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5459A - Wi-fi感知2.0 nan数据链路中的无线电资源分配 - Google Patents

Wi-fi感知2.0 nan数据链路中的无线电资源分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5459A
CN110035459A CN201910115382.5A CN201910115382A CN110035459A CN 110035459 A CN110035459 A CN 110035459A CN 201910115382 A CN201910115382 A CN 201910115382A CN 110035459 A CN110035459 A CN 1100354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
data
equipment
data link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53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35459B (zh
Inventor
D·达斯
P-K·黄
E·奥伦
E·H·齐
M·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I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IP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I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035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5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35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54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2Traffic sha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91Mapping quality of service [QoS] requir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6Broadcast or multicast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61Peer-to-peer [P2P] networks using node-based peer discovery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6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网络通信设备包括:物理层(PHY)电路,配置为发送和接收射频电信号以与一个或多个分离的网络设备直接通信;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AC)电路。MAC电路配置为:发起包括周边感知联网(NAN)公共动作帧的分组消息的传输;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数据连接请求消息;发起包括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和信道信息的数据连接响应消息的传输,以及根据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和信道信息与第二网络设备设备到设备地传送数据。

Description

WI-FI感知2.0 NAN数据链路中的无线电资源分配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16/033223,申请日为2016年5月19日,国家申请号为201680029112.7,发明名称为“WI-FI感知2.0NAN数据链路中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优先申请
本申请要求2015年12月9日提交的序列号为14/963,614的美国申请的优先权,其要求2015年6月19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2/181,839的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所有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实施例涉及使用无线电接入网络来发送分组数据。一些实施例涉及使用Wi-Fi感知网络来传送信息。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通常通过无线方式互连以形成网络,例如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的设备使用射频(RF)信号来传送信息,例如通过扩频或频率复用技术。无线局域网(WLAN)是一种类型的网络,Wi-Fi网络是在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标准中的一个(例如2012年3月29日公布的IEEE 802.11-2012标准)下实施的WLAN。网络协议继续演进,以使更多类型的设备能够进行通信,例如移动设备。挑战在于在保持通信介质上的服务质量(QoS)标准的同时提供直接的设备到设备通信。因此,还存在对于提供用于电子设备传送设备的能效操作中的结果的协议的设备、系统和方法的总体需求。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可以形成WLAN的Wi-Fi设备的集群的表示;
图2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网络通信设备的部分的框图;
图3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建立NAN数据链路并使用NAN数据链路设备到设备地传送QoS信息的通信协议的示例;
图4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包括QoS要求的通信元素的示例;
图5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包括QoS介质时间要求的通信元素的示例;和
图6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操作无线网络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7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性机器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的特定实施例。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逻辑、电气、过程和其他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包括在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中或与之替代。权利要求中阐述的实施例包括这些权利要求的所有可用等同物。
图1示出可以形成WLAN的Wi-Fi设备的集群的表示。WLAN是促使电子设备之间通信的通用方式。在构成网络节点的无线通信设备之间分布和协调网络的操作。这些设备的一些示例包括通信站和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以及例如膝上型计算机或平板计算机的便携式计算机。
Wi-Fi感知能力可以允许移动设备发现其他附近的设备并且在最小化设备功率的同时形成网络。当设备加入这样的网络时,设备可以启动使用可用网络服务的应用程序。实施W-Fi感知网络的挑战在于,常规WLAN的基础架构通常不可用。例如,网络的接入点(AP)可能不可用,并且通信可能需要在移动设备之间是设备到设备的。这使得设备本身传送网络资源并确定由AP常规设定和传送的数据链路特性。
图2示出网络通信设备200(例如网络站或STA、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例如膝上型计算机或平板计算机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的一部分的框图。
网络设备包括物理层(PHY)电路。PHY电路205包括发送和接收射频电信号以根据Wi-Fi通信协议与一个或多个分离的网络设备直接通信的收发机电路。在某些示例中,PHY电路205可以根据Wi-Fi感知通信协议进行通信。PHY电路205可以包括用于调制/解调、上变频/下变频、滤波、放大等的电路。PHY电路205可以电耦合至一个或多个天线210。天线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定向或全向天线,包括例如偶极天线、单极天线、贴片天线、环形天线、微带天线或适合于RF信号发送的其他类型的天线。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具有多个孔的单个天线来代替两个或更多的天线。在这些实施例中,每个孔都可以被认为是单独的天线。
设备还包括在设备上执行的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层电路215和应用217。MAC层电路215可以包括硬件处理电路(例如,微处理器),用于执行包括在软件和固件之一或两者中的指令以实现所述功能。MAC层电路可以控制对收发机的访问、发送的格式信息以及提取接收到的信息。
为了使用Wi-Fi感知能力形成网络,一组附近的设备可能经历发现过程。设备可以通过同步到相同的时钟并且聚合到一时间段和信道(称为发现窗口(DW))来形成集群,其中,设备广告其服务并发现其他设备的服务。在发现过程之后,设备以组的方式彼此进行通信。该组设备可以根据指定的时间段和信道(称为“时间块”)进行通信。在DW期间,该组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发布时间块的通知。
时间块可以包括协商时间(NT)和数据传输时间(DTxT)。NT也可以称为寻呼时间或业务指示时间。在NT期间,该组设备通过传送寻呼消息来彼此协商,以确定是否存在要传送的设备到设备数据业务。在DTxT期间,交换实际数据。
根据分组消息协议传送数据。为了确保QoS,带有具有严格期限要求的数据的分组(例如,包含语音数据和视频数据的分组)应当以比其他数据类型的分组更高的优先级传输。这意味着设备需要根据可用于该组设备的服务参数来调度时间块以满足QoS要求。
为了将QoS要求与网络组的设备之间可用的服务匹配,可以在设备之间的连接建立期间传送QoS要求。一个设备可以将QoS要求信息发送至另一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QoS要求信息可以从要发送数据的设备发送至要接收数据的设备,或从接收数据的设备发送至发送数据的设备。
对于直接的设备到设备连接,一个设备可以基于设备的资源的限制(例如,设备能够支持的连接数等)起到时间块的调度器的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QoS要求信息可以从非调度器设备发送至调度器设备。使用QoS要求信息,调度器设备确定将用于数据交换的一组时间块,并且向非调度器通知该组时间块。在部分或全部通知的时间块期间,非调度器设备与调度器设备交换数据。
图3示出用于建立周边感知联网(NAN)数据链路并使用NAN数据链路设备到设备地传送QoS要求信息的通信协议的示例性实施例。示例包括在图3中被指定为NAN设备A的第一网络设备和在图3中被指定为NAN设备B的第二网络设备。每个设备都被示出为包括在NAN设备上执行的MAC层电路315A、315B和应用317A、317B。
两个设备通过将同步到相同的时钟来形成集群(320)。假设应用317A具有用于公布或广告的服务。在NAN发现窗口(DW)期间(325),集群的设备广告其服务。NAN设备A的MAC层电路315A发起包括周边感知联网(NAN)公共动作帧的分组消息的传输。NAN公共动作帧用于传输设备的网络服务信息。网络服务信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通用广告服务(GAS)消息帧。
NAN设备B可能对由NAN设备A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服务感兴趣,并且可能希望与NAN设备A交换数据。响应于NAN公共动作帧,NAN设备A的MAC层电路315A可以从NAN设备B接收数据连接请求消息(330)。数据连接请求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QoS属性或要求。数据连接请求消息(330)可以由NAN设备A的位于MAC层之上的一层或多层进行处理。
响应于数据连接请求,NAN设备A的MAC层电路315A发起包括用于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和信道信息的数据连接响应消息(335)的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连接响应消息(335)指示用于与第二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一个或多个时间块。在某些实施例中,数据连接响应消息包括指示或通知时间块的长度和时间段的频率的可用性位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连接响应消息是包括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和第二NAN公共动作帧的分组消息。
使用传送的时间块信息,例如在协商时间期间,建立或更新数据通信调度(340)。然后,根据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和信道信息,两个网络设备设备到设备地传输数据(345)。
图4是包括QoS要求的通信元素的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元素的字段的名称和以八位字节为单位的示例性大小。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每个支持的业务流,数据连接请求消息的QoS要求包括QoS流标识符(ID)、标称MAC服务数据单元(MDSU)大小、平均数据速率、最小PHY速率和富余带宽允许(surplus bandwidth allowance)的指示。MDSU是指从在NAN设备的协议栈中位于MAC层之上的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接收的数据单元。LLC和MAC层可以是NAN设备的数据链路层(DLL)。可以根据要传送的数据的类型来确定平均数据速率、最小PHY速率。例如,与文本数据的通信相比,视频和语音数据可能需要更高的数据速率。如图4所示,针对每个支持的业务流,其他QoS要求可以包括最大服务间隔、暂停间隔、最小数据速率、突发大小、峰值数据速率、发现窗口间隔的最小介质访问时间和延迟界限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接收用于数据交换的QoS要求时,NAN设备A的处理电路确定适应数据连接请求所需的时间块的数量和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NAN设备A使用对于时间块的数量和位置的QoS要求作为不影响NAN设备A与不同于NAN设备B的其他设备之间的预存在的连接的数据通信调度。如果NAN设备A可以适应该请求,则设备在数据连接响应消息中通知或以其他方式指示新连接调度。如果设备不能适应通信请求,则数据连接响应消息指示不接受数据连接请求。
以下是计算时间块的示例。假设图3的两个装置正在进行通信以建立数据链路,并且NAN设备A正在针对服务请求计算支持数据业务所需的时间块的最小数量。为了简单起见,不考虑例如最小和最大服务延迟、延迟界限等的QoS要求。NAN设备A可以根据如下公式来计算请求的估计占用时间:Tmedium_time_new=(富余带宽允许)×(pps)×(MPDU交换时间),其中:pps=(上限)×((平均数据速率/8)/标称MSDU大小),并且MPDU交换时间=(最小PHY速率下的标称MSDU传输持续时间)+SIFS+确认持续时间。
如果计算出的Tmedium_time_new表示与作为接收机的NAN设备A相关联的其他连接的估计占用时间,Nmax表示可以在两个连续DW之间使用的时间块的最大数量,Ttime_block表示每个时间块的长度,TDW_period表示连续DW间隔之间的时间,则支持N个新且现有的连接所需的时间块的最小数量为:N=(上限)×((Tmedium_time_new+Tmedium_time_new)×(Ttime_block/TDW_period))。
如果N>Nmax,则不能支持新的连接。如果不能支持新的连接,则接收设备在数据连接响应消息中指示不接受数据连接请求。然后,数据接收设备和数据发送设备可以将该连接的数据帧视为与尽力服务类别相关联的数据帧。
如果N≤Nmax,则可以支持新的连接,并且数据发送设备发送数据分组,并且数据接收设备触发连接的帧。数据接收设备可以接收数据连接请求消息中的数据优先级信息。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之一或两者跟踪与设备之间的成功和不成功数据分组传输相关联的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之一或两者保存用于跟踪连接中使用的时间(例如,used_time)的变量。该used_time变量随连接的每个成功或不成功数据分组传输增加。在某些实施例中,增加的大小等于分组传输及其相关联确认(ACK)的持续时间。used_time由设备定期重置为零。
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之一或两者跟踪接受的数据交换时间窗口,其为由接收设备为连接分配的时间。在某些实施例中,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之一或两者保存用于表示接收设备为连接所允许的时间的变量(例如,accepted_time)。在某些实施例中,使用包括在QoS要求中的介质时间参数来计算变量的值。设备将跟踪用时与接受的数据交换窗口进行比较。当跟踪数(tracked number)小于接受的数据交换时间窗口时,设备根据数据优先级信息设备到设备地传送数据分组。如果跟踪数大于或等于接受的数据交换时间窗口,则设备可以根据尽力服务优先级来进行通信。
在确定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时,NAN设备A可以优先考虑使用已经观察到的不太繁忙的信道,以避免由于来自其他设备的干扰而导致的数据传输机会不足。在一些实施例中,MAC电路包括配置为使用信道业务信息来计算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的处理电路。可以通过对繁忙的某些信道的概率进行计算和加权来调度时间块。处理电路可以基于过去对信道业务的观察来确定概率的值。在一些实施例中,集群中的设备周期性地发送每信道负载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设备在包括NAN公共动作帧的分组消息中包括每信道负载信息。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包括一个或多个QoS介质时间要求的数据连接请求消息中传送QoS要求。NAN设备A可以使用QoS要求来计算要求的介质访问时间,并且将要求的介质访问时间直接传送至其对等设备NAN设备B。
图5是包括QoS介质时间要求的通信元素的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元素的字段的名称和以八位字节为单位的示例性大小。数据连接请求消息的QoS要求可以包括QoS流ID、介质访问时隙的最小要求数量和两个介质访问时隙之间的最大间隔时隙的指示。时隙的最小数量可以是整数值,其指示每512个时间单位(TU)的介质访问时隙的最小要求数量。时间单位通常为1024微秒(μs)。时隙值可以以16个TU为单位。最大间隔时隙可以是16个TU为单位的整数值。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包括IEEE 802.11系列标准的一个或多个业务规范(TSPEC)元素的数据连接请求消息中传送QoS要求。TSPEC消息可以包含前述一个或多个QoS要求。在一些实施例中,只有当数据连接会话要传送语音数据业务或视频数据业务时,设备才可以发送TSPEC消息来请求服务。在某些实施例中,当接收设备具有启用语音和视频访问类别的准入控制强制(ACM)位时,设备仅发送TSPEC消息。ACM位可以包括在由接收设备发送的NAN公共动作帧内的参数集元素中。
如果TSPEC消息的接收方是数据发送设备,则TSPEC元素可以包括业务类别(TCLAS)元素,以允许发送设备在发送接收设备对之间识别属于特定业务流的分组。TSPEC消息的发送方可以在TSPEC消息中的业务规范信息字段的用户优先级(UP)子字段或相关联的TCLAS元素的相关联UP字段中包括分组优先级。可以使用TSPEC元件的保留位来为设备到设备连接能力添加新参数,或者可以从TSPEC消息中移除旧参数以适应设备到设备连接能力。TSPEC元素可以包括在NAN公共动作帧中,或者可以包括在分离的添加业务流(ADDTS)请求帧中。
图6是操作无线网络设备的方法50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在605中,第一网络设备(例如,第一STA)发送包括周边感知联网(NAN)公共动作帧的分组消息。公共动作帧可以通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提供的服务。
在610中,响应于包括NAN公共动作帧的分组消息,第二网络设备(例如,第二STA)发送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数据连接请求消息。第一网络设备使用QoS要求信息来计算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并且在615中,发送包括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的数据连接响应消息。在620中,第一和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设备到设备地传送数据。
图7示出示例性机器700的框图,在该机器上可以实现本文讨论的任何一种或多种技术(例如,方法)。在替代实施例中,机器700可以操作为独立设备,或者可以连接(例如,联网)至其他机器。在联网部署中,机器700可以操作为服务器机器、客户端机器,或者在服务器-客户端网络环境下作为两者来操作。在示例中,机器700可以用作对等(P2P)(或其他分布式)网络环境中的对等机器。机器700可以是移动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PC)、平板PC、机顶盒(STB)、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网络设备、网络路由器、交换机或网桥或能够执行指定该机器采取的动作的指令(顺序的或以其他方式)的任何机器。此外,虽然仅示出单个机器,但是术语“机器”还应被视为包括单独或共同执行一组(或多组)指令以实现本文讨论的任何一种或多种方法的机器的任何集合,例如云计算、软件即服务(SaaS)、其他计算机集群配置。
如本文所述的示例可以包括或可以在逻辑或多个组件、模块或机构上操作。模块是能够实现指定操作的有形实体(例如,硬件),并且可以以某种方式配置或布置。在示例中,电路可以以指定方式作为模块来布置(例如,在内部或相对于例如其他电路的外部实体)。在示例中,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系统(例如,独立的、客户端或服务器计算机系统)或一个或多个硬件处理器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由固件或软件(例如,指令、应用部分或应用)配置为实现指定操作的模块。在示例中,软件可以存在于机器可读介质上。在示例中,当软件由模块的底层硬件执行时,使硬件实现指定操作。
因此,术语“模块”理解为包括有形实体,即物理构造、具体配置(例如,硬连线)或暂时(例如,临时)配置(例如,编程)的实体,用于以指定方式操作或实现本文所述的任何操作的部分或全部。考虑到暂时配置模块的示例,每个模块都不需要在任何时刻实例化。例如,在模块包括使用软件配置的通用硬件处理器的情况下,通用硬件处理器可以在不同时间配置为相应不同的模块。因此,软件可以配置硬件处理器,例如,在一个时间点构成特定模块,并在不同的时间点构成不同的模块。
机器(例如,计算机系统)700可以包括硬件处理器702(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硬件处理器核心或其任何组合)、主存储器704和静态存储器706,它们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经由互连链路(例如,总线)708彼此通信。机器700还可以包括显示单元710、字母数字输入设备712(例如,键盘)和用户界面(UI)导航设备714(例如,鼠标)。在示例中,显示单元710、输入设备712和UI导航设备714可以是触摸屏显示器。机器700还可以包括存储设备(例如,驱动单元)716、信号生成设备718(例如,扬声器)、网络接口设备720和一个或多个传感器721,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传感器、罗盘、加速度计或其他传感器。机器700可以包括输出控制器728,例如串行(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并行或其他有线或无线(例如,红外(IR)、近场通信(NFC)等)连接,用于控制一个或多个外围设备(例如,打印机、读卡器等)或与之通信。
存储设备716可以包括机器可读介质722,其上存储体现在本文所述任何一种或多种技术或功能中或由其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或指令集724(例如,软件)。指令724还可以在由机器700执行期间存在于、完全存在于或至少部分存在于主存储器704内、静态存储器706内或者硬件处理器702内。在示例中,硬件处理器702、主存储器704、静态存储器706和存储设备716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可以构成机器可读介质。
尽管机器可读介质722被示为单个介质,但是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指令724的单个介质或多个介质(例如,集中式或分布式数据库和/或相关联的高速缓存和服务器)。
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编码或携带由机器700执行并使机器700实现本发明的任何一种或多种技术的指令、或能够存储、编码或携带由这些指令使用或与之相关联的数据结构的任何介质。非限制性机器可读介质示例可以包括固态存储器以及光和磁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具体示例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半导体存储器件(例如,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和闪存设备;磁盘,例如内部硬盘和可移动磁盘;磁光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以及CD-ROM和DVD-ROM盘。在一些示例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在一些示例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不是暂时传播信号的机器可读介质。
经由使用多种传输协议(例如,帧中继、因特网协议(IP)、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中的任何一种的网络接口设备720,还可以使用传输介质通过通信网络726来发送或接收指令724。示例性通信网络可以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分组数据网络(例如,因特网)、移动电话网络(例如,蜂窝网络)、普通老式电话(POTS)网络和无线数据网络(例如,称为的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系列标准、被称为的IEEE 802.16系列标准)、IEEE 802.15.4系列标准、长期演进(LTE)系列标准、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系列标准、对等(P2P)网络等。在示例中,网络接口设备7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物理插孔(例如,以太网、同轴或电话插孔)或一个或多个天线以连接至通信网络726。在示例中,网络接口设备720可以包括使用单入多出(SIMO)、多入多出(MIMO)或多入单出(MISO)技术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天线。在一些示例中,网络接口设备720可以使用多用户MIMO技术进行无线通信。术语“传输介质”应被视为包括能够存储、编码或携带由机器700执行的指令的任何无形介质,并且包括数字或模拟通信信号或其他无形介质以便于这种软件的通信。
本文描述的设备和方法的若干实施例有助于在在严格期限要求下发送数据分组时确保服务质量。设备协商用于设备到设备数据链路的参数,而不需要例如接入点的WLAN基础设施。
附加描述和实例
示例1可以包括主题(例如站或STA的装置),包括:物理层(PHY)电路,配置为发送和接收射频电信号以与一个或多个分离的网络设备直接通信;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AC)电路,配置为发起包括周边感知联网(NAN)公共动作帧的分组消息的传输,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数据连接请求消息,发起包括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和信道信息的数据连接响应消息的传输,以及根据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和信道信息与第二网络设备设备到设备地传送数据。
在示例2中,示例1的主题任选地包括,数据连接响应消息任选地指示用于与第二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一个或多个时间块。
在示例3中,示例2的主题任选地包括,数据连接响应消息包括指示时间块的长度和时间块的频率的可用性位图。
在示例4中,示例1-3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任选地包括,数据连接响应消息包括包含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和第二NAN公共动作帧的分组消息。
在示例5中,示例1-4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任选地包括,针对每个支持的业务流,数据连接请求消息的QoS要求包括标称MAC服务数据单元(MDSU)大小、平均数据速率、最小PHY速率和富余带宽允许的指示。
在示例6中,示例1-5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任选地包括,针对每个支持的业务流,数据连接请求消息的QoS要求包括QoS流ID、最大服务间隔、暂停间隔、最小数据速率、突发大小、峰值数据速率和延迟界限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示例7中,示例1-6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任选地包括,数据连接请求消息的QoS要求包括发现窗口间隔的最小介质访问时间和每个支持的业务流的延迟界限的指示。
在示例8中,示例1-7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任选地包括,数据连接请求消息的QoS要求包括发现窗口间隔的介质访问时隙的最小数量和两个介质访问时隙之间的最大间隔时隙的指示。
在示例9中,示例1-8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任选地包括,MAC电路包括配置为使用信道业务信息来计算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的处理电路。
在示例10中,示例1-9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任选地包括,分组消息的NAN公共动作帧指示由网络设备提供的服务。
在示例11中,示例1-10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任选地包括,分组消息的NAN公共动作帧包括每信道负载信息。
在示例12中,示例1-11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任选地包括,MAC电路配置为:接收数据连接请求消息中的数据优先级信息;跟踪与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成功和不成功数据分组传输相关联的时间;将跟踪数与接受的数据交换时间窗口进行比较;当跟踪数小于接受的数据交换时间窗口时,根据数据优先级信息传送数据分组;以及当跟踪数大于或等于接受的数据交换时间窗口时,根据尽力服务优先级来传送信息。
在示例13中,示例1-12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任选地包括,数据连接请求消息包括IEEE 802.11系列标准的一个或多个业务规范(TSPEC)元素。
示例14可以包括主题(例如站或STA的装置)或可以任选地与示例1-13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组合,以包括这样的主题,包括:物理层(PHY)电路,配置为经由无线局域网(WLAN)发送和接收射频电信号以与一个或多个分离的网络设备直接通信;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AC)电路,配置为:检测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包括周边感知联网(NAN)公共动作帧的分组消息的传输,其中,NAN公共动作帧指示由第二网络设备提供的服务;发起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数据连接请求消息的传输;接收包括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的数据连接响应消息;以及根据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与第二网络设备设备到设备地传送数据。
在示例15中,示例14的主题任选地包括,针对每个支持的业务流,数据连接请求消息的QoS要求包括标称MAC服务数据单元(MDSU)大小、平均数据速率、最小PHY速率和富余带宽允许的指示以及最大服务间隔、暂停间隔、最小数据速率、突发大小、峰值数据速率和延迟界限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
在示例16中,示例14和15中的一个或两个的主题任选地包括,数据连接请求消息的QoS要求包括发现窗口间隔的最小介质访问时间和每个支持的业务流的延迟界限的指示。
在示例17中,示例14-16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任选地包括,数据连接请求消息的QoS要求包括发现窗口间隔的介质访问时隙的最小数量和两个介质访问时隙之间的最大间隔时隙的指示。
在示例18中,示例14-17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任选地包括,MAC电路配置为提取用于与第二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时间块信息,其中,提取的时间块信息包括指示时间块的长度和时间块的频率的可用性位图。
在示例19中,示例14-18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任选地包括,数据连接请求消息包括IEEE 802.11系列标准的一个或多个业务规范(TSPEC)元素。
在示例20中,示例14-19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任选地包括,MAC电路配置为:在数据连接请求消息中包括数据优先级信息;跟踪与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成功和不成功数据分组传输相关联的时间;将跟踪数与接受的数据交换时间窗口进行比较;当跟踪数小于接受的数据交换时间窗口时,根据数据优先级信息传送数据分组;以及当跟踪数大于或等于接受的数据交换时间窗口时,根据尽力服务优先级来传送信息。
在示例21中,实例14-20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任选地包括,MAC电路配置为发起数据连接请求消息的传输,以仅请求要传送语音数据业务和视频数据业务中的一个或两个的数据连接会话。
示例22包括主题(例如方法、用于实现动作的模块或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指令在由无线网络设备的硬件处理电路执行时,使无线网络设备实现动作),或者可以任选地与示例1-21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组合以包括这样的主题,包括:发起包括周边感知联网(NAN)公共动作帧的分组消息的传输;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数据连接请求消息;发起包括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的数据连接响应消息的传输,该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指示用于与第二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一个或多个时间块;以及根据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与第二网络设备设备到设备地传送数据。
在示例23中,示例22的主题任选地包括,发起数据连接响应消息的传输,该数据连接响应消息包括指示用于与第二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时间块的长度和时间块的频率的可用性位图。
在示例24中,示例22和23中的一个或两个的主题任选地包括,使用QoS要求来计算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针对每个支持的业务流,该QoS要求包括标称MAC服务数据单元(MDSU)大小、平均数据速率、最小PHY速率和富余带宽允许的指示。
在示例25中,示例22-24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任选地包括,使用QoS要求来计算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针对每个支持的业务流,该QoS要求包括最大服务间隔、暂停间隔、最小数据速率、突发大小、峰值数据速率、最小介质访问时间和延迟界限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指示。
在示例26中,示例22-25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任选地包括,使用QoS要求来计算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该QoS要求包括发现窗口间隔的介质访问时隙的最小数量和两个介质访问时隙之间的最大间隔时隙的指示。
在示例27中,示例22-26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任选地包括,使用信道业务信息来计算数据交换时间窗口信息。
在示例28中,示例22-27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任选地包括,发起包括每信道负载信息的NAN公共动作帧的传输。
在示例29中,示例22-28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任选地包括,响应于包括NAN公共动作帧的分组消息,从第二网络设备发送IEEE 802.11系列标准的一个或多个业务规范(TSPEC)元素。
在示例30中,示例1-29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主题任选地包括:接收数据连接请求消息中的数据优先级信息;跟踪与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成功和不成功数据分组传输相关联的时间;将跟踪数与接受的数据交换时间窗口进行比较;当跟踪数小于接受的数据交换时间窗口时,根据数据优先级信息传送数据分组;以及当跟踪数大于或等于接受的数据交换时间窗口时,根据尽力服务优先级来传送信息。
这些非限制性示例可以以任何置换或组合方式进行组合。
以上详细描述包括对附图的引用,其形成详细描述的一部分。附图通过说明的方式示出可以实践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在本文中也称为“示例”。本文档中提及的所有出版物、专利和专利文献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如同通过引用单独并入。如果本文档与通过引用并入的文档之间的用途不一致,则引用的参考文献中的用途应被视为对本文档的补充;对于不可调和的冲突,以本文档中的用途为准。
提供摘要以允许读者确定技术公开的本质和要点。提交它的理解是,其不会用于限制或解释权利要求的范围或含义。因此,所附权利要求并入详细描述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而且,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包含”是开放式的,即包括除了在权利要求中的这个词语之后列出的那些之外的元素的系统、设备、物品或过程仍被视为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此外,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词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用作标签,并不旨在对其对象施加数字要求。

Claims (16)

1.一种周边感知联网(NAN)设备的装置,所述NAN设备被配置成用于NAN数据链路调度建立来建立经由所述NAN数据链路来传送数据的调度,所述装置包括:
物理层(PHY)电路;和
介质访问控制层(MAC)电路,配置为与所述NAN设备的应用层交互,其中作为所述NAN数据链路调度的一部分,所述MAC电路被配置成:
格式化为了发现服务而要传输的NAN帧,所述NAN帧指示由所述NAN设备提供的服务;
对来自另一个NAN设备的数据请求帧进行解码,其中所述数据请求帧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NAN数据链路要求;
响应于所述数据请求帧,格式化用于传输的数据响应帧,所述数据响应帧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NAN数据链路要求,其中所述第一NAN数据链路要求或第二NAN数据链路要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服务质量(QoS)属性和可用性信息,并且所述可用性信息包括指示可用性窗口的持续时间的时间位图;以及
根据所述QoS属性和可用性信息经由所述NAN数据链路与所述另一个NAN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QoS属性指示介质访问时隙之间的最大间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QoS属性指示发现窗口间隔所需的可用时隙的最小数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时间位图指示所述可用性窗口的频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数据响应帧包括指示资源利用的可用性信息。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NAN帧包括所述NAN设备的服务信息。
7.一种周边感知联网(NAN)设备的装置,所述NAN设备被配置成用于NAN数据链路调度建立来建立经由所述NAN数据链路来传送数据的调度,所述装置包括:
物理层(PHY)电路;和
介质访问控制层(MAC)电路,配置为与所述NAN设备的应用层交互,其中作为所述NAN数据链路调度的一部分,所述MAC电路被配置成:
对指示由另一个NAN设备提供的服务的NAN帧进行解码;
格式化用于传输至所述另一个NAN设备的数据请求帧,所述数据请求帧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NAN数据链路要求;
对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NAN数据链路要求的数据响应帧进行解码,其中所述第一NAN数据链路要求或第二NAN数据链路要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服务质量(QoS)属性和可用性信息,并且所述可用性信息包括指示可用性窗口的持续时间的时间位图;以及
根据所述QoS属性和可用性信息利用所述NAN数据链路与所述另一个NAN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QoS属性指示介质访问时隙之间的最大间隔。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QoS属性指示发现窗口间隔所需的可用时隙的最小数量。
10.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用于由一种周边感知联网(NAN)设备的MAC层电路执行,以与所述NAN设备的应用层交互,其中所述指令配置用于NAN数据链路调度建立的设备来建立经由所述NAN数据链路来传送数据的调度,其中作为所述NAN数据链路调度操作的一部分,所述指令配置所述MAC电路来:
格式化为了发现服务而要传输的NAN帧,所述NAN帧指示由所述NAN设备提供的服务;
对来自另一个NAN设备的数据请求帧进行解码,其中所述数据请求帧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NAN数据链路要求;
响应于所述数据请求帧,格式化用于传输的数据响应帧,所述数据响应帧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NAN数据链路要求,其中所述第一NAN数据链路要求或第二NAN数据链路要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服务质量(QoS)属性和可用性信息,并且所述可用性信息包括指示可用性窗口的持续时间的时间位图;以及
根据所述QoS属性和可用性信息经由所述NAN数据链路与所述另一个NAN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进一步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数据请求帧,所述MAC电路还被配置成格式化包括指示介质访问时隙之间的最大间隔的QoS属性的用于传输的数据响应帧。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进一步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数据请求帧,所述MAC电路还被配置成格式化包括指示发现窗口间隔所需的时隙的最小数量的QoS属性的用于传输的数据响应帧。
13.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MAC电路还被配置成将所述NAN设备的服务信息包括在所述NAN帧中。
14.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用于由一种周边感知联网(NAN)设备的MAC层电路执行,以与所述NAN设备的应用层交互,其中所述指令配置用于NAN数据链路调度建立的设备来建立经由所述NAN数据链路来传送数据的调度,其中作为所述NAN数据链路调度操作的一部分,所述指令配置所述MAC电路来:
对指示由另一个NAN设备提供的服务的NAN帧进行解码;
格式化用于传输至所述另一个NAN设备的数据请求帧,其中所述数据请求帧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NAN数据链路要求;
对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NAN数据链路要求的数据响应帧进行解码,其中所述第一NAN数据链路要求或第二NAN数据链路要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服务质量(QoS)属性和可用性信息,并且所述可用性信息包括指示可用性窗口的持续时间的时间位图;以及
根据所述QoS属性和可用性信息利用所述NAN数据链路与所述另一个NAN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MAC电路还被配置成对包括指示介质访问时隙之间的最大间隔的QoS属性的数据响应帧进行解码。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MAC电路还被配置成对包括指示发现窗口间隔所需的时隙的最小数量的QoS属性的数据响应帧进行解码。
CN201910115382.5A 2015-06-19 2016-05-19 周边感知联网nan设备的装置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0354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81839P 2015-06-19 2015-06-19
US62/181,839 2015-06-19
US14/963,614 US10111260B2 (en) 2015-06-19 2015-12-09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Fi aware neighborhood area network data links
US14/963,614 2015-12-09
PCT/US2016/033223 WO2016204923A1 (en) 2015-06-19 2016-05-19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fi aware 2.0 nan data links
CN201680029112.7A CN107637127B (zh) 2015-06-19 2016-05-19 Wi-fi感知2.0 nan数据链路中的无线电资源分配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9112.7A Division CN107637127B (zh) 2015-06-19 2016-05-19 Wi-fi感知2.0 nan数据链路中的无线电资源分配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5459A true CN110035459A (zh) 2019-07-19
CN110035459B CN110035459B (zh) 2023-06-16

Family

ID=575454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9112.7A Active CN107637127B (zh) 2015-06-19 2016-05-19 Wi-fi感知2.0 nan数据链路中的无线电资源分配
CN201910115382.5A Active CN110035459B (zh) 2015-06-19 2016-05-19 周边感知联网nan设备的装置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9112.7A Active CN107637127B (zh) 2015-06-19 2016-05-19 Wi-fi感知2.0 nan数据链路中的无线电资源分配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111260B2 (zh)
CN (2) CN107637127B (zh)
WO (1) WO20162049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27484B2 (en) 2014-12-12 2020-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ffic advertisement in neighbor aware network (NAN) data path
US10820314B2 (en) 2014-12-12 2020-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ffic advertisement in neighbor aware network (NAN) data path
US20160174225A1 (en) * 2014-12-12 2016-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ffic advertisement in neighbor aware network (nan) data path
US10111260B2 (en) 2015-06-19 2018-10-23 Intel IP Corporation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Fi aware neighborhood area network data links
US10917901B2 (en) * 2017-03-23 2021-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configurations for radio bearers with multiple data flows
WO2018186919A1 (en) * 2017-04-07 2018-10-11 Intel Corporation Neighbor awareness networking services indication
US10588168B2 (en) * 2017-05-15 2020-03-10 Apple Inc. Peer-to-peer transmission pause indication
JP2022047551A (ja) * 2019-01-24 2022-03-25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US20200342109A1 (en) * 2019-04-29 2020-10-29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 to convey data
US11693109B2 (en) * 2019-05-10 2023-07-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ramework and method for acknowledging multiple messages in UWB communication and ranging systems
CN112788776A (zh) * 2019-11-07 2021-05-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LoRa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GB2588811B (en) * 2019-11-08 2022-07-06 Vodafone Ip Licensing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xchanging periodic data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1405681B (zh) * 2020-03-18 2023-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Wi-Fi Aware的建链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29439B (zh) * 2021-05-28 2022-04-0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传输延迟的资源分配方法
US20220417787A1 (en) * 2021-06-25 2022-12-29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transmission for wireless time sensitive network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9285A (zh) * 2013-08-05 2015-02-11 诺基亚公司 用于在集群选择中的跳数使用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20150085747A1 (en) * 2012-04-27 2015-03-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580024A (zh) * 2013-10-28 2015-04-29 博科通讯系统有限公司 扩展的以太网互联结构交换机
CN104661260A (zh) * 2015-01-20 2015-05-27 中南大学 一种QoS感知和负载均衡的无线Mesh智能电网路由机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30778A3 (en) * 2004-08-12 2011-11-0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dium
JP4612523B2 (ja) * 2005-10-13 2011-01-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
US8374091B2 (en) * 2009-03-26 2013-02-12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TCP extension and variants for handling heterogeneous applications
US9949305B2 (en) * 2009-10-02 2018-04-17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8743711B2 (en) * 2009-12-15 2014-06-03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heterogeneous traffic streams
US9319931B2 (en) 2011-08-25 2016-04-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performing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rminals, method of supporting same, and apparatus for same
WO2013052805A1 (en) * 2011-10-07 2013-04-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grating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3069945A1 (ko) * 2011-11-08 2013-05-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기의 동작 모드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US9712285B2 (en) 2011-11-18 2017-07-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arching for service for terminal using gas protocol
US9462622B2 (en) 2011-11-18 2016-10-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quest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20140211705A1 (en) 2013-01-28 2014-07-31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9313103B2 (en) * 2013-03-08 2016-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covering devices in a neighborhood aware network
US9723464B2 (en) * 2013-10-18 2017-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 service mesh
KR101785674B1 (ko) * 2013-11-15 2017-10-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nan 단말의 상태 변경 방법 및 장치
US10212574B2 (en) * 2015-03-20 2019-02-19 Apple Inc. Neighbor awareness networking datapath—base scheduling, scheduler rank, and further service discovery
US10111260B2 (en) 2015-06-19 2018-10-23 Intel IP Corporation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Fi aware neighborhood area network data link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85747A1 (en) * 2012-04-27 2015-03-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349285A (zh) * 2013-08-05 2015-02-11 诺基亚公司 用于在集群选择中的跳数使用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4580024A (zh) * 2013-10-28 2015-04-29 博科通讯系统有限公司 扩展的以太网互联结构交换机
CN104661260A (zh) * 2015-01-20 2015-05-27 中南大学 一种QoS感知和负载均衡的无线Mesh智能电网路由机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7127B (zh) 2021-12-03
CN107637127A (zh) 2018-01-26
US10111260B2 (en) 2018-10-23
WO2016204923A1 (en) 2016-12-22
CN110035459B (zh) 2023-06-16
US10721786B2 (en) 2020-07-21
US20160374100A1 (en) 2016-12-22
US20190159270A1 (en) 2019-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5459A (zh) Wi-fi感知2.0 nan数据链路中的无线电资源分配
CN105579864B (zh) 用于精细定时测量的装置、方法和机器可读介质
US11418999B2 (en) Buffer status report for high priority transmission
CN104244426B (zh) 一种数据无线承载drb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8400858A (zh) 辅助信道上的基本带宽设备
CN107211467A (zh) 正交频分多址分布式信道接入
WO2016178418A1 (ja)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8886809A (zh) 唤醒窗口保护
CN107211447A (zh) 级联式触发帧指示
CN110461033B (zh) 针对电力节省的接收操作模式指示
US9824047B2 (en) Discovery mechanisms for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protocol adaptation layer
CN109314633A (zh) 增强型精细定时测量协议协商
CN103765975A (zh) 通过扩展服务集的直接链路建立
CN104206000A (zh) 用于双重人物无线装置的移动终端体系结构
JP2023025025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08702272A (zh) 接入点(ap)、台站(sta)和用于子载波缩放的方法
CN102833345A (zh) 一种设备间共享内容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688277A (zh) 在时隙化信道调频网络中的有效集中式资源和调度管理
US1052357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ata transmission spe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811154A (zh) 数据包传输方法和设备
JPWO2016178417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8029039A (zh) 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JPWO2017006607A1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2843434A (zh) 一种设备间共享内容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465196A (zh) 针对Wi‑Fi的快速信道预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30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INTEL Corp.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before: INTEL IP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