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4494A - 电插座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插座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4494A
CN105144494A CN201480023796.0A CN201480023796A CN105144494A CN 105144494 A CN105144494 A CN 105144494A CN 201480023796 A CN201480023796 A CN 201480023796A CN 105144494 A CN105144494 A CN 1051444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flux
socket
electrical contact
attractability
receptacl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37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44494B (zh
Inventor
C.布隆德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SE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SE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SE
Publication of CN1051444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44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444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44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05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held in engagement by a magn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01R13/453Shutter or cover plate opened by engagement of counterpart
    • H01R13/4538Covers sliding or withdrawing in the direction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ingle component
    • H01R13/663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ingle component with inductive component, e.g. transform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 H01R13/703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the switch being in series with coupling part, e.g. dead coupling, explosion proof coupling
    • H01R13/7037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the switch being in series with coupling part, e.g. dead coupling, explosion proof coupling making use of a magnetically operated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01R11/30End pieces held in contact by a magn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8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with built-in sens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插座组件(1),其包括电插头(10)和包括能够在内部位置与外部位置之间移动的两个可移动电触头(21、22)的电插口(20)。所述组件包括磁性控制装置(13、23),其具有固定到可移动电触头(21、22)的可移动磁性元件(23)和产生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至少一个磁体,该第一吸引性磁通量吸引可移动磁性元件(23)并将电触头(21、22)从内部位置移动到外部位置。该组件包括产生将电触头(21、22)从内部位置吸引到外部位置的第二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2)的第一致动线圈(50),以及产生将电触头(21、22)从外部位置移动到内部位置的回缩磁通量(Φrettrac)的第二致动线圈(60)。

Description

电插座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插座组件,其包括电插头以及适于彼此可移除地配合的电插口。所述电插头包含至少两个电轨(electricaltracks)。所述插口包括至少两个可移动电触头,其能够在相对于所述插口的内部位置与外部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组件包括磁性控制装置,其具有与插口集成在一起并固定到可移动电触头的可移动磁性元件。至少一个磁体产生吸引可移动磁性元件并将电触头从内部位置移动到外部位置上的第一吸引性磁通量。磁性控制装置由此包括磁轭。
背景技术
采用磁性装置将电插头定位在电插口上是已知的。
具体地,文件US7066739描述了一种包括插头和插口的电插座组件,所述插头和插口分别地具有意图在磁性装置的作用下彼此接触的环形电轨。环形电轨的采用允许插头在插口上的无差别/盲视(undifferentiated/blind)定位。
当插头被定位在靠近插口的环境中时,电插座组件的磁性装置的控制力足以施加将插头吸引到插口上的吸引力。此外,控制力也使得能够将插头保持在插口上的连接位置中。
文件EP2128936还描述了使用磁性装置将插头定位和保持在电插口上。如在文件US3521216的情况下,磁性装置还适于移动电插口的电触头,以便确保电插头与插口之间的电连接。
此外,使用电控制装置以远程控制电插座也是已知的。事实上,有通过电信号远程控制的可控制电插座(中继型)。
一个困难在于获得包括遥控装置和磁性控制装置两者的电插座。这是因为当插头接近插口时,在被控制的磁性插座与由电信号控制的插座之间有一定的不兼容。
以举例的方式,当电插座包括磁性控制装置和电气装置时,如下所述的操作模式是难以获得的。例如,当插头存在于插口上并且给出授权时,可移动电触头从插座的抽出需要发生。相反地,当插头存在于插口上而没有授权时,可移动电触头从插座的抽出必须不能发生。最后,当没有插头而存在授权时,电触头的抽出必须不能发生。
以举例的方式,电触头到插口内的进入必须在插头存在并且电控制已经消失时进行。当插头被抽出而电控制仍然存在时,触头的进入必须是可能的。
电插座组件也从文件US6030229、US2010/285674和EP2595252中是已知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以便提供能够确保插口与电插头之间的可靠电连接的电插座组件,。
所述电插座组件包括:
-具有至少两个电轨的插头;
-适于耦合到所述插头并具有至少两个可移动电触头的电插口,所述电触头可相对于所述插口在内部位置与外部位置之间移动;
-磁性控制装置,包括:
-与插口集成并固定到可移动电触头的可移动磁性元件;
-与插头集成并产生第一吸引性磁通量以创建第一控制力的至少一个磁体;
-布置为产生第二吸引性磁通量的第一致动线圈;
-布置为产生朝向其内部位置促动电触头的第二控制力的弹性装置;
-当插头耦合到所述插口时,所述第一致动线圈和所述磁体被布置为产生整体吸引性磁通量,所述整体吸引性磁通量由第一和第二吸引性磁通量的总和组成,并且被布置为产生比所述第二控制力大的合力,以便允许电触头进入外部位置的运动和在所述外部位置上的保持。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磁通量本身不能将电触头置于外部位置中。
有利地,所述组件还包括产生吸引性磁通量的第二致动线圈,当插头被耦合到所述插口时,所述吸引性磁通量布置为吸引可移动磁性元件,并从所述外部位置朝向内部位置驱动电触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改进,插座组件包括用于测量穿过磁轭的磁通量方向的磁性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被称作机构传感器,而第二传感器被称作插座传感器。
优选地,第一机构传感器被定位为接近所述第一致动线圈,以便确定穿过磁轭的吸引性磁通量的至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有利地,第一机构传感器测量将可移动磁性元件和电触头保持在外部位置的第一吸引性磁通量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改进,由第一机构传感器测得的第一吸引性磁通量的第一方向代表可移动磁性元件的第一物理布置状态。第一吸引性磁通量的第二方向代表可移动磁性元件的第二物理布置状态,所述第二物理状态与第一状态是不同的。
第一吸引性磁通量的第一和第二方向分别代表可移动磁性元件的抽出位置和缩回位置,可移动磁性元件的抽出和缩回位置分别地与电触头的外部和内部位置相关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所述第二插座传感器被定位为接近所述第二致动线圈,以便至少确定将所述可移动磁性元件和电触头保持在外部位置是的第一吸引性磁通量的第一和第二方向。
通过第二插座传感器测得的第一吸引性磁通量的第一方向代表电插座组件的可移动部件的第一物理布置状态。第一吸引性磁通量的第二方向代表电插座组件的可移动部件的第二物理布置状态,所述第二物理状态与第一状态是不同的。
有利地,通过第二插座传感器测得的第一吸引性磁通量的第一和第二方向分别地代表所述电插头相对于插口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定实施例,插口包括适于在第一控制力的作用下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的闭塞装置,以便允许所述电触头从内部位置移动到外部位置;所述闭塞装置分别地包括两个闭塞片(obturatorflaps),每个闭塞片被连接到一个关闭弹簧。
附图说明
其它的优点和特征从本发明特定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将更清楚地显现,所述实施例是通过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并呈现在附图中,其中:
图1呈现了在第一操作位置处的根据一个已知实施例的电插座组件的剖视图;
图2呈现了在第二操作位置处的根据一个已知实施例的电插座组件的剖视图;
图3呈现了在第一操作位置处的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电插座组件的剖切示意图;
图4呈现了在第二操作位置处的根据图3的电插座组件的剖切示意图;
图5至图7呈现了穿过在不同操作位置处的电插座组件的磁通量图;
图8和图9呈现了在抽出阶段中施加在插口与插头之间的力的变化的曲线;
图10呈现了在缩回阶段中施加在插口与插头之间的力的变化的曲线;
图11呈现了当插头不存在时所施加的力的变化的曲线;
图12呈现了根据本发明特定实施例的插座组件的插口的分解视图;
图13和图14呈现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电插座组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一个实施例,电插座组件1包括适合于彼此可拆卸地配合的插头10和插口20。
如在图1中呈现的,所述电插头10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基本平的接触面的主体15。所述电插口20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基本平的接触面的主体25。当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口接触时(图2),插头10与插口20的接触面意图定位为彼此接触。
插头10包括布置在所述插头的接触面上的至少两个电轨11、12。所述电轨优选地是环形且同心的。此外,所述轨是彼此电绝缘的。电轨11、12连接到电线17,并且意图分别与电插口20的电触头21、22配合。
根据一个特定实施例,如在图13中所呈现的,电插头10优选地包括意图接地的电触头14。此接地电触头14布置在两个同心环形轨道11、12的中心。所述轨围绕旋转轴线Y布置。
插口20包括至少两个意图连接到电线(未呈现)的电触头21、22。电触头21、22被固定到安置在插口20的壳体25内的磁性元件23。所述至少两个电触头21、22是可移动的,并且可以在插口20内的内部位置与插口外的外部位置之间移动,以便分别地与所述电插头10的电轨11、12直接地电接触。根据一个具体实施例,插口20的接触面包括电触头21、22可以从中通过的开口27。
根据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在图14中所呈现的,电插口20优选地包括意图接地的电触头24。此接地电触头24优选地定位在插口接触表面的中心,以便与电插头10的接地电触头14接触。
电插座组件1包括磁性控制装置13、23,其产生第一控制力F1以将插头10定位和保持在插口20上,使得环状轨11、12分别地与插口20的电触头21、22接触。
磁性装置13、23包括可移动磁性元件23,其集成于插口20并且固定到可移动电触头21、22。磁性控制装置13、23包括产生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至少一个磁体,所述第一吸引性磁通量创建吸引可移动磁性元件23并在内部位置与外部位置之间移动电触头21、22的第一控制力F1。
根据一个实施例,磁性装置13、23包括集成到插头10的第一磁体13。优选地,所述第一磁体13和所述磁性元件23是环形形状的。此外,它们被分别地布置在插头10和插口20的接触面的外周,使得第一控制力F1是更好地优化分布的,以便改善插头10在插口20上定位和保持的精度和效率。
根据一个实施例,如在图3和图4中所呈现的,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磁性元件23包括磁化区域。有利地,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磁性元件23包括第二环形磁体,其旨在当插头10与插口20接触时被放置在第一环形磁体13之前。可移动磁性元件23的第二环形磁体的存在使得能够增加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以及第一控制力F1的强度。
优选地,磁性控制装置13、23包括布置在插头10中的磁轭33。所述轭包括第一磁体13。具体地,所述轭包括具有固定到第一磁体13的第一磁性区域的主体。通过举例的方式,第一部分的主体具有基本上圆柱形的形状。
电触头21、22被产生第二控制力F2的弹性控制装置28保持在插口20内的位置(内部位置)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弹性装置28包括弹簧。第二控制力F2具有与第一控制力F1相反的方向,并且趋向于在外部位置与内部位置之间移动电触头21、22。
根据一个改进,电插座组件1包括两个致动线圈50、60。
第一致动线圈50能够产生第二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2,以便从内部位置朝向外部位置吸引所述可移动磁性元件23和电触头21、22。与电触头从内部位置朝向外部位置的移动一起,可移动磁性元件23从抽出位置朝向缩回位置移动。换句话说,可移动磁性元件23的抽出和缩回位置分别地与电触头21、22的外部和内部位置相关联。
第二致动线圈60能够产生趋于将可移动磁性元件23和电触头21、22从外部位置朝向内部位置移动的回缩磁通量Φretrac
整体吸引性磁通量因而由第一和第二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Φattrac2的总和组成,其允许电触头21,22进入外部位置的运动和在外部位置上的保持。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磁通量Φattrac2具有的强度不足以产生能够将电触头从内部位置朝向外部位置移动的力。此外,所述第二磁通量Φattrac2不具有足够将电触头21、22保持在外部位置的强度。由此,所述第二磁通量Φattrac2具有的强度小于允许电触头21、22运动进入外部位置并保持在其上的运动阈值。如在图11中所呈现的,由第二通量Φattrac2产生的吸引力F3具有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二控制力F2。由此,第一次致动线圈50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电触头从内部位置朝向外部位置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3至图7),电插座组件1包括用于测量穿过磁轭33的磁通量的方向55A、55B、65A、65B的磁性传感器55、65,第一传感器被称作机构传感器55,而第二传感器被称作插座传感器65。
电源插座组件1的第一机构传感器55被定位为接近所述第一致动线圈50,以便确定穿过磁轭33的磁通量的至少第一和第二方向。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定改进,所述第一机构传感器55能够测量由磁性装置13、23产生的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方向55A、55B。
由第一机构传感器55测得的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第一方向55A代表可移动磁性元件23的第一物理布置状态。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第二方向代表可移动磁性元件23的第二物理布置状态。第二物理布置状态与第一状态是不同的。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第一和第二方向55A、55B分别代表可移动磁性元件23的抽出位置和缩回位置。
此外,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第一和第二方向55A、55B独立于插头10相对于插口20的位置。
由此,如在图5中所呈现的,当第一机构传感器55测得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第一方向55A时,处理单元能够确定可移动磁性元件23处于抽出位置,并且电触头在插座之外处于外部位置上。相反地,如在图6中所呈现的,当第一机构传感器55测得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第二方向55B时,处理单元能够确定可移动磁性元件23处于缩回位置,并且电触头在插座内的内部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所述第一机构传感器55能够测量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方向55A、55B,所述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将可移动磁性元件23和电触头21、22保持在外部位置上。
电插座组件1的第二插座传感器65被定位为接近所述第二致动线圈60,以便确定穿过磁轭33的至少一部分的磁通量的至少第一和第二方向65A、65B。
通过第二插座传感器65测得的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第一方向65A代表电插座组件1的可移动部件10、23的第一物理布置状态。通过第二插座传感器65测得的第一吸引性磁通量的第二方向65B代表电组件1的可移动部件10、23的第二物理布置状态。所述第二物理状态不同与第一状态。
通过第二插座传感器65测得的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第一和第二方向65A、65B分别地代表所述电插头10相对于插口20的位置。
因此,如在图5中所呈现的,当第二插座传感器65测量到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第一方向时,处理单元能够确定所述电插头10被连接到插口20。相反地,如在图7中所呈现的,当第二插座传感器测量到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第二方向时,处理单元能够确定所述电插头10是从插口20断开的。
插座组件包括能够启动第一和第二致动线圈50、60的控制序列的处理单元(未呈现)。
作为第一和第二传感器55、65的测量功能,所述处理单元可以确定电组件的操作状态。
根据第一操作模式,当两种操作条件被同时地结合时,处理单元允许第一致动线圈50被供电。在一方面,处理单元必须已经检测到电插头10的存在,并且在另一方面,所述可移动磁性元件23必须是在缩回位置上。由此,如果所述条件被结合时,该处理单元然后可以启动抽出所述电触头的序列。
相反地,根据第二操作模式,当两种操作条件被同时地结合时,处理单元允许第二致动线圈60被供电。在一方面,处理单元必须被告知该插座组件未被供电,并且另一方面,所述可移动磁性元件23必须在抽出位置上。
由此,如果所述条件被结合时,处理单元然后可以启动缩回电触头21、22的序列。
根据本发明的此插座组件的操作如下。
如在图11中所呈现的,当插头10从插口20中分离时,第一控制力F1对电触头21、22的定位没有影响。放置在内部位置中的电触头21、22从插口20的接触表面缩回。电触头21、22被产生第二控制力F2的弹性控制装置28保持在插口20的壳体25内的这个位置上。
当插头10接近插口20并且与其接触时,第一控制力F1的强度仍然低于第二控制力F2。如呈现在图8中的曲线上的,当插头10定位在插口20的前面时,实线将由第一控制压力F1产生的力表示为可移动磁性元件23的位置的函数,并且虚线表示由第二控制力F2产生的力。当可移动磁性元件23处于缩回位置时,第一控制力F1小于第二控制力F2,因而不足以靠其自身启动所述可移动磁性元件23的运动(用10牛顿弹簧28的5.3牛顿)。
以举例的方式,第一控制力F1在对应于电触头21、22的内部和外部位置的两个极值之间变化。作为示范性实施例,当电触头21,22在外部位置上时,根据本发明的插座组件的尺寸然后制造为例如为了获得等效于52牛顿的控制力。当电触头21、22在内部位置上时,测得的等效第一控制力F1于是等于5.3牛顿。
当第一致动线圈50经由处理单元供电时,第二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2产生强度被加到第一控制力F1上的力。如在图9中呈现的,第一合力FT1大于所述第二控制力F2。磁性元件23和磁体13然后彼此吸引,这会导致插头10在插口20上的快速定位和保持。由此,第一合力FT1作用在磁性元件23上,并导致其从内部位置朝向外部位置移动。电触头21、22在内部位置与外部位置之间的相关联运动然后被观察到。第一合力FT1由此能够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电触头21、22。
应当指出的是,这个抽出序列持续约10ms,即半个周期。换句话说,供电情况很简单地是主电压的半个周期。以举例的方式,第一致动线圈50在一个周期内的温度上升为约4℃。这种温度上升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抽出周期是受控的并且在时间上(在时间和数量上)是有限的。然而,有可能通过增加线圈中铜的量而减少这种温度上升。
如果插头10被缩回,则第一控制力F1被取消,并且第二控制力F2因而能够在外部位置与内部位置之间移动电触头21、22。
如能够在图8中看出的,将磁性元件23保持在抽出位置上的力是约53牛顿。由弹性控制装置28提供的阻力在这一点上是20牛顿。
凭借本发明,当插头10仍连接到插口20时,将磁性元件23从抽出位置朝向缩回位置移动是可能的。换句话说,当该插头是在插口20上时,通过将电触头21、22从它们的外部位置朝向它们的内部位置移动而切断插头10的电力供应是可能的。
通过第二致动线圈60被供电,回缩磁通量Φretrac趋于产生与第一控制力F1相对的力。回缩磁通量Φretrac产生强度从所述第一控制力F1减去的力。如在图10中所呈现的,第二合力FT2因而比第二控制力F2小。以举例的方式,施加在磁性元件上的控制力23随后从53N改变为16.6N。由弹性控制装置28提供的阻力F2因而足以启动磁性元件23从抽出位置朝向缩回位置的运动。
应当指出的是,整个缩回序列持续约10ms,即,主周期的一半。供电情况很简单地是主电压的半个周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改进,电插座组件1的插口20包括闭塞装置26。所述闭塞装置定位在电触头可以通过的开口27前面。此外,在第一控制力F1的作用下,闭塞装置26能够从关闭位置变化到打开位置,以便允许电触头21、22从内部位置移动到外部位置。根据此实施例,闭塞装置26的打开优选地是由电触头21、22在所述闭塞装置上的压力导致的。当电触头21、22在第一控制力F1的作用下移动时,它们倾向于将闭塞装置26移开,以便通过开口27。
根据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在图10和图11中给出的,每个开口的闭塞装置26分别地包括两个闭塞片。每个闭塞片然后连接到关闭弹簧29。有利地,在通过关闭弹簧26所产生的力的作用下,闭塞装置26进入关闭位置。
根据一个可选实施例,插口20包括接触压力弹簧30。在实践中,每个电触头被接触压力弹簧30牢固地连接到磁性元件23。所述弹簧使得可以确保每个电触头21、22与电轨11、12之间的接触压力对于电流在插口20与插头10之间的流动是足够的。

Claims (11)

1.一种电插座组件(1),包括:
-具有至少两个电轨(11、12)的插头(10);
-适于耦合到所述插头并具有至少两个可移动电触头(21、22)的电插口(20),所述电触头能够相对于所述插口在内部位置与外部位置之间移动;
-磁性控制装置(13、23),包括:
-与所述插口(20)集成并固定到所述可移动电触头(21、22)的可移动磁性元件(23);
-与所述插头(10)集成并产生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以创建第一控制力(F1)的至少一个磁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件包括布置为产生第二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2)的第一致动线圈(50);
-所述组件包括布置为产生朝向其内部位置促动所述电触头的第二控制力(F2)的弹性装置;
-当所述插头耦合到所述插口时,所述第一致动线圈(50)和所述磁体被布置为产生整体吸引性磁通量,所述整体吸引性磁通量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Φattrac2)的总和组成,并且被布置为产生比所述第二控制力(F2)大的合力(FT1),以便允许所述电触头(21、22)进入所述外部位置的运动和在所述外部位置处的保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产生回缩磁通量(Φretrac)的第二致动线圈,当所述插头被耦合到所述插口时,所述回缩磁通量布置为吸引所述可移动磁性元件(23),并从所述外部位置朝向所述内部位置驱动所述电触头(21、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测量穿过磁轭(33)的磁通量的方向的磁性传感器(55、65),第一传感器(55)被称作机构传感器,而第二传感器(65)被称作插座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构传感器(55)被定位为接近所述第一致动线圈(50),以便确定穿过所述磁轭(33)的吸引性磁通量的至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构传感器(55)测量将所述可移动磁性元件(23)和所述电触头(21、22)保持在所述外部位置处的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机构传感器(55)测得的所述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所述第一方向(55A)代表所述可移动磁性元件(23)的第一物理布置状态,所述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所述第二方向(55B)代表所述可移动磁性元件(23)的第二物理布置状态,所述第二物理布置状态与所述第一物理布置状态是不同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55A、55B)分别代表所述可移动磁性元件(23)的抽出位置和缩回位置,所述可移动磁性元件(23)的所述抽出和缩回位置分别地与所述电触头(21、22)的所述外部和内部位置相关联。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座传感器(65)被定位为接近所述第二致动线圈(60),以便确定将所述可移动磁性元件(23)和所述电触头(21、22)保持在所述外部位置上的所述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至少第一和第二方向(65A、65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二插座传感器(65)测得的所述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第一方向(65A)代表所述电插座组件的可移动部件(10、20)的第一物理布置状态,所述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第二方向(65B)代表所述电插座组件(1)的可移动部件(10、20)的第二物理布置状态,所述第二物理布置状态与所述第一物理布置状态是不同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二插座传感器(65)测得的所述第一吸引性磁通量(Φattrac1)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65A、65B)分别代表所述电插头(10)相对于所述插口(20)的位置。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电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20)包括适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力(F1)的作用下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的闭塞装置(26),以便允许所述电触头(21、22)从所述内部位置移动到所述外部位置;所述闭塞装置(26)分别地包括两个闭塞片,每个闭塞片被连接到关闭弹簧(29)。
CN201480023796.0A 2013-06-21 2014-04-15 电插座组件 Active CN1051444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355922 2013-06-21
FR1355922A FR3007588B1 (fr) 2013-06-21 2013-06-21 Ensemble de prises electriques
PCT/FR2014/050909 WO2014202849A1 (fr) 2013-06-21 2014-04-15 Ensemble de prises électriqu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4494A true CN105144494A (zh) 2015-12-09
CN105144494B CN105144494B (zh) 2018-06-22

Family

ID=49274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3796.0A Active CN105144494B (zh) 2013-06-21 2014-04-15 电插座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011642B1 (zh)
CN (1) CN105144494B (zh)
ES (1) ES2768615T3 (zh)
FR (1) FR3007588B1 (zh)
WO (1) WO201420284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2565A (zh) * 2017-10-16 2018-02-23 北方民族大学 一种磁性新型安全插座和插头
CN109311407A (zh) * 2016-06-13 2019-02-05 古尔普拉格公司 电连接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020133B1 (en) * 2017-12-20 2019-06-26 Chih Hung Wu Charging connector assembly
FR3082060B1 (fr) * 2018-05-31 2020-07-10 Gulplug Dispositif et systeme de connexion electrique a prise electrique escamotable
DE102020131071A1 (de) 2020-11-24 2022-05-25 Endress+Hauser Conducta Gmbh+Co. Kg Elektrode und Sensorgehäuse sowie elektrochemischer Sensor
FR3120275A1 (fr) 2021-03-01 2022-09-02 Gulplug Dispositif adaptable sur un véhicule électrique pour sa recharg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0229A (en) * 1997-03-11 2000-02-29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Electromagnetic detachable connector
CN1708818A (zh) * 2002-10-28 2005-12-14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电气开关装置,包括该开关装置的继电器以及电气设备
JP2009259411A (ja) * 2008-04-11 2009-11-05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差込接続器
CN101714676A (zh) * 2008-10-06 2010-05-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
CN102045050A (zh) * 2009-10-16 2011-05-04 株式会社有信 无触点开关
CN103107457A (zh) * 2011-11-15 2013-05-15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电连接器套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21216A (en) 1968-06-19 1970-07-21 Manuel Jerair Tolegian Magnetic plug and socket assembly
GB0216448D0 (en) 2002-07-16 2002-08-21 Mcleish Graham Connector
US7931472B2 (en) * 2008-01-07 2011-04-26 Arnon Haim Davi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electric power from a mobile unit placed in various orientation on a stationary unit
FR2932020A1 (fr) 2008-05-28 2009-12-04 Steelcase Sa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electrique multiple, socle d'alimentation et ensemble correspondant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0229A (en) * 1997-03-11 2000-02-29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Electromagnetic detachable connector
CN1708818A (zh) * 2002-10-28 2005-12-14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电气开关装置,包括该开关装置的继电器以及电气设备
JP2009259411A (ja) * 2008-04-11 2009-11-05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差込接続器
CN101714676A (zh) * 2008-10-06 2010-05-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
CN102045050A (zh) * 2009-10-16 2011-05-04 株式会社有信 无触点开关
CN103107457A (zh) * 2011-11-15 2013-05-15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电连接器套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1407A (zh) * 2016-06-13 2019-02-05 古尔普拉格公司 电连接系统
CN109311407B (zh) * 2016-06-13 2022-07-05 古尔普拉格公司 电连接系统
CN107732565A (zh) * 2017-10-16 2018-02-23 北方民族大学 一种磁性新型安全插座和插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202849A1 (fr) 2014-12-24
EP3011642B1 (fr) 2019-11-20
FR3007588B1 (fr) 2015-06-05
FR3007588A1 (fr) 2014-12-26
ES2768615T3 (es) 2020-06-23
CN105144494B (zh) 2018-06-22
EP3011642A1 (fr) 2016-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4494A (zh) 电插座组件
US900493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KR102390325B1 (ko) 전기 접속 시스템
US9774149B2 (en) Magnetically actuated AC power connector
CN103427257A (zh) 电连接器套件
US20200044386A1 (en)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of a first electrical unit comprised in a first object with a second electrical unit comprised in a second object
WO2015176818A3 (de) Leistungsrelais für ein fahrzeug
JP2013058366A5 (zh)
DE502007005547D1 (de) Relais
GB2441567B (en) Battery charger
CN109818213A (zh) 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5684229B (zh) 电连接器组
CN201576625U (zh) 新型磁力开关
CN105826762B (zh) 一种汽车充电插座
CN105321778B (zh) 磁接触器
WO2012061031A3 (en) Proximity switch with snap lock
CN104681356A (zh) 单相永磁接触器
CN102737869A (zh) 具有远程控制复位功能的行程开关
CN106128820B (zh) 一种无接触式霍尔电磁位置检测装置
CN109001913B (zh) 一种机器人立体显示界面交互控制方法
CN103975397A (zh) 电磁致动器
CN103295817A (zh) 具有电磁控制的促动设备,电气终端及再充电设备
CA2775681C (en) Magnetically actuated ac power connector
CN209592517U (zh) 一种盲人用安全智能插头插座
CN203491459U (zh) 电源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