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0684B - 一种复合生物菌肥的配方以及制作工艺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生物菌肥的配方以及制作工艺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0684B
CN105130684B CN201510631282.XA CN201510631282A CN105130684B CN 105130684 B CN105130684 B CN 105130684B CN 201510631282 A CN201510631282 A CN 201510631282A CN 105130684 B CN105130684 B CN 1051306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microbial inoculum
boiled liquid
composite biological
culture mediu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312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30684A (zh
Inventor
黄家福
潘裕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6312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306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30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06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306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06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生物菌肥的配方以及制作工艺和应用。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的配方,以重量比计,预煮液10~60份、褐球固氮菌菌剂10~25份、胶质芽孢杆菌菌剂10~25份;巨大芽孢杆菌菌剂10~25份;苏云金芽孢杆菌菌剂10~25份,预煮液为将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后,所得的营养液,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节能环保的优点;本发明的菌肥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本发明的菌肥能防止土壤板结;本发明的菌肥还有防虫、抗虫的效果;本发明的制作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可以长期存放不易失活。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生物菌肥的配方以及制作工艺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生物菌肥的配方以及制作工艺和应用。
背景技术
民以食为天,粮食、蔬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最必需的物质资料,全世界都在努力探索提高粮食、蔬菜产量以满足日益快速增长的人口的需求,多年实践发现通过增加化肥使用量、杀虫剂投放量等的传统方法是不可持续性发展的,存在成本高、造成全球变暖、环境污染、影响食品安全等诸多问题;
而使用菌肥不仅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墒情,提高土壤中总氮、磷、钾、纳和有机质等含量,而且能增强土壤持肥力,是一种生态友好型、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的、被全球广泛接受的绿色农业生产方法;
然而,目前菌肥生产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主要采用淀粉、玉米粉等为碳源,在日益紧张的粮食供给情况下,从长远角度来看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存在生产成本高、利用效率低的情况;2、部分菌肥采用有机质如生活垃圾、禽、畜粪便、生成下脚料做生产基质,普遍存在让人厌恶的气味;3、菌肥中有效菌种单一,如只含有解磷或解钾功效的有效菌种;4、复合菌肥需要另外添加其他营养成分,增加生产成本;
另外,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往往会富含一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矿物质、糖类等,如果将这些废水经处理后在排放,不仅需要昂贵的污水处理成本,而且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综上所述,有必要将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变废为宝,并与生物菌剂混合制得低成本、多功能的复合生物菌肥,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多功能的复合生物菌肥的配方以及制作工艺和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复合生物菌肥的配方,其特征在于:以重量比计,预煮液10~60份、褐球固氮菌菌剂10~25份、胶质芽孢杆菌菌剂10~25份;巨大芽孢杆菌菌剂10~25份;苏云金芽孢杆菌菌剂10~25份,所述的预煮液为将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后,所得的营养液。
本发明中: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us)又名胶冻样芽孢杆菌,是一类可分解硅酸盐及磷灰石等矿物,释放并转化成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磷、钾、硅、铝等离子的细菌,同时产生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有机酸、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增强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改善土壤生态,提高土壤肥力并达到增产效果。褐球固氮菌(Azotobacterchroococcum)能固定空气中的氮.供给作物氮素营养.又能分泌激素刺激作物生长,影响根表面膜的活性,促使根系新陈代谢加强,从而促进根系吸收能力增强,促进内根际的生理变化,抑制不同病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num)是一种植物根系促生细菌,也是微生物肥料中的常用菌种。它是一种解磷促钾细菌,对卵磷脂、土壤中植物无法直接利用的吸附态有机磷、无机磷有明显的分解作用,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的增产,与固氮菌混合培养时对固氮具有增效作用,因此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具有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减少化肥的使用,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是一种包括许多变种的产晶体芽孢杆菌,可做微生物源低毒杀虫剂,该菌可产生两大类毒素,即内毒素(伴胞晶体)和外毒素,使害虫停止取食,最后害虫因饥饿和死亡,因此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具有防虫作用,减少农药使用。
所述预煮液中的成分如下:以重量比计:每百分预煮液中,氨基酸8~10份、微量元素不小于2份、还原糖2~6份,余量为水,其中,每百份氨基酸中,含5~25份谷氨酸、56.25~80份天门冬氨酸、5~12.5份丙氨酸、6.25~10份精氨酸,每百份微量元素中,含68~84.22份铁、5.26~14.3份锰、3.4~5.26铜、5.26~14.3份锌,每百份还原糖中含有16.67~44.44份果糖,11.12~66.66份乳糖,16.67~44.44份半乳糖;
所述褐球固氮菌菌剂、胶质芽孢杆菌菌剂、巨大芽孢杆菌菌剂、苏云金芽孢杆菌菌剂的活菌数为3~5亿个/mL。
一种复合生物菌肥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预煮液的制备;(2)斜面种子培养;(3)种子悬液制备;(4)各菌剂的制备;(5)菌肥的制备;
其中,步骤(1)预煮液的制备的具体步骤为:
a.收集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
b.将收集来的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进行离心,取上清液;
c.将所得的上清液利用降膜蒸发器,降膜蒸发浓缩,浓缩至溶液折光率达到35~55%,得浓缩液;
d.在浓缩液中添加变性剂,对浓缩液进行变性,其中所述的变性剂为80~100%的乙醇,且所加入的乙醇与浓缩液的体积比为2:1~6:1;
e.对变性后的浓缩液进行过滤除去经变性后所产生的沉淀,收集滤液;
f.将滤液进行旋转蒸发除去乙醇;
g.将旋转蒸发后所得的溶液利用5-10K的滤膜进行切向流过滤,收集滤出液,即可;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除去残留的有害大分子物质。
本发明所使用的乙醇作为变性剂,它可以将溶解于浓缩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及有害物质变性沉淀,之后这些有害的沉淀物质只需过滤除去即可。
所述的降膜蒸发是将料液自降膜蒸发器加热室上管箱加入,经液体分布及成膜装置,均匀分配到各换热管内,在重力和真空诱导及气流作用下,成均匀膜状自上而下流动。流动过程中,被壳程加热介质加热汽化,产生的蒸汽与液相共同进入蒸发器的分离室,汽液经充分分离,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单效操作)或进入下一效蒸发器中作为加热介质,从而实现多效操作,液相则由分离室排出。
本发明的预煮液既作为细菌培养基又作为菌肥基质。
步骤(4)各菌剂的制备的具体过程为:将步骤(1)所得的预煮液进行浓缩,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为0.1%-2%,然后将浓缩后的预煮液的pH调节至5.0-8.0,经121-122℃,湿热灭菌10-20min,将步骤(3)中得到的各种子悬液,分别接种于250ml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中的预煮液为30-150ml,每个三角瓶的接菌量为1%-16%,接种之后在24-40℃,持续培养24-96h,使活菌数为3~5亿个/mL;
所述可溶性固形物指液体中所有溶解于水的化合物的总称,该可溶性固形物浓度可使用折光仪直接测定。
步骤(5)菌肥的制备的具体过程为:将经步骤(1)所得的预煮液经121-122℃,湿热灭菌10-20min,将灭菌后的预煮液与步骤(4)所得的各菌剂进行混合。
步骤(2)斜面种子培养的具体过程为:将褐球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活化后,分别接种于含有A培养基的斜面,同时将巨大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经活化后,分别接种于含有B培养基的斜面,各菌剂在24~40℃,培养24~96h;其中所述的A培养基为K2HPO4、KH2PO4、MgSO4·7H2O、CaCO3·2H2O、Na2Mo·2H2O、酵母膏、甘露醇、FeCl3以及琼脂混合后制得的培养基;所述的B培养基为蛋白胨、牛肉膏、NaCl以及琼脂混合后制得的培养基。
步骤(3)种子悬液制备的具体过程为:将培养好的斜面分别取出,然后每个斜面用2~5mL的无菌水洗涤,制成菌悬液,接着各取1~2mL的褐球固氮菌悬液以及胶质芽孢杆菌悬液,分别接种于装有250-350ml的C培养基的小摇瓶中,各取1~2mL的巨大芽孢杆菌悬液、苏云金芽孢杆菌悬液,分别接种于装有250-350ml的D培养基的小摇瓶中,褐球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小摇瓶中振荡培养24~48h,培养温度为24-40℃,即得种子悬液;其中所述的C培养基为K2HPO4、KH2PO4、MgSO4·7H2O、CaCO3·2H2O、Na2Mo·2H2O,酵母膏、甘露醇以及FeCl3混合后制得的培养基;所述的D培养基为蛋白胨、牛肉膏以及NaCl混合后制得的培养基;
所述的A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K2HPO40.75-0.85g/L;KH2PO40.15-0.25g/L;MgSO4·7H2O 0.15-0.25g/L;CaCO3·2H2O 0.05-0.15g/L;Na2Mo·2H2O 0.01-0.02g/L,酵母膏0.45-0.55g/L;甘露醇15-25g/L;FeCl30.01-0.02g/L,琼脂10-20g/L进行混合,其余为蒸馏水,调节pH值为7.0-7.2,之后在115-122℃下灭菌15-20min,即可。
所述的B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蛋白胨3-8g/L、牛肉膏2.5-4g/L、NaCl 4.5-5.5g/L、琼脂15-25g/L倒入蒸馏水中进行混合,调pH至7.0-7.2,之后在115-122℃下灭菌15-20min,即可。
所述的C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K2HPO40.75-0.85g/L;KH2PO40.15-0.25g/L;MgSO4·7H2O 0.15-0.25g/L;CaCO3·2H2O 0.05-0.15g/L;Na2Mo·2H2O 0.01-0.02g/L,酵母膏0.45-0.55g/L;甘露醇15-25g/L;FeCl30.01-0.02g/L进行混合,其余为蒸馏水,调节pH值为7.0-7.2,之后在115-122℃下灭菌15-20min,即可。
所述的D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蛋白胨3-8g/L、牛肉膏2.5-4g/L、NaCl 4.5-5.5g/L倒入蒸馏水中进行混合,调pH至7.0-7.2,之后在115-122℃下灭菌15-20min,即可。
所述的复合生物菌肥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作叶面肥或土壤肥。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将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后运用于菌肥的制作,节约了废水处理的成本,同时将废水变废为宝,因此本发明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2)本发明制得的菌肥能促进土壤中氮磷钾元素以及微量元素的转换吸收,可以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3)本发明制得的菌肥能够、抑制有害微生物菌的生长与繁殖,达到修复土壤,防止土壤板结的效果,并起到活化有益酶的作用,使土壤环境处于松弛营养状态;4)本发明所用组分均为绿色经济无污染,在土壤中均无任何残留;5)本发明制得的菌肥适合工业化生产,在现有的化肥生产线即可进行生产,无需添加新的设备,降低了生产投入;6)本发明处理的预煮液中所含的氨基酸与与生物菌剂联合作用具备协同促进效果,可以进一步促进农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作用;7)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可以长期存放不易失活。8)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还有防虫、抗虫的效果。9)本发明的预煮液本身含有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微量元素以及还原糖,与传统叶面肥生产相比较,无须再另外添加,减少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预煮液浓度对褐球固氮菌活菌总数的影响结果图。
图2是本发明预煮液pH值对褐球固氮菌活菌总数的影响结果图。
图3是本发明预煮液的体积对褐球固氮菌活菌总数的影响结果图。
图4是本发明接种量对褐球固氮菌活菌总数的影响结果图。
图5是本发明培养温度对褐球固氮菌活菌总数的影响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复合生物菌肥的制作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1)预煮液的制备:
a.收集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
b.将收集来的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进行离心,取上清液;
c.将所得的上清液利用降膜蒸发器,降膜蒸发浓缩,浓缩至溶液折光率达到35%,得浓缩液;
d.在浓缩液中添加变性剂,对浓缩液进行变性,其中所述的变性剂为80%的乙醇,且所加入的乙醇与浓缩液的体积比为6:1;
e.对变性后的浓缩液进行过滤除去经变性后所产生的沉淀,收集滤液;
f.将滤液进行旋转蒸发除去乙醇;
g.将旋转蒸发后所得的溶液利用5K的滤膜进行切向流过滤,收集滤出液,即可;
所得的预煮液的成分如下:以重量比计:每百分预煮液中,氨基酸8份、微量元素2份、还原糖2份,余量为水,其中,每百份氨基酸中,含5份谷氨酸、80份天门冬氨酸、5份丙氨酸、10份精氨酸,每百份微量元素中,含68份铁、14.3份锰、3.4铜、14.3份锌,每百份还原糖中含有16.67份果糖,66.66份乳糖,16.67份半乳糖;
(2)斜面种子培养:将褐球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活化后,分别接种于含有A培养基的斜面,同时将巨大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经活化后,分别接种于含有B培养基的斜面,各菌剂在40℃,培养24h;其中所述的A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K2HPO40.85g;KH2PO40.15g;MgSO4·7H2O 0.25g;CaCO3·2H2O 0.05g;Na2Mo·2H2O 0.02g,酵母膏0.45g;甘露醇25g;FeCl30.01g,琼脂20g进行混合,其余为蒸馏水,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值为7.0,之后在122℃下灭菌15min,即可;
所述的B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蛋白胨8g、牛肉膏2.5g、NaCl 5.5g、琼脂15g倒入蒸馏水中进行混合,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至7.2,之后在115℃下灭菌20min,即可。
(3)种子悬液制备:将培养好的斜面分别取出,然后每个斜面用5mL的无菌水洗涤,制成菌悬液,接着各取1mL的褐球固氮菌悬液以及胶质芽孢杆菌悬液,分别接种于装有350ml的C培养液的小摇瓶中,各取1mL的巨大芽孢杆菌悬液、苏云金芽孢杆菌悬液,分别接种于装有350ml的D培养基的小摇瓶中,褐球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小摇瓶中振荡培养24h,培养温度为40℃,即得种子悬液;所述的C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K2HPO40.85g;KH2PO40.15g;MgSO4·7H2O 0.25g;CaCO3·2H2O 0.05g;Na2Mo·2H2O0.02g,酵母膏0.45g;甘露醇25g;FeCl30.01g进行混合,其余为蒸馏水,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值为7.0,之后在122℃下灭菌15min,即可;
所述的D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蛋白胨8g、牛肉膏2.5g、NaCl 5.5g倒入蒸馏水中进行混合,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至7.2,之后在115℃下灭菌20min,即可。
(4)各菌剂的制备:将步骤(1)所得的预煮液进行浓缩,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为2%,然后将浓缩后的预煮液的pH调节至5.0,经122℃,湿热灭菌10min,将步骤(3)中得到的各种子悬液,分别接种于250ml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中的预煮液为150ml,每个三角瓶的接菌量为1%,接种之后在40℃,持续培养24h,使活菌数为3~5亿个/mL;
(5)菌肥的制备:将经步骤(1)所得的预煮液经121℃,湿热灭菌20min,之后以重量比计,将灭菌后的预煮液10份与步骤(4)所得的褐球固氮菌菌剂25份、胶质芽孢杆菌菌剂10份、巨大芽孢杆菌菌剂25份、苏云金芽孢杆菌菌剂10份进行混合。
实施例2:一种复合生物菌肥的制作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1)预煮液的制备:
a.收集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
b.将收集来的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进行离心,取上清液;
c.将所得的上清液利用降膜蒸发器,降膜蒸发浓缩,浓缩至溶液折光率达到40%,得浓缩液;
d.在浓缩液中添加变性剂,对浓缩液进行变性,其中所述的变性剂为85%的乙醇,且所加入的乙醇与浓缩液的体积比为4:1;
e.对变性后的浓缩液进行过滤除去经变性后所产生的沉淀,收集滤液;
f.将滤液进行旋转蒸发除去乙醇;
g.将旋转蒸发后所得的溶液利用8K的滤膜进行切向流过滤,收集滤出液,即可;
所得的预煮液的成分如下:以重量比计:每百分预煮液中,氨基酸9份、微量元素3份、还原糖4份,余量为水,其中,每百份氨基酸中,含20份谷氨酸、60份天门冬氨酸、12份丙氨酸、8份精氨酸,每百份微量元素中,含76份铁、12份锰、4铜、8份锌,每百份还原糖中含有40份果糖,20份乳糖,40份半乳糖;
(2)斜面种子培养:将褐球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活化后,分别接种于含有A培养基的斜面,同时将巨大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经活化后,分别接种于含有B培养基的斜面,各菌剂在35℃,培养36h;其中所述的A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K2HPO40.80g;KH2PO40.18g;MgSO4·7H2O 0.20g;CaCO3·2H2O 0.08g;Na2Mo·2H2O 0.015g,酵母膏0.48g;甘露醇18g;FeCl30.018g,琼脂18g进行混合,其余为蒸馏水,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值为7.1,之后在118℃下灭菌18min,即可;
所述的B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蛋白胨6g、牛肉膏3.0g、NaCl 5.0g、琼脂17g倒入蒸馏水中进行混合,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至7.1,之后在120℃下灭菌16min,即可。
(3)种子悬液制备:将培养好的斜面分别取出,然后每个斜面用4mL的无菌水洗涤,制成菌悬液,接着各取1.5mL的褐球固氮菌悬液以及胶质芽孢杆菌悬液,分别接种于装有300ml的C培养液的小摇瓶中,各取1.5mL的巨大芽孢杆菌悬液、苏云金芽孢杆菌悬液,分别接种于装有300ml的D培养基的小摇瓶中,褐球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小摇瓶中振荡培养36h,培养温度为30℃,即得种子悬液;所述的C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K2HPO40.80g;KH2PO40.18g;MgSO4·7H2O 0.20g;CaCO3·2H2O 0.08g;Na2Mo·2H2O 0.015g,酵母膏0.48g;甘露醇18g;FeCl30.018g进行混合,其余为蒸馏水,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值为7.1,之后在118℃下灭菌18min,即可;
所述的D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蛋白胨6g、牛肉膏3.0g、NaCl 5.0g倒入蒸馏水中进行混合,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至7.1,之后在120℃下灭菌16min,即可。
(4)各菌剂的制备:将步骤(1)所得的预煮液进行浓缩,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为0.5%,然后将浓缩后的预煮液的pH调节至6.0,经121.5℃,湿热灭菌15min,将步骤(3)中得到的各种子悬液,分别接种于250ml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中的预煮液为90ml,每个三角瓶的接菌量为8%,接种之后在35.7℃,持续培养72h,使活菌数为4.5~5亿个/mL;
(5)菌肥的制备:将经步骤(1)所得的预煮液经121.5℃,湿热灭菌15min,之后以重量比计,将灭菌后的预煮液30份与步骤(4)所得的褐球固氮菌菌剂15份、胶质芽孢杆菌菌剂15份、巨大芽孢杆菌菌剂15份、苏云金芽孢杆菌菌剂15份进行混合。
实施例3:一种复合生物菌肥的制作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1)预煮液的制备:
a.收集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
b.将收集来的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进行离心,取上清液;
c.将所得的上清液利用降膜蒸发器,降膜蒸发浓缩,浓缩至溶液折光率达到45%,得浓缩液;
d.在浓缩液中添加变性剂,对浓缩液进行变性,其中所述的变性剂为90%的乙醇,且所加入的乙醇与浓缩液的体积比为5:1;
e.对变性后的浓缩液进行过滤除去经变性后所产生的沉淀,收集滤液;
f.将滤液进行旋转蒸发除去乙醇;
g.将旋转蒸发后所得的溶液利用6K的滤膜进行切向流过滤,收集滤出液,即可;
所得的预煮液的成分如下:以重量比计:每百分预煮液中,氨基酸9.5份、微量元素5份、还原糖5份,余量为水,其中,每百份氨基酸中,含18份谷氨酸、64份天门冬氨酸、10份丙氨酸、8份精氨酸,每百份微量元素中,含75份铁、8份锰、5铜、12份锌,每百份还原糖中含有20份果糖,60份乳糖,20份半乳糖。
(2)斜面种子培养:将褐球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活化后,分别接种于含有A培养基的斜面,同时将巨大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经活化后,分别接种于含有B培养基的斜面,各菌剂在37℃,培养72h;其中所述的A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K2HPO40.78g;KH2PO40.20g;MgSO4·7H2O 0.18g;CaCO3·2H2O 0.12g;Na2Mo·2H2O 0.018g,酵母膏0.50g;甘露醇20g;FeCl30.015g,琼脂15g进行混合,其余为蒸馏水,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值为7.1,之后在120℃下灭菌17min,即可;
所述的B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蛋白胨5g、牛肉膏3.5g、NaCl 4.8g、琼脂20g倒入蒸馏水中进行混合,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至7.1,之后在118℃下灭菌18min,即可。
(3)种子悬液制备:将培养好的斜面分别取出,然后每个斜面用3mL的无菌水洗涤,制成菌悬液,接着各取1.8mL的褐球固氮菌悬液以及胶质芽孢杆菌悬液,分别接种于装有320ml的C培养液的小摇瓶中,各取1.8mL的巨大芽孢杆菌悬液、苏云金芽孢杆菌悬液,分别接种于装有320ml的D培养基的小摇瓶中,褐球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小摇瓶中振荡培养40h,培养温度为37℃,即得种子悬液;所述的C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K2HPO40.78g;KH2PO40.20g;MgSO4·7H2O 0.18g;CaCO3·2H2O 0.12g;Na2Mo·2H2O 0.018g,酵母膏0.50g;甘露醇20g;FeCl30.015g进行混合,其余为蒸馏水,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值为7.1,之后在120℃下灭菌17min,即可;
所述的D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蛋白胨5g、牛肉膏3.5g、NaCl 4.8g倒入蒸馏水中进行混合,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至7.1,之后在118℃下灭菌18min,即可。
(4)各菌剂的制备:将步骤(1)所得的预煮液进行浓缩,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为0.25%,然后将浓缩后的预煮液的pH调节至7.1,经121.8℃,湿热灭菌16min,将步骤(3)中得到的各种子悬液,分别接种于250ml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中的预煮液为120ml,每个三角瓶的接菌量为4%,接种之后在32℃,持续培养36h,使活菌数为3.5~4.5亿个/mL;
(5)菌肥的制备:将经步骤(1)所得的预煮液经121.8℃,湿热灭菌16min,之后以重量比计,将灭菌后的预煮液50份与步骤(4)所得的褐球固氮菌菌剂18份、胶质芽孢杆菌菌剂18份、巨大芽孢杆菌菌剂16份、苏云金芽孢杆菌菌剂13份进行混合。
实施例4:一种复合生物菌肥的制作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1)预煮液的制备:
a.收集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
b.将收集来的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进行离心,取上清液;
c.将所得的上清液利用降膜蒸发器,降膜蒸发浓缩,浓缩至溶液折光率达到55%,得浓缩液;
d.在浓缩液中添加变性剂,对浓缩液进行变性,其中所述的变性剂为80%的乙醇,且所加入的乙醇与浓缩液的体积比为6:1;
e.对变性后的浓缩液进行过滤除去经变性后所产生的沉淀,收集滤液;
f.将滤液进行旋转蒸发除去乙醇;
g.将旋转蒸发后所得的溶液利用5K的滤膜进行切向流过滤,收集滤出液,即可;
所得的预煮液的成分如下:以重量比计:每百分预煮液中,氨基酸8份、微量元素2份、还原糖2份,余量为水,其中,每百份氨基酸中,含5份谷氨酸、80份天门冬氨酸、5份丙氨酸、10份精氨酸,每百份微量元素中,含68份铁、14.3份锰、3.4铜、14.3份锌,每百份还原糖中含有16.67份果糖,66.66份乳糖,16.67份半乳糖;
(2)斜面种子培养:将褐球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活化后,分别接种于含有A培养基的斜面,同时将巨大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经活化后,分别接种于含有B培养基的斜面,各菌剂在40℃,培养24h;其中所述的A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K2HPO40.85g;KH2PO40.15g;MgSO4·7H2O 0.25g;CaCO3·2H2O 0.05g;Na2Mo·2H2O 0.02g,酵母膏0.45g;甘露醇25g;FeCl30.01g,琼脂20g进行混合,其余为蒸馏水,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值为7.0,之后在122℃下灭菌15min,即可;
所述的B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蛋白胨8g、牛肉膏2.5g、NaCl 5.5g、琼脂15g倒入蒸馏水中进行混合,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至7.2,之后在115℃下灭菌20min,即可。
(3)种子悬液制备:将培养好的斜面分别取出,然后每个斜面用5mL的无菌水洗涤,制成菌悬液,接着各取1mL的褐球固氮菌悬液以及胶质芽孢杆菌悬液,分别接种于装有350ml的C培养液的小摇瓶中,各取1mL的巨大芽孢杆菌悬液、苏云金芽孢杆菌悬液,分别接种于装有350ml的D培养基的小摇瓶中,褐球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小摇瓶中振荡培养24h,培养温度为40℃,即得种子悬液;所述的C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K2HPO40.85g;KH2PO40.15g;MgSO4·7H2O 0.25g;CaCO3·2H2O 0.05g;Na2Mo·2H2O0.02g,酵母膏0.45g;甘露醇25g;FeCl30.01g进行混合,其余为蒸馏水,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值为7.0,之后在122℃下灭菌15min,即可;
所述的D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蛋白胨8g、牛肉膏2.5g、NaCl 5.5g倒入蒸馏水中进行混合,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至7.2,之后在115℃下灭菌20min,即可。
(4)各菌剂的制备:将步骤(1)所得的预煮液进行浓缩,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为2%,然后将浓缩后的预煮液的pH调节至5.0,经122℃,湿热灭菌10min,将步骤(3)中得到的各种子悬液,分别接种于250ml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中的预煮液为150ml,每个三角瓶的接菌量为2%,接种之后在30℃,持续培养24h,使活菌数为3~5亿个/mL;
(5)菌肥的制备:将经步骤(1)所得的预煮液经121℃,湿热灭菌20min,之后以重量比计,将灭菌后的预煮液10份与步骤(4)所得的褐球固氮菌菌剂25份、胶质芽孢杆菌菌剂10份、巨大芽孢杆菌菌剂25份、苏云金芽孢杆菌菌剂10份进行混合。
实施例5:一种复合生物菌肥的制作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1)预煮液的制备:
a.收集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
b.将收集来的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进行离心,取上清液;
c.将所得的上清液利用降膜蒸发器,降膜蒸发浓缩,浓缩至溶液折光率达到35%,得浓缩液;
d.在浓缩液中添加变性剂,对浓缩液进行变性,其中所述的变性剂为100%的乙醇,且所加入的乙醇与浓缩液的体积比为2:1;
e.对变性后的浓缩液进行过滤除去经变性后所产生的沉淀,收集滤液;
f.将滤液进行旋转蒸发除去乙醇;
g.将旋转蒸发后所得的溶液利用10K的滤膜进行切向流过滤,收集滤出液,即可;
所得的预煮液的成分如下:以重量比计:每百分预煮液中,氨基酸10份、微量元素8份、还原糖6份,余量为水,其中,每百份氨基酸中,含25份谷氨酸、56.25份天门冬氨酸、12.5份丙氨酸、6.25份精氨酸,每百份微量元素中,含84.22份铁、5.26份锰、5.26铜、5.26份锌,每百份还原糖中含有44.44份果糖,11.12份乳糖,44.44份半乳糖;
(2)斜面种子培养:将褐球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活化后,分别接种于含有A培养基的斜面,同时将巨大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经活化后,分别接种于含有B培养基的斜面,各菌剂在24℃,培养96h;其中所述的A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K2HPO40.75g;KH2PO40.25g;MgSO4·7H2O 0.15g;CaCO3·2H2O 0.15g;Na2Mo·2H2O 0.01g,酵母膏0.55g;甘露醇15g;FeCl30.02g,琼脂10g进行混合,其余为蒸馏水,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值为7.2,之后在115℃下灭菌20min,即可;
所述的B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蛋白胨3g、牛肉膏4g、NaCl 4.5g、琼脂25g倒入蒸馏水中进行混合,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至7.0,之后在122℃下灭菌15min,即可。
(3)种子悬液制备:将培养好的斜面分别取出,然后每个斜面用2mL的无菌水洗涤,制成菌悬液,接着各取2mL的褐球固氮菌悬液以及胶质芽孢杆菌悬液,分别接种于装有250ml的C培养液的小摇瓶中,各取2mL的巨大芽孢杆菌悬液、苏云金芽孢杆菌悬液,分别接种于装有250ml的D培养基的小摇瓶中,褐球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小摇瓶中振荡培养48h,培养温度为24℃,即得种子悬液;所述的C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K2HPO40.75g;KH2PO40.25g;MgSO4·7H2O 0.15g;CaCO3·2H2O 0.15g;Na2Mo·2H2O0.01g,酵母膏0.55g;甘露醇15g;FeCl30.02g进行混合,其余为蒸馏水,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值为7.2,之后在115℃下灭菌20min,即可;
所述的D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蛋白胨3g、牛肉膏4g、NaCl 4.5g倒入蒸馏水中进行混合,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至7.0,之后在122℃下灭菌15min,即可。
(4)各菌剂的制备:将步骤(1)所得的预煮液进行浓缩,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为0.1%,然后将浓缩后的预煮液的pH调节至8.0,经121℃,湿热灭菌20min,将步骤(3)中得到的各种子悬液,分别接种于250ml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中的预煮液为30ml,每个三角瓶的接菌量为4%,接种之后在32℃,持续培养96h,使活菌数为3.2~4.8亿个/mL;
(5)菌肥的制备:将经步骤(1)所得的预煮液经122℃,湿热灭菌10min,之后以重量比计,将灭菌后的预煮液60份与步骤(4)所得的褐球固氮菌菌剂10份、胶质芽孢杆菌菌剂25份、巨大芽孢杆菌菌剂10份、苏云金芽孢杆菌菌剂25份进行混合。
实施例6:一种复合生物菌肥的制作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1)预煮液的制备:
a.收集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
b.将收集来的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进行离心,取上清液;
c.将所得的上清液利用降膜蒸发器,降膜蒸发浓缩,浓缩至溶液折光率达到55%,得浓缩液;
d.在浓缩液中添加变性剂,对浓缩液进行变性,其中所述的变性剂为100%的乙醇,且所加入的乙醇与浓缩液的体积比为2:1;
e.对变性后的浓缩液进行过滤除去经变性后所产生的沉淀,收集滤液;
f.将滤液进行旋转蒸发除去乙醇;
g.将旋转蒸发后所得的溶液利用10K的滤膜进行切向流过滤,收集滤出液,即可;
所得的预煮液的成分如下:以重量比计:每百分预煮液中,氨基酸10份、微量元素8份、还原糖6份,余量为水,其中,每百份氨基酸中,含25份谷氨酸、56.25份天门冬氨酸、12.5份丙氨酸、6.25份精氨酸,每百份微量元素中,含84.22份铁、5.26份锰、5.26铜、5.26份锌,每百份还原糖中含有44.44份果糖,11.12份乳糖,44.44份半乳糖;
(2)斜面种子培养:将褐球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活化后,分别接种于含有A培养基的斜面,同时将巨大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经活化后,分别接种于含有B培养基的斜面,各菌剂在24℃,培养96h;其中所述的A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K2HPO40.75g;KH2PO40.25g;MgSO4·7H2O 0.15g;CaCO3·2H2O 0.15g;Na2Mo·2H2O 0.01g,酵母膏0.55g;甘露醇15g;FeCl30.02g,琼脂10g进行混合,其余为蒸馏水,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值为7.2,之后在115℃下灭菌20min,即可;
所述的B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蛋白胨3g、牛肉膏4g、NaCl 4.5g、琼脂25g倒入蒸馏水中进行混合,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至7.0,之后在122℃下灭菌15min,即可。
(3)种子悬液制备:将培养好的斜面分别取出,然后每个斜面用2mL的无菌水洗涤,制成菌悬液,接着各取2mL的褐球固氮菌悬液以及胶质芽孢杆菌悬液,分别接种于装有250ml的C培养液的小摇瓶中,各取2mL的巨大芽孢杆菌悬液、苏云金芽孢杆菌悬液,分别接种于装有250ml的D培养基的小摇瓶中,褐球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小摇瓶中振荡培养48h,培养温度为24℃,即得种子悬液;所述的C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K2HPO40.75g;KH2PO40.25g;MgSO4·7H2O 0.15g;CaCO3·2H2O 0.15g;Na2Mo·2H2O0.01g,酵母膏0.55g;甘露醇15g;FeCl30.02g进行混合,其余为蒸馏水,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值为7.2,之后在115℃下灭菌20min,即可;
所述的D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蛋白胨3g、牛肉膏4g、NaCl 4.5g倒入蒸馏水中进行混合,配成1L培养液,调节培养液的pH至7.0,之后在122℃下灭菌15min,即可。
(4)各菌剂的制备:将步骤(1)所得的预煮液进行浓缩,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为0.1%,然后将浓缩后的预煮液的pH调节至8.0,经121℃,湿热灭菌20min,将步骤(3)中得到的各种子悬液,分别接种于250ml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中的预煮液为30ml,每个三角瓶的接菌量为16%,接种之后在24℃,持续培养96h,使活菌数为3~5亿个/mL;
(5)菌肥的制备:将经步骤(1)所得的预煮液经122℃,湿热灭菌10min,之后以重量比计,将灭菌后的预煮液60份与步骤(4)所得的褐球固氮菌菌剂10份、胶质芽孢杆菌菌剂25份、巨大芽孢杆菌菌剂10份、苏云金芽孢杆菌菌剂25份进行混合。
发明人在步骤(4)各菌剂的制备过程中,分别对预煮液浓度、预煮液pH值、三角瓶中预煮液的体积、接种量、培养温度进行了单变量试验,测试预煮液浓度、预煮液pH值、三角瓶中预煮液的体积、接种量、培养温度这些因素对褐球固氮菌活菌总数的影响:
实施例7:预煮液浓度对褐球固氮菌活菌总数的影响:保持步骤(4)中其他变量不变,改变预煮液浓度,预煮液的浓度从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为0.1%取到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为2%,测试的结果如图1。如图1可知:当预煮液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为0.25%时,褐球固氮菌活菌总数最大,之后随着预煮液可溶性固形物浓度升高,活菌数逐渐降低。
实施例8:预煮液pH值对褐球固氮菌活菌总数的影响:保持步骤(4)中其他变量不变,改变预煮液pH值,预煮液pH值从5.0控制到8.0,测试结果如图2。如图2可知:当预煮液的pH值为7.1左右时,褐球固氮菌活菌总数最大。
实施例9:三角瓶中预煮液的体积对褐球固氮菌活菌总数的影响:保持步骤(4)中其他变量不变,改变预煮液的体积,预煮液的体积从30ml取到150ml,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可知:当预煮液的体积为120ml左右时,褐球固氮菌活菌总数最大。
实施例10:接种量对褐球固氮菌活菌总数的影响:保持步骤(4)中其他变量不变,改变褐球固氮菌的接种量,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随着接种量的增大,褐球固氮菌的活菌数也随之增大。
实施例11:培养温度对褐球固氮菌活菌总数的影响:保持步骤(4)中其他变量不变,改变褐球固氮菌的培养温度,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当培养温度为32℃左右时,褐球固氮菌活菌总数最大。
实施例12:四季小白菜室内叶面喷施肥肥效实验:
菜苗准备:将四季小白菜种子放于烧杯中,加水浸泡3小时,再放在恒温箱中发芽,恒温箱温度为20℃。待发好芽后,挑选发育良好且匀称的种子进行播种,播种深度为2cm,5天后将四季小白菜菜苗移栽到4盘肥力相同的素土苗盘中,每盘苗盘的育苗孔中定苗2株,之后这4盘苗盘采取不同的施肥方式;其中第1盘菜苗为对照组,该盘菜苗不施肥;第2盘菜苗仅在苗移栽成活后,对菜苗的叶片喷施1次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第3盘菜苗对菜苗的叶片喷施2次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其中1次在苗移栽成活后喷施,第2次在菜苗生长到中期时喷施;第4盘菜苗对菜苗的叶片喷施3次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其中1次在苗移栽成活后喷施,第2次在菜苗生长到中期时喷施,第3次在采收前10d左右喷施;以上每次喷施的复合生物菌肥为:将1Kg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溶于50ml的无菌水中所得的菌肥溶液,且用量为每盘喷施0.5kg该菌肥溶液,另外,在种植期间,若土壤干燥可浇水保持湿度。当菜苗生长到30天后收获,并测定每盘植株的株高、产量、叶面积,本次实验结果如表1。
表1复合生物菌肥作叶面喷施肥对四季小白菜产量、株高、叶面积的影响
实施例13:菠菜室内叶面喷施肥肥效实验:
菜苗准备:将菠菜种子放于烧杯中,加水浸泡3小时,再放在恒温箱中发芽,恒温箱温度为20℃。待发好芽后挑选发育良好且匀称的种子进行播种,播种深度为2cm,5天后将菠菜菜苗移栽到4盘肥力相同的素土苗盘中,每盘苗盘的育苗孔中定苗2株,之后这4盘苗盘采取不同的施肥方式,其中第1盘菜苗为对照组,该盘菜苗不施肥;第2盘菜苗仅在苗移栽成活后,对菜苗的叶片喷施1次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第3盘菜苗对菜苗的叶片喷施2次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其中1次在苗移栽成活后喷施,第2次在菜苗生长到中期时喷施;第4盘菜苗对菜苗的叶片喷施3次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其中1次在苗移栽成活后喷施,第2次在菜苗生长到中期时喷施,第3次在采收前10d左右喷施;以上每次喷施的复合生物菌肥为:将1Kg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溶于50ml的无菌水中所得的菌肥溶液,且用量为每盘喷施0.5kg该菌肥溶液,另外,在种植期间,若土壤干燥可浇水保持湿度。当菜苗生长到30天后收获,并测定每盘植株的株高、产量、叶面积,本次试验结果如表2。
表2复合生物菌肥作叶面喷施肥对菠菜产量、株高、叶面积的影响
实施例14:排干扰实验
因为在喷施叶面肥时难免会有一些肥料落入土壤中,因此为了排除本复合生物菌肥在用作叶面肥喷施叶面时落入土壤中,发明人还进行了排干扰试验,本次实验选择的对象仍未四季小白菜,实验的具体方法为:
菜苗准备:将四季小白菜种子放于烧杯中,加水浸泡3小时,再放在恒温箱中发芽,恒温箱温度为20℃。待发好芽后,挑选发育良好且匀称的种子进行播种,播种深度为2cm,5天后将四季小白菜菜苗移栽到4盘肥力相同的素土苗盘中,每盘苗盘的育苗孔中定苗2株,之后这4盘苗盘采取不同的施肥方式,其中第1盘菜苗为对照组,该盘菜苗不施肥;第2盘菜苗仅在苗移栽成活后,对菜苗的叶片喷施1次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第3盘菜苗对菜苗的叶片喷施2次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其中1次在苗移栽成活后喷施,第2次在菜苗生长到中期时喷施;第4盘菜苗对菜苗的叶片喷施3次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其中1次在苗移栽成活后喷施,第2次在菜苗生长到中期时喷施,第3次在采收前10d左右喷施;以上每次喷施的复合生物菌肥为:将1Kg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溶于50ml的无菌水中所得的菌肥溶液,且用量为每盘喷施0.5kg该菌肥溶液,且在每次喷施复合生物菌肥时在每个育苗孔中的植株周围均覆盖一层隔膜(隔膜的目的是防止之后喷施菌肥,菌肥落入土壤中),当喷施完复合生物菌肥过后10min左右,移除隔膜。另外,本实验在种植期间,若土壤干燥可浇水保持湿度。当菜苗生长到30天后收获,并测定每盘植株的株高、产量、叶面积,本次试验结果如表3。
表3复合生物菌肥作叶面肥对四季小白菜产量、株高、叶面积的影响
表3的结果应该和表1的几乎一致,即排除了因为喷施时的菌肥落入土壤而使植株产量升高、生长旺盛的可能,即可证明该复合生物菌肥可用作叶面喷施肥。
实施例15:四季小白菜室内土壤肥肥效实验:
菜苗准备:将四季小白菜种子放于烧杯中,加水浸泡3小时,再放在恒温箱中发芽,恒温箱温度为20℃。待发好芽后挑选发育良好且匀称的种子进行播种,播种深度为2cm,5天后将四季小白菜菜苗移栽到4盘苗盘中,每盘苗盘的育苗孔中定苗2株,在这4盘苗盘中,第1盘用的是素土,另外3盘的土壤为菌肥土,即在素土中拌入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后所得到的土壤,且每盘苗盘中加入的复合生物菌肥的浓度以及体积相同;
之后这4盘苗盘采取不同的施肥方式,其中第1盘菜苗为对照组,该盘菜苗素土不施肥;第2盘菜苗仅在苗移栽成活后,对菜苗盘的菌肥土追加1次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第3盘菜苗对菜苗盘的菌肥土追加2次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其中1次在苗移栽成活后追加,第2次在菜苗生长到中期时追加;第4盘菜苗对菜苗盘的菌肥土追加3次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其中1次在苗移栽成活后追加,第2次在菜苗生长到中期时追加,第3次在采收前10d左右追加;以上每次追加的复合生物菌肥的浓度和量均相同,以上每次追加的复合生物菌肥为:将1Kg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溶于50ml的无菌水中所得的菌肥溶液,且每次追肥用量为每盘苗盘中的育苗孔均分0.5kg该菌肥溶液,另外,在种植期间,若土壤干燥可浇水保持湿度。当菜苗生长到30天后收获,并测定每盘植株的株高、产量、叶面积,本次试验结果如表4。
表4复合生物菌肥作土壤肥对四季小白菜产量、株高、叶面积的影响
实施例16:菠菜室内土壤肥肥效实验:
菜苗准备:将菠菜种子放于烧杯中,加水浸泡3小时,再放在恒温箱中发芽,恒温箱温度为20℃。待发好芽后挑选发育良好且匀称的种子进行播种,播种深度为2cm,5天后将菠菜菜苗移栽到4盘苗盘中,每盘苗盘的育苗孔中定苗2株,在这4盘苗盘中,第1盘用的是素土,另外3盘的土壤为菌肥土,即在素土中拌入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后所得到的土壤,且每盘苗盘中加入的复合生物菌肥的浓度以及体积相同;
之后这4盘苗盘采取不同的施肥方式,其中第1盘菜苗为对照组,该盘菜苗素土不施肥;第2盘菜苗仅在苗移栽成活后,对菜苗盘的菌肥土追加1次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第3盘菜苗对菜苗盘的菌肥土追加2次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其中1次在苗移栽成活后追加,第2次在菜苗生长到中期时追加;第4盘菜苗对菜苗盘的菌肥土追加3次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其中1次在苗移栽成活后追加,第2次在菜苗生长到中期时追加,第3次在采收前10d左右追加;以上每次追加的复合生物菌肥为:将1Kg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溶于50ml的无菌水中所得的菌肥溶液,且每次追肥用量为每盘苗盘中的育苗孔均分0.5kg该菌肥溶液,另外,在种植期间,若土壤干燥可浇水保持湿度。当菜苗生长到30天后收获,并测定每盘植株的株高、产量、叶面积,本次试验结果如表5。
表5复合生物菌肥作土壤肥对菠菜产量、株高、叶面积的影响
从表1至表5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即可以作为叶面喷施肥也可作为土壤肥,且施加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后,植株的长势及产量明显好于素土的,随着追肥数量的增加,植株的长势更好,产量更大,由此可知,本复合生物菌肥具有增产的效果,另外,发明人还做了大量的大田种植实验(对玉米、水稻、小麦进行试验),发现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肥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抗旱、抗倒伏等能力,保证在农作物生长的各个时期肥力充足,改善作物品质,同时有效的克服了单施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等不利因素,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Claims (8)

1.一种复合生物菌肥的配方,其特征在于:以重量比计,预煮液10~60份、褐球固氮菌菌剂10~25份、胶质芽孢杆菌菌剂10~25份;巨大芽孢杆菌菌剂10~25份;苏云金芽孢杆菌菌剂10~25份,所述的预煮液为将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后,所得的营养液;
所述预煮液中的成分如下:以重量比计:每百分预煮液中,氨基酸8~10份、微量元素不小于2份、还原糖2~6份,余量为水,其中,每百份氨基酸中,含5~25份谷氨酸、56.25~80份天门冬氨酸、5~12.5份丙氨酸、6.25~10份精氨酸,每百份微量元素中,含68~84.22份铁、5.26~14.3份锰、3.4~5.26铜、5.26~14.3份锌,每百份还原糖中含有16.67~44.44份果糖,11.12~66.66份乳糖,16.67~44.44份半乳糖;
所述褐球固氮菌菌剂、胶质芽孢杆菌菌剂、巨大芽孢杆菌菌剂、苏云金芽孢杆菌菌剂的活菌数均为3~5亿个/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生物菌肥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预煮液的制备;(2)斜面种子培养;(3)种子悬液制备;(4)各菌剂的制备;(5)菌肥的制备;
其中,步骤(1)预煮液的制备的具体步骤为:
a.收集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
b.将收集来的食用菌罐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进行离心,取上清液;
c.将所得的上清液利用降膜蒸发器,降膜蒸发浓缩,浓缩至溶液折光率达到35~55%,得浓缩液;
d.在浓缩液中添加变性剂,对浓缩液进行变性,其中所述的变性剂为80~100%的乙醇,且所加入的乙醇与浓缩液的体积比为2:1~6:1;
e.对变性后的浓缩液进行过滤除去经变性后所产生的沉淀,收集滤液;
f.将滤液进行旋转蒸发除去乙醇;
g.将旋转蒸发后所得的溶液利用5-10K的滤膜进行切向流过滤,收集滤出液,即可;
步骤(4)各菌剂的制备的具体过程为:将步骤(1)所得的预煮液进行浓缩,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为0.1%-2%,然后将浓缩后的预煮液的pH调节至5.0-8.0,经121-122℃,湿热灭菌10-20min,将步骤(3)中得到的各种子悬液,分别接种于250mL 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中的预煮液为30-150mL ,每个三角瓶的接菌量为1%-16%,接种之后在24-40℃,持续培养24-96h,使活菌数为3~5亿个/mL;
步骤(5)菌肥的制备的具体过程为:将经步骤(1)所得的预煮液经121-122℃,湿热灭菌10-20min,将灭菌后的预煮液与步骤(4)所得的各菌剂进行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生物菌肥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斜面种子培养的具体过程为:将褐球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活化后,分别接种于含有A培养基的斜面,同时将巨大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经活化后,分别接种于含有B培养基的斜面,各菌剂在24~40℃,培养24~96h;其中所述的A培养基为K2HPO4、KH2PO4、MgSO4·7H2O、CaCO3·2H2O、Na2Mo·2H2O、酵母膏、甘露醇、FeCl3以及琼脂混合后制得的培养基;所述的B培养基为蛋白胨、牛肉膏、NaCl以及琼脂混合后制得的培养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生物菌肥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种子悬液制备的具体过程为:将培养好的斜面分别取出,然后每个斜面用2~5mL的无菌水洗涤,制成菌悬液,接着各取1~2mL的褐球固氮菌悬液以及胶质芽孢杆菌悬液,分别接种于装有250-350mL 的C培养基的小摇瓶中,各取1~2mL的巨大芽孢杆菌悬液、苏云金芽孢杆菌悬液,分别接种于装有250-350mL 的D培养基的小摇瓶中,褐球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小摇瓶中振荡培养24~48h,培养温度为24-40℃,即得种子悬液;其中所述的C培养基为K2HPO4、KH2PO4、MgSO4·7H2O、CaCO3·2H2O、Na2Mo·2H2O,酵母膏、甘露醇以及FeCl3混合后制得的培养基;所述的D培养基为蛋白胨、牛肉膏以及NaCl混合后制得的培养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生物菌肥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K2HPO4 0.75-0.85g/L;KH2PO4 0.15-0.25g/L;MgSO4·7H2O 0.15-0.25g/L;CaCO3·2H2O 0.05-0.15g/L;Na2Mo·2H2O 0.01-0.02g/L,酵母膏0.45-0.55g/L;甘露醇15-25g/L;FeCl3 0.01-0.02g/L,琼脂10-20g/L进行混合,其余为蒸馏水,调节pH值为7.0-7.2,之后在115-122℃下灭菌15-20min,即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生物菌肥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蛋白胨3-8g/L、牛肉膏2.5-4g/L、NaCl 4.5-5.5g/L、琼脂15-25g/L进行混合,其余为蒸馏水,调pH至7.0-7.2,之后在115-122℃下灭菌15-20min,即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生物菌肥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K2HPO4 0.75-0.85g/L;KH2PO4 0.15-0.25g/L;MgSO4·7H2O 0.15-0.25g/L;CaCO3·2H2O 0.05-0.15g/L;Na2Mo·2H2O 0.01-0.02g/L,酵母膏0.45.0.55g/L;甘露醇15-25g/L;FeCl3 0.01-0.02g/L进行混合,其余为蒸馏水,调节pH值为7.0-7.2,之后在115-122℃下灭菌15-20min,即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生物菌肥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将蛋白胨3-8g/L、牛肉膏2.5-4g/L、NaCl 4.5-5.5g/L进行混合,其余为蒸馏水,调pH至7.0-7.2,之后在115-122℃下灭菌15-20min,即可。
CN201510631282.XA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复合生物菌肥的配方以及制作工艺和应用 Active CN1051306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31282.XA CN105130684B (zh)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复合生物菌肥的配方以及制作工艺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31282.XA CN105130684B (zh)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复合生物菌肥的配方以及制作工艺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0684A CN105130684A (zh) 2015-12-09
CN105130684B true CN105130684B (zh) 2018-09-18

Family

ID=54716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31282.XA Active CN105130684B (zh)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复合生物菌肥的配方以及制作工艺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306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3407B (zh) * 2019-04-26 2022-01-14 闽南师范大学 复合益生菌菌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由其制成的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
CN110643526B (zh) * 2019-08-31 2022-06-14 暨南大学 一种促进褐球固氮菌在植物根际定殖的方法
CN111254095B (zh) * 2020-02-22 2022-05-03 闽南师范大学 复合菌菌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它在玉米专用肥中的应用
CN111349571B (zh) * 2020-02-23 2022-05-03 闽南师范大学 一种烟草专用复合菌菌液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4702A (zh) * 2000-06-14 2000-11-29 吉林大学 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生物菌肥中的应用
CN101037369A (zh) * 2007-02-12 2007-09-19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全营养生物型冲施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5541A (zh) * 2007-09-30 2008-06-11 上海绿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肥料下角料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方法
CN101607839A (zh) * 2009-07-03 2009-12-23 郑州中农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氨基酸生物菌肥
CN101822376A (zh) * 2010-05-14 2010-09-08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利用食用菌漂烫液生产营养精粉的方法
CN102701803A (zh) * 2012-06-25 2012-10-03 山东光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果类有机蔬菜专用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30441A (zh) * 2012-12-31 2013-04-10 天津北洋百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抗虫害液态复合微生物肥料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4702A (zh) * 2000-06-14 2000-11-29 吉林大学 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生物菌肥中的应用
CN101037369A (zh) * 2007-02-12 2007-09-19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全营养生物型冲施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5541A (zh) * 2007-09-30 2008-06-11 上海绿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肥料下角料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方法
CN101607839A (zh) * 2009-07-03 2009-12-23 郑州中农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氨基酸生物菌肥
CN101822376A (zh) * 2010-05-14 2010-09-08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利用食用菌漂烫液生产营养精粉的方法
CN102701803A (zh) * 2012-06-25 2012-10-03 山东光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果类有机蔬菜专用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30441A (zh) * 2012-12-31 2013-04-10 天津北洋百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抗虫害液态复合微生物肥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食用菌预煮液的综合利用;郑桂春等;《食品科学》;19920630(第06期);第29页第2栏第2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0684A (zh)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61509B (zh) 用食用菌废料发酵制备育苗基质和有机肥的方法
CN101875571B (zh) 增强型液体微生物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2199049B (zh) 一种微生物有机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53164A (zh) 一种发酵型炭基生物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
CN104447001A (zh) 一种水稻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料
CN104560045B (zh) 微生物菌剂及化肥过度使用促生次生盐碱及沙化土壤的改良应用
CN105993478A (zh) 果园间作植草方法
CN103733874A (zh) 一种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0586905C (zh) 植物益生菌复合制剂及制备工艺
CN102180743A (zh) 一种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生产抗虫有机复合肥料的方法
CN101372425A (zh) 一种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40411A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肥加工方法
CN105130684B (zh) 一种复合生物菌肥的配方以及制作工艺和应用
CN107266249A (zh) 一种防控蔬菜病虫害型双膜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76351B (zh) 多功能全营养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5399572A (zh) 一种蚕沙解淀粉芽胞杆菌zfh-3多功能生物肥及其应用
CN104311334A (zh) 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及制备工艺
CN107721713A (zh)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382496A (zh) 一种增强作物抗逆性的人工土壤及增强作物抗逆性的方法
CN1552674A (zh) 人参活性复合肥
CN103910545B (zh) 利用猪粪废弃物生产哈茨木霉菌肥的方法
CN101891508A (zh) 活体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03372B (zh) 简易烟草专用am真菌菌肥生产工艺
CN107021828A (zh) 一种巨菌草固氮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96862A (zh) 一种防治病害的薯类专用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