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5522A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35522A CN105135522A CN201510558189.0A CN201510558189A CN105135522A CN 105135522 A CN105135522 A CN 105135522A CN 201510558189 A CN201510558189 A CN 201510558189A CN 105135522 A CN105135522 A CN 1051355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e connector
- valve body
- energy storage
- storage device
- indoor s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24F1/32—Refrigerant piping for connecting the separate outdoor units to indoo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与所述室内机连接的室外机、连接于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之间的储能装置及连接于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室内机之间的增压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一端与所述室外机连接,用于存储室外机提供的能量;所述储能装置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机连接,并在所述增压装置的作用下将存储的能量提供给所述室内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设置储能装置,在室外机工作时存储室外机提供的额外能量,减少能源浪费,并可通过储能装置直接为室内机提供能量,以保证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而可以关闭室外机或降低室外机的功率,进而有效降低室外机的能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通常,空调器是调整室内空气温度,使其维持在最舒适状态的装置。
现有的家用空调器主要以分体式为主,其包括室内机与室外机,室外机安装于室外,为室内机提供能量(热量或冷量);室内机安装于室内,以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室外机通过消耗电能等其他能源为室内机提供能量,然而室外机在为室内机供能过程中,室内机不能完全接收室外机提供的能量,会有部分能量流失,造成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旨在有效减少能源浪费的同时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与所述室内机连接的室外机、连接于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之间的储能装置及连接于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室内机之间的增压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一端与所述室外机连接,用于存储室外机提供的能量;所述储能装置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机连接,并在所述增压装置的作用下将存储的能量提供给所述室内机。
优选地,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阀体,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阀体;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室内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机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室内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室外机之间设有第三连接管与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有第三阀体,所述第四连接管上设有第四阀体;所述第三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机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室内机之间设有第五连接管与第六连接管,所述第五连接管上设有第五阀体,所述第六连接管上设有第六阀体;所述第五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机连接;所述第六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第一连接管之间设有第七连接管与第八连接管,所述第七连接管上设有第七阀体,所述第八连接管上设有第八阀体,所述第七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八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七连接管与所述第八连接管均通过三通阀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设有第九连接管与第十连接管,所述第九连接管上设有第九阀体,所述第十连接管上设有第十阀体,所述第九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十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九连接管与第十连接管均通过三通阀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增压装置为增压泵。
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室外机和/或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室内机提供能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设置储能装置,在室外机工作时存储室外机提供的额外能量,减少能源浪费,并可通过储能装置直接为室内机提供能量,以保证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而可以关闭室外机或降低室外机的功率,进而有效降低室外机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调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简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室内机 | 200 | 室外机 |
300 | 储能装置 | 400 | 增压装置 |
120 | 第一连接管 | 140 | 第二连接管 |
122 | 第一阀体 | 142 | 第二阀体 |
320 | 第三连接管 | 340 | 第四连接管 |
322 | 第三阀体 | 342 | 第四阀体 |
310 | 第五连接管 | 330 | 第六连接管 |
312 | 第五阀体 | 332 | 第六阀体 |
302 | 第七连接管 | 304 | 第八连接管 |
303 | 第七阀体 | 305 | 第八阀体 |
306 | 第九连接管 | 308 | 第十连接管 |
307 | 第九阀体 | 309 | 第十阀体 |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通过在设置储能装置,在室外机工作时存储室外机提供的额外能量,减少能源浪费,并可通过储能装置直接为室内机提供能量,以保证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而可以关闭室外机或降低室外机的功率,进而有效降低室外机的能耗。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空调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简图。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100、与室内机100连接的室外机200、连接于室内机100与室外机200之间的储能装置300及连接于储能装置300与室内机100之间的增压装置400;储能装置300一端与室外机200连接,用于存储室外机200提供的能量(冷量或热量);储能装置300另一端与室内机100连接,并在增压装置400(如增压泵)的作用下将存储的能量提供给室内机100。具体地,室内机100与室外机200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管120与第二连接管140,第一连接管120上设有第一阀体122,第二连接管140上设有第二阀体142;第一连接管120一端与室内机100连接,另一端与室外机200连接;第二连接管140一端与室内机100连接,另一端与室外机200连接。
其工作原理为:当室外机200工作时,第一阀体122与第二阀体142处于打开状态,室外机200同时为室内机100与储能装置300提供能量,室内机100获得的能量用于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制冷或制热,储能装置300获得的能量用于存储,储能装置300存储的能量可直接提供给室内机100,以保证室内机100的正常工作,进而可以关闭室外机200(这时,第一阀体122与第二阀体142处于关闭状态),或与减小室外机200的功率,进而有效降低室外机200的能耗。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储能装置300与室外机200之间设有第三连接管320与第四连接管340,第三连接管320上设有第三阀体322,第四连接管340上设有第四阀体342;第三连接管320一端与储能装置300连接,另一端与室外机200连接;第四连接管340一端与储能装置300连接,另一端与室外机200连接。储能装置300与室内机100之间设有第五连接管310与第六连接管330,第五连接管310上设有第五阀体312,第六连接管330上设有第六阀体332;第五连接管310一端与储能装置300连接,另一端与室内机100连接;第六连接管330一端与储能装置300连接,另一端与室内机100连接。
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具体可分为:正常状态、储能状态及节能状态,以下针对每一状态进行具体说明:
正常状态:室外机200直接给室内机100提供能量,以使得室内机100处于制冷或制热的工作状态,这时,第一阀体122与第二阀体142处于打开状态;第三阀体322、第四阀体342、第五阀体312及第六阀体332处于关闭状态。这种状态适用于当储能装置300内存储的能量耗尽或不能满足室内机100的需求的时候(比如温度较高的白天)。
储能状态:储能状态具体可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室外机200单独为储能装置300供能;第二种为室外机200在为室内机100供能的同时为储能装置300供能。第一种储能状态时,第三阀体322与第四阀体342处于打开状态;第一阀体122、第二阀体142、第五阀体312及第六阀体332处于关闭状态。这种状态适用于不需要室内机100工作的时候(比如温度较低且是非用电高峰期的夜间)。第二种储能状态时,第一阀体122、第二阀体142、第三阀体322及第四阀体342处于打开状态;第五阀体312与第六阀体332处于关闭状态。这种状态适用于室内温度不是很高(也即室内机100不需要很足的冷量)或非用电高峰期(如夜间)。
节能状态:节能状态具体可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储能装置300单独为室内机100提供能量;第二种为储能装置300与室外机200同时为室内机100提供能量,但室外机200的功率可适当降低。第一种节能状态时,第一阀体122、第二阀体142、第三阀体322及第四阀体342处于关闭状态,第五阀体312与第六阀体332处于打开状态。第二种节能状态时,第一阀体122、第二阀体142、第五阀体312及第六阀体332处于打开状态,第三阀体322与第四阀体342处于关闭状态。这两种节能状态均适用于用电高峰期,可以有效降低室外机200的能耗。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未图示),控制器用于控制室外机200和/或所述储能装置300为室内机100提供能量,具体地,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一阀体122、第二阀体142、第三阀体322、第四阀体342、第五阀体312及第六阀体332的通断来控制室外机200和/或所述储能装置300为室内机100提供能量。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空调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简图。
在本实施例中,储能装置300与第一连接管120之间设有第七连接管302与第八连接管304,第七连接管302上设有第七阀体303,第八连接管304上设有第八阀体305,第七连接管302一端与储能装置30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管120连接,第八连接管304一端与储能装置30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管120连接。储能装置300与第二连接管140之间设有第九连接管306与第十连接管308,第九连接管306上设有第九阀体307,第十连接管308上设有第十阀体309,第九连接管306一端与储能装置30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管140连接,第十连接管308一端与储能装置30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管140连接。具体地,第七连接管302与第八连接管304均通过三通阀(未标示)与所述第一连接管320连接;第九连接管306与第十连接管308均通过三通阀(未标示)与所述第二连接管340连接。
同样地,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同样包括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三种工作状态,具体如下:
正常状态:室外机200直接给室内机100提供能量,以使得室内机100处于制冷或制热的工作状态,这时,第一阀体122与第二阀体142处于打开状态;第七阀体303、第八阀体305、第九阀体307及第十阀体309处于关闭状态。这种状态适用于当储能装置300内存储的能量耗尽或不能满足室内机100的需求的时候(比如温度较高的白天)。
储能状态:储能状态具体可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室外机200单独为储能装置300供能;第二种为室外机200在为室内机100供能的同时为储能装置300供能。第一种储能状态时,第八阀体305与第十阀体309处于打开状态;第一阀体122、第二阀体142、第七阀体303及第九阀体307处于关闭状态。这种状态适用于不需要室内机100工作的时候(比如温度较低且是非用电高峰期的夜间)。第二种储能状态时,第一阀体122、第二阀体142、第八阀体305及第十阀体309处于打开状态;第七阀体303与第九阀体307处于关闭状态。这种状态适用于室内温度不是很高(也即室内机100不需要很足的冷量)或非用电高峰期(如夜间)。
节能状态:节能状态具体可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储能装置300单独为室内机100提供能量;第二种为储能装置300与室外机200同时为室内机100提供能量,但室外机200的功率可适当降低。第一种节能状态时,第一阀体122、第二阀体142、第八阀体305及第十阀体309处于关闭状态,第七阀体303及第九阀体307处于打开状态。第二种节能状态时,第一阀体122、第二阀体142、第七阀体303及第九阀体307处于打开状态,第八阀体305及第十阀体309处于关闭状态。这两种节能状态均适用于用电高峰期,可以有效降低室外机200的能耗。
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与所述室内机连接的室外机、连接于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之间的储能装置及连接于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室内机之间的增压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一端与所述室外机连接,用于存储室外机提供的能量;所述储能装置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机连接,并在所述增压装置的作用下将存储的能量提供给所述室内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阀体,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阀体;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室内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机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室内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机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室外机之间设有第三连接管与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有第三阀体,所述第四连接管上设有第四阀体;所述第三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机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机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室内机之间设有第五连接管与第六连接管,所述第五连接管上设有第五阀体,所述第六连接管上设有第六阀体;所述第五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机连接;所述第六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机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第一连接管之间设有第七连接管与第八连接管,所述第七连接管上设有第七阀体,所述第八连接管上设有第八阀体,所述第七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八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连接管与所述第八连接管均通过三通阀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设有第九连接管与第十连接管,所述第九连接管上设有第九阀体,所述第十连接管上设有第十阀体,所述第九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十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连接管与第十连接管均通过三通阀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为增压泵。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室外机和/或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室内机提供能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58189.0A CN105135522A (zh) | 2015-09-01 | 2015-09-01 | 空调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58189.0A CN105135522A (zh) | 2015-09-01 | 2015-09-01 | 空调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35522A true CN105135522A (zh) | 2015-12-09 |
Family
ID=54720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58189.0A Pending CN105135522A (zh) | 2015-09-01 | 2015-09-01 | 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135522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06575A (ja) * | 2001-09-28 | 2003-04-09 | Hitachi Ltd | 氷蓄熱式空気調和装置 |
CN2679560Y (zh) * | 2003-10-21 | 2005-02-16 | 曾文良 | 一种兼有蓄冷和蓄热功能的热泵空调器 |
JP2009145005A (ja) * | 2007-12-17 | 2009-07-02 | Panasonic Corp | 多室形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
CN101957034A (zh) * | 2010-05-14 | 2011-01-26 | 法凯涞玛冷暖设备(杭州)有限公司 | 蓄能热泵空调 |
CN203010816U (zh) * | 2012-12-21 | 2013-06-19 | 重庆大学 | 一种蓄冷式循环冷却空调机组 |
CN203744446U (zh) * | 2014-02-28 | 2014-07-30 | 深圳市海吉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串水的水蓄冷系统 |
CN204254793U (zh) * | 2014-04-23 | 2015-04-08 | 刘应江 | 常规空调工况分布式相变储能空调系统 |
-
2015
- 2015-09-01 CN CN201510558189.0A patent/CN10513552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06575A (ja) * | 2001-09-28 | 2003-04-09 | Hitachi Ltd | 氷蓄熱式空気調和装置 |
CN2679560Y (zh) * | 2003-10-21 | 2005-02-16 | 曾文良 | 一种兼有蓄冷和蓄热功能的热泵空调器 |
JP2009145005A (ja) * | 2007-12-17 | 2009-07-02 | Panasonic Corp | 多室形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
CN101957034A (zh) * | 2010-05-14 | 2011-01-26 | 法凯涞玛冷暖设备(杭州)有限公司 | 蓄能热泵空调 |
CN203010816U (zh) * | 2012-12-21 | 2013-06-19 | 重庆大学 | 一种蓄冷式循环冷却空调机组 |
CN203744446U (zh) * | 2014-02-28 | 2014-07-30 | 深圳市海吉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串水的水蓄冷系统 |
CN204254793U (zh) * | 2014-04-23 | 2015-04-08 | 刘应江 | 常规空调工况分布式相变储能空调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43266A (zh) | 家用双末端空气源热泵‑电蓄能供热空调装置及工作方法 | |
CN103438504A (zh) | 一种空调节能控制系统 | |
CN102183107A (zh) | 一种工艺性空调的多级热气旁通智能控制系统 | |
CN102419039A (zh) | 一种空调除霜装置 | |
CN201992767U (zh) | 一种工艺性空调的多级热气旁通智能控制系统 | |
CN209197048U (zh) | 相变蓄冷空调系统 | |
CN105135522A (zh) | 空调系统 | |
CN204063422U (zh) | 一种热水空调装置 | |
CN107187292B (zh)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5825309U (zh) | 光伏发电制冷空调系统 | |
CN204391575U (zh) | 一种降低功耗配电柜 | |
CN205606839U (zh) | 直接蓄冷间接放冷水蓄冷中央空调的安全机构 | |
CN204478317U (zh) | 空调的室外机和空调 | |
CN208566962U (zh) | 一种带储能装置的温度调节装置 | |
CN104949247A (zh) | 可移动的储冷热相变空调 | |
CN202868886U (zh) | 空调加班及值班系统 | |
CN202835564U (zh) | 双冷源风机盘管 | |
WO2017063464A1 (zh) | 一种节能汽车空调系统 | |
CN103528170A (zh) | 一种光热控制系统 | |
CN204391576U (zh) | 一种延长使用寿命的配电柜 | |
CN219868246U (zh) | 一种空调制冷制热系统 | |
CN109724193A (zh) | 一种高温空调 | |
CN203518010U (zh) | 变容量模糊控制的高静压风管机 | |
CN203478669U (zh) | 空调制冷系统 | |
CN205090537U (zh) | 具备空调与空气能热水器功能的一体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