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9487B - 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9487B
CN105139487B CN201510443532.7A CN201510443532A CN105139487B CN 105139487 B CN105139487 B CN 105139487B CN 201510443532 A CN201510443532 A CN 201510443532A CN 105139487 B CN105139487 B CN 1051394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lock
personnel
indoor occupant
protection method
remote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435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39487A (zh
Inventor
苏明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ei bank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EITE FINANCIAL FACILIT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EITE FINANCIAL FACILIT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EITE FINANCIAL FACILIT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435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394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39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9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39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94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ATM防护舱或工作间缺少远程管控手段的问题。本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检测人员进入室内以及门是否回复;b、控制门锁锁闭;c、接收后台控制中心发送的信号,控制门锁锁死且不处理接收的本地的门锁开启信号;d、检测室内人员的站立状态,如站立,进入步骤e;未站立,进入步骤f;e、接收解除门锁锁死信号,控制门锁解除锁死;f、门锁自动开启,不处理门锁锁死信号。本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具有远程管控能力强和安全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设置于工作间或者防护舱内的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ATM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银行,它的操作简单且不受上下班时间的限制,使用极为方便,使用的人群也越来越多。为保护客户的隐私,往往会在室外的ATM机外侧设置密封的防护舱以将使用ATM机的客户与其他人员隔离开来。随着使用的增多,人们对于防护舱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因ATM机的使用不受时间限制,在深夜或者一些偏僻的场所,防护舱对于人员的安全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申请人设计了一种银行ATM机防卫舱,并申请了中国专利[其申请号为:201020568331.2;其公告号为:CN201826554U],该银行ATM机防卫舱包括舱体、舱门以及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包括用于探测舱体内的人员活动情况的视频监控器和多组探测器以及与其相联接的设置于本地的中央处理器,监控系统可与后台监控中心相联接,舱门上设置有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用于控制舱门开闭的舱门开关控制装置。舱门上还设置有能受舱门开关控制装置控制而锁闭或解锁舱门的智能门栓,舱体内外还分别设置有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出门按钮和进门按钮。客户使用时,可按下进出门按钮来向本地的中央处理器发送开门信号,控制智能门栓开启。如果在客户使用过程中,探测器探测到舱内的人员处于工作范围以外达到设定时间,则发出报警。
该银行ATM机防卫舱在现有防护舱的基础上提高了使用者的安全性,但是提高程度有限,且功能较为单一:该ATM机防卫舱在人员进入舱体后,本地人员难以自舱体外观察到舱体内人员的情况,而后台监控中心处虽然能监控并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但如果遇到后台监控中心处停电、人员暂时离岗或者远程通讯故障等情况时,舱体内人员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另外,后台监控中心即便发现有人进入舱体内进行暴力破坏或者增设一些违法设备来侵害客户财产安全的情况,也只能通过监控录像,在其实施行为后被动地进行维修或者违法设备排除,缺少管控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安全性高且具备远程管控能力的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用于控制工作间或者防护舱的门锁的启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检测是否有人员进入室内以及门是否回复到关闭位置,如有人员进入室内且门回复到关闭位置,则进入步骤b;
b、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锁闭,并通过远程通讯向后台控制中心发送检测信号;
c、接收后台控制中心发送的门锁锁死信号,如未接收到,维持门锁位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接收到后台控制中心发送的门锁锁死信号,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锁死且不处理接收的本地的门锁开启信号;
d、检测室内人员的站立状态,如室内人员处于站立状态,则维持门锁的状态,并进入步骤e;如室内人员未处于站立状态,则进入步骤f;
e、接收后台控制中心的解除门锁锁死信号,如接收到,则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解除锁死状态,恢复锁闭状态,本地控制器恢复对本地的门锁开启信号的处理;如未接收到,维持门锁的状态;
f、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自动开启,不再处理后台控制中心发送的门锁锁死信号。
本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不仅仅适用于ATM防护舱,同时也适用于各种需要得到安全保障且对远程管控有需求的能提供独立空间的工作间内。这里,门锁具有三种控制方式:1、本地的开锁按钮实现对锁舌启闭的电动控制;2、手动控制门锁位于室内的手轮或者操作手柄来通过机械结构启闭锁舌;3、远程信号控制插销等结构锁死锁舌。上述门锁的三种状态分别为:1、开启状态:锁舌缩回,门可自由开关;2、锁闭状态:锁舌伸出,对门进行锁定,在锁舌缩回前,门无法动作;3、锁死状态:锁舌被插销等结构锁定,无法通过手动操作手轮或者操作手柄的方式控制锁舌缩回。
本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在人员进入工作间或者防护舱内后,锁闭门锁并发送信号给后台控制中心实现实时管控。如后台控制中心发现该人员进行暴力破坏ATM机或者增设一些违法设备,可远程发送门锁锁死信号给本地控制器,由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锁死,无法通过手动方式开启门锁,同时,不处理本地的开门按钮发送的开启门锁的信号,使得本地在未经后台控制中心同意的情况下无法开启门锁。这里,后台控制中心可为相关的公安部门,由公安部门实施远程控制或者与公安部门远程通讯并获得许可的相关部门。
在此门锁锁死后,后台控制中心可及时派遣人员前往当地进行处理,在此门锁锁死的过程中,实时监控室内人员的状态,如其始终处于站立状态,则维持门锁锁死,等待远程命令开启门锁。如室内人员未处于站立状态,则判断室内人员出现事故,由本地控制器即刻开启门锁,使得门可自由开关,便于室外人员进行救治,保证室内人员的人身安全。由此,在提高管控能力的同时,实现本地和远程控制的双向制约,保证管控力度以及安全性。
在上述的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中,所述的步骤b中,门锁锁闭后,检测进入室内的人员数量,如进入室内的人员仅为一人,则进入步骤c;如进入室内的人员超过一人,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处理后台控制中心发送的门锁锁死信号。门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是指门锁不锁死,可手动开启,本地控制器也能正常接收本地的门锁启闭信号以控制门锁开启以及正常接收后台控制中心发送的启闭信号以控制门锁开启或锁闭。这里,当进入室内的人员仅为一个时,可由后台控制中心根据情况进行门锁控制;当室内人员超过一个时,可能存在尾随前一个人员进入室内的情况(可能发生抢劫、打架斗殴等暴力事件),为避免后台控制中心误操作或者未看清情况下进行操作,将多个人员锁在室内而造成暴力事件升级或者二次伤害的情况,室内超过一个人时,门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屏蔽后台控制中心的控制信号,保证人身安全。
在上述的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中,如进入室内的人员超过一人,检测室内人员站立状态,如有人站立,则维持门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室内人员均未站立,则进入步骤f。室内人员为多人时,同样检测室内人员站立状态,如室内人员均未处于站立状态,则判断室内人员出现事故,由本地控制器即刻开启门锁,使得门可自由开关,便于室外人员进行救治,保证室内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上述的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中,所述的步骤c中,如检测到室内人员超过一个,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处理后台控制中心发送的门锁锁死信号。当初始检测判定室内人员为一人时,等待远程门锁控制指令,同时保持室内人员检测状态,如检测到室内人员超过一人时,门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屏蔽后台控制中心的控制信号,保证人身安全。
在上述的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中,所述的步骤d中,如检测到室内人员未处于站立状态,再检测室内人员的运动状态并计时,如室内人员静止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则进入步骤f;如室内人员静止时间未达到设定时间,则保持门锁锁死状态并进入步骤e。避免室内人员坐下休息等情况而造成管控误判断,在室内人员未处于站立状态时,可通过设置于室内多个角落或者横梁或者顶部的红外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或生物探测器检测室内人员的动作,如其在设定时间有动作,则判断其安全,如其静止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则判断其发生事故,即可开启门锁。
在上述的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中,所述的设定时间为1~2000秒。设定的时间,可根据不同的室内环境以及室内人员的情况进行调整。
在上述的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中,所述的工作间或防护舱内侧壁距离地面设定高度h1处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数个能检测室内人员数量的探测器,如间隔设置的数个探测器分别探测到有物体遮挡探测器或者连续设置的至少三个探测器均探测到有物体遮挡,则判定室内人员为多人;如仅为一个探测器或者两个连续设置的探测器探测到物体遮挡,则判定室内人员为一人。该探测方式,大大提高探测的精准度,为本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提供精准的控制基础。
在上述的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中,所述的设定高度h1为80cm~160cm。如应用于防护舱内,可将探测器安装在防护舱中部的横梁上,或者安装在防护舱多个角的立柱或连接杆、连接柱等结构上,如应用于工作间内,可根据需要在相应高度的墙体处安装,或者在工作间或者防护舱顶部安装。
在上述的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中,所述的步骤f中,门锁开启后,本地发出语音报警信号,同时,通过远程通讯向后台控制中心发送报警信号,直至门被打开则停止报警。门锁自动开启,表示室内人员可能发生事故,在本地和后台同时报警,以便于及时救治。
在上述的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中,所述的步骤a中,通过设置于工作间或防护舱内距离地面设定高度h3处的能向水平方向进行检测的探测器检测是否有人员进入室内。本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的步骤a中检测到人员进入工作间或防护舱内后,进入步骤b进行锁门控制,然而,如果出现孩童或者其它小动物进入室内,可能导致其无法外出,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步骤a中,通过离地设定高度h3的能向水平方向进行检测的探测器来检测是否有人员进入室内可使身高不到设定高度h3的孩童或者小动物进入室内时不被检测到,则门锁不锁,保证安全性。
在上述的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中,所述的设定高度h3为80cm~160cm。该h3的设定值可根据实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设定,一般可设定为110cm,则110cm以下的孩童或者小动物进入室内后,不会触发锁门信号。
在上述的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中,所述的工作间或防护舱内设置有能检测进入室内的人员数量的视频监控摄像头,所述的视频监控摄像头在检测到室内人员数量后能向本地控制器发送室内人员数量信息。视频监控摄像头可采用人脸识别、异形物分析等现有识别技术来检测并分辨进入室内的人员数量,本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也可采用该结构及相应的软件分析技术来进行室内人员数量检测。这里,异形物分析是指视频监控摄像头对前一时刻和后一时刻分别采集到的画面信息进行对比,以两者的区别来分析判断差异,进而判断进入指定区域的物体数量,该异形物分析是现有技术,这里不予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通过由后台远程控制门锁锁死而屏蔽本地开锁信号的方式增强了对于工作间或者防护舱的门锁的远程管控能力;同时,通过本地检测的室内人员情况,自动开启门锁或者保持门锁处于锁闭状态,屏蔽远程控制指令,保证了室内人员的安全,即通过本地和后台的双向制约,实现了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增强了远程管控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应用于防护舱时的防护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应用于防护舱时的防护舱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图中,1、舱体;1a、立柱;1b、横梁;1c、顶盖;1d、防护侧板;2、舱门;3、拉手;4、闭门器;5、门锁;6、手动旋钮;7、探测器;8、语音提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适用本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的安全防护远程管理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舱体1和位于舱体1前侧可开启或关闭的舱门2,舱门2的内外两侧均具有拉手3。舱门2的内侧还设置有用于将舱门2和舱体1锁定的门锁5以及用于开启门锁5的开锁按钮,门锁5的内侧具有可供手动操作的手动旋钮6。舱门2的顶部连接有舱门2开启后能使其复位的闭门器4。舱体1包括四根竖直设立的立柱1a、数根水平连接于相邻两根立柱1a之间的横梁1b、固定在立柱1a顶端的顶盖1c以及嵌入立柱1a和横梁1b的防护侧板1d,当然,根据实际设计需要的不同,舱体1也可包括三根或者四根以上的立柱1a。舱体1中部的横梁1b内侧沿水平方向均匀设置有数个用于检测进入舱体1内的人员数量的探测器7,舱体1底部的横梁1b上以及立柱1a的下端侧部连接有数个用于检测室内人员运动状态的探测器7。舱体1顶部连接有语音提示器8。
在本实施例中,安全防护远程管理系统还包括具有计时模块的本地控制器,本地控制器上还连接有能与后台控制中心进行远程通讯的无线通讯模块;舱体1中部的探测器7以一一正对的两个为一组,共设置多组,可选用红外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生物探测器等。用于检测室内人员运动状态的探测器7也可选用红外传感器或者光电传感器或生物探测器或摄像头等。其中,红外传感器也可采用单个红外传感器而不采用一组,由单个红外传感器发出信号,如有物体遮挡则信号反射回来,即由单个红外传感器可完成检测结果。舱门2处还设置有用于检测舱门2是否回位的一组传感器,各组探测器7、传感器、开锁按钮以及门锁5均与本地控制器相连接。这里,门锁5具有三种控制方式:1、本地的开锁按钮实现对锁舌启闭的电动控制;2、手动控制门锁5位于室内的手动旋钮6来通过机械结构启闭锁舌;3、远程信号控制插销等结构锁死锁舌。该门锁5的三种状态分别为:1、开启状态:锁舌缩回,门可自由开关;2、锁闭状态:锁舌伸出,对门进行锁定,在锁舌缩回前,门无法动作;3、锁死状态:锁舌被插销等结构锁定,无法通过手动操作手轮或者操作手柄的方式控制锁舌缩回。该锁具可采用现有的产品,其它结构与背景技术中,申请人在先申请的防护舱的结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该安全防护远程管理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时,人员可拉动舱门2外拉手3,开启舱门2,此时,语音提示器8播报欢迎词,人员进入舱体1后,探测器7检测到人员进入。舱门2的闭门器4的作用下自动回位,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5锁闭。人员操作完后,可按下舱体1内的开锁按钮,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5开启,语音提示器8再次发出语音提示,人员推开舱门2即可外出。舱门2回位后,系统回复到初始状态。
除上述正常工作状态外,面对有人员进入舱体1内进行暴力破坏或者设置违法设备的情况时,本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可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设置于工作间或防护舱内距离地面设定高度h3处的能向水平方向进行检测的探测器检测是否有人员进入室内并同时检测门是否回复到关闭位置,如未检测到达到设定高度h3的人员进入,则继续检测是否有人员进入;如达到设定高度h3的人员已进入,则检测门是否回复到关闭位置,如未关闭,则发出语音提醒;如门已回复到关闭位置,则进入步骤b;
b、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5锁闭,并通过远程通讯向后台控制中心发送检测信号;同时,检测进入室内的人员数量,如人员数量仅为一个,则进入步骤c;如人员数量超过一个,本地控制器控制语音提示器8播报安防语音提示,如“进入舱内人员已超过一人,本舱已连接后台报警中心”,起到阻吓作用,后台控制中心同样发出语音提示,同时,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5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处理后台控制中心发送的门锁锁死信号,依旧处理后台控制中心发送的门锁启闭信号,即当室内人员超过一个时,后台控制中心不能控制门锁锁死,本地控制器和后台控制中心能正常控制门锁开启或者锁闭,再检测室内人员站立状态,如有人站立,则维持门锁5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检测到室内人员均未处于站立状态,再检测室内人员的运动状态并计时,如室内人员静止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则进入步骤f;如室内人员静止时间未达到设定时间,则保持门锁5锁死状态,进入步骤e。
这里,门锁5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是指门锁5不锁死,可手动开启,本地控制器也能正常接收本地的门锁启闭信号以控制门锁5开启以及正常接收后台控制中心发送的启闭信号以控制门锁5开启或锁闭。
c、接收后台控制中心发送的门锁锁死信号,如未接收到,维持门锁5位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接收到后台控制中心发送的门锁锁死信号,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5锁死且不处理接收的本地的门锁开启信号。在此过程中,持续对室内人员的数量进行检测,如检测到室内人员超过一个,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5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处理后台控制中心发送的门锁锁死信号。
d、检测室内人员的站立状态,如室内人员处于站立状态,则维持门锁5的状态,并进入步骤e;如检测到室内人员未处于站立状态,再检测室内人员的运动状态并计时,如室内人员静止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则进入步骤f;如室内人员静止时间未达到设定时间,则保持门锁5锁死状态,进入步骤e。在本实施例中,设定时间为1~2000秒,根据不同的环境,可将设定时间设定为5秒、15秒、20秒、30秒、50秒、1分钟、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甚至半个小时等。本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通过设置于工作间或防护舱内侧壁距离地面设定高度h1处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数个能向水平方向进行检测的探测器7来检测室内人员数量的,这里,探测器7沿水平方向均匀等距分布,根据工作间和防护舱的实际情况不同,相邻的两个探测器7之间的间距可为10cm~70cm,必要时也可再增加间距至80cm甚至更多。如果间隔设置的数个探测器7分别探测到有物体遮挡探测器7或者连续设置的至少三个探测器7均探测到有物体遮挡,则判定室内人员为多人;如仅为一个探测器7或者两个连续设置的探测器7探测到物体遮挡,则判定室内人员为一人。通过设置于工作间或防护舱内侧壁距离地面设定高度h2处的探测器7来检测室内人员的运动状态,这里,h2小于h1。在本实施例中,h1高度的探测器7为安装在舱体1中部横梁1b处的三组探测器7,当第一组和第三组被遮挡或者三组均被遮挡则判定为多人,反之,判定为一人;h2高度的探测器7即为安装在舱体1底部横梁1b处、防护侧板1d以及立柱1a下端侧部的探测器7;h3高度的探测器7即为位于舱体1中部横梁1b处的三组探测器中的第一组,即该组探测器既用于检测是否有人员进入室内,又被用作检测室内的人员数量。设定高度h1为80cm、90cm、100cm、110cm、120cm、130cm、140cm、150cm或160cm;设定高度h2可为15cm、20cm、30cm或40cm;设定高度h3的可选值与h1一致,可为80cm、90cm、100cm、110cm、120cm、130cm、140cm、150cm或160cm,优选为110cm。
e、接收后台控制中心的解除门锁锁死信号,如接收到,则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5解除锁死状态,恢复锁闭状态,本地控制器恢复对本地的门锁开启信号的处理;如未接收到,维持门锁5的状态;
f、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5开启,室内或室外人员可直接将门拉开,本地控制器不再处理后台控制中心发送的门锁锁死信号,该门锁仅能通过本地手动开启,本地发出语音报警信号,同时,通过远程通讯向后台控制中心发送报警信号,直至门被打开则停止报警。
本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不仅仅适用于ATM防护舱,同时也适用于各种需要得到安全保障且对远程管控有需求的能提供独立空间的工作间内。
本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在人员进入工作间或者防护舱内后,锁闭门锁5并发送信号给后台控制中心实现实时管控。如后台控制中心发现该人员进行暴力破坏ATM机或者增设一些违法设备,可远程发送门锁锁死信号给本地控制器,由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5锁死,使门锁5无法通过手动方式开启门锁5,同时,不处理本地的开门按钮发送的开启门锁5的信号,使得本地在未经后台控制中心同意的情况下无法开启门锁5。门锁5锁死后,后台控制中心可及时派遣人员前往当地进行处理,在此门锁5锁死的过程中,实时监控室内人员的状态,如其始终处于站立状态,则维持门锁5锁死,等待远程命令开启门锁5。如室内人员未处于站立状态,则判断室内人员出现事故,由本地控制器即刻开启门锁5,使得门可自由开关,便于室外人员进行救治,保证室内人员的人身安全。
当进入室内的人员超过一人时,可能存在尾随前一人员进入室内的情况(可能发生抢劫、打架斗殴等暴力事件),为避免后台控制中心误操作或者未看清情况下进行操作,将多个人员锁在室内而造成暴力事件升级的情况,室内超过一个人时,门锁5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屏蔽后台控制中心的控制信号,保证人身安全。
由此,本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在提高管控能力的同时,实现本地和远程控制的双向制约,保证管控力度以及安全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中的管理系统的结构以及管理方法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并不采用探测器7检测是否有人员进入室内,而采用视频摄像头进行捕抓检测,视频摄像头检测的原理可采用人脸识别或者异形物分析的软件分析;另外,也并不采用探测器7用于检测是否有人员进入室内以及进入室内的人员数量,而是在工作间或防护舱顶部设置能检测进入室内的人员数量的视频监控摄像头,该视频监控摄像头与本地控制器电连接,且能通过现有的异形物分析或者人脸识别的软件分析技术检测进入室内的人员数量,在检测到室内人员数量后能向本地控制器发送室内人员数量信息。当然,针对检测室内人员数量的方式,不仅仅限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探测器7和视频监控摄像头,也可采用现有的其它检测结构进行检测,或者同时采用多种检测手段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用于控制工作间或者防护舱的门锁(5)的启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检测是否有人员进入室内以及门是否回复到关闭位置,如有人员进入室内且门回复到关闭位置,则进入步骤b;
b、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5)锁闭,并通过远程通讯向后台控制中心发送检测信号;
门锁(5)锁闭后,检测进入室内的人员数量,如进入室内的人员仅为一人,则进入步骤c;如进入室内的人员超过一人,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5)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处理后台控制中心发送的门锁锁死信号;
如进入室内的人员超过一人,检测室内人员站立状态,如有人站立,则维持门锁(5)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室内人员均未站立,则进入步骤f;
c、接收后台控制中心发送的门锁锁死信号,如未接收到,维持门锁(5)位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接收到后台控制中心发送的门锁锁死信号,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5)锁死且不处理接收的本地的门锁开启信号;
如检测到室内人员超过一个,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5)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处理后台控制中心发送的门锁锁死信号;
d、检测室内人员的站立状态,如室内人员处于站立状态,则维持门锁(5)的状态,并进入步骤e;
如检测到室内人员未处于站立状态,再检测室内人员的运动状态并计时,如室内人员静止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则进入步骤f;如室内人员静止时间未达到设定时间,则保持门锁(5)锁死状态并进入步骤e;
所述的设定时间为1~2000秒;
e、接收后台控制中心的解除门锁锁死信号,如接收到,则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5)解除锁死状态,恢复锁闭状态,本地控制器恢复对本地的门锁开启信号的处理;如未接收到,维持门锁(5)的状态;
f、本地控制器控制门锁(5)自动开启,不再处理后台控制中心发送的门锁锁死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间或防护舱内侧壁距离地面设定高度h1处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数个能检测室内人员数量的探测器(7),如间隔设置的数个探测器(7)分别探测到有物体遮挡探测器(7)或者连续设置的至少三个探测器(7)均探测到有物体遮挡,则判定室内人员为多人;如仅为一个探测器(7)或者两个连续设置的探测器(7)探测到物体遮挡,则判定室内人员为一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定高度h1为80cm~16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f中,门锁(5)开启后,本地发出语音报警信号,同时,通过远程通讯向后台控制中心发送报警信号,直至门被打开则停止报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通过设置于工作间或防护舱内距离地面设定高度h3处的能向水平方向进行检测的探测器(7)检测是否有人员进入室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定高度h3为80cm~16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间或防护舱内设置有能检测进入室内的人员数量的视频监控摄像头,所述的视频监控摄像头在检测到室内人员数量后能向本地控制器发送室内人员数量信息。
CN201510443532.7A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 Active CN1051394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3532.7A CN105139487B (zh)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3532.7A CN105139487B (zh)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9487A CN105139487A (zh) 2015-12-09
CN105139487B true CN105139487B (zh) 2017-10-20

Family

ID=54724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43532.7A Active CN105139487B (zh)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394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1002A (zh) * 2015-12-14 2016-03-23 谭焕玲 一种智能香薰烟
CN106097604B (zh) * 2016-06-15 2019-03-26 浙江依特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护舱管理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8091010A (zh) * 2017-12-18 2018-05-29 广东壹家之主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b-iot网络的房屋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415414B (zh) * 2019-07-31 2021-09-21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双方验证的动态密码锁的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10424886B (zh) * 2019-08-28 2024-03-29 国家电网公司 智能三防大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24236A (ja) * 2003-04-25 2004-11-18 Hitachi Ltd セキュリティブースシステム
CN203308120U (zh) * 2013-06-05 2013-11-27 河北汇金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tm智能防护舱
TW201510945A (zh) * 2013-09-12 2015-03-16 Utechzone Co Ltd 一種人員進入辨識方法及實現該方法的安全艙防護系統
CN104331965B (zh) * 2014-11-03 2016-06-22 成都百德邮政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离行式atm自动取款机银亭专用控制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9487A (zh)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39487B (zh) 一种安全防护远程管理方法
CN102063750A (zh) 一种防跟随ab门出入管理系统
CN201826554U (zh) 一种银行atm机防卫舱
CN205025321U (zh) 防尾随互动连锁门
CN108447194A (zh) 一种atm防护舱智能防护系统及方法
CN203706280U (zh) 具有监控功能的门
CN106339847A (zh) 放射源数字源库动态监管系统及其方法
CN208433076U (zh) 安全防范与应急指挥系统及智慧监狱系统
CN209885095U (zh) 一种住宅楼可防盗的组合式消防柜
CN107811488A (zh) 一种智能邮筒及邮筒监控系统
WO2019000657A1 (zh) 一种安全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202745416U (zh) 一种带有门禁感应功能的防护舱
CN104637124A (zh) 具有监控功能的门
CN208805853U (zh) 一种具有门禁监控系统的城市二次供水泵房
CN208256028U (zh) 一种atm防护舱智能防护系统
CN206788888U (zh) 一种新型atm人脸识别防护系统
CN206450841U (zh) 一种智能门禁试验系统
CN213087867U (zh) 智能防尾随安全互锁联动门
CN203924760U (zh) 用于atm机的智能防护舱
RU82496U1 (ru) Комплекс инженер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й защиты охраняемого объекта
CN205302515U (zh) 用于会展的安全警报系统
CN112785796A (zh) 一种高端设备用红外监测报警装置
CN204965655U (zh) 一种带安全围栏的防盗窃变电站
CN102938166A (zh) 一种复合式检票机
CN213876879U (zh) 基于物联网式安防设备的智能建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7604 Damaiyu Street Port Industrial Zone, Yuhuan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Wei bank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7604 Zhejiang Taizhou Yuhuan County Zhejiang Mai Bank Equipment Co., 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WEITE FINANCIAL FACILITIE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