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1962B -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1962B
CN105131962B CN201510460886.2A CN201510460886A CN105131962B CN 105131962 B CN105131962 B CN 105131962B CN 201510460886 A CN201510460886 A CN 201510460886A CN 105131962 B CN105131962 B CN 1051319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cium
phase
oil
microcapsules
alkaline l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608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31962A (zh
Inventor
胡树文
高子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46088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319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31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1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31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19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水溶性钙、无机养分和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溶于去离子水中,混合搅拌,得到水相Ⅰ;2)将助表面活性剂和油溶性表面活性剂于有机溶剂中混合搅拌,得到油相Ⅱ;3)在惰性气氛和引发剂存在下,将水相Ⅰ、油相Ⅱ和包膜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反相微胶囊悬浮乳液。该盐碱地改良剂能提高土壤缓冲能力,降低土壤pH值,有效降低植物细胞内钠离子浓度,提高作物耐盐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土是受土体中盐碱成分作用的各种类型土壤的统称,包括盐土、碱土以及多种盐化和碱化土壤,还有与荒漠土共存普遍积盐、具有盐壳的土壤类型。盐土是指中性盐类大量累积到一定浓度(盐分含量大于0.5%-2%,含盐组成不同,盐分下限不同)后的土壤类型,主要盐分组成是氯化钠和硫酸钠。碱土是在重碳酸钠、碳酸钠等影响下,使钠离子在交换性复合体中达到一定数量值后土壤性质变劣(碱化度>30%,pH>9.0,含盐量<0.5%),形成的一种土壤类型。此外,我国还有大面积尚未达盐土和碱土阶段的盐化、碱化土壤。根据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报道,我国盐碱荒地和盐碱障碍耕地总面积超过5亿亩,其中具有农业利用潜力的多达2亿亩,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10%左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东北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合理开发利用这些盐碱地资源,对保障我国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世纪30-40年代,前苏联B.A.科夫达等多位学者,提出以修建排水网作为防治土壤盐碱化的主要手段,将排水系统与灌溉系统相结合;经过长期的研究实践,在前苏联盐碱土治理上取得显著成效,利用排水措施来治理改良盐碱化土壤得到学界广泛认同。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高聚物盐碱地改良剂的研究逐渐兴起并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Kazanskii K.S.等率先应用吸水树脂改良土壤;Sartain J.B.讨论了高聚物改良剂的种类、施用量及其对土壤性能、作物出苗及生长、肥料吸取等的影响。之后,石膏、钙质化肥以及腐殖酸等不同材料类型的改良剂也相继应用到盐碱地改良中。美国、巴基斯坦、印度、阿根廷、以色列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科学家在作物耐盐性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其中,美国的研究较为深入,提出了原生和次生盐害的理论,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了植物耐盐机制。阿根廷在西北部盐碱地上利用藜科滨藜属植物,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盐分,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我国的盐碱地改良工作起步较晚,近年来发展迅速,依次经历了生物改良、生物与工程改良、综合改良3个发展阶段。在解放前,金陵大学对苏北盐碱地进行了一些治理和改良工作。大规模的盐碱地改良利用工作在解放后才蓬勃兴起。20世纪50-60年代,学习前苏联经验,采用水利工程措施,以灌溉排水为主。之后我国著名土壤学家陈恩凤教授提出“以排水为基础,以培肥为根本”的盐碱地治理指导思想,将水利工程措施、农业耕作措施和生物培肥措施相互结合,进行综合治理,使我国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工作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当前盐碱土改良措施主要有物理改良、化学改良、水利工程改良,生物改良等几大类。化学改良主要是在盐碱地土壤中添加各类化学改良剂、天然矿土资源(如沸石、泥炭等)、农业及工业废弃物等,与土壤中成盐离子发生络合反应,使其随灌溉水排出,从而达到降低土壤盐分的目的。化学改良具有短期效果显著,经济成本较高,但部分化学改良剂长期使用对土壤存在一定的危害及环境污染风险等特点。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盐碱地化学改良领域对材料选择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综合考虑原料的改良性能、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等多方面因素,择优应用。随着化学改良方法研究的深入,石膏、钙质化肥以及腐殖酸等不同材料类型的改良剂也相继地应用到盐碱地改良中。当前国内盐碱地改良剂的研究发明主要集中保水剂(CN201310069798、CN201210400569、CN201410455604等)改善土壤结构;传统磷石膏(CN201210400569、CN201310386417)等调节离子平衡,补充营养元素;生物菌剂等(CN201110209123、CN201210263257、CN201110347412)。研究表明根系钙离子浓度显著影响叶片钠离子吸收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有效降低作物受环境盐分胁迫的影响。
传统盐碱土改良剂具有施用量大,施用时间受限,持效短,运输和使用人工成本高等问题,新型生物菌剂制备成本较高,应用局限性大,应用试验少,环境安全性评价不够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盐碱地改良剂为聚合物包膜微胶囊形式,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水溶性钙、无机养分和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溶于去离子水中,混合搅拌,得到水相Ⅰ;
2)将助表面活性剂和油溶性表面活性剂于有机溶剂中混合搅拌,得到油相Ⅱ;
3)在惰性气氛和引发剂存在下,将水相Ⅰ、油相Ⅱ和包膜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反相微胶囊悬浮乳液。
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水溶性钙主要为市售各种常用水溶性(微溶性)钙盐,具体可选自硫酸钙、柠檬酸钙、乙酸钙、丙酸钙、丁酸钙、氯化钙、硝酸钙、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羟苯磺酸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钙和氨基酸钙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无机养分主要为市售无机养分,具体可选自磷酸氢铵、磷酸二氢铵、磷酸氢钾、柠檬酸铁氨、氯化铁及其水合物、硫酸锌及其水合物和氯化锌及其水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起到补充营养元素以及助溶的作用。
所述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可选自阴离子乳化剂、阳离子型乳化剂和非离子型乳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阴离子乳化剂具体可选自磺酸酯、C1~C20的羧酸或脂肪酸、琥珀酸酯、烷基苯磺酸钠、聚氧乙烯基壬基苯基醚磺酸钠、硬脂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阳离子型乳化剂具体可选自脂肪胺盐、季铵盐和烷基吡啶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非离子型乳化剂具体可选自聚山梨酯(TWEEN-n)、聚氧乙烯醇、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TX-n)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水溶性钙、所述无机养分和所述水溶性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10):(1~10):1,具体可为(1~5):(1~5):1。
所述混合搅拌的温度为0~70℃,具体可为室温(25℃),时间为10min-60min。
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有机溶剂具体可选自环己烷、异辛烷、C12~C30的脂肪酸、脂肪酸甘油酯、松脂基植物油、油酸甲酯、环氧化植物油、植物精油和生物柴油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助表面活性剂主要为市售试剂,具体可选自正丁醇、异丁醇、正戊醇、异戊醇、1-己醇、2-己醇、1-辛醇、2-辛醇、杂醇油和对壬基酚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油溶性表面活性剂主要为市售非离子型乳化剂,具体可选自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SPAN-n)、农乳600、农乳700、农乳1302、农乳1600和宁乳32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助表面活性剂和油溶性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0~5),具体可为1:(0~2)。
所述混合搅拌的温度为0~70℃,具体可为室温(25℃),时间为10min-60min。
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3)中,所述惰性气氛具体可为氮气和/或氩气。
所述引发剂为市售试剂,具体可选自偶氮二异丁腈(AIBN)、偶氮二异庚腈(ABVN)、过硫酸铵(AP)和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包膜单体为聚丙烯酰胺类化合物,具体可选自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N-异丙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包膜单体和所述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00~10):1。
所述水相Ⅰ、所述油相Ⅱ和所述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0.8~3.2):(0.001~0.01)
所述聚合反应的聚合温度为35~95℃,具体可为为50~65℃,反应时间为2~48h,具体可为12~24h。
所述聚合反应之前,还包括将水相Ⅰ和油相Ⅱ混合分散的步骤,具体步骤如下:将水相Ⅰ和油相Ⅱ进行高速剪切搅拌,分散均匀,其中,所述高速剪切搅拌的转速为800~30000rpm,优选为3000~12000rpm,剪切分散时间为10~30min,优选为10~20min。
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3)中,还包括向所述反相微胶囊悬浮乳液中加入破乳剂进行破乳沉淀,回收有机溶剂,干燥沉淀,得到微胶囊干粉的步骤,其中,所述破乳剂具体可选自丙酮、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苯酚醚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多乙烯多胺醚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相微胶囊悬浮乳液和所述破乳剂的质量比为(500~10000):1。
此外,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盐碱地改良剂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所述的盐碱地改良剂具体可为所述反相微胶囊悬浮乳液或微胶囊干粉,所述反相微胶囊悬浮乳液或微胶囊干粉中微胶囊粒径为1nm~100μm。
本发明所述环境友好型微胶囊盐碱地改良剂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合成,以聚丙烯酰胺类或聚硅烷类为膜材,以水溶性钙、无机养分为主要成分的水相囊芯,可包含微囊外环保有机溶剂,制备得到反相微胶囊悬浮制剂,使水溶性钙具有长效缓释性能,可以通过控制膜材料用量、搅拌速度、表面活性剂加入量和反应时间来控释释放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盐碱地改良剂中颗粒均匀稳定,释放长效持久;水相囊芯组分精确调配,可调节根际土壤溶质运移平衡,调节作物Na+/Ca2+吸收平衡,降低盐分胁迫;所用油相溶剂绿色环保,可回收利用,也可作悬浮剂溶剂施入土壤,为作物生长提供碳源。
2)有机溶剂和无机养分能有效补充作物碳、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水溶性钙能调节土壤钠/钙平衡,降低作物对钠离子的吸收作用,本发明改良剂从土壤溶质运移、离子平衡、化学方法等多角度对土壤进行改良,改善根际土壤环境,补充土壤中氮、磷、钾和钙等营养元素,提高土壤缓冲能力,降低土壤pH值,有效降低植物细胞内钠离子浓度,提高作物耐盐能力,该制剂可通过沾根或随水灌溉灌根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环境友好型微胶囊盐碱地改良剂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4中改良微胶囊悬浮剂对在盐碱地中水稻的发芽率的影响。
图3为实施例1-4中改良微胶囊悬浮剂改良盆栽水稻盐碱土pH的实验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1、制备盐碱地改良微胶囊悬浮剂:
1)在200ml反应瓶中加入100ml去离子水,将10g柠檬酸钙,10g硝酸钙,5g硫酸钙,10g磷酸二氢铵,5g氯化铁和5g吐温-80(聚山梨酯)加入去离子水中,室温搅拌10min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水相Ⅰ;
2)在具备加热和搅拌设备的反应器中,加入生物柴油200ml、正丁醇10g和20g司班-40(SPAN),室温搅拌20min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油相Ⅱ;
3)将所述水相Ⅰ加入到所述油相Ⅱ中,加入甲基丙烯酰胺5g,丙烯酸5g,在3000rpm转速高速剪切搅拌分散10min,使体系分散均匀,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0.8g,氮气保护,加热到50℃,以900rpm中速搅拌24h,得到盐碱地改良微胶囊悬浮剂,胶囊粒径为15μm。
实施例2、制备盐碱地改良微胶囊悬浮剂:
1)在200ml反应瓶中中加入100ml去离子水,将5g柠檬酸钙,10g乙酸钙,4g硫酸钙,6g氨基酸钙,9g磷酸二氢铵,6g磷酸氢铵和10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加入去离子水中,室温搅拌15min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水相Ⅰ;
2)在具备加热和搅拌设备的反应器中,加入所述环己烷150ml,加入正戊醇15g,农乳600#10g,室温搅拌15min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油相Ⅱ;
3)将所述水相Ⅰ加入到所述油相Ⅱ中,加入丙烯酰胺6g,N-羟甲基丙烯酰胺4g,在2000rpm转速高速剪切搅拌分散15min,使体系分散均匀,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庚腈1g,通入氮气保护,加热到55℃,以800rpm中速搅拌12h,得到盐碱地改良微胶囊悬浮剂,胶囊粒径为17μm。
实施例3、制备盐碱地改良微胶囊悬浮剂:
1)在100ml反应瓶中中加入50ml去离子水,将6g柠檬酸钙,2g硫酸钙,4g氯化钙,10g柠檬酸铁氨和7g曲拉通X-100(TX-100)加入去离子水中,室温搅拌10min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水相Ⅰ;
2)在具备加热和搅拌设备的反应器中,加入松脂基植物油50ml,加入异戊醇2g和1-己醇5g,室温搅拌10min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油相Ⅱ。
3)将所述水相Ⅰ加入到所述油相Ⅱ中,加入丙烯酰胺4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g,在2500rpm转速高速剪切搅拌分散10min,使体系分散均匀,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0.5g,通入氮气保护,加热到60℃,以600rpm中速搅拌18h得到盐碱地改良微胶囊悬浮剂,胶囊粒径为20μm。
实施例4、制备盐碱地改良微胶囊悬浮剂:
1)在100ml反应瓶中中加入50ml去离子水,将6g柠檬酸钙,2g硫酸钙,4g氯化钙,10g柠檬酸铁氨,3g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4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加入去离子水中,室温搅拌10min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水相Ⅰ;
2)在具备加热和搅拌设备的反应器中,加入生物柴油50ml,加入正丁醇3g和2-辛醇3g,室温搅拌18min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油相Ⅱ;
3)将所述水相Ⅰ加入到所述油相Ⅱ中,加入甲基丙烯酰胺3g,在3500rpm转速高速剪切搅拌分散12min,使体系分散均匀,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0.2g,通入氮气保护,加热到57℃,以700rpm中速搅拌20h得到盐碱地改良微胶囊悬浮剂,胶囊粒径为5μm。
实施例5、制备盐碱地改良微胶囊干粉剂:
1)在100ml反应器中中加入50ml去离子水,将7g硝酸钙,5g硫酸钙,5g柠檬酸铁氨、5g磷酸二氢铵和3g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盐加入去离子水中,室温搅拌20min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水相Ⅰ;
2)在具备加热和搅拌设备的反应器中,加入松脂基植物油100ml,加入正丁醇4g和1-己醇5g,室温搅拌15min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油相Ⅱ;
3)将所述水相Ⅰ加入到所述油相Ⅱ中,加入丙烯酰胺4g,丙烯酸2g,在3000rpm转速高速剪切搅拌分散10min,使体系分散均匀,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0.6g,通入氮气保护,加热到62℃,以800rpm中速搅拌22h,得到盐碱地改良微胶囊悬浮剂。再向其中加入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多乙烯多胺醚0.3g,使盐碱地改良微胶囊悬浮剂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多乙烯多胺醚的质量比为633:1,静置沉淀,过滤回收有机溶剂,固体产物干燥可得到微胶囊干粉,胶囊粒径为25μm。
实施例6、制备盐碱地改良微胶囊干粉剂:
1)在100ml反应器中中加入50ml去离子水,将6g柠檬酸钙、6g硫酸钙、5g磷酸二氢铵、5g磷酸氢铵、2g磷酸氢钾和2.5g吐温-60加入去离子水中,室温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水相Ⅰ;
2)在具备加热和搅拌设备的反应器中,加入油酸甲酯100ml,1-己醇5g,室温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油相Ⅱ;
3)将所述水相Ⅰ加入到所述油相Ⅱ中,加入丙烯酰胺5g,在3000rpm转速高速剪切搅拌分散13min,使体系分散均匀,加入引发剂四甲基乙二胺(TEMED)0.1g,通入氮气保护,加热到61℃,以700rpm中速搅拌20h,得到盐碱地改良微胶囊悬浮剂。再加入破乳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醇0.35g,使盐碱地改良微胶囊悬浮剂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醇的质量比为518:1,5000rpm离心5min得到沉淀,过滤回收有机溶剂,固体产物干燥可得到微胶囊干粉,胶囊粒径为31μm。
实施例7、制备盐碱地改良微胶囊干粉剂:
1)在500ml反应器中中加入300ml去离子水,将20g乙酸钙、5g硫酸钙、25g硝酸钙、10g柠檬酸铁氨、10g七水合硫酸锌和10g OP-10加入去离子水中,室温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水相Ⅰ;
2)在具备加热和搅拌设备的反应器中,加入生物柴油300ml,加入正丁醇12g,室温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油相Ⅱ;
3)将所述水相Ⅰ加入到所述油相Ⅱ中,加入甲基丙烯酰胺15g,在3000rpm转速高速剪切搅拌分散8min,使体系分散均匀,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0.8g,通入氮气保护,加热到55℃,以700rpm中速搅拌24h,得到盐碱地改良微胶囊悬浮剂。再加入破乳剂丙酮1.4ml,使盐碱地改良微胶囊悬浮剂和丙酮的质量比为500:1,静置沉淀,过滤回收有机溶剂,固体产物干燥可得到微胶囊干粉,胶囊粒径为27μm。
为了验证盐碱地改良剂的改良效果,我们做了如下实验:将实施例1-4中的改良微胶囊悬浮剂分别用于盐碱地中的水稻种子,测其发芽率,
具体试验如下:取6盆相同大小的直径为11cm、高度为20cm的花盆,内置等量的盐碱土333.3g(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为:pH值10.25,可溶性盐溶度(EC值)1.04mS/cm);再向6盆盐碱土中各加入等量的如下6组成分:第一组:常规肥料;第二组:缓控释肥;第三组:缓控释肥和实施例1中的改良微胶囊悬浮剂;第四组:缓控释肥和实施例2中的改良微胶囊悬浮剂;第五组:缓控释肥和实施例3中的改良微胶囊悬浮剂;第六组:缓控释肥和实施例4中的改良微胶囊悬浮剂。
其中,常规施肥量:(1.5g尿素+1.5g磷酸二氢钾)/kg土样;缓/控释肥量:自制控释尿素13粒/盆+1.5g磷酸二氢钾)/kg土样;种子处理剂:试验中使用的是市售杀菌剂嘧菌酯15%悬浮剂,取5ml市售杀菌剂稀释至50ml,再将种子在其中浸泡2h,得到处理后的种子;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和第六组中所用的相应的改良微胶囊悬浮剂的量均为每盆加入5g。
上述6盆中每盆均播种经过初步水选的水稻种子10粒,测水稻种子随时间的发芽率,相应的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得知:应用改良剂微胶囊悬浮剂的处理均较常规肥处理组的发芽率显著提高,其中实施例4得到的制剂改良效果最显著。
同时,我们测试了上述六组中在水稻种子播种22天后的土壤的pH值和上述盐碱土的pH值,相应的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0代表CK对照组,即上述的盐碱土;1、2、3、4、5和6依次对应上述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和第六组。
从图3可得知:与CK对照组相比,不同的处理都降低了水稻土的pH值,缓控释肥处理2与处理1常规施肥相比,水稻土壤pH下降效果相对更明显,体现了缓控施肥料的改良剂微胶囊悬浮剂中改良作用,处理3、4、5、6与处理2相比pH改善效果类似。

Claims (7)

1.一种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水溶性钙、无机养分和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溶于去离子水中,混合搅拌,得到水相Ⅰ;
2)将助表面活性剂和油溶性表面活性剂于有机溶剂中混合搅拌,得到油相Ⅱ;
3)在惰性气氛和引发剂存在下,将水相Ⅰ、油相Ⅱ和包膜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反相微胶囊悬浮乳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水溶性钙选自硫酸钙、柠檬酸钙、乙酸钙、丙酸钙、丁酸钙、氯化钙、硝酸钙、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羟苯磺酸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钙和氨基酸钙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无机养分选自磷酸氢铵、磷酸二氢铵、磷酸氢钾、柠檬酸铁铵、氯化铁及其水合物、硫酸锌及其水合物和氯化锌及其水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水溶性表面活性剂选自阴离子乳化剂、阳离子型乳化剂和非离子型乳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阴离子乳化剂选自磺酸酯、C1~C20的羧酸、琥珀酸酯、烷基苯磺酸钠、聚氧乙烯基壬基苯基醚磺酸钠、硬脂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阳离子型乳化剂选自脂肪胺盐、季铵盐和烷基吡啶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非离子型乳化剂选自聚山梨酯、聚氧乙烯醇、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水溶性钙、所述无机养分和所述水溶性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10):(1~10):1;
所述混合搅拌的温度为0~70℃,时间为10min-6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环己烷、异辛烷、C12~C30的脂肪酸、脂肪酸甘油酯、松脂基植物油、油酸甲酯、环氧化植物油、植物精油和生物柴油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助表面活性剂选自正丁醇、异丁醇、正戊醇、异戊醇、1-己醇、2-己醇、1-辛醇、2-辛醇、杂醇油和对壬基酚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油溶性表面活性剂选自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农乳600、农乳700、农乳1302、农乳1600和宁乳32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助表面活性剂和油溶性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0~5);
所述混合搅拌的温度为0~70℃,时间为10-6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惰性气氛为氮气和/或氩气;
所述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硫酸铵和四甲基乙二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包膜单体选自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N-异丙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包膜单体和所述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00~10):1;
所述水相Ⅰ、所述油相Ⅱ和所述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1~4):(0.001~0.01);
所述聚合反应的聚合温度为35~95℃,反应时间为2~48h。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聚合反应之前,还包括将水相Ⅰ和油相Ⅱ混合分散的步骤,步骤如下:将水相Ⅰ和油相Ⅱ进行高速剪切搅拌,分散均匀,其中,所述高速剪切搅拌的转速为800~30000rpm,剪切分散时间为10~30min;
步骤3)中,还包括向所述反相微胶囊悬浮乳液中加入破乳剂进行破乳沉淀、回收有机溶剂、干燥沉淀、得到微胶囊干粉的步骤,其中,所述破乳剂选自丙酮、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苯酚醚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多乙烯多胺醚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相微胶囊悬浮乳液和所述破乳剂的质量比为(500~10000):1。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而得到的盐碱地改良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盐碱地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盐碱地改良剂为反相微胶囊悬浮乳液或微胶囊干粉,所述反相微胶囊悬浮乳液或微胶囊干粉中的微胶囊的粒径为1nm~100μm。
CN201510460886.2A 2015-07-30 2015-07-30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1319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0886.2A CN105131962B (zh) 2015-07-30 2015-07-30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0886.2A CN105131962B (zh) 2015-07-30 2015-07-30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1962A CN105131962A (zh) 2015-12-09
CN105131962B true CN105131962B (zh) 2018-02-23

Family

ID=54717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60886.2A Active CN105131962B (zh) 2015-07-30 2015-07-30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319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0134A (zh) * 2016-06-30 2016-12-07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山药提取物的抗盐碱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55433B (zh) * 2017-06-07 2020-04-07 昆明理工大学 表面活性剂在降低土壤盐渍化中的应用及方法
CN107721604A (zh) * 2017-11-10 2018-02-23 广西肥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154346A1 (zh) * 2018-02-11 2019-08-15 北京紫光英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生物基磺酸盐作为营养源和调理剂的用途
CN109824429A (zh) * 2019-01-08 2019-05-3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盐碱地适用的温和型化学改良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777430B (zh) * 2019-03-14 2020-11-03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pH控释微胶囊型高分子盐碱土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61475B (zh) * 2020-08-31 2021-09-28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缓释微胶囊型高分子酸性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79729A (zh) * 2020-11-11 2021-01-29 中国农业大学 阴离子响应盐碱地专用缓控释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29942B (zh) * 2021-07-14 2022-02-1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水溶性无机盐的相变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04344B (zh) * 2021-08-18 2022-04-26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评估酸性土壤改良剂长效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13773851B (zh) * 2021-11-02 2022-10-14 华翔(吉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4994A (en) * 1998-01-16 1999-11-16 Hudson; Alice P. Sulfur coated fertilizers with improved abrasion resistance
CN101182269A (zh) * 2007-12-03 2008-05-2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水基聚合物包膜及其包膜控释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4262016A (zh) * 2014-09-23 2015-01-07 石河子大学 一种保水缓释型生物复合肥及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65C (zh) * 2000-06-16 2004-02-04 昆明理工大学 微波再生载挥发性非极性有机物活性炭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4994A (en) * 1998-01-16 1999-11-16 Hudson; Alice P. Sulfur coated fertilizers with improved abrasion resistance
CN101182269A (zh) * 2007-12-03 2008-05-2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水基聚合物包膜及其包膜控释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4262016A (zh) * 2014-09-23 2015-01-07 石河子大学 一种保水缓释型生物复合肥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1962A (zh)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31962B (zh)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61988B (zh) 一种盐碱地专用悬浮液体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01876B (zh) 一种盐碱土壤改良剂及其专用微胶囊型有机酸缓释制剂
CN105061054B (zh) 一种包膜缓控释肥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86321B (zh) 添加糖醇的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11021B (zh) 兼具改土与肥效功能的滨海盐碱地水稻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60986A (zh) 一种膨果型海藻有机液体冲施肥及其生产方法
CN105152795B (zh) 共混改性二氧化硅乳液包膜磷酸二铵缓释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85040B (zh) 一种促进作物根系生长的生物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46051A (zh) 一种木质素缓释肥
CN106588486A (zh) 增强作物抗逆性的生物刺激素及其合成方法
CN102584426A (zh) 用于温室栽培的有机无机多元素水溶冲施肥料及制备方法
CN105732225A (zh) 一种保水剂及其复合功能性肥料
CN105110967A (zh) 一种保水缓释尿素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6365823A (zh) 一种生态小麦专用长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7191A (zh) 一种土豆种植环保型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87432A (zh) 一种保水缓释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9400411A (zh) 一种适用于盐碱土的高效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52774A (zh) 一种水稻新型返青分蘖颗粒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30839B (zh) 一种纳米胶囊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7196A (zh) 一种改性泥炭制备的黄瓜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01297A (zh) 土壤调理剂及其组合物、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5237312A (zh) 一种甘蔗控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80370A (zh) 一种速溶型水溶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92166A (zh) 一种增效型硝铵尿素液体氮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0

Address after: No. 202-70, 2nd Floor, Building 18, Zone 17, No. 188 South Fourth Ring West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100071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osh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3 No. 2 Old Summer Palace West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29

Address after: 100193 No. 2 Old Summer Palace West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202-70, 2nd Floor, Building 18, Zone 17, No. 188 South Fourth Ring West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100071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aosh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