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6584B - 一种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6584B
CN105136584B CN201510489021.9A CN201510489021A CN105136584B CN 105136584 B CN105136584 B CN 105136584B CN 201510489021 A CN201510489021 A CN 201510489021A CN 105136584 B CN105136584 B CN 1051365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cod
rule
loaded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890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36584A (zh
Inventor
孙凯
冯明全
李国云
张海生
温榜
蒋国富
莫华均
雷阳
崔永海
黄娟
李福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51048902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365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36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6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36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65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试样安装;S2、试验执行;S3、试样预裂纹检查;S4、数据分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选用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为研究对象,制定了合理可靠的、在具有极强γ射线的情况下进行的参考温度T0试验测试方法,试验的全过程均采用机械手进行操作,避免了人员操作过程的辐射受照,满足辐射防护要求,完善了辐照后检验手段和技术储备。

Description

一种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辐照后检验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安全、高效”是我国核电发展的方针,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尤其“日本福岛事件”之后,更引起了民众的高度关注。在核电安全中反应堆压力容器(RPV)最受重视,它是一回路冷却剂压力边界的关键部件,装载着堆芯及堆内所有构件,密封着一回路冷却剂并维持其压力,对放射性极强的堆芯具有辐射屏蔽作用。RPV的运行条件非常恶劣,除了承受高温、高压、流体冲刷、腐蚀等作用外,强烈的中子辐照使材料的性能不断恶化,特别是大多数水冷动力堆的压力容器都是采用低合金体心立方的铁素体钢制成的,经受中子辐照后将产生脆化效应,如果运行温度、压力超过限制条件可能诱发脆性断裂,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RPV材料的辐照脆化效应不仅是建造反应堆时考虑的重点,也是在役评价、延寿的重要考核指标,准确评价RPV的状态是保证反应堆安全且充分发挥潜力的关键。
RPV的设计、制造和检验都有严格的要求,RPV完整性评估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辐照监督。我国在役核电站RPV辐照监督主要采取以夏比冲击试验及落锤试验为基础的参考零塑性温度RTNDT及其变化值ΔRTNDT进行评估,此种方法比较成熟,但相对保守。
上世纪90年代初,芬兰国立技术研究院的Wallin Kim等人基于脆性断裂韧度数据对于韦伯分布模型及最弱链理论的符合性开发了Master Curve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概括脆性断裂少量数据的随机分散性和整体的统计规律性。通过20多年的发展,以参考温度T0为基础的断裂韧性主曲线法(Master Curve)方法在RPV完整性评估中的应用正在为世界各国所接受。主曲线法直接测试材料弹塑性断裂韧性,只要获得6个以上的有效断裂韧性数据,按科学统计的方法处理便可测出材料的T0值,从而可知在韧脆转变区不同失效概率下随温度分布的断裂韧性数据。
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个单位开展过未辐照弯曲试样、CT试样的参考温度T0测试,辐照后RPV钢CT试样的参考温度T0测试仍未见报道。基于以上原因,开发了一整套热室内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试样安装;
S2、试验执行;
S3、试样预裂纹检查;
S4、数据分析。
所述的试样安装包括以下子步骤:
S11、通过机械手,采用COD规辅助装卡装置完成COD规与试样的装卡,其包括以下子步骤:
S111、通过机械手将COD规放入COD规辅助装卡装置的COD规装卡槽中;
S112、通过机械手左右两边逐步旋入螺杆,将COD规的规臂压紧到接近限位处,使两个规臂之间的距离小于试样的卡口宽度;
S113、通过机械手将试样装入COD规辅助装卡装置的试样装卡槽内;
S114、通过机械手左右两边逐步旋出螺杆,将COD规的规臂夹紧于试样卡口的燕尾槽之间;
S115、通过机械手取下插销、取下试样与COD规,目视检查COD规在试样上的装卡情况;
所采用的COD规辅助装卡装置,包括装载架,装载架的上部设置有试样装卡槽,装载架的下部设置有COD规装卡槽,试样装卡槽与COD规装卡槽之间的装载架上设置有用于容置COD规的两个规臂的通道,通道两通试样装卡槽与COD规装卡槽,从而COD规的规臂从通道伸入试样装卡槽内,装载架上还设置有一个从两个规臂的外侧对通道内的两个规臂向内进行顶压的预压紧装置。
所述的预压紧装置为两个分设置于通道两侧的螺杆,装载架上设置有与螺杆相配合的螺纹通孔,两个螺杆分别穿过对应的螺纹通孔伸入通道内,螺杆垂直于通道并在旋入通道的过程中对同侧的COD规的规臂形成挤压。
所述的试样装卡槽、COD规装卡槽和通道均为前开口的凹槽,试样装卡槽的底面、左侧壁和右侧壁围成与试样外形尺寸相配合的槽体,并由底面对试验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固定;COD规装卡槽的底面、左侧壁和右侧壁围成与COD规外形尺寸相配合的槽体,并由底面对COD规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对COD的固定,通道贯穿试样装卡槽的底面和COD规装卡槽的顶面,从而连通试样装卡槽和COD规装卡槽。
所述的位于COD规装卡槽前侧的装载架上设置有一个将COD规压紧于COD规装卡槽的插销,装载架上设置有固定插销的插孔。
试样装卡槽具有上开口,便于试样从上部装载入试样装卡槽内。
两个螺杆的外端部均安装有操作手柄,从而方便螺杆的旋拧。
所述的通道内设置有一个用于辅助预压紧的限位块,其位于两个COD规规臂之间,当两个COD规规臂被挤压至接近限位块时,说明两个COD规规臂到达限位位置。
所述的装载架底部设置有底座,装载架固设于该底座上,底座质量较大,确保装置在操作过程中的稳定和牢固。
使用时,通过机械手将COD规装入COD规装卡槽内,然后通过机械手旋转两个螺杆,将螺杆的端部向通道内旋入,进而两个螺杆分别从两个规臂的外侧分别对相应侧的规臂向内挤压,减小COD规两个规臂之间的距离,当COD规两个规臂之间的距离小于试样的卡口宽度时,停止两个螺杆的旋入;通过机械手将试样装入试样装卡槽内,此时,两个规臂的端部正位于试样的卡口内部;通过机械手旋出两个螺杆,两个规臂向外侧移动,并最终两个规臂被试样挡柱,继续旋出螺杆直至螺杆不再接触规臂,此时两个规臂之间的反弹力全部由CT试样承担,这样就完成了COD规与试样的装卡。
S12、采用机械手完成COD规、试样与试验机的夹头的链接,将试样与夹头之间采用销钉链接。
所述的试验执行包括以下步骤:
S21、试样安装到位后,由试验机对试样预加载0.2kN~0.3kN;
S22、设定试验温度,以环境箱到达设定温度开始计时保温时间,试样保温时间不少于60min;
S23、试验开始前卸载试样上的预加载荷,对载荷、COD规清零,以恒定的位移速率对试样进行加载,试样在加载过程中如发生解理断裂则试验结束,如未发生解理断裂则加载至COD规量程末点试验结束。
所述的试样预裂纹检查的具体操作为:
S31、室温以下试验,从环境箱中取出的试样应首先在无水乙醇中浸泡5min,然后才可以进行后续检查;室温以上试验,从环境箱中取出的试样空冷至室温后才可进行后续检查;
S32、采用九点法进行预裂纹长度Δa的测量,同时判断是否存在韧性裂纹扩展,如发现韧性裂纹扩展,应测量其长度。
所述的数据分析的具体操作为:对试验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参考温度T0
所述的试验的原始数据包括载荷、COD值,对试验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单温度法或多温度法。采用多温度法时采用简易计算表格代替专用计算程序完成迭代计算。
所述的步骤S2采用编制的试验程序进行试验,其试验流程为:
1)试验开始:试样装卡完毕,试验参数核对无误后,开始试验;
2)试样加载:以设定的恒定速率分离上下拉杆,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加载;
3)数据采集:试验全过程中按照设定的采集频率实时采集试验数据,包括载荷、COD值、试验温度、位移、试验开始后的计时;
4)试样破坏:通过试验曲线及试样断裂时的声音,判断试样破坏;
5)试验结束:判断试样破坏后,结束试验。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选用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为研究对象,制定了合理可靠的、在具有极强γ射线的情况下进行的参考温度T0试验测试方法,试验的全过程均采用机械手进行操作,避免了人员操作过程的辐射受照,满足辐射防护要求,完善了辐照后检验手段和技术储备。
2、要完成参考温度T0试验必须实现CT试样与COD规的装卡,COD规是一种精确的长度变化值测量仪器,在试验中用于测试试样裂纹嘴位置的位移变化量,辐照后试样具有强烈的放射性,不能徒手操作,必须运用热室内的机械手。仅使用机械手无法完成CT试样与COD规的装卡,因为COD规臂的反弹力很大,机械手无法施加这么大的力,而且COD规臂尖端与CT试样卡口连接位置的操作空间很小,必须要有一定的定位才能完成,运用机械手也无法实现装卡。
而本发明采用机械手及COD规辅助装卡装置相配合,顺利完成了COD规与CT试样之间的装卡,解决了COD规与CT试样之间的装卡问题,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操作人员受照剂量。
3、本发明采用机械手完成了试样与夹头的链接,减少了操作人员受照剂量。
4、本发明采用自编的试验流程作为试验程序,减少了软件费用支出。
5、本发明采用简易表格进行原始数据处理,提升了计算过程的可视性,同时提升了计算过程中迭代方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简易计算表格;
图2为本发明的试验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COD规辅助装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COD规辅助装卡装置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5 为COD规辅助装卡装置的COD规装卡槽的侧剖视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
1-装载架,2-试样装卡槽,3- COD规装卡槽,4- COD规,5-规臂,6-通道,7-螺杆,8-插销,9-操作手柄,10-限位块,11-底座,12-试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一种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试验前对试验系统、试样进行检查,辨认并记录试样编号,
S2、通过机械手,采用COD规辅助装卡装置完成COD规4与试样12的装卡,其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通过机械手将COD规4放入COD规辅助装卡装置的COD规装卡槽3中;
S22、通过机械手左右两边逐步旋入螺杆7,将COD规4的规臂5压紧到接近限位处,使两个规臂5之间的距离小于试样的卡口宽度;
S23、通过机械手将试样12装入COD规辅助装卡装置的试样装卡槽2内,为了提高稳定性,还可以通过机械手插入压紧COD规4的插销8;
S24、通过机械手左右两边逐步旋出螺杆7,将COD规4的规臂5夹紧于试样12卡口的燕尾槽之间;
S25、通过机械手取下插销8、取下试样12与COD规4,目视检查COD规4在试样12上的装卡情况;
如图3、图4、图5所示,所采用的COD规辅助装卡装置,包括装载架1,装载架1的上部设置有试样装卡槽2,装载架1的下部设置有COD规装卡槽3,试样装卡槽2与COD规装卡槽3之间的装载架1上设置有用于容置COD规4的两个规臂5的通道6,通道6两通试样装卡槽2与COD规装卡槽3,从而COD规4的规臂5从通道6伸入试样装卡槽2内,装载架1上还设置有一个从两个规臂5的外侧对通道6内的两个规臂5向内进行顶压的预压紧装置。
所述的预压紧装置为两个分设置于通道6两侧的螺杆7,装载架1上设置有与螺杆7相配合的螺纹通孔,两个螺杆7分别穿过对应的螺纹通孔伸入通道6内,螺杆7垂直于通道6并在旋入通道6的过程中对同侧的COD规4的规臂5形成挤压。
所述的试样装卡槽2、COD规装卡槽3和通道6均为前开口的凹槽,试样装卡槽2的底面、左侧壁和右侧壁围成与试样外形尺寸相配合的槽体,并由底面对试验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对试样12的固定;COD规装卡槽3的底面、左侧壁和右侧壁围成与COD规4外形尺寸相配合的槽体,并由底面对COD规4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对COD的固定,通道6贯穿试样装卡槽2的底面和COD规装卡槽3的顶面,从而连通试样装卡槽2和COD规装卡槽3。
所述的位于COD规装卡槽3前侧的装载架1上设置有一个将COD规4压紧于COD规装卡槽3的插销8,装载架1上设置有固定插销8的插孔。
试样装卡槽2具有上开口,便于试样12从上部装载入试样装卡槽内。
两个螺杆7的外端部均安装有操作手柄9,从而方便螺杆7的旋拧。
所述的通道6内设置有一个用于辅助预压紧的限位块10,其位于两个COD规4规臂5之间,当两个COD规4规臂5被挤压至接近限位块10时,说明两个COD规4规臂5到达限位位置。
所述的装载架1底部设置有底座11,装载架1固设于该底座11上,底座11质量较大,确保装置在操作过程中的稳定和牢固。
使用时,如图4所示,通过机械手将COD规4装入COD规装卡槽3内,然后通过机械手旋转两个螺杆7,将螺杆7的端部向通道6内旋入,进而两个螺杆7分别从两个规臂5的外侧分别对相应侧的规臂5向内挤压,减小COD规4两个规臂5之间的距离,当COD规4两个规臂5之间的距离小于试样12的卡口宽度时,停止两个螺杆7的旋入;通过机械手将试样12装入试样装卡槽2内,此时,两个规臂5的端部正位于试样12的卡口内部;通过机械手旋出两个螺杆7,两个规臂5向外侧移动,并最终两个规臂5被试样挡柱,继续旋出螺杆7直至螺杆7不再接触规臂5,此时两个规臂5之间的反弹力全部由CT试样承担,这样就完成了COD规4与试样12的装卡。
S3、采用机械手完成COD规、试样与试验机的夹头的链接,试样与夹头之间采用销钉链接;
S4、试样安装到位后,采取载荷控制模式由试验机对试样预加载0.2kN~0.3kN;
S5、试验机配备有高低温环境箱,设定试验温度,以环境箱到达设定温度开始计时保温时间,试样保温时间不少于60min,一般不长于80min;高低温环境箱为设备的通用组件,用于试验过程中的加热、冷却。
S6、开启MPT试验模块,调取试验程序并核实程序的适用性,新建试样编号并对试样进行编辑,
S7、试验开始前应卸载试样上的预加载荷,并调整至位移控制模式;
S8、试验开始前试样应为自由状态,对载荷、COD规清零;
S9、试验开始前必须设置载荷限值保护,辐照试样下限为-12kN,上限为28kN;
S10、以恒定的位移速率对试样进行加载,试样在加载过程中如发生解理断裂则试验结束,如未发生解理断裂则加载至COD规量程末点试验结束;
S11、室温以下试验,从环境箱中取出的试样应首先在无水乙醇中浸泡5min,然后才可以进行后续检查;室温以上试验,从环境箱中取出的试样空冷至室温后才可进行后续检查;
S12、采用九点法进行预裂纹长度Δa的测量,同时判断是否存在韧性裂纹扩展,如发现韧性裂纹扩展,应测量其长度;
S13、对试验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参考温度T0
本发明所采用的机械手为本领域的通用装置,为市售产品;本发明所采用的配备有高低温环境箱的试验机也为市售产品。
所述的试验的原始数据包括载荷(单位为kN)、COD值(单位为mm)、试验温度(单位为℃)、位移(单位为mm,数据处理过程中不需要)、试验开始后的计时(单位为s,数据处理过程中不需要)。
对试验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单温度法或多温度法,单温度法是指所有试验均在同一温度下开展,多温度法时指试验在两个以上温度点开展。
所述的单温度法数据处理流程如下:
(1)由LOAD-COD曲线选取载荷突降点作为解理断裂点。当载荷超过最大值试样未发生断裂时,如果断裂载荷相比最大试验载荷下降20%之内,则以断裂载荷为试验结束载荷值;如果载荷相比最大载荷下降20%试样未断裂,则以80%最大载荷为试验结束载荷。由式1计算Jc
(1)
式中Ap为塑性功,对于FFCT试样,它的计算需要将VFF按VLL=0.73VFF换算为VLL,K和由式2和4确定
(2)
式中表达式见式3
(3)
(4)
(2)将Jc按式5换算为弹塑性等效应力强度因子KJc
(5)
为保证试样裂纹尖端的高约束度,要求弹塑性等效应力强度因子KJc值不超过极限弹塑性等效应力强度因子KJc(limit)
(6)
式中E为相应温度下的弹性模量,σYS为相应温度下的屈服强度,一般取值为0.3。
若KJc超过KJc(limit),则该试样数据无效,采用式8计算尺度参数K0时,需要用该试样的KJc(limit,1T)代替KJc(1T)
为保证试样断裂符合解理断裂,仅允许试样有少量裂纹扩展,试样的最大延性裂纹扩展不超过0.05(W-a0)或1mm中的较小值,若裂纹扩展量超过该范围,则该试样数据无效,采用式8计算尺度参数K0时需要用同组试样中最大的有效KJc(1T)数据代替该试样的数据。
若上述两个条件同时不满足,则采用式8计算尺度参数K0时选择上述两条要求中较小的代替值。
(3)将不同尺寸试样得到的数据进行规则化处理
(7)
式中B为试样的有效厚度,B1T=25.4mm,Kmin=20MPa.m0.5
(4)计算尺度参数K0
(8)
式中N为试样总数,r为有效试样数,Kmin=20MPa.m0.5
(5)将尺度参数K0转化为累积失效概率为50%的中值弹塑性等效应力强度因子KJc(med)
(9)
(6)计算参考温度T0
(10)
式中T为试验温度。
CT试样的试验温度T必须在T0 50℃范围内,如果试验温度T超出此范围,则得到的参考温度T0无效。
计算参考温度T0的原始数据需满足,式中r为T-T0温度区间内的有效试样数量,n为对应区间的权重因子,分别为1/6、1/7、1/8,也就是说在单一试样KJc数据有效的情况下,最少需要6个试样,最多需要8个试样才能满足T0的有效性判断要求,见表1。
表1 参考温度T0的有效试样数量要求
所述的多温度法数据处理流程如下:
多温度法数据处理是将单温度法中式7得到的KJc(1T)带入下面的式11,计算T0Q
(11)
式中N为计入计算公式的全部试样数量;Ti为第i个试样的试验温度,KJc(i)为第i个试样的KJc(1T)值;当KJc(1T)有效时为1,当KJc(1T)无效时为0;T0Q为T0的条件值。
多温度法数据处理是将单温度法中式7得到的KJc(1T)带入式11计算T0Q,式中N为计入计算公式的全部试样数量;Ti为第i个试样的试验温度,KJc(i)为第i个试样的KJc(1T)值;当KJc(1T)有效时为1,当KJc(1T)无效时为0;T0Q为T0的条件值。
式11为迭代方程,总体上位第一项减去第二项等于0,值得说明的是方程的第一项随T0Q的减小单调递减,第二项随T0Q的减小单调递增,所以两相必有且仅有一个交点。虽然只有一个未知数T0Q,但常规计算非常麻烦,正常需采用MATLAB等专业计算软件,同时需具备比较专业的计算软件编程能力。
针对该情况,本发明提出采用简易计算表格代替专用计算程序完成迭代计算,提升了计算过程的可视化程度。
采用EXCEL表格计算此方程的思路在于,将方程的第一项及第二项分别输入于EXCEL表格中,未知数T0Q 由某一待定格代替,这样只需要修改待定格中的数字,观察第一项和第二项是否基本相等,当两项基本相等时待定格中的数值即为需要求解的T0Q值;所述计算表格如图1所示。
本发明采用编制的试验程序进行试验,如图2所示,其试验流程为:
1、试验开始:试样装卡完毕,试验参数核对无误后,开始试验;
2、试样加载:以设定的恒定速率分离上下拉杆,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加载;
3、数据采集:试验全过程中按照设定的采集频率实时采集试验数据,包括载荷(单位为kN)、COD值(单位为mm)、试验温度(单位为℃)、位移(单位为mm)、试验开始后的计时(单位为s);
4、试样破坏:通过试验曲线及试样断裂时的声音,判断试样破坏;
5、试验结束:判断试样破坏后,结束试验。
以上流程中分离上下拉杆的恒定速率和数据采集频率均可以根据具体试验要求修改,本实施例中所述设定的恒定速率为0.4mm/min、数据采集频率为4Hz。数据采集中载荷、COD值是必须采集的数据,位移、试验开始后的计时、试验温度为非必须采集数据。
因为测试T0(由若干个KJC数据计算得到T0)的力学试验相对比较新颖,很多比较老的机器,无专用的试验软件。比如我单位2008年安装完毕的MTS810.10万能材料试验机(国际主流品牌的液压材料试验机),就没有配备测试KJC的专用试验软件,无相应的试验程序。
自行编制的程序,可以任意设定需要采集的参数及采集频率。试验可得到的全部数据参量如下:载荷(单位为kN)、COD值(单位为mm)、试验温度(单位为℃)、位移(单位为mm,数据处理过程中不需要)、试验开始后的计时(单位为s,数据处理过程中不需要)。一般的专用试验软件可能会过滤掉位移、试验开始后计时等参数,而且数据采集频率一般均比较低。而自行编制的程序,可以明显增大数据采集频率,并且可以采集到试验相关的全部数据参量,且采用自行使得试验过程更为安全。
0.5T-CT试样是指0.5英寸厚、W/B=2的紧凑拉伸(CT)试样,试样构型应符合ASTE1921要求。
对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按照ASTM E1921进行参考温度T0试验。
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

Claims (8)

1.一种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试样安装;
S2、试验执行;
S3、试样预裂纹检查;
S4、数据分析;
所述的试样安装包括以下子步骤:
S11、通过机械手,采用COD规辅助装卡装置完成COD规(4)与试样(12)的装卡,其包括以下子步骤:
S111、通过机械手将COD规(4)放入COD规辅助装卡装置的COD规装卡槽(3)中;
S112、通过机械手左右两边逐步旋入螺杆(7),将COD规(4)的规臂(5)压紧到接近限位处,使两个规臂(5)之间的距离小于试样的卡口宽度;
S113、通过机械手将试样(12)装入COD规辅助装卡装置的试样装卡槽(2)内;
S114、通过机械手左右两边逐步旋出螺杆(7),将COD规(4)的规臂(5)夹紧于试样(12)卡口的燕尾槽之间;
S115、通过机械手取下插销(8)、取下试样(12)与COD规(4),目视检查COD规(4)在试样(12)上的装卡情况;
S12、采用机械手完成COD规、试样与试验机的夹头的链接,将试样与夹头之间采用销钉链接;
所采用的COD规辅助装卡装置包括装载架(1),装载架(1)的上部设置有试样装卡槽(2),装载架(1)的下部设置有COD规装卡槽(3),试样装卡槽(2)与COD规装卡槽(3)之间的装载架(1)上设置有用于容置COD规(4)的两个规臂(5)的通道(6),通道(6)两通试样装卡槽(2)与COD规装卡槽(3),装载架(1)上还设置有一个从两个规臂(5)的外侧对通道(6)内的两个规臂(5)向内进行顶压的预压紧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执行包括以下步骤:
S21、试样安装到位后,由试验机对试样预加载0.2kN~0.3kN;
S22、设定试验温度,以环境箱到达设定温度开始计时保温时间,试样保温时间不少于60min;
S23、试验开始前卸载试样上的预加载荷,对载荷、COD规清零,以恒定的位移速率对试样进行加载,试样在加载过程中如发生解理断裂则试验结束,如未发生解理断裂则加载至COD规量程末点试验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样预裂纹检查的具体操作为:
S31、室温以下试验,从环境箱中取出的试样应首先在无水乙醇中浸泡5min,然后才可以进行后续检查;室温以上试验,从环境箱中取出的试样空冷至室温后才可进行后续检查;
S32、采用九点法进行预裂纹长度Δa的测量,同时判断是否存在韧性裂纹扩展,如发现韧性裂纹扩展,应测量其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分析的具体操作为:对试验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参考温度T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的原始数据包括载荷、COD值。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采用编制的试验程序进行试验,其试验流程为:
1、试验开始:试样装卡完毕,试验参数核对无误后,开始试验;
2、试样加载:以设定的恒定速率分离上下拉杆,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加载;
3、数据采集:试验全过程中按照设定的采集频率实时采集试验数据,包括载荷、COD值、试验温度、位移、试验开始后的计时;
4、试样破坏:通过试验曲线及试样断裂时的声音,判断试样破坏;
5、试验结束:判断试样破坏后,结束试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压紧装置为两个分设置于通道(6)两侧的螺杆(7),装载架(1)上设置有与螺杆(7)相配合的螺纹通孔,两个螺杆(7)分别穿过对应的螺纹通孔伸入通道(6)内,螺杆(7)垂直于通道(6)并在旋入通道(6)的过程中对同侧的COD规(4)的规臂(5)形成挤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样装卡槽(2)、COD规装卡槽(3)和通道(6)均为前开口的凹槽,试样装卡槽(2)的底面、左侧壁和右侧壁围成与试样(12)外形尺寸相配合的槽体,并由底面对试验进行支撑;COD规装卡槽(3)的底面、左侧壁和右侧壁围成与COD规(4)外形尺寸相配合的槽体,并由底面对COD规(4)进行支撑,通道(6)贯穿试样装卡槽(2)的底面和COD规装卡槽(3)的顶面。
CN201510489021.9A 2015-08-11 2015-08-11 一种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 Active CN1051365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89021.9A CN105136584B (zh) 2015-08-11 2015-08-11 一种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89021.9A CN105136584B (zh) 2015-08-11 2015-08-11 一种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6584A CN105136584A (zh) 2015-12-09
CN105136584B true CN105136584B (zh) 2017-10-24

Family

ID=54722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89021.9A Active CN105136584B (zh) 2015-08-11 2015-08-11 一种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365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9399B (zh) * 2019-09-18 2022-03-0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预测金属材料准静态单轴拉伸真实断裂应力的方法
CN110631902B (zh) * 2019-10-31 2024-05-28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便于安全快捷安装ct试样的夹具
CN110987706A (zh) * 2019-11-14 2020-04-10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利用冲击功估算铁素体钢断裂韧性主曲线参考温度的方法
CN111613353B (zh) * 2020-06-04 2022-03-25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辐照监督管试验装置的温度补偿釜盖及温度补偿釜
CN114397175B (zh) * 2021-12-16 2024-02-2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一种放射性样品的装样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90911A (ja) * 1993-12-27 1995-07-28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材料の加熱温度変動試験における加熱温度制御方法
CN203178137U (zh) * 2013-04-03 2013-09-0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人工心瓣热解炭及其复合材料断裂韧性测试装置
CN103487339A (zh) * 2013-09-29 2014-01-0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含水腐蚀介质中金属材料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测试装置
CN103884603A (zh) * 2014-04-02 2014-06-25 华东理工大学 蠕变-疲劳裂纹扩展试验装置及相应的测试方法
CN104122150A (zh) * 2014-06-30 2014-10-29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一种高韧性管线钢快速裂纹尖端张开角间接测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8781B (zh) * 2012-04-25 2014-09-03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塑料输液容器用吊环测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90911A (ja) * 1993-12-27 1995-07-28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材料の加熱温度変動試験における加熱温度制御方法
CN203178137U (zh) * 2013-04-03 2013-09-0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人工心瓣热解炭及其复合材料断裂韧性测试装置
CN103487339A (zh) * 2013-09-29 2014-01-0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含水腐蚀介质中金属材料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测试装置
CN103884603A (zh) * 2014-04-02 2014-06-25 华东理工大学 蠕变-疲劳裂纹扩展试验装置及相应的测试方法
CN104122150A (zh) * 2014-06-30 2014-10-29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一种高韧性管线钢快速裂纹尖端张开角间接测量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508-III钢韧脆转变温度范围的断裂韧性研究;马娜;《核动力工程》;20121231;第33卷;第56-6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6584A (zh)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36584B (zh) 一种辐照后rpv钢0.5t‑ct试样参考温度t0测试方法
EP4012723A1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irradiation embrittlement of nuclear power plant reactor pressure vessel
Pastore et al. Analysis of fuel rod behavior during loss-of-coolant accidents using the BISON code: Cladding modeling developments and simulation of separate-effects experiments
Mallipudi et al. Meso-scale analysis of the creep behavior of hydrogenated Zircaloy-4
CN106644681A (zh) 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辐照监督试验用的试样组件和方法
CN107123451A (zh) 核电站监测与评估反应堆压力容器钢辐照损伤的方法
Chen et al. The probabilistic structural integrity assessment of reactor pressure vessels under pressurized thermal shock loading
Chen et al. The deterministic structural integrity assessment of reactor pressure vessels under pressurized thermal shock loading
JP2018159700A (ja) ミニチュア破壊靭性試験片、及びミニチュア破壊靭性試験片の製造方法
Jernkvist Computational assessment of LOCA simulation tests on high burnup fuel rods in Halden and Studsvik
Parry Zirconium in the nuclear Industry
Hózer et al. High-temperature secondary hydriding experiments with E110 and E110G cladding
Ahlstrand et al. TAREG 2.01/00 project,“Validation of neutron embrittlement for VVER 1000 and 440/213 RPVs, with emphasis on integrity assessment”
Almomani et al. Ductile tearing criteria and failure probability estimation of hydrided Zircaloy-4 cladding under axial loads
Xu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miniature specimen technique to material irradiation tests and surveillance for reactor components
Nasyrow et al. Bending test device for mechanical integrity studies of spent nuclear fuel rods
Negut et al. The irradiation effects on zirconium alloys
Verfondern et al.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modern HTGR fuel performance and fission product release during the HFR-EU1 irradiation experiment
Rashid et al. A cladding failure model for fuel rods subjected to operational and accident transients
Hanlon The Effect of Testing Direction on DHC Growth Rate Using Zr-2.5 Nb Plate
CN113297692B (zh) 一种断裂韧性转换模型的建立方法
Chernyayeva et al. Effects of Zr-1% Nb fuel rod cladding temperature and stressed conditions on hydridere orientation
Cho et al. Probabilistic Assessment of CANDU Reactor Core for Risk of Pressure Tube Failure due to Presence of In-Service Flaws
JP2004219180A (ja) 原子炉炉内機器の照射劣化診断方法および同システム
Cho et al. Development of evaluation procedures for crack initiation from in-service flaws in candu zr-2.5 nb pressure tubes with hydrog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