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4657B - 使能层2服务的wi-fi直连服务(wfds)应用服务平台(asp)的技术 - Google Patents

使能层2服务的wi-fi直连服务(wfds)应用服务平台(asp)的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4657B
CN105144657B CN201380074493.7A CN201380074493A CN105144657B CN 105144657 B CN105144657 B CN 105144657B CN 201380074493 A CN201380074493 A CN 201380074493A CN 105144657 B CN105144657 B CN 1051446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
session
wfds
servic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44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44657A (zh
Inventor
巴哈瑞·萨迪吉
艾米丽·H·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6209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354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44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4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44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46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通过扩展WFDS中的会话的定义来包括非IP会话以使用层2服务的Wi‑Fi Direct服务(WFDS)应用服务平台(ASP)的技术。还公开了通过介质访问控制(MAC)层来直接操作应用服务平台协调协议(ASP‑CP)的技术。

Description

使能层2服务的WI-FI直连服务(WFDS)应用服务平台(ASP)的 技术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下列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于2013年4月17日提交的,题为“使能层2服务的WI-FI直连服务(WFDS)应用服务平台(ASP)的技术”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812,846;
于2013年5月3日提交的,题为“使能层2服务的WI-FI直连服务(WFDS)应用服务平台(ASP)的技术”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819,078;以及
于2013年5月16日提交的,题为“直接通过MAC改变用于操作的WI-FI直连服务ASP的方法”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823,980。
背景技术
随着用于无线连接性的Wi-Fi网络的日益普及,使用针对外部设备连接性的底层Wi-Fi链路的新服务正在被开发,例如,Wi-Fi串行总线(WSB),该Wi-Fi串行总线(WSB)能够通过Wi-Fi链路支持USB流量,并且允许WSB主机无线地连接至Wi-Fi使能的USB设备/功能(WSB外部设备)并且通过Wi-Fi使能的USB集线器(WSB集线器)连接至传统USB设备/功能。
Wi-Fi直连(Wi-Fi Direct)提供对等连接性来允许用户以容易和方便的方式连接他们的设备,从而共享、展示、打印和同步内容。然而,Wi-Fi Direct仅提供链路层连接性。Wi-Fi Direct不足以使能来自多个供应商的服务/应用之间的互操作性。由于服务互操作性的缺乏和P2P拓扑的复杂性,用户具有不一致的体验。
因此,存在对使用Wi-Fi链路用于外部设备连接性的、经改进的技术的一般需求,以及对提高服务互操作性和降低Wi-Fi Direct的P2P拓扑复杂性的、经改进的技术的一般需求。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类似的标号一般指示相同的、功能上相似的、和/或结构上相似的元素。其中元素首次出现的附图由标号中的最左边数字指示。本发明将参考附图来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WFDS协议架构;
图2示出了管理服务的复用/解复用的ASP;
图3示出了ASP和具有已知的以太网类型的每一服务;
图4示出了在需要时动态地将以太网类型分配给服务的ASP;
图5示出了在需要时动态地将服务类型标识符分配给服务的ASP;
图6示出了分组结构,其中,有效负载报头字段发信号通知特定的服务;
图7示出了层2服务建立的过程;
图8是典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但是,值得理解的是,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以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其他实例中,没有详细示出已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避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各种实施例”等等的引用指示,这样描述的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不是每个实施例都必须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的重复使用不一定指相同实施例,尽管它也可以指相同实施例。
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如本文所使用的,对于用来描述普通对象的序数形容词“第一”、“第二”、“第三”等等的使用仅仅指示,类似的对象的不同实例被引用,并非意图暗示这样描述的对象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排序,或在任意其他方式中必须以给定的序列。
一些实施例可以结合根据现有无线千兆联盟(WGA)规范(无线千兆联盟股份有限公司(Wireless Gigabit Alliance,Inc)无线千兆MAC和PHY规范,版本1.1,最终规范,2011年四月)和/或其将来版本和/或其衍生物来操作的设备和/或网络、根据现有IEEE 802.11标准(IEEE 802.11-2012,针对信息技术的IEEE标准——在系统之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具体要求第11部分:无线LAN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和物理(PHY)层规范,2012年3月29日;IEEE802.11任务组ac(TGac)(″IEEE802.11-09/0308r12——TGac信道模型附录文件″);IEEE 802.11任务组ad(TGad)(针对信息技术的IEEE P802.1lad标准——在系统之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具体要求第11部分:无线LAN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和物理层(PHY)规范——修改件3:对于60GHZ频带中的极高吞吐量的增强)和/或其将来版本和/或其衍生物来操作的设备和/或网络、根据现有WirelessHDTM规范和/或其将来版本和/或其衍生物来操作的设备和/或网络、作为上述网络的一部分的单元和/或设备等等来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WFA组成了Wi-Fi Direct服务(WFDS)任务组(TG)。WFDS的任务是定义实现服务互操作性的一组通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和协议。图1(一般被示为100)描述了WFDS规范的架构。ASP协调协议(ASP-CP)被假定为通过IP运行。
WFDS规范的核心组分是应用服务平台(ASP)的定义。ASP是逻辑实体,该逻辑实体实现应用服务所需要的诸如播放、发送、显示和打印之类的常见功能。在ASP之内,不同协议元素被定义来实现设备发现、服务发现、P2P连接管理和会话管理。在这些协议之中,ASP协调协议(ASP-CP)是指允许两个对等ASP实体管理ASP会话的协议。图1描述了ASP-CP位于WFDS架构中的位置。
目前,WFDS规范仅定义了通过IP的ASP-CP的使用。本质上,这种要求强制使符合WFDS规范的所有设备必须能够支持IP堆栈和相关联的管理功能。虽然对于诸如电话、笔记本电脑、电视机(仅仅举几个例子来说)之类的设备这可能不被认为是很难满足的要求,但是它确实对一系列新的设备类别造成了挑战,这些新设备的特性在于:
高数据速率:对于以相当高的比特率(例如,>60GHz中3Gbps)运行的接口,就效率和延迟而言,IP分组的生成和处理可能成为瓶颈。
较低复杂性设备:从诸如无线键盘、无线鼠标(仅仅举几个例子来说)之类的相当低复杂性设备要求IP支持经常是过度使用,并且导致更高的成本和功耗。
服务类型:某些服务并非固有地需要或使用IP以用于它们对于线缆的操作。示例包括USB、HDMI和DisplayPort(DP)。因此,随着这些协议变为无线的,重用不依赖IP的相同的架构是合适的方法。
作为上述的结果,在行业中对于将WFDS(特别是ASP-CP)扩展成直接通过MAC操作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应当使服务(例如,图1中所示)也能够通过MAC直接操作。
本文中的示例提供了将允许ASP-CP和服务通过MAC(即,不使用IP)直接操作的装置、系统和方法。在这些示例中,鉴于IP不再存在,一些关键方面需要被考虑,即:
流量标识:每一服务和WFDS消息需要被唯一地标识,以便分组能够被路由到适当的过程。因此,在MAC与上层之间传输的分组需要标识流量类型。
可扩展性:方法应当是可扩展的,以使它们不仅能够用于当前定义的服务,也能够用于将来的服务。
服务隔离:由于诸如安全之类的方面,服务隔离应当是要实现的重要目标。这是指将一个服务与另一服务隔离的能力,以使安全风险能够被最小化。
示例性方法1在图2(一般被示为200)中被示出。在这种方法中,ASP 210负责ASP流量以及属于使用ASP操作的任何服务230、240和250的流量的复用/解复用210。一个以太网类型在ASP与服务上被共享,并且可以支持服务隔离。
这意味着ASP负责以唯一标识的方式标记(例如,通过服务标识符)属于每一服务230、240和250以及ASP 210的分组。作为结果,无论这是特定的服务或ASP协议本身,分组都能够被路由至合适的终点。
为了使用该方法,ASP 210需要被分配新的以太网类型。以太网类型是以太网帧中的两个八位字节的字段。它被用来指示哪一个协议被封装在以太网帧的有效负载中。使用ASP 210和ASP协议本身(参见图1)的每一服务230、240和250将使用相同的以太网类型以用于发送至MAC和从MAC接收。
这种架构可以提供服务隔离和可扩展性。鉴于ASP能够以动态的方式管理各种服务230、240和250的标识,服务隔离被支持。这样的动态性可以增加安全的级别。此外,在不改变架构的情况下,可随着时间而添加新的服务,这使得它具有可扩展性。
最后,由于ASP能够动态地改变与服务230、240和250相关联的标识,这种方法要求服务探索者和服务通告者在发送或接收服务数据之前交换服务标识符。这是必要的,以使得在接收分组之后,将其路由至正确的终点。
方法1的缺点是,它增加了ASP 210的复杂性,并且使得服务的传递依赖于ASP210。方法2提出了分散式架构,由此每一服务与底部MAC层直接交互。这在图3中进行了描述。在图3中,ASP 310和每一服务具有已知的以太网类型。在本文的示例中,以太网类型的数量可以与服务的数量成比例,并且在本文的示例中,不支持服务隔离。
在该方法中,不仅ASP流量由以太网类型标识(如方法1),并且每一服务具有其自己的以太网类型。因此,由该方法暗示的以太网类型的数量与服务的数量成比例。
方法2提供了对于可扩展性的更强的支持,这是由于服务传递并非唯一地依赖于ASP。每一服务能够通过MAC被独立使能。针对服务隔离,由于以太网类型是已知的标识,该标识允许设备在从ASP获得适当的授权之前尝试访问/使用服务,所以方法2不会提供与方法1相同的隔离级别。
在图4中被一般示为400i的方法3通过使ASP 410动态地分配供每一服务使用的以太网类型来改进方法2的服务隔离。这可以支持服务隔离。具体地,ASP 410管理以太网类型池。一旦服务变为正在使用,ASP就将以太网类型分配给该具体服务420、430和440。在服务的生存时间期间,它能够使用由ASP分配的不同的以太网类型。
此外,由于以太网类型的动态分配,这要求服务探索者和服务通告者在发送或接收服务数据之前交换以太网类型。这是必要的,以使得在接收分组之后,分组被路由至正确的终点。方法3依赖于ASP 410管理以太网类型池并且将它们动态地分配给服务420、430和440这一事实。
图5中500处所示的方法4是替代方法,其不要求以太网类型的正式分配(其通过IEEE完成)是通过定义帧结构,该帧结构允许ASP 510为每一服务520、530和540在帧本身之内配置服务ID。
在方法4中,一个以太网类型被分配给ASP 510。服务既能够使用与ASP 510相同的以太网类型也能够使用不同的以太网类型,该不同的以太网类型能够由所有服务520、530和540使用。在这两种情况下,方法必须唯一地标识服务,以使分组能够被路由至合适的服务。对于这一点,本文的示例定义了新的服务类型字段610,该新的服务类型字段610是如图6中所示出的帧的有效负载650的一部分。在该分组结构中,有效负载报头字段640发信号通知特定的服务。LLC字段和SNAP字段分别被示为620和630。有效负载650携带与服务相关联的数据。与方法3相反,在方法3中ASP将配置以太网类型,而在图6的情况下,ASP 510将动态地配置待由各种服务使用的服务类型的值。一旦服务类型值被分配,属于该服务的所有分组使用该被分配的服务类型值。
ASP 510能够动态地改变由服务使用的服务类型值。这提供了增强的安全性和服务隔离。服务类型字段610的长度取决于有多少服务被支持,但能够短至一个八位字节。最后,与方法3相似,由于服务类型值的动态分配,这要求服务探索者和服务通告者在发送或接收服务数据之前交换服务类型值。这是必要的,以使得在接收分组之后,分组被路由至正确的终点。
在此强调方法1与方法4之间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在方法4中,使用“服务”以太网类型的分组既能够被传递至所有服务(并且如果分组与每一服务所预期的服务类型不匹配,则其后每一服务将丢弃该分组)又可以被传递至将完成到正确服务的转发的复用/解复用功能。另一方面,在方法1中,ASP变为位于MAC之上并且位于数据路径上的服务之下的层。
随着用于无线连接性的Wi-Fi网络的日益普及,使用针对外部设备连接性的底层Wi-Fi链路的新服务正在被开发,例如,Wi-Fi串行总线(WSB),该Wi-Fi串行总线(WSB)能够通过Wi-Fi链路支持USB流量,并且允许WSB主机无线地连接至Wi-Fi使能的USB设备/功能(WSB外部设备)并且经由Wi-Fi使能的USB集线器(WSB集线器)连接至传统USB设备/功能。WSB定义了两种操作模式:本机模式,其中WSB直接与MAC连接;和IP模式,其中WSB流量在被发送至MAC之前被封装为IP流量。WSB依赖于Wi-Fi Direct(P2P技术),Wi-Fi Direct作为针对支持WSB的设备的发现的使能技术。
Wi-Fi Direct服务(WFDS)是定义了使用Wi-Fi Direct的服务的服务发现和会话管理的互操作性框架的技术。然而,所定义的WFDS由于以下两个主要原因不适用于WSB:
1)所定义的服务名称组分不包括WSB;以及
2)连接和服务会话被限制为IP会话。
本文的实施例通过扩展WFDS中的会话定义为也包括非IP会话来解决被限制为IP会话的连接和服务会话。
本文的实施例扩展了WFDS框架中的连接和会话的定义以包括非IP会话。WFDS将应用服务平台(ASP)定义为逻辑实体,其中,除了其他以外,该逻辑实体负责不同服务的会话管理。然而,ASP会话本身和应用服务会话通过TCP/IP连接被建立。
图7(一般被示为700)利用在设备A 720和设备B 760之间所示出的方向命令和响应的实施例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层2服务建立的过程的实施例。设备A 720被示为包括应用710、服务715和ASP 725的服务通告者705。设备B 760被示出为具有ASP 740、服务745和应用750的服务探索者755。如在765处所示出的,探索者755和通告者705可以是P2P组的一部分。735示出了层2信道建立。
此处的实施例:
1)将ASP会话的定义扩展为通过层2735或在探索者755与通告者705之间的IP连接而建立的逻辑会话。如果设备A 720和设备B 760两者都支持IP,则ASP会话将通过IP连接来建立,否则,ASP会话将通过层2来建立;例如,如果通告者705是诸如不支持IP堆栈的Wi-Fi鼠标之类的非IP Wi-Fi设备。
2)定义层2 ASP协调协议。
3)对于IP服务,例如,WSB IP模式,实施例将ASP服务会话定义为TCP连接或UDP连接。使用TCP还是UDP由WFDS中定义的ALLOWED_PORT(许可_端口)消息中的原参数来标识。
4)对于非IP服务,例如,本机模式WSB,实施例将ASP服务会话唯一定义为通过层2连接的逻辑信道。与该层2信道相关联的特性/参数能够使用ASP协调协议(ASP协调协议本身既能够运行为IP会话又能够运行为非IP会话,[即,层2会话])来协商。如果ASP协调协议通过IP会话运行,则用于建立非IP服务会话的机制如下所示:
新字段被定义,待被添加至WFDS中所定义的REQUEST_SESSION(请求_会话)消息中来标识会话类型。该新字段被称作“会话类型”字段,并且能够取至少两个值,以指示所请求的会话是通过IP来建立还是通过层2来建立。例如,WFDS中的REQUEST_SESSION的定义能够进行如下修改以适应新的子字段。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下面的示例,字段可以位于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长度,并且值与会话类型的映射可以是不同的。
“REQUEST_SESSION:
a.表1中示出了REQUEST_SESSION消息的格式。
b.服务探索者ASP 740向服务通告者ASP 725请求针对所通告的advertisement_id(通告_id)的新的ASP会话。
c.作为该命令的接收者的服务通告者应当在接收REQUEST_SESSION消息之后在<TBD>秒之内发送ADDED_SESSION(添加_会话)消息或REJECTED_SESSION(拒绝_会话)消息。无法接收到响应应当在请求者(服务探索者)端处触发具有关闭状态事件的会话状态。
表1——REQUEST_SESSION消息的格式
层2ASP协调协议。
WFDS中所定义的ASP协调协议由以单一UDP数据报的形式发送的命令和响应组成。在层2ASP协调协议中,这些命令中的每一个命令作为ASP会话动作帧(IEEE 802.11动作帧)来发送。与802.11动作帧相关联的重试机制适用于ASP协调协议。
下面的表2提供了ASP会话动作帧的一般格式的实施例。ASP会话动作帧的格式被定义为:
表2——ASP会话动作帧的一般格式
层2会话被建立为“逻辑信道”,该“逻辑信道”携带与探索者755与通告者705之间的特定服务相关的数据。该“逻辑信道”可以由(特别与层2相关的)不同参数来定义;一个示例可以是TSPEC元素(在IEEE802.11标准中定义的)中的参数。
为了使设备能够建立层2“逻辑信道”,下面定义了ASP协调协议消息,该ASP协调协议消息被用来在探索者与通告者之间传送关于逻辑信道的信息:SESSION_PARAMETERS(会话_参数):
o SESSION_PARAMETERS消息的格式在下面被示出。
o当特定的逻辑信道(可以由TSPEC元素或其他MAC参数来标识)意图以供特定会话使用时,由ASP发送。这包括初始服务逻辑信道以及后来被添加至会话的逻辑信道。
此外,实施例定义了两个新的ASP方法和ASP事件来向层2服务绑定和释放级2逻辑信道并且来携带关于逻辑信道的状态的信息:
绑定会话(会话_mac,会话_id,ip_地址,L2信道参数)
·会话_mac:任意字符串、整数、字节数组、或适用于唯一地表示IEEE EUI-48标识符的其他格式;
·会话_id:无符号32位整数;
·ip_地址:ip_地址必须是字符串、整数、字节数组、或使用于唯一地表示在平台上使用的IP地址的其他格式,包括IPv4以及IPv6(如果适用的话);
·L2信道参数:用来指定/标识逻辑层2信道的任意参数,可以是在IEEE 802.11中所定义的TSPEC元素;
·返回错误码:无需特定的类型。
释放端口(会话_mac,会话_id,ip_地址,L2信道参数)
·会话_mac:任意字符串、整数、字节数组、或适用于唯一地表示IEEE EUI-48标识符的其他格式;
·会话_id:无符号32位整数;
·ip_地址:ip_地址必须是字符串、整数、字节数组、或适用于唯一地表示在平台上使用的IP地址的其他格式,包括IPv4以及IPv6(如果适用的话);
·L2信道参数:用来指定/标识逻辑层2信道的任意参数,可能没有返回值。
信道状态(会话_mac,会话_id,L2信道参数,状态)
·会话_mac:任意字符串、整数、字节数组、或适用于唯一地表示IEEE EUI-48标识符的其他格式;
·会话_id:无符号32位整数;
·L2信道参数:用来指定/标识逻辑层2信道的任意参数,可能状态:无需特定的类型。
图8是可以被包括在无线设备中的实施方式800的图,无线设备可以是STA和/或接入点或可以利用本文所示的示例的Wi-Fi使能的设备。设备800可以执行如本文所描述的技术,例如,使应用服务平台协调协议(ASP-CP)和服务能够通过MAC直接进行操作的技术,以及例如,用于通过扩展WFDS中的会话的定义来包括非IP会话以使用层2服务的Wi-FiDirect服务(WFDS)应用服务平台(ASP)的技术。如图8中所示的,实施方式800可以包括天线模块802、收发器模块804、和主机模块806。这些元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
天线模块802提供与远程设备的无线信号的交换。此外,天线模块802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定向辐射方向图来发送无线信号。因此,天线模块802可以包括多根天线和/或多个辐射元件(例如,相控阵辐射元件)。
收发器模块804提供天线模块802与主机模块806之间的接口。例如,收发器模块804内的发送器部分808从主机模块806接收符号,并且生成相应的信号以由天线模块802进行无线传输。这可以包括诸如调制、放大、和/或滤波之类的操作。然而,其他操作也可以被使用。
相反地,收发器模块804内的接收器部分810获得通过天线模块802接收到的信号,并且生成相应的符号。进而,接收器部分810将符号提供给主机模块806。这种符号生成可以涉及包括(但不限于)解调、放大、和/或滤波之类的操作。
主机模块806与收发器模块804之间交换的符号可以形成与一个或多个协议、和/或一个或多个用户应用相关联的消息或信息。因此,主机模块806可以执行对应于这类(一个或多个)协议和/或用户应用的操作。此外,典型的协议包括各种介质访问层协议、网络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和/或会话层协议。典型的用户应用包括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网页浏览、内容(例如,视频和音频)分发/接收等等。
此外,主机模块806可以与收发器模块804交换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可能涉及收发器模块804的操作和状态。例如,该控制信息可以包括主机模块806发送至收发器模块804的指令。这样的指令可以确立收发器模块804的操作参数/特性。并且,该控制信息可以包括主机模块806从接收器模块204接收到的数据(例如,操作状态信息)。它还可以包括命令和消息,该命令和消息使应用服务平台协调协议(ASP-CP)和服务能够通过MAC来直接进行操作,并且能够通过扩展WFDS中的会话的定义来包括非IP会话以使用层2服务的Wi-FiDirect服务(WFDS)应用服务平台(ASP)。
如上所述,发送器部分808从符号生成信号,而接收器部分810从接收到的信号生成符号。为了提供这样的特征,发送器部分808和接收器部分810可以各自包括诸如调制器、解调器、放大器、滤波器、缓冲器、上变频器和/或下变频器之类的各种部件。这样的部件可以以硬件(例如,电子器件)、软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
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可以在用于配置计算系统以执行方法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被实施。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例如(非限制性),任一数量的以下内容:包括磁盘和磁带存储介质的磁存储介质;诸如致密盘介质(例如,D-ROM、CD-R等等)和数字视频盘存储介质之类的光存储介质;全息存储器;包括诸如闪存、EEPROM、EPROM、ROM之类的基于半导体的存储器单元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介质;铁磁数字存储器;包括寄存器、缓冲器或高速缓存、主存储器、RAM等等的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包括永久性计算机网络和间歇性计算机网络、点对点电信装备、载波传输介质、因特网等等的数据传输介质。其他新的和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被用来存储和/或传输本文所讨论的软件模块。计算系统可以在许多形式中被发现,包括但不限于,大型机、小型机、服务器、工作站、个人计算机、笔记本、个人数字助理、各种无线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等等。典型的计算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相关联的存储器和一些输入/输出(I/O)设备。计算系统根据程序处理信息,并且通过I/O设备产生结果输出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现已经在具体实施例的上下文中进行了描述。这些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许多变化、修改、添加和改进是可能的。因此,在本文中被描述为单一实例可以被提供有多个实例。各种部件、操作和数据存储之间的界限在某种程度上是任意的,并且具体操作在特定的示例性配置的上下文中被示出。功能的其他分配是可预见的,并且可以落入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最后,在各种配置中被呈现为分立部件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被实现为组合的结构和部件。这些和其他变化、修改、添加和改进可以落入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中所定义的本发明的范围中。

Claims (12)

1.一种可操作以使用针对外部设备连接性的Wi-Fi链路的无线设备,包括:
主机模块,所述主机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扩展WFDS中的会话的定义来包括非IP会话,以使用层2服务的Wi-Fi Direct服务(WFDS)应用服务平台(ASP);以及
收发器,所述收发器与所述主机模块连接以发送和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括那些符合WFDS框架的信号,
其中,扩展WFDS中的会话的定义来包括非IP会话是通过定义待被添加至WFDS中所定义的REQUEST_SESSION消息中的、用以标识会话类型的新的字段来完成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新字段取有至少两个值,所述值指示所请求的会话是通过IP来建立还是通过层2来建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无线设备被配置为探索者和通告者,并且其中,所述主机模块使用WFDS ASP,所述WFDS ASP还定义ASP协调协议消息以在探索者和通告者之间传送关于逻辑信道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主机模块使用WFDS ASP,所述WFDS ASP还定义两个ASP方法和ASP事件来向层2服务绑定和释放层2逻辑信道并且来携带关于所述逻辑信道的状态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外部设备使用Wi-Fi串行总线(WSB)来进行操作。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线设备,还包括:
天线模块,所述天线模块与所述收发器连接来提供与远程设备的无线信号的交换。
7.一种使用针对外部设备连接性的Wi-Fi链路的方法,包括:
通过扩展WFDS中的会话的定义来包括非IP会话,以使用层2服务的Wi-Fi Direct服务(WFDS)应用服务平台(ASP),
其中,通过定义待被添加至WFDS中所定义的REQUEST_SESSION消息中的、用以标识会话类型的新的字段,来扩展所述WFDS中的会话的定义来包括非IP会话。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新的字段取有至少两个值,所述值指示所请求的会话是通过IP来建立还是通过层2来建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用WFDS ASP,所述WFDS ASP还定义ASP协调协议消息以在探索者和通告者之间传送关于逻辑信道的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进一步定义两个ASP方法和ASP事件来向层2服务绑定和释放层2逻辑信道并且来携带关于所述逻辑信道的状态的信息。
11.如权利要求7至1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用Wi-Fi串行总线(WSB)来操作所述外部设备。
12.一种存储有指令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11中的任何一项所述方法。
CN201380074493.7A 2013-04-17 2013-07-22 使能层2服务的wi-fi直连服务(wfds)应用服务平台(asp)的技术 Active CN1051446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20986.7A CN110035421B (zh) 2013-04-17 2013-07-22 层2服务的wi-fi直连服务应用服务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12846P 2013-04-17 2013-04-17
US61/812,846 2013-04-17
US201361819078P 2013-05-03 2013-05-03
US61/819,078 2013-05-03
US201361823980P 2013-05-16 2013-05-16
US61/823,980 2013-05-16
PCT/US2013/051429 WO2014171956A1 (en) 2013-04-17 2013-07-22 Techniques enabling use of a wi-fi direct services (wfds) application services platform (asp) for layer 2 services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20986.7A Division CN110035421B (zh) 2013-04-17 2013-07-22 层2服务的wi-fi直连服务应用服务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4657A CN105144657A (zh) 2015-12-09
CN105144657B true CN105144657B (zh) 2019-04-23

Family

ID=5173172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20986.7A Active CN110035421B (zh) 2013-04-17 2013-07-22 层2服务的wi-fi直连服务应用服务平台
CN201380074493.7A Active CN105144657B (zh) 2013-04-17 2013-07-22 使能层2服务的wi-fi直连服务(wfds)应用服务平台(asp)的技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20986.7A Active CN110035421B (zh) 2013-04-17 2013-07-22 层2服务的wi-fi直连服务应用服务平台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37591B2 (zh)
EP (1) EP2987307B1 (zh)
CN (2) CN110035421B (zh)
WO (1) WO20141719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51445A1 (en) * 2013-05-24 2014-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c layer transport for wi-fi direct services application service platform without internet protocol
EP2897418B1 (en) * 2014-01-20 2016-06-01 Alcatel Lucent Advertising storage capabilities accessible via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KR101901951B1 (ko) * 2014-10-29 2018-09-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와이파이 다이렉트를 지원하는 장치가 디스커버리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641960B2 (en) * 2014-11-12 2017-05-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rrorLink with wireless serial bus
WO2016126138A1 (ko) * 2015-02-05 2016-08-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세션 수립 방법 및 장치
US10681152B2 (en) * 2015-03-16 2020-06-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service by using application service platfor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148550A1 (ko) * 2015-03-19 2016-09-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어플리케이션 서비스 플랫폼 세션 형성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RU2739435C2 (ru) * 2015-12-31 2020-12-24 Конинклейке Филипс Н.В. Система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с несколькими уровням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CN108307537B (zh) * 2016-09-28 2020-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033789B2 (en) * 2016-09-29 2018-07-24 Intel Corporation Connectionless wireless media broadcas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1071A (zh) * 2004-05-07 2007-04-18 西门子公司 基于会话交换数据包的设备
CN102497221A (zh) * 2011-12-13 2012-06-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终端之间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
CN102609079A (zh) * 2011-01-21 2012-07-25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脑系统的输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5829A (en) * 1996-10-01 1998-09-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rocess for running applets over non-IP networks
US7660275B2 (en) * 2003-10-24 2010-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cal and wide-area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broadcast network
ES2743045T3 (es) * 2004-05-25 2020-02-18 Muxi Tecnologia Em Pagamentos S A Sistema para acceder a un terminal de PDV, método para descargar y actualizar aplicaciones y método para llevar a cabo una operación electrónica usando un sistema de ese tipo
KR101145848B1 (ko) * 2006-11-29 2012-05-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콘텐츠 전송을 위한 접근 제어 방법 및 상기 접근 제어방법을 이용하는 네트워크의 노드
US7873710B2 (en) * 2007-02-06 2011-01-18 5O9, Inc. Contextual dat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US7826841B2 (en) * 2008-02-11 2010-11-02 Wei Lu Open wireless architecture virtualization system for wireless mobile terminal device
US9949305B2 (en) * 2009-10-02 2018-04-17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10264029B2 (en) * 2009-10-30 2019-04-16 Time Warner Cable Enterprise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ized content delivery over a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CA2780669C (en) * 2009-11-17 2018-01-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vestigating wifi display service in a wifi direct network
US8559340B2 (en) * 2009-12-22 2013-10-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vice discovery in Wi-Fi direct network
US8224246B2 (en) * 2010-05-10 2012-07-17 Nokia Corporation Device to device connection setup usin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US8462734B2 (en) * 2010-10-20 2013-06-11 Nokia Corporation Wireless docking with out-of-band initiation
CN102811464B (zh) * 2011-05-31 2017-09-0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互联网接入点及其带宽汇聚的方法、汇聚系统
CN102821086A (zh) * 2011-06-10 2012-12-12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数据接收方法、装置
US9021121B2 (en) * 2011-06-17 2015-04-28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Setting a rate of data transmission in a peer-to-peer mode
ES2713081T3 (es) 2011-08-01 2019-05-17 Intel Corp Comunicación oportunista dispositivo a dispositivo
US8656015B2 (en) * 2011-09-12 2014-02-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Detecting device presence for a layer 3 connection using layer 2 discovery information
US9330047B2 (en) * 2013-01-15 2016-05-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docking service with direct connection to peripherals
WO2014168641A1 (en) * 2013-04-11 2014-10-16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discovery of wi-fi serial bus and wi-fi docking servic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1071A (zh) * 2004-05-07 2007-04-18 西门子公司 基于会话交换数据包的设备
CN102609079A (zh) * 2011-01-21 2012-07-25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脑系统的输入装置
CN102497221A (zh) * 2011-12-13 2012-06-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终端之间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5421A (zh) 2019-07-19
WO2014171956A1 (en) 2014-10-23
EP2987307A1 (en) 2016-02-24
EP2987307B1 (en) 2019-01-02
CN110035421B (zh) 2022-06-21
US9237591B2 (en) 2016-01-12
US20140355585A1 (en) 2014-12-04
EP2987307A4 (en) 2016-09-28
CN105144657A (zh)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4657B (zh) 使能层2服务的wi-fi直连服务(wfds)应用服务平台(asp)的技术
US9220054B2 (en) Enhanced service discovery mechanis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012510A1 (zh) 传输灵活以太网的业务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88277B (zh) 在时隙化信道调频网络中的有效集中式资源和调度管理
US20170273002A1 (en) Efficient hybrid resource and schedule management in time slotted channel hopping networks
CN110035459A (zh) Wi-fi感知2.0 nan数据链路中的无线电资源分配
CN106411843A (zh) 服务器发起的远程装置注册
CN107801249A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及其设备和系统
CN103269280A (zh) 网络中开展业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525566B (zh) 一种基于增强型MQTT消息机制的LoRaWan数据交换方法
CN101483931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多链路并发处理的方法
CN102739541A (zh) 一种路由功能启动及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136943A (zh) 一种实现扩展Diameter协议应用的系统及方法
CN105704252A (zh) 低功耗蓝牙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808014B (zh) 基于瘦ap架构的网管方案及其系统
CN101471923B (zh) 发送协议报文、识别协议报文类型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TW200807988A (en) Configuring a host device by way of MMP
CN105577433B (zh) 一种acs集群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979878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基站
CN102820946B (zh) 一种传输设备及其主动发布自身信息的方法
CN110943897A (zh) PPPoE数据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7774773B2 (en) Active node, and contents transfer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the active node
CN101399815B (zh) 一种业务协商方法及网关以及相关设备
CN101599816B (zh) 网络集中服务管理的通信消息反馈方法及系统
CN103181121A (zh) 一种接入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