用终端特定的标识符(ID)来编码,并被发送到每一个终端设备。
在LTE的规范的示例中,表示PRACH的配置的PRACH配置信息被包括在SIB2中。PRACH是由终端设备用来将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到基站的物理信道。随机接入前导码由首次连接到基站的终端设备、从睡眠模式恢复的终端设备、或在越区切换过程中接入目标基站的终端设备来发送,以及例如被用来假定对终端设备唯一的定时偏移。PRACH配置信息包括指示在PRACH的频率方向的配置的频率偏移(参见,例如,2013年2月,“3GPPTS36.211V11.2.0”,3GPP)。在某个实施例中,基站将用于非传统终端的PRACH与用于传统终端的PRACH分开地分配到扩展频带中的资源块。然后,基站生成与用于传统终端的PRACH配置信息分开的、指示用于非传统终端的PRACH的PRACH配置信息。用于非传统终端的PRACH配置信息可以指示超出上行链路CC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数量的频率偏移。非传统终端被设计为以便处理这样的用于非传统终端的PRACH配置信息。这使得用于非传统终端的PRACH配置信息识别扩展频带中所包括的资源块。
请注意,在不受这里的描述的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基于根据上文所描述的新编号规则授予给相应的资源块的资源块编号,生成指示除PRACH以外的信道的配置的信道配置信息。
[1-7.对噪声或干扰的抑制]
在本节,将描述用于抑制由扩展频带所引起的噪声或干扰的附加系统。
图12是用于说明用于抑制噪声或干扰的系统的第一示例的说明性图示。在第一示例中,分量载波和要添加到分量载波的扩展频带被设置为以便彼此交叠、或以便同步资源的配置在相邻小区之间移动。参考图12的示例,扩展频带EB52设置在小区C1中的下行链路CCDC51的上侧,而扩展频带EB54设置在相邻小区C2中的下行链路CCDC53的下侧(即,在分量载波和扩展频带之间位置关系反转)。下行链路CCDC51在频率方向,在从中心频率F51到F52的频带中,具有同步资源和广播信道。下行链路CCDC53在频率方向,在从中心频率F53到F54的频带中,具有同步资源和广播信道。结果,同步资源和广播信道的配置在相邻小区之间移动。扩展频带在多个小区上的这样的不均匀的设置可以防止同步资源和诸如广播信道之类的主信道中的小区间干扰的发生,以实现系统的稳定操作。
图13是用于说明用于抑制噪声或干扰的系统的第二示例的说明性图示。在第二示例中,下行链路中的扩展频带中的资源块被分配用于由更靠近小区的中心的终端设备进行下行链路发送。参考图13,示出了由基站10a操作的小区11a和由基站10b操作的小区11b。小区11a和11b彼此相邻。终端设备12a是位于小区11a的中心区域L1内的非传统终端。终端设备12b是位于小区11a的小区边缘周围的非传统终端。终端设备12c是位于小区11a中的传统终端。终端设备12d是位于小区11b的小区边缘周围的传统终端。在这样的情况下,基站10a优先地将扩展频带中的资源块分配到终端12a。由于基站10a和终端设备12a之间的距离相对短,因此,即使利用向终端设备12a的下行链路发送中的小的发送功率,也可以确保足够的接收质量。利用小的发送功率,下行链路发送不会不利地影响服务小区11a中的传统终端12c和相邻小区11b中的传统终端12d两者(参见箭头A1和A2)。另一方面,基站10a优先地将下行链路CC中的资源块分配到终端设备12b。由于基站10a和终端设备12b之间的距离相对长,因此,在向终端设备12b的下行链路发送中,可能需要高发送功率。利用扩展频带中的高发送功率,传统终端可以将扩展频带上的下行链路发送识别为噪声或干扰。然而,当不在扩展频带上而是在下行链路CC上执行下行链路发送时,可以抑制由通用接收电路中的下行链路发送所引起的干扰,或通过使用诸如高干扰指示符(HII)之类的现有的干扰控制系统来控制干扰。
在下一节开始将详细地描述具有直到这里所描述的某些特征的基站和终端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请注意,可以以任何形式组合上文所描述的特征,而不管示例性实施例如何。
<3.基站的配置示例>
在本节,将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基站100的配置的示例。基站100可以是宏小区基站或小小区基站。小小区是包括毫微微(femto)小区、纳(nano)小区、微微(pico)小区和微(micro)小区的概念。另外,这里所描述的基站100的功能的一部分可以在图1所例示的核心网络16中的控制节点中实现。
图14是示出基站10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参考图14,基站100包括无线电通信单元110、网络通信单元120、存储单元130和通信控制单元140。
(1)无线电通信单元
无线电通信单元110是与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执行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接口(或无线电收发器)。无线电通信单元110在由稍后描述的通信控制单元140设置的频带上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例如,无线电通信单元110在具有基本带宽的分量载波上往返于传统终端和非传统终端两者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另外,无线电通信单元110在添加到分量载波的扩展频带上往返于非传统终端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由无线电通信单元110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可包括主要同步信号和次要同步信号、广播信号、发往各个终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以及下行链路数据信号。用于允许终端设备与分量载波同步的主要同步信号和次要同步信号通常在被配置在分量载波的中心处的6个资源块中的同步资源上发送。然后,无线电通信单元110允许扩展频带的帧定时与分量载波的帧定时同步。这允许非传统终端在分量载波的同步资源上接收主要同步信号和次要同步信号,以便也与扩展频带建立同步。
无线电通信单元110可以不在扩展频带上,而是在分量载波上发送与扩展频带有关的设置信息,该设置信息包括使用图11所描述的BF设置信息。例如,可以在分量载波的PBCH上的MIB中、或PDSCH上的SIB中,向终端设备广播BF设置信息。替代地,可以在分量载波的PDCCH上,将BF设置信息发送到各个终端设备。
无线电通信单元110可以不在扩展频带上,而是在分量载波的PDCCH上发送与扩展频带有关的调度信息(DL分配和UL许可)。这使得将有关分量载波的调度信息和有关扩展频带的调度信息集成到一组信息(例如一组开始编号和块的数量、或位图)成为可能。
无线电通信单元110可以不在扩展频带上,而是在分量载波的PHICH上,发送对上行链路中的扩展频带上的上行链路发送的ACK/NACK。另外,无线电通信单元110可以不在扩展频带上,而是在分量载波的PUCCH或PUSCH上,发生对下行链路中的扩展频带上的下行链路发送的ACK/NACK。
(2)网络通信单元
网络通信单元120是连接到图1所例示的核心网络16的通信接口。网络通信120将由无线电通信单元110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中所包括的通信数据包中继到核心网络16。另外,网络通信单元120从核心网络16接收要使用下行链路信号发送的通信数据包。另外,网络通信单元120可以在其本身和核心网络16上的控制节点(例如,MME)之间交换控制信号。网络通信单元120可以在其本身和相邻小区中的基站之间,经由例如X2接口来交换控制信号。
(3)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130通过使用诸如硬盘或半导体存储器之类的存储介质,存储用于基站100的操作的程序和数据。由存储单元130存储的数据可包括,例如,标识信息(诸如终端ID)和连接到基站100的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能力信息。能力信息指示每一个终端设备是非传统终端还是传统终端。可以由存储单元130存储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位置信息(可以动态地更新)。
(4)通信控制单元
通信控制单元140通过使用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之类的处理器,控制基站的全部操作。
例如,通信控制单元140将具有从6个替代方案(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中选择的基本带宽的分量载波(CC)设置为可使用的频带。在FDD方案中,设置了至少一个下行链路CC和至少一个上行链路CC。在TDD方案中,设置了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所共有的至少一个CC。另外,通信控制单元140以资源块为单位控制由传统终端和非传统终端在分量载波上执行的无线电通信。另外,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中,当存在过剩频带时,通信控制单元140将具有资源块的大小的整数倍的扩展带宽的至少一个扩展频带设置为过剩频带的至少一部分。扩展频带被添加到分量载波,以扩展分量载波的带宽。
当设置扩展频带时,通信控制单元140生成用于将扩展频带的设置通知给终端设备的BF设置信息。如使用图11所描述的,BF设置信息可包括用于识别扩展频带的设置模式的区域、以及指示扩展带宽的带宽信息。带宽信息可以是基于对应于扩展带宽的资源的数量的指标。
当在FDD方案下执行无线电通信时,通信控制单元140将不发送无线电信号的保护频带设置在下行链路CC和扩展频带之间。这会降低由扩展频带上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所引起的传统终端中的接收质量的劣化。通信控制单元140可以显式地将保护频带的带宽通知给终端设备,例如,通过将指示保护带宽的信息包括到BF设置信息中。替代地,通信控制单元140可以不显式地将保护频带的带宽通知给终端设备。例如,通信控制单元140将扩展频带的一部分处理为保护频带(在此情况下,保护频带的带宽也是RB大小的整数倍),并防止无线电通信单元110在保护频带上发送下行链路信号(即,不将下行链路发送分配到隐式保护频带中所包括的资源块),以便由此实现保护频带。通信控制单元140可以根据从终端设备报告的接收质量,动态地改变保护频带的带宽。另一方面,通信控制单元140不将保护频带设置在上行链路CC和添加到上行链路CC的扩展频带之间。
图15A是示出由通信控制单元140设置的扩展频带的第一设置示例的说明性图示。第一设置示例中的设置模式是一侧设置。在第一设置示例中,可使用的频带是704MHz-716MHz和734MHz-746MHz。例如,通信控制单元140将具有10MHz的基本带宽的下行链路CCDC61设置为734.6MHz-743.6MHz的频带,并将具有10MHz的相同基本带宽的上行链路CCUC64设置为704.6MHz-713.6MHz的频带。请注意,当基本带宽是10MHz时,由于在分量载波的两端提供信道间隔,因此有效带宽是9MHz,以及带宽在频率方向包括50个资源块。
在第一设置示例中,通信控制单元140将要被添加到下行链路CCDC61的扩展频带EB63设置为下行链路CCDC61的上侧的过剩频带。扩展频带EB63具有1.44MHz的扩展带宽(743.96MHz-745.4MHz),并在频率方向包括8个资源块。具有2个资源块的带宽的保护频带GB62被设置在下行链路CCDC61和扩展频带EB63之间。另外,通信控制单元140将要被添加到上行链路CCUC64的扩展频带EB65设置为上行链路CCUC64的上侧的过剩频带。扩展频带EB65具有1.8MHz的扩展带宽(713.6MHz-715.4MHz),并在频率方向包括10个资源块。没有保护频带被设置在下行链路CCDC64和扩展频带EB65之间。
图15B是示出由通信控制单元140设置的扩展频带的第二设置示例的说明性图示。第二设置示例中的设置模式是两侧对称的设置。在第二设置示例中,可使用的频带是704MHz-716MHz和734MHz-746MHz。例如,通信控制单元140将具有10MHz的基本带宽的下行链路CCDC73设置为735.5MHz-744.5MHz的频带,并将具有10MHz的相同基本带宽的上行链路CCUC77设置为705.5MHz-714.5MHz的频带。请注意,当基本带宽是10MHz时,由于在分量载波的两端提供信道间隔,因此有效带宽是9MHz,以及带宽在频率方向包括50个资源块。
在第二设置示例中,通信控制单元140将要被添加到下行链路CCDC73的扩展频带EB71设置为下行链路CCDC73的下侧的过剩频带。扩展频带EB71具有0.72MHz的扩展带宽(734.42MHz-735.14MHz),并在频率方向包括4个资源块。具有2个资源块的带宽的保护频带GB72被设置在扩展频带EB71和下行链路CCDC73之间。另外,通信控制单元140将要被添加到下行链路CCDC73的扩展频带EB75设置为下行链路CCDC73的上侧的过剩频带。扩展频带EB75具有0.72MHz的扩展带宽(744.86MHz-745.58MHz),并在频率方向包括4个资源块。具有2个资源块的带宽的保护频带GB74被设置在下行链路CCDC73和扩展频带EB75之间。另外,通信控制单元140将要被添加到上行链路CCUC77的扩展频带EB76设置为上行链路CCUC77的下侧的过剩频带。扩展频带EB76具有1.08MHz的扩展带宽(704.42MHz-705.5MHz),并在频率方向包括6个资源块。没有保护频带被设置在扩展频带EB76和上行链路CCUC77之间。另外,通信控制单元140将要被添加到上行链路CCUC77的扩展频带EB78设置为上行链路CCUC77的上侧的过剩频带。扩展频带EB78具有1.08MHz的扩展带宽(714.5MHz-715.58MHz),并在频率方向包括6个资源块。没有保护频带被设置在上行链路CCUC77和扩展频带EB78之间。
图15C是示出由通信控制单元140设置的扩展频带的第三设置示例的说明性图示。第三设置示例中的设置模式是两侧非对称的设置。在第三设置示例中,可使用的频带是704MHz-716MHz和734MHz-746MHz。例如,通信控制单元140将具有10MHz的基本带宽的下行链路CCDC83设置为735.3MHz-744.3MHz的频带,并将具有10MHz的相同基本带宽的上行链路CCUC87设置为705.3MHz-714.3MHz的频带。请注意,当基本带宽是10MHz时,由于在分量载波的两端提供信道间隔,因此有效带宽是9MHz,以及带宽在频率方向包括50个资源块。
在第三设置示例中,通信控制单元140将要被添加到下行链路CCDC83的扩展频带EB81设置为下行链路CCDC83的下侧的过剩频带。扩展频带EB81具有0.36MHz的扩展带宽(734.58MHz-734.94MHz),并在频率方向包括2个资源块。具有2个资源块的带宽的保护频带GB82被设置在扩展频带EB81和下行链路CCDC83之间。另外,通信控制单元140将要被添加到下行链路CCDC83的扩展频带EB85设置为下行链路CCDC83的上侧的过剩频带。扩展频带EB85具有0.72MHz的扩展带宽(744.66MHz-745.38MHz),并在频率方向包括4个资源块。具有2个资源块的带宽的保护频带GB84被设置在下行链路CCDC83和扩展频带EB85之间。另外,通信控制单元140将要被添加到上行链路CCUC87的扩展频带EB86设置为上行链路CCUC87的下侧的过剩频带。扩展频带EB86具有0.72MHz的扩展带宽(704.58MHz-705.3MHz),并在频率方向包括4个资源块。没有保护频带被设置在扩展频带EB86和上行链路CCUC87之间。另外,通信控制单元140将要被添加到上行链路CCUC87的扩展频带EB88设置为上行链路CCUC87的上侧的过剩频带。扩展频带EB88具有1.08MHz的扩展带宽(714.3MHz-715.38MHz),并在频率方向包括6个资源块。没有保护频带被设置在上行链路CCUC87和扩展频带EB88之间。
请注意,图15A到图15C所示出的扩展频带的设置只是用于描述的示例。例如,通信控制单元140可以将分量载波、扩展频带和保护频带的带宽设置为不同于上文所描述的示例的值。另外,通信控制单元140可以设置编号不同于上文所描述的示例的分量载波、扩展频带和保护频带。另外,如使用图12所描述的,通信控制单元140可以设置分量载波和扩展频带,以便在频率方向上在分量载波和扩展频带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它们彼此交叠,或者它们在相邻小区之间反转。
与基站100进行通信的终端设备包括支持扩展频带上的无线电通信的非传统终端(第一组终端设备),以及不支持扩展频带上的无线电通信的传统终端(第二组终端设备)。不取决于是否设置了扩展频带、以及当设置扩展频带时选择设置模式中的哪一个,通信控制单元140生成用于传统终端的资源分配信息,并允许无线电通信单元110发送所生成的资源分配信息。资源分配信息可包括指示诸如PRACH之类的控制信道的配置的信道配置信息。另外,资源分配信息可包括指示要分配给每一个终端设备用于数据发送的资源块的调度信息。在资源分配信息中,各个资源块是通过使用唯一地授予给分量载波和扩展频带中的相应的资源块的资源块编号来识别的。于是,小于扩展频带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资源块编号的资源块编号被授予给分量载波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相应地,可以解决传统终端误解资源块编号的含义的风险,以确保资源分配信息的向后兼容性。
通信控制单元140可以生成与用于传统终端的资源分配信息分开的、用于非传统终端资源的分配信息。例如,用于非传统终端的PRACH可以与用于传统终端的PRACH分开地配置。在此情况下,通信控制单元140可以允许无线电通信单元110与通过SIB2传达的用于传统终端的PRACH配置信息分开地发送用于非传统终端的PRACH配置信息。这使得将用于非传统终端的PRACH分配到扩展频带、以及在PUSCH上将更多连续的资源块分配到传统终端成为可能。
此外,通信控制单元140也可以优先地将非传统终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号(例如,对下行链路发送的ACK/NACK、以及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发送分配到扩展频带。也在此情况下,由于上行链路CC的资源之中的由非传统终端所使用的资源的比率降低,因此可以在PUSCH上将更多连续的资源块分配到传统终端。
此外,通信控制单元140还可以以不同于用于传统终端的调度信息的格式的格式生成用于非传统终端的调度信息。作为示例,用于非传统终端的调度信息被设计为以便处理超出分量载波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数量的开始编号和超出资源块的数量的块的数量。作为另一个示例,用于非传统终端的调度信息被设计为以便处理高达大于被发送到传统终端的调度信息的资源块编号的位图。这使得将有关分量载波的调度信息和有关扩展频带的调度信息集成到一组信息成为可能。
此外,通信控制单元140还可以为更靠近小区的中心的非传统终端分配扩展频带上的下行链路发送,并可以为更靠近小区边缘的传统终端、以及非传统终端分配下行链路CC上下行链路发送。这可以防止大发送功率被用于下行链路中的扩展频带上,以抑制由在扩展频带上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所引起的、在传统终端中生成的噪声或干扰。
<4.终端设备的配置示例>
在本节,将描述根据实施例的终端设备200的配置的示例。终端设备20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无线电通信终端,例如,智能电话、个人计算机(PC)、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导航设备(PND)或游戏终端。终端设备200是支持扩展频带上的无线电通信的非传统终端。
图16是示出终端设备20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参考图16,终端设备200包括无线电通信单元210、存储单元220、以及控制单元230。
(1)无线电通信单元
无线电通信单元210是在其本身以及基站100之间执行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接口(或无线电收发器)。无线电通信单元210在具有基本带宽的分量载波CC上向基站100发送无线电信号,以及从基站100接收无线电信号。另外,无线电通信单元210根据稍后描述的通信控制单元234的控制,在扩展频带上向基站100发送无线电信号,以及从基站100接收无线电信号。例如,无线电通信单元210通过检测从基站100发送的主要同步信号以及次要同步信号,与下行链路CC建立同步。当扩展频带由基站100设置时,扩展频带的帧定时与分量载波的帧定时同步。因此,在此情况下,无线电通信单元210也可以与扩展频带以及下行链路CC建立同步。
无线电通信单元210接收在下行链路CC的PBCH上发送的广播信息。例如,广播信息可包括指示分量载波的基本带宽的带宽信息。无线电通信单元210还接收指示与扩展频带有关的设置的BF设置信息。例如,无线电通信单元210可以在PBCH上的MIB中、在PDSCH上的SIB中、或在PDCCH上的各个信令中接收BF设置信息。取决于频带的无线电通信单元210的参数是根据BF设置信息中所包括的一些指标而设置的。
图17是示出图16中示出的无线电通信单元210的详细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参考图17,无线电通信单元210具有前端211、正交解调单元212、接收基带单元213、发送基带单元214、以及正交调制单元215。
前端211包括一个或多个发送/接收天线(ANT);滤波器(FIL);接收分支中的放大器(AMP)和带通滤波器(BPF);以及在发送分支中的可变增益放大器(VGA)、带通滤波器(BPF)、放大器(AMP)和隔离器(ISO)。
正交解调单元212通过由频率合成器调整的频率,将从前端211输入的接收信号分解为I分量和Q分量,并通过低通滤波器(LPF)来过滤I分量和Q分量。低通滤波器去除带外噪声、和可能由AD转换生成的混叠噪声(aliasingnoise)。
接收基带单元213包括模拟数字转换器(A/D)、串并行转换器(S/P)、离散傅里叶变换器(DFT)、并串行转换器(P/S)、以及解映射器。模拟数字转换器以对应于接收频带的采样率,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离散傅里叶变换器将从串并行转换器输入的每一个子载波的频域中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时域中的数字信号。
发送基带单元214包括映射器、串并行转换器(S/P)、逆离散傅里叶变换器(iDFT)、并串行转换器(P/S)、以及数字模拟转换器(D/A)。逆离散傅里叶变换器将从串并行转换器输入的每一个子载波的时域中的数字信号转换为频域中的数字信号。数字模拟转换器以对应于发送频带的采样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发送模拟信号。
正交调制单元215通过低通滤波器(LPF),过滤从发送基带单元214输入的发送模拟信号的I分量和Q分量,并通过由频率合成器调整的频率,将经滤波的信号调制为具有射频的发送信号。然后,把由正交调制单元215生成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前端211。
例如,图17中例示的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A/D转换和D/A转换的采样率、以及DFT和逆DFT的FFT大小是取决于发送/接收频带(及其带宽)而调整的电路参数。可以根据BF设置信息中所包括的指标,根据由稍后描述的通信控制单元234生成的频带设置信号,设置这些电路参数。结果,无线电通信单元210可以在扩展频带上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2)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220通过使用诸如硬盘或半导体存储器之类的存储介质,存储用于操作终端设备200的程序和数据。例如,由存储单元220存储的数据可包括指示基本带宽的带宽信息、以及BF设置信息。
(3)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230通过使用诸如CPU或DSP之类的处理器,控制终端设备200的全部操作。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30具有应用单元232、以及通信控制单元234。
应用单元232在上层中安装应用。应用单元232生成要被发送到其他设备的数据通信量,并将所生成的数据通信量输出到无线电通信单元210。另外,应用单元232处理由无线电通信单元210从其他设备接收到的数据通信量。
通信控制单元234根据从基站100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控制由无线电通信单元210执行的无线电通信。通常,以资源块为单位控制终端设备200和基站100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例如,通信控制单元234设置取决于频带的无线电通信单元210的电路参数,以便适合于由无线电通信单元210接收到的广播信息所指示的基本带宽。这允许无线电通信单元210在分量载波上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此外,当扩展频带由基站100被设置为过剩频带时,通信控制单元234重新设置(调整)取决于频带的无线电通信单元210的电路参数,以便适合于由无线电通信单元210接收到的BF设置信息所指示的扩展带宽。这允许无线电通信单元210除了在分量载波上之外,还在扩展频带上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由于扩展频带被设置为以便具有资源块的大小的整数倍的扩展带宽,因此,由无线电通信单元210接收到的BF设置信息可以根据对应于扩展带宽的资源块的数量、利用少量比特来表达扩展带宽。BF设置信息可包括表示扩展频带是设置在分量载波的上侧还是下侧的指标。
此外,通信控制单元234还允许无线电通信单元210根据由无线电通信单元210接收到的资源分配信息,执行无线电通信。资源分配信息可包括指示诸如PRACH之类的控制信道的配置的信道配置信息。例如,无线电通信单元210通过在由信道分配信息指示的用于传统终端的PRACH上,向基站100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来连接到基站100。与在SIB2中报告的用于传统终端的PRACH不同,用于非传统终端的PRACH可以被分配给扩展频带中的资源块。另外,无线电通信单元210可以在由信道分配信息指示的PUCCH上,向基站100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号,诸如对下行链路发送的ACK/NACK、以及CQI。
此外,资源分配信息还可包括指示分配给终端设备200用于数据发送的资源块的调度信息。例如,无线电通信单元210在由调度信息指示的资源块中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或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当设置了扩展频带时,基于唯一地授予给分量载波以及扩展频带中的相应的资源块的资源块编号,生成上文所描述的资源分配信息。小于扩展频带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资源块编号的资源块编号被授予给分量载波中所包括的资源块。因此,取决于是否设置了扩展频带,由作为非传统终端的终端设备200接收到的资源分配信息的格式可以不同。例如,当未设置扩展频带时,可以由资源分配信息识别的资源块编号的最大值对应于分量载波的资源块的数量。相比之下,当设置了扩展频带时,可以由资源分配信息识别的资源块编号的最大值对应于分量载波的资源块的数量以及扩展频带(可包括保护频带)的资源块的数量的总和。另外,当设置了扩展频带时用位图格式表示的调度信息的大小,变得大于当未设置扩展频带时的大小。通信控制单元234根据扩展频带的设置,解释这些资源分配信息,并控制由无线电通信单元210执行的无线电通信。
请注意,由于采用上文所描述的新编号规则,所以不取决于是否设置了扩展频带来改变由传统终端接收到的资源分配信息的格式。
<5.处理的流程>
在本节,将使用图18到图20,描述包括基站100和终端设备200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处理的流程。
[5-1.频带设置处理]
图18是示出由基站100执行的频带设置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参考图18,首先,基站100的通信控制单元140设置可使用的频带中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步骤S1)。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140判断是否存在过剩频带(步骤S2)。当不存在过剩频带时,跳过图18中示出的后续处理。当存在过剩频带时,处理转到步骤S3。
在步骤S3,通信控制单元140将具有RB大小的整数倍的扩展带宽的扩展频带设置为过剩频带(步骤S3)。将这里设置的扩展频带添加到分量载波,以扩展分量载波的基本带宽。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140将与下行链路CC邻接的频带设置为保护频带(步骤S4)。可以将保护频带处理为扩展频带的一部分。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140根据新编号规则,将唯一资源块编号授予给分量载波以及添加到分量载波的扩展频带中的资源块(步骤S5)。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140确定一些信道的配置(步骤S6)。例如,同步资源以及广播信道被配置在下行链路CC的中心处的资源块中。用于传统终端的PRACH被配置在上行链路CC的PUSCH的一部分中。用于非传统终端的PRACH被配置在上行链路中的扩展频带中。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140生成包括指示扩展频带的设置的指标的BF设置信息(步骤S7)。
当基站100初始化小区的操作时,可以执行这里所描述的频带设置处理,或者可以在操作期间执行(例如,周期性地)这里所描述的频带设置处理,以便动态地更新扩展频带的设置。
[5-2.通信控制处理]
图19A和图19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参考图19A,首先,通过执行使用图18所描述的频带设置处理,基站100将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和一个或多个扩展频带设置为可使用的频带(步骤S10)。
接下来,基站100在下行链路CC的中心处的资源块中配置的同步资源上发送主要同步信号和次要同步信号(步骤S11)。作为非传统终端的终端设备200通过接收这样的同步信号,与基站100建立同步(步骤S13)。
接下来,基站100在下行链路CC的广播信道上发送包括指示基本带宽的带宽信息的广播信息(步骤S15)。终端设备200的通信控制单元234设置取决于频带的无线电通信单元210的电路参数,以便适合于由接收到的广播信息指示的基本带宽(步骤S17)。请注意,传统终端还从基站100接收这些同步信号和广播信息。
当无线电通信单元210的电路参数被设置为以便适合于终端设备200中的基本带宽时,可以在分量载波上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接下来,终端设备200在上行链路CC上向基站100发送连接请求(步骤S19)。基站100响应于来自终端设备200的连接请求,向终端设备200发送连接许可(步骤S21)。
接下来,基站100在下行链路CC上向终端设备200发送用于查询终端设备200的能力的查询信号(步骤S23)。终端设备200响应于来自基站100的查询信号,向基站100发送能力响应(步骤S25)。这里发送的能力响应包括指示终端设备200是非传统终端的能力信息,即,它支持扩展频带上的无线电通信。
接下来,基站100向终端设备200发送包括指示扩展频带的设置的指标的BF设置信息(步骤S27)。终端设备200的通信控制单元234调整取决于频带的无线电通信单元210的电路参数,以便适合于由接收到的BF设置信息指示的扩展带宽(或基本带宽和扩展带宽的总和)(步骤S29)。然后,终端设备200向基站100发送BF设置完成报告(步骤S31)。
然后,序列移动到图19B。当发生发往终端设备200的下行链路数据时(步骤S33),基站100将向终端设备200的下行链路发送分配到下行链路CC或添加到下行链路CC的扩展频带中的资源块(步骤S35)。接下来,基站100在下行链路CC的PDCCH上向终端设备200发送例如指示下行链路分配的调度信息(步骤S37)。然后,基站100通过使用分配的资源块,将下行链路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200(步骤S39)。
此外,当发生发往其他设备的上行链路数据时(步骤S41),终端设备200将调度请求发送到基站100(步骤S43)。基站100响应于接收到调度请求,将上行链路发送从终端设备200分配到上行链路CC或添加到上行链路CC的扩展频带中的资源块(步骤S45)。接下来,例如,基站100在下行链路CC的PDCCH上向终端设备200发送指示下上行链路许可的调度信息(步骤S47)。然后,终端设备200通过使用分配的资源块,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到基站100(步骤S49)。
请注意,这里描述了这样的示例:在基站100确认终端设备200的能力之后,基站100将BF设置信息发送到终端设备200。然而,基站100可以在确认终端设备200的能力之前,将BF设置信息广播到小区中。
[5-3.调度处理]
图20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调度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参考图20,首先,基站100的通信控制单元140识别调度的必要性(步骤S61)。例如,通信控制单元140可以通过识别传送了发往某个终端设备的下行链路数据,或通过从终端设备接收对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度请求,识别调度的必要性。
对于某个终端识别了调度的必要性的通信控制单元140,确定终端设备的能力(步骤S62)。可以通过对能力查询的响应,预先获取每一个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并可以将其存储在基站100的贮存器130中。
当终端设备是非传统终端时,通信控制单元140还确定非传统终端的位置(步骤S64)。例如,可以使用终端中的GPS信号来测量终端的位置,并向基站100报告,或可以在基站100中进行测量。
当确定的位置靠近小区的中心时(例如,与基站100的距离低于预定值),通信控制单元140将扩展频带中的资源块分配到非传统终端(步骤S66)。另一方面,当确定的位置靠近小区边缘时,通信控制单元140将分量载波中的资源块分配到非传统终端(步骤S67)。请注意,对于上行链路,步骤S64和步骤S65可以省略。在此情况下,非传统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优先地被分配到扩展频带中的资源块。
此外,当终端设备是传统终端时,通信控制单元140将分量载波中的资源块分配到传统终端(步骤S67)。
通信控制单元140生成表示调度的结果的调度信息,并允许无线电通信单元110发送所生成的调度信息(步骤S68)。用于非传统终端的调度信息的格式可以不同于用于传统终端的调度信息的格式。
请注意,使用图18到图20所描述的处理的流程只是一个示例。处理步骤的顺序可以改变,并且可以部分地省略处理步骤,或可以引入附加的处理步骤。
<6.总结>
直到这里,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各实施例。根据上文所描述的各实施例,当以资源块为单位控制在具有基本带宽的分量载波上执行的无线电通信时,被设置为过剩频带的至少一部分的扩展频带具有RB大小的整数倍的扩展带宽。因此,由于如果支持扩展频带上的无线电通信的非传统终端可以以RB大小为单位调整收发器的电路参数就足够了,因此,降低了收发器的实现的复杂性。这使得促进收发器的设计以降低非传统终端的实现成本成为可能。
此外,在某个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基于资源块的数量的指标,将扩展带宽通知给终端设备。根据这样的配置,由于可以利用少量比特将扩展带宽通知给终端设备,因此,可以降低控制信号的开销。
此外,在某个实施例中,不发送无线电信号的保护频带被设置在下行链路CC和扩展频带之间。根据这样的配置,可以降低无线电信号在扩展频带上的发送会使传统终端中的接收质量劣化的风险。当保护频带的带宽被设置为RB大小的整数倍时,还降低非传统终端的收发器的实现的复杂性。另外,可以利用少量比特,将保护频带的带宽通知给终端设备,或在不显式地将保护频带的带宽通知给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实现保护频带。
请注意,可以通过使用软件、硬件中的任何一种和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在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每一个设备进行的一系列控制处理。构成软件的程序预先存储在存储介质(非暂态的介质)中,介质例如在每一个设备的内部或外部提供。例如,当执行每一个程序时,由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读取程序,并由诸如CPU之类的处理器执行。
上文参考各个附图详细地描述了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例,当然,本公开内容不限于上述示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所属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可以发现各种改变和修改方案,应该理解,它们将当然地归入本公开内容的技术范围内。
另外,本技术还可被配置为如下。
(1)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包括:
通信控制单元,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以资源块为单位控制由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在具有基本带宽的分量载波上执行的无线电通信,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将具有资源块的大小的整数倍的扩展频带的至少一个扩展频带设置为过剩频带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使用基于对应于所述扩展频带的资源块的数量的指标,向所述终端设备通知所述扩展频带的设置。
(3)根据(1)或(2)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无线电通信是通过频分双工(FDD)方案来执行的,以及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将不发送无线电信号的保护频带设置为在下行链路中的扩展频带与分量载波之间。
(4)根据(3)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保护频带具有资源块的大小的整数倍的带宽。
(5)根据(4)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不显式地向所述终端设备通知所述保护频带的设置,以及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防止下行链路信号在所述保护频带上的发送。
(6)根据(3)到(5)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不在上行链路中设置所述保护频带。
(7)根据(3)到(6)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将所述扩展频带只设置为下行链路中的分量载波的上侧的频带和下侧的频带之一。
(8)根据(1)到(7)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无线电通信是通过频分双工(FDD)方案来执行的,以及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将所述扩展频带只设置为上行链路中的分量载波的上侧的频带和下侧的频带之一。
(9)根据(1)到(6)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对称地将所述扩展频带设置为所述分量载波的上侧的频带和下侧的频带。
(10)根据(1)到(9)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还包括:
无线电通信单元,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在所述分量载波上发送用于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分量载波和所述扩展频带两者同步的同步信号。
(11)根据(1)到(10)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还包括:
无线电通信单元,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在所述分量载波上发送与所述扩展频带有关的设置信息。
(12)根据(1)到(11)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还包括:
无线电通信单元,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在所述分量载波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与所述扩展频带有关的调度信息。
(13)根据(1)到(12)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在相同HARQ处理中处理对所述分量载波上的发送和所述扩展频带上的发送的肯定应答和否定应答。
(14)根据(1)到(13)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包括支持所述扩展频带上的无线电通信的第一组终端设备、以及不支持所述扩展频带上的所述无线电通信的第二组终端设备,以及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为所述第二组终端设备发送不取决于所述扩展频带是否被设置而改变的资源分配信息。
(15)根据(14)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资源分配信息包括在所述分量载波上发送的调度信息和信道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16)根据(1)到(15)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为更靠近于小区的中心的终端设备分配所述扩展频带上的下行链路发送。
(17)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以资源块为单位控制由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在具有基本带宽的分量载波上执行的无线电通信;以及
将具有资源块的大小的整数倍的扩展频带的至少一个扩展频带设置为过剩频带的至少一部分。
(18)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
执行无线电通信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以及
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设备包括通信控制单元,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以资源块为单位控制在具有基本带宽的分量载波上执行的无线电通信,以及将具有资源块的大小的整数倍的扩展频带的至少一个扩展频带设置为过剩频带的至少一部分。
(1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无线电通信单元,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与通信控制设备在具有基本带宽的分量载波上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控制设备以资源块为单位控制无线电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当由所述通信控制设备将具有资源块的大小的整数倍的扩展频带的至少一个扩展频带设置为过剩频带的至少一部分时,所述控制单元允许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在所设置的扩展频带上执行无线电通信。
(20)根据(19)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指示从所述通信控制设备接收到的扩展频带的设置的指标,设置取决于频带的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的参数,以及
其中,所述指标基于对应于所述扩展频带的资源块的数量。
参考符号列表
100通信控制设备(基站)
110无线电通信单元
140通信控制单元
200终端设备(非传统终端)
210无线电通信单元
234通信控制单元

Claims (20)

1.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包括:
通信控制单元,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以资源块为单位控制由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在具有基本带宽的分量载波上执行的无线电通信,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将具有资源块的大小的整数倍的扩展频带的至少一个扩展频带设置为过剩频带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使用基于对应于所述扩展频带的资源块的数量的指标,向所述终端设备通知所述扩展频带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无线电通信是通过频分双工(FDD)方案来执行的,以及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将不发送无线电信号的保护频带设置为在下行链路中的扩展频带与分量载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保护频带具有资源块的大小的整数倍的带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不显式地向所述终端设备通知所述保护频带的设置,以及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防止下行链路信号在所述保护频带上的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不在上行链路中设置所述保护频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将所述扩展频带只设置为下行链路中的分量载波的上侧的频带和下侧的频带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无线电通信是通过频分双工(FDD)方案来执行的,以及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将所述扩展频带只设置为上行链路中的分量载波的上侧的频带和下侧的频带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对称地将所述扩展频带设置为所述分量载波的上侧的频带和下侧的频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还包括:
无线电通信单元,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在所述分量载波上发送用于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分量载波和所述扩展频带两者同步的同步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还包括:
无线电通信单元,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在所述分量载波上发送与所述扩展频带有关的设置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还包括:
无线电通信单元,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在所述分量载波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与所述扩展频带有关的调度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在相同HARQ处理中处理对所述分量载波上的发送和所述扩展频带上的发送的肯定应答和否定应答。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包括支持所述扩展频带上的无线电通信的第一组终端设备、以及不支持所述扩展频带上的所述无线电通信的第二组终端设备,以及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为所述第二组终端设备发送不取决于所述扩展频带是否被设置而改变的资源分配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资源分配信息包括在所述分量载波上发送的调度信息和信道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为更靠近于小区的中心的终端设备分配所述扩展频带上的下行链路发送。
17.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以资源块为单位控制由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在具有基本带宽的分量载波上执行的无线电通信;以及
将具有资源块的大小的整数倍的扩展频带的至少一个扩展频带设置为过剩频带的至少一部分。
18.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
执行无线电通信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以及
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设备包括通信控制单元,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以资源块为单位控制在具有基本带宽的分量载波上执行的无线电通信,以及将具有资源块的大小的整数倍的扩展频带的至少一个扩展频带设置为过剩频带的至少一部分。
1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无线电通信单元,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与通信控制设备在具有基本带宽的分量载波上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控制设备以资源块为单位控制无线电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当由所述通信控制设备将具有资源块的大小的整数倍的扩展频带的至少一个扩展频带设置为过剩频带的至少一部分时,所述控制单元允许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在所设置的扩展频带上执行无线电通信。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指示从所述通信控制设备接收到的扩展频带的设置的指标,设置取决于频带的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的参数,以及
其中,所述指标基于对应于所述扩展频带的资源块的数量。
CN201480021656.XA 2013-04-23 2014-02-13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448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0288 2013-04-23
JP2013-090288 2013-04-23
PCT/JP2014/053351 WO2014174880A1 (ja) 2013-04-23 2014-02-13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4819A true CN105144819A (zh) 2015-12-09
CN105144819B CN105144819B (zh) 2019-06-25

Family

ID=51791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165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44819B (zh) 2013-04-23 2014-02-13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736843B2 (zh)
EP (1) EP2991424B8 (zh)
JP (1) JP6380383B2 (zh)
CN (1) CN105144819B (zh)
AU (1) AU2014258790B2 (zh)
BR (1) BR112015026368A2 (zh)
WO (1) WO201417488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8087A (zh) * 2018-12-19 2019-03-2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9119324A1 (zh) * 2017-12-20 2019-06-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扩展pbch的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16698A (ja) * 2013-04-23 2014-11-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端末装置
WO2017028889A1 (en) * 2015-08-17 2017-02-2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JP6690012B2 (ja) * 2016-04-29 2020-04-28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装置間通信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11171756B2 (en) 2019-03-28 2021-11-09 Nokia Technologies Oy Adapting guard band between adjacent channel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9403A (zh) * 2010-03-30 2011-10-05 索尼公司 通信控制设备、终端设备、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方法
WO2013006101A1 (en) * 2011-07-04 2013-01-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n extended bandwidth carri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91459B2 (en) 2009-11-02 2014-1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ectrum interpretation in a heterogenous network
WO2011093093A1 (ja) * 2010-01-28 2011-08-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制御情報送信装置、制御情報受信装置、及び制御情報送信方法
US9247542B2 (en) * 2012-01-31 2016-01-26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spectral usage in extensible carrier deployments
CN104796926A (zh) * 2014-01-17 2015-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管理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9403A (zh) * 2010-03-30 2011-10-05 索尼公司 通信控制设备、终端设备、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方法
WO2013006101A1 (en) * 2011-07-04 2013-01-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n extended bandwidth carrier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Proposals for 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3GPP TSG RAN WG4 MEETING #50BIS ,R4-091150》 *
QUALCOMM EUROPE: "Notions of segment and non-backward compatible carriers for LTE-A", 《3GPP TSG RAN WG1 #58,R1-093119》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19324A1 (zh) * 2017-12-20 2019-06-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扩展pbch的方法及装置
US11399359B2 (en) 2017-12-20 2022-07-26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extending PBCH
CN109548087A (zh) * 2018-12-19 2019-03-2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91424A4 (en) 2016-12-14
CN105144819B (zh) 2019-06-25
JP6380383B2 (ja) 2018-08-29
EP2991424B8 (en) 2020-04-29
EP2991424B1 (en) 2020-01-15
AU2014258790B2 (en) 2016-04-14
AU2014258790A1 (en) 2015-09-24
EP2991424A1 (en) 2016-03-02
BR112015026368A2 (pt) 2017-07-25
WO2014174880A1 (ja) 2014-10-30
US20160095119A1 (en) 2016-03-31
US9736843B2 (en) 2017-08-15
JPWO2014174880A1 (ja) 2017-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91423B1 (en) Effici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band extension techniques in lt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5144818B (zh)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
CN110999194A (zh) 通信系统
EP2991422B1 (en) Efficient band extension techniques for lt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A3008673C (en) Data signal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reduced end-to-end latency
CN102711253A (zh) E-pdcch的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5144819B (zh)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
CN103517345A (zh) 下行用户专用dm-rs传输方法和ue及网络侧装置
RU2728539C1 (ru) Передача сигнала данных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с уменьшенной сквозной задержкой
EP4147407B1 (en) Sidelink shared channel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schemes
JP2021044833A (ja) エンド・ツー・エンド・レイテンシが縮小され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信号送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23

Address after: American Delaware

Patentee after: Interactive Digital VC Holdings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ony Cor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23

Address after: American Delaware

Patentee after: CONVIDA WIRELESS, LLC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Delaware

Patentee before: Interactive Digital VC Holding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5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